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孩子誠信品質教學論文
【我的思考】
悠悠華夏,五千年的歷史,誠信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炎黃子孫立身處事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然而,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進入經濟轉型期以來,有些人受到錯位價值觀的影響,在市場交易中出現了各種不誠信的行為,使誠信缺失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也是信用經濟”的基礎,出現了全社會范圍內的誠信危機。為了保障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誠信受到了當代中國各層面的前所未有的重視。
今天的學生是明天社會的主體,今天的誠信校園可以支撐起明日的誠信社會。“自明誠,謂之教”(《中庸》),學校教育在誠信社會的建立和完善中負有更為重要的使命。然而幾十年來,我們國家一直都很重視的德育,其實際效果卻不甚理想。從少年兒童道德形成和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看,由于脫離實際,片面追求“高、大、全”,對少年兒童健康人格的培育和全面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從實際效果看,許多德育工作者盡管任勞任怨,辛勤耕耘,可是不但未培養(yǎng)起下一代的良好道德素質,有時反而制造了一定的麻煩。
可見,誠信教育對于個人誠信意識的養(yǎng)成和整個社會誠信體系的構筑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于是我在班內開展“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那個誠信品質”的班隊活動。要求隊員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在家里做一個誠信的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誠信的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誠信的好公民。
【我的行動】
活動過程中,我堅持以實踐研究為主體,在實踐中,首先引導孩子們認識到誠信的人文價值和內在價值;其次促進隊員結合實際生活就上述價值關系中的沖突進行辨識、選擇,喚醒他們的價值批判意識,養(yǎng)成他們的誠信履行能力;最后培養(yǎng)學生基于文化傳統(tǒng)、人文理想與理性精神之上的誠信意識、習慣和人格特質。
具體地說,本活動根據實踐體驗的原則,堅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經歷了三大層次的過程:
第一層次:感知誠信——“我要做個誠信人!”
在感知誠信研究階段中,我主要以教材為范本、以生活為源泉,明確做一個誠信的人的重要意義。
以教材為范本指挖掘教材中蘊含有關誠信的事例,更容易引發(fā)學生情感的產生。如在教學中利用教材中有關故事,接受偉人誠實品德的可貴。如學習了《誠實與信任》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學生明白了只有誠實對人,人家才會產生對你的信任。
以生活為源泉指從生活中,廣開“源”路、捕捉信息,積累材料,有機運用。因為來自于生活的材料,才可能真實而鮮活,才可能引起學生心靈的撞擊,產生情感共鳴。我們在班級中開展“誠實比滿分更重要”的論壇;在周二的新聞播報中讓同學們把在電視媒體或實際生活中看到的一些不誠信的現象敘述出來,通過對—些人昧著良心賺錢的丑惡事例,體驗社會中的弄虛作假現象,產生痛恨之感。同時,深化誠實比金錢更寶貴、誠實比滿分更重要的觀點。
在這一階段中,我們中隊還相應開展了這幾個活動:
。╨)寫—條“誠信好名言、好格言”。
“如果誠實是一棵樹,那么信任就是樹上醉人的果子。”“誠在心中,信在人間!薄盎ǘ湟蚍曳季`放笑意,人類因誠信贏得友誼!薄痪渚錁銓嵉脑捳Z來自孩子們自己的創(chuàng)意,我們將這些質樸的語言制作成宣傳板,插在校園草坪上,貼在學校廣告欄,不僅教育了其他孩子們,還對廣大家長朋友誠信品質的形成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開展一次“誠信故事會”。
我們積極利用學校校本課程《誠信篇》中的內容,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故事會講演比賽。故事會錄象帶在學校小百靈電視臺播出后,收到了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許多孩子還學會了其中一兩個故事,當起了免費宣傳員。
(3)出版一期“誠信黑板報”。
。4)作一次對自己身邊人(父母、鄰居、朋友等)的關于“誠信”的調查
從調查表的設計到從事調查工作,從對調查數據的統(tǒng)計到調查結果的分析,基本上都由孩子們自己組織完成,令人倍感欣慰與激動。欣慰的是孩子們有著這樣的活動熱情,激動的是孩子們在活動中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同時也得到了提高。
第二層次:內化誠信——“誠信好孩子,就該這樣做!”
