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發(fā)院附中 陳國安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以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加適合了現(xiàn)代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歡迎,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初二語文備課組教師在探索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課堂模式進程中,積極打破傳統(tǒng)的模式,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科學制訂切合學生實際的三維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上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采用合作學習,增加討論環(huán)節(jié),以學定教,力求學生自主發(fā)展。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币虼耍覀兂醵Z文備課組老師深信: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個性發(fā)展為宗旨,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全面落實“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的教學理念,重新建構嶄新的、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
當代教育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模式的研究是當代教學論中的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核心是用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等觀點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論的或實踐的基礎,從而形成一種系統(tǒng)化和多樣化相統(tǒng)一的教學模式體系。”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正走入教與學矛盾沖突的發(fā)展瓶頸。既要改革以教師為主角不顧學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學,又要反對以學生為絕對中心的散漫式教學。于是,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對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初步探索,試圖在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之間尋找最佳契合點。
一.以人為本,教學相長
傳統(tǒng)的教學,真正忽略的是人的發(fā)展。過去的我們?yōu)榱送瓿山虒W任務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流程,精雕細琢了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尤其是上公開課、評比課,更是耗盡了全組乃是全校老師的集體智慧,課堂上學生按教師預設的套路走,老師成了出色的領銜主演。結果是學生成了老師的最佳配角。為徹底改變這一現(xiàn)狀,為實現(xiàn)我們自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真正轉變,首先我們通過自學、研討等方式多次再學習新課程標準,領會其核心理念;利用備課活動、教研活動的機會學習、探討課改名校的做法,從而使我們對全國及整個上海課改的形勢有了清醒的認識,增強了改革的緊迫感。二是結合我校實際,經過篩選,我們積極學習山東杜郎口,南京溧水東廬中學的課改經驗,嘗試并體驗返璞歸真的以人為本的人性教學。如今我們已將“一切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出發(fā)點”的教學理念,自覺地轉化為個人的教學行為。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則需要我們老師去引導。我們在教學設計、課堂教學中著力構建有利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教學模式和空間,促使學生去質疑、去思考、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讓學生敢說、會說,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學生的學習方式已由過去被動地接受、自我封閉、等老師教,轉變?yōu)樽灾鲗W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現(xiàn)在我們組的語文課堂教學已實現(xiàn)了幾個轉變:不是老師的主講堂而是學生的主學堂,不是一言之堂而是百家爭鳴,不是靠死記硬背的積累,而是靠主動積極的思維和與之相伴的情感體驗,不是被動的接受式而是主動地探究式。也改變了一種評價:不看老師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學生學得是否主動,以學定教;實現(xiàn)和諧自由的課堂,真正把學習變成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體驗著成功的快樂、體驗著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快樂。
二、教有目標,學有方向
所謂教有目標,就是指在教學設計中,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語文課堂進行目標的設置,這是語文課堂從單調平面的教學向豐富立體的教學轉變。三維教學目標,是課程實施中教師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期,它是具體的、可操作的,是指導教學過程的準則。它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可由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和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把握和調整。因此,在設計三維教學目標時,我們首先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把課程標準和教材信息轉化為自己的信息,進一步吃透文本中的著眼點。如:目標的著力點、內容的重難點、資源的開發(fā)點、落實的知識點、培養(yǎng)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fā)點、思維的發(fā)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等。
其次我們通過多種途徑的摸底調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學習需要、學習環(huán)境、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思維特點、生活經驗、個性差異和認知規(guī)律等等。
另外我們還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整合。在分析學習內容、了解學生情況以及回顧先前教學經驗與反思的基礎上,開發(fā)學習資源和運用教學媒體對教材的順序、詳略、深淺等作適當取舍、加工、提煉等處理,再確定三維目標。而對學習內容進行重組時,以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為前提。如:有利于縮小教材體系與學生實際水平之間的距離,易于建立“最近發(fā)展區(qū)”,使學生有可能達到發(fā)展水平;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能引導學生有興趣地學,能激發(fā)學生追求知識的欲望;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并對知識有獨到的感悟和深刻的領會;有利于學生運用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的過程和探究的過程等。
