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1
1、多給學生指導如何復述,抓住記敘的要素,抓住關鍵的詞語,關鍵的句子。
2、讓學生多讀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多角度理解,走進文本,走進人物。角色朗讀。閱讀感想和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可進行書面準備;
3、必需多鼓勵。
4、在學生交流之后,迅速整合關鍵問題,要求學生關注重點片段,引導學生進入故事情境,在閱讀、想像、整合中讓學生充分體悟。
教學技能與教學策略的運用都很恰當。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問題設計,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品讀、探究對人物的刻畫,感悟故事內涵。并通過小組合作研討、全班交流的方式,對人物進行深入的揣摩。再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調動他們的生活體驗,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不足的是學習語文沒有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沒有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
改進的建議:運用語言可以從模仿開始,不會說的學著說,堅持不懈,語言能力就會提高。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2
我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時,在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后,是不是就可以結束呢?不行,我們對一篇文章不能老是從一個角度去讀,正如評價一個人不能單從一個方面去說,從不同角度的對同一文章進行探究可以提高閱讀的質量,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課堂上,可以就某一人物、某一情節(jié)或其他方面提出問題對課文進行多角度閱讀。我在引導學生歸納中心后,向學生提出探究問題:此文除了中心思想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方面可探討的問題呢?學生興趣很高,在文中不斷的找啊,找啊,在老師的適時點撥下終于有了結果,那就是:第一個問題,作為父親,應該怎樣教孩子脫險?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課文中父親的做法相同嗎?你更喜歡哪一種?說出你的想法及理由。第二個問題,你們喜歡杰利嗎?說出你的意見及理由。第三個問題,你們怎樣評價4個孩子?大家熱烈討論,各抒己見,既活躍了課堂,又對課文加深了理解,豈不是兩全其美嗎?
這樣做有利于挖掘出課文的深意,有利于多角度的理解作者的思想,更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3
1、以人為本,培養(yǎng)綜合素質
新課程的實施,是我們對中國的教育前景充滿信心,確實一改過去傳統(tǒng)教育中的奇怪現象:把學生變成一個“容器”,教師在課堂上“一言堂”、“滿堂灌”,學生們聽得昏昏欲睡、沒精打采,像一群殘兵敗將松松垮垮地坐在那兒,時間沒有了,個性沒有了,發(fā)展自己的機會沒有了,只為了一個分,而是去得太多太多的東西。如今的課堂,生機勃勃,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形成能力,特別是以主人的身份參與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真正將語文和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每一篇課文時都能很自然地拉進文章和自己的距離,深刻體會寫作此文的用心了。讓所讀的書真正活起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會激發(fā)自己的靈感和想象力。這是在新課程實施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體現了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先進教育理念。
2、實現從知識向能力提高的大突破
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掌握了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一些特別的方法,并且能及時用這些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能力。最令人高興的是每一個學生從做人的角度得到一些基本的素養(yǎng)、德育的熏陶,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上獲得一些新的突破。獲得教書育人的雙豐收!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4
這一過程的設計突出的特點是:
1、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滲透情感,積極實踐“大語文”觀。開頭的歌曲導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師生的朗讀,與文章形成一個整體,加強學生的感悟。
2、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鍛煉。
運用朗讀復述、合作探究閱讀這種方式,引導學先走進文本,感悟文本內涵,再走出文本,聯(lián)系生活,從而獲得有益的人生啟示。
3、問題的設計緊湊,扣住主題。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huán)中,要適時點撥。在第二課時探究人物的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四個問題。這幾個問題緊扣中心,有梯度感,注重情感的滲透。既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人物,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既面向全體學生,又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體驗。
缺點:
1、復述課文時語言表達不給準確,不簡潔,不流暢。
2.對人物的性格和心里的把握不準確。
3、由于生活閱歷和閱讀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學生自讀課文的最大問題出現在對“我”恐懼心理的漠視,對“我”面臨的困難的小視,對克服困難過程的忽視。他們會因為“我”的伙伴們輕而易舉地爬上懸崖而忽視了“我”的具體情況;會不自覺地拿自己的能力去衡量“我”的能力,產生“這么點困難都克服不了”等想法。這必定會削弱這篇文章的教育意義,影響學習目標的達成。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5
