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種子購銷合同 推薦度:
- 暑假隨筆 推薦度:
- 教育隨筆 推薦度:
- 被遺忘的時光隨筆 推薦度:
- 教育教學隨筆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一顆種子的雜文隨筆
當我接到科學出版社編輯打來的電話,告知我書籍的校樣稿已經(jīng)發(fā)到我的郵箱,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查看,發(fā)現(xiàn)我的書稿已經(jīng)被注上出版時間2014年8月。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由我編著的關(guān)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書籍即將出版了。而這本書是關(guān)于22位優(yōu)秀高中英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敘事研究。此時我的腦海里卻呈現(xiàn)出一個總也揮之不去的場景,有一群人圍坐在圓桌邊,相談甚歡,無拘無束,你看不出誰是主角,誰是配角,每一個人在為自己的心靈澆灌雨露,每一張面龐都期待陽光的照耀。每一個人的敘述或許就是別人的雨露;每一個人也可以為別人送上一份冬日暖陽。但是這些雨露陽光如果沒有一個人的組織發(fā)起就不可能形成一種“相遇”。她就是Ora老師。我想這本書首先應該獻給她。
21世紀的來臨帶來了我們學校的大發(fā)展,更帶來了我們學院的轉(zhuǎn)軌,要想彎道追趕最重要的是人的發(fā)展。院長為我們引薦了一位來自香港大學專注教師教育的女博士Ora,而她帶來的是一些新鮮得不能再新鮮的名詞:行動研究、學習共同體、教師學習空間等等;這些中文尚且不懂,更何況一連串的英語,我聽得云里霧里。會后,Ora還一個勁地上網(wǎng)發(fā)郵件,要知道當時我連什么是電子郵件都未知,更不用說發(fā)郵件,添附件了,只有羨慕的份。如今,我在電腦上修改文章,發(fā)送附件,這正是從Ora處學來的。我編著的書籍就是關(guān)于高中英語教師專業(yè)成長與提升的,那里以敘事研究的方式來探究教師在團隊學習的環(huán)境中可以如何拓展教師學習空間,達到專業(yè)發(fā)展的目的。在這本書的前沿我寫道:
我們分明看到了種子已然長成了枝繁葉茂、香飄四溢的果樹,那果實里的種子,數(shù)量眾多,基因相同。這些種子懷著一顆激蕩的心正準備回歸大地母親的懷抱去成就更多的碩果累累。為什么一顆新種子甘心在陰冷、潮濕、黑暗中生存?因為它知道它曾經(jīng)有過的燦爛絢麗、甜美香醇,都來自另一顆種子的默默給予。
對我來說這顆種子就是Ora為我們種下的TATEAL。
2009年下半年杭州市第二輪“名師工程”培養(yǎng)項目正式啟動,從此拉開長達五年的序幕,我也榮幸地成為十九個班中的一位班主任,與高中英語班中22位優(yōu)秀教師一同成長。由此,面對全新挑戰(zhàn),我一個職前教師培養(yǎng)者不得不深入思考職中教師如何在這樣一個團隊中學習提升,成為杭州地區(qū)未來的名師和學科帶頭人?