在內化誠信研究階段中,我格外重視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結合,進一步引導學生將自身已形成的誠信情感轉移到—定的行為準則上,促使他們知道一個誠信孩子具體應該怎樣做。并在不斷地實踐體驗中促使學生把誠信教育的要求內化為個體的自覺行為,并由潛在的誠信主體變?yōu)楝F實的誠信主體的教育活動。在這一階段我常以信任、鼓勵的眼神看待學生;以坦誠、真實的心態(tài)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教師的誠信,從而增強自身的誠信信念。我相應開展了以下活動:
。1)一輪“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
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是衡量道德品質的主要標志。課堂上學生雖然認識到誠實守信的意義,但在實際生活中,往往易受外界影響,難以把握自己。我們進行誠信教育要與課外的行為訓練有機結合起采,從生活、學習的小事著手。并持之以恒,推動其誠信認識轉化為誠信行為和習慣。在學習階段中我讓中隊委會為中隊內每位學生設立誠信記錄卡,把有良好信譽的典型事例(如說:說話算數、從不食言、不撒謊、勇于認錯、勇于承擔責任等)和有不良信譽的典型事例,值日生不擦黑板、抄襲作業(yè)、不按時交作業(yè)、上課無故遲到、早退,考試作弊、推托責任等)都記錄在冊,不良記錄的多少與品德等掛鉤,表現一貫突出的學生評為“誠實守信”標兵,以在學生中樹立典型。此外,還讓學生就自己在“誠信”方面的表現及認識進行自我總結,互相評議,寫成心得體會。在中隊內進行交流,讓學生置身于活動中、進行評價與思考,不斷深化情感,最終將誠信意識轉化為誠信行為。
。2)認真設計、填寫“我的承諾書”,一月總結自評、互評一次
。3)一篇《誠信與我同在》的心得體會
主要寫一些在誠信活動過程中對誠信的理解,包括誠信的定義、誠信的具體表現、誠信的重要意義。
(4)一個“我的誠信故事”
主要記敘在誠信活動過程中自己親身經歷一個誠信事例,同時附加家長或科
任老師或其他當事人的評價。
。5)一份“誠信獎章”評比條例
第三層次:放飛誠信——“大家一起來,爭當誠信人!”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與體驗,孩子們不僅了解了什么是誠信,有哪些事要講誠信,誠信包括哪些內容,我們要對誰講誠信,還積累了寶貴的文字以及音像資料,如何讓活動進一步升華,得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我決定在校內外放飛誠信。
在這一階段我還開展了相應的活動:
(1)以誠信獎章促進誠信教育的效果
。2)一次“誠信的主題隊活動”
反映孩子們一年來的實踐體驗為主,向全校同學開放
。3)一次誠信走進家庭、社區(qū)的宣傳活動
這次活動分兩部分:一、出刊誠信小報,設計宣傳欄;二、走進家庭、設計分發(fā)小報,宣傳誠信
三年中,孩子們用自己的雙眼去發(fā)現“誠信”,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去實踐“誠信”,從而體驗到了“誠信”帶來的快樂,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具體地說:
1、形成了良好的誠信氛圍
通過黑板報、墻壁等的布置以及每月一名“誠信活動小明星”的評比活動,營造了濃厚的誠信氛圍,孩子們內心向“誠”的一種人文傾向已表現出來,并因此而影響一個個家庭,更影響了整個學校。
2、促進了校本課程“德育卷”——《誠信》部分的再次修撰
我校校本課程“德育卷”——《誠信》部分共收集了中外近百個誠信故事,每個故事按“導讀——故事——練習”呈現出來,然后按年級分六冊編定而成。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同時還收集到了更具典型性的故事,當然,他們還對其中的導讀與練習設計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學校主管德育的陳校長欣然接受了孩子們的意見,組織孩子們積極將自己的發(fā)現以及活動過程中涌現出來的典型事例補充進去,使德育課程更趨完善。
3、活動本身給其他班主任有益的啟示。
本研究過程本身就是孩子們努力探索的過程,如果說取得了喜人的效果,那也是孩子們努力的結晶。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保存下來的誠信記錄袋、誠信調查表、誠信感言以及張貼在學校各處的誠信名言,給予了其他班主任老師如何積極引導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升華道德品質以有益的啟示。我本人在誠信教育活動過程中撰寫的隨筆論文本身也是寶貴的財富。
4、構建多方位立體式的教育網絡。
本次活動盤活了校內外眾多德育資源。一是將學,F有圖書音像、電教設備等資源充分利用;二是利用家庭德育資源,充分發(fā)揮了家長的德育引導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了社會德育基地、場館的作用。可見活動充分依靠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利用開放的校內外結合的德育網絡,形成了教育的合力,充分發(fā)揮了整體教育作用,實現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德育
【我的方法】
三年的實踐研究,我探索出了一套適合兒童實際的、行之有效的培養(yǎng)孩子們誠信品質的對策:以誠信故事引路,誠信小明星獎章激勵,各級各類誠信主題活動為優(yōu)化措施,典型案例的剖析為切入口,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誠信品質:
A:“緊扣個案,以點帶面”法
具體操作步驟為:
