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
學生學習中,難免有疑點、難點,教師應及時發(fā)現,并抓住它,站在兒童的角度,以兒童的思維去介入,用兒童的語言去幫助,和學生一起探討、研究,分解學生探究的難點,使難點不難,讓學生容易明白。
對于“乘法分配律”概念,老師們都是這樣描述的: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用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第一次教學時,我照本宣科,反復講解,但每次作業(yè)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如(3+5)×8=3×8+5。究其原因,是沒有真正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所以第二次教學時,我就采用適于兒童理解的語言來理解乘法分配律:如9×99+99是這樣描述的:9個99再加1個99共有10個99,寫成算式就是:9×99+99=(9+1)×99。無需重復,學生居然能迎刃而解。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2
《節(jié)日禮物》這課是綜合應用以前所學知識來解決新問題,教材力圖體現:經歷由低到高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圍不一樣;由遠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圍越來越小,看到的圖像由小變大,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實現教學目標,我采取了以下幾個策略:
1、讓學生有充分的體驗,無論是由低到高還是由遠到近觀察物體,教學時都是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
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課堂中的親生體驗為學習新課搭建了平臺,既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又為這節(jié)課學習作了鋪墊,體現了利用經驗學習知識,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
本節(jié)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力求充分體現教材編寫意圖?v觀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突出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經驗積累。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喜聞樂見的系列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活躍的'課堂氛圍。給學生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親身體驗并參與實際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生動活潑的主動表現之中,經歷觀察物體的過程。
2、利用三維課件突破教學重難點
本課知識很抽象,在學生充分體驗并得出結論后,需要學生應用結論進行判斷。教學中,我給夠了學生獨立思考時間,看見他們專注的眼神和想問題的樣子,看見學生舉手的人數由少到多,能感受到學生的思考過程,這也為后來的四人小組合作或全班交流打好了基礎。在交流時,大家判斷得對不對,不是由老師和同學通過單純得想象推理得出,而是由三維課件模擬現場情境,讓學生驗證觀察點和圖片的對應關系,從而鞏固我們得出的結論。對于本課教學難點,畫房子后能看見樹的范圍,對于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老師怎么講,都不如利用課件演示形象。這樣,老師安靜了,學生的思維和活動活躍了,課堂也更生動,有效。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3
一、為什么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應該說,讓學生結合圖形理解為什么分母相乘是直觀的,從課堂的1/5來看,學生現有5份中的1份,現在1/5的1/2就是把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 份,那么要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相當于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2就是10,5×4就是20。那么為什么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后進行教學的時候,發(fā)現2/5×2/3為什么分子是2×2,其實第一個2表示是有2豎,第二個2表示是有2行,2×2就是2/5×2/3涂出的部分。
二、如何從分數乘整數到分數乘分數。
分數乘整數有幾個數的幾分之幾和幾個幾分之幾相加兩種意義,到底哪一種意義可以遷移到分數成分當中來呢?1/5的1/2,感覺好像是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那么是否可以從這里入手,那么時候可以從3的1/2遷移到1/5的1/2呢?感覺不是非常的好,不利于分數圖形的理解。那么情景圖中的1/5×3理解成3個1/5,那么1/5×1/2就可以理解成1/2個1/5。比較之后,最終我選擇了1/5的3倍來理解,1/5的1/2。進行遷移。
三、給學生一個自主的機會。
練一練在第2小題完成之后,安排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于每一個乘數嗎?在教學中,兩個班,一個班一帶而過,一個班花大力氣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先思考,再從這道題目當中找出有哪幾道題是小于的,那幾道題目不是的?再讓學生觀察為什么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原因是什么?觀察發(fā)現當乘大于1的數的時候,就是大于另一個乘數了。這時候引導學生以前有沒有這樣的結論,小數當中也是如此,讓學生把新知建構到舊知當中。
比較兩次不同的教學過程,關于時間與效率兩者之間的矛盾,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處理,的確是一個值得去探究的問題。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4
比較兩個數的大小,是在前面學過的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了三只猴子分水果(4個梨,3個桃子,2只香蕉)的主題內容,在一個班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效果并不是很好。感覺這一內容離兒童的'實際生活遠了一點點,給學生的感覺不夠鮮活。新課程標準提倡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進行教學。也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于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根據這一理念的指導,在第2個班教學時我有所改進,我從學生自己身上所具有的東西入手,引導他們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從而引出“<、>和=”的認識和新知識的學習過程。改變后的情境更適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利于達成教學目標。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5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4頁“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按一定比例來分配一個數量的意義。
2、根據題中所給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總數量的幾分之幾,能熟練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準備】
CAI課件
【教學設計】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說 明
一、 創(chuàng)設情境:
1、 出示課本主題圖:幼兒園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這些橘子分給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認為怎么分合理?說一說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題目:這筐橘子按3:2應該怎樣分?
