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郭橐駝傳》
教學目標:
鑒賞文章理趣,探究新穎活潑富有創(chuàng)意的寫法;
教學設計:
一、理解、鑒賞:
1、文章最后一段寫“吾問養(yǎng)樹,得養(yǎng)人術”,閱讀梳理全文,理解養(yǎng)樹和養(yǎng)人之道是什么?作者是如何由養(yǎng)樹之道推出養(yǎng)人之道的?
(1)、第三段借郭橐駝之口,從種樹態(tài)度和種樹方法兩方面,詳細總結(jié)了他技藝高超的原因。種樹的總原則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種植方法:“舒”、“平”、“故”、“密”, 培育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并拿他植者和郭橐駝進行對比,突出正確的養(yǎng)樹之道,也為后文引出養(yǎng)人之道作鋪墊:
郭橐駝------(對比)------“他植者”
總原則:“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木之性日以離”
種植方法:“舒”、“平”、“故”、“密” “拳”、“易”、“過”、“不及”
培育方法:“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2)、第四段還是借郭橐駝之口,把為官者“好煩其令”,巧妙和“他植者”構成類比對應:
他植者------(類比)------為官者
態(tài)度:種樹馬馬虎虎 不關心老百姓痛癢
情感:“愛之太殷,憂之太勤”: “長人者好煩其令”:
具體做法:“旦視而暮撫”“爪其膚”“搖其本”。 “旦暮吏來而呼”“鳴鼓”“擊木”。
結(jié)果:“木之性日以離” 百姓在煩瑣政令下“病且怠”
(3)、至此,文章主體內(nèi)在思想邏輯已不言而明:
養(yǎng)樹術------ (類比)------養(yǎng)人術
“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順民之天,以致民之性
“其蒔也若子” 要愛護老百姓
“其置也若棄” 治國要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
2、最后一段點明本文寫作目的是什么?閱讀賞析,聯(lián)系當時背景,思考本文用意。
傳其事以為官戒也。唐代安史之亂后,官府擾民現(xiàn)象嚴重,百姓疲憊不堪,作為一名正直的知識分子,早年在長安任職的柳宗元,很希望上層統(tǒng)治者能了解社會現(xiàn)狀,加以改進。以寓言的方式進行諷諫,是中國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層統(tǒng)治者提意見的傳統(tǒng)做法。文章用“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養(yǎng)樹方法,委婉含蓄地說明順民之姓以養(yǎng)民的道理,揭露并諷刺了統(tǒng)治者的苛政煩令對百姓的搔擾侵害,提出寬簡為政,讓百姓安居樂業(yè)的主張。
3、開頭模仿一般史傳文體例,介紹了傳主的什么基本情況?從這兩段文字來看,郭橐駝是一位怎樣的人?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意借鑒我國史傳文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開頭介紹了傳主的姓名、形貌、籍貫、技藝;從這兩段文字來看,郭橐駝是一位平凡普通、樂觀豁達、技藝高超的勞動者;作者有意借鑒我國史傳文的優(yōu)秀傳統(tǒng):運用細節(jié)來使人物形象豐富生動,比如: “甚善,名我固當”:指其病而為號,并不雅,但顯得很親切。駝竟認為起得很恰當,放棄自己原來的名字,這樣自稱起來。作者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人物豁達的性格,令人猜想在這豁達的背后,一定存在著某種自信,這也就增強了閱讀的興趣。作品通過簡潔的敘述,生動的描寫,使一個不同一般的“駝者”形象鮮活起來了。
二、發(fā)現(xiàn)、探究
1、讀寫結(jié)合
