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
在教學中,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是:
1、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引入部分,我選擇了學生感興趣的小羊圖,然后讓學生根據小羊圖提出數學問題,從而順利地引出新課,使學生很自然地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重視算法多樣化。雖然學生還沒有正式學過進位加法,但是根據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肯定會有好多小朋友能正確地算出得數。在學生列出9+3=12時,我就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是記大數,再接著數小數的;有的是從3只小羊中拿來一只,和9只合起來是10只,再加2只是12只;有的說一只一只數出來的。
上完了這節(jié)課,我覺得需要在下次上課時要注意的地方是:優(yōu)化算法不應太早,應該暴露不同方法的弱點,使學生對方法的優(yōu)劣有切實的體會,作出自己的選擇,真切地體會到“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做什么事只要產生興趣就一定能把它做好。學數學也是一樣,學生如果對數學產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就會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就會愿意并且主動學習數學了。通過一段時間的數學教學,我有這樣幾點體會。
一、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
有趣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體驗用數學的樂趣。 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玩中輕松學習數學。例如在練習10以內數的組成時,我就讓學生拿出自己喜歡的學具擺一擺幾和幾組成幾,然后引導學生說一說幾和幾組成幾。學生因為喜歡動手操作,不但很快擺出自己喜歡的學具,而且正確無誤的說出各數的組成。這一情景的創(chuàng)設既激發(fā)了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又強化了10以內數的組成的訓練。
二、通過各種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數學。
豐富多樣的游戲活動不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本身就喜歡游戲,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在教學中可以采取“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5的減法時教師先告訴學生手里拿的是5個圓片,左手拿1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左手拿2個,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5的減法,為學習8、9、10以內的減法做好鋪墊。
三、通過各種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一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同時愛表現自己,所以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要不斷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如:在每次完成作業(yè)時我就說: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誰今天能得上小紅旗。這樣一來,學生完成作業(yè)不但速度快,而且質量高,從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競爭意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3
荷蘭學者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chuàng)造’”。其實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并不像科學家那樣是“真創(chuàng)造”,而是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出來,老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有老師經常抱怨學生沒有創(chuàng)新,其實那是我們的錯誤。
難道真是我的學生更聰明嗎?當然不是。應該說同齡的孩子在思考水準上都比較接近,就看老師在課中如何組織引導而已。這節(jié)課中,因為孩子們在幼兒園學過數數,相對來說知識比較簡單。所以在他們直觀地看出了每種事物的數量后,我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對圖中隱藏的“5種動物”這個數量進行了再次挖掘。個人認為,像文中這個孩子的想法在課中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因為她想到了其他同學都沒能找到的答案。也許在大人眼里,這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內容,可是對于剛上小學的6歲孩子來說,能從不同的角度找出數量是5的,已經很了不起了,所以也得到了我毫不吝嗇的夸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老師是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就給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樣落實“雙基”,提高教學效率,一般老師課前都有思考。但如何把數學的創(chuàng)新教育落到實處,關鍵在于課中老師的有效引領了。我認為學生的數學學習貴在方法的引導。只要我們老師能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把每節(jié)課中本應出現的創(chuàng)新及生成預設到,也許每節(jié)課就不會因為學生沒有創(chuàng)新而抱怨和煩惱了。
細想這個“奇跡”的出現,回味老師們平時的抱怨,我體會到“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深刻意蘊。是啊,如果我們在課前能認真領悟一下教材的編排意圖,如果我們能在課中有效地把握讓學生探究的數學活動時間,如果我們能拋棄孩子還小不會創(chuàng)新、教的知識太簡單不需要提前閱讀教材這些老套的理念,我相信,無數瞬間的創(chuàng)新會陪著我們愉快地走過每一節(jié)數學課,并留給我們美好的回味。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4
對于小學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兒童,學校中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學生剛接觸數學不久,需要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激起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對于前后的知識,學生已在幾年的生活經驗中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因此必須從學生的這些生活經驗出發(fā),順應一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把已有的經驗轉化為新的數學知識模型,讓他們在活動中既獲得較為豐富的情感體驗,又進一步認識、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生活奠定基礎。 