感悟:語文課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作為老師,習慣了用自己的思維去代替學生,習慣了學生跟著我的思路走?墒菍W生是活生生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背景,思想、性格、心理等完全不同,而且以后從事的職業(yè)也不會相同,為什么我們總是想著要他們“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呢?但是,學校既然是教育社會人的地方,也有必要用生動活潑的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個人認為,潛移默化比較好,如果是生硬的說教是不會有什么好效果的。
一、應讓學生“體驗與反思”。
“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種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分析困難、化解困難,對于我們生活、學習具有那些積極的意義?面對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我們是怎樣想的?怎么做的?舉例說明。
課堂上臨時加進了這一環(huán)節(jié),目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反思。通過學生談感受,教師適當點評,讓學生能正確面對困難,想辦法克服困難。
二、拓展與延伸。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在上課時還舉了張海迪克服困難的例子,對課本內容加以拓展、延伸:張海迪在下肢三分之二的軀體癱瘓的情況下,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自學完中學到大學的全部課程,并且成為醫(yī)學博士,作家,成為當代青年學習楷模。請孩子們課外收集“走出人生困境”的名人事例,班會課交流、分享。
這個設計是要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名人成才之路,激勵學生積極向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6
優(yōu)點:
1、教學設計比較完美;
2、注重學生的情感體悟;
3、以生為本順學而教;
4、重視細節(jié)在文中的作用。
不足:
1、教學的重點沒有很好地得到凸現;
2、朗讀訓練不夠到位;
3、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
4、課堂細節(jié)注意不夠。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7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編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中的自讀課文,而在這之前,卻是精讀課文。這就要思考這篇課文在內容上的取舍問題了。
精讀課文的話,老師可入手的點很多,在課時上也可以安排為兩個課時。作為自讀課文,就更側重于學生自己的閱讀體驗。新課程標準提倡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诖耍偌由媳締卧南嚓P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個學習目標:
1.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
2.勾畫出描寫“我”心理的句子,說說作者從中所得的“經驗”。(重點)
3.多角度閱讀課文,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難點)
第一個學習目標的設定,是得益于余映潮老師的教案。為了讓學生認識課文,理解課文,從不同的角度說說自己對課文的認識。學生可以從文章體裁、故事內容、情節(jié)順序、文章結構、人物特點、文章技法、給人啟迪等等多個角度選取一個,表達自己的見解。
這一篇是我們學習默讀課文中的第八篇課文了,剛好可以借鑒余老師的這個方法檢測學生前段時間默讀的情況。
第二個學習目標,勾畫描寫“我”心理的句子,從“我”的心理歷程過渡到自己所得的“經驗”,也就是從文章內容到主題。
第三個學習目標,更多的是用新的角度讀課文。隨著閱讀的深入,讓學生能從一篇課文中有不同的閱讀體驗,獲得新的理解和感悟。
這樣一來,自讀課文中學生的自主性就處處體現出來了,更側重于學生的閱讀體驗,而文中傳遞出來的“經歷”和“經驗”也沒有因自讀缺失,老師起到了很好的統(tǒng)籌作用。
自讀課文并不是老師放手不管,任由學生漫無目的地讀,而是更需要老師有放眼全局的大手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8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用兩個課時上完了,感覺還比較好。因為這是七年級語文課文,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合作研究,自主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這節(jié)課的設計我是讓學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解文章內容和思想,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設計的問題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
1、這個故事敘述了一件什么事?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要求學生用這樣的句式回答:本文記敘了……的事,說明了……的道理。
2、文中寫了幾個人物?找出課文中描寫“我”爬下懸崖時的語句和“我”走第一步時的動詞,這幾個動詞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這幾個問題比較簡單,我讓基礎不太好的同學來回答,提起他們參與討論的興趣。
3、爬懸崖這件事給了“我”什么啟示?(“我”永遠忘不了的經驗指的是什么?)學生自己能從文段中找到相關的句子“要著眼于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要到的地方為止!眴栴}的設計是讓學生理解: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從一個毫無信心的孩子到頓生信心,到信心大增,繼之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獲得他一輩子都忘不了,一輩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經驗。