此時我想到的就是Palmer《教學的勇氣》一書。這本書是Ora帶給我們的,當時才02年,我捧著這本原版書時心頭像點燃了一盞指路明燈一般,我如饑似渴地讀著,虔誠地摘錄著其中撞擊心靈的話語。我第一次學到了一個詞叫identity,它不正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角色意識嗎?可是在這里,角色意識被賦予了最重要的教育內(nèi)涵,它需要的是將知識、情感和精神相融,將教師自我與學生和學科緊緊相連,才能達到職業(yè)角色的認同和融合。我開始漸漸地明白為什么王院長一再告誡我們語言教師不能僅停留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他總是要我們年輕教師回答一個本源問題:語言是什么?[正在看NormanFairclough的DiscourseandSocialChange,嘗試闡釋“衢州教案”這一歷史文本,視角為新歷史主義和互文理論,而潛在的批判性問題是:語言是什么。所以當讀到謝老師這個問題,我停了下來開始書寫故事帶來的啟發(fā):我最近也在通過文獻閱讀和生活體會思考這個“語言意義”問題。上學期,我不斷追問,語言的本質(zhì)是什么,希望從《說文解字》,海德格爾,巴赫金,?,NormanFairclough那里找答案。但是,謝老師今天把我的腦海里那個問題變成文字(ideavisualizedintotext),放在謝老師的故事語境(context)中,這一刻竟然顛覆了我腦海里的一個詞——“本質(zhì)”,并且讓我代之以“意義”,并且又一次意識到,我又犯了老毛病,認為有一個真理存在,正如我又帶著考證的慣性去追尋語言的本質(zhì),把語言當作脫離主體的存在。語言的本質(zhì)即使存在也是一種意義的存在。
那么“語言是什么”,對于謝老師是什么意義呢?需要繼續(xù)往下讀故事。]
這本書是一片天空,當我見到她的時候,我猛然想起那個井底之蛙,甚至可恥得連那個青蛙都不如,因為它好歹還抬頭看看井中的天空,而我連頭都不抬,我只埋頭干我的事,并不知身在何處,心往何方。
在培養(yǎng)“名師工程”高英班的五年中我為學員們設計了大量的與學科有關(guān)的系列課程,以提高教師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教學智慧;同時面對一次次新的挑戰(zhàn),如磨課授課、申報課題、撰寫論文,成果展示,我們總是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一個個地攻堅克難,把事情順利地完成;期間我們營造著家的溫馨,在情感上牢牢地維系著成員,再大挑戰(zhàn)也能共同面對,使每一位成員都能體會一種生態(tài)化環(huán)境中成長的喜悅。這就是來自《勇氣》一書的啟示,智慧、情感和精神三者統(tǒng)一,缺一不可。這一切我都以敘事的方式寫到了即將出版的書中。因為有了這些教師培訓體驗,到了2013年夏,我已經(jīng)能夠坦然面對來自浙江省學科帶頭人三十位優(yōu)秀學員,在整整二十天的培訓時間里,我們又一次實踐著身份認同和融合,為教師學習注入勇氣,使我們的“相遇”難忘而富有意義。有學員在總結(jié)中這樣說:
這次培訓是緊張、充實、忙碌而有序的……我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作為生命體而成長著,在成長中感受著幸福。我們將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帶著信念、帶著滿腔熱情,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學科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學員王老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告別了“只顧低頭趕路”的生活,教我學會了“抬頭看天”的另一種活法。在專家引領和同伴的幫助下,做一名優(yōu)秀老師的決心更堅定了,手中的方法也更多了。接下來,需要時刻提醒的是要執(zhí)著地一直走下去,讓我的工作變得很滿足,很幸福。(學員黃老師)
還記得我們的座右銘嗎?作繭自縛,羽化成蝶。還記得我們的口號嗎?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所以,再見是為了更好的重逢;回去是為了更好的出發(fā)。帶著教學的勇氣和智慧,帶著恩師的期盼和重托,我們會終生學習,不斷反思,努力探索,教學研結(jié)合,勤奮工作,幸福生活!(學員薛老師)
在這些總結(jié)里不約而同地出現(xiàn)了一個詞“幸!,而這正是我們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態(tài)化教師學習價值取向的顯著特征。唯有知情意的有機融合才能達到那樣的高度。
2012-2013學年,我在美國訪學,期間購買了Palmer的CouragetoTeach(第十版)一書,作為永久的珍藏。
“反思”是我從TATEAL中學到的另一個重要詞匯。03-04學年我撰寫了一年的教學反思札記,對自己的課程進行行動研究,隨后寫成了“基于《綜合英語》課程的教學行動研究”一文,發(fā)在《中國英語教育》(網(wǎng)絡版)上。從此,我有了一個理念:反思要成為一個習慣。在課堂內(nèi)我請本科生、研究生撰寫反思日志;微格教學后撰寫課后反思,以至于一位學生深感“反思是一種美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在各級各類教師培訓中,學員們提醒最多的一句話是:謝老師(要求)的反思日志不要忘了!