這節(jié)課貫徹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的思想,從學生感興趣的有趣的情境引入,以數學活動為主線,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觀察交流,使學生建立起扎實的 前后位置概念,體會位置的相對性,培養(yǎng)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通過正面數前后的同學和轉到后面數相對比,去親身感受前后位置的相對性。排隊買票入場、百米賽跑、卡丁車比賽等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都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動探索、體驗、領悟與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探究與合作中感悟數學、學習數學,正確理解和掌握前后的位置關系,并能運用這一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排隊買票環(huán)節(jié)中,注重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從前到后、從后到前去數數,傳達給學生不同的方法,再次感受前后。學生通過對百米賽跑的仔細觀察,發(fā)現前后問題,注重引導學生用前后描述位置。在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不僅僅關注學生對前后意義的理解,更多的關注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卡丁車比賽中,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和解決問題,通過前方小記者發(fā)回的比賽情況,自己動手去擺,去思考,去想象,學會如何辨析,如何排除,讓學生在現實中感悟數學,體會數學。
教學環(huán)節(jié)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面向全體同學,注重個體差異,而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既夯實了知識基礎,有注重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做到及時評價。在卡丁車比賽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都能用不同的語言表述每輛車的位置,提升的高度不夠,可以試著讓他們用前后提一提問題,同位之間一問一答,培養(yǎng)孩子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5
今天講授了《8和9》一課,整節(jié)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較好的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可謂活而不亂,本節(jié)課主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以下幾個空間:
空間一:課件演示,使學生深刻認識7、8、9三個數之間的聯系
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7、8、9這三個數的聯系,在教學中我沒有采用直接撥計數器的方法,而是利用課件動態(tài)演示,先出示一個計數器,老師撥珠,學生隨老師一起數,當撥完7個后,讓學生觀察又來了一顆珠子,是幾顆?接著又分別演示了又跑來一顆珠子、這顆珠子又走了、它又回來了的過程。經過這些動態(tài)演示,使學生很容易理解了7、8、9這三個數之間的關系,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空間二:脫離點子圖比較7、8、9的大小
在比較大小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會比較8以內數的大小了,所以本節(jié)課我脫離了點子圖,直接讓學生從7、8、9這三個數中選擇兩個數,用以前學過的符號比較他們的大小,學生根據已有的基礎,很容易的進行了正確的比較,而且除了比較7和8、8和9以外,孩子們還正確的比較出了7和9的大小,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空間三:看著直尺說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
在出示直尺后我沒有將教學只停留在填出7后面的兩個數字上,而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看著直尺圖上的數字說自己的發(fā)現,以此發(fā)散學生的思維。有的學生從數序角度說8的后面是 95在6的前面;有的學生從比較大小的角度說7比6大,比8小還有的學生說出了和7相鄰的數是6和8等等,思維比較活躍,語言表達清楚。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6
《加法和減法(二)》這個單元主要教學10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和筆算。加、減計算中的進位和退位往往是教學難點,也是計算錯誤發(fā)生頻率最高的地方。
1.操作學具理解進位與退位,形成計算思路。
在教學口算與筆算、加法與減法、特殊情況與一般情況的例題中,都通過擺小棒或撥算珠探索并建構計算方法。
第74頁例題列出的算式是24+6,按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思路,先算的4加6得10,怎么辦?這時擺小棒能激活10根捆成一捆的經驗,形象地展示出再算20+10=30。擺小棒計算24+9,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和操作,因而算法可以多樣化。各種算法雖然都是好的,但“辣椒”卡通的思路更好些。這種算法有三個優(yōu)點:一是與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以及24+6的思路是一致的。相對穩(wěn)定的思路易于學生掌握;二是已經熟練掌握的20以內進位加法口算,能支持這種思路的運行;三是與筆算法則一致,有利于以后豎式計算的教學。
擺小棒計算30-8,拆開1捆、拿掉8根,形象地顯示了從十位退1、個位作10的退位原理。擺小棒計算33-8,也可以算法多樣化!袄苯贰笨ㄍǖ乃惴ǜ眯窍M麑W生選用的方法。
2.經常組織比較,及時整理知識結構。
到本單元為止,先后教學了100以內加、減計算的多種情況。能否組織成合適的知識結構,直接影響學生對算法的掌握以及計算的正確與熟練程度。為此,教材有計劃地組織不同計算情況的比較。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引導算法。第75頁第2題的三組加法題,都從20以內進位加到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第81頁第2題幫助學生鞏固計算思路,通過三組題的計算和比較,更好地應用十減幾或十幾減幾計算退位的兩位數減一位數。
(2)通過比較,進一步理清思路。第76頁第1題是三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題,每組題一道不進位、兩道進位。進位加法里一道題和是整十數,另一道題和是非整十數。
3.引導估算。
本單元教學的估算仍要求估計加法的和、減法的差是幾十多。通過估算,進一步體會并區(qū)分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從而實實在在地提高計算能力。
在教學估算前安排了鋪墊。如第76頁第3題中的54+3和54+8,都是54加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五十幾和六十幾?5+62和5+65都是5加六十幾,為什么得數分別是六十幾和七十?又如第82頁第3題中的53-4得四十幾,54-3得五十幾,都是五十幾減幾,但得數差異很大。這些現象的發(fā)現、原因的思辨、結論的得出,成為估算教學的寶貴資源。
在教學估算時,把進位加與不進位加、退位減與不退位減結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體會估算的方法,積累估算經驗。如48+3是進位加法,得數是五十多。6+52是不進位加法,得數仍然是五十多。學生獨立探索估算的方法,應用了口算與筆算的經驗,能促進口算與筆算水平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7
一、《數一數》教學反思