三、以學定教,自主發(fā)展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面對的往往是思路寬闊、思維活躍的學生,這時便出現(xiàn)了教師的既定目標與學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間的矛盾。為了調和這種隱性的教學矛盾,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我們初二語文組運用東廬中學的“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嘗試了新的教學模式。學前給學生下發(fā)講學稿。 我們的課堂模式是:1.揭示學習目標;2.指導學生認準學習的重難點;3.學生小組研討,提出存在的疑難問題;4.組織全班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5.拓展訓練;6.歸納綜合。
一份講學稿通常包括教案、學案、筆記、作業(yè)、測試等幾部分。學案是講學稿的核心,它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文本,學會自學,激勵學生在參與中學習;體現(xiàn)教師必要的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要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優(yōu)秀生從學案的設計中感到挑戰(zhàn),一般學生受到鼓勵,學習艱苦的學生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步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講學稿編制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了課堂質量優(yōu)劣,為此,我們一方面努力強化責任意識,另一方面強調備課組的職責,實行三級備課制。主備人拿出草稿后,全組老師根據(jù)單子自己先備,在每周兩次的集體備課時討論修改定稿,由組長交教研組長審核后付印。集體備課還備展示形式、預見性問題、預見性措施、點評語等。
在強化自主學習的同時,我們還十分重視對學習小組的建設。目前,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們初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上蔚然成風,給課堂帶來無限的活力。對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具體作了以下嘗試。一是選定好組長并對其進行培訓;二是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guī);三是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包括獨立思考的習慣、積極參與敢于表達見解的習慣、會聽的習慣、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guī)則的習慣;四是營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五是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四、積極嘗試,小有成效
1.學生真正參與學習。以往常規(guī)的課堂,活動展示更多傾向于個別學生,而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每一位學生必須經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動環(huán)節(jié),即使小組成員不進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學生也至少經歷了兩次學習活動,這樣學生在課上就成了積極主動者,參與學習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強,從而達成了學生真正參與學習的目的,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理所當然地得到了提高。
2.課堂變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課堂已不再由教師主宰,學生們有自己自由的學習活動空間:他們可以或自由誦讀,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靜思,或大聲發(fā)言,不必“循規(guī)蹈矩”。學生人人可以發(fā)表獨到的見解;發(fā)言不必老師點名,展示自己的機會明顯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體討論而豁然開朗。學生敢于發(fā)言,不再拘謹呆板,樂于自我展示;展示能力逐漸增強,小組活動更加積極,課堂煥發(fā)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3.自覺踐行課改新理念。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嘗試,我們明確了在課堂的角色,接受了課改的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自覺地實踐,并有自己的思考。
4.師生共享學習的快樂。我們初二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在講學稿的引導下,充分重視學生的預習--展示--反饋。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收獲快樂;在交流合作中解決疑難,互相促進;在展示反饋中提升了各種能力;在相互融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為語文課帶來了創(chuàng)新與活力,教師在學生的快樂學習中收獲著、享受著快樂。
課改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理論和實踐層面的進一步探索,更需要信心和勇氣。一年多來,初二年級組語文教師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也花費了不少心血,但就目前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離真正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科學地構建初中語文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當前我們語文老師的首要任務,而且還將是一項長期、光榮、艱巨的任務。
2012年11月
參考文獻:
[1].尹承浩;初中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弋樹戈;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1年05期
[3].宗桂紅;“自主、合作、探究式”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文教資料. 2007(11)
[4].何強生;語文探究性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
[5].朱建軍;中學語文課程“讀寫結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陳國安
[構建語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相關文章:
5.高效課堂教學隨筆
10.學習高效課堂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