。1)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實際操作)。
(2) 記錄分配的過程。
。3)各小組匯報: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個 2個
6個 4個
30個 20個
…… ……
2、出示題目:如果有140個橘子,按照3:2又應該怎樣分?
。1) 小組合作。
。2) 交流、展示。
。3)比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們的共同點。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個 20個
30個 20個
…… ……
方法二:畫圖
140個
方法三:列式
3+2=5
140× = 84(個)
140× = 56 (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分56個,比較合理。
。ㄟ會出現用整數方法來列式計算的。)
3、小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同學們要認真分析數量關系,可以選用多種方法解答。
三、鞏固新知。
完成課本第55頁:
1、獨立試做:試一試
2、獨立試做練一練的1題、2題,3題搶答,并說明理由。
四、知識拓展:
數學故事。(共同探討方法)
阿凡提分馬的故事,可能有的學生以前聽過,可以讓學生自己把故事講出來。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算出三個人分得的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12+14+16并不等于1。
練習
1、小紅和小薇投籃數之比是3:5,小薇比小紅多投了6個,小紅投了多少個?
2、藥粉和藥水的.比是1:30,如果藥水有60千克,那么藥粉有多少千克?
3、一種藥水中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700,現要配制1400千克藥水需加藥粉多少千克?
4、 一種藥水中藥粉和水的質量比是1:50,用2千克藥粉配置這
樣的藥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5、 打一篇文章,小麗用了3小時,小紅只用了2小時,問小麗
和小紅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五、總結:1、學生看書總結本節(jié)所學內容。
2、提出自己還有些疑惑的問題
六、【板書】
比的應用
3+2=5
140× = 84(個)
140× = 56 (個)
答:大班分84個,小班56個,比較合理提供現實生活情境,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分析問題中的數學信息。
這一過程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體驗時間,在實際操作中,學生會不斷調整一次分配的數量,不斷的產生新的解題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來分配的意義。
有上面小組合作的經驗與發(fā)現,這次可以操作、畫圖、列式等不同的方法來分,從實踐中發(fā)現規(guī)律,理解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老師都能及時的發(fā)現不懂的,理解不好的問題,便于及時處理。
【教學反思】
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有的同學在課后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
朱淼瑩:關于已知時間之比,讓我們求速度之比或工效之比的問題,是否有好的驗算方法?
鄭琪鍵:怎樣才能知道哪個是比的前項,哪個是比的后項?
張晉:有時總數除以被分成的份數除不盡怎么辦?
姚楠:如果題目求比需要接方程怎么辦?
在學習練習三時有必要集體解決以上一些問題。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6
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嘗試從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引入,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比我原來直接出現一些數學算式,讓他們直接計算的效果更好。課的開始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悟空摘來了一些桃子,他拿出20個分給10個小猴子吃,小猴子們覺得太少了;于是悟空40個分給20個猴子吃,小猴子還是不滿意。于是孫悟空又拿出200個桃子分給100個猴子吃。同學們你們認為誰最聰明呢?于是我很順利的就引入了本課的教學。教學中我緊緊抓。骸皩O悟空總是分給每個猴子2個桃子,你發(fā)現什么訣竅嗎?”這個關鍵引導學生從自己編題到自己動腦探索,從數之間的變化得出“商不變”的規(guī)律,期間教師扶得少,學生創(chuàng)造的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數學性質,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進行合作,還學習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創(chuàng)造”。同學們學習積極性很高,人人參與互動學習,通過列式、比較、討論,學生自己總結出了商不變的規(guī)律,同時還有個別同學能指出希望同學要注意的地方,這一點講的非常好,從這里我看到了學生的潛力。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7
“體積和體積單位”這個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因此我在教學本課時,十分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動手操作與實驗觀察相結合,努力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實施中主要體現了以下四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烏鴉喝水”的故事學生非常熟悉,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伊始,我讓學生說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石頭放入水中問什么水會上升呢?等等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感悟到物體占有空間,但如果僅此一例證,還不足以支持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接著我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放入同樣多的水,如果放入兩個大小不同的石頭會發(fā)生什么現象,引導學生比較它們所占據空間的大小,引入體積的概念,這部分教學我基本上是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進行的,實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促使學生自覺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2、聯系實際,提取學習資源。
