《反思性教學》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反思性教學》讀后感范文(通用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性教學》讀后感1
近日翻閱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這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撰寫的教育學理論著作。他在論著中提到: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主張在教學完成過程中,培植教師“反思”的意識,使其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為,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xù)的專業(yè)成長,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隨著教師專業(yè)化運動的發(fā)展,這種“教學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正日益成為當前教學的一種主流。它帶來了濃厚的反思氣息,進一步激活了當代教學領域,給操作性(常規(guī)性)教學注入了活力。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反思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要把反思作為一種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fā)展專業(yè)知識的有效手段,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并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yǎng)反思意識,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可以匯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同學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學行為都值得寫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學案例。)而選擇典型反思案例,必須是:一是對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二是在教學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當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對問題進行“漏洞”反思!昂谩被颉奥┒础狈此夹栽u價的意義在于有話可說,說的話對別人有啟發(fā)性,有借鑒意義。
再次,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并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由于自己的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對一個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反思過程能保持自我連續(xù)性,那么,在教學中共同確認問題,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為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等問題,尤其重要。
正如考文德希德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yè)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huán)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yè)能力!薄叭绻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進!
因此可以說,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qū)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者的專家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教師只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從教學觀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tài)等心理因素方面進行反思,而且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媒體等教學技術上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矯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其專業(yè)化水平,符合作為研究型教師的角色定位。而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反思能力,只有在反思性教學中才能得到改善和發(fā)展。
《反思性教學》讀后感2
由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所著的《反思性教學》是一本指引教師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實現的書,是一本關心教育事業(yè)、關愛教師發(fā)展的書,是一本與廣大教師一同探討教師職業(yè)發(fā)展與成長歷程的書。熊川武教授說:“反思乃個體成熟之標志!苯處,要走向成熟,就應學會反思。只
有學會反思,才能成為有能耐的教師;只有學會反思,才能走向成熟。該書很好的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從各個實用的角度給了我們一線教師很多啟發(fā),書中關于各種教育細節(jié)的描寫、問題解決的闡述、個案的敘述,都給我們提供了開放式的探討機會,書中的各個章節(jié)和案例都促使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教學實際出發(fā)來思考教師應遵守的職業(yè)規(guī)范,切身處地的為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思量,在教師職業(yè)的道路上扮演引路人。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方式,它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教學反思是多方面的,既可思教育觀念與教學藝術,又可思教學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既可思教師教育教學方法,又可思學生學習方法……
我發(fā)現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但反思卻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fā)展的基礎,反思可以使我們揚長避短,不斷修正錯誤,不斷創(chuàng)新。美國學者波斯納曾提出過這樣一個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試想一下,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具有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他善于從經驗反思中汲取收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變。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經常思考類似:“我的教學有效嗎?”“我是如何實現教學的高效益的”、“我怎樣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的問題,可以讓教學永遠處于不斷改進的動態(tài)變化之中,處于一種合理科學的理智狀態(tài)之中,處于一種低耗高效的有效教學之中。
我想:教學過程中凡是能引起你的注意,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個事實,都可以成為我們教學日記的素材。通過積累事實,我們會從具體事物中看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那長久躲閃著你的真理實質,會突然在你面前打開,這對于培養(yǎng)和訓練教師反思教學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原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為一個教育家,能夠寫出那樣大量的、出色的教育著述,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十分注重收集自己的教育經驗,僅教育日記就堅持寫了三十多年。
在擔任了幾年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后,我發(fā)現信息技術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好好反思。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反思性教學》讀后感3
反思性教學理論的提出源自20世紀80年西方發(fā)達國家,他是一種促進教師教育發(fā)展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表現方式。反思性教學的實踐提倡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對過去教學經驗進行回憶、總結、思考和評價,并通過積極的、有意識的反思來梳理總結教學效果,進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
