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論文

時間:2021-06-15 11:29:21 論文 我要投稿

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人才需求規(guī)格與要求的變化,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主、以閉卷考試為主、偏重知識傳授的古代文學教學模式已迫在眉睫,“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課題組通過四年的理論和實踐探索,構建了一種“學生主體、能力本位、問題中心、課堂內外聯(lián)動、突出實踐”的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效率和專業(yè)綜合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論文

  關鍵詞:古代文學;研究式;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

  中國古代文學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這一課程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長期以來,國內大多數(shù)高校的教學主要還是沿襲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即在教學理念上偏重于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上以教師講授為主,考核方式上以檢測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單一閉卷考試為主。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本專業(yè)人才需求的規(guī)格與要求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明顯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自2008年以來,懷化學院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針對傳統(tǒng)古代文學教學存在的弊端,開展了題為“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的探索”的教學改革,探索出了一種“學生主體、能力本位、問題中心、課堂內外聯(lián)動、突出實踐”的全新教學模式。這一新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圍繞問題開展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課堂內外的聯(lián)動效果。經過四年的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生的學習效率及綜合能力素質均得到明顯提高。現(xiàn)就本課題的理論研究及教學實踐作一闡述。

  一、研究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研究式教學,又稱探究式、發(fā)現(xiàn)式教學。指的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核心,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探究,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及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fā)現(xiàn)事物發(fā)展的起因及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形成自己的概念與認識。最早提出在教學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美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約翰杜威(1859-1952),他提出,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表明,知識不是某種孤立的自我完善的東西,而是在生命的維持與進化中不斷發(fā)展的東西,因此,知識的獲得不是個體“旁觀”的過程,而是“探究”的過程。“探究”是主體在某種不確定的情境中的積極反應,知識是個體主動探索的結果。除了約翰杜威外,西方還有許多學者也從哲學、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角度分析研究型教學及學習,如布魯納的認知心理理論、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威特羅克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布魯納認知心理理論,在教學方法上主張發(fā)現(xiàn)法。認為僅僅傳遞教材內容是不夠的,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式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一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發(fā)現(xiàn)或提出問題;二是針對問題提出解答的假設;三是從理論上或實踐上檢驗假設;四是根據實驗結果,得出最后結論。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式教學,實質上是引導學生自己去重新組織或轉換人類已經發(fā)現(xiàn)的知識,并獲得新的領悟的過程。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原則。認為每個人生來就有學習的動機,并能確定自己學習的需要,而天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條件是“自由”。這種“自由”是指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能夠對一切現(xiàn)存結論進行質疑,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自己發(fā)展的方向,而教師的任務就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提供一種促進學習的氣氛,幫助學生安排適宜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方便學習的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從皮亞杰有關結構的觀點發(fā)展而來的,其主要觀點有四:第一,知識建構的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自己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外部信息的意義并不是由信息本身決定的,而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間反復、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第二,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shù)膶ο蟆5谌,注重學習過程。在建構主義學習模式下,學習被視為一個動態(tài)過程,即通過學習者與外部環(huán)境相互作用,實現(xiàn)同化和順應,來逐步建構有關外部世界知識的內部圖式,從而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以轉換和發(fā)展。這種學習模式把研究性學習分為三個階段:沖突階段、建構階段和應用階段。在沖突階段,教師要積極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學生則積極地搜索原有的認知結構,為認知結構的轉換奠定基礎。在建構階段,由于沖突引發(fā)學生的研究和探索心態(tài),學生對沖突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推理,借助有效的學習和思維策略解決沖突,實現(xiàn)沖突過程的同化和順應。應用階段,學生通過練習,鞏固和完善新的認知結構,順利實現(xiàn)遷移。第四,強調合作與協(xié)商會話。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關注的是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

