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教學設計
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永葆青春bǎo 捍衛(wèi)hàn 碩大shuò 領域yù 晦澀h(huán)uì sè
2. 形似字
3. 需掌握的多音多義字
4. 詞語
無病腦:沒有疾病的正常人的大腦。
捍衛(wèi):保衛(wèi)。
不厭其煩:不知厭煩。
樂此不疲:以此為樂,不知疲倦。形容興趣很濃。
一目了然:一看就明白,形容十分清楚、明白。
晦澀:深奧難懂。
受益匪淺:受到的教益很多、很深。
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業(yè)互不了解。
揚長避短:發(fā)揚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
獨具只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也作“別具只眼”。
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常指文藝方面。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理解文章所闡述的數(shù)字與科學研究的關系。
2. 比較閱讀《我》《科》兩文表達方式的異同。
(三)寫作能力目標
能夠運用常見的說明方法學習寫簡單的說明文。
(四)思想教育
體會科學家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
三. 教師建議
(一)《科》文所闡述的數(shù)字與科學研究的關系,給讀者怎樣的印象?舉例說明。
數(shù)字形成比較,使結論非常鮮明深刻;數(shù)字精細具體且為多組,給人揭示規(guī)律的鐵的事 實的印象;化抽象為淺顯易懂。可舉米老鼠形象的研究為例。 詳見練習一第2小題。
(二)比較《我》《科》兩文讀來饒有趣味的原因。
都介紹了鮮為人知的新穎知識。不同是:《我》具體生動展示了手的奇妙(如手的結構的靜態(tài)細述);《科》的數(shù)字武器(尤其是形象說明事物特征的數(shù)字比較)及其相關故事有趣。詳見練習一第3小題及練習二第二問。
(三)探討《我》《科》兩文表達方式的異同。
同為科技說明文,都含介紹、解說、述說三種說明表達方式。前者基本為說明表達方式;后者為敘述加說明,同時有隨筆筆調。詳見練習二。
(四)查找、辨析《科》文中的成語、熟語。
參見練習一第4小題。
四. 課文講解
(一)文章主旨
本文強調數(shù)字的準確性和科學的關系,同時,也點出了運用、依仗數(shù)據(jù)的方法是科學的辦法,和文學藝術大不相同。這是兩種文章技巧,同時也是兩種思維方式。在我們學過的文學作品中,數(shù)字往往很夸張,是認真不得的。例如“疑是銀河落九天”,誰能證明,天有九層呢?再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難道千里萬里,就都是冰雪?
(二)文章思路
本文介紹古爾德作了兩篇文章。在第一篇文章中,古爾德介紹了一場“戰(zhàn)爭”,實際上是一場論爭。為了說得形象一點,才用了“戰(zhàn)爭”這樣的字眼。文章的題目叫做《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在第二篇文章中,古爾德研究了從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米老鼠形體比例的變化。這篇文章叫做《從生物學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大腦容量和智慧的關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腦袋與其軀體關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動地介紹兩篇文章,而是從兩篇文章中,把科學、文學泰斗與米老鼠的懸殊區(qū)別加以淡化,提煉出一個共同點來,不管是研究科學家、文學家的腦袋或是米老鼠的軀體,其成功都在于精確的數(shù)字。文章的題目就是“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
(三)文章人物理解
這是一篇講科學知識的文章,與前面一篇相比,更像是小品,它涉及的題材小,文章的篇幅也不大。文章里有許多外國人的名字,可能成為學生準確理解的障礙。教師應該把這些人物關系理清楚。在所有的人物中,關鍵的是古爾德。這個人是主角,其他人物都是他的科普文章中的,不要把他和文章中那些人物混為一談。
(四)寫作特點
文章簡潔明了運用數(shù)字說明方法體現(xiàn)說明道理。文章問題提得很干脆,把一切具體的情景排除掉,直截了當?shù)靥岢觯耗X袋的大小與智力有沒有關系。然后提出研究的對象是居維葉的頭顱。為了說明自己理論的正確,雙方都用了數(shù)據(jù)。贊成智慧與腦容量成正比的一方,拿出數(shù)據(jù),說居維葉的腦重量是1830克,比人的平均腦容量多了400克。而反對者的數(shù)據(jù)是,居維葉的帽子并不比別人的大多少。二者爭論,數(shù)據(jù)比較確切的正方取得了勝利。
(五)課后練習解答
第一題
第1小題,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腦量與智力的關系,并不要對其最后作出什么結論,而不過是借此介紹、說明科學家喜歡用數(shù)字武器。