作為一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讓學生感受學校的環(huán)境,熟悉他們今后學習、生活、活動的場所,怎么樣培養(yǎng)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順利的適應小學數學的學習是這節(jié)課的關鍵。在教學時,我先對學生的數數情況進行初步的了解:接著為學生出示鮮艷的圖(課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活動按照先引導學生數圖中事物的數量,再抽象出數,然后再回到數數活動中進行。10以內各數的認讀,采用了多種方法,分步驟的練習與反饋,便于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最后引導學生數一數身邊事物的數量,將數與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體現數學的廣泛性。最后的小結,既對本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了總結,又進一步將活動擴展到課外,使數學學習走出課堂。
二、《比一比》教學反思
第二單元比一比教學一課時完成,其中包含了比長短、比輕重、比高矮等等,細細品味,這個教材的編排是非常有心的,每一種比的方法雖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又是相通的。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例題學習中沒有問題,但在操作第一題同座比鉛筆時,一放就收不回來了,小朋友一個個都非要自己的鉛筆長不可,當時在講三支鉛筆比的時候,我就用了一支自己的筆去比,引導觀察,學生的注意力又回來了,看來課堂上活動組織的有效性還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
今天教學中比較滿意的是學生理解了“最多、最少”至少需要三個物體比一比,我在三支鉛筆比的時候引入這句話,“三支筆比,誰最長,誰最短,為什么要加一個最呢?”
但在作業(yè)中發(fā)現學生對繩子繞三圈比繞四圈短,有的學生不理解題意;對于一個菠蘿=兩個蘋果,一個菠蘿=三個柿子,一個菠蘿、一個蘋果、一個柿子比一比,有個別小朋友不清。由此我采取了個個擊破的方法,錯的小朋友面批,邊講邊實驗邊訂正,效果不錯。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剛入學的孩子上課習慣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讓一年級的新生投入到數學活動中的關鍵是調動起他們的興趣,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情境。我利用坐火車旅游形式,將練習題串在一起,變枯燥的練習為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學生的直接經驗。在練習中,通過用手指表示得數,將式子列在自己的紙板上,小組交流,搶答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得到需要的數學知識。
習題的內容上選擇有生活味的、學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們的興趣。比如點點人數,看看動物園,數數小蜜蜂,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注意,去思考,從而讓學生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提高數學學習的能力。
四、《認識物體和圖形》教學反思
一年級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小朋友升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他們采用的思維方式是形象思維為主。怎樣讓孩子認識生活中的主體圖形,并以實物體中抽象出簡單的立體圖形呢?課前一段時間里,我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平日里注意收集好生活中的物品以備教具使用,如長方體的牙膏盒、藥品盒等,正方體的餅干盒、魔方等,圓柱體的茶盒、茶杯等,球體有乒乓球、皮球等,并在卡片上畫出數學模型圖,如長方體、圓柱、球的線描立體結構圖弄。同時在課前讓學生按要求收集好相關生活物品以作學具。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同時,體會知識間的聯系與區(qū)別。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在數學活動中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每一個孩子都愛問為什么,每一個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據孩子的這種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讓學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學時,我先告訴學生我一共有幾顆珠子,左手有幾個,讓學生猜猜右手有幾個,這樣反復進行幾次,學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數的分解和組成以及加、減法,加深了對數的認識,為今后學習用數學做好了鋪墊。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七、《11~20的認識和加減法》教學反思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數學地”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不是靠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我抓住這個契機,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給他們一個舞臺,讓他們用語言表達和交流數的信息。為此,我適時安排了相應的活動。新課引入時,我就先通過“考眼力”游戲,讓學生通過數數,猜數。這不僅僅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的一種策略,更是讓學生通過想和猜的活動,發(fā)展數學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又如在認識計數單位個和十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過比較得出以十為計數單位,以及在出示主題圖時讓學生數一數圖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數去觀察事物,表達和交流生活中有關數量的信息,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領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讓學生一個一個數外,還讓學生兩個兩個,五個五個,十個十個數。這些安排不僅加深學生對數的意義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八、《認識鐘表》教學反思
盡管教學對象是上學才幾個月的'一年級學生,但上課前絕不是一張白紙。由于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鐘表及時間的感性認識。據課前調整得知,大部分學生能夠大概說出什么時刻干什么,正確認識整時。如果我們教學仍按部就班,按鐘表的作用→認識鐘面→認識整時、半時→合理安排時間這樣的教學程序進行。無疑時間對學生的漠視,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本課教學只有緊密結合生活,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自主歸納總結知識,才能將學生的知識轉化教育資源。
