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
《唯一的聽眾》一文表現(xiàn)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在本課的學習中,要讓在學生閱讀文本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基礎上,體會作者通過人物言行、神態(tài)等刻畫形象,表現(xiàn)人物品質的寫作方法。
課堂導入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如若能令學生產(chǎn)生質疑的興趣,那么這個導入將會為整節(jié)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考主動性埋下伏筆。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導入中引用課文首尾兩段形成一個反差。讓學生明顯感覺到“我”由一個毫無自信的小提琴白癡到一個出色的小提琴手的轉變。從而引入了這個轉變的引導者————唯一的聽眾(切入課題)。在學生的朗讀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讀了文段和課題之后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隨而,在學生的提問中,歸納成了本課教學的兩個主要問題“唯一的聽眾她做做什么事?”“唯一的聽眾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了學生的自發(fā)的提問,那么學生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也是相對積極多了的。而對第一個問題的解答,在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的階段學生就可以掌握的了。不過為了能夠對人物了解得更加的深入些,在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這兩個方面去入手。這同時又能夠為解決“唯一的聽眾是一個怎樣的人”做好鋪墊,所謂一舉兩得。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刻感悟“老教授”的作為對我產(chǎn)生極大的鼓勵,給予我成功的動力。我在學生深入研讀人物語言、神態(tài)的句子前加入了那么一個片段:在文中找出一組能夠體現(xiàn)“我”喪失自信的詞語,以及一組體現(xiàn)我重燃信心的詞語。并讓學生從這些詞語中體會,去感悟前后判若兩人的“我”。從而引導學生得出了是“老教授”詩一般鼓勵的語言,以及平靜的眼神促成了“我”的成功這一思考方向。
在研讀人物語言以及神態(tài)的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的朗讀是情感體會的重要渠道。對于“老教授”的語言,往往是先粗讀談體會;再細讀品語氣;最后運用理解到的語氣有感情地朗讀。從而讓“老教授”的話變得有血有肉,其情感能夠在朗讀的語氣中充分體現(xiàn)出來。除此之外,在品讀“老教授”眼神時,我還加入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進行延伸:每次平靜眼神時,想象老教授當時的心理活動。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那三次平靜的眼神背后的深情厚誼,還能力透紙背欣賞到“唯一的聽眾”那顆美好的心靈,從而又為第二個問題的解決鋪設了臺階。
回想這節(jié)課,那個能夠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質疑的情境導入可以作為引子,而透過比較“我”的變化來將學生的思考方向引至把握人物語言、神態(tài)上來,可謂鋪設了一條鐵軌。而在其后的誦讀以及思維拓展訓練就提供了讓學生體味的前進動力了。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2
上一周,我上了一節(jié)第三單元的課文《唯一的聽眾》,課后,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認為自己設計的“生詞聽寫”、“串詞連句”、“根據(jù)板書提出問題”、“讀寫結合”、“朗讀欣賞”等環(huán)節(jié)的精巧特別、獨具匠心,教學語言優(yōu)美給人美的享受,教學流程清晰流暢,自然連貫。但還存在著以下一些問題:
一
1、對學生的關注度還不夠
對于這點,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做得不錯的,因為在這點上我經(jīng)常地提醒著自己要貼近學生,話語要親切,態(tài)度要和藹,方法要以生為本,循而導學,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要忽視每個學生的存在。但是細想這一節(jié)課,課上雖不曾高高在上,卻也不經(jīng)意地流露出師者的姿態(tài),話語似乎總是比學生要高明一些,要出彩一些,于是學生便多少多了一份敬意,多了一份依賴與冗懶,少了一份嚴謹治學與批判的精神去參與學習,因此當老師出現(xiàn)了過失也渾然沒有察覺。
有一點不足我自己也是很清楚的,課上,為了能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少生枝節(jié),內心會情不自禁地希望學生能順利解決問題便過了,缺少了對更多的學生足夠的關注:其他的同學都會了嗎?他們參與學習的活躍度、專注度夠了嗎?我有沒有更為明智的,能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的教學手段,像魏書生式的,如敘家常般的平等、自然的對話,調侃,拉進與他們的距離,從而消融內心存在的那些許的或緊張、羞澀,或事不關我,由他人言說的倦意?我覺得自己在這點組織管理,心理調適方面所下的工夫還是不夠的。例如,為了讓學生能發(fā)現(xiàn)描寫老人神態(tài)的三個句子中都寫到了老人“平靜地望著我”。我布置學生自由朗讀完后,僅有5、6個學生舉起手表示有所發(fā)現(xiàn),看來情況還不夠理想,我又讓同學們一起有感情地把三個句子讀了一遍,這次發(fā)現(xiàn)的有十幾個了,這樣我便滿足了。事實上還可以讓個別有感受的孩子再把句子好好讀一讀,用他們的感受去感染更多的孩子,這樣下來相信會有更多的同學會有所發(fā)現(xiàn)的。不僅如此,事實上在這過程中,體現(xiàn)的是老師對還沒有發(fā)現(xiàn)的同學的期待、耐心與信任,學生一旦感受到了,課堂的投入度會得到極大的煥發(fā),可惜我錯過了這個機會,張老師的提醒,讓我意外的發(fā)現(xiàn)了這其中的一點奧秘。
2、教學用語還需推敲,使準確明了,指向明確
在學生大體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為了使學生能盡快進入課文的學習,了解老人,感受老人對“我”的真誠無私的愛護和幫助。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提出:抓住人物的特點,寫一段“人物簡介”。當時只是考慮到這樣概括簡單扼要,只要學生讀懂了課文,抓住自己所了解的人物特點去寫就可以了,不給具體的要求也就不會束縛學生的思維。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發(fā)現(xiàn),這個看似簡單的新名詞卻一下子把學生給弄糊涂了,因為在學生的學習經(jīng)驗中沒有出現(xiàn)過“人物簡介”,反而造成了思維的障礙。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不少同學不知從何下筆,我做了一些補充說明才恍然大悟。這個環(huán)節(jié)如果這樣設計會更直截了當一些:默讀課文,了解老人,寫寫這是一位怎樣的老人,可以從老人的外貌、性格、品質等方面去寫。
還有一個地方,我在讓學生朗讀了關于老人說的話后,提出:“老人的這些話語,給你怎樣的感受!边@本是希望學生讀了這些話有什么想法就說什么,是比較開放性的一個提問,是希望學生能各抒己見的?墒聦嵣鲜菍W生一下子無語言對,F(xiàn)在反思一下,若這個問題問我自己,我會怎樣應對呢?確實會有思維一下子找不到落腳點的感覺。因為老人說的四次話都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說的,那么聽了老人的每一次就會有不同的感受,如果合在一起發(fā)問:“老人的這些話語,給你怎樣的感受!蹦蔷筒缓谜f了?梢愿臑椋杭偃缒憔褪悄俏焕√崆俚,當你覺得自己拉床腳般的琴聲干擾了老人的時候,老人的話給你怎樣的感覺?當你信心不足的時候,老人的話給你怎樣的感覺?當你的堅持,琴技有了一點進步的時候,聽到老人的話,你又會想些什么呢?然后也不急于讓學生馬上作答,而是代入角色再次讀讀課文,體會體會。然后才讓學生有所選擇地談感受,這樣談感受就著邊了。
二
1、教材解讀還需全面深刻
一篇文章要學些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決定于教師對教材的理解與運用,《唯一的聽眾》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行為心理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在教學中,我主要是抓住老人這條線索展開的,從課題“唯一的聽眾”入手,走進了這位老人,然后以寫促讀,認識這位老人,接著抓住描寫老人語言和神態(tài)的句子,邊讀邊體會,進一步體會老人無私相助的品質。這樣的教學固然條理清晰、流暢,但深度不夠,發(fā)展性不強。表現(xiàn)在這樣處理使得“我”與老人之間的關系結合得還不夠緊密,“我”如何在老人言行態(tài)度的影響下,在情感、行為上產(chǎn)生微妙的變化的?課文用了獨特,含蓄的句子去表現(xiàn),例如;“一束陽光透過葉縫照在她的滿頭銀絲上”“我被老人詩一般的語言打動了!薄八认榈难凵衿届o的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教學中若把描寫老人的語言神態(tài)的語句與體現(xiàn)我內心變化的這些句子結合起來,會更能表現(xiàn)老人為什么在我心中是如此可親可敬,如此難忘的“唯一的聽眾”。
2、語文味不足
我認為這堂課最欠缺的還是語文味,作為高年級的語文課,要加強語文元素的教學,要有構篇技能的訓練,例如語言描寫、心理描寫、伏筆照應等表現(xiàn)手法。語文的內容要比低年級豐富,教師解讀教材時不要只看到文章所承載的內涵(即思想情感),沒有看到文章的本體。
應該說在我的這節(jié)課上也還是有這方面的訓練的,例如由題目的分析比較感受到懸念的作用;串詞連句進行了造句訓練;小練筆的插入把讀寫結合在一起了;抓住重點語句的朗讀,抓關鍵詞的品讀、品味培養(yǎng)了語感;在朗讀老人的話時滲透了直接表述和間接表述的表達方式的復習??這些應該是語文味的。∧菫槭裁催會語文味不足呢?
