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古文觀止》節(jié)選翻譯之唐代文學(xué)

發(fā)布時間:2016-5-2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jī)版

四、唐代

諫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作者小傳】魏征(580-643),字玄成,館陶(今屬河北)人,后遷居相州內(nèi)黃(今河南內(nèi)黃)。少時曾出家為道士,隋末參加瓦崗起義軍,后降唐。唐太宗時拜諫議大夫、檢校侍中等職,領(lǐng)導(dǎo)周、隋、陳、齊諸史的撰修工作。后封鄭國公,任太子太師。魏征在歷史上以能犯顏直諫著稱,前后陳諫二百余事,多被太宗采納。魏征提倡“無面從退有后言”,“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建議太宗廣開言路,認(rèn)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魏征病卒后,唐太宗痛惜“遂亡一鏡矣”。作有《隋書》的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主編有《群書治要》,還有《魏鄭公詩集》、《魏鄭公文集》等。言論散見于《貞觀紀(jì)要》。

【題解】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鑒不遠(yuǎn),故能勵精圖治。隨著功業(yè)日隆,生活漸加奢靡,“喜聞順旨之說”,“不悅逆耳之言”。魏征以此為憂,多次上疏切諫,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圍繞“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主旨,規(guī)勸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終,虛心納下,賞罰公正;用人時要知人善任,簡能擇善;生活上要崇尚節(jié)儉,不輕用民力。這些主張雖以鞏固李唐王朝為出發(fā)點(diǎn),但客觀上使人民得以休養(yǎng)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強(qiáng)盛。本文以“思”為線索,將所要論述的問題聯(lián)綴成文,文理清晰,結(jié)構(gòu)縝密。并運(yùn)用比喻、排比和對仗的修辭手法,說理透徹,音韻鏗鏘,氣勢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論說文。

【原文】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yuǎn)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yuǎn),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于明哲乎?人君當(dāng)神器之重[1],居域中之大[2],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3],善始者實(shí)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4],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嚴(yán)刑[5],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復(fù)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6],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7];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8],則思三驅(qū)以為度[9];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偞耸迹甏司诺拢10]。簡能而任之[11],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選自中華書局標(biāo)點(diǎn)本《舊唐書魏征傳》

【譯文】我聽說過,要求樹木生長,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本;想要河水流得長遠(yuǎn),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頭;想使國家安定,就一定要積聚自己的道德仁義。水源不深卻希望水流得長遠(yuǎn),根不牢固卻要求樹木生長,道德不深厚卻想使國家安定,我雖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況明智的人呢?國君掌握著帝王的大權(quán)重任,處于天地間至尊的地位,不考慮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想到危難,戒除奢侈而厲行節(jié)儉,這也就象砍斷樹根卻要樹木長得茂盛,堵塞泉源卻希望流水長遠(yuǎn)一樣啊!

凡是古代的君主,承受上天的大命,開始做得好的確實(shí)很多,但是能夠堅持到底的卻很少。難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困難嗎?大概是他們在憂患深重的時候,必然竭盡誠意對待下屬,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欲,傲視他人。竭盡誠意,那么即使象吳、越那樣敵對的國家也能結(jié)為一個整體;傲視他人,那么骨肉至親也會疏遠(yuǎn)得象過路人一樣。即使用嚴(yán)酷的刑罰督責(zé)人們,用威風(fēng)怒氣恫嚇人們,結(jié)果只能使人們圖求茍且以免于刑罰,卻不會懷念國君的恩德,表面上態(tài)度恭敬,可是心里并不服氣。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百姓象水一樣,可以載船,也可以翻船,這是應(yīng)該特別謹(jǐn)慎的。

果真能夠做到:見了想要得到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考慮到帝位高隨時會有危險,就想到要謙虛,并且加強(qiáng)自我修養(yǎng);害怕驕傲自滿,就想到江海是居于百川的下游;喜歡打獵游樂,就想到每年三次的限度;擔(dān)心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終謹(jǐn)慎;憂慮會受蒙蔽,就想到虛心接納下屬的意見;害怕讒佞奸邪,就想到端正自身以斥退邪惡小人;加恩于人時,就想到不要因?yàn)橐粫r高興而賞賜不當(dāng);施行刑罰時,就想到不要因?yàn)檎诎l(fā)怒而濫施刑罰。完全做到上述十個方面,擴(kuò)大九德的修養(yǎng),一定會得到很多補(bǔ)益。選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選擇好的意見而聽從它,那么,聰明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智謀,勇敢的人就會竭盡他們的氣力,仁愛的人就會廣施他們的恩惠,誠實(shí)的人就會奉獻(xiàn)他們的忠誠。文臣武將都得到任用,就可以垂衣拱手,安然而治了。何必勞神苦思,代行百官的職務(wù)呢。檪チ校

【注釋】[1]神器:帝位。[2]居域中之大:占據(jù)天地間的一大!独献印飞掀骸暗来,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庇蛑,天地間。[3]景:大。[4]殷:深。[5]董:督責(zé),監(jiān)督。[6]作:興作,建筑。指興建宮室之類。[7]謙沖:謙虛。自牧:自我修養(yǎng)。[8]盤游:打獵游樂。[9]三驅(qū):一年打獵三次!抖Y王制》:“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獵)。”[10]九德:指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11]簡:選拔。

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唐]駱賓王)

【作者小傳】駱賓王(約640-?),婺州義烏(今浙江省義烏縣)人。早慧,七歲能賦詩,有“神童”之譽(yù)。早年隨父游學(xué)于齊魯一帶,有志節(jié),以詩文著稱,與當(dāng)時著名文士王勃、楊炯、盧照鄰齊名。曾在道王李元慶幕府中供職,后又歷任武功、長安兩縣主薄。此間曾隨軍到過西域,及宦游于蜀滇一帶。唐高宗永徽年間官至侍御史,因上書言政事而獲罪入獄,并貶為臨?h丞,乃怏怏棄官而去。光宅元年(684)武則天稱制,李敬業(yè)在揚(yáng)州(今江蘇省揚(yáng)州市)起兵反對武氏。他投在李敬業(yè)幕下,專撰軍中書檄。討武失敗后,下落不明,有說投水而死,有說在靈隱寺出家為僧。

駱賓王懷才不遇,一世落魄,但其詩文卻頗有成就。他善為五言詩,七言歌行尤為擅長,其中不乏托物寄興,直抒胸臆的佳作。這些都奠定了他作為“唐初四杰”之一的地位。

駱賓王的詩文,早在唐中宗時,就有人為之搜采結(jié)集,僅存一百余篇。其詩文集名稱甚多,至明胡應(yīng)麟始命名為《臨海集》。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最稱完備。

【題解】駱賓王不僅以詩歌見長,文章也雄偉峭勁,這篇《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是其代表作。

光宅元年(684),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李旦為帝,自己臨朝稱制;正想進(jìn)一步登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這就引起一些忠于唐室的大臣勛貴的憤怒。身為開國元勛英國公李勣嗣孫的李敬業(yè),以已故太子李賢為號召,在揚(yáng)州起兵,建立匡復(fù)府,自任匡復(fù)府上將、揚(yáng)州大都督。駱賓王被羅致入幕府,為藝文令,軍中的書檄,均出自他的手筆,本文即作于此時。

這篇檄文立論嚴(yán)正,先聲奪人,將武則天置于被告席上,列數(shù)其罪。借此宣告天下,共同起兵,起到了很大的宣傳鼓動作用。據(jù)《新唐書》所載,武則天初觀此文時,還嬉笑自若,當(dāng)讀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句時,驚問是誰寫的,嘆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可見這篇檄文煽動力之強(qiáng)了。

本文亦稱《討武曌檄》,但武則天自名“曌”是在光宅五年武后稱帝以后的事,可知乃后人所改,現(xiàn)仍用本題。

【原文】偽臨朝武氏者[1],人非溫順,地實(shí)寒微[2]。昔充太宗下陳[3],嘗以更衣入侍[4]。洎乎晚節(jié)[5],穢亂春宮[6]。密隱先帝之私[7],陰圖后庭之嬖[8]。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9];掩袖工讒[10],狐媚偏能惑主[11]。踐元后于翚翟[12],陷吾君于聚麀[13]。加以虺蜴為心[14],豺狼成性,近狎邪僻[15],殘害忠良[16],殺姊屠兄[17],弒君鴆母[18]。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猶復(fù)包藏禍心,窺竊神器[19]。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20];賊之宗盟[21],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22],朱虛侯之已亡[23]。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24];龍漦帝后,識夏庭之遽衰[25]。

敬業(yè)皇唐舊臣,公侯冢子[26]。奉先帝之遺訓(xùn)[27],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28],良有以也[29];桓君山之流涕[30],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fēng)云,志安社稷[31]。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nèi)之推心[32],爰舉義旗[33],誓清妖孽。南連百越[34],北盡三河[35],鐵騎成群,玉軸相接[36]。海陵紅粟[37],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38],匡復(fù)之功何遠(yuǎn)。班聲動而北風(fēng)起[39],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岳崩頹,叱咤則風(fēng)云變色[40]。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41],或地協(xié)周親[42],或膺重寄于爪牙[43],或受顧命于宣室[44]。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45]?儻能轉(zhuǎn)禍為福[46],送往事居[47],共立勤王之勛[48],無廢舊君之命[49],凡諸爵賞,同指山河[50]。若其眷戀窮城[51],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52],必貽后至之誅[53]。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選自清陳熙晉箋注《駱臨海集》

【譯文】那個非法把持朝政的武氏,不是一個溫和善良之輩,而且出身卑下。當(dāng)初是太宗皇帝的姬妾,曾因更衣的機(jī)會而得以奉侍左右。到后來,不顧倫常與太子(唐高宗李治)關(guān)系曖昧。隱瞞先帝曾對她的寵幸,謀求取得在宮中專寵的地位。選入宮里的妃嬪美女都遭到她的嫉妒,一個都不放過;她偏偏善于賣弄風(fēng)情,象狐貍精那樣迷住了皇上。終于穿著華麗的禮服,登上皇后的寶座,把君王推到亂倫的丑惡境地。加上一幅毒蛇般的心腸,兇殘成性,親近奸佞,殘害忠良,殺戮兄姊,謀殺君王,毒死母親。這種人為天神凡人所痛恨,為天地所不容。她還包藏禍心,圖謀奪取帝位;噬系膼圩樱挥慕诶鋵m里;而她的親屬黨羽,卻委派以重要的職位。嗚呼!霍光這樣忠貞的重臣,再也不見出現(xiàn);劉章那樣強(qiáng)悍的宗室也已消亡了!把嘧幕蕦O”歌謠的出現(xiàn),人們知道漢朝的皇統(tǒng)將要窮盡;孽龍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宮庭里,標(biāo)志著夏后氏王朝快要衰亡。

我李敬業(yè)是大唐的老臣下,是王公貴族的長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訓(xùn)示,承受著本朝的優(yōu)厚恩典。宋微子為故國的覆滅而悲哀,確實(shí)是有他的原因的;桓譚為失去爵祿而流淚,難道是毫無道理的嗎!因此我憤然而起來干一番事業(yè),目的是為了安定大唐的江山。依隨著天下的失望情緒,順應(yīng)著舉國推仰的心愿,于是高舉正義之旗,發(fā)誓要消除害人的妖物。南至偏遠(yuǎn)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鐵騎成群,戰(zhàn)車相連。海陵的粟米多得發(fā)酵變紅,倉庫里的儲存真是無窮無盡;大江之濱旌旗飄揚(yáng),光復(fù)大唐的偉大功業(yè)還會是遙遠(yuǎn)的嗎!戰(zhàn)馬在北風(fēng)中嘶鳴,寶劍之氣直沖向天上的星斗。戰(zhàn)士的怒吼使得山岳崩塌,云天變色。拿這來對付敵人,有什么敵人不能打垮;拿這來攻擊城市,有什么城市不能占領(lǐng)!