所以,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努力做到從教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并依此調整教學,從而做到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通過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實物材料和廣闊的探究空間,放手讓學生看一看、撥一撥、說一說,引導學生觀察,通過說鐘面這個環(huán)節(jié),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解決第一個知識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在合作中分享著互助與競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實際教學中看出,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九、《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教學反思
20以內的的進位加法是退位減法和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數學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熟練地進行計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編排中這部分知識分為三節(jié)新授課教學,第一節(jié)學習《9加幾》,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會初步接觸“湊十法”;第二節(jié)學習《8、7、6加幾》,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湊十法”,會熟練用“湊十法”計算大數加小數;第三節(jié)課學習《、4、3、2加幾》,讓學生體會小數加大數,還可以用交換加位的位置,變成大數加小數來計算,也為以后學生加法交換律打下基礎。
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對“湊十法”掌握較好,能根據具體的題目來選擇合適的湊十法進行計算,,在口算小數加大數的時候,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選擇“湊十法”,只有少數孩子會用交換加數的位置的方法來計算。在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期間,我組織很多、各式各樣的口算練習,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課件、有自制的口算練習題卡,分小組口算比賽、請學生當小老師自已出題來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題練習口算。多形式、大劑量的練習,讓學生對20以內進位加法這一知識重點的把握效果較好,口算的準確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8
興趣是人們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關心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學生認知矛盾,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興趣,誘發(fā)學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學“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要求同桌的兩個小朋友分別在紅、黃兩個學具盒內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幾個花片,再將自己抓的花片告訴同桌,比比,誰抓的多。提問:你有辦法知道誰的多,多多少嗎?這時候學生就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并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9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必須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留心觀察,自覺鉆研;有了興趣,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就會空前提高。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游戲的方法加以呈現,讓學生自主參與,動一動、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勢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為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的養(yǎng)成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從學生回憶學習中常遇到的問題游開始,激趣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tài)投入學習。
二、加強知識間的聯系與對比。
探索退位減法之前,復習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引出兩位數減兩位數、減一位數甚至不夠減的算式,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系,逐步形成知識系統,同時突出本課學習的內容和難點。
三、計算方法的多樣化與優(yōu)化。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學生自主探索出多種算法,并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自主發(fā)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小結時強調: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確的,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時算一算,還能幫助自己進檢驗對錯,打開你們的智慧之窗。但在計算過程中我們要選用最簡潔最熟練的方法,才能保證計算又快又對。
四、精心設計練習題。
用數字魔術區(qū)分數字之間的差別,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計算對比,使學生明白退位減法十位要減一個十,不退位減法的十位不變。用計算題考驗學生的計算能力,用改錯題讓學生知道哪些錯誤不能再犯,用思考題使學習形成梯度,做好扶優(yōu)。這些練習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設計中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還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學好數學從點滴積累,獲取更大的收獲。
融教學內容為一體,給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最佳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各項游戲。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將教學重點、難點與兒童的喜聞樂見在游戲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數學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學習熱情。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0
《動物樂園》是一年級數學第一單元的最后一課,它是在《快樂午餐》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比較的方法。
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能夠通過數一數,比一比等活動正確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能正確運用“>”、“<”和“=”來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在教學過程中,首先以動物聚會這一情境導入,學生比較積極,很快融入課堂。接著通過比較情境圖中各種動物的數量的多和少引入這三個數學符號。最后在認識完這三個數學符號并指導學生正確書寫之后,引導學生總結三個符號的記憶方法,并編成順口溜:“大口朝大數,尖尖對小數!