  二、古代文學教學新模式的主要內容

  經過四年的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我們建構了一種學生主體、能力本位、問題中心、課堂內外聯(lián)動、突出實踐的研究式教學模式。探索出了一種符合學生實際、提高學生古代文學素質和專業(yè)綜合能力的研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理念上突出了學生主體,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目的上著眼于學生的能力素質的提高;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圍繞問題來開展教學活動。在考評中,主要考察的是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外輔導也重在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圍繞著問題教學,我們一方面調整優(yōu)化了教學內容,對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系統(tǒng)梳理,將知識點分解為以單一知識點為主的問題、以綜合分析為主的問題、以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主的問題等,然后根據問題的性質特點確立學生自學、課堂討論、教師講解的方案,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突破了傳統(tǒng)滿堂灌式的單一講授方式,采用討論式、報告式、解答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開展教學活動;在考評環(huán)節(jié)上,制定了以檢測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為中心的考核標準,建立了一套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課程考核機制。在課外學習輔導上,建立了學生自學、導師制、專業(yè)校園文化活動三位一體的學生課外學習輔導模式。

 。保抻喗虒W大綱,調整教學內容

  中國古代文學涉及到上下幾千年的作家作品及文學現(xiàn)象,時間跨度大,內容十分繁富,一般的文學史家均采用的是編年體式的編寫方法。在編寫的過程中,雖然均有所取舍,有所側重,但是因為內容容量太大,即便再精簡的古代文學史也是卷帙浩大的大部頭。而要在260余課時的時間里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的確不容易。因此,課題組根據學生的實際,對課程的知識體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將教材內容分解為以單一知識點的問題,以綜合分析為主的問題,以及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的問題。然后根據問題的性質特點確立學生自學、課堂討論、教師講解的方案,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以唐代文學中“杜甫”一章的教學為例,關于杜甫的生平行實的知識,基本上是已經專家學者考據定論的,這些內容沒有太大的變化,可以確定為單一知識點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教師沒有必要在課堂上再花時間講解,可布置學生在課外預習。而關于杜甫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風格之間的關系以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則屬于綜合分析類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而一些目前學界尚有爭論且沒有定論的問題則屬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能力的問題,如《長恨歌》的主題等問題,對于這類問題,可以發(fā)動學生去認真思考,廣泛收集資料,在此基礎上,撰寫出具有獨立的研究性報告,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召開課堂報告會。通過以問題為中心來優(yōu)化教材內容,教師的教學目的更加明確,哪些問題應該精講,哪些問題應該略講,哪些問題應該交給學生來解決,哪些問題應該由教師來引導,均了然一心。如此一改革,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玻⒁詥栴}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課堂教學中,課題組緊緊圍繞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探索出了討論式、報告式、解答式的課堂教學方法。討論式就是將傳統(tǒng)“課前預習—課堂講授—課后練習”幾個環(huán)節(jié)改成了“課前準備—課堂討論—教師總結”的課堂結構,學生可以隨機發(fā)言,互相啟發(fā)思維;報告式主要是針對“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能力”的問題,由教師布置論題,發(fā)動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撰寫出論文或報告,學生在課堂上以報告的形式交流,學生或教師加以點評;解答式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前主動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上選擇重點問題作深入解答。如一位教師在講授枚乘的《七發(fā)》時,設計了兩個綜合分析的思考題:(1)楚太子病有何癥狀?根源是什么?在我們這個時代人們的身上是否有楚太子病?癥狀是什么?有何危害?(2)從屈原的《招魂》到枚乘的《七發(fā)》,到漢樂府及唐詩、宋詞中的飛蓬、浮萍、游魂,再到《紅樓夢》中的富貴閑人和魯迅筆下的畸零人、零余人,這一系列文學形象之間有什么內在的關聯(lián)和相似的本質特征?這兩個問題屬于綜合分析性質的問題,它的特點在于將文學作品的同類人物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思考,既緊扣課堂教學的內容,又不拘泥課堂教學的內容,上下溝通,前后映照,給學生留下了廣闊思考的空間。學生對這一問題頗感興趣,討論很熱烈,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建立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的多元化測評體系