諸位或者是世代蒙受國家的封爵,或者是皇室的姻親,或者是負(fù)有重任的將軍,或者是接受先帝遺命的大臣。先帝的話音好象還在耳邊,你們的忠誠怎能忘卻?先帝的墳土尚未干透,我們的幼主卻不知被貶到哪里去了!如果能轉(zhuǎn)變當(dāng)前的禍難成為福祉,好好地送走死去的舊主和服事當(dāng)今的皇上,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勛,不至于廢棄先皇的遺命,那末各種封爵賞賜,一定如同泰山黃河那般牢固長久。如果留戀目前的既得利益,在關(guān)鍵時刻猶疑不決,看不清事先的征兆,就一定會招致嚴(yán)厲的懲罰。

請看明白今天的世界,到底是哪家的天下。這道檄文頒布到各州郡,讓大家都知曉。(江建中)

【注釋】[1]偽:指非法的,表示不為正統(tǒng)所承認(rèn)的意思。臨朝:蒞臨朝廷掌握政權(quán)。[2]地:指家庭、家族的社會地位。[3]下陳:古人賓主相饋贈禮物、陳列在堂下,稱為“下陳”。因而,古代統(tǒng)治者充實(shí)于府庫、內(nèi)宮的財物、妾婢,亦稱“下陳”。這里指武則天曾充當(dāng)過唐太宗的才人。[4]更衣:換衣。古人在宴會中常以此作為離席休息或入廁的托言。《漢書》記載:歌女衛(wèi)子夫乘漢武帝更衣時入侍而得寵幸。這里借以說明武則天以不光彩的手段得到唐太宗的寵幸。[5]洎(jì記):及,到。晚節(jié):后來。[6]春宮:亦稱東宮,是太子居住的地方,后人常借指太子。[7]私:寵幸。[8]嬖(pì閉)寵愛。[9]蛾眉:原以蠶蛾的觸須比喻女子修長而美麗的眉毛,這里借指美女。[10]掩袖工讒:說武則天善于進(jìn)讒害人!稇(zhàn)國策》記載:楚王夫人鄭袖對楚王所愛美女說:“楚王喜歡你的美貌,但討厭你的鼻子,以后見到楚王,要掩住你的鼻子。”美女照辦,楚王因而發(fā)怒,割去美女的鼻子。這里借此暗指武則天曾偷偷窒息親生女兒,而嫁禍于王皇后,使皇后失寵的事(見《新唐書后妃傳》)。[11]狐媚:唐代迷信狐仙,認(rèn)為狐貍能迷惑害人,所以稱用手段迷人為狐媚。[12]元后:正宮皇后。翚翟(huì-dì灰狄):用美麗鳥羽織成的衣服,指皇后的禮服。翚,五彩雉雞。翟,長尾山雞。[13]聚麀(yōu憂):多匹牡鹿共有一匹牝鹿。麀,母鹿。語出《禮記曲禮上》:“夫惟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边@句意謂武則天原是唐太宗的姬妾,現(xiàn)在當(dāng)上高宗的皇后,使高宗亂倫。[14],虺蜴(huǐ-yì毀易):指毒物。虺,毒蛇。蜴,蜥蜴,古人以為有毒。[15]狎:親近。邪僻:指不正派的人。[16]忠良:指因反對武后而先后被殺的長孫無忌、上官儀,褚遂亮等大臣。[17]殺姊屠兄:據(jù)《舊唐書外戚傳》記載: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后之后,陸續(xù)殺死侄兒武惟良、武懷遠(yuǎn)和姊女賀蘭氏。兄武元慶、武元爽也被貶謫而死。[18]弒君鴆(zhèn振)母:謀殺君王、毒死母親。其實(shí)史書中并無武后謀殺唐高宗和毒死母親的記載。弒,臣下殺死君王。鴆,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其羽毛浸酒能毒死人。[19]窺竊神器:陰謀取得帝位。神器,指皇位。[20]君之愛子,幽之于別宮:指唐高宗死后,中宗李顯繼位,旋被武后廢為廬陵王,改立睿宗李旦為帝,但實(shí)際上是被幽禁起來(事見《新唐書后妃傳》)。二句為下文“六尺之孤何在“張本。[21]宗盟:家屬和黨羽。[22]霍子孟:名霍光,西漢大臣,受漢武帝遺詔,輔助幼主漢昭帝;昭帝死后,昌邑王劉賀繼位,荒嬉無道,霍光又廢劉賀,更立宣帝,是安定西漢王朝的重臣(事見《漢書霍光傳》)。作:興起。[22]朱虛侯:漢高祖子齊惠王肥的次子,名劉章,封朱虛侯。高祖死后,呂后專政,重用呂氏,危及劉氏天下,劉章與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合謀,誅滅呂氏,擁立文帝,穩(wěn)定了西漢王朝(事見《漢書高五王傳》)。[24]“燕啄皇孫”二句:《漢書五行志》記載:漢成帝時有童謠說“燕飛來,啄皇孫”。后趙飛燕入宮為皇后,因無子而妬殺了許多皇子,漢成帝因此無后嗣。不久,王莽篡政,西漢滅亡。這里借漢朝故事,指斥武則天先后廢殺太子李忠、李弘、李賢,致使唐室傾危。祚,指皇位,國統(tǒng)。[25]“龍漦(lí利)帝后”二句:據(jù)《史記周本紀(jì)》記載:當(dāng)夏王朝衰落時,有兩條神龍降臨宮庭中,夏帝把龍的唾涎用木盒藏起來,到周厲王時,木盒開啟,龍漦溢出,化為玄黿流入后宮,一宮女感而有孕,生襃姒。后幽王為其所惑,廢太子,西周終于滅亡。漦,涎沫。[26]冢子:嫡長子。[27]先帝:指剛死去的唐高宗。[28]宋微子:微子名啟,是殷紂王的庶兄,被封于宋,所以稱“宋微子”。殷亡后,微子去朝見周王,路過荒廢了的殷舊都,作《麥秀歌》來寄托自己亡國的悲哀(見《尚書大傳》)。這里是李敬業(yè)的自喻。[29]良:確實(shí)、真的。以:緣因。[30]桓君山:東漢人,名譚,光武帝時為給事中,因反對當(dāng)時盛行的讖緯神學(xué),而被貶為六安縣丞,憂郁而死(事見《后漢書桓譚傳》)。[31]社稷:原為帝王所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借指國家。[32]宇內(nèi):天下。推心:指人心所推重。[33]爰:于是。[34]百越:通“百粵”。古代越族有百種,故稱“百越”。這里指越人所居的偏遠(yuǎn)的東南沿海。[35]三河:洛陽附近河?xùn)|、河內(nèi)、河南三郡,是當(dāng)時政治中心所在的中原之地。[36]玉軸:戰(zhàn)車的美稱。[37]海陵:古縣名,治所在今江蘇省泰州市,地在揚(yáng)州附近,漢代曾在此置糧倉。紅粟:米因久藏而發(fā)酵變成紅色。靡:無,不。[38]江浦:長江沿岸。浦,水邊的平地。黃旗:指王者之旗。[39]班聲:馬嘶鳴聲。[40]喑:(yìn陰)嗚、叱咤(zhà炸):發(fā)怒時的喝叫聲。[41]公等:諸位。家傳漢爵:擁有世代傳襲的爵位。漢初曾大封功臣以爵位,可世代傳下去,所以稱“漢爵”。[42]地協(xié)周親:指身份地位都是皇家的宗室或姻親。協(xié),相配,相合。周親,至親。[43]膺(應(yīng)yìng):承受。爪牙:喻武將。[44]顧命:君王臨死時的遺命。宣室:漢宮中有宣室殿,是皇帝齋戒的地方,漢文帝曾在此召見并咨問賈誼,后借指皇帝鄭重召問大臣之處。[45]一抔(剖póu)之土:語出《史記張釋之傳》:“假令愚民取長陵(漢高祖陵)一抔土,陛下將何法以加之乎?”這里借指皇帝的陵墓。六尺之孤:指繼承皇位的新君。安在:有本作“何托”。參閱前注[20]。[46]儻:通“倘”,倘若,或者。[47]送往事居:送走死去的,侍奉在生的。往,死者,指高宗。居,在生者,指中宗。[48]勤王:指臣下起兵救援王室。[49]舊君:指已死的皇帝,一作“大君”,義近。[50]“同指山河”二句:語出《史記》,漢初大封功臣,誓詞云:“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這里意為有功者授予爵位,子孫永享,可以指山河為誓。[51]窮城:指孤立無援的城邑。[52]昧:不分明。幾(jī機(jī)):跡象。[53]貽(yí怡):遺下,留下。后至之誅:意思說遲疑不響應(yīng),一定要加以懲治。語見《周禮大司馬》,原句為“比軍眾,誅后至者!

