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精選13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1
《孝敬父母》是七年級思想品德第二單元第5課第二站的內容,這也是本學期我的第二節(jié)公開課。隨著經驗的慢慢累積,每一次課都能取得一定的進步,對教學內容的把握也更恰當。
本次課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優(yōu)點在于課堂中所選取事例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比如父母與子女之間“代溝”的表現能以生活中的事件加以體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共鳴。此外,本節(jié)課也有課堂活動,全班同學都能參與其中,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當然,本節(jié)課在一些內容的'細節(jié)的處理還不夠準確,在父母與子女的在“思想方面”的差異,“思想方面”范圍太廣,學生不易總結,可以改為“飲食觀念”更好些。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2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有責任、也有能力來承擔家庭事務,解決家庭問題,共同創(chuàng)建和諧的家庭氛圍,而這些是現在很多學生沒有意識到的。我在上課是抓住這一現象,幫助學生減輕不合理的叛逆心理,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父母著想,學會跟父母交往,使他們更文明、更健康、更快樂地成長。
從學生的'反應,課堂上的表現來看,學生比較感興趣,參與的積極性相當高。
這節(jié)課,在上課過程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1.貼近學生實際,輔導具有針對性。
2.創(chuàng)設了寬松、民主的心理環(huán)境。
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在本課始終得到了體現。在本節(jié)課中主要通過讓學生參與新的學習和探索過程,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一起探究、一起交流,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確保了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真正體現了“互動式”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說到這里,我想,學生喜歡上這樣的課的原因歸結為一點,那就是教學說出了他們的心理話。學生看著、聽著,就好像在看自己、聽自己,觸手可及,那么可親,那么眼熟,似乎都覺得曾經發(fā)生在自己身上一樣。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3
今天的的這節(jié)課上的,按照生本的理念來說比較成功,但按照我設想的還有很多沒做到。本李課許校長推門聽課,聽后給我指點,更多的是鼓勵我,使我深受感動,感謝領導的支持與認可,我會把它當做鞭策我的動力,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的發(fā)展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這節(jié)課呈現出這樣一些亮點:
一、營造出了一種濃濃的親情的氛圍。課伊始,學生課前一分鐘講關于父母之愛的故事為本課拉開了序幕,接下來的學習活動圍繞父母之愛的主線層層展開。
二、施昊洋小組的學生在讀書中鍛煉了朗讀水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書中感悟,在讀書中升華了情感。
三、張文文同學溢于言表的真心表白催人淚下,是她的'真情流露。
四、李文琪小組設計的板書別出心裁。
不足之處:
一、個別學生回答問題的聲音偏低,有待于今后的課堂上加強訓練,提高他們的發(fā)聲技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表達習慣。
二、課堂上我設計了幾個科學、藝術的提問,準備引導學生自學、引發(fā)學生想象、引起學生思考。如設計“想象一下,夫妻倆回到簡陋的客艙,面對孩子們,孩子們會問些什么?父母的心情怎樣? ”“送走三歲的女兒,當時女兒會怎樣,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設想一下當時的情景?”的問題。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進入情境,體會父母之愛?墒怯捎跁r間的關系,沒有匯報完,只能“生”到下節(jié)課了!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4
《父母心》是教科版語文教材小學四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屋五的文章。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故事敘述的是為生活所迫的一對窮夫妻把孩子送給貴夫人領養(yǎng)后三次反悔,最終一個孩子也沒舍得送走的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名言,深情地贊頌了無比珍貴的親情與關愛他人的品格。
對本課的目標設計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認識到父母愛孩子是極其高尚的情感,這種情感受到人們的理解和尊重;通過練筆讓學生達到語文知識、言語技能、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積累。
教學流程是首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通過填空的'形式,教給學生概括內容的方法;抓住幾次送孩子,幾次反悔,由送到悔這一文章的脈絡,讓學生理解父母對孩子的愛;最后設計小練筆,目的就是讓孩子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運用知識,達到由讀到用的目的。