數學的產生源自于生活實踐, 數學的教學同樣離不開實際的生活。通過讓學生找、摸、想、說等活動,讓學生將空間這一概念形象化,具體化,豐富學生的空間表象,從而感悟出體積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數學學習的重要,從而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
3、組織活動,探究感受新知。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就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及教材的特點,組織了有效的數學活動。如在認識 m3、dm3、cm3時,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目的就是讓學生感受大小的體積單位,形成各種體積單位的表象,并能識別它,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我也注重了學生合作交流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中我設計了鉆一鉆等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練,練中開發(fā)思維。
4、引發(fā)矛盾,產生問題意識
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一種建構過程,是認知矛盾運動的過程。課堂上,如果教師給予學生充分展現“矛盾”的機會,學生就會主動產生解決矛盾的心向,主動探究問題產生的`根源,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度量)。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驟的被動“執(zhí)行者”轉化為主動“探究者”。因此,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現“矛盾”的機會,可以真正擴展學生主動探究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8
我的教學設計以復習通分和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為導入,教授新課分為三個活動:活動一,折紙。讓學生通過折紙活動進一步鞏固用分數表示陰影部分所占總面積的幾分之幾,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學生展示折紙的情況之后,引導學生對折紙情況的進一步思考 “如果要計算兩張紙的陰影部分加起來是多少,可以列出哪些算式?”從而引出第二個活動:列算式。在這個活動中引導學生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交流討論的能力。在進行小組匯報時,引導學生觀察列出的算式進行思考可以將算式分為幾類?在分類進行計算過程了解到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必要性,引出了第三個活動:探索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讓學生以“1/2+1/4 ”為例進行小組內的探討之后進行小組匯報,最后總結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是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進行計算。
現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得與失分析如下。
肯定點:
。1)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包含多次的小組討論,并讓較多的小組進行匯報,鼓勵學生嘗試多種算法,讓學生體會算法多樣性的理念。
。2)設計折紙活動,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為主,讓學生“在做中學”。
(3)在講解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注重算式的規(guī)范性。
不足點:
。1)設計過程中以復習通分為導入,將學生的思維定勢在通分這個圈內,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2)設計折紙活動時,沒有完全發(fā)揮出折紙的作用。這一部分可改進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折紙進行計算。學生在折紙進行計算過程中,引發(fā)思考“通過折紙進行計算較為復雜,有沒有較為簡便的方法呢?”從而導出從通分的角度進行討論。
。3)在小結時,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小結應交給學生,教師針對幾個學生的答案進行歸納,從而揭示異分母分數的算理。
也許現在的我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及學習評價的處理措施有些“不成熟”,但是我相信只要明確發(fā)展的方向和前進的動力,我們將能夠一步步地走向“成熟”。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9
《找最小公倍數》這節(jié)課我以游戲導入,先激起學生們學習的興趣。2的倍數和5的倍數起立看誰反應快,哪些同學站起來了兩次從而引出課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給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的這些數起名字,可以加深他們對公倍數的理解和記憶。通過一個練習讓他們自己總結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概念。試一試的第一題通過填集合圈的方法來找最小公倍數,讓他們學會多種方法找最小公倍數。
我的不足
1、在用列舉法找8和12的最小公倍數的時候,在下面有的同學沒找全倍數,我沒有及時的提出他們的問題所在,而是直接讓他們坐下改正,沒有集中反饋。
2、在試一試的第一題,我們做的題是要求50之內的,我沒有強調當沒有范圍的時候應該怎么填,這少個強調的`點。
3、練一練的第一題,學生填好表格后我沒有引導他們這個過程就是在找8和6的倍數,而是直接對完答案后就過去了。