滕王閣序([唐]王勃)

【作者小傳】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隋末文中子王通之孫。六歲能文,未冠應(yīng)幽素科及第,授朝散郎,為沛王(李賢)府修撰。因作文得罪高宗被逐,漫游蜀中,客于劍南,后補(bǔ)虢州參軍。又因私殺官奴獲死罪,遇赦除名,父福畦受累貶交趾令。勃渡南海省父,溺水受驚而死。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其詩氣象渾厚,音律諧暢,開初唐新風(fēng),尤以五言律詩為工;其駢文繪章絺句,對仗精工,《滕王閣序》極負(fù)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成就最大。詩文集早佚,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題解】聞一多曾說初唐四杰“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都相當(dāng)浪漫,遭遇尤其悲慘”(《唐詩雜論》)!峨蹰w序》作為一篇贈序文,借登高之會感懷時事,慨嘆身世,是富于時代精神和個人特點(diǎn)的真情流露。王勃一生雖連遭挫折,不免產(chǎn)生人生無常、命運(yùn)偃蹇的怨嘆,但我們在文中更多地體驗(yàn)到的卻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負(fù)和強(qiáng)自振作的意志。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織,這正是文章的動人之處。作為一篇優(yōu)秀的駢文,作者調(diào)動了對偶、用典等藝術(shù)手段,在精美嚴(yán)整的形式之中,表現(xiàn)了自然變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寫部分,文筆瑰麗,手法多樣,以或濃或淡、或俯或仰、時遠(yuǎn)時近、有聲有色的畫面,把秋日風(fēng)光描繪得神采飛動,令人擊節(jié)嘆賞。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聯(lián),動靜相映,意境渾融,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譯文】豫章故郡[1],洪都新府[2]。星分翼軫[3],地接衡廬[4]。襟三江而帶五湖[5],控蠻荊而引甌越[6]。物華天寶,龍光射牛斗之墟[7];人杰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8]。雄州霧列,俊采星馳[9]。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10];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暫駐[11]。十旬休假,勝友如云[12];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xué)士之詞宗[13];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14]。家君作宰,路出名區(qū),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時維九月,序?qū)偃铮?5]。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儼驂騑于上路,訪風(fēng)景于崇阿。臨帝子之長洲,得天人之舊館[16]。層臺聳翠,上出重霄;飛閣翔丹,下臨無地。鶴汀鳧渚,窮島嶼之縈回;桂殿蘭宮,即岡巒之體勢。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17];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18]。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19]。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20];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21]。

遙襟甫暢[22],逸興遄飛。爽籟發(fā)而清風(fēng)生[23],纖歌凝而白云遏[24]。睢園綠竹[25],氣凌彭澤之樽[26];鄴水朱華[27],光照臨川之筆[28]。四美具,二難并[29]。窮睇眄于中天,極娛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望長安于日下[30],目吳會于云間[31]。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32]。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溝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懷帝閽而不見[33],奉宣室以何年[34]。嗟乎!時運(yùn)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35],李廣難封[36]。屈賈誼于長沙,非無圣主[37];竄梁鴻于海曲,豈乏明時[38]。所賴君子見機(jī)[39],達(dá)人知命[40]。老當(dāng)益壯[41],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42]。酌貪泉而覺爽[43],處涸轍而相歡[44]。北海雖賒,扶搖可接[4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46]。孟嘗高潔,空余報國之情[47];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48]!

勃,三尺微命[49],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50];有懷投筆,愛宗愨之長風(fēng)[51]。舍簪笏于百齡[52],奉晨昏于萬里[53]。非謝家之寶樹[54],接孟氏之芳鄰[55]。他日趨庭,叨陪鯉對[56];今茲捧袂,喜托龍門[57]。楊意不逢,撫凌云而自惜[58];鐘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慚[59]。嗚呼!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60],梓澤丘墟[61]。臨別贈言,幸承恩于偉餞;登高作賦,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懷,恭疏短引;一言均賦,四韻俱成。請灑潘江,各傾陸海云爾[62]。

--選自清光緒吳縣蔣氏刊行本《王子安集注》

【譯文】這里是早先的豫章郡,郡治就是新設(shè)的洪州都督府。星空與翼、軫二星相屬,地形與衡、廬兩山相接。三江是它的衣襟,五湖是它的衣帶,控制著荊楚,接連著甌越。物產(chǎn)的精華化為天上的寶氣,寶劍的光芒直射牛星和斗星的區(qū)域。人中的俊杰凝聚著大地的靈氣,徐孺子使得陳蕃專為他設(shè)下床榻。雄偉的州城如在云霧中羅列,有才能的官吏象群星在奔馳。亭臺和城池處在蠻夷和中原的交界,賓客和主人都是東南一帶的名流。都督閻公有著崇高的聲望,大駕遙臨;宇文刺史有著美好的風(fēng)范,車駕暫停。正逢十天一次的休假,俊雅的人士象云一般地聚合;喜迎千里外的來賓,高貴的朋友坐滿了宴席。孟學(xué)士是詞章的宗師,文章能使蛟龍騰飛、鳳凰起舞;王將軍是武林的寶庫,韜略閃著紫電和青霜寶劍的光輝。家父在交趾作縣令,我省親路過這名勝之地;一個年幼無知的少年,居然親逢這難得的盛宴。

時光正值九月,節(jié)序已是深秋。積水退盡,寒冷的潭水變得分外清澈;煙靄凝聚,傍晚的山巒呈現(xiàn)出一派紫色。整治車馬,登上大路;尋訪美景,馳向高山。來到帝子建閣的沙洲,得見滕王昔日的亭館。樓臺層疊。象高聳的青山,向上直插云霄;閣檐飛架,如流動的色彩,下視不見地面。棲息著白鶴和野鴨的河洲沙灘,極盡島嶼縈回之能事;用桂樹和木蘭建筑的殿堂樓館,排列成岡巒起伏的形勢。推開雕刻精致的門扇,俯瞰裝飾華美的屋脊。山原遼闊,盡收眼底;江湖盤曲,望之心寒。住宅遍布大地,全都是鐘鳴鼎食的人家;船只擠滿渡口,盡雕成青雀黃龍的形狀。云氣消散,雨過天晴,彩虹貫天,長空明朗。落霞伴著孤鳥一齊向天邊飛去;秋水映著長空融成一片澄碧。傍晚的漁船響起悠揚(yáng)的歌聲,歌聲直飄到鄱陽湖的彼岸;秋涼的天空傳來雁群的驚叫,叫聲延續(xù)到回雁峰的水邊。

遠(yuǎn)望的胸襟剛開始舒暢,奔放的興致又急劇飛揚(yáng)。簫管齊鳴,鼓蕩起清風(fēng)陣陣,歌聲纖柔,逗引得白云依依。仿佛在睢園的綠竹叢中宴飲,豪氣蓋過了善飲的彭澤縣令;又如在鄴水的荷花池畔吟詠,文筆輝映著擅詩的臨川才子。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俱全,賢主、嘉賓難得一起聚會。極目長天,暢游假日。天高地遠(yuǎn),令人覺得宇宙無窮無盡;興盡悲來,感到命運(yùn)皆有定數(shù)。遙望夕陽映照下的長安,指點(diǎn)云霧飄渺中的江南。大地的盡頭南海最深,天柱雖高而北極星更遠(yuǎn)。關(guān)山難以逾越,有誰同情迷路的游子?偶然溝水相逢,人人都是異鄉(xiāng)的來客。懷念天子而不得朝見,奉召到宣室殿更不知在何年。唉!命運(yùn)不好,遭遇坎坷。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以封侯。使賈誼屈居長沙,并非沒有圣明的君主;讓梁鴻逃隱海濱,又難道不在清明的時代?所可仗恃的是君子安于貧賤,而達(dá)人懂得天命。年紀(jì)老了應(yīng)當(dāng)更加豪壯,哪能在白頭時改變初衷?境遇不好應(yīng)當(dāng)更加堅定,決不能拋棄凌云的壯志。喝了貪泉的水,神志更覺得清爽;處在干涸的車轍內(nèi),心情卻依然歡樂。北海雖然遙遠(yuǎn),乘大風(fēng)可以到達(dá);晨光雖已逝去,日暮為時未晚。孟嘗品德高潔,空留下報國的熱情;阮籍行為狂放,能學(xué)他無路便痛哭?

我年齡幼小,身份低微,只是個讀書人。沒有門路去請求賜予長纓,盡管已到了與終軍相同的年齡;只有懷著拋下筆墨的決心,去羨慕宗愨那乘風(fēng)破浪的豪情。我舍棄了一生的富貴前程,不遠(yuǎn)萬里去朝夕侍奉父親。我不是謝家寶樹般的子弟,卻有幸結(jié)交孟母芳鄰般的諸君。不久我將到父親身邊,慚愧地比附孔鯉的庭對;今天我拱手請謁,高興地得以托身于龍門。遇不到楊得意,只好手撫《大人賦》般的文章而空自嘆惜;見到了鐘子期,奏出《高山流水》的樂曲又有什么羞慚!。∶麆僦夭粫L存,盛大的宴會也難以再逢。蘭亭的宴集已是陳跡,梓澤名園也成了廢墟。臨別贈言,承蒙閻公的盛意;登高作詩,只有借重在座諸公。我冒昧地盡情傾吐,恭敬地寫下短序。按照規(guī)定的韻字大家作詩,我的一首也同時也成。請諸位展露潘岳般的文采,各自傾瀉陸機(jī)般的才華吧。(方智范)