通過這次活動,又一次的歷練了我,讓我對語文教學又有了重新認識,使我在教學路上走得更高、更遠。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5
《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頗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說,作者以他慣有的柔膩的纖細筆觸,懷著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fā)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通過父母幾次將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節(jié),告訴我們再優(yōu)越的條件也割舍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愫,縱然有千萬個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親生骨肉送給別人,進一步體現了父母之愛的偉大,崇高,讓我們窺見的是一顆真摯的愛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前四篇課文已對學生進行了父愛、母愛、兄弟之愛的親情教育,本文被選為第五篇課文一是想讓學生學習用一波三折的手法有力表現人物內心情感;二是想讓學生通過情感升華獲得新的感悟。 因為目前的初中生雖然被父母濃濃的愛包裹著,但往往忽視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很少真切地體驗一下父母的拳拳愛子之情,因此我希望讓他們通過本文的學習能切身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從而能去試著理解、體諒父母。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主要分三大塊: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導入新課這環(huán)節(jié)我提出一個學生很喜歡討論的問題,即你們最崇拜的人是誰?提了一些學生日常關注的問題,引起了學生對父母的注意,喚醒了他們在生活中對“父母之愛”的親身體驗,我覺得到他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動起來了。從而架起了文本與學生有效溝通的橋梁。
二、品讀課文,反彈琵琶激疑
這一塊我安排了四個步驟:
第一步驟:“初讀,理情節(jié)!崩砬骞适虑楣(jié)——本文是一篇小說,在小說的教學目標要求來看,這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近5分鐘的時間出色地完成了這一任務。
第二步驟“二讀,抓神態(tài)”在老師 引導下學生找出了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神態(tài)的詞語如“難割難舍”、“無精打采”、“失魂落魄”、“ 痛哭失聲”。討論這對父母是否“心狠”,并結合文中這些關鍵的詞語談了自己的看法。通過分析這些描寫神態(tài)的詞語學生可以感悟人物內心世界。
第三步驟“三讀,析語言” 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在送換孩子時描寫父母語言的詞語。我自己認為學生解讀文本還是比較到位的,有學生能夠從父母的話中分析出換回,要回孩子的理由都出于對孩子的不舍,而且抓住了較關鍵的詞句,如“我覺得他一定會永遠記得我們的,想到這兒覺得他可憐的不得了”中的“可憐”一詞,這是對孩子的憐愛之情,如“總擔心她是不是這樣那樣”一個“總”字體現了父母時刻對孩子的牽掛。學生找出了能夠表現父母內心的語言描寫,通過語言、神態(tài)去揣摩人物的內心,父母的心不僅是一顆依依不舍之心,濃濃的愛子之心,而且還是一顆痛苦矛盾的心。
第四步驟“四讀,明主旨” 學生們討論,并找出了相關的語句。感受到了這對父母的可憐又可敬。
這一塊我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對文本的理解立體起來了,大多數學生們走了進這對父母深沉的內心去感受、品讀父母親對子女那難以割舍的至愛真情。
三、拓展延伸,講故事談感想。
讓學生講有關父愛、母愛的故事,目的是讓他們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內心深處受到情感的熏陶,達到情感的升華即要珍視親情、珍愛父母。是情感教學目標的落實,從學生的發(fā)言中,我能夠感受到,這篇課文對他們來說還是起到一定的教育意義的,最后一個教學目標也基本達到了。
這堂課還有很多不足,比如在語言的表達上還不夠簡潔,對學生的鼓勵上還缺乏技巧,在個別問題的總結上做的還不到位,學生展示的面還不夠廣,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 但我相信,只有反思才能提高,才會有進步!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6
口語交際課強調雙向互動、多維互動,以訓練學生聽說能力、規(guī)范學生口頭語言,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教學中,我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的“傾聽、表達、應對,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這種口語交際教學精神,突顯學生的交際能力。執(zhí)教本課之后我的反思如下:
一、本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這次“口語交際”訓練要求學生就課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發(fā)表對“父母的愛”的看法,同時還要求學生聯系生活,講述生活中與文中三個小故事類似的事,再談談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個小故事簡單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類似情形,不但為學生“口語交際”有感而發(fā)提供了情感的感觸點,而且為學生聯系生活講故事開拓了思路。本次“口語交際”內容“父母的愛”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系緊密,且仍然是當今社會備受關注的熱點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教育意義。