(1)、作者把種樹寫得非常貼近生活真實而饒有興味,自然引出為官之道,除了作者的這個本意,我們還可以得出哪些充滿理趣的對生活、政治、哲學等類似的思考?寫百字短文,小組和全班交流。
(學生習作) “雖曰愛之,實則害之”。多么耳熟的一句話! “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父母們
深諳個中真蒂,用各種輔導班課外班考級奧數(shù)等充盈孩子的每分每秒,一旦孩子疾呼“把時間還給我,讓我自由成長!”父母是非常驚訝的:都是為了你好,怎么就不理解爹娘呢?“愛之太恩,憂之太勤”,失去自我成長空間的小樹苗,怎能挺拔成參天大樹?所以,請家長們不要再打著“愛”的大旗,剝奪我們自由成長的天性,否則就像作者所言“木之性日以離矣”。
(2)、模仿本文寓言類傳記這樣新穎活潑的文體和寫法,寫一篇要寄托一定寓意的小人物傳記。
2、活動設計
(1)、請為高二年級宣傳欄開辟一個文學特刊:主題是中國文學小人物畫廊,從所學和所讀的中國文學作品中,選擇5-8位以普通人為主人公的人物,為他們畫一幅寫意畫,并配上百字說明性文字。
(如庖丁、大鐵椎、龐安常、大堰河、蘆柴棒、琵琶女、竇娥、翠翠等)
(2)、將課文改編成劇本,可以就文章的諷喻意義,加上一些對當今社會現(xiàn)象的反映。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負責創(chuàng)作劇本,設計道具,進行演出等。
3、專題研究
(1)、從文體和寫法上看,本文很是新穎活潑,頗有創(chuàng)意,從傳記體方面,將本文和必修課文《廉頗藺相如列傳》、《蘇武傳》、《張衡傳》作比較閱讀,從寓言體方面,將本文和選修課文《庖丁解!纷鞅容^閱讀,探究本文在寫法上有何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從傳記體方面看,都是傳記文格局,即先介紹人物基本情況,再用正寫反襯等筆法重點寫一兩事來突出人物性格和形象;不同的是,本文傳主既非王侯將相,也非名人偉人,而只是一位身份低下的小人物,所選事情也是非常普通的種樹實踐,寫得貼近生活而趣味盎然,非常鮮活。這樣的選材和立意,使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借凡人小事表達深刻道理,沒有說教,很是形象生動傳神,又使文章充滿理趣。
從寓言體方面看,本文借種樹之道喻官治民之道,同時還用了對比,拿郭橐駝和 “他植者”作了兩處對比,第一處意在突出郭橐駝種樹技藝高超,第二處對比是為了引出后文養(yǎng)人術!垛叶〗馀!方杞馀V烙黟B(yǎng)生之道,通過對比解牛的不同階段,良庖族庖和神庖的不同境界,總結(jié)一代名“庖”的成功之道,引出養(yǎng)生之道。對比是相對相反之比,而以此喻彼的類比是相同相似之比。在寓言體文章中使用,能使抽象的道理變得鮮活生動,易于讓人接受,同時,不管是種樹還是解牛,因為作者描述形象貼近生活,使得它們的寓意,能給人更具普遍意義的啟示,為千百年來人們作多元解讀提供了意蘊豐富的腳本。
由此可見,本文在內(nèi)容、寫法、文體、立意等方面,都頗為新穎活潑,體現(xiàn)了古文運動“文以明道,陳言務去”的主張,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借鑒,寫出新穎活潑有創(chuàng)意的好文章來。
(2)、《庖丁解!贰ⅰ哆^秦論》、《寡人之于國也》、《六國論》、《阿房宮賦》《種樹郭橐駝傳》談論的都是人與社會關系處理上要順應規(guī)律的問題,分小組探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儒家和道家關于這個問題的觀點,并說一說對自己和對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啟示。
儒家:治國的規(guī)律是不擾民、要養(yǎng)民愛民。道家:避開矛盾、順應自然,依天理,不強為。這可以和高考對接,如08年高考作文裝石頭裝沙子裝水,考的也是規(guī)律問題:做事順序安排的自然之道;孰輕孰重等。
鄧仲達
[種樹郭橐駝傳:選修古代散文第六單元教材教法分析(2)(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4.化學選修5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