不足之處:
1、 準備不充分,教具沒有派上用場,直觀性不夠。
2、 隨機應變能力還有待加強,在沒有教具的情況下可以拿身邊的物品進行比較,比口頭表達更形象具體。
3、 板書不夠規(guī)范。
4、 教學語言不夠貼切,師生互動較少,課堂練習也較少涉及。
基于這么多的不足,我更應該努力完善自己,多向老師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拼一拼等動手操作,動口表述,動腦思維的實踐探究活動,可使學生明理動情。例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提問:你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圍一圍、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初步感受到直線圖形和曲線圖形的不同。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2
《整理房間》是小學一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分類的第一課時。在“整理房間”的情境活動中,主要通過學生對房間里物品的整理過程,體會分類需要標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小學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但他們已有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我就將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體驗與數學實踐進行了很好的整合。本節(jié)課我以“以圖圖的媽媽出差”為教學線索,來組織展開教學活動。教后,我對整節(jié)課的教學情況進行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處:
1、營造和諧、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
上課一開始,我先問學生:“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晌焕吓笥,快來看看是誰。 币鰧W生喜聞樂見的卡通人物——圖圖,然后設計情境,置于圖圖媽媽出差這樣一個情境中,營造了一種和諧、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觀察、討論、交流中,不但習得知識技能,更獲得了良好的情感體驗,使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有效地融為一體。
2、教學注重知識與現實生活密切聯系。
教學通過幫圖圖整理房間,分水果和蔬菜、分鉛筆、教室的人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感到實際生活中,往往需要把一些物體按某種標準分類。在讓學生學會分類方法的同時,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注意把課內的知識向課外延伸。
在總結的時候,我讓學生把目光轉向生活,鼓勵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安排一個實踐活動,利用課余時間整理自己的房間,做一個生活的小主人。
不足之處:
1、合作學習沒有落實到位。
幫圖圖整理房間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本來是安排一個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想怎樣幫圖圖整理房間。但是我說完沒多久,很多學生就舉手說,他已經想好了。我迫于無奈,也急于求成,馬上請同學起來說。沒有花一定的時間讓同學討論。
2、評價單一。
沒有讓學生互相評價,只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這樣就造成評價比較枯燥、乏味。
3、學生良好習慣還未養(yǎng)成。
在課堂上,我發(fā)現學生的傾聽力和注意力的持久性欠佳,還有待于以后的教學中慢慢培養(yǎng)。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3
在一年級下冊第二章中有一個快速做20以內的減法的方法,這一節(jié)中主要是對兩種方法的掌握。如何才能上好這節(jié)課。
在我撒謊能夠這節(jié)課的時候,是將20以內的所有減法算式放在黑板上,先讓學生將豎行的算式計算結果寫出來,再讓學說將橫行的算式計算出來,引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最后通過一些題目讓學生去觀察這些減法可以用什么方法簡便的計算,引導學生用差幾法來做,即用被減數的各位與減數作差,告訴學生差幾多幾這些現有的東西,再加以訓練,最后用小黑板上的算式鞏固。但是這一節(jié)課可以說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因為學生的反應可以看出他們沒有聽懂,一臉的茫然,就這個問題我做了思考,我應覺得應這樣來講。
在上課過程中只講差幾法,并在講的過程中稍做改動,介紹差幾法時這樣來說:被減數個位的數與減數的差與該減數的和是10,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白了,說“我用被減數與減數個位上的數作差,我知道兩個個位數相加等于10的所有算式!币虼,學生算起來就比較簡便,清晰明朗。從中不斷的訓練其口算能力。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 篇14
今天很高興給孩子們上了一節(jié)有趣的數學實踐活動課《數學樂園》。上完課后我有很深的感受,想和各位老師分享一下。
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fā)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數學活動課是集知識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于一體的課程,它重在學生參與,重在學生實踐,旨在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在這里,數學得到了升華。數學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課程標準指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終身學習’和‘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等教育理念進一步得到人們的認同,數學教育觀面臨著重大變革,作為教育內容的數學,有著自身的特點與規(guī)律,它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因此,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而且更應當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關注每一個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思維能力,自我意識等多方面的進步和發(fā)展。”我想,這篇教學設計,對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作了很好的解讀。課堂教學從只注重學生知識結構的培養(yǎng)和認知圖式的建構,到關注學生的具體生活和直接經驗,并真正地深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使教學活動的基礎性,發(fā)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了統一,體現了“學習不是為了‘占有’別人的知識,而是為了‘生長’自己的知識”這種現代教育觀。由此我們也看到了新課程強大的生命力,它正在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和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促進學生和教師共同成長。
