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學課件
一、 本單元教學內(nèi)容: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
4.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計算的實際問題
5.體積和容積的意義
6.認識體積單位
7.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8.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公式
9.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10.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練習
11.整理與聯(lián)系(1)
12.整理與聯(lián)系(2)
13.表面涂色的正方體
二、本單元教學要求:
1、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 使學生了解體積(容積)的意義及其常用的計量單位,并能進行互相換算。
3、 使學生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4、 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三、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和側面展開圖,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表面積計算方法并解決實際問題,探索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四、本單元教學進度安排:
本單元一共安排了13課時,需要兩周多一點的時間,在第一單元教學完之后進行小練習之前開始本單元教學,預計在十月份國慶長假之前能結束本單元的授課任務。
五、本單元教學注意點
1. 認識長方體的特征,鼓勵主動探索,重視合作交流,遵循逐漸認識的規(guī)律。首先數(shù)出長方體、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頂點,并把結果填在教材預設的`表格里,從“量”的角度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2. 引導學生首次經(jīng)歷立體到展開圖的轉化過程,從中明白展開圖是平面圖形,清楚地看到展開圖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展開圖由6個相同的正方形組成,每個正方形的邊都是正方體的棱是相同的。從而理解正方體展開圖既有多樣性,又有確定性。多樣性是剪法不同的結果,確定性是正方體的特點決定的。 判斷哪些圖形折疊后能圍成正方體或長方體,加強對體的認識。
3. 例4的問題情境是做一個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硬紙板,在掌握長方體特征的基礎上,學生會想到這個問題與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有關,并出現(xiàn)不同的計算方法。例5制作上面沒有玻璃的魚缸,利用長方體表面積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物圖幫助理解這個實際問題的特點,讓學生明白所用玻璃的面積是長方體5個面的面積和,從而主動想出算法。
4. 例6和例7分別教學體積的意義和容積的意義,容積的意義要建立在體積概念上,因而例6是這部分教材的重點。學生形成體積概念也是教學的難點,這兩道例題的教學只能初步感受體積的含義,在后面教學常用的體積單位,以及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還要通過測量和描述,進一步理解體積的意義。
5.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教育價值,不能局限于知道公式和應用公式,要讓學生探索求積公式。例9和例10是兩個層次的活動,不僅操作內(nèi)容、要求有區(qū)別,而且思維程度有差異。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第一單元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蘇教版dtnl教學課件04-04
五年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04-04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09-12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學課件09-12
蘇教版語文教學拼音課件04-12
化學第一單元授課課件02-01
數(shù)學教學課件模板04-02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4-25
蘇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試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