我想,不是沒有,而是表現(xiàn)得還不夠充分和到位,現(xiàn)在想想,還是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的。例如,雖然有小練筆的插入,但是卻沒有很好的利用它提升學生的
寫作能力,這個寫的作用僅達到理解老人的作用?梢栽谠u點小練筆時,不僅評價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準確了沒有,是否認識獨特,還應該評價學生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這個小練筆的結構如何?抓住了什么典型的事例?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用詞上有什么特點?這樣的評價對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是有導向作用的。還有就是:在出示老人的語言和神態(tài)的句子前,可以透過教師的過度語去強化學生對文章寫作方法上的認識?梢赃@樣說:“從同學們的小練筆中,我們能感受到這是一位真誠、無私幫助青年人的可敬的老人。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的描寫去體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比缓笤僖隼先说恼Z言和神態(tài)以及“我”的心理感受的句子開展朗讀、品味。這樣強調相信更能引起學生對文章寫法的重視。
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與情感體會有機融合在一起,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個語文工具性的具體表現(xiàn)落到實處,還需要今后好好研究。
3、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還欠充分
我的這節(jié)課總的來說還處于導讀課的狀態(tài),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欠缺充分。這點我也感覺到,雖然課堂上也不乏學生的舉手,回答者也尚屬精彩。但是這個參與面確實還不夠大,除了因為未能充分關注學生外,與自己的教學行為習慣和教學的設計是有關系的。老師發(fā)表的見解多了,學生講一句老師可能就評價了好些,似乎不講便體現(xiàn)不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另外,教學中只有師生的互動對話,卻沒有生生間的交流,沒有喚起多維多層的互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學生作為實踐主體應創(chuàng)造更多的條件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實踐、體驗、理解、感悟、積累,讓學生多讀、多寫、多思、多問。
課后,我特意再上網(wǎng)學習了什么叫語文味,當然關于語文味的理解,語文界莫衷一是,我對以下這兩段話比較贊同:
1、 “語文味”是語文課要突出語文教學自身的特點,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要讓學生通過語文實踐,在把握語文這一最為重要交際工具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它是語文教學應該具有的一種特色,一種整體美,也是語文教學應該追求的一種境界。
2、“語文味,就是圍繞“語文”二字進行教學,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就是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然而,有人把語文味等同于語文課的味。事實上,有語文味的語文課不見得“有味”。語文課堂不能缺少“語文味”,因為這是語文課的本色要求,但語文課堂又要力求“有味”,因為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讓語文味“出味”?這里想就最具語文味的品詞賞句方面做些探討。“出味”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案,創(chuàng)設情境,循循善誘理解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做到既不失語文本色,又讓學生興趣盎然。”
這么看來,“語文味”要求教學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但兩者并不是簡單的城縣,需要有機地融合,還需要用孩子們喜愛的方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通過本次反思,促進了我的自我剖析和學習,把語文課上得具有真正意義上的“語文味”是我努力的方向。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3
《唯一的聽眾》是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單元的主題就是感悟真情,唱響心靈之歌。而這篇文章正是通過一位音樂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在教學時我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模式,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讀中感悟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教學之后感受頗多,縱觀整節(jié)課有以下幾方面可談:
一、本節(jié)課較為成功之處。
1、音樂導入揭示課題、質疑,這一形式比較親切自然。
一節(jié)課的導入是非常關鍵的,它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很好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開始新的學習。根據(jù)課題的特點,我采用音樂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比較自然的進入課堂,由學生是聽眾而引出課題。由學生對課題質疑,一方面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主動學習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質疑課題來進行閱讀的方法訓練。
2、教學設計重點突出,目標落實比較到位。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默讀課文采用圈點勾畫的方式自主學習作批注,而后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婦人的語言進行深入品讀,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老婦人在什么情況下講的這些話,引導學生抓住老婦人講話的內容再聯(lián)系課文內容揣摩老婦人為什么講這些話,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體會“我”聽了老人的話以后又有何心理變化及行為變化,從而感悟老婦人使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我、鼓勵我、使我重樹自信心。進而突破教學重難點。
3、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內化情感。
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自始至終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注重在讀中感悟,范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于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范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最后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這種表達形式的多樣性,既給了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又給了學生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4、將寫作教學貫穿于課堂,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
教學中組織學生自由讀首尾兩自然段,思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明確對比的寫法,師生合作的引讀法又讓學生體會到了對比寫法的作用。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重點賞析第二句,學習借景抒情寫作手法。教師用課件播放優(yōu)美靈動的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境中,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欣賞。同時,教師通過音調的變化有感情讀(這“林子里靜極了。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支悠悠的小令! )學生感受到輕松愉悅,這時告訴學生這就“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充分表達了“我”暗自竊喜的心情,并鼓勵同學們以后寫作多多使用。學以致用,將寫作教學貫穿于課堂,貫穿于閱讀,貫穿于體驗。
二、本節(jié)課不足之處。
1、在整體感知,解決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是提問“唯一的聽眾”在課文中是指誰?沒有很好的深入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應該把問題抓住,順勢引出“唯一的聽眾對我有什么影響呢?”這樣就使下面的教學流程更加自然順暢。
2、整節(jié)課,盡管采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現(xiàn)在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xiàn)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尋路。
3、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己,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xiàn)了問題。
三、引發(fā)的思考。
1、針對這節(jié)課而言,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合理嗎?應不應該把老人的'語言、神態(tài)與我的心理變化放到一節(jié)課上來解決,今天的課堂告訴我這樣顯然是內容太多了,但不放到一堂課上就感覺不是一個整體。或者是把表達方法的落實與訓練放到第三課時來完成可以嗎?好不好?
2、第二課時都應該干些什么?高效課堂應高在哪?
3、通過上課感覺出來學生不會閱讀文本,不會分析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系,老師提出問題不知從何入手來解決,沒有任何方法。這一現(xiàn)狀正是導致學生閱讀水平低下、作文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在想我的語文課該怎樣上,每一節(jié)課都該給學生些什么?