本節(jié)課我就結合了上述新課程的理念,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重組和加工。將課本上枯燥、生硬的平面游戲變成了動態(tài)、活潑的趣味游戲,使課堂教學更加充實、充滿趣味性。
在上課之前,我還精心地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主,對課堂上學生們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預設,并對學生們可能生成的結果進行了動態(tài)的分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對本節(jié)課的優(yōu)缺點做簡要反思。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整節(jié)課,同學們始終沉寂在游“數學樂園”這一情境中,在米老鼠的帶領下,學生們的精力更加集中了,思考問題更加主動了,心情也更加愉悅了。這樣有意識地學習,當然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二、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走迷宮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了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在想一想、說一說中體會走迷宮的路線的多樣性,并教給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多途徑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注重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身邊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又為生活服務。本節(jié)課中無論是走迷宮、對口令、送信、坐火車還是投球都是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這些游戲其實就是學生們經常會做的,可是平時在玩這些游戲時,學生們根本沒有想到這些數學問題,而今天他們不但玩得高興,同時也解決了許多的數學問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在這點點滴滴中,同學們一定會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四、關注細節(jié),注重學生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讓學生做會一道題或是明白一個算理,而是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學會如何學習,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如在走迷宮環(huán)節(jié),我在各小組匯報了合作探究取得的結果后,還讓學生對一些數據進行比較,既對各小組探究的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又很自然的復習了這一部分教材中沒有安排的比較大小的內容,這樣做也鼓勵了在合作探究中表現較好的小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補充了怎樣走才能既不移漏,也不重復?為學生今后的有序思考指明了方向,教給了學生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又如在坐火車游戲中,我不但設計了簡單的幾和第幾的知識,還相應地補充了求總數的環(huán)節(jié)。我先請一名同學站起來讓他說說自己前后各有幾個人,再求這一豎排一共有幾個人。這樣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對基數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入物認識。
還有在投球游戲后,我讓同學們看黑板上的投球結果,目的是在學生們看圖提問題的同時,滲透給學生一些統計思想,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五、巧妙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
新課程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應該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彼栽谒托怒h(huán)節(jié)中我創(chuàng)設了兩個小插曲,一個是有一個同學投不出去信,一個是有一個小動物沒有信。目的是教育學生做事要認真、實事求是,同時也要關注身邊有困難的同學,幫助他們共同進步,促進了學生良好品質的形成。
六、多種評價方式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
在這節(jié)課中我運用了互評、教師評、多媒體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評價比較有針對性,同時還關注不同學生所表現出的情感。從他們臉中的表情就能看出他們心中那一份成功感和一份滿足感。這樣使學生認清了自己,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當然在看到本節(jié)課成功一面的同時,也會看到一些不足之處,請各們老批評指正。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仔細思考同學們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應變能力,使我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0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10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11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9-08
小學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8-12
一年級上冊數學《上下》教學反思01-29
一年級上冊數學《第幾》的教學反思01-29
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1-23
一年級上冊數學《玩具》教學反思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