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的教學與作用的論文
我國語文教育家于漪說:“語文課要上得美。優(yōu)美的語言伴隨著豐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學生的心田,帶學生在美的世界里倘徉。讓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興趣盎然.獲得藝術享受。”于教師的真知灼見給了我很大啟迪。在教學實踐中,注重情感教育,把作品中的“情”移入學生心中,并帶他們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盡情想象,以激起學生的飽滿熱情,從而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去理解和感悟作品,以此達到比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入情
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本著“文質兼美”的原則,選編的有不少是古今中外名篇,“字字句句皆關情!碧热艚處熤皇菑淖置嫔现v解,而不從整體構思上把握和理解作者的達意,就無法讓作品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就不能達到預定的效果。這樣就使語文教學缺乏美感,使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易產(chǎn)生厭學情緒。要從根本上讀懂這些作品,教學必須是作品、教師、學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教師從中起媒介作用,若教師能依據(jù)作品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可激起學生思想感情的漣漪。
在教學中,教師可用動情的導語,可用文章中的生動情節(jié),可用傳神的語句,可用教具等,以情打動學生,使之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從而感悟作品中的“情”。
比如本人在教授蒙田的《熱愛生命》時,恰好發(fā)生了礦難事件,我抓住了這一新聞素材作為導入,用“這些在塵世間摸爬滾打久經(jīng)歷練的兄弟,吃樹皮,喝臟水,把礦燈收集起來,以保證救援到來的那一刻它們還能準確指示自己的方位。生的信念,生的毅力,讓這些平日里默默無聞的兄弟成為光彩照人的群體!边@樣一段深情的導語,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了起來,在讀課文時就格外的用心,這就是帶領學生“入情”。品課文,我抓住了課文中“生之本質在于死,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亡苦惱!边@樣一句關鍵性的話讓學生品讀討論,已經(jīng)“入情”了的學生深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談自己對生命的看法,最讓人欣喜的是他們跳出書本,舉出了更多的例子來論證自己的觀點,有魯迅彌留之際的堅持,有卡爾·施密特為科學冒險的勇敢,更有巴斯德為了讓別人活得更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做一次實驗的壯舉。至此,教學的知識與能力、態(tài)度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就都實現(xiàn)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沒有感情的支持,人的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活動是軟弱無力的,只有激起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才能入迷,教師才能開發(fā)出學生的潛力,課堂教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在執(zhí)教《窗》這一篇課文時,這樣說:“人確實就是這樣,比如說我,每次聽到《回家》這首樂曲,都深有感觸論文怎么寫。‘回家’,我認為它不僅是呼喚我們回到身體棲息的場所,更重要的是呼喚我們回歸靈魂升華的家園——那就是人類要永遠求真、求善、求美!弊詈笥妙櫝堑囊皇自姟拔蚁朐诖蟮厣/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苯Y束了課堂。這部分內(nèi)容融合了音樂、詩歌以及文化哲學等多種“入情”的元素,極大地觸動了學生的心靈與精神,使課堂真正充滿了“語文味”,從而促進了學生的主體性開放與創(chuàng)造性升華。
而對于借景抒情的散文和詩、詞等,就不僅要領“入情”還得領“入境”。
二、入境
境即意境。該詞早在唐代就提出了。在劉勰的《文心雕龍·物色》里說:“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薄皥D貌”是描繪形象,是寫象!芭c心”是表達情意是寫情。二者結合就做到了情景交融,構成了意境。
教師的作用就是對課文描繪景象的再現(xiàn),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即帶領學生“入境”。在教王羲之《蘭亭集序》時,我先用古琴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樂,再配以竹林、小溪等自然風景圖導入,再展示一張“流觴曲水”圖,激起學生們的興致高中語文教學論文,讓學生體會本文作者極力營造的這種素淡、雅致的格調(diào)。文字格調(diào)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體現(xiàn)。巴甫諾夫高級神經(jīng)活動學說:“教師明確的教學要求一旦能被學生接受,就可在他的大腦皮層中形成一個優(yōu)勢興奮中心,使神經(jīng)細胞處于高度積極的活動狀態(tài),這樣極易形成神經(jīng)的暫時聯(lián)系,迅速地接受信息,產(chǎn)生智慧”。因此,學生經(jīng)過適當?shù)狞c撥,進入了這“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之中,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潛力,讓學生在自由飛翔的想象過程中完成審美創(chuàng)造,使之達到“入境”的高度。
“入境”就等于打開了作者情感的鑰匙,教材中還有很多非常典范的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是需要學生在“入境”的基礎上去體驗、去感受的。如《荷塘月色》中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似籠著輕紗的夢;《山居秋暝》中的松間月影、石上流泉、晚歸的浣女和順流而下的漁舟;《石鐘山記》中暮夜孤舟、側立如猛獸奇鬼的大石;《沁園春·長沙》中漫山紅遍的橘子洲頭;《天凈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等等,這一切,通過課文聲、色、形、態(tài)等描寫,從聽覺、視覺、觸覺等多方面去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儲存和生活經(jīng)驗,使文中的圖景在學生的腦海里呈現(xiàn)出來,產(chǎn)生“身在畫圖中”的美感,以激起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領略自然風光的情趣和作者的情感。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活動存在著一個感知——思維——知識能力過程。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在“感知”過程中充滿激情,進入意境,在獨特的思維空間里不斷地增添知識,從而培養(yǎng)綜合能力(審美、表達等),使語文教學做到以“入情”促“入境”,“入境”啟“獲知”、“訓能”,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排徭纺取冬F(xiàn)代教學論》(三卷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版)
、瓢唷督逃睦韺W》(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版)
、怯阡簟队阡粽Z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入情入境的教學與作用的論文】相關文章:
入情入境好作文(教師中心稿)12-06
游戲教學在音標教學的作用論文06-19
教師體育教學作用的論文06-20
談談“教學反思”的作用論文04-16
發(fā)揮修辭教學的作用論文03-12
字字入情,聲聲入心詩歌08-29
實踐教學在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3-16
融情入景的詩句07-22
論文的作用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