、虐l(fā)現問題。輔導員發(fā)現或引導隊員發(fā)現他們生活中誠信的典型事例,并從中捕捉或提煉活動主題。
⑵擴大化解。教育環(huán)境及社會的開放性決定了操作的開放性。發(fā)現問題后不能急著馬上聚焦、分析、批判,而是提供機會、場景讓隊員去了解、接觸這一方面的所有問題,即把問題化開去,包含孩子一切的方面,從中找共性的教育因素。
、强s小聚焦。將問題擴大分散,并不是說聽之任之,放任不管了,而是需在開放之后,注意抓問題的實質,把精力聚焦在中心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
⑷無限生長。在前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中,作為活動主體的隊員和輔導員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成為創(chuàng)造性實現目標的過程,成為不斷生成新的活動價值和活動契機的過程。這些新的契機將成為再一輪活動的新的生長點,給活動過程帶來新的目標和方向。
B:“激情導行,形成品格”法
少先隊活動要使少兒受到教育,要有效地促成三個轉化:在活動知識上,從不知到知或從少知到多知的轉化:情感意識上,從“要我活動”到“我要活動”的轉化;活動能力上,從“不會搞”到“善于搞”的轉化,使隊員和諧地發(fā)展。
具體操作步驟:
、偶で橐ぁMㄟ^情景的創(chuàng)設及巧妙設置“雛鷹爭章”項目等方式,促發(fā)隊員的活動興趣。
、茀⑴c準備。為了擺脫以往輔導員教、隊員演的被動局面,讓隊員掌握活動的方式方法,整個活動準備讓更多的隊員參與,一起明確目標,選擇活動主題及內容,一起選擇、設計活動方式,一起布置活動場景……三年來,我校各中隊堅持“誠信”主題教育活動常規(guī)化,基本做到兩月一次大型活動,活動基本依托孩子們獨立完成。
⑶展示匯報。少先隊活動要面向全體隊員,人人在活動中有展示匯報的機會,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展示,將準備的活動內咎進行匯報,突出主題教育。
、茸灾骺偨Y。活動搞完后,要組織隊員通過自主總結,深化活動主題,明確活動所得。
【我的經驗】
1、確立有效的誠信評價體系,是誠信教育的有力保障。
任何措施的推廣或教育的實施都必須有相關的`評價體系的支持。確立誠信教育評價體系要考慮諸方面的因素和具體的指標,要充分體現思想引導與精神鼓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應設計出一系列可量化的考核標準,如我設計的“少先隊員發(fā)展性誠信檔案”,如實記錄了學生平時的個人表現、學習情況和綜合能力,作為今后綜合測評、推優(yōu)保送、三好生評選的參考依據。
2、創(chuàng)設新的德育載體,具體化德育內容,成為誠信教育的重要依托。
德育最忌“假、大、空”。誠信的概念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弄不好便會回到空洞說教的老路。我把活動的思路定點在讓孩子積極主動去實踐體驗,創(chuàng)設了很好的活動載體,找到了扎實的著力點。抽象的“誠信”有了具體的內容,孩子們在實踐中總結得出:誠信就是不說謊話、不隨便拿別人東西、借東西、撿東西要還、知錯能改、遇到失誤勇于承擔責任、不隱瞞自己或他人的錯誤、不不懂裝懂、對待科學不迷信權威,講求實事求是、說話做事實實在在,表里如一、學習、評比、競賽不弄虛作假、承諾實事求是、講原則,做出承諾后要及時兌現等。
3、實踐是誠信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道德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以活動為載體,……是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我在實施誠信教育的過程中堅持以實踐內化品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校積極地發(fā)揮教育的主動性,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主動尋找自我誠信的角色,通過實踐和情景體驗,接受誠信道德教育,在參與體驗中學會做誠信人,做誠信事。
【我的再思考】
1、深化誠信教育,必須將誠信教育思想落實于師生的自主發(fā)展之中
在誠信教育的研究中,學校開展誠信教育主要是通過外力的推動而為之,盡管在一定意義上收到了實際效果,也在教師與學生的心目中建立了誠信教育觀念,但在今后的長期過程中,需要的是師生共同的認識,自主的實踐,才能使誠信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
2、誠信教育應與時俱進
誠信教育的標準和內容應不斷吸收社會發(fā)展元素,不斷融入反映時代的風貌內容,時刻聯系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心和社會焦點問題。做到議論有生動主題,行動有具體目標,實踐有對象基礎。特別是當前,我們著力聯系“四好少年”學習與實踐,使得誠信教育更加活潑生動,更具有實際效應。
3、誠信教育還要進一步強化教師的教育與家長的參與
我在活動過程中中,將科任老師、家長的誠信教育與學生的誠信教育放在一起考量,是為了更好的創(chuàng)立一種良好的誠信教育環(huán)境。但是從現在來看,對于教師與家長的教育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深化,特別是家庭教育的指導和家長的以身作則更需要學校的關注。只有這樣,才能使誠信教育的影響逐步擴大到社會,反過來又為學校創(chuàng)設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孩子誠信品質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品質論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