4、在找規(guī)律的那組題的時候,學生做完了后讓他們自己說出規(guī)律叫的學生比較少,應該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說出自己所找出的規(guī)律。
5、解決實際問題,在這道題上學生理解的比較好,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我的PPT用的熒光黃色,這個同學們根本看不清,在課件字的顏色上有問題。還有一個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我沒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提問和解決,而是著急著進入下個我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
6、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上“你知道嗎”可以帶著他們一起嘗試著用短除法做一道題,這樣時間就正好,也可以讓他們更了解一下如何用短除法去求最小公倍數。
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對于學生做題的反饋我沒有及時的提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即使是極少數同學存在的問題也不能放過,也要集中講一下他為什么出現了這個錯誤和改正的方法。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而是一味的想讓他們按照我設計好的程序去進行。應該把主動權和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fā)現規(guī)律,讓他們去發(fā)現錯誤并改正。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0
《有趣的測量》是北師大版數學第十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這一部分知識的延伸與發(fā)展。以往舊教材中,這部分內容,只在習題中出現過,新教材卻將它納入例題范圍,這是因為不規(guī)則的物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學習不規(guī)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研究價值,同時為今后進一步學習數學知識和物理知識奠定了基礎。
在本節(jié)課中,我有以下兩點體會:
一、保證數學思考的時間,提高數學思考的有效性。
數學學習是通過思考進行的,沒有學生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而思考問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新課標也指出“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夠有條理有根據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并說明理由”。因此學生在思考時,教師一定要耐心等待,一定要給予他們充足的思考及交流思考成果的時間,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思考的實際效果。雖然在等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冷場的感覺,但短暫的冷場后,也許就會換來學生驚人的發(fā)現。在教學本節(jié)課時,測量方案的設計是不能在三兩分鐘內就完成了的,在學生得出“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后,我就進一步追問:為什么“石塊的體積=水槽底面積×水面上升的高度”?學生一時表述不清,但他們思考后就意識到:水面上升的原因是投入了石塊,水增加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還有一些學生,先是疑惑,停頓幾秒后,就都豁然開朗了。思考時間還給了學生,學生真正經歷了整個思考過程,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考能力。給予耗費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值得付出的代價。
二、注重思維方法的引導,從“授人以魚” 到“授人以漁”。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在教學時,我通過引導,讓學生發(fā)現,不規(guī)則的石塊體積必須要轉化成規(guī)則物體的體積,水可以充當這一轉化過程中的中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怎樣在水中體現石塊的體積,學生思考后,結合生活的實際可知:將石塊放入盛滿水的容器里,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學生充分理解這一方法后,我又問:你還有其它測量石塊的體積的方法嗎?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將石塊放入盛有一定量水的長方體容器里,上漲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把石塊放在一個長方體容器里,往里面倒水,沒過石塊后,再把石塊取出,下降的水的體積也可以是石塊的體積!嗒毜降乃伎!在此,我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學習的空間,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后,在交流中造成沖突,又在觀察、討論、思考中相互接納,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盡顯了學生的潛在能力,發(fā)揮了課堂教學中的多種交互作用,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1
《買衣服》是北師大版數學課本的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二課時。
在上課之前,根據本課的特點:活動中認知,學生的特點: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極易分散,小組合作的`意識還不強,我預設會出現場面很難控制的局面,組織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畢竟這些小小的學具人民幣,太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了,他們動不動就自覺地開始擺弄起這些“袖珍小玩意”。那么,教師如何想辦法克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使一節(jié)課有成效,有序呢?