【注釋】[1]豫章: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為漢豫章郡治。[2]洪都:漢豫章郡,唐改為洪州,設(shè)都督府。[3]星分翼軫(zhěn枕):古人習(xí)慣以天上星宿與地上區(qū)域?qū)?yīng),稱為“某地在某星之分野”。據(jù)《晉書天文志》,豫章屬吳地,吳越揚(yáng)州當(dāng)牛斗二星的分野,與翼軫二星相鄰。翼、軫,星宿名,屬二十八宿。[4]衡廬:衡,衡山,此代指衡州(治所在今湖南省衡陽市)。廬,廬山,此代指江州(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5]三江:泛指長江中下游的江河。五湖:南方大湖的總稱。[6]蠻荊:古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帶。甌越:古越地,即今浙江地區(qū)。古東越王建都于東甌(今浙江省永嘉縣)。[7]物華二句:據(jù)《晉書張華傳》,晉初,牛、斗二星之間常有紫氣照射,據(jù)說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張華命人尋找,果然在豐城(今江西省豐城縣,古屬豫章郡)牢獄的地下,掘出龍泉、太阿二劍。后這對寶劍入水化為雙龍。[8]徐孺句:據(jù)《后漢書徐稚傳》,東漢名士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賓客,惟徐稚來訪時,才設(shè)一睡榻,徐稚去后又懸置起來。徐孺,徐孺子的省稱。徐孺子名稚,東漢豫章南昌人,當(dāng)時隱士。[9]采:通“寀”,官吏。[10]都督:掌管督察諸州軍事的官員,唐代分上、中、下三等。閻公:名未詳。棨(qǐ啟)戟:外有赤黑色繒作套的木戟,古代大官出行時用。這里代指儀仗。[11]宇文新州:復(fù)姓宇文的新州(在今廣東境內(nèi))刺史,名未詳。襜(chā攙)。很嚿系尼∧唬@里代指車馬。[12]十旬休假:唐制,十日為一旬,遇旬日則官員休沐,稱為“旬休”。假通“暇”,空閑。[13]騰蛟起鳳:《西京雜記》:“董仲舒夢蛟龍入懷,乃作《春秋繁露》。”又:“揚(yáng)雄著《太玄經(jīng)》,夢吐鳳凰集《玄》之上,頃而滅!泵蠈W(xué)士:名未祥。[14]紫電青霜:《古今注》:“吳大皇帝(孫權(quán))有寶劍六,二曰紫電。”《西京雜記》:“高祖(劉邦)斬白蛇劍,刃上常帶霜雪!蓖鯇④姡好丛敗#15]三秋:古人稱七、八、九月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16]帝子、天人:都指滕王李元嬰。[17]閭閻:里門,這里代指房屋。鐘鳴鼎食:古代貴族鳴鐘列鼎而食。[18]舸(gě葛):《方言》:“南楚江、湘,凡船大者謂之舸。”青雀黃龍:船的裝飾形狀。軸:通“舳(zhú竹)”,船尾把舵處,這里代指船只。[19]彩:虹。徹:通貫。[20]彭蠡:古大澤名,即今鄱陽湖。[21]衡陽:今屬湖南省,境內(nèi)有回雁峰,相傳秋雁到此就不再南飛,待春而返。[22]甫:方才。[23]爽籟:管子參差不齊的排簫。[24]白云遏:形容音響優(yōu)美,能駐行云!读凶訙珕枴罚骸把ψT學(xué)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保25]睢(suī雖)園綠林:睢園,即漢梁孝王菟園。《水經(jīng)注》:“睢水又東南流,歷于竹圃……世人言梁王竹園也!保26]彭澤:縣名,在今江西湖口縣東。陶淵明曾官彭澤縣令,世稱陶彭澤。樽:酒器。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有“有酒盈樽”之句。[27]鄴水:在鄴下(今河北省臨漳縣)。鄴下是曹魏興起的地方。朱華:荷花。曹植《公宴詩》:“秋蘭被長坂,朱華冒綠池!保28]光照句:臨川,郡名,治所在今江西省撫州市。這里指代謝靈運(yùn)。謝曾任臨川內(nèi)史,《宋書》本傳稱他“文章之美,江左莫逮”。[29]四美:指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二難:指賢主、嘉賓難得。[30]望長安句:《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yuǎn)?’答曰:‘日遠(yuǎn),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31]吳會:吳郡,治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云間:江蘇松江縣( 古華亭)的古稱。《世說新語排調(diào)》:陸云(字士龍)華亭人,未識荀隱,張華使其相互介紹而不作常語,“云因抗手曰:‘云間陸士龍。’”[32]天柱:《神異經(jīng)》:“昆侖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北背剑骸墩撜Z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拱)之!保33]帝閽(hūn昏):天帝的守門人。屈原《離騷》:“吾令帝閽開關(guān)兮,倚閶闔而望予!保34]奉宣室句:賈誼遷謫長沙四年后,漢文帝復(fù)召他回長安,于宣室中問鬼神之事。宣室,漢未央宮正殿,為皇帝召見大臣議事之處。[35]馮唐易老:《史記馮唐列傳》:“(馮)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萏茷檐囼T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余,不能復(fù)為官。”[36]李廣難封:李廣,漢武帝時名將,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軍功卓著,卻始終未獲封爵。[37]屈賈誼句:賈誼在漢文帝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圣主:指漢文帝。[38]竄梁鴻句:梁鴻,東漢人,因得罪章帝,避居齊魯、吳中。明時:指章帝時代。[39]君子見機(jī):《易系辭下》:“君子見幾(機(jī))而作!保40]達(dá)人知命:《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保41]老當(dāng)益壯:《后漢書馬援傳》:“丈夫?yàn)橹荆F當(dāng)益堅,老當(dāng)益壯。”[42]青云之志:《續(xù)逸民傳》:“嵇康早有青云之志。”[43]酌貪泉句:據(jù)《晉書吳隱之傳》,廉官吳隱之赴廣州刺史任,飲貪泉之水,并作詩說:“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伯)夷(叔)齊飲,終當(dāng)不易心!必澣趶V州附近的石門,傳說飲此水會貪得無厭。[44]處涸轍:《莊子外物》有鮒魚處涸轍的故事。涸轍比喻困厄的處境。[45]北海二句:語意本《莊子逍遙游》。[46]東隅二句:《后漢書馮異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東隅,日出處,表示早晨。桑榆,日落處,表示傍晚。[47]孟嘗二句: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后因病隱居。桓帝時,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事見《后漢書孟嘗傳》。[48]阮籍二句: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稌x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dú)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49]三尺:指幼小。[50]無路二句:據(jù)《漢書終軍傳》,終軍字子云,漢代濟(jì)南人。武帝時出使南越,自請“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時僅二十余歲。等,相同,用作動詞。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表示成年,稱“弱冠”。[51]投筆:用漢班超投筆從戎的故事,事見《后漢書班超傳》。愛宗愨(què卻)句:宗愨字元干,南朝宋南陽人,年少時向叔父自述志向,云“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事見《宋書宗愨傳》。[52]簪笏(hù戶):冠簪、手版。官吏用物,這里代指官職地位。百齡:百年,猶“一生”。[53]奉晨昏:《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昏定而晨省。”[54]非謝家句:《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yù)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謝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于庭階耳。’”[55]接孟氏句:據(jù)說孟軻的母親為教育兒子而三遷擇鄰,最后定居于學(xué)宮附近。事見劉向《列女傳母儀篇》。[56]他日二句:《論語季氏》:“(孔子)嘗獨(dú)立,(孔)鯉趨而過庭。(子)曰:‘學(xué)詩乎?’對曰:‘未也。’‘不學(xué)詩,無以言!幫硕鴮W(xué)詩。他日,又獨(dú)立,鯉趨而過庭。(子)曰:‘學(xué)禮乎?’對曰:‘未也。’‘不學(xué)禮,無以立!幫硕鴮W(xué)禮!滨帲柞,孔子之子。[57]捧袂(mèi妹):舉起雙袖,表示恭敬的姿勢。喜托龍門:《后漢書李膺傳》:“膺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為登龍門!保58]楊意二句:據(jù)《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經(jīng)蜀人楊得意引薦,方能入朝見漢武帝。又云:“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凌云之氣。”楊意,楊得意的省稱。凌云,指司馬相如作《大人賦》。[59]鐘期二句:《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鐘期,鐘子期的省稱。[60]蘭亭:在今浙江省紹興市附近。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王羲之與群賢宴集于此,行修禊禮,祓除不祥。[61]梓澤:即晉石崇的金谷園,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西北。[62]請灑二句:鐘嶸《詩品》:“陸(機(jī))才如海,潘(岳)才如江。”

與韓荊州書([唐]李白)

【作者小傳】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土。唐代偉大詩人。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人。青少年時期在蜀中度過,約二十五六歲時,出蜀漫游各地。玄宗天寶(742-756)初至長安,待詔翰林院。不久便遭讒去京,南北漫游。安史之亂中,因參永王李璘幕府,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晚年飄泊江南,病逝于當(dāng)涂(今屬安徽)。李白詩深切關(guān)懷國家政治,對天寶年間權(quán)奸當(dāng)?shù)、窮兵黷武等陰暗面以及安史亂軍危害國家的罪行均加以批判;強(qiáng)烈抒發(fā)了雄心壯志遭受壓抑的痛苦和憤怒心情,表達(dá)了對權(quán)貴的蔑視和對獨(dú)立自由人格的向往;熱情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詩風(fēng)豪放,想象奇?zhèn),情感熾熱,語言真率自然,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文風(fēng)亦豪邁俊爽。今存詩約千首,文約七十篇。

【題解】本文約作于開元二十二年(734),李白在襄陽(今屬湖北)。韓荊州,即韓朝宗,時任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山南東道采訪使。李白抱負(fù)宏大,自稱“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但他不欲經(jīng)由進(jìn)士、明經(jīng)等常規(guī)考試進(jìn)入仕途,而企圖一朝蒙受帝王賞識,獲得重用。故廣事干謁,投贈詩文,以表現(xiàn)才能,培養(yǎng)聲名。作此文前,已多次上書和謁見地方長官,又曾入京謀求出路,未果。本文也是干謁之作,故極稱韓朝宗善于識拔人才,希望獲得接見和稱譽(yù)。但并不露卑屈之態(tài),而充滿對自己才能的自信。文句駢散并用,長短錯落,讀來頗有氣盛言宜之感。

【原文】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1]:“生不用萬戶侯[2],但愿一識韓荊州!焙瘟钊酥澳剑3],一至于此耶!豈不以有周公之風(fēng),躬吐握之事[4],使海內(nèi)豪俊奔走而歸之,一登龍門[5],則聲譽(yù)十倍,所以龍盤鳳逸之士,皆欲收名定價于君侯[6]。愿君侯不以富貴而驕之,寒賤而忽之,則三千賓中有毛遂,使白得穎脫而出[7],即其人焉。

白隴西布衣,流落楚漢[8]。十五好劍術(shù),徧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9]。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王公大人,許與氣義。此疇曩心跡[10],安敢不盡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11],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xué)究天人[12]。幸愿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13]。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14],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15]。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quán)衡[16],一經(jīng)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17],不使白揚(yáng)眉吐氣,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師為豫州,未下車,即辟荀慈明,既下車,又辟孔文舉[18];山濤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yàn)槭讨、尚書?9],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薦一嚴(yán)協(xié)律,入為秘書郎,中間崔宗之、房習(xí)祖、黎昕、許瑩之徒[20],或以才名見知,或以清白見賞。白每觀其銜恩撫躬[21],忠義奮發(fā),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諸賢腹中[22],所以不歸他人,而愿委身國士[23]。儻急難有用,敢效微軀[24]。