二、學情分析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很近,而且課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學生是有話可說的,但是學生要從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挖掘父母對愛的典型事例較為不容易。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不能關注細節(jié),進行細致描述,容易說大話空話;也較難從各個角度回憶,講述故事,發(fā)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語交際”教學相對薄弱,學生的傾聽習慣和能力也有待加強。
三、教學中的得與失在開課導入的環(huán)節(jié),我利用本單元課文將學生導入情景,激發(fā)學生的交流欲望,讓學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愛而自然和同學們去進行交流。在指導交流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將自己的所想說具體。我也將本環(huán)節(jié)作為了教學的`重點,不僅出示了交際要求,還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生的發(fā)言,抓住要點,作精要的點評,表揚學生的精彩發(fā)言,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從教師的點評中學會交際的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口語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所提高,在這節(jié)課中,我反復引導與鼓勵學生,使他們大膽地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在授課中,我發(fā)現,一部分學生還是不敢說話,怕說錯話,怕說得不好,這時,老師就要多鼓勵學生,從和他們的簡單交流中找出讓他們張嘴的突破口,不斷啟發(fā)引導他們把話講清楚說具體,進而做到得體。還有就是當學生感覺自己無話可說時,老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我在引導學生分享和父母之間的故事時,就搜集了一些與孩子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圖片,再加上老師的生動介紹,相信一定勾起了學生對往日的回憶。這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打開思路。另外,口語交際能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提高的,所以教師要把口語交際滲透在平常教學的點滴中,對班級的每位學生的口語能力要有熟悉的了解,然后進行深入的學情分析,這樣才能制訂出完善有效的口語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點滴中無形地鍛煉口語的表達,提高口語的表達能力,使之說話表達清楚、得體,應對自如。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7
心理健康的首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心理情境,開展極富啟發(fā)意義的活動,來喚醒學生內心深處潛意識存在的心理體驗,以達到提高心理素質的目的。
對于個體心理來說,再精彩生動的講授都無法代替?zhèn)人的親身感悟和直接體驗,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啟發(fā),也能留下深刻的'記憶,或者會影響到學生個體的行為表現。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教育是一種以體驗式學習為主的教育。
本節(jié)課感覺最精彩的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情境,在游戲中,體會親情的重要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游戲中,思考自己的5個愿望,讓學生對自己的價值觀進行一個思考,然后出奇不意地讓他們劃去其中的四個愿望,學生在內心痛苦中,慢慢體會到在內心深處的最珍惜的原來是自己的父母,親情是最珍貴的。學生有了深刻的親身體會,并且通過互相分享,深情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個環(huán)節(jié)達到了預設的效果。
本節(jié)課選材適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加上課前的小約定,學生積極投入,真情分享,效果較好。
如果能在一下幾個方面再改進一下,相信效果更好,更完善了。
1、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你對家有些什么樣的感覺,這一步,我認為有時候每個人心中的愛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尤其是在這樣的場合,同學們心中熱情彭湃,但不會輕易說出來,所以這一步的教學顯得不夠動情,學生的交流較少。在這一步的設計中,最好采用讓學生自己想好,然后把想法寫下來的方式,再一起分享,相信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2、僅從這節(jié)課來說,對學生的教育引導效果較好,但從整個心理健康教育來說,還需要進一步的發(fā)掘,讓學生感受、理解出對自己的父母,做為孩子,我們應怎樣報答他們,怎樣努力學習,為他們爭光等,并在生活中怎樣付諸于實際行動,對學生來說更為重要。