我覺得可以從教學設計上“動腦筋”。組織學生“有序”活動。一節(jié)課上下來,對一個地方還存在疑問:舊版的大面額人民幣在教材中出現了,可是這些人民幣早已不常用,大多學生從來沒見過。課標上要求學生學有用的數學,這些已經退出人們視線的錢是否有必要再組織學生認識?會否影響學生對新版人民幣的認識?另外,從學生作業(yè)反饋上看出,有部分學生對文字題的人民幣換算和計算還是很有困難,很難從形象的表象轉化到抽象的想象。如何克服這一問題?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2
1、課的導入通過課件播放綠色植物及苗圃圖片,創(chuàng)設參觀苗圃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并讓學生在園藝師傅的介紹苗圃的基本情況圖中尋找數學信息,這一設計培養(yǎng)學生從圖、文字等雜亂的眾多信息中收集有用信息的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提數學問題時幾個學生都能強調“平均分”,我便及時引導學生分析“每種花的盆數相同”這個信息,讓學生深刻感悟到盆數相同就蘊藏著“平均分”的意思,如題中沒出現“每種花的盆數相同”就一定要強調“平均分”。
3、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這節(jié)課通過兩個問題的呈現,學生正確列出算式后,我不是急于讓學生探究算法,而是讓學生先估一估商是多少,再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由于學生都能較準確地估算,所以在后面的'豎式計算中,把除數看作整十數試商學生不會很困難。
4、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求助——交流——獲得成功的探索過程。培養(yǎng)傾聽、交流的學習習慣。本節(jié)課因為學生已學習了除數 是整十數的的除法,因而我主要是放手讓學生自己來探究,而在交流的過程中,我通過問學生:“你是怎樣想的?”來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學生的想法中往 往就包含了對算理的理解,如果學生對算理的理解不夠明確,我又通過追問的形式,作進一步的引導,如在學生解決了前兩個問題后追問:“為什么要把除數看作整 十數來試商?”這樣一來,就能加深加深對算理的理解。解決第2個問題時,我故意板演出錯讓學生來發(fā)現并評議。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敏銳地觀察能力,又能讓學生 在對錯例的評議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算理。
5、非常遺憾的是時間沒掌控好,準備3個層次的練習鞏固2位數除法豎式沒能完成。原來第一層次練習:說說你把除數當作幾來試商?第二層次練習:森林醫(yī)生(課本67頁4)第三層次練習:最大能填幾?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3
《線的認識》是北師大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射線和直線的基礎是線段。 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射線和直線都 是無限的,從“有限長”到“無限長”是 認識上的一次突破。學生形成“無限” 的觀念是有難度的,在這節(jié)課中,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直線,射線,線段,并弄清三者之間的關系。
在學案的設計中。主要設計6個問題,讓學生在獨學中思考,在交流中提升,在匯報中升華。
1.從有趣的現象引出射線。先呈現一幅美麗的夜景圖片,其中最突出的是一束束絢麗的光線,每束光線都從地面上的某一點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學生在形象材料的支持 下,對射線的`第一感覺是沒有盡頭, 初步感受了“無限”。
2.利用直觀圖形,建立射線和直線的表象。教材先畫出一條線段并顯示它的兩個端點,再把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射線,讓學生在圖 形的直觀變化中感受什么是射線。教學直線也采用了類似的方法,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理解“無限延長”是認識射線和直線的關鍵,要讓學生聯系經驗,發(fā)揮想像,感受無限延長的含義。
3.反復比較,形成概念。比較線 段、射線、直線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能使學生的認識從表象上升為概念。前后兩次安排比較活動。第一次,只比射線、直線和線 段的不同,從這三種線的圖形突出 “無限”與“有限”的區(qū)別。第二次,在一個綜合性的圖形里識別線段、射線和直線,重溫這些概念,感受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感受射線是有方向的。
在操作中體會“兩點確定一 條直線”和“兩點之間的距離”
在畫直線的活動中體會“兩點 確定一條直線”。先經過一點畫直線,再經過兩點畫直線,看看各能畫幾條。從前者能畫無數條直線到后者只能畫一條直線,體會“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并聯系生活中應用這個知識的實例,加強體會。在稍復雜的情境中畫直線,進一 步體會“經過兩點一定能畫一條直線”。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課是學生在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會比較小數大小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教學內容是一位小數沒有進位的加法與沒有退位的減法,這節(jié)課把探討小數加法的算法作為重點,讓學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數加法的基礎上,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算法問題;理解其中小數點一定要對齊,是由于單位相同的數值才能相加減的緣故,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數位對齊;讓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法類似于整數加減法,把小數加減法融合到學生已有的整數加減法的經驗中,讓學生體會到知識間的融會貫通;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地處市中心,學生的整體素質較高,大多數家庭都能自主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因此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知識較扎實、知識面較廣。結合我校這三年來的課改實驗來看,由于實驗教師采用生動有趣、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更能自主學習,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并應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已經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并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設計
。ㄒ唬┣榫骋
每個小組準備一些兒童書籍:《快樂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話》(10.5元)、《數學游戲》(9.2元)、《十萬個為什么》(11.5元)、《蠟筆小新》(8.3元)、
1.買書游戲: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些書,想買哪些書。
2.讓學生根據活動過程,提出數學問題,有的'學生可能會提:
。1)我想買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錢?
。2)《快樂珠心算》比《數學游戲》貴多少元?
。ń處熯x擇有關加減法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提出了很多數學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其中有關加法的問題。
(二)探討算理和算法
1.買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萬個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錢?