此外,此段話有兩點還應注意:1. 古爾德不認為在這方面數(shù)字能說明什么,并不等于他對數(shù)字武器不感興趣,隨后介紹的米老鼠的故事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古此段話并不影響文章的中心。2. 這正是該文的一個表達特點。比如,文章是從介紹古爾德講述這場論爭入手的,“論爭”介紹完了,順手就說說古對此的態(tài)度,因古的態(tài)度是“不認為在這方面數(shù)字能夠說明什么”,作者似乎是隨隨便便在講一些故事,讀者讀來也覺得輕輕松松,但文章的中心是很明確的。
第2小題(從數(shù)字之間的比較關系、數(shù)字表明是鐵的事實、數(shù)字有淺顯易懂的效果,這三點去說明),首先,這些數(shù)字不是孤立地出現(xiàn),而是形成“比較”關系。如米老鼠的頭與身長的比例從百分之四十二點七增加到百分之四十八點一,而它的對手此比例只為百分之二,如此等,使人對研究者所下的結論留下了非常鮮明深刻的印象。其次,文中數(shù)字精細具體,而且寫上研究者提供的多組數(shù)據(jù),這就給人揭示了某種規(guī)律。如給出米老鼠從三十年代到現(xiàn)在的身體各部分比例穩(wěn)定增加的一組數(shù)據(jù),又列舉它的對手的一組對比數(shù)據(jù),這就使人對幼態(tài)持續(xù)學說不得不信服了。再次,對我們一般人而言,這就使艱深晦澀的抽象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第3小題(數(shù)字之間的比較關系、數(shù)字提供的新穎知識、數(shù)字相關的結論和事實有趣,使人興味盎然),首先是第2小題說的道理,尤其是比較關系,使人覺得這些形象的數(shù)字真能說明問題,真有趣。其次是新穎性,或者說給我們提供了未知的知識,文中多組數(shù)據(jù)使我們一般讀者獲得了聞所未聞的新鮮知識,這正是許多科普小品使人感興趣的地方。再次,文中這些數(shù)字所相關的結論(如“相對大的頭”那段相當有趣的結論)、所依附的科學事實和故事,本身就是饒有興味的,因此這些抽象的數(shù)字也使讀者興味盎然。
第4小題,不厭其煩:不嫌麻煩的意思;樂此不疲:對某事發(fā)生興趣,沉溺其中,不覺疲倦,也作“樂此不倦”;獨具只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也作“別具只眼”;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常指文藝方面。成語、熟語、類似的四字語使用較多,是本文的一個特色,可查找、品味。
第二題
(《我》文基本表達方式是說明,又分介紹、解說、述說等說明手法!犊啤肺氖菙⑹黾诱f明,說明也含介紹、解說、述說三種,同時有隨筆筆調。兩文有趣的共因是皆為鮮為人知的知識;不同在:一是具體生動展示了手的奇妙,一是內容本身有趣!
兩篇文章都是科學小品,都同屬說明性文體。(一)《我們這雙手》是比較典型的科技說明文,基本運用的表達方式是說明,但又不僅僅只有“介紹”一種說明手法,還交錯運用了“解說”和“述說”等說明手法。1. 介紹又稱介紹性述說,著眼點在說明事物、事理的存在 (是什么樣的情況),是說明表達方式中最常用的說明手法,在《我》文中出現(xiàn)較多。如第一節(jié)的第3段介紹手是三大重要器官之一。如第二節(jié)除第1段的開頭數(shù)句外基本上都是。2. 解說又稱闡釋性述說,著眼點在解釋事物,事理的因果(為什么會這樣),如第三節(jié)全節(jié)和第四節(jié)的第3段基本都是,還有個別句子如“因為它們的手指不夠柔韌”也是。3. 述說有兩類:一是記敘性述說,它用了敘述這一表達方式,但它著眼點在說明事物的發(fā)展變化(是怎么來的),如第一節(jié)第1段說明手的出現(xiàn)、發(fā)育過程。二是描寫性述說,它用了靜態(tài)描寫的表達方式或類似描寫的靜態(tài)細述。如第一節(jié)第2段關于手的結構的細致說明,就是靜態(tài)細述。它使得文章生動具體,給人深刻的印象。(二)《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是比較特殊的科技說明文。它的總框架是說明文,旨在介紹說明科學家喜用數(shù)字武器(用它來捍衛(wèi)自己的學說或攻擊對手等)這一現(xiàn)象。該文介紹了同一作者古爾德的兩篇文章來說明這一現(xiàn)象(舉例說明),而整個故事的敘述又是為了說明數(shù)字武器這一現(xiàn)象,即舉例說明。其中主要的說明手法是介紹,中間交錯有解說。該文作為比較特別的說明文,還在于它帶著不少的隨筆散文的筆調,如第一題第l小題第2點說到的,文中兩篇文章中的有關事實就屬“舉例論證”。
第二問,兩文讀來饒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給一般讀者提供了鮮為人知的新穎知識。不同在:《我》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說、述說,使讀者具體入微地生動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對象(數(shù)字武器,特別是數(shù)字的比較關系)本身及其所相關的結論、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表達交流”綜合實際:意 趣
一. 學習意圖
