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建康上元作
趙鼎
趙鼎(1085-1147),字元鎮(zhèn),自號得全居士。與李光、李綱、胡銓合稱“南宋四名臣”,有《得全居士詞》。今存詞句45首,早期所寫多為閑情綺語,南渡后所作多家國鄉(xiāng)關之思。靖康之變后,汴京淪陷,宋微宗、欽宗被金人俘虜,北宋王朝宣告滅亡,趙構被擁立為帝,重建政權,是為南宋,駐建康,作者隨駕到達建康。曾舉薦岳飛收復中原,后被秦檜所害。
1、從整首詞的內(nèi)容來看,作者的思維跳躍性比較大,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樣的結(jié)構寫的?情感變化怎樣?
現(xiàn)實--回憶--現(xiàn)實 悲涼--歡樂--悲愴
2、“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秉c明了哪些要素?
(1)時間(元宵) (2)背景(客路)
5、你認為此詞的詞眼是哪句話?
“分明一覺華胥夢”。因為從夢幻中醒來,再回頭看眼下的慘痛現(xiàn)實,黍離之悲涌上心頭,禁不住“東風淚滿衣”了。
3、有人說“花弄影,月流輝”中的“弄“與“流”用得很好,你能知道好在哪里嗎?
“花弄影,月流輝”是樂景,“弄”字寫出了花枝的裊娜,“流”字寫出了月光的皎潔 與動態(tài),都采用擬人法,把升平的氛圍呈現(xiàn)出來了
4、作者回憶過去的太平景象,有什么作用?
作者對過去太平景象的褒揚渲染,用意在于抒發(fā)對已經(jīng)失掉了的過去的懷念和眷戀,用來和眼下的慘痛現(xiàn)實進行對比,從而反襯當前的慘象。
1、領會作品所抒發(fā)的志士愛國的情懷
2、對比手法的運用
3、結(jié)構完美,章法井然
走近陸游
陸游(1125~1210), 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年輕時曾多次應試,因秦檜嫉害,雖名列第一,終不被錄取,秦檜死后,他才進入仕途。他是詩史上最多產(chǎn)的詩人,今集存詩九千三百余首。題材非常廣泛,大多數(shù)是關于收復中原的愛國內(nèi)容和主題。他一生以抗金報國收復中原為己任。盡管他報國無門,壯志未酬,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國事。
陸游和唐婉
陸游和唐婉是表兄妹,他們結(jié)婚后,情投意合,然而事情并不如他們所料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他的愛國詩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 直抒胸臆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二) 托物言志
(三) 借景抒情
(四) 以夢述懷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荒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訴衷情
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1、“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一個奔赴抗金前線英姿勃勃的愛國者形象。一個“覓”字,寫出了年輕時候的陸游尋找建功立業(yè)以獲取封候機會時的自信、自許和堅決執(zhí)著的奮斗精神。
2、“塵暗舊貂裘”暗含了作者怎樣的命運?
作者滿懷報國殺敵之志,可如今“貂裘”已“舊”,且已覆上了厚厚的灰塵,久不得用,暗示了作者不受重用,愛國夢破滅,才能不能施展的命運。
3、詞的上下片的感情基調(diào)有什么不同?