4、教師的基本功對于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細節(jié)的處理,導語的設計、過渡語的銜接、階段的小結等等。因此我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多讀書,多學習,博采眾長。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4
本著“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的原則,我在教學中采用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與問題探究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同時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陶冶學生的情操。
《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的主題是讓學生體會到老人對作者的鼓勵,所以上課伊始我也鼓勵我的學生充滿信心。(同學們,你們都是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班級因為有了你們每一個人而更加精彩,我相信這節(jié)課上你們的表現(xiàn)一定會更加靚麗。┰谝龑W生學習課文的主要內容時,我先從首尾兩段入手,因為這兩段不僅可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音樂方面的表現(xiàn)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我板書到黑板上時,這一對比就越發(fā)鮮明起來。于是我順勢問學生:“面對這樣鮮明的對比,此時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們馬上就提出了本文的主題:老婦人是怎樣幫助“我”的,才讓我有了這樣大的變化?看著學生們輕松地切入了文章的主題,我不僅輕松,也很興奮,看來只要我們教師巧妙設計,培養(yǎng)學生們的問題意識并不難。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驗榻鉀Q一個問題所用到的知識是前人總結的,需要的技能是前人積累的;而提出一個新的問題卻需要批判性思維,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
在本節(jié)課上,我重點指導學生掌握寫人文章的特點,體會老人的良苦用心,從而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關愛;另外在本節(jié)課的末尾,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得知實情后的震撼,扮演作者想象當時的情景寫小練筆,學生不僅想象合理,而且情感真切,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從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但是縱觀本課堂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一、 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二、 感悟不夠。雖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tài)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課堂是學生的主陣地,教師是引導者,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時刻為學生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預設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只有真正把學生放在主導地位,才能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有效學習!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關愛品質,使他們學會祝福、學會寬容、學會忍耐、學會感恩,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教學重點:
1、“聽眾”形象與心理的評析與探究。
2、對本文揭示的人生哲理的深層領悟。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關愛品質,使他們學會祝福、學會寬容、學會忍耐、學會感恩,讓自己的心靈多些善意。
教具準備:MP4(小提琴曲《月光》歌曲《感恩的心》)、重點語句的幻燈片。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時間:20xx年9月23日上午第1節(jié)
教學過程:
。ㄒ唬┘ぐl(fā)情感、談話導入。
MP4播放小提琴曲《月光》(多么美妙的小提琴曲!我想每位同學都愿意成為它的聽眾(板書)可是,曲子好聽琴難拉。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小提琴的愛好者,剛開始,他拉出的小夜曲,被人當作是鋸桌腿的聲音,他感到十分沮喪和灰心,而我們剛剛聽到的這么美妙的音樂正是那位被父親和妹妹認為是音樂白癡的人演奏出來的,是啊!他成功了。那么這成功的背后是誰制造了奇跡呢?(老教授)是的,這都得益于他的這位--唯一的聽眾。(板書)
。ǘ┱w感知,梳理層次。
1.說一說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文章通過一個音樂白癡成長為能奏出真正音樂的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訴我們:
A.默默的關懷、真誠的幫助、持久的關注、熱情的鼓勵,能夠幫助一個孩子樹立起自信心。
B.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刻苦學習,一定能獲得成功。
2.文章層次
、偌抑芯毲僭饫溆
②林中練琴遇知音
、畚枧_演琴生感慨
3.在遇到老婦人之前,別人對“男孩”的評價是怎樣的?男孩的心情有是怎樣的?
別人對“男孩”的評價:在音樂方面簡直是一個白癡,拉出的小夜曲聽起來就像是鋸桌腿的聲音。
男孩的心情:沮喪灰心
(三)深入閱讀,品悟佳句。
1.唯一的“聽眾”是何時進入我的眼簾的?“聽眾”來林中的前后目的是否一致?因何而改變?
(我獨自來林中拉琴,正感到懊惱,不由得詛咒自己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老人!奥牨姟眮砹种械那昂竽康牟灰恢,之前是為了到林中坐一會兒,之后是為了幫助我,因幫我而改變。)
2、以點帶面,品味全文。
。1)瀏覽課文,找出描寫老人神態(tài)的關鍵詞。(平靜)
。2)描寫老人神態(tài)平靜的句子,總共出現(xiàn)了幾次,在文中畫出來。
幻燈出示: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A、第一次“平靜地望著我”。
、僭谑裁辞闆r下,老婦人“平靜地望著我”?對我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再讀課文,并畫出描寫“我”的心理活動的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心理變化。(沮喪──充滿了神圣感──沮喪──羞愧、興奮)
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聽起來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環(huán)境描寫,側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動。)
②是誰給了我動力,讓我的心理產(chǎn)生這么大的變化?
劃出描寫老教授的語言的詞句,讀一讀。
“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兒坐一會兒。”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xù)吧!
“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每天早晨?”
第一段話是當“我”為在樹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惱,認為這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林中和諧的美,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在幽靜樹林里的平靜心情,深感內疚、抱歉地沖老人笑笑,準備溜走時,老婦人對我“講”是我打攪了你嗎?小伙子。不過,我每天早晨都在這坐一會兒。這句話中老婦人自己承擔責任,“是我打攪了你”,讓“我”不要過意不去,老婦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這兒坐一會兒,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攪“我”說得非?蜌狻=又蠇D人又講:“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場的話,請繼續(xù)吧”。這是老婦人在鼓勵“我”,讓“我”不要再懊惱,灰心,并打消我的顧慮不要在意她在場,拉好拉壞她都聽不見,對她不會造成任何干憂,讓“我”毫無顧忌地大膽練習。老婦人給了“我”勇氣和力量。
第二段話是當“我”指了指琴,搖了搖頭,意思是說“我”拉不好時,老婦人說:“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边@又是老婦人在鼓勵“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樣,老婦人耳朵聽不見,但心里卻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來做“我”的聽眾,目的是讓“我”樹立信心,堅持每天面對自己的聽眾來練琴,“我”一定會越練越來勁。
第三段話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會到小樹林面對“我”唯一的聽眾練琴。每天“我”停下來,老婦人都會說:“真不錯,我的心已經(jīng)感受到了。謝謝你,小伙子!边@是老婦人不斷地對“我”進行肯定,鼓勵“我”不斷努力,繼續(xù)練下去,使“我”開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話是在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對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聽眾--老婦人練琴時,有一次她竟說:“你的琴聲能給我?guī)須g樂和幸福!边@又是老婦人再次給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話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練習,琴聲能給耳聾人帶來快樂和幸福。老婦人是在鼓勵“我”繼續(xù)苦練下去。
練習讀好這三句話。
③出示“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勵我,在給我信心和繼續(xù)練琴的勇氣)
B、第二次“平靜地望著我”。
、俪鍪尽八恢焙芷届o地望著我”,從老人平靜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谡页雒鑼懤蠇D人語言的句子,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感謝、稱贊)
③在老人耐心熱情的鼓勵下,“我”的技術在不斷提高。再讀課文,說說老婦人的稱贊和鼓勵使“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信心倍增,行動、心理均發(fā)生變化)
C、第三次“平靜地望著我”。
、龠@次老人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平靜地望著我”的?找到有關句子讀一讀。
引導體會“手指悄悄打著節(jié)奏”等隱含的信息。(琴藝長進)
、诔鍪尽八认榈难凵衿届o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為什么說老人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你體會到了什么?