1. 初步了解“意”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2. 懂得在一篇文章中,“意”必須單一、集中。
3. 初步懂得什么是“意趣”,如何尋求屬于自己的“意趣”。
二. 教師建議
(一)“立意”與謀篇
“意”就是主題、論點、中心!耙狻保褚粭l紅線,體現(xiàn)了文章的基本意圖;統(tǒng)帥著整篇的枝葉,決定著結構的方式、先后和詳略。一切優(yōu)秀的作品,都是深邃的主題與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的統(tǒng)一。歷代的寫作名家,都重視“立意”,立意的過程,就是思索主題的過程。“意猶帥也”,“文以意為主”,要“以文傳意”“文能達意”。所以,沒有明確主題的文章,像是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
初學寫作經常會在提煉主題上出毛病,例如,信天游,漫無中心;多頭緒,主從不分;不點睛,含義不清;落俗套,立意不新;亂拔高,觀點材料分家等等。出現(xiàn)這些問題,往往是由于“意在筆后”:事先沒有認真思考,腦子還處于朦朧狀態(tài),就倉促動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得反其道而行:“意在筆先”,讓筆頭跟著主題轉。在動筆之前,先從掌握到手的素材出發(fā),把寫作意圖、文章主題搞清楚,并且圍繞這意圖、主題通盤構思、全面謀劃,待到思慮成熟,寫下提綱,或是打好了腹稿,方可提筆。也就是說,要圍繞某一意圖去回憶、搜集素材,從素材中概括、選擇出主題,再扣緊主題篩選題材(即意圖--素材--主題--題材)。這是一個復雜過程,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而須經過多次的反復,不應簡單直截地按照朦朧的意圖就開始寫文章。
(二)文章思路與主題
主題不是貼附在事物表面的現(xiàn)象,而是包含在事物內部的精髓。確立主題(立意),實質上是綜合運用多種能力的思維活動。它要借助于敏銳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嚴密的綜合力,深刻的思辨力,通過對事物的剖析,苦心探尋,才能實現(xiàn)。立意,是作者思想與素材在一定高度、深度上和諧地結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
1. 探意(思路:表--里),即深挖掘--透過現(xiàn)象探尋本質。在采集素材的同時,就要透過現(xiàn)象去思索蘊涵在素材之中的思想。要善于在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不平凡的意義。每個素材都蘊涵著一定的主題。同一素材,從不同角度去思索,可能在不同層次上發(fā)掘出不止一種的主題。
2. 煉意(思路:雜--精),即立主題--舍去蕪雜抓住精髓。從雜多的角度、主題中,經過比較,篩選出最佳角度,進而提煉出最佳主題。這樣的主題,應是一種正確、深刻而又新鮮的認識,一種通過個性反映共性的獨到見解;它既最恰切地概括了全部素材,又最真誠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馭意(思路:點--線),即定走向--一脈貫通駕馭全文。 把提煉出的主題,從文章的起點堅持到文章的終點。它猶如金線串珍珠,是一條貫穿在材料之中、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思想脈絡,必須一線到底,貫通全文,不可中途偏題、離題,變更走向。
一般來說,一篇文章只能有一種“意”(基本目的、意圖)。例如《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雖然講到了抵制不正之風、愛國、對金錢的淡漠、淡于“官位”“待遇”等,但是,這些方面都圍繞著一個“意”,就是“坦蕩無私的精神風采”。一篇文章能把一種“意”表達清楚就不錯了,“意”多亂文,兩個以上的“意”會互相干擾,造成表現(xiàn)的混亂,讀來也就不知所云。對于初中生來說,要努力避免想到什么說什么。
(三)意趣的探尋
文章的“意”,從傳播的角度說,不只是一種意思或見解的表達,干巴巴的,毫無生氣,而最好具有內在生動性、情感性、趣味性。使讀者能感受到所傳達的內容,包含著作者生命的融入和精神的感奮,從而產生閱讀的快感和沖動。也就是要追求有“意趣”。有意趣的文章,不止是表面的好玩、有趣,往往更重要的是擁有實質上的韻味。如《梁思成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擁有了“建筑的靈魂”的人,一個將自己與古建筑融為一體、具有人類視野的人,--“我也是遼代的一塊木頭!”這一點睛之筆,其“意”耐人尋味,誘人、感人、動人,給人以無盡的聯(lián)想、思考和感嘆,這便是文章的“意趣”所在。
意趣,不是寫人敘事類文章的專利,在議論說明類的文章中,也是一種必要與可能的追求。例如《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這是一篇說明為主的文章,作者就把“數(shù)字武器”這個 “意”,論說得很有趣:通過講述布魯卡與古爾德對人腦袋大小與智力的關系的爭論,描述古爾德對數(shù)字的“自相矛盾”的態(tài)度與行為,以米老鼠身體各部位的比例的增加,論證“幼態(tài)持續(xù)學說”,不但說清了科學家怎樣使用數(shù)字武器,而且證明了數(shù)字武器的作用與局限,文章顯得意趣盎然。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5分鐘)