每一節(jié)優(yōu)秀的課,都是在不斷的學習改進,再學習再改進的過程中產生的。做為心理健康教育課也一樣,需要我們教師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與思考,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希望得到更多老師的批評與改善的意見。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8
設計這節(jié)課時,我在深入理解群文閱讀的三大策略后,借鑒了《單元整合 群文閱讀引領設計》的教學模式,寫下了一份教案,精心制作了課件。本節(jié)課前我布置學生在閱讀了同步閱讀教材相關文章的基礎上,填寫了閱讀瀏覽卡。
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五步教學法,先回顧了單元內四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及體會,再進行閱讀概覽,讓學生說出同步閱讀中四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及閱讀體會,然后進行片段分享和重點品讀,在教師的指導下,師生共同分享讀書收獲,共同發(fā)現和探討閱讀中發(fā)現的問題,師生交流、生生交流。課堂上孩子們一個個暢所欲言,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閱讀積極性,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在主題拓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在生活中體會到的父母的愛,讓他們注意到生活中那些細微的、看似平常的容易被忽略的父母之愛。
這種課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這種教學模式效果很好,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以后要經常用于教學實踐。由于是初次使用,有一些地方還不夠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學中,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效果會更好。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9
帶著壓力上了這堂公開課,盡管課上得只是差強人意、并不完美,但收獲確實挺大的。它讓我發(fā)現了自己教育教學中的錯點:課程改革的力度不夠,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未能充分地發(fā)揮作用,仍舊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整個上課的流程就是由一連串的教師發(fā)問組成,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教學智慧不足,個別環(huán)節(jié)表現為被學生牽著鼻子走,不能因勢利導,很好的來引導學生,在續(xù)寫結尾這一環(huán)節(jié)表現得尤為突出;被自己的課前預設所支配,尤其是事前設計好的ppt,很多時候學生的回答讓我靈感一現,或者說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省去不講了,但往往被ppt束縛了手腳;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語不夠凝練自然,有為了過渡而過渡的生搬硬套之感;教學評價比較單一,缺乏個性魅力和感染力,極大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聽課和發(fā)言的熱情。同時,語文課堂是否上出了真正的語文味,這也是本人值得考慮和深思的問題。
當然,不堂課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例如:課堂的教學內容比較充實豐富,各個教學流程銜接有序,本人偶爾的詼諧幽默,學生的精彩發(fā)言,同樣贏得了聽課老師的認可和好評。
我想,今后的課堂上,信息技術如何真正為我所用,如何真正發(fā)揮小組合作的長處,如何夯實教學基本功,這是本人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案锩形闯晒Γ救孕枧Α,借孫中山先生的話聊以自勉。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10
《父母之愛》是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習作訓練內容。本組教材以“感受人間真情”為專題進行編排了精讀課文《可貴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和《七顆鉆石》,略讀課文《媽媽的賬單》。其中《可貴的沉默》一課,不僅讓學生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更讓學生學會要以行動來回報父母的愛。緊接其后的綜合性學習,班里展開一次活動,了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也是緊扣體會“父母之愛”這一主題進行的!秼寢尩馁~單》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無私、無價和不求回報。園地五的口語交際主題也是緊扣“父母之愛”的主題,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這樣層層滲透的教學安排對寫作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讓孩子心中都有所想,有話可寫。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習作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讓學生能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為了讓每個孩子在正式的寫作中都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我提前一個周末布置了一個周末家庭實踐作業(yè)--今天,我來當媽媽。要求學生當一天的媽媽,學著像媽媽一樣來照顧一家人一天的生活,并把這個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和想法簡單的寫下來。