O教師小結:如果說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語言是有聲的鼓勵,那么她平靜的神態(tài),特別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實聽眾的舉行,就是無聲的激勵,從而使“我”最終能面對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
引讀:“只看見老人微笑著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著節(jié)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雙眼睛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里,那雙眼睛使“我”戰(zhàn)勝自卑,重樹信心。齊讀文章最后兩句。配樂(感恩的心)引讀最后一段:“后來,拉小提琴成了……”
3.“聽眾”的關注、鼓勵、幫助、寬慰對我的心理變化作用如何?
使我有了信心勇氣和毅力:暗暗有了幾分信心、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的感覺、一種力量在我身上潛滋暗長、我漸漸感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樂。
。ㄋ模┳x寫結合,拓展延伸。
1、課件出示三組句子,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一位極瘦極瘦的老婦人靜靜地坐在木椅上,平靜地望著我。
她一直很平靜地望著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靜的神態(tài)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請同學們聯(lián)系上下文,發(fā)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當時的心理活動,可選一兩處寫。
幻燈出示: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當我每天去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3、交流所寫的內容,簡單評議。
4.當“我”初次遇到“老婦人”時,如果老婦人告訴“我”她是音樂學院教授的話,“我”的情形將怎樣?
5.文中妹妹這一角色可以刪去嗎?你的理由是什么?
。ㄎ澹┢纷x評點、創(chuàng)新思維。
任選一段令你動心、與你情感、生活貼近,易誘發(fā)你創(chuàng)想思維的場景片段進行研讀,品味作品的特色和方法,為下面構想生活故事打基礎。
(六)生活故事、感悟人生。
在你的的生活中,是否也遇見過這樣一位能理解你、關愛你、寬慰你的“聽眾”,使你擺脫了困難、困境、困惑,請你以“感恩”為題,把它記述下來,講給大家聽。
《唯一的聽眾》教后反思
《唯一的聽眾》一文主要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chuàng)造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課文情節(jié)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結合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法。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六年的閱讀經(jīng)驗了,尤其本組課文已經(jīng)學習了兩篇寫人的文章。課堂上學生的確是在實實在在的實踐著,他們用筆批注著老婦人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寫,并或多或少地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學生在發(fā)言地過程中也能抓住重點詞、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運用多種學習方法進行綜合實踐,我也及時進行了肯定和點撥,強化了學習行為,努力體現(xiàn)了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但在這點上,沒能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對學生的知識儲備了解不透,沒能按預期達到教學效果。也導致課堂上對學法的指導這環(huán)節(jié),顯得欠缺靈活,把握不準,今后有待加強。
二、盡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提煉內涵。
在朗讀形式上,我在教學設計中,設計了范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力求豐富多樣,與教學需求密切聯(lián)系。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于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范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指名讀前學生帶著體會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讀;最后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但在實踐中由于對學生的朗讀缺乏信心,導致整節(jié)課只單純地運用了齊讀和配樂讀,但明顯能感到學生朗讀的太少,完全把課堂交給了老師,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但并沒有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原有的朗讀水平并不應該成為這節(jié)訓練學生朗讀感悟的障礙,在這里我只考慮了老師的感受而沒有充分為學習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而舍棄公開課的“花架子”。以后在閱讀感悟文章時還是應該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不管他讀的水平如何,畢竟是在拓展語文閱讀宣泄情感的空間,給學生升華課文內涵的境地。
三、大力使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于是,學生劃批、匯報時應以老人為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閱讀時,除了匯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獲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小提琴手的變化,所以,當大家交流時,很多學生都談到了“我”的變化,而我沒有打斷他們的發(fā)言,在尋找到合適的機會后,我指出了應該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寫,談自己的體會。于是,學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談出了不同的體會。但整個課堂教學形成“擠牙膏式”,變成師生的問答式,而且?guī)缀跛械睦斫舛际窃诶蠋煹囊粋個的問題羅列出來的,學生只是順著老師的思路走,沒有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理念。
縱觀本課閱讀教學,除了以上思考外,我認為學生的發(fā)言面較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導致課堂氣氛不理想,略顯沉悶;拖堂的問題一直是我的頑癥,沒能在40分鐘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將深鉆教材,提高設計水平,找準學生起點,提高教學藝術,使閱讀教學不斷進步。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6
《唯一的聽眾》是新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第三單元的主題就是感悟真情,唱響心靈之歌。而這篇文章正是通過一位音樂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全文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而課文的理解重點就是通過老婦人的語言神態(tài)描寫和“我”的心理行動變化描寫感受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材的美德。因此,在學習課文時,著重品味描寫老教授真誠的語言和神情的語句,展開合理想象,體會其心理及其對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中我以讀畫想問和討論相結合,多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努力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得到提高。在揭題以后,要求他們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然后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在學習老教授的言行時,通過“讀--畫—想—交流”,我想,學生的自主提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應該在這些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教學中我著力要求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為主,我的變化為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于是,學生劃批、匯報時應以老人為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學生在學習老教授的語言和神態(tài)描寫時,也能夠自然而然地聯(lián)系“我”的心理和行動描寫,從而較為清楚地體會老教授的言行給“我”帶來多么大的影響。
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深藏在她的話語中,每句話的內容都是有指向性的,都是針對“我”不同情況而講的,所以在教學中深入理解老人說的話就成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了。在具體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讀—悟結合來明白這些問題,在明白了老人的話意后,再師生共讀來進一步感悟課文中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讀中感悟老人四次說的話給了“我”不同的感受,正是在老人的幫助下“我”的琴聲,“我”的心情才會產(chǎn)生那么大的變化。