2009年下半年起,我又參與了杭師大東城教育集團發(fā)展項目(又是一個“五年計劃”)之一:“課堂教學診斷”項目,從此與東城中學和東城實驗學校結(jié)下不解之緣。幾乎每周一次進入課堂的我有一種自豪感,更有著感激不盡的幸福。誰能讓我這樣推門聽課?課后還迫不及待地詢問教學問題,如何改進?多么不一般的學校,多么質(zhì)樸的教師!
聽課中我敏銳地發(fā)現(xiàn)教師們的自信度不夠,自我效能感較低。我猛地想到我們當初在Ora眼里不也是這樣的嗎?可是她何曾對我們失望過?所以我也總是讓這些教師先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總是千方百計地把這些優(yōu)勢轉(zhuǎn)換成理念告訴他們,讓他們明白自己并不差。我的腦海中時常浮現(xiàn)那幅圓桌會議的畫面,此時老師們在盡情演繹,Ora在專注傾聽,旁邊坐著王院長,欣慰而慈祥。于是,我也像Ora一樣專注地傾聽大家的想法,讓他們充分地說出自己的`設計意圖和實施效果,給他們以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我充分運用“反思”這一法寶,請每一位老師課后馬上撰寫教學札記,發(fā)給我,我也會很快地給予反饋,并且將我的讀后感和老師的反思一起發(fā)給組員共同分享。在此基礎上我鼓勵老師們做課例研究報告,將一堂課的某一點作為重要抓手加以反思、提煉,在幾次磨課中不斷地對照、反思、改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行動學習者和研究者。
既然Ora帶來的書對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我也要在每一次培訓中不厭其煩地將書帶到現(xiàn)場。有學員不理解,為什么不能給個書目,拍張封面?zhèn)饕幌拢课艺f:不一樣!我要讓你們摸一摸書的質(zhì)感,聞一聞書的芳香,翻一翻書的內(nèi)容。于是便有老師驚呼:一直找尋的書現(xiàn)在有了蹤跡。于是拍照,馬上上網(wǎng)搜索,立即下單購買。以后,在我們的培訓中,老師去書店看書購書成為常態(tài)。有些教師在培訓后意味深長地說:其實,只要看書就能夠?qū)懗稣撐膩。于是我喜歡買書送給東城的老師,開始是有針對性地送每人一本不同的書,以后就購買系列叢書送給整個教研組,以便傳閱交流。在課例研究報告撰寫中,老師們果然查閱了相關(guān)書籍,開始向理論邁進。教師們充分運用了反思與對比的方式,對比一堂課前后不同設計與實施,反思自己之所以處理不當?shù)脑,評價時他們已經(jīng)不再想當然了,而是說出了“社會建構(gòu)理論”;運用了認知分類學的方法;他們想到了“如何讓文本走進學生”,如何讓學生理解語言深層的涵義;他們在思考活動設計能否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等等。他們更愿意在磨課的深層苦痛中獲得新知與重生。顛覆自己,改變過去,迎接挑戰(zhàn)。
2014年六月,東城教育集團發(fā)展項目第一期即將告一段落。作為高潮,各學科都舉行了一次學術(shù)節(jié),我們兩個學校的初中老師圍坐一起舉行了一次以“英語閱讀課的思維探究”為主題的沙龍活動。主講者們都是老師自己,他們不再是被點評的對象,他們是今天的主角,是課例報告的主講人。在專注的傾聽中,我的內(nèi)心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激動,這是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五年前我坐在課堂中聽課時,他們是城鄉(xiāng)結(jié)合部的初中教師,眼中透著謙卑的神情,被聽課時目光總是有意無意地躲閃著;孩子們的家長幾乎沒有一位受過高等教育,他們甚至會隨時走入課堂找尋自己的孩子,而老師只能尷尬地站在那里,一臉無奈。今天,依然是這些老師,他們在自信地侃侃而談;其他人則專注傾聽,或記著筆記,神情氣質(zhì)都不同以往。這不就是Ora當年希望我們的那樣嗎?TATEAL的組建,不就是在踐行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嗎?從“依賴”走向“獨立”,從“已知導入”到“未知探究”,從搭建“支架”到“任務”呈現(xiàn),從必然走向自由。