。1)讓學生根據問題先列算式(請一名學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師:我們沒有學過小數的加法,現在請同學們試一試,看能不能算出結果。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匯報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谖矣迷釉,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 元 角3??2+11??514??7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樣算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教師加以引導。)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北師大版數學《買書》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北師大版數學《買書》教學設計及反思(4)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加法。
(5)讓學生說說小數點左邊的數和右邊的數分別表示什么。
。6)觀察:第三種算法和前面兩種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都是相同單位的數進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個小數點)。
。7)多媒體出示智慧老人說的話:整數加法要從最右邊的個位加起,小數加法也是從最右邊的低位加起,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8)小組討論:為什么智慧老人說小數點一定要對齊。
。ㄒ龑W生發(fā)現相同單位(數位)上的數對齊了,小數點也就對齊了,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就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就都對齊了。)
2.一本《快樂珠心算》比一本《數學游戲》貴多少元?
師: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1)鼓勵學生迎接挑戰(zhàn),獨立思考解決,教師巡視指導。
(2)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并說說算法。
3.小結(把課題板書: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豎式計算)
。ㄈ┙忉寫
師:前面我們提了許多問題,現在你能不能利用剛才學過的知識,選擇某個問題獨立列式解答呢?
1.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2.小組內說說你解決的是什么問題。
3.小組派代表上來匯報,大家評一評,看他們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ㄋ模⿺祵W游戲:對對碰(課本第6頁的試一試)
師:比一比,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豎式寫得整齊美觀,就獎給他們組一顆智慧星。
。ㄎ澹┛偨Y
師: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教學反思
一堂課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利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fā)展。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利用學生喜歡到書店看書、買書這一特點,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并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整堂課始終是讓學生在自己探索、思考、交流、討論、反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得出計算方法;由于學生已有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因此教師稍做適當的引導就可以了。在課堂巡視指導的過程中,我發(fā)現有些學生在小數加減法計算過程中,表示元的整數部分數位沒對齊,如10??5+9??2,9寫在十位1的下面,在及時指導下,學生及時得到糾正。但我認為課后還要加強練習,才能達到熟練計算、應用自如的效果。
〖案例點評
邱老師在分析教材的基礎上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了買書游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探索計算方法,著力體現算法多樣化。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得到比較好的發(fā)揮,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比較算法中發(fā)現其中隱含的本質,理解算法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算理。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15
本節(jié)是北師大版五年級內容《旅游費用》,教學時我抓住重點,適時引導,通過練習和評講,讓學生最終在買票情境中,通過計算比較,得出最優(yōu)惠方案。整節(jié)課我始終貫徹的思路是:先猜一猜(讓學生先猜想A、B兩種方案哪一種更省錢),然后算一算(讓學生通過練習比較,得出最優(yōu)惠方案),最后說一說(讓學生自己說出結論:大人多,小孩少,選B方案省錢;大人少,小孩多,選A方案省錢)。
在課堂上,我一直抓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旨,大膽地把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想辦法解決,我只是在一旁適當加以引導,效果不錯。
在課后的評課中,聽課老師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1、我在講解方案時,有把方案挖深去理解,認真分析清楚了A、B兩個方案各自的特點和對比。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加深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并對后面的計算比較乃至最后得出規(guī)律起到鋪墊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2、當問題出現人數不同時,我有問:幾個大人,幾個小孩呀?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個問,但卻讓學生知道了要分清大人和小孩各有幾個的重要性,對解決問題有很大的作用。
3、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后,老師敢放心地讓學生自己去動手做。這樣做,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并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原先我在說上課的缺點的時候,提出了課堂上可能比較沉悶。但是評課老師都說:其實并不沉,因為學生不沉,整節(jié)課也就不沉。
5、最后就是在說到還有一種方案比A或B還省錢時,讓學生自己去討論,終于得出了AB組合方案。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這本來就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不給他們一些自由想象的空間,各抒己見的話,就很難達到最后一致的見解。
最后,這次教研活動的組長廖老師提出了兩點疑問,這也是我們評課老師最后激烈討論的話題,F在拿出來大家一起探討。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04-18
北師版數學教學反思04-18
北師版數學名師教學反思07-28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7-28
北師大版數學《圓錐》的教學反思07-01
北師大版數學下冊教學反思04-04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4-05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學反思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