對于本課理解上的另一個難點,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態(tài)描寫“她平靜地望著我”這句話在文中重復出現(xiàn)了三次。這眼神伴隨著“我”的琴技發(fā)生了變化,正是看到“我”的進步,老人的欣賞的神態(tài)也就隨之改變,這種不露聲色的細節(jié)若沒有引導學生去注意,學生是比較難找到的。經(jīng)過我這么一點學生很快就明白了。教學中我設計從老人的眼神中學生讀出了老人對“我”的關心、幫助、鼓勵,老人此時留給學生將是更深刻的更難以磨滅的印象,在他們的感知系統(tǒng)中已經(jīng)領悟到老人的心。所以學生都能體會到老教授為了維持那個美麗的謊言,一再用平靜的眼神鼓勵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這次磨課中,我針對聽課老師提出的問題,一次次修改教案,盡力去完善課堂語言、教態(tài)。在一次次的修改教案,一次次出現(xiàn)的課堂生成問題中不斷總結和反思?v觀本堂課的教學,還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
我在教學時放手還不夠,沒有把課堂交給學生一堂課下來,導語、過渡語、課堂提問、評價語等,幾乎都是自己在唱獨角戲,同時六年級后發(fā)現(xiàn)每個班的孩子都不愛積極發(fā)言,我覺得這四節(jié)課上的我好被動,好尷尬。
二、抓住重點,不面面俱到。
一節(jié)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幾十分鐘,要想在課堂上在抓住所有的精彩點是不可能的。要明確本課的重點是什么。只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算是一堂好課。第一堂課的教學容量比較大,各環(huán)節(jié)不夠深入。這就是舍不得刪減惹得禍,文章的重點句子是很多,挖掘的內容也很多,但我們不能把重點都塞在一堂課中。要合理分配,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活動,今后還要充分利用一類課文的寫作方法去訓練學生的寫作技巧。讓學生一課一得,學有所獲。
三、表揚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
隨時觀察學生,大膽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準確及時的表揚,方能活躍課堂氣氛,方能達到快樂學習的境界。
四、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預設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動態(tài)生成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互動中,教師既要努力實現(xiàn)“預設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學時機,鎖定教學中新的有價值的生成——“非預設生成”,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更富有生命力。只有課前教師的精心預設,才能出現(xiàn)課堂上精彩的生成。
特級教師黃愛華曾說:“磨課、磨人”,經(jīng)歷了磨課的過程我才真正體會到了磨課、磨人的味道。我在一次次的試教過程中磨教學環(huán)節(jié)、磨每個細節(jié)、磨我該說的每一句話…在這樣的“磨礪”中,我覺得上好一堂課真是不容易。
四節(jié)課下來,真是感覺問題多多,這都需要我在以后的常態(tài)課上不斷地磨煉。也懇請各位同仁能毫無保留,多提寶貴意見。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7
這是小學六年級的一篇課文《唯一的聽眾》,當我第一次讀這篇課文時,開使茫然不知其味,但當讀到結尾時,激動的情感在心中涌動,我被這個故事深深的打動了,被文中那位可敬的老人所打動!對文中初學小提琴的我來說,一位每天按時來聽自己的拉琴的聽眾是一種莫大的安慰與鼓舞,盡管她說自己是“”,但我感覺不到,我每天用心拉著難聽的琴聲,她每天用心聆聽“美妙”的音樂!當我最終取得好的成績時,才知道,那位每天聽我拉琴的頭發(fā)花白的唯一的聽眾竟然是音樂學院的著名的教授!老人的美好心靈怎不讓人感動!于是我不禁思緒起伏……本以為這節(jié)課沒問題,如此感人的文章,孩子會和我一樣感動,而且文中也沒有什么難懂的地方,語言流暢,教學應該得心應手!于是很容易的設計出了我的教學思路: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先提出文章哪里讓你感動?然后說說自己感動的理由。這樣,來展開對文章中心的挖掘與對人物美好心靈的探索!接下來說說我為什么會成功,深化人物品格……
就在我胸有成竹的走進教室開始我的教學的時候,意外出現(xiàn)了,“文章什么地方讓你最感動?”面對問題,舉手的寥寥無幾?難道不會說,不會呀!她們應該挺能說的!那是……我用詢問的眼神掃視著班里的其他同學,正準備問的時候,尹雪松說話了:“老師,我不感動!這篇課文沒什么!”“就是,我也覺得沒什么可感動的!……”汪宇翔等紛紛響應……字串9
“。渴菃?你們都不感動?”……
我暈了,怎么會這樣呢?盡管我難以相信,但事實如此。我的教學還能像我的設計那樣進行嗎?那我要設計怎樣合適的路徑來指導孩子的學習呢?
于是我在頭腦中大膽的進行了最快速度的調整:字串7
。、召開辯論會,題目“你感動嗎”。字串5
。病⒛阆矚g文章嗎?圍繞這一問題請同學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字串3
。、學生評價課堂,你喜歡怎樣的課堂。
當我宣布這個方案時,孩子們非常感興趣,各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于是我對孩子們說:“要想首先戰(zhàn)勝對方,那就得首先摸熟課文,對課文的每一個情節(jié)十分清楚,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顯然,我的話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起作用,只見孩子們認真的讀起課文來,積極的為辯論會做著準備。我心中十分高興,起碼我已經(jīng)取得了一個勝利,孩子認真去讀課文,認真去思考,這比什么都重要!辯論會開始了,雙方爭的面紅耳赤!正方找到很多文中感人的語言描寫,說出自己的感受,體會到老人的美好心靈,反問,難道你不感動嗎?反方承認老人的美好心靈,強調沒有帶給自己強烈的情感沖擊!有的說:“老師,我開始覺得不感動,現(xiàn)在感動了怎么辦?”我說:“沒問題,任何人可以自由變更自己的立場!”辯論會在學生大批的舉手發(fā)言中不得不結束了!……成果喜人,一切教學目標達成!結果我宣布:“這次辯論,大家全都是贏家。因為你們在辯論的過程中,挖掘出了文章的中心,感悟了人物的情感!
接下來的對課文的看法以及對這篇文章教學的看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言,大部分同學說好,給了他們充分的自由。讓她們可以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整整三節(jié)課,我結束了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這樣說,這篇文章的教學是大膽而開放的,尊重學生情感體驗,尊重學生對課堂以及對文本的看法。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我想真實是我們課堂的基礎,假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不感動”一口堵回去,反讓學生一定要說出自己怎么感動怎么感動,那情感是虛假的情感,語言是羅列的語言,沒有一點靈魂,這樣的教學又有什么意義呢?因此我呼喚:讓真實在課堂中閃光!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chuàng)造這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老人的愛心和善良默默帶領著我走進了成功的大門。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通過這兩條線表現(xiàn)出老婦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表達出我對老人這與眾不同的幫助方式的感激和敬佩之情。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揣摩老人的語言和眼神,感悟老人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
這篇課文是我比較喜歡的文章,也曾作為督導課細細揣摩、精心設計。今天再次拿來當初的教案,文章的思路、主線沒有改變,卻上出了不一樣的感受和效果。
1、質疑釋疑,培養(yǎng)學生“有疑必有議,有議必有得”的學習習慣以及自主閱讀的方法。
在揭示課題以后,要求同學們就課題提出自己感興趣且有價值的問題,學生的問題主要有兩個“唯一什么意思?唯一的聽眾是誰” ,“為什么只有一個聽眾”,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初度課文之后,學生基本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并學會了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大意。第三個問題是課文重點,包含的意思很多,學生大抵能談到“因為我拉琴很難聽”這一層。這里我沒有急于帶著學生去尋找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抓住老人言行來慢慢體會。
2、以第二條線索“老婦人的語言”為主線,品讀感悟老人真誠善良的美德。
教學中,我啟發(fā)“老婦人與我一共說了幾次話”?通過讀一讀,想一想,問一問,畫一畫等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思考老婦人說話時的神態(tài)、動作是怎樣的?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在自己的思考的基礎上再和同學討論。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拓寬了思路,想到了老婦人撒謊的原因是她看出“我缺乏自信,以耳聾的謊言來鼓勵我、維護我”。
有一句話含義深刻“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平靜”一詞在文中出現(xiàn)了三次,每次有什么不同含義,從她的眼神中你讀出了什么?在交流和發(fā)言中,我看出他們是實實在在地在思索著、實踐著,發(fā)言踴躍,討論也較為熱烈。他們在老婦人的語言神態(tài)描寫等句子上進行批注,或多或少的寫上了自己的感受。讀到這里,上課初學生提出的問題“為什么只有一個聽眾”迎刃而解。
3、巧解課堂意外,促進思維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緊緊抓住老人言行的重點句子反復品讀,感悟老人愛護鼓勵年輕人的美好品質,學生也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走入故事中。這時有一個同學提出了問題“十聾九啞,為什么老婦人是聾子還會說話”,聽到這個問題,我也蒙了,對呀!老人這個謊撒的有漏洞啊,作者編故事也編的不像!這時,楊龍祥答道,“假裝假裝嘛,假的東西還能跟真的一樣?”雖然說的不是很有道理,但這句話提醒了我!笆前,老人撒了個善意的謊,既然是謊言,就什么都能發(fā)生,大家不用較真。其實老人有個動作也能說明她并沒有耳聾”。學生一下子茅塞頓開,驚喜答道“她手指還能打節(jié)奏”“她臉上還會漏笑容”……我沒有評價孩子們的對與錯,只是留下一個想象空間,讓孩子們的想象越飛越遠吧!