且人非堯舜[25],誰能盡善?白謨猷籌畫,安能自矜[26]?至于制作,積成卷軸[27],則欲塵穢視聽[28]。恐雕蟲小技[29],不合大人。若賜觀芻蕘[30],請給紙墨,兼之書人,然后退掃閑軒[31],繕寫呈上。庶青萍、結(jié)綠,長價于薛、卞之門[32]。幸惟下流[33],大開獎飾,惟君侯圖之[34]。

--選自中華書局標(biāo)點(diǎn)本《李太白全集》

【譯文】我聽說天下談士聚在一起議論道:“人生不用封為萬戶侯,只愿結(jié)識一下韓荊州。”怎么使人敬仰愛慕,竟到如此程度!豈不是因?yàn)槟兄芄菢拥淖黠L(fēng),躬行吐哺握發(fā)之事,故而使海內(nèi)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歸于您的門下。士人一經(jīng)您的接待延譽(yù),便聲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賢士,都想在您這兒獲得美名,奠定聲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貴而對他們傲慢,不因他們微賤而輕視他們,那么您眾多的賓客中便會出現(xiàn)毛遂那樣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機(jī)會顯露才干,我就是那樣的人啊。

我是隴西平民,流落于楚漢。十五歲時愛好劍術(shù),謁見了許多地方長官;三十歲時文章成就,拜見了很多卿相顯貴。雖然身長不滿七尺,但志氣雄壯,勝于萬人。王公大人都贊許我有氣概,講道義。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跡,怎敢不盡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與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動天地;文章與自然造化同功,學(xué)問窮極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寬宏,和顏悅色,不因我長揖不拜而拒絕我。如若肯用盛宴來接待我,任憑我清談高論,那請您再以日寫萬言試我,我將手不停揮,頃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認(rèn)為您是決定文章命運(yùn)、衡量人物高下的權(quán)威,一經(jīng)您的品評,便被認(rèn)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階前的區(qū)區(qū)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揚(yáng)眉吐氣、激厲昂揚(yáng)、氣概凌云呢?

從前王子師擔(dān)任豫州刺史,未到任即征召荀慈明,到任后又征召孔文舉;山濤作冀州刺史,選拔三十余人,有的成為侍中、尚書。這都是前代人所稱美的。而您也薦舉過一位嚴(yán)協(xié)律,進(jìn)入中央為秘書郎;還有崔宗之、房習(xí)祖、黎昕、許瑩等人,有的因才干名聲被您知曉,有的因操行清白受您賞識。我每每看到他們懷恩感慨,忠義奮發(fā),因此我感動激勵,知道您對諸位賢士推心置腹,赤誠相見,故而我不歸向他人,而愿意托身于您。如逢緊急艱難有用我之處,我當(dāng)獻(xiàn)身效命。

一般人都不是堯、舜那樣的圣人,誰能完美無缺?我的謀略策畫,豈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積累成為卷軸,卻想要請您過目。只怕這些雕蟲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賞識。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請給以紙墨,還有抄寫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掃靜室,繕寫呈上。希望青萍寶劍、結(jié)綠美玉,能在薛燭、卞和門下增添價值。愿您顧念身居下位的人,大開獎譽(yù)之門。請您加以考慮。(王運(yùn)熙 楊明)

【注釋】[1]談士:言談之士?兹凇杜c曹操論盛孝章書》:“天下談士,依以揚(yáng)聲。”[2]萬戶侯:食邑萬戶的封侯。唐朝封爵已無萬戶侯之稱,此處借指顯貴。[3]景慕:敬仰愛慕。[4]周公:即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因采邑在周(今陜西歧山縣北),故稱周公。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發(fā)(頭發(fā))。周公自稱“我一沐(洗頭)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見《史記魯世家》),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禮賢下士。[5]龍門:在今山西河津西北黃河兩岸,峭壁對峙,形如闕門。傳說江海大魚能上此門者即化為龍。東漢李膺有高名,當(dāng)時士人有受其接待者,名為登龍門。[6]龍盤鳳逸:喻賢人在野或屈居下位。收名定價:獲取美名,奠定聲望。君侯:對尊貴者的敬稱。[7]毛遂:戰(zhàn)國時趙國平原君食客。秦圍邯鄲,趙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毛遂請求隨同前往,自薦曰:“臣乃今日請?zhí)幠抑卸。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彪S從至楚,果然說服了楚王,使其同意發(fā)兵。平原君乃以為上客(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穎(yǐng影):指錐芒。穎脫而出,喻才士若獲得機(jī)會,必能充分顯示其才能。[8]隴西:古郡名,始置于秦,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李白自稱十六國時涼武昭王李暠之后,李暠為隴西人。布衣:平民。楚漢:當(dāng)時李白家于安陸(今屬湖北),往來于襄陽、江夏等地。[9]干:干謁,對人有所求而請見。諸侯:此指地方長官。歷:普遍。抵:拜謁,進(jìn)見。卿相:指中央朝廷高級官員。[10]疇曩(chóu nǎng綢攮):往日。[11]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謀):相等,齊同。東漢崔瑗《張平子碑》:“數(shù)術(shù)窮天地,制作侔造化。”[12]參,參與。造化:自然的創(chuàng)造化育。天人:天道和人道。南朝梁鐘嶸《詩品序》:“文麗日月,學(xué)究天人。”[13]開張:開擴(kuò),舒展。長揖:相見時拱手高舉自上而下以為禮。[14]清談:漢末魏晉以來,士人喜高談闊論,或評議人物,或探究玄理,稱為清談。[15]倚馬可待:喻文思敏捷。東晉時袁宏隨同桓溫北征,受命作露布文(檄文、捷書之類),他倚馬前而作,手不輟筆,頃刻便成,而文極佳妙。[16]司命:原為神名,掌管人之壽命。此指判定文章優(yōu)劣的權(quán)威。權(quán):秤錘;衡:秤桿。此指品評人物的權(quán)威。[17]惜階前盈尺之地:意即不在堂前接見我。[18]王子師:東漢王允字子師,靈帝時為豫州刺史(治所在沛國譙縣,即今安徽亳縣),征召荀爽(字慈明,漢末碩儒)、孔融(字文舉,孔子之后,漢末名士)等為從事。全句原出西晉東海王司馬越《與江統(tǒng)書》。[19]山濤:字巨源,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為翼州(今河北高邑西南)刺史時,搜訪賢才,甄拔隱屈。侍中、尚書:中央政府官名。[20]嚴(yán)協(xié)律:名不詳。協(xié)律,協(xié)律郎,屬太常寺,掌校正律呂。秘書郎:屬秘書省,掌管中央政府藏書。崔宗之:李白好友,開元中入仕,曾為起居郎、尚書禮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右司郎中等職,與孟浩然、杜甫亦曾有交往。房習(xí)祖:不詳。黎昕:曾為拾遺官,與王維有交往。許瑩:不詳。[21]撫躬:猶言撫膺、撫髀,表示慨嘆。撫,拍。[22]推赤心于諸賢腹中:《后漢書光武本紀(jì)》:“蕭王(劉秀)推赤心置人腹中!保23]國士:國中杰出的人。[24]儻:同“倘”。[25]且:提起連詞。[26]謨猷(yóu尤):謀畫,謀略。[27]卷軸:古代帛書或紙書以軸卷束。[28]塵穢視聽:請對方觀看自己作品的謙語。[29]雕蟲小技:西漢揚(yáng)雄稱作賦為“童子雕蟲篆刻”,“壯夫不為”(見《法言吾子》)。蟲書、刻符為當(dāng)時學(xué)童所習(xí)書體,纖巧難工。此處乃自謙之詞。[30]芻蕘(chú ráo除饒):割草為芻,打柴為蕘,芻蕘指草野之人。亦用以謙稱自己的作品。[31]閑軒:靜室。[32]青萍:寶劍名。結(jié)綠:美玉名。薛:薛燭,古代善相劍者,見《越絕書外傳記寶劍》。卞:卞和,古代善識玉者,見《韓非子和氏》。[33]惟:念。下流:指地位低的人。惟,一作推。[34]獎飾:獎勵稱譽(yù)。

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唐]李白)

【題解】李白與諸從弟聚會賦詩,本文即為之而作的序文。從弟即堂弟。但唐代風(fēng)氣喜聯(lián)宗,凡同姓即結(jié)為兄弟叔侄等,所謂從弟未必真有血緣關(guān)系。序中寫了欣賞美景、高談清論、飲酒作詩的情景。雖有“浮生若夢”等頹廢之語,但主要是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豪情逸興。全文僅百余字,緊扣題目,句無虛設(shè),而層次井然。以駢偶句式為主,鏗鏘動聽,而又瀟灑流動,無板滯之弊。

【原文】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1];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2],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3]。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4]。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5]。群季俊秀,皆為惠連[6];吾人詠歌,獨(dú)慚康樂[7]。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8]。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9]。

--選自中華書局標(biāo)點(diǎn)本《李太白全集》

【譯文】天地是萬事萬物的旅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而人生浮泛,如夢一般,能有幾多歡樂?古人持燭夜游,確實(shí)有道理啊。況且溫煦的春天用艷麗的景色召喚我們,大自然將美好的文章提供給我們。于是相會于美麗的桃李園內(nèi),敘說兄弟團(tuán)聚的快樂。諸位弟弟英俊秀發(fā),個個好比謝惠連;而我的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賞著美景,高遠(yuǎn)的談吐已更為清妙。鋪開盛席,坐在花間;行酒如飛,醉于月下。不作好詩,怎能抒發(fā)高雅的情懷?如賦詩不成,須依金谷雅集三斗之?dāng)?shù)行罰。(王運(yùn)熙 楊明)

