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6~58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直觀認識角的過程,知道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2.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學會畫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或生活物品中找到角,激發(fā)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直尺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大三角板、圓形紙、活動角。
學生準備:學具袋(內有小棒若干根、吸管、圓形紙、20厘米長的線繩一條)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趣導入。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數學的圖形王國里走一走,看看在那里能學到什么新知識,獲得什么新本領,好不好?
。ㄕn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導探究,合作交流。
活動一:猜圖形,揭示角。
1、課件出示四個圖形,每個圖形都被遮住一部分,只露出他們的角,猜猜他們是什么圖形。
2、根據學生的回答,揭示角,課件演示將角剪下來。
活動二:觀察角,認識角。
1、引導學生觀察每個角的樣子,概括出角都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
2、出示幾個典型的圖形,讓學生判斷是不是角。
。◤膶W生熟悉的四個圖形中引入角,通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逐漸滲透了“角是由一點出發(fā),引出的兩條線”這一知識,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識的滲透,為學生繼續(xù)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活動三:聯系實際,找角
1、 在生活中找角。
2、 在圖形中找角。
課件出示
。ㄗ寣W生從身邊找角,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fā)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并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在圖形中找角,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
活動四:動手操作,做角。
學生每四人為一組,組長拿出學具袋,小組內每人任選一樣物品做角。
活動五:玩活動角。
1、學生操作:讓其中一條邊不變,轉動另一條邊,有什么發(fā)現?
2、師拿出兩個一樣大的角,但邊一長一短,讓學生比較角的大小。從而體會到教的大小與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
。ㄍㄟ^做角,玩角,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組成和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些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
活動六:體驗感悟,畫角。
課件演示畫角過程,學生在本上畫角。
三、總結提升,自我建構。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共同編一首兒歌做總結。(板書)
一個角,真簡單,一個頂點兩條邊;
畫角時,要記牢,先畫頂點再畫邊。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38、39頁、做一做及練習八第1~3題。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初步比較角的大;會用尺子畫角。
2.通過讓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意識。并對學生進行事物的運動發(fā)展變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3.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互相協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教學重點 難點
重點是讓學生形成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難點是引導學生畫角的方法,使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教學設計
〖活動一 〗 引入
從復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這有四根一樣長的小棒,你們可以用這四根小棒擺一個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嗎?
生:可以擺一個正方形。
【請學生上臺演示】
師: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
生:可以擺一個三角行
【學生繼續(xù)演示】
師:如果從三角形中拿走一根小棒,又是一個什么圖形呢?
【師邊說邊拿走一根小棒】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圖形———角
【設計意圖 對于正方形 三角形,學生們在一年級就有了初步的認識,這里設計意在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顧,為認識新的幾何圖形做遷移鋪墊。同時,由學生自己動手上臺演示,激發(fā)了興趣,調動了情緒,有活躍了學習氣氛】
〖活動二 〗感知
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課件出示實物
鐘面 紅領巾 剪刀 吸管
【課件演示 從實物抽象出角來,聲光提示】
師: 你能在自己身邊找出角嗎?找到角后摸一摸,角是什么樣的 ?
生1: 角尖尖的
生2: 角兩邊直直的
【設計意圖 角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周圍許多物體上都有角 ,這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物中引出角,并從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問題,從而激發(fā)起探索數學的興趣!
〖活動三〗 創(chuàng)造
師: 同學們,我們要做一個角的模型,要選擇哪些學具,試著做一下。
【生從學具袋中選兩根帶孔的小棒做成一個角】 通過剛才做活動角,你發(fā)現,一個角由幾部分組成?
生1: 我覺得有兩部分組成 , 兩根小棒就行了。
生2: 我也覺得是兩部分。
師: 如果沒有帶孔的點連接,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生1: 不能把兩根小棒連起來。
生2: 不能組成一個角。
生3: 組成一個角,這個孔不能少。
師: 是的,通過剛才做活動角,發(fā)現角是有三個部分組成的,我們把兩根小棒叫做角的“邊”,這兩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頂點”。說一說 ,你們做的活動角的頂點和邊在哪?
【設計意圖 教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節(jié)教學通過學生動手做活動角,讓學生自主去發(fā)現角的三部分!
〖活動四〗探索
師: 同學們,你們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 怎么變?
生1: 我把兩根小棒往外一拉,角就變大了。
生2: 我拿住一邊,把另一邊一拉就變大了。
師: 你們能讓角變小嗎?
生1: 把兩條邊合攏一下,就變小了。
生2: 剛才,我們既能把角變大,又能把角變小,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生: 與角的邊有關。
師追問 : 與邊的什么有關,長短嗎?