這一次的周末實踐作業(yè)完成得相當精彩,孩子們不僅鍛煉了生活技能,獨立能力,更是從角色交換中體會到了父母平時的辛苦與不易,體會到父母的關愛來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正式的作文教學是和口語交際連接在一起的,先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討論,先想一想,打算從哪一方面來說一說父母對我的愛,可以是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可以是生病時的關懷備至,可以是學習上對我的支持和鼓勵,還可以是陪我游玩時的歡樂......然后再想一想如何把這件事情說得具體生動?谡Z交際之后,引導同學們對如何生動有趣的介紹一件事情的方法進行了歸納總結。第二節(jié)課,寫作文。結合口語交際中總結的方法,如何把一件事情介紹得生動有趣,播放了背景音樂《當你老了》和《時間都去哪了》兩首背景音樂,學生自由習作。
本次的習作教學總體說來比較成功,由于前期的準備工作充足,學生有自己的親身體會,能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也學會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將事情寫具體,寫生動。在今后的作文教學中,還是要將單元習作的主題貫穿在單元課文的學習中滲透,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習得寫作的方法和搜集寫作的素材,做到有話可寫,樂于寫作。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11
《父母的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頗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譽海內外的著名小說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說。文章充分體現了小小說的寫作特點:情節(jié)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結構嚴謹,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個人寫作風格: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愁。
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充分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tǒng)一。課堂的主宰者不是教師 而是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感受、品味。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品味感悟為主導,盡展學生的心聲。
二、開發(fā)教育資源,激活學生思維
學生的思維是由感知向感悟過度的,因此在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通過情感升華來來獲得新的感悟。當然在此過程中,以一些感性知識作為依托,借助多媒體電教手段加強情感的感染,便于學生理解。且使學生在品讀文本方面有所收獲;诖,本節(jié)課按照“層層剖析、梯級感悟、情感升華”來設計。達到工具性教學和人文性熏陶的'雙重目的。
三、多角度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1、引導學生通過 “如果文章開頭就寫貧窮夫婦拒絕財主夫人的要求一個孩子也不送,好不好?”這一問題的討論,體會文章構思的精巧。
2、拓展延伸,仔細體味課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情境,用一兩句話說出“那位父親”和他的妻子的心理。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濃濃愛心。
3、在學生理解父母之心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發(fā)散思維能力,文中窮夫婦三次換送子女時的表現,各不相同,從眼含熱淚到無精打采,再到失魂落魄最后痛哭失聲。思考:若有第四次換子女,窮夫婦會有怎樣的表現,又會怎樣把孩子要回來讓學生寫下此時此刻最想對父母說的話,進而讓他們懂得如何去感恩父母。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理解文章的深層內涵,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摯感情。
4、課堂練筆
讓學生為文章續(xù)寫一個結尾,注重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但本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課堂上沒有照顧到盡可能多的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參與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教師在課堂上只起到了組織、引導的作用,教師的點撥、傾聽、矯正的作用沒有真正發(fā)揮出來。另外,由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體驗不同,對課文的理解自然也不同,他們常有許多問題,需要質疑問難。教師在講課時缺少激情,教學內容設置過多時間緊張。
在今后的學教中,我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總之,我會用汲取本節(jié)課總結的經驗和教訓,用于以后的課堂教學中。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12