[注釋][1]逆旅:旅舍。逆;迎。古人以生為寄,以死為歸,如《尸子》:“老萊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也!庇秩纭豆旁姟罚骸叭松斓亻g,忽如遠(yuǎn)行客。”此用其意。[2]浮生若夢:《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莊子齊物論》稱莊周夢為胡蝶;“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意謂死生之辨,亦如夢覺之分,紛紜變化,不可究詰。此用其意。[3]秉:持,拿著。二句原出曹丕《與吳質(zhì)書》:“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燭夜游,良有以也。”[4]大塊:指大自然。假:借。文章:原指錯雜的色彩、花紋。此指大自然中各種美好的形象、色彩、聲音等。劉勰《文心雕龍原道》指出,天上日月,地上山川,以及動物、植物等,均有文采,“形立則章成矣,聲發(fā)則文生矣”。[5]序:同敘。天倫:天然的倫次,此指兄弟。[6]季:少子為季,此指弟弟。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xué)家。幼而聰慧,十歲便能作文。深為族兄靈運(yùn)所賞愛,常一同寫作游玩。[7]康樂:謝靈運(yùn),南朝宋詩人,名將謝玄之孫,襲封康樂公。以寫作山水詩著名。[8]瓊筵:美好的筵席。瓊,美玉。羽觴:酒器,形如雀鳥。[9]金谷酒數(shù):晉石崇有金谷園,曾與友人宴飲其中,作《金谷詩序》云:“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

吊古戰(zhàn)場文([唐]李華)

【作者小傳】李華(715-766),字遐叔,趙州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進(jìn)士,又曾中博學(xué)宏辭科。天寶十一載(752)遷監(jiān)察御史,因彈劾當(dāng)朝權(quán)相楊國忠的私人而遭排擠,徙為右補(bǔ)闕。安史亂起,陷入叛軍之手,署為鳳閣舍人。亂平后,被貶為杭州司戶參軍。從此因自慚而淡于宦進(jìn)。肅宗上元中,召為左補(bǔ)闕、吏部司封員外郎,稱病不拜。后來參李峴幕府,授驗(yàn)校吏部員外郎銜。不久即因風(fēng)濕癥辭官。隱居于山陽(今江蘇淮安縣),率領(lǐng)子弟務(wù)農(nóng)為生。晚年崇信佛法,不甚著述。李華文詞工麗,與蕭穎士齊名,世稱“蕭李”;又與韓衢、何長師、盧東美為友,江淮間號為“四夔”。當(dāng)時士大夫多求他作家傳、墓碑。他為著名循吏元德秀所作的墓碑,顏真卿書寫,李陽冰篆額,被稱為“四絕碑”。有《李遐叔文集》。

[題解]本文是李華“極思研搉”的力作。唐玄宗開元后期,驕侈昏庸,好戰(zhàn)喜功,邊將經(jīng)常背信棄義,使用陰謀,挑起對邊境少數(shù)民族的戰(zhàn)爭,以邀功求賞,造成“夷夏”之間矛盾加深,戰(zhàn)禍不斷,士兵傷亡慘重。如天寶八載(749)哥舒翰攻吐蕃石堡城,唐軍戰(zhàn)死數(shù)萬;十載(751)安祿山率兵六萬進(jìn)攻契丹,全軍覆沒。本文以憑吊古戰(zhàn)場起興,中心是主張實(shí)行王道,以仁德禮義悅服遠(yuǎn)人,達(dá)到天下一統(tǒng)。在對待戰(zhàn)爭的觀點(diǎn)上,主張興仁義之師,有征無戰(zhàn),肯定反侵略戰(zhàn)爭,反對侵略戰(zhàn)爭。文中把戰(zhàn)爭描繪得十分殘酷凄慘,旨在喚起各階層人士的反戰(zhàn)情緒,以求做到“守在四夷”,安定邊防,具有強(qiáng)烈的針對性。雖用駢文形式,但文字流暢,情景交融,主題鮮明,寄意深切,不愧為古今傳誦的名篇。

本文《李遐叔文集》、《唐文粹》、《文苑英華》等均收入,文字小異,此不一一出校。

【原文】浩浩乎平沙無垠[1],夐不見人[2]。河水縈帶,群山糾紛[3]。黯兮慘悴[4],風(fēng)悲日曛[5]。蓬斷草枯[6],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挺亡群[7]。亭長告予曰[8]:“此古戰(zhàn)場也,嘗覆三軍[9]。往往鬼哭,天陰則聞!眰脑眨∏貧e漢歟?將近代歟?

吾聞夫齊魏徭戍,荊韓召募[10]。萬里奔走,連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闊天長,不知?dú)w路。寄身鋒刃,腷臆誰愬[11]?秦漢而還,多事四夷[12],中州耗[13],無世無之。古稱戎夏[14],不抗王師[15]。文教失宣[16],武臣用奇[17]。奇兵有異于仁義[18],王道迂闊而莫為[19]。嗚呼噫嘻!

吾想夫北風(fēng)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zhàn)[20]。野豎旌旗[21],川回組練[22]。法重心駭,威尊命賤。利鏃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聲析江河[23],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24],凜冽海隅[25],積雪沒脛,堅冰在須。鷙鳥休巢,征馬踟躕?暲k無溫[26],墮指裂膚。當(dāng)此苦寒,天假強(qiáng)胡,憑陵殺氣[27],以相剪屠。徑截輜重[28],橫攻士卒。都尉新降[29],將軍復(fù)沒。尸踣巨港之岸[30],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蓜傺栽眨31]!鼓衰兮力竭,矢盡兮絃絕,白刃交兮寶刀折,兩軍蹙兮生死決[32]。降矣哉,終身夷狄;戰(zhàn)矣哉,暴骨沙礫。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fēng)淅淅;昶墙Y(jié)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冪冪[33]。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傷心慘目,有如是耶!

吾聞之:牧用趙卒,大破林胡,開地千里,遁逃匈奴[34]。漢傾天下,財殫力痡[35]。任人而已,豈在多乎!周逐a瘢北至太原[36]。既城朔方[37],全師而還。飲至策勛[38],和樂且閑。穆穆棣棣[39],君臣之間。秦起長城,竟海為關(guān)。荼毒生民[40],萬里朱殷[41]。漢擊匈奴,雖得陰山,枕骸徧野,功不補(bǔ)患[42]。

蒼蒼蒸民[43],誰無父母?提攜捧負(fù),畏其不壽。誰無兄弟?如足如手。誰無夫婦?如賓如友。生也何恩,殺之何咎?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44],寤寐見之[45]。布奠傾觴[46],哭望天涯。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無依[47]。必有兇年,人其流離[48]。嗚呼噫嘻!時耶命耶?從古如斯!為之奈何?守在四夷[49]。

--選自《全唐文》卷三二一

【譯文】遼闊的無邊無際的曠野啊,極目遠(yuǎn)望看不到人影。河水象一條帶子彎曲縈繞,遠(yuǎn)處無數(shù)的山峰重疊錯亂。一片陰暗凄涼的景象:寒風(fēng)悲嘯,日色昏黃,蓬蒿斷落,野草萎枯,寒氣凜冽有如降霜的冬晨。鳥兒飛過也不肯落下,離群的野獸奔竄而過。亭長告訴我說:“這兒就是古代的戰(zhàn)場,曾經(jīng)覆沒全軍。時常有鬼哭的聲音,每逢陰天就會聽到!闭媪钊藗陌!這是秦朝、漢朝,還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聽說戰(zhàn)國時期,齊魏征集壯丁服役,楚韓募集兵員備戰(zhàn)。士兵們奔走萬里邊疆,年復(fù)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尋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結(jié)冰的河流。地遠(yuǎn)天長,不知道哪里是歸家的道路。性命寄托于刀槍之間,苦悶的心情向誰傾訴?自從秦漢以來,四方邊境上戰(zhàn)爭頻繁,中原地區(qū)的損耗破壞,也無世不有。古時稱說,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軍隊為敵;后來不再宣揚(yáng)禮樂教化,武將們就使用奇兵詭計。奇兵不符合仁義道德,王道被認(rèn)為迂腐不切實(shí)際,誰也不去實(shí)行。唉喲喲!

我想象北風(fēng)搖撼著沙漠,胡兵乘機(jī)來襲。主將驕傲輕敵,敵兵已到營門才倉卒接戰(zhàn)。原野上豎起各種戰(zhàn)旗,河谷地奔馳著全副武裝的士兵。嚴(yán)峻的軍法使人心驚膽戰(zhàn),當(dāng)官的威權(quán)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賤。鋒利的箭鏃穿透骨頭,飛揚(yáng)的沙粒直撲人面。敵我兩軍激烈搏斗,山川也被震得頭昏眼花。聲勢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電奔掣。何況正值極冬,空氣凝結(jié),天地閉塞,寒氣凜冽的翰海邊上,積雪陷沒小腿,堅冰凍住胡須。兇猛的鷙鳥躲在巢里休息,慣戰(zhàn)的軍馬也徘徊不前。綿衣毫無暖氣,人凍得手指掉落,肌膚開裂。在這苦寒之際,老天假借強(qiáng)大的胡兵之手,憑仗寒冬肅殺之氣,來斬伐屠戮我們的士兵,半途中截取軍用物資,攔腰沖斷士兵隊伍。都尉剛剛投降,將軍又復(fù)戰(zhàn)死。尸體僵仆在大港沿岸,鮮血淌滿了長城下的窟穴。無論高貴或是卑賤,同樣成為枯骨。說不完的凄慘喲!鼓聲微弱啊,戰(zhàn)士已經(jīng)精疲力竭;箭已射盡啊,弓弦也斷絕。白刃相交肉搏啊,寶刀已折斷;兩軍迫近啊,以生死相決。投降吧?終身將淪于異族;戰(zhàn)斗吧?尸骨將暴露于沙礫!鳥兒無聲啊群山沉寂,漫漫長夜啊悲風(fēng)淅淅,陰魂凝結(jié)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陰云厚積。日光慘淡啊映照著短草,月色凄苦啊籠罩著白霜。人間還有象這樣令人傷心慘目的景況嗎?