  我們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多元心智理論為基礎,初步建構了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古代文學課程考核機制:一是建立“知識+能力”的考核目標。在期末考試中,調整試卷結構,增大分析實際問題的內容和專業(yè)綜合能力考核的比例;在平時成績考核中,將學生課外的課程活動項目一并納入課程平時成績,如將學生在古典詩文吟誦比賽、古典文學名著讀書報告會、學生研究性課題、發(fā)表相關學術論文或作品鑒賞文章等方面的表現(xiàn)都納入課程平時成績。二是建立多樣化的考核方式。調整了期末閉卷考試與平時成績的比例,將期末考試成績降低到50%,平時成績提高到50%,做到期末考試與平時考核并重,并建立和落實由閉卷考試、課程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默寫背誦、課外活動項目等多樣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合理設計《平時成績登記表》,將學生平時課堂表現(xiàn)和課外活動項目進行如實記錄,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镀綍r成績登記表》分“課堂表現(xiàn)”“上課出勤”“課程作業(yè)”“默寫背誦”“課外活動項目”“其他”等欄目,基本涵蓋了古代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各方面內容。平時成績的構成,教師可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變化,如課堂表現(xiàn),有的教師根據上課回答問題、與教師互動情況給分,有的教師還專門設計了課堂回答問題登記表、學生學術報告登記表,對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xiàn)如實記錄。課程作業(yè),有的是專題小論文,有的是古文翻譯、有的是課堂問題提綱,有的多者兼有。還有一種做法是將古詩文默寫從期末考試中獨立出來,進行強化,每學期快結束時各任課老師都要組織一次全班的默寫,將其記入平時成績。課外活動項目主要登記學生在課外自學與專業(y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如文學名著讀書活動獲獎、公開發(fā)表古典詩詞、古典詩文吟誦活動獲獎等體現(xiàn)古代文學綜合能力的項目,將其作為平時成績的權重分數(shù)綜合考慮。

 。矗⒘藢W生自學、導師制、校園文化活動三位

  一體的課外輔導學習模式學生課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它既是研究性教學的補充,也是研究性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基本上處于自然無序狀態(tài),學生的學習效果完全依靠學生的自覺性。而在研究式教學模式中,則通過有明確指向性的自學及教師輔導來規(guī)范這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構建了學生自學、導師制與校園文化相結合三位一體的課外輔導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課外學習的自然無序狀態(tài)。從學生的自學角度上說,因為我們確立了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前即布置思考題,學生在課堂上需要報告、討論,并且還將上課的表現(xiàn)與成績掛鉤,這就促使學生不得不在課堂之外圍繞教師布置的問題查閱資料,閱讀文獻,形成初步的意見,從而規(guī)范了學生的課外自學,使學生課外學習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提高了課外學習的效率。導師制目前是許多學校所提倡和采用的一種重要的課外輔導方式,說明這種課堂之外的以小范圍為單位的學習輔導方式已經為社會所廣泛認同。導師制固然不失為一種可取的課外輔導方式,但是,其效率還在于如何去實施。如果僅僅有其形式,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或者不能堅持落實,所謂的導師制也只能是有名無實。而我們在構建研究式教學模式時,特別注重導師制的落實,將其作為研究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我們不僅有制度、有要求,包括指導學生的人數(shù)、研究輔導的方向,開展活動的形式及要求,同時還制定了系統(tǒng)的監(jiān)督評估方案。課題組的成員們積極性很高,不僅按要求積極落實,而且在輔導的方式上各具特色,成效明顯。

  如一位教師將文本的閱讀與理解作為課外輔導的重點,并選擇了其比較熟悉的領域中國古代小說戲曲文本的閱讀作為輔導的重點,首先為學生制訂了一個比較科學的輔導計劃,每個學期研讀與討論兩部作品,先花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反復閱讀文本,對重點情節(jié)以及感受最深的部分做好筆記,然后在此基礎上將自己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羅列出來(僅限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而其他參考資料以及老師在課堂中曾經涉及到的問題不在此之列)。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對文本十分熟悉的基礎上,由學生提議召開第一次研討會。研討會由小組長主持。其基本環(huán)節(jié)是:首先由教師查看筆記,從學生所摘錄的筆記來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然后就文本的細節(jié)提出一些問題,檢查學生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如提出一些類似《三國演義》中在潼關棄袍斷須的人物是誰,《儒林外史》中是誰主持了“泰伯祠大祭”等相對生僻的問題。然后,學生將梳理出來的問題公布出來,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清理,篩選出一些比較有意義的問題提交大家討論,學生就這些問題發(fā)表意見。在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上,教師略加點評,然后布置學生將自己的意見撰寫成為小論文,在下一次討論會上宣讀交流,教師給出成績。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提出了許多精辟的問題,如討論《儒林外史》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匡超人在大火蔓延、濃煙滾滾之際,情急之間,為什么他首先救的是嫂子而不是父親?這是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而且在過去也沒有引起學者們的關注,盡管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可能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能提出這樣的問題來,一方面說明這位學生讀書十分認真細致,同時,也說明對文本的思索是很深刻的。再如,討論《金瓶梅》時,有一位學生提出,文本中李瓶兒這一形象在嫁給西門慶前,性格很潑辣,也很不守婦道,而嫁給了西門慶后則變成了一個溫柔守婦道之人,前后性格差異太大,人物塑造出現(xiàn)了明顯的敗筆。這一問題提出來后,在小組引起了熱烈的討論,最后形成了明顯不同的兩種意見,一類認為是敗筆,而另一種認為不是敗筆,而是成功的塑造,因為作者在描寫李瓶兒性格變化時,繳足了鋪墊的筆墨。這些討論很精彩。課外導師學習輔導制使學生受益頗多,對文本的反復閱讀與研討,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更使他們培養(yǎng)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增強了他們從原始文本、原始文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比他們從課堂上聽教師的講授印象會深刻得多。