一. 基礎知識
1. 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jié( )掠 遺hái( ) 繁yǎn( )
丘hè( ) suǒ( )屑
2. 給加點的漢字注音
愧怍( ) 荒謬( ) 棲( )息 嶙( )峋 褶( )皺
3. 四字短語填空
眼花( 。﹣y 惟妙惟( ) 因地制( 。
銷聲( )跡 巧妙絕( 。 ∶ā 。┢鋵
4. 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 。
A. 學習委員猜測,新來的語文老師大概是二十三四歲左右。
B. 是否多讀書,也是提高一個人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
C. 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 我們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5. 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兩句的橫線上補寫相應的內容
例句: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風,我將_____________ 。
如果我是春雨,我將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理解
萬能工具--手
我們的手結構精細。一只手就有8塊腕骨、5根掌骨、14根指骨、59條肌肉和發(fā)達的神經、血管系統(tǒng)。
我們的手十分靈巧。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一秒鐘內,人的手掌可以轉動好幾次。在一秒鐘里,鋼琴家可用手指擊鍵幾十次,快得像流星追月。有人估計,人的雙手能做出上億個動作。有了這雙靈巧的手,①外科醫(yī)生縫合了直徑不到1毫米的血管和神經,②舉重運動員抓舉起了幾百公斤的重物,③牙雕師傅在一粒米大的象牙上刻下了千字文。有了這雙靈巧的手,中國人才建起了雄偉壯觀的長城,埃及人才建成了高聳入云的金字塔。
我們的手非常勤勞。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覺以外,雙手幾乎從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萬次。連躺在小床上的嬰兒,也不時彎曲和擺弄著手指。奇怪的是,在持續(xù)活動后他們很少感到疲勞,不像腰、腿、肩、臂那樣常常疲乏發(fā)酸。
在人的手指中,大拇指是用得最多和最重要的手指。它既能獨立活動,又能接觸掌心的絕大部分,還可以和其他手指配合,完成各種動作。人們抓榔頭、拿筆桿、端碗掌筷、緊握槍支時,都有大拇指的一份功勞。漢字中的“拇”字,就有“指中之母”的意思。緊挨著大拇指的是食指。它所以有這個名稱,是由于嬰幼兒喜歡吸吮它的緣故。與大拇指相比,這個手指擅長比較精確和細致的動作。由于它可以用來指路,所以又稱“指示指”;又因為它能扣扳機開槍,因而又叫發(fā)射指。此外,他還可以用來撥電話,向別人發(fā)出警告等。在所有的手指中,最長的是中指,最短的是小指。小指常被用來挖耳朵,因而有人叫它“耳指”。除了這四個手指,剩下的就是無名指。這是最不靈活、用得最少的手指,也是最干凈的手指。
手指是人體感覺最靈敏的一個部位。在比郵票還小的指端上,有著千萬個神經細胞,能對接觸到的物體進行分辨。無論是冷熱軟硬,還是大小和形狀,手指往往一觸即知,“了如指掌”。中醫(yī)診斷病情的主要方法,就是用手指摸觸病人的脈搏,以此作為診斷的一個依據(jù)。手和腦的關系十分密切。在大腦中,負責和指揮手的部位,要比負責和指揮腳及其他器官的部位大得多。國外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因此,他主張通過培養(yǎng)動手能力,來促進智力發(fā)展。
(選自《讀書與成長》,有改動)
6. 本文說明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7. 從內容上看,劃線的三個句子中有一句應刪掉,找出來(只寫序號)并說明理由。
8. 本文多處運用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試舉出一例,并說說其效果。
9. 據(jù)有關資料介紹,無論是打字、打算盤、彈鋼琴等,對兒童的智力發(fā)展都是很有利的。試從文中找出這一說法的依據(jù)(一句話即可)。
【試題答案】
1. 劫 骸 衍 壑 瑣
2. zuò miù qī lín zhě
3. 瞭 肖 宜 匿 倫 副
4. D
5. 意思對即可
6. 手的功用
7. ② 與本段文字說明的主要內容“我們的手十分靈巧”不符
8. 如“在人的一生中,除了睡覺以外,雙手幾乎從不休息;手指屈、伸至少3500萬次”,說明了手的勤勞,體現(xiàn)了說明性文章的客觀性。
9. 手和腦的關系十分密切。
[《科學家的數(shù)字武器》教學設計(北師大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4.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5.背影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