我聽說過,李牧統(tǒng)率趙國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開辟疆土千里,匈奴望風(fēng)遠(yuǎn)逃。而漢朝傾全國之力和匈奴作戰(zhàn),反而民窮財盡,國力削弱。關(guān)鍵是任人得當(dāng),哪在于兵多呢!周朝驅(qū)逐a瘢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筑城防御,爾后全軍凱旋回京,在宗廟舉行祭祀和飲宴,記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適。君臣之間,端莊和藹,恭敬有禮。而秦朝修筑長城,直到海邊都建起關(guān)塞,殘害了無數(shù)的人民,鮮血把萬里大地染成了赤黑;漢朝出兵攻擊匈奴,雖然占領(lǐng)了陰山,但陣亡將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實(shí)在是得不償失。

蒼天所生眾多的人民,誰沒有父母?從小拉扯帶領(lǐng),抱著背著,唯恐他們夭折。誰沒有親如手足的兄弟?誰沒有相敬如賓友的妻子?他們活著受過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過而遭殺害?他們的生死存亡,家中無從知道;即使聽到有人傳訊,也是疑信參半。整日憂愁郁悶,夜間音容入夢。不得已只好陳列祭品,酹酒祭奠,望遠(yuǎn)痛哭。天地為之憂愁,草木也含悲傷。這樣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為死者在天之靈所感知,他們的精魂也無所歸依。何況戰(zhàn)爭之后,一定會出現(xiàn)災(zāi)荒,人民難免流離失所。唉唉!這是時勢造成,還是命運(yùn)招致呢?從古以來就是如此!怎樣才能避免戰(zhàn)爭呢?惟有宣揚(yáng)教化,施行仁義,才能使四方民族為天子守衛(wèi)疆土啊。(孟斐)

【注釋】[1]浩浩:遼闊的樣子。垠(yín銀):邊際。[3]夐(xiòng):遠(yuǎn)。[3]糾紛:重疊交錯的樣子。[4]黯:昏黑。[5]曛:赤黃色,形容日色昏暗。[6]蓬:草名,即蓬蒿。秋枯根拔,隨風(fēng)飄轉(zhuǎn)。[7]挺:通“鋌”(tǐng),疾走的樣子。[8]亭長:秦漢時每十里為一亭,設(shè)亭長一人,掌管治安、訴訟等事。唐代在尚書省各部衙門設(shè)置亭長,負(fù)責(zé)省門開關(guān)和通報傳達(dá)事務(wù),是流外(不入九品職級)吏職。此借指地方小吏。[9]三軍:周制:天子置六軍,諸侯大國可置三軍,每軍一萬二千五百人。此處泛指軍隊。[10]齊魏、荊韓:戰(zhàn)國七雄中的四個國家。荊,即楚國。這里泛指戰(zhàn)國時代。召募:以錢物招募兵員。徭役和召募,是封建時代的義務(wù)兵和雇傭兵。[11]腷(bì必)臆:心情苦悶。愬,即“訴”。[12]四夷:四方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夷,古時對異族的貶稱。[13]耗斁(dù妒):損耗敗壞。[14]戎:西方少數(shù)民族。此泛指少數(shù)民族。夏:華夏,漢族。[15]王師:帝王的軍隊。古稱帝王之師是應(yīng)天順人、吊民伐罪的仁義之師。[16]文教:指禮樂法度,文章教化。[17]用奇:使用陰謀詭計。[18]奇兵:乘敵不備進(jìn)行突然襲擊的部隊。[19]王道:指禮樂仁義等治理天下的準(zhǔn)則。迂闊:迂腐空疏。[20]期門:軍營的大門。[21]旌旗:旗幟的統(tǒng)稱。旌,用旄牛尾和彩色鳥羽作竿飾的旗。[22]組練:即“組甲被練”,戰(zhàn)士的衣甲服裝。此代指戰(zhàn)士。[23]析:分離,劈開。原作“折”,據(jù)《唐文粹》及《文集》改。[24]窮陰:猶窮冬,極寒之時。[25]海隅:西北極遠(yuǎn)之地。海,瀚海,在蒙古高原東北;一說指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之呼倫貝爾湖。[26]繒纊(zēng增kuàng曠):繒,絲織品的總稱。纊,絲綿。古代尚無棉花,絮衣都用絲棉。[27]憑陵:憑借,倚仗。[28]輜(zī資)重:軍用物資的總稱。[29]都尉:官名,此指職位低于將軍的武官。[30]踣(bó博):僵仆。[31]勝(shēng生):盡。[32]蹙(cù促):迫近,接近。[33]冪(mì密)冪:深濃陰暗。[34]牧:李牧,戰(zhàn)國末趙國良將,守雁門(今山西北部),大破匈奴的入侵,擊敗東胡,降服林胡(均為匈奴所屬的部族)。其后十余年,匈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35]殫(d。畹ぃ罕M。痡(pū鋪):勞倦,病苦。漢武帝時,多次大舉征伐匈奴及大宛、西羌、南越,以至“賦稅既竭,猶不足以奉戰(zhàn)士”、“天下虛耗”,甚至“人復(fù)相食”。見《史記平準(zhǔn)書》、《漢書食貨志》。[36]a瘢ǎiǎn險yǔn允):也作“獫狁”、“葷粥”、“獯鬻”、“薰育”、“葷允”等,古代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即匈奴的前身。周宣王時,a衲锨鄭宣王命尹吉甫統(tǒng)軍抗擊,逐至太原(今寧夏固原縣北),不再窮追。二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六月》:“薄伐a瘢至于太原”。[37]城:筑城。朔方:北方。一說即今寧夏靈武縣一帶。句出《詩經(jīng)小雅出車》:“天子命我,城彼朔方!保38]飲至:古代盟會、征伐歸來后,告祭于宗廟,舉行宴飲,稱為“飲至”。策勛,把功勛記載在簡策上。句出《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于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保39]穆穆:端莊盛美,恭敬謹(jǐn)肅的樣子,多用以形容天子的儀表,如《禮記曲禮下》:“天子穆穆”。棣(dì弟)棣,文雅安和的樣子。[40]荼(tú涂)毒:殘害。[41]殷(y。顭煟撼嗪谏。《左傳》成公二年杜注:“血色久則殷!保42]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中部,西起河套,東接內(nèi)興安嶺,原為匈奴南部屏障,匈奴常由此以侵漢。漢武帝時,為衛(wèi)青、霍去病統(tǒng)軍奪取,漢軍損失亦慘重。[43]蒼蒼:指天。蒸,通“烝”,眾,多。[44]悁(yu。钤⿶:憂愁郁悶的樣子。[45]寤寐:夢寐。[46]布奠傾觴:把酒倒在地上以祭奠死者。布,陳列。奠,設(shè)酒食以祭祀。[47]不至:不能達(dá)于死者。精魂:精氣靈魂。古時認(rèn)為人死后,其精氣靈魂能夠離開身體而存在。[48]兇年:荒年。語出《老子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大舉興兵造成大量農(nóng)業(yè)勞動力的征調(diào)傷亡,再加上雙方軍隊的蹂躪掠奪以及軍費(fèi)的負(fù)擔(dān),必然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種植和收成。故此處不僅指自然災(zāi)荒。[49]守在四夷:語出《左傳》昭公二十三年:“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右溪記([唐]元結(jié))

【作者小傳】元結(jié)(719-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唐代文學(xué)家。少時不羈,十七歲才折節(jié)向?qū)W,從師于元德秀。天寶十二年(753)舉進(jìn)士。安史之亂中,史思明攻河陽,肅宗召他進(jìn)京問策,乃上《時議》三篇,受到賞識,擢為右金吾兵曹參軍,攝監(jiān)察御史,為山南西道節(jié)度參謀。以討史思明有功,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又進(jìn)水部員外郎。代宗即位,拜道州刺史,進(jìn)授容管經(jīng)略使,加左金吾衛(wèi)將軍。罷還京師,卒贈禮部侍郎。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間,曾兩次上書,請求蠲免百姓租稅,得到皇帝許可。又“為民營舍給田,免徭役”,召還流民一萬多人,受到人民的愛戴。其詩文注重反映政治現(xiàn)實(shí)和社會矛盾,文風(fēng)力求擺脫六朝以來雕飾華靡的弊病,清淡簡潔,純真自然。唯過于質(zhì)樸,文采稍遜。他是唐代古文運(yùn)動的先驅(qū)者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輯有《元次山集》。他還曾編《篋中集》詩選行世。

【題解】右溪是道州(州治在今湖南省道縣)城西的一條小溪,這里泉清石奇,草木蔥郁,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元結(jié)任道州刺史時,又對它進(jìn)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銘文,取名右溪。作者擅長狀物記事,短短一百多字,即把此溪的幽趣描繪得歷歷在目。淡雅雋永的文筆,與清新俊秀的景物,達(dá)到了和諧的統(tǒng)一,可視為柳宗元山水游記的先聲。

【原文】道州城西百馀步[1],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營溪[2]。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3],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4],垂陰相蔭[5]。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6];在人間[7],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8]。而置州已來[9],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10],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蹄懯,彰示來者。

--選自《四部叢刊》本《元次山集》

【譯文】在道州城西邊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十步遠(yuǎn),并入營溪。溪水兩岸,全都是怪石,它們傾斜嵌疊,回旋盤曲,姿態(tài)奇特,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清澈的溪流沖擊到巖石,便激起騰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邊還有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蔭影相互遮蔽。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煙輳集的地方,也可成為城市居民游覽的勝地,和愛清靜者休憩的園林?墒亲詮牡乐莩浅蔀橹莸闹嗡詠,卻至今沒有人們來欣賞它和喜愛它;我在溪水旁徘徊,為此悵然惋惜!于是進(jìn)行疏導(dǎo)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造了亭閣,又種植了松樹、桂樹,還鋪植保護(hù)坡岸的香茅,來增益它優(yōu)美的景致。因?yàn)橄谥莩侵遥次髅妫,便命名它為“右溪”,F(xiàn)在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讓后來的人知道。(王根林)

【注釋】[1]道州:州名,唐時屬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縣。[2]營溪:河流名,發(fā)源于今湖南省寧遠(yuǎn)縣南,流經(jīng)道縣,北至零陵縣西入湘水。[3]攲(qí欺)嵌盤屈:傾斜嵌疊、曲折盤旋的樣子。[4]休木:一本作“佳木”。休,美好。[5]陰:樹蔭。蔭:遮蓋。[6]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隱士。[7]人間:與前文“山野”對稱,指有居民的地方。[8]靜者:喜歡清靜的人。[9]置州已來:成為州的治所以來。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營州,后改為道州。已,通“以”。[10]香草:即香茅,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狀莖蔓延,可鞏固坡地。這里也可指芬香的花草。

原道([唐]韓愈)