  經歷了導師制輔導的學生,撰寫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幾乎是水到渠成之事,根本不用為選題發(fā)愁,因為日常的閱讀與研討已經為論文的選題、撰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剛才提到的那位討論《金瓶梅》的同學,其畢業(yè)論文選題是《論明清小說人物形象塑造的敗筆描寫》,這一選題就是由閱讀《金瓶梅》生發(fā)出來的,很自然。專業(yè)性的校園文化活動也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主要選擇古代詩文吟誦比賽及古代詩文默寫比賽兩種形式,開展這兩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它看似與研究式教學關系不大,實際上是密切相關的。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作為一名中文系的學生,對文本的正確把握無疑是最重要的。他們通過不斷的吟誦甚至角色的扮演,在投足舉手、顰笑的揣摩之間更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這實際上也是一種體驗式的研究學習。

  三、取得的成效

  經過四年的理論探索與教學實踐,我們取得的成效是很明顯的。第一,教師們加深了對研究式教學方法的認識,增強了以改革促發(fā)展的意識。第二,學生對古代文學課程的興趣明顯增強。開展研究式教學以來,學生主動與教師配合,上下互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對古代文學課程的興趣增強了,古代文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了。第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專業(yè)綜合素質明顯提升。2008年以來,課題組教師指導學生申報主持了“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項目共7項,學生發(fā)表古代文學論文8篇,有近200人畢業(yè)論文選擇古代文學課題,其中10篇論文獲得懷化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論文,有26人考取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研究生,以上項目的比例遠遠高于本專業(yè)其他課程。

  四、存在的問題

  第一,如何解決重點問題教學與建構課程系統(tǒng)知識結構的矛盾問題。研究式教學的核心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其優(yōu)點是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得以增強;其缺限是課程必要的知識鏈條難以建構起來,學生往往缺乏對課程知識體系的系統(tǒng)把握。若基本知識點掌握不夠牢固,考試往往不理想,我們對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以問題為中心建構課程的知識體系,是比較理想的辦法,但如何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問題的難易程度、知識覆蓋面的把握,問題之間的層級性、關聯(lián)性和系統(tǒng)性如何權衡等,這些方面均需認真思考,進一步研究實踐。第二,研究性學習需要完善的知識結構,單憑古代文學這一門課程是難以解決的,如何完善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新的教學模式的構建,給古代文學課程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古代文學教學工作面貌煥然一新。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盡管它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者欠完善之處,但這種探索本身給我們的啟示,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fā)展,古代文學,乃至于所有的傳統(tǒng)學科課程的教學工作都將面臨如何適應時代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需求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敢于改革創(chuàng)新,大膽探索,努力尋找發(fā)展的新路子、新方法!八悸窙Q定出路”,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突破傳統(tǒng)學科課程教學的瓶頸,迎來事業(yè)發(fā)展的明媚春天。

【古代文學課程研究式教學理論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研究課程教學改革古代文學論文08-02

運籌學課程的實踐式教學探索研究論文06-27

橋梁工程課程討論式教學實踐方法研究論文04-16

雙語教學課程建設與教學實踐研究的論文07-26

Flash課程的任務驅動式教學研究論文07-05

新課程下生態(tài)式舞蹈教學活動研究論文06-19

對商務禮儀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論文06-18

化工原理課程設計教學實踐研究論文11-29

新詩進課堂理論與實踐研究論文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