一、反思性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在傳統教學方式方法中,由于教師在專業(yè)水平上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差距,導致教師具有絕對的學術權威,再加上“教師教、學生學”,這種教育思想在學生與教師的腦海里都根深蒂固,尤其是英語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專業(yè)素質差距,限制了教師進一步提升自身理論和教學水平的內在動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看重的是在年終考試考核中,學生在成績方面的表現,在平時,教師缺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經常性、理論化的總結環(huán)節(jié),很少有教師主動對學生的日常評價進行搜集,很少提出針對性提升自身教育理論水平的想法,而反思性教學對傳統的教學思想和實踐進行了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要求教師在原來教師教、學生學的基礎上,講求主觀能動性的介入與反思,引入了學生的反饋,更好地激發(fā)出教師的發(fā)展?jié)撃堋?/p>
(一)反思性教學要求教師在立足書本教學的同時,又要跳出書本,在教學中更多的融入教學大綱中沒有涉及的人文學知識、社會學知識、關聯性知識,通過豐富教學內容,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ǘ┓此夹越虒W講求的是教師及時總結教學經驗,在每次課后,教師都要對上課內容和學生反饋進行有效總結,分析教學得失,并提出改進的具體舉措,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進行針對性改良;
。ㄈ┓此夹越虒W講求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內在互動。課堂上的教學互動是表象的,無論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在話題方面的討論,還是對客觀事物觀點上的爭辯,這些只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之間外在的交流。
反思性教學強調的是師生雙方內在的互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細微變化,以學生反饋來自我評價授課的效果,同時通過讓學生寫上課體會、對教師上課方式方法提意見、建議等形式,來獲取深層次的教學反饋信息,為下一步的總結與改進打好實踐基礎。
二、反思性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每一節(jié)課的結束都是一次教學過程的完結,由于教材變化的細微性,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案習慣于處于一種“換湯不換藥”的狀態(tài)。而在反思性教學實踐中,教師徹底告別了“備一次課教好幾年”的“吃老本”做法。每一次課后的反思與總結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在這個循環(huán)中,教師始終是主角,始終處于主動狀態(tài),這無形中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ㄒ唬┙處熞哂懈詈竦闹R儲備。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更注重的不僅是課堂內容的豐富,講解的不僅是課本上的重點,同時要圍繞知識點開展“天馬行空”般的聯想與聯系,在為學生解答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更多地涉及相關聯的背景與內容,為學生呈現立體化的知識體系。在反思性教學中,要更加注重開展針對性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答疑釋惑、在討論中掌握知識、在討論中豐富思維經絡。在這種討論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所謂組織者,就是教師是討論話題的設計者與討論氛圍的營造著,發(fā)動并鼓勵學生展開討論,參與者要求教師率先參與討論。率先拋出觀點引導學生參與。不過,在討論準備階段,教師要事先盡更可能多地掌握與了解相關知識,可以從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為討論提供知識支撐。
。ǘ┙處熞貌煅杂^色。課堂上,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同時也應成為教學的有心人,除了要時刻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外,特別是要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授課內容的興趣程度、對授課方式的接受程度,通過學生的反饋與反應來發(fā)現教學中的薄弱點。
。ㄈ┙處熞蔀橐虿氖┙痰膶<。每一個學生群體都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如何“喂飽”拔尖的學生、如何照顧落后的學生、如何設計合適的教學內容,都直接關系到教學成效的優(yōu)劣。在充分調研與分析的基礎上,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提煉出個性化的提升與幫扶方案,力爭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優(yōu)化而受益,只有這樣,反思性教學才具有廣泛性的實踐與推廣意義。 "
三、反思性教學的實施存在諸多制約因素。
反思性教學的亮點不言而喻,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多種制約因素的交織作用,目前,反思性教學更多的是處于理論探索階段,在教學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廣泛的、很好的運用。之所以沒有被大范圍的采用,主觀方面:
。ㄒ唬┙處熕枷肷掀毡榇嬖谏线M惰性。反思性教學繁瑣的程序,額外增加的總結、改進等教學任務使很多教師棄之不用;
。ǘ⿲W生配合度不到位。
對反思性教學認識的不到位直接導致學生的不配合,尤其是學生參與的總結和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應付了之,影響了反思效果?陀^上,學校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目前,反思性教學并沒有引起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鼓勵推廣反思性教學的體制機制還沒有形成,教師運用反思性教學還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難以最大限度調動教師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另外,學校還沒有組建反思性教學研究小組,單靠個體教師的自我總結,探索成果難以快速形成和推廣。
四、我的反思性教學實踐。
英語教學在目前的教學體系中處于一種教師應付、學生痛苦的狀態(tài)。社會上對學英語是否有用的爭論、學英語主要是應付考試的觀點甚囂塵上。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教師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影響,因此反思性教學在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一個更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心境更顯得重要與迫切。
課前,在備課階段,我會提前全面了解這一課的重要知識點,并把知識點逐一分列,針對每個知識點開始相關性聯想,開始搜集與知識點有關的材料,力求使知識點豐滿、豐富、具有可讀性,以便在講課過程中隨時引入相關內容,以內容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記憶事半功倍。另外,每節(jié)課課后,我都會布置學生對下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預習,為開展針對性討論做準備。
課中,是反思性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是檢驗教學成效最直接的場所。每一課,在學生進行充分預習的前提下,及時拋出關鍵性問題,就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把課本的知識點與難點融在討論中,通過討論來解疑答惑,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為什么會這樣,這樣會怎么樣”的原理。在討論過程中,我還會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每個階段的反應,并針對學生反映的每個問題,做好課堂筆記。尤其是,問題的提問方式、提出問題時學生的第一反應、學生解決問題的踴躍程度、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等都是需要關注與總結的關鍵點。在即將下課時,我都會讓學生用簡短的語句寫下當天上課的感受,希望老師改進的做法等等,為接下來的反思和總結提供依據。
課后,我都會及時對課堂上的觀察筆記進行反思和總結,結合自身搜集的材料,就這種開放型的教學方式是否受學生歡迎;這樣的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課堂討論是否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等方面進行詳細歸結,在每個問題的后面寫上教學感受、學生體會和改進思路,并制定下節(jié)課的教學計劃。
五、反思性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問題。
反思性教學畢竟起源于西方,由于價值觀、教育觀和社會觀的差異,在初始階段與中國傳統教育模式難免有沖突之處,應該視實際情況循序漸進,不可貿然激進,否則會引起學生的反感,使效果大打折扣。
反思性教學會無形增加教師的工作強度,應該視自身情況適當采用,保證反思性教學的質量,不可為反思而反思。
反思性教學也不是沒有缺陷,要取其之長,避其之短。反思性教學講究的是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要把好度的問題,做到恰到好處,既不損害到學生的自尊心,又能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六、結語。
把反思性教學運用于教學實踐,就是要著眼于科研與教學,使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學為科研提供了最肥沃的實驗土壤,反過來,科研又能促進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反思性教學使教學成為一個教師受益、學生喜愛的教與學的互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