這節(jié)課的成功與意外,讓我感受到:同一篇課文,同一個教案,給不同的學生講,也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教師要抓住契機,開發(fā)學生思路,促進思維發(fā)展。所以,再熟的教案,也要認真?zhèn)鋫湔n。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9
《唯一的聽眾》這篇文章是通過一位音樂老教授裝聾對青年小提琴手進行鼓勵、幫助從而使青年人獲得成功來歌頌人間真情的。文章有兩條線索交替行文:一是我的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二是老婦人的語言和神態(tài)及對作者的鼓勵。
在課堂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默讀課文采用圈點勾畫的方式自主學習作批注,而后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再全班交流,主要抓住老婦人的語言進行深入品讀,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老婦人在什么情況下講的這些話,引導學生抓住老婦人講話的內容再聯(lián)系課文內容揣摩老婦人為什么講這些話,用換位思考的方式體會“我”聽了老人的話以后又有何心理變化及行為變化,讓學生在朗讀與感悟中走個來回,從而感悟老婦人使用與眾不同的方式來幫助我、鼓勵我、使我重樹自信心,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仰之情。
但是縱觀本課堂的教學,還是有不少遺憾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朗讀質不夠深入。課堂上,注重朗讀,有默讀、引讀、齊讀等,但由于平日的訓練不夠,感情朗讀的效果較差。
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學到最后,孩子們也隨同文中的“我”,多了一份對老人的敬仰之情,但讀起來時,還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二、感悟不夠。雖然都能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tài)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三、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比如,“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一句,老人為什么會這么說,他為什么感到快樂和幸福?學生在這句話上,糾纏了好久也沒有切入主題。問題出在哪兒呢?我想,應該是從一開始,對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所以,時間上前松后緊。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0
進度有點兒慢,趕緊的節(jié)奏。今天下午走進第三篇課文《唯一的聽眾》,聚焦人物描寫展開教學,就這節(jié)課自我總結點評如下。
1.讀題,揭示"主角"。
2.讀文,串聯(lián)"內容"。
3.讀句,品悟"形象"。
4.讀法,遷移"寫人"。
從1說起,課題你會怎么讀?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課題"唯一"說疑惑,一是為什么說是"唯一",二是這個唯一的聽眾指誰?自然從課題導入學文。
第2點的讀文,指的是默讀全文,延續(xù)前兩課的方法,聚焦主要人物串聯(lián)情節(jié)說內容,學生給了兩個答案,其實也是兩種方法,一是記敘文要素串聯(lián)法,二是主要人物串聯(lián)法,各有道理,學生能接受。
第3點是本課的主要板塊,先快速掃描作者運用哪些方法來描寫人物,再聚焦片段找到"證據(jù)",我以"語言"描寫和"神態(tài)"描寫作為重點和難點,重點部分采取找句,有感情朗讀的策略,分角色讀,鋪墊情感,難點部分采取找句,想象練筆的策略,走進內心,層層剝筍般體會"平靜"表情下"老教授"那份對"我"的關切和鼓勵,為"我"的點滴進步而高興以及對"我"更高的要求,從而突破"像深深的潭水……的理解。
學到這兒,一節(jié)課走近尾聲,回顧最近的學習文本內容,結合板書上的人物描寫方法,我作出小結并布置作業(yè),一個人,一件事,與"我"相關聯(lián),想想朝夕相處的同學或老師,試著用上以上方法,寫一片段,表現(xiàn)人物品質,表達作者情感。復習課文內容后晚上"唯一"的作業(yè),不知是否拔高了些?期待明早學生的作品!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1
我所執(zhí)教的是人教版六(上)冊小學語文《唯一的聽眾》,它是一篇新入選的文章,課文寫了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chuàng)造這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
接到學校給我的上課任務時,我的心是七上八下的,一是對教材熟悉不夠,不用說新教材的六年級,就是老教材的六年級也沒接觸過,一直在一、二、三年段循環(huán),造成在教材的理解上產(chǎn)生了斷層,這樣的斷層是不可能靠短時間的學習補上來的;二是對學生不了解,六年級的學生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文本理解能力?什么是學生能夠自己感悟的?什么是需要老師適當?shù)囊龑У?什么又可以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拓展延伸?這些是最基本的問題我都不能明白,所以在教學設計時,我總是把握不好,兩次試教下來,效果一點都不好,我覺得自己就像課文里那位小伙子,沮喪到了極點,甚至想到了放棄,但是半途而廢畢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也不是符合我的性格,于是就一次一次的試教,雖然每次都像愛因斯坦小時候做板凳一樣,感覺總是很糟糕,但是憑著那股“屢敗屢戰(zhàn)”的精神,在不知不覺間也還是有點進步了。 都說教學是門藝術,看來我缺少這方面的藝術細胞,回顧自己的課堂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缺少大局的理念,所提的問題缺少深度。好的問題總是能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而我的問題提出較細碎,這
就造成了問答式的課堂模式,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缺少自我的觀點,常常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沈大安老師說“教師對文本的解讀需要深入和獨到,但我們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6-12歲的兒童,他們有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不能把成人的認識強加給孩子,或牽引著他們向前”,我的課堂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眼中沒有學生,只有課件和教案,不會俯下身看學生。因此當我再度回學校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忘提醒自己和學生互動的真實性,學會去關注學生學習反饋,看看學生到底需要教師提供什么服務,把自己定位在服務員的角色上。
二、朗讀品讀缺少層次和有效地引導,有時只是為了讀而讀,而且讀的方式單一,沒有層次,朗讀中缺乏個性的評價。都說詞不離句,在學生感悟的基礎上,并沒有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悟回讀句子,雖然個人已經(jīng)意識到這個問題,但處理上總缺乏藝術和技巧。
三、課堂節(jié)奏過于快,總想著自己的教案,而不善于捕捉學生的感悟,抓著課堂的生成為自己的教學服務,這也足以說明自己在課堂上缺乏應有的教學機智。
這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設計還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的存在并非一朝一夕的結果,它反映了我在平時課堂中的弊病,我在反思這堂課的同時,更在反思的自己的課堂,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正是因為我“臺下”的功夫沒練好,所以“上臺”時,就漏洞百出,我想,在常態(tài)課上下功夫是我今后必須做的功課。
課上得不成功,但是收獲很大,特別是關于略讀教學的,以前總認為略讀教學等同于選學課文,有時間就上多一點,沒時間就讓學生
自己看看。聽了闕老師的評課,才明白略讀的含義,它不是“忽略”的略,而是“精略”的略。略讀課文應該做到精中有略,略中有精,它更多的是一種學習方法的運用,就像闕老師說的是學生學習的訓練場,從這個角度講,略讀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更為重要。由己及人,可能很多老師對略讀教學存在很多的誤解,特別是我們學校,大家課務多,很多高年級的老師都沒來參加活動,因此,我們很必要在學校開展一次略讀課文的專題教研活動,一來是為了使培訓面更廣,二是為了使自己對略讀教學有更深刻的教學。
活動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們的思考遠遠沒有結束,磨練使人痛苦,更使人成長。教學就像是永無止境的攀登過程,在這個過程也許要付出很多的汗水,但一分耕耘一份收獲,在這個過程我也領略到別人所沒有的那份魅力和那份沉甸甸的感動。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2
《唯一的聽眾》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三主題單元“變化”的一篇主體課文。它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我”開始拉琴像鋸木頭,被眾人嘲笑。在一個老音樂家的關懷下,“我”的自信心增強了,堅持天天練琴,迅速成長為在各種文藝晚會上演奏的小提琴家。
上課一始,我引導學生從課題目入手,何為“唯一的聽眾”?繼而讓學生明白此文是寫人的文章,從而復習寫人的文章應該注意什么?于是學生針對課題提出了問題:這個唯一的聽眾是誰?她是一個怎樣的人?接著就讓學生邊自讀,邊找答案。然后讓學生匯報,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出示相關重點詞句進行點撥,并進行指導朗讀。最后總結寫作方法——語言、神態(tài)和心理的描寫。
在教學中我也能注意到單元主題“變化”。引導學生從課文來找到變化。如剛開始“我”拉得怎樣?在老婦人的指導下,最后“我”拉得怎樣?剛開始家人聽“我”拉琴的態(tài)度如何?一段時間后,家人對“我”的態(tài)度又是如何?