上片激越,下片沉郁
4、“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三句話總結(jié)一生,審視現(xiàn)實。詞人沒有料到,一生雖有抗敵報國的壯志,卻長期被投閑置散,運用對比手法,將現(xiàn)在的年紀老大,壯志未酬和過去的壯志滿懷對比,表達了作者沉郁、悲痛的感情。
5、這首詞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這首詞上片抒寫為國殺敵的英雄氣概,下片寫壯志未酬,人老身退的惆悵、悲痛之情
1、體會作者英雄遲暮、壯志未酬的感情,以及詞中熾熱的愛國情懷及其表現(xiàn)的崇高美
2、對比手法 過去與現(xiàn)在的對比,過去對抗敵報國充滿信心,現(xiàn)在年紀老大,壯志難成。 夢境與實際的對比,夢中馳騁沙場,精神抖擻,英勇殺敵;現(xiàn)實是身老滄州,投閑置散。 理想和現(xiàn)實的對比,理想是趕走侵略者,收復中原,流芳后世;現(xiàn)實是當朝者自甘偏安一隅,而自己廢棄荒村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張元幹
夢繞神州路。 悵秋風,連營畫角, 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 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 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 斷云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 舉大白,聽《金縷》。
張元干(1091~1161) 南宋詞人,字仲宗,自號真隱山人,又號蘆川居士、蘆川老隱,福建永福人 。出身于世代仕宦家庭,自小有志于學,胸懷壯志。靖康之變時曾隨李綱積極參加抗金斗爭,后李綱被罷免,他也因而得罪。不久,汴京淪陷,他避難江南,后憤于秦檜的賣國行徑,休官還鄉(xiāng)。他的詞,在靖康之變前,多是婉約清麗之作,戰(zhàn)亂后,詞風多有慷慨之音。他和張孝祥的豪放詞作,上繼蘇軾,下啟辛棄疾,被看作是豪放詞派繼往開來的詞作。
鑒賞思考:
1、詞的開頭寫景有何作用?
借景抒情,表達對淪陷區(qū)的感傷和懷念之情感。
2、“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社會圖景?
描繪了一幅北宋淪亡,金人肆意侵略,鄉(xiāng)村野獸橫行,一片荒涼之景
3、詞中哪一句話與杜甫的詩“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意思相同?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如許
4、“目盡青山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是什么意思 ?
我們放眼天下,胸懷古今,哪能兒女情長,在分別時盡說些恩怨私情之話呢?
5、詞的上片和下片所抒發(fā)的感情有何不同?
上片感嘆時局,反映金兵侵略帶來的災難;下片抒寫依依分別之情,勉勵友人振作精神繼續(xù)斗爭
6、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品格?
剛正不阿,堅持正義,凜然無畏的氣魄和深切同情友人的品格
鑒賞要點:
1、領會詞中“忠憤氣填膺”的強烈正義感、大無畏精神和深沉愛國思想。
2、明暢的抒情脈絡結(jié)構與形象的語言相結(jié)合柳梢青春感
鐵馬蒙氈,銀花灑淚, 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頭戲鼓, 不是歌聲。 那堪獨坐青燈, 想故國、高臺月明。 輦下風光,山中歲月, 海上心情。
作者簡介:
劉辰翁(1232-1297),字會孟,號須溪,吉州廬陵人。1262年考進士時,因在廷試對策中得罪了權臣賈似道,被降為丙等。文天祥起兵的時候,他曾參與活動。南宋滅亡后,隱而不仕。劉辰翁的詩文詞很多,以詞的成就最為突出,其詞不假雕琢,悲咽沉痛。他是南宋遺民中,反映愛國思想最深切感人的一位詞人。
1、春感實際上是寫元宵之感,哪些詞語可看出與元宵有關?
“銀花”、“戲鼓”、“月明”
2、開頭三句給全詞營造了怎樣的氣氛?
“淚”“愁”等字給全詞籠罩了愁苦悲傷的氣氛。
3、“銀花灑淚”是什么修辭手法?你還能從古詩中舉出其他的例子嗎?
擬人
“感時花濺淚”--杜甫《春望》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送友人》
4、“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不是歌聲”表達了作者義憤填膺,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5、詞中運用蘇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用蘇武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執(zhí)著的民族氣節(jié)
鑒賞要點:
1、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亡國的悲歌。對南宋故國表示深沉的懷念,對元統(tǒng)治者表示切齒的痛恨,抒發(fā)了亡國的深哀巨痛,充滿了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2、從想象落筆,虛處見意
鄭
[《愛國詩四首 》教案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1.粵教版選修唐詩宋詞散曲選讀教案參考
10.《哪兒去了》冀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