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作文教學也是如此。作文,本來就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的反映,只有寫出真實的、獨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激起學生寫作的情感和欲望。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兩篇例文的分析明確抓住細節(jié)能使作文之花更美,使文章更感人,富有真情。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為作文教學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觀察是前提,活動是載體,體驗是歸宿。
學生的情感一般來自于直接的體驗,觀察是最根本的'。沒有觀察就沒有積累,就沒有作文的素材。重要的是讓學生用心去觀察,既抓住事物現象,又能充分感受和體會。
2、放膽想象,聯系生活,關注生命。
不要限制學生的想象,生活是學生想象的源泉,他們創(chuàng)造的語言都與生活有千絲萬屢的聯系,教師要抓住這個特點激勵他們敢于探索。
3、互動合作,不拘一格,口語表達。
教學中應主張信息的立體交叉,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過程,老師是學生的朋友,學生是學生的老師,平等互動的關系促成了民主氛圍,更有利于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體現。
4、教師調控,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寫法。
學生作文自由不等于沒有教師的主導,自由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指導、調控,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利用現有的教學手段、場景、資源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愉快中得到真實的體驗。
總之,本次習作圍繞如何抓住細節(jié)這一個教學點指導學生習作,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運用抓住人物的細節(jié)進行描寫,寫出真實的人物,從而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 篇13
45分鐘是何其的短又何其的長,這節(jié)心理教育課從主題的挑選到材料的收集到課件的的設計,一點一點的“燕子銜泥筑巢”般完成,剛試講了一節(jié)課,現終能靜坐桌前反思,從反思中尋取進步的源泉。
一堂心理輔導課,不是說教課,更不是訓導課,所以我們教師應注重傾聽,注重同感,注重學生心靈的碰撞、情感的體驗。不應該對學生作強制的說理和武斷的解釋,必要時采用的暗示、忠告、說服等手段也力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注重引導,而不要教誨指令等。在如此種種的路燈指引下,我從課前的一分鐘沉默到視頻的欣賞討論到游戲的體驗到心聲卡的表達到討論都努力讓其順流而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中感受到主題的思想力量。現在總結如下:
一、表面的“順”
這堂課,總體感覺比較“順”。這種“順”主要體現在我所設計的一些問題、知識點等學生都能非常配合地說出我想要的答案。仔細回想,這個“順”也正是整節(jié)課的主要問題之一。雖然從表面看師生配合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也略顯“平”。例如,每當學生說出我預設的一些回答,我便會急于將學生引入我所設計的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打斷了學生的.思路,也忽略了很多精彩的部分。把握得好,能夠令課堂增色不少。
二、形式上的“游戲”
游戲應該是整堂課的“亮點”和“高潮”,可惜實施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雖然我在備課時有一定的設計,例如:叫學生蒙著眼睛為對方送書時,學生走的是直路,“艱難”之感不夠突出,學生就難以感受到溝通的巨大力量。另外,游戲之前的提示語言不夠明確,讓“觀眾”少了深入的思考,參與和體悟都不夠。
三、我的改進:
針對之前所分析的問題,仔細推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需要在課堂中進一步實踐。
1、時間的把握?v觀整堂課,在導入的部分花費了較多的時間,對喝父母產生距離的原因分析放在視頻欣賞后討論總結更好。另一方面,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應該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闡述自己的觀點,我的任務是能夠抓住其中的幾個閃光點加以深入的引導。
2、視頻的應用。電影《小孩不笨》的片段對這節(jié)心理健康課的主題體現得很好,但,我在課堂上的引用不夠淋漓盡致。所以,直接在視頻的欣賞后根據片中的人物情節(jié)分析歸納與家長產生心理距離的原因。再過渡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與父母的點滴,轉入下一個“心聲卡”的表達更為自然。
3、關于“游戲”的設計,也可進一步推敲,提供思考的問題明確些,使游戲的目的更加的突出。把送書改為送“心”,兩人的角色假定為“爸爸”和“兒子”,直路改為拐彎更能突顯游戲對活動主題中的作用。作為教師的我,則可根據游戲的進程加強學生的體驗,例如:詢問兩個送書人“爸爸”和“兒子”的感受,訪問“觀眾”的思考尋求方法。
對我而言,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留給我很多思考和提高的空間。整堂課的設計,在很多地方都不成熟,細節(jié)之處還需要更多關注。但是,通過這樣的一次寶貴的經歷我知道了自己的弱項,開拓了我的視野。對于心理課的一些要素,我還需要更深入的學習,彌補自己這方面的缺陷。
【父母課堂案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家長學!鞍咐虒W”《父母課堂》教學設計(精選12篇)05-14
新課標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反思案例11-28
教學反思案例09-26
教學反思案例03-01
除法教學反思案例10-26
倒數教學反思案例03-13
《觀潮》教學反思案例08-18
物理案例教學反思10-08
倍的教學反思案例09-26
除法教學反思案例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