4、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結尾幾段點出來。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不要想著遠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達我所要到的地方!痹僮寣W生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為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這樣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題目,也知道了怎樣從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二、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與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
我主要運用朗讀、品味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朗讀文中富有心理描寫的語句、有代表意義的關鍵詞語以及蘊含哲理的議論句、抒情句。在學習了文章以后,給學生留下思考題: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么困難?當時你是怎么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么辦?讓學生寫下來。
在反思中,也發(fā)現有一點遺憾:就是學生對文章哲理的領會不夠深入。原來設計的意圖是先讓學生通過朗讀感悟我在父親的幫助下怎樣樹立信心,增強勇氣,獲得巨大的成功感。然后讓學生設想:如果父親是自己爬上去把我背下來,我的人生又該是怎樣的人生?通過比較讓學生體會父親博大的愛的同時,明白路是要靠自己走的。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生哲理的理解。但覺得自己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些簡單化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9
因為這是初一語文學習的第二課,也是貫徹“新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生活的一個有利契機。所以,在設計這節(jié)課,我的思路是讓學生合作研究,自主學習,路讓學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一個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讓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研究性學習的好習慣。
于是一改我以往長期主宰課堂長篇大論的習慣,換成學生當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45分鐘的課堂上,我一會是參與者,一會是引導者,一會又是點撥者,和學生共同探討“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話題;一會又是提問者,再一次把學生引領到課文中來;一會又是設計者,為學生創(chuàng)設思考的環(huán)境氛圍……學生也隨之不斷變化角色,不斷變換思路:一會是旁觀者,為小主人公著急;一會又是文中的小主人公,身臨其境體會當時的心境;一會又是主人公的伙伴,為他出謀劃策……學生的興趣完全被調動出來,整個課堂氣氛熱鬧而無喧嘩,緊湊而不緊張,有張有馳,于是在輕松的教學中達到了教學目標。
最后的5分鐘,我設計了一個口語訓練內容,傾聽了孩子們的心聲。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一節(jié)課下來,我說話的時間不到15分鐘,大多數時間都是學生討論,交流,發(fā)言和練筆,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各個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從對本課的學習中,使學生真正領悟到了生活中大困難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將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10
開學幾周了,對剛接的這個七年級有點陌生。通過和以前任課老師的了解,得知這個班的學生情況比較復雜,認知水平層次參差不齊,學習比較被動,思考問題比較膚淺。由此,我心里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對學生的期望不是很高。
可是通過兩個星期的課堂觀察來看,事實并沒有想象的那樣糟糕。特別是今天,在和學生一起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我信心十足。速讀完課文后,學生們一個個踴躍發(fā)言。有的提問有的解答,課堂氣氛非;钴S。
有的問:“為什么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里卻是高不可攀的險峰?
“我知道,因為八年來我一直有病,而且我心里一直牢記著母親叫我不要冒險的訓誡”有個同學搶答。
還有的補充:那時小,個子小就覺得高。
……
“為什么我一時拿不定主意?”又有同學問。
很快就有學生對上:我也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勇敢,不愿當膽小鬼,但心里害怕,所以拿不定注意。
又一個同學補充:還有媽媽的話不能違抗。
……
看來,學生們的思維還是活躍的,都參與到了課堂中來。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譚同學的一段分享:我覺得,這件事情是杰利的爸爸特意安排的。這還是我上了這么多屆七年級沒有學生想到的問題。
我問他,你為什么這么覺得呢?譚同學說:爸爸清楚自己的孩子體質弱,膽子小。長期得不到鍛煉,于是召集他的伙伴為他安排了這件事情來鍛煉他,因為后面爸爸不但沒有責備他還那么耐心的指導他,還讓他成功地戰(zhàn)勝了恐懼,說明是爸爸精心策劃的。
孩子講了這么一番話,不管作者的父親是否策劃了此事,我覺得,孩子的這種想法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表揚。最起碼父親在他眼里是多么的偉大?梢钥隙ǖ氖,譚同學感受到了父親對自己的用心良苦。只有心存感恩,才會對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都視為是上天,或是家人為自己增加信心的特意安排。我覺得,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我們這個特殊的群體里,更應該灌輸,發(fā)揚這種意識。這樣,今后無論身處何種困境,我們的生活都將會充滿陽光。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 篇11
這是七年級的一節(jié)語文公開課。教學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二課。