雖說在教學中自己能注意到的都盡量注意到了,但還是有不足之處。比如課文留白處很多,理應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以深入人物內心,但在操作中,由于時間關系這方面就匆匆?guī)н^,以致于當“我”知道老婦人的真實身份后,學生沒有辦法與文中人物產(chǎn)生共鳴。
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的課今后能上得更精彩,好好努力吧。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3
《唯一的聽眾》講述的是“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為一名出色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chuàng)造這奇跡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的幫助。本課的重點是對老人語言和神態(tài)的體會和理解,老人對作者無聲的教育技巧(即課文中三次“平靜”的眼神)是本課的亮點,應讓學生好好體會。反思教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對老人“平靜”眼神的解讀,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成功的地方: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主體主動、自主地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必經(jīng)之路,是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體現(xiàn)在學生發(fā)展之中的重要條件。在課堂上,教師通過適當點撥,激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使學生在初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加深對語言的理解和積累,從而自悟出文章表達的情感。反思教師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對老人“平靜”眼神的解讀,可以看出教師能夠在授課的過程中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將發(fā)現(xiàn)的路讓學生走。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提出閱讀思維方向,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的主導作用之一,就是為學生帶來思考,引發(fā)學習興趣和內在思維的積極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適合學生的心理情境,使學生以良好的心境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提出的思維方向,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出讀思的廣博空間,是啟迪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去潛心讀書的情趣,使每個學生都能以“我能行!”的意愿,投入到動腦、動口、動手的讀思畫批的讀書實踐中。本堂課教師在引領學生解讀老人三次“平靜”神態(tài)是在師生、生生共同探究學習了老人的語言的基礎之上進行的,也就是說在具體放手讓學生獨立體會老人“平靜”神態(tài)之前,教師已經(jīng)做好了鋪墊,已經(jīng)教給了學生閱讀和發(fā)現(xiàn)的方法。所以教師在引領學生解讀老人“平靜”神態(tài)的時候,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閱讀的思維方向:課文中究竟幾次寫到老人的眼神呢?這眼神中包含的意義又是什么呢?接下來教師充分放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和品悟。通過學生的獨立發(fā)現(xiàn)和集體交流,肯定了學生的學法,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讀思的廣博空間。
2、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立體交流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把發(fā)現(xiàn)的權利和機會交給學生,把發(fā)現(xiàn)的路讓學生自己走。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思畫批的讀書實踐中,讓學生親身品嘗到發(fā)現(xiàn)、探索、感悟的快樂,去展示一個成功者的才能,去努力賞識他人,去感受獲得多方面信息和能學、會學的幸福感。善于發(fā)現(xiàn)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表現(xiàn),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基礎。回顧本堂課教師在引領學生重點解讀老人“平靜”神態(tài)的過程中,始終讓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無論是老人“平靜”神態(tài)的幾次出現(xiàn),還是請學生談老人“平靜”神態(tài)背后的含義,教師都能夠放心放手讓學生去談,能夠把發(fā)現(xiàn)的權利和機會交給學生,無論是學生談到的“為作者消除緊張心理”、“對作者的信心”、“老人在用心體會作者的琴聲”,還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得出的“老人對作者的鼓勵”、“老人對作者的期盼”、“老人對作者的肯定和贊許”,這些都是學生的發(fā)現(xiàn),是學生立體交流的成果,是生生互動后的收獲。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可以使各類不同基礎的學生感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層引導,探求新知
教師在引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初步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的發(fā)現(xiàn)、品味能力越強,就會對文章中語言文字、內在情感的認識越會向深層次發(fā)展,疑點就會越多,就會越突出。因此教師要在授課的過程中恰當?shù)匕盐铡盎鸷颉保谶m當?shù)臅r候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的引導,便于學生探求新知;仡櫛竟(jié)課,教師在引領學生體會、品悟老人“平靜”神態(tài)的時候,能夠放手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將發(fā)現(xiàn)的路讓學生自己走,通過學生的語言表述,充分證明了學生的理解和品悟能力在不斷提升,于是教師適時引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體會和品悟:老人是用怎樣的心來對待作者的呢?使學生對老人“平靜”眼神的解讀到達了情感上的再一次提升,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老人“平靜”眼神背后無聲的力量和老人那顆偉大的心。
總之,《唯一的聽眾》一課,重點在于理解老人的語言和神態(tài)的描寫。而對于人物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體會和分析是讀懂一篇記事寫人文的閱讀思路。本節(jié)課,通過教師引領學生解讀老人“平靜”神態(tài)的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將發(fā)現(xiàn)的權利和機會交給學生,,把發(fā)現(xiàn)的路讓學生自己走。在解讀老人“平靜”神態(tài)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孩子們都能夠感悟真情,共同唱響心靈之歌。
二、遺憾之處:沒有將讀書、品悟與想象結合,未能設計小練筆
通觀本節(jié)課解讀老人“平靜”神態(tài)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確有遺憾之處。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而教師應當適時去挖掘孩子的潛能。本節(jié)課在老人“平靜”神態(tài)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中,教師能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創(chuàng)設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有能力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去體會老人“平靜”眼神中所包含的意義,通過教師的引領,學生能夠讀出文字背后的東西,孩子們有了自己對文本的獨特解讀,“這眼神中包含著對作者的鼓勵”、“這眼神中包含著對作者的期盼”、“這眼神中包含著對作者的肯定”、“這眼神中包含著對作者的贊許”……這一句句話從孩子們的嘴里迸出,讓我看到了思維的火花在碰撞。如果教師在這個時候能夠將讀書、品悟與想象相結合,合理設計一個小練筆,讓學生發(fā)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的心理活動,將會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會讓學生更深層次地體會出老人那無聲的力量對作者的巨大影響。如果再講這篇課文,在對老人“平靜”神態(tài)的解讀的處理上,我將在原有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實現(xiàn)讀書、品悟與想象相結合,設計小練筆如下:
請學生發(fā)揮想象,描寫一段老人的心理活動。
當我沮喪地想離開小樹林的時候,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當我每天都在小樹林拉琴時,她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當我漸漸奏出真正的音樂時,她慈祥的眼睛平靜地望著我,仿佛在說: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4
對語文教學而言,情是蘊涵在文本和生活中的情,認知是基于主體生活與心靈的認知。本單元的教學充滿了人間真情,《唯一的聽眾》這一課,確實讓我們體會到:真情給一個初學小提琴者帶來的自信,以及給師生閱讀后帶來的感動。