種子的作用不就是這樣?當我們看到壓彎枝頭的果實,我們還能看到那顆種子嗎?不能!但是我們分明看到了這顆種子化身為千千萬萬顆種子,灑向遼闊的天際,播撒希望、信心和勇氣,扎根在所有貧瘠或富饒的山川大地。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往哪里去?這樣的哲學命題只有在TATEAL中聽到過,很玄妙。但是如今,我必定會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課程或講座中提到這些問題,請研究生或教師學習者思考和討論這些問題。許許多多教師都如我當年一樣從未思考過這些問題,而此時他們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值得探討。一位教師概括得很好,她說:這三個問題恰是關(guān)于教師的現(xiàn)在、過去和將來的三種時態(tài)。大家開始反思自己的過往,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更加理性地確立自己的角色,看一看自己的身份是否已經(jīng)融合到教書育人之中[生命的融合,我也需要自問了],是一位既傳授知識技能又重視文化思想的教師。對過去說不,向未來問好,摒棄沒有思想失卻靈魂的過去,好好地在當下行動改進,將每一個問題看作一種挑戰(zhàn),一個課題,一種對自己的成全和希冀。不再碌碌無為,不再抱怨停歇,要走近學生,要向書本學習,要與同伴互助……
2014年六月,我所申報的全國“一線優(yōu)秀教師培訓技能提升”研修項目(簡稱“國培計劃”)獲批,五位盲審專家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這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項目。我的心中唯有感激!因為如果沒有TATEAL,我不可能在中小學基礎教育這個領域有這樣的底氣;如果沒有中小學校教師們的認可,我就不可能一次次成功申報各級各類教師培訓項目;如果沒有這么多貴人相助,我不可能成功地完成那些任務;如果沒有在“名師工程”中苦苦探詢,就不可能有今天成果的展示;如果沒有東城項目的艱辛錘煉,我也不可能設計出這份充滿挑戰(zhàn)的初中英語國培計劃。這一切都源自TATEAL。TATEAL在播種,并默默給種子輸送營養(yǎng),種子扎根在某個地方,生根發(fā)芽,就會給一方水土帶來芳香和果實,并且在年輕的心里繼續(xù)播種。
TATEAL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師需要在學習團隊中獲得繼續(xù)前行的勇氣;通過不斷反思與行動,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對我來說,路還很長,唯有踐行[從我讀研認識謝老師,謝老師就是一位溫文爾雅,孜孜不倦的學生導師,總是在探索、交流。這些風風火火的故事,飽含多少勞累!最近我卻發(fā)出一個疲憊的感嘆:“生活能否再簡單一點”,看到謝老師的“唯有踐行”的誓言,我不禁感到,自己可能給自己精神的懶惰找了個深沉的理由。
方成紀念!
【一顆種子的雜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一顆開花的樹雜文隨筆07-03
撿起一顆塑膠粒雜文隨筆07-04
愛是一顆幸福的子彈雜文隨筆07-03
擁有一顆感恩的心雜文隨筆07-04
一顆土豆,敬故鄉(xiāng)雜文隨筆07-04
只要播撒一顆種子教育隨筆06-21
讓的雜文隨筆12-15
雜文隨筆06-10
讓的雜文隨筆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