教室里,人聲鼎沸。學生們正在熱烈的討論中你最喜歡課文中的哪一個人物,為什么。學生大多都是佩服文中的父親和藹、慈祥、深知教子之方,在危急的情況下指揮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體會了成功的感受,以給了孩子受益終生的信念和勇氣……有的學生甚至感嘆自己如果能有這樣的的父親該有多幸運。當教師感覺討論得差不多了,宣布說“下面我們開始討論下一個問題”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自己對剛才的問題還有不同的意見。教師于是示意他可以繼續(xù)說出他的想法。這個同學說:“我最喜歡的人是那四個小伙伴!贝苏Z一出,滿座嘩然。按一般人的理解,那四個小伙伴應該是大家批評的對象。因為他們不但嘲笑“我”,還對“我”棄我而去,是哪種缺少同情心的人。不過,教師還是很有耐心的追問:“為什么?你喜歡他們什么呢?”“我喜歡他們勇敢,他們敢于去爬懸崖;我喜歡他們?yōu)榱俗约哼_到目的,敢于舍棄。”“哦?他們敢于舍棄什么?”“老師,我知道,你們都會覺得那四個小孩無情無義,你們會認為他們四個沒有同情心,把身體不好的‘我’扔在懸崖上。但是,老師,你們有沒有想過,第一,那四個小伙伴并沒有要求‘我’和他們一起去爬懸崖,第二,他們也有自己的任務,就是如何最快的爬過懸崖。第三,如果他們都去幫助‘我’了,有可能,他們全都會被困在懸崖上,天黑也不能下來。還有,現在的社會就是弱肉強食,誰沒有能力,誰就會被淘汰!闭f著說著,在有一部分學生的不贊同的噓聲中,他越說越小聲,但還是十分堅持!澳悄愕囊馑际俏覀兊纳鐣筒恍枰槿跽吡藛?”“有必要同情弱者嗎?”“我覺得有,不是每個人每個時候都是強者,所以,要大家一起進步!”“鄧小平爺爺還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呢?”“并不是富起來就不管別人吧!”一場辯論賽在教師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拉開了帷幕!叭绻阋惶於既ス軇e人了,你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嗎?比如街上這么多乞丐,你再有錢,管得過來嗎?如果你去應聘一個高薪職位,你會不會因為同情別人而把這個位置讓給別人?如果在奧運會上,劉翔看見那個什么遜摔倒了就去把他扶起來,他能得冠軍嗎?……”這個同學雖然勢單力孤,但一點兒也沒有膽怯。他連續(xù)幾個棘手的問題把同學問住了,大家一時不知如何作答,都把目光轉向了教師。教師在經過短暫的思考后說:“我個人是很佩服這位同學的!一是他對問題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一定的深度。二是他善于思考生活,你們也聽到了他剛才的一番話,如果平時不動腦筋是說不出來的!”教室里頓時靜了下來,大家都在認真聽教師的講話!敖裉,其他同學表現也不錯。在這里,我也不對你們兩方的意見做出‘終審判決’,我講兩個故事:一個是大雁的故事。說是每一個大雁的雁隊中,如果有一只大雁生病或者是受傷,這個雁隊一定會有兩只健康的大雁留下來照顧它,和它一起越過田野、飛過小溪,對付所有的突發(fā)事件和困難,面對所有的困難和危險,直到它痊愈或死去。第二個故事是一個測驗:一個外國女士到了中國的一所學校,邀請了五位小學生做一個實驗,把五個拴著線的小球放進一個瓶口和小球差不多大的瓶里,要求孩子們在30秒以內把自己手上牽著的那個小球拉出來,如果沒有拉出來就會被海水淹死。聽完要求以后,其中最大的孩子示意女士等一等,只見他和幾個小孩商量了一下,然后再示意女士可以開始了。女士下了命令以后,只見最小的那個孩子首先奮力一拉,他的小球出來了,5秒,接著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最大的那個孩子最后拉出了他的小球,30秒,剛好完成。那位女士激動得熱淚盈眶,她連聲稱贊中國小孩了不起。她說‘我在許多國家都做過這個實驗,但其他孩子都是在命令下達后,爭先恐后的往外拉,結果全部被淹死了。只有你們真正完成了這個實驗!你們真是好樣的!’”故事剛講到這里,下課鈴聲響了。教師給同學留了一道思考題:你知道奧運會的精神實質是什么嗎?你如何看待競爭與合作互助?
轟轟烈烈的課改實驗,風風雨雨中我們已走過了四年,這個課例禁不住又一次讓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
生活中我們學說要尊重別人的意見!缎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強調語文課程中具有大量帶有個人情感和主觀色彩的內容。學生對于語文材料應該有理解一致的地方,否則人際交流就無法進行。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由于各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驗、感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異,面對同樣的作品,人們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币虼,語文教學特別要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也特別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獨創(chuàng)性的理解。事實上,語文課堂,要充分尊重所有人的意見很不容易,作為老師,習慣了用自己的思維去代替學生的思維,習慣了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墒菍W生是活生生的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背景,思想、性格、心理等完全不同,以后從事的職業(yè)也不會相同,為什么我們做教師的總是要他們“心往一處想”呢?反過來說,學校畢竟是教育人的地方,也有必要用生動活潑的學生樂意接受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我個人認為,潛移默化比較好,如果是生硬的說教是不會有什么好效果的。這位教師既充分肯定了學生“善于思考生活”的優(yōu)點,又巧妙地借用故事和課后思考題,引發(fā)學生對自己的觀點進行新的定位和反思,對學生進行“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學生樂于接受,才教有所獲。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06-2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5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8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學反思07-0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2-23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8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3-11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范文06-25
關于《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反思06-27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與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