《唯一的聽眾》記敘了一個男孩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這篇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我”的心理、行動的變化,一條是老婦人的語言變化。而之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為一談。于是,我讓學生分別扮演“老人”和“我”,讓孩子通過老人的語言、通過老教授的眼神以及我的心理、我的變化,設身處地地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和鼓勵,同時提升到“我”對老教授的敬佩和感激。從而做到“目中有人”的教學,讓愛與真情貫穿始終。
一、力求讓學生在想象中領悟和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對于本課理解上的另一個難點,也就是老教授的神態(tài)描寫“她平靜地望著我”這句話在文中重復出現(xiàn)了三次。她為什么平靜地望著“我”,她望著“我”的時候,在想些什么?而“我”從那平靜的眼神里能看到些什么?這些,課文都沒寫。怎么辦呢?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出示這三句話,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展開想象,設身處地去感受一下當時人物可能會說些什么,想些什么。結果,學生的回答基本上能切合本文的主題,都能體會到老教授為了維持那個美麗的謊言,一再用平靜的眼神鼓勵作者的良苦用心。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讀寫整合,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還可以延伸老人對“我”的無限關愛,這種整合在學生的感情升華上起到了相大的作用。臨近畢業(yè)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五年的閱讀經(jīng)驗了,足以掌握讀寫整合的主要方法:抓住重點詞、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方法的綜合運用來進行合理想象,課堂上我及時進行了肯定與點撥,強化了學習行為。
照理說,這部分的教學本應該成為這堂教學中精彩的一筆,然而學生的回答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精彩,他們對老人的感悟還沒有達到深度理解,所以在說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語言是那么樸素,詞語是那么貧乏,很難調動聽者的情感。如果他們深入理解的話,那么說話的內容應該是很感人的?上完課我對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阻撓了學生情感的宣泄呢?在冷靜思考過后,我發(fā)現(xiàn) 學生的思維缺乏深度,所以語言自然貧乏。曾在竇桂梅老師的書里看到這么一句話“如果說溫度是人的血液,那么廣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則是人的神經(jīng)。沒有骨肉,人無法立起來;沒有神經(jīng)人無法活下去。要讓孩子思考得更加深入,才能讓孩子的思維動起來!笨v向推進式的教學留下的遺憾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這篇課文的教學方式。如何讓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竇老師又講道“要把深度的點定準了,而且這個深度要適合學生,要循序漸進!备鶕(jù)這一理念,我再次研究這篇課文,發(fā)現(xiàn)了一個被我忽視的且尤為重要的關鍵——“變化”,整篇課文不都是圍繞變化來敘述的嗎?“我”的琴聲是一種變化,“我”的心理活動是一種變化,老人的語言是一種變化,老人的神態(tài)又是一種變化。全文緊扣著這個字眼來體現(xiàn)人物的精神世界,我完全可以通過“變化”來解讀文章。但是必須把兩條線索緊密聯(lián)系起來,縱向推進與橫向教學相結合,抓住琴聲的變化這一點,牽出老人和“我”在語言、神態(tài)、心理活動的變化,把這兩者融合在一起。我想只有這樣,學生在相同的情感體驗中才能真正感受到人物的感情,人物的品質顯得更加高尚,學生的思維相信會更加有深度,表述的語言也應該更加豐富。
三、德育實施潤物無聲
本課的德育實施點很多,如:老人的平易近人,體貼入微,我的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等等,但是統(tǒng)觀起來就是兩個字——關愛,所以,在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每一次的小結都力求照顧到雙方人物的感受,并在小結中提升情感,板書中體現(xiàn)出來……
課堂永遠充滿了遺憾,回思課堂,值得商榷,亟須改正的地方很多:
一、朗讀形式較少,指導不夠深入。學生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教育方法、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和準確,所以朗讀老教授的語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
二、感悟不夠。雖然能夠抓住老教授的語言神態(tài)進行重點教學,但挖掘不深入,給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夠,所以,對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較為粗淺的,還有一部分學生充當了“聽眾”的角色。
三、課堂環(huán)節(jié)不夠緊湊,學生對個別句子的理解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障礙,因此產(chǎn)生了拖堂現(xiàn)象。比如“她說我的琴聲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幸福”這一句,老人為什么會這么說,她為什么感到快樂和幸福?學生在這句話上,糾纏了好久也沒切入主題。問題出在哪兒呢?我想,應該是從一開始,對老教授的良苦用心的感悟就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去。所以,一遇到含義較深的句子,就出現(xiàn)拖堂毛病。
四、課堂上的語文味的體現(xiàn)。雖然課堂上,我一直引領學生朗讀品悟,但練習不夠。雖說課堂上,我安排了一個句式轉化,省略號的補白,預設中有個練筆,但是由于課堂容量較大,沒讓學生動手寫,匆匆說一說過場,這一工具性體現(xiàn)的就不夠了。
此外,心里比較緊張,致使課堂上表現(xiàn)的不夠從容,著急、牽引學生的痕跡比較明顯。
在許多老師的點撥幫助下,這堂課讓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文教學中學生實踐和感悟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樣的課,學生都必須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是追求花樣,也不是蜻蜓點水,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在課堂中學有所獲,學有所長是我們的職責。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5
《唯一的聽眾》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記敘了“我”在一位音樂教授真誠無私的幫助下,由沒有信心學會拉小提琴,到能夠在各種文藝晚會上為成百上千的觀眾演奏的事,贊揚了老教授愛護、鼓勵年輕人成才的美德,表達了“我”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老教授的言行與“我”的心理、行動變化兩方面感受老人對“我”的愛護、鼓勵,以及“我”對他的敬佩、感激之情。因此,課堂中,在出示導學提綱的基礎上,讓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展示點評、訓練提升的模式進行學習。
教學結束后,感受頗多?v觀整節(jié)課,我想從得與失這兩方面反思一下:
我認為這節(jié)課做得比較好的方面是:
一、學生在自主學習及合作交流的環(huán)節(jié)中,積極思考,配合默契,討論積極。
二、讀寫整合,合理想象“我”的情感:
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聯(lián)系上下文及對比等方法的綜合運用,讓學生進行合理想象,及時進行肯定與點撥,讓學生們深入的體會到老教授給予“我”的鼓勵以及“我”對老教授的敬佩。
課堂永遠充滿遺憾。我認為這節(jié)課存在的問題是:
一、整節(jié)課,盡管采用的是較新的教學模式,但主流仍是師生的對話。我現(xiàn)在追求的課堂是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評價(互動),必要的時候,我再出場。要想實現(xiàn)這樣的課堂,有待我和孩子們一起去努力,一起去尋路。
二、朗讀形式較少。學生們雖然能夠理解老教授是一個懂得關心、愛護年輕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我對老教授心存感激,但是對角色的情感把握還不夠大膽,所以朗讀時,放不開,朗讀語氣不夠。有些重點詞句,學生讀出來了,但我未及時創(chuàng)設情境,讓他們再美美的感悟。
三、課堂上的捆綁式評價語太少。我時時告自己,不要吝嗇自己的評價,也不要讓學生吝嗇他對同伴的評價,但實施起來,就出現(xiàn)了問題。
雖然這節(jié)課上的不是很成功,但我覺得它能讓我思考的東西卻很多:
一、教師的基本功對于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過渡語的銜接、階段的小結。因此我還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多讀書,多學習,博采眾長。
二、六年級的語文課,篇幅較長,在教學第二課時時,經(jīng)常會時間到了,課還沒有結束的現(xiàn)象。如何做就能達到輕負高效?它是我現(xiàn)在仍在思考的問題之一。
課堂是實實在在的,不能蜻蜓點水。希望自己和孩子們一起努力,朝著輕負高效的課堂邁進!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7-0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8-0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0-15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06-1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8-0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1-03
《唯一的聽眾》的教學反思09-09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09-17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0-14
唯一的聽眾教學反思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