生1: 不是 剛才邊沒有變長。
生2: 不是 兩條邊張開的大 ,角就變大,張開的小,角就變。
師小結
【設計意圖 這段教學,通過拔動活動角,去體驗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在具體的操作中,學生才能得以充分的感知,增強了認識效果,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活動五〗 畫角
深化角的認識
師: 我們認識了角, 現在在自己的練習本上任意畫一個角。
【學生畫 師巡視】 說一說 , 你是怎樣畫的。
生1: 我是照著三角板畫的
生2: 我是先畫兩條邊,再畫頂點。
生3: 我是先畫頂點,再畫的邊。
師: 很好,通常我們常用生3的方法畫角,請同學們看看【課件畫角】,請同學們在自己的本子上按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看誰畫的好。
【指名學生黑板上演示!
【設計意圖 畫角是這次課的教學重點,在教學是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相互交流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由于學生在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前,通過對許多物體的感知,已經積累了有關角的感性經驗,所以教材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再通過學生實際操作活動,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動角等加深對角的認識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義,只要求學生認識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辨認角,會畫角就可以了。這部分內容,教材在編排上還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如主題圖 “美麗的校園”和例1的內容都是學生熟悉的;二是強調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知識,如安排了“做角”“畫角”等若干活動,都是想讓學生在親自的動手操作中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熟練掌握這部分內容就為以后進一步學習三角形、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邊形的角等幾何圖形奠定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在認一認、說一說、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動,初步認識角,會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比較,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3、在折一折、動手做的過程中學會做角;通過畫一畫,掌握角的畫法,能夠正確地畫角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5、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準確地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上的畫面:校園的一角。誰來說說校園里有什么?
操場上的活動可真豐富,這里邊還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圖形——角。老師手上拿著的三角板(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形狀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評析]
情境導入抓住了二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1.聯系實際,找角。
師:在這幅校園圖里有好多這樣的角,你能找一找嗎?讓我們比比看,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請學生自己指出來: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剪刀上張開形成的角、紅旗上的角等等)
[評析]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圖片中找出角,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給學生均等的參與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從現實個發(fā)現角、認識角。
2.初步感知,正確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圖片。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指?它們都有什么特征呢?
(2)從實物中剝離出角的幾何圖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畫下來,會是怎么樣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劃比劃,看看角什么樣子的。然后老師在黑板上把這些角畫出來。
并讓同學說說它們的形狀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桌討論并匯報)。整理并板書: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邊。
小結: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圖形不是角。(題略)
[評析]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去急著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錯誤,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去接觸知識,理解掌握知識。
3.做角。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認識了“角”這個朋友,那么現在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請同學們拿出這張紙,用折一折的辦法,折出一個角來。
學生自己做一個角,然后交流;并四個學生上講臺展示,并說出所折的角的兩條邊和頂點在哪里。
[評析]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zhàn)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過努力形成了形狀、大小不同的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定義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fā)現角怎么樣了?怎么會變大的?(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么樣,怎么又會變小的?
(2)小結:角的大小就是與角兩條邊張開有程度有關,把兩條邊張開得越大,角就越大,把兩條邊張開得越小,角就越小。(師生一起,邊操作邊說)
5.比較角的大小。
(1)觀察法。老師拿出兩個相差比較大紙折的角,怎么樣比較?(學生回答)
(2)重疊法。老師拿出差不多大的角,這兩個角誰大誰小?①引導學生觀察剛才兩個角,誰的大一些?②學生想辦法比較,指名上臺演示,得出重疊法。一條邊要對齊,看另一邊張開的大小,再確定角的大小。③鞏固重疊法。同桌做兩個角,比一比,教師巡視,指名兩個學生演示一下。
6、畫角。
1、學生嘗試畫角,在小組內討論畫角的方法。
2、展示畫角:先畫一點,然后從這一點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畫兩條線,就畫出了一個角。
[評析]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三、鞏固拓展
1.數一數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里各有幾個角。
四、欣賞生活中的角
[總評]
本節(jié)課的設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讓學生感覺到了數學于生活,培養(yǎng)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的活動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表現在:
1.教師在課堂上敢于放手。在課堂上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充足了時間與空間。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通過找角、指角、做角、定義角的大小以及比較角的大小,都是由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完成的,讓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
2.注意了知識的拓展。在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增設了一個拓展訓練,別具匠心,在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拓展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3篇)】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31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5篇03-28
小學數學《角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14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4-1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5篇)03-30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8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20篇)04-26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5篇02-22
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13篇11-11
人教版角的初步認識說課稿【精選】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