【作者小傳】韓愈(公元768-825年),字退之,孟州河陽(今河南孟縣)人,唐代杰出的文學(xué)家,與柳宗元創(chuàng)導(dǎo)古文運(yùn)動,主張“文以載道”,復(fù)古崇儒,抵排異端,攘斥佛老,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韓愈出身于官宦家庭,從小受儒學(xué)正統(tǒng)思想和文學(xué)的熏陶,并且勤學(xué)苦讀,有深厚的學(xué)識基礎(chǔ)。但三次應(yīng)考進(jìn)士皆落第,至第四次才考上,時二十四歲。又因考博學(xué)宏詞科失敗,輾轉(zhuǎn)奔走。唐德宗貞元十二年(796)起,先后在宣武節(jié)度使董晉、徐州節(jié)度使張建封幕下任觀察推官,其后在國子監(jiān)任四門博士。貞元十九年(803年),升任監(jiān)察御使。這一年關(guān)中大旱,韓愈向德宗上《論天旱人饑狀》,被貶為陽山縣令。以后又幾次升遷。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韓愈上《論佛骨表》,反對佞佛,被貶為潮州刺史。唐穆宗長慶元年(821)召回長安,任國子祭酒,后轉(zhuǎn)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后世稱為“韓吏部”。死后謚號“文”,故又稱為“韓文公”。有《韓昌黎集》。

【題解】《原道》是韓愈復(fù)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文中觀點(diǎn)鮮明,有破有立,引證今古,從歷史發(fā)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層層剖析,駁斥佛老之非,論述儒學(xué)之是,歸結(jié)到恢復(fù)古道、尊崇儒學(xué)的宗旨,是唐代古文的杰作。

【原文】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1],由是而之焉之謂道[2],足乎己而無待于外之謂德。仁與義為定名,道與德為虛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兇有吉。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為仁[3],孑孑為義[4],其小之也則宜。其所謂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也。其所謂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謂德也。凡吾所謂道德云者,合仁與義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謂道德云者,去仁與義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沒,火于秦,黃老于漢[5],佛于晉、魏、梁、隋之間。其言道德仁義者,不入于楊,則歸于墨[6];不入于老,則歸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汙之[7]。噫!后之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孰從而聽之?老者曰:“孔子,吾師之弟子也!狈鹫咴唬骸翱鬃,吾師之弟子也!睘榭鬃诱,習(xí)聞其說,樂其誕而自小也[8],亦曰“吾師亦嘗師之”云爾[9]。不惟舉之于口,而又筆之于其書。噫!后之人雖欲聞仁義道德之說,其孰從而求之?

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訊其末,惟怪之欲聞。古之為民者四[10],今之為民者六[11]。古之教者處其一,今之教者處其三。農(nóng)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之家六。賈之家一,而資焉之家六[12]。奈之何民不窮且盜也?

古之時,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相養(yǎng)之道。為之君,為之師。驅(qū)其蟲蛇禽獸,而處之中土。寒然后為之衣,饑然后為之食。木處而顛,土處而病也,然后為之宮室[13]。為之工以贍其器用,為之賈以通其有無,為之醫(yī)藥以濟(jì)其夭死,為之葬埋祭祀以長其恩愛,為之禮以次其先后,為之樂以宣其湮郁[14],為之政以率其怠倦,為之刑以鋤其強(qiáng)梗[15]。相欺也,為之符、璽、斗斛、權(quán)衡以信之[16]。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盜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爭!保17]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圣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則失其所以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則失其所以為臣;民不出粟米麻絲,作器皿,通貨財,以事其上,則誅。今其法曰[18],必棄而君臣,去而父子[19],禁而相生相養(yǎng)之道,以求其所謂清凈寂滅者[20]。嗚呼!其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見黜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21]。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見正于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

帝之與王,其號雖殊,其所以為圣一也。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饑食,其事雖殊,其所以為智一也。今其言曰[22]:“曷不為太古之無事”?”是亦責(zé)冬之裘者曰:“曷不為葛之之易也?”責(zé)饑之食者曰:“曷不為飲之之易也?”傳曰[2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然則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24],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鬃又鳌洞呵铩芬,諸侯用夷禮則夷之[25],進(jìn)于中國則中國之[26]。經(jīng)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27]。”《詩》曰:戎狄是膺,荊舒是懲[28]”今也舉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幾何其不胥而為夷也[29]?

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于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行政;其民,士、農(nóng)、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為己,則順而祥;以之為人,則愛而公;以之為心,則和而平;以之為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dāng)。是故生則得其情,死則盡其常。效焉而天神假[30],廟焉而人鬼享[31]。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32],軻之死,不得其傳焉。荀與揚(yáng)也[33],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由周公而上,上而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為臣,故其說長。然則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34]。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鰥、寡、孤、獨(dú)、廢、疾者有養(yǎng)也[35],其亦庶乎其可也[36]!

--選自《四部叢刊》本《昌黎先生集》

【譯文】博愛叫做仁,合宜于仁的行為叫做義,從仁義再向前去的叫做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仁和義是意義確定的名詞,道和德是意義不確定的名詞,所以道有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而德有吉德和兇德。老子輕視仁義,并不是詆毀仁義,而是由于他的觀念狹小。好比坐在里井看天的人,說天很小,其實(shí)天并不小。老子把小恩小惠認(rèn)為仁,把謹(jǐn)小慎微認(rèn)為義,他輕視仁義就是很自然的了。老子所說的道,是把他觀念里的道當(dāng)作道,不是我所說的道。他所說的德,是把他觀念里的德當(dāng)作德,不是我所說的德。凡是我所說的道德,都是結(jié)合仁和義說的,是天下的公論。老子所說的道德,是拋開了仁和義說的,只是他一個人的說法。

自從周道衰落,孔子去世以后,秦始皇焚燒詩書,黃老學(xué)說盛行于漢代,佛教盛行于晉、魏、梁、隋之間。那時談?wù)摰赖氯柿x的人,不歸入楊朱學(xué)派,就歸入墨翟學(xué)派;不歸入道學(xué),就歸入佛學(xué)。歸入了那一家,必然輕視另外一家。尊崇所歸入的學(xué)派,就貶低所反對的學(xué)派;依附歸入的學(xué)派,就污蔑反對的學(xué)派。唉!后世的人想知道仁義道德的學(xué)說,到底聽從誰的呢?道家說:“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xué)生!狈鸺乙舱f:“孔子是我們老師的學(xué)生!毖芯靠讓W(xué)的人,聽?wèi)T了他們的話,樂于接受他們的荒誕言論而輕視自己,也說“我們的老師曾向他們學(xué)習(xí)”這一類話。不僅在口頭說,而且又把它寫在書上。唉!后世的人即使要想知道關(guān)于仁義道德的學(xué)說,又該向誰去請教呢?

人們喜歡聽怪誕的言論真是太過份了!他們不探求事情的起源,不考察事情的結(jié)果,只喜歡聽怪誕的言論。古代的人民只有四類,今天的人民有了六類。古代負(fù)有教育人民的任務(wù)的,只占四類中的一類,今天卻有三類。務(wù)農(nóng)的一家,要供應(yīng)六家的糧食;務(wù)工的一家,要供應(yīng)六家的器用;經(jīng)商的一家,依靠他服務(wù)的有六家。又怎么能使人民不因窮困而去偷盜呢?

古時候,人民的災(zāi)害很多。有圣人出來,才教給人民以相生相養(yǎng)的生活方法,做他們的君王或老師。驅(qū)走那些蛇蟲禽獸,把人們安頓在中原。天冷就教他們做衣裳,餓了就教他們種莊稼。棲息在樹木上容易掉下來,住在洞穴里容易生病,于是就教導(dǎo)他們建造房屋。又教導(dǎo)他們做工匠,供應(yīng)人民的生活用具;教導(dǎo)他們經(jīng)營商業(yè),調(diào)劑貨物有無;發(fā)明醫(yī)藥,以拯救那些短命而死的人;制定葬埋祭祀的制度,以增進(jìn)人與人之間的恩愛感情;制定禮節(jié),以分別尊卑秩序;制作音樂,以宣洩人們心中的郁悶;制定政令,以督促那些怠惰懶散的人;制定刑罰,以鏟除那些強(qiáng)暴之徒。因?yàn)橛腥伺撟骷,于是又制作符?jié)、印璽、斗斛、秤尺,作為憑信。因?yàn)橛袪帄Z搶劫的事,于是設(shè)置了城池、盔甲、兵器來守衛(wèi)家國?傊瑸(zāi)害來了就設(shè)法防備;禍患將要發(fā)生,就及早預(yù)防,F(xiàn)在道家卻說:“如果圣人不死,大盜就不會停止。只要砸爛斗斛、折斷秤尺,人民就不會爭奪了!卑!這都是沒有經(jīng)過思考的話罷了。如果古代沒有圣人,人類早就滅亡了。為什么呢?因?yàn)槿藗儧]有羽毛鱗甲以適應(yīng)嚴(yán)寒酷暑,也沒有強(qiáng)硬的爪牙來奪取食物。

因此說,君王,是發(fā)布命令的;臣子,是執(zhí)行君王的命令并且實(shí)施到百姓身上的;百姓,是生產(chǎn)糧食、絲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來供奉在上統(tǒng)治的人的。君王不發(fā)布命令,就喪失了作為君王的權(quán)力;臣子不執(zhí)行君王的命令并且實(shí)施到百姓身上,就失去了作為臣子的職責(zé);百姓不生產(chǎn)糧食、絲麻、制作器物、交流商品來供應(yīng)在上統(tǒng)治的人,就應(yīng)該受到懲罰,F(xiàn)在佛家卻說,一定要拋棄你們的君臣關(guān)系,消除你們的父子關(guān)系,禁止你們相生相養(yǎng)的辦法,以便追求那些所謂清凈寂滅的境界。唉呀!他們也幸而出生在三代之后,沒有被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所貶斥。他們又不幸而沒有出生在三代以前,沒有受到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的教導(dǎo)。

五帝與三王,他們的名號雖然不同,但他們之所以成為圣人的原因是相同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這些事情雖然各不相同,但它們同樣是人類的智慧,F(xiàn)在道家卻說:“為什么不實(shí)行遠(yuǎn)古的無為而治呢?”這就好象怪人們在冬天穿皮衣:“為什么你不穿簡便的葛衣呢”或者怪人們餓了要吃飯:“為什么不光喝水,豈不簡單得多!”《禮記》說:“在古代,想要發(fā)揚(yáng)他的光輝道德于天下的人,一定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他的國家,一定要先整頓好他的家庭;要整頓好他的家庭,必須先進(jìn)行自身的修養(yǎng);要進(jìn)行自我修養(yǎng),必須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必須先使自己具有誠意!笨梢姽湃怂^正心和誠意,都是為了要有所作為,F(xiàn)在那些修心養(yǎng)性的人,卻想拋開天下國家,滅絕天性,做兒子的不把他的父親當(dāng)作父親,做臣子的不把他的君上當(dāng)作君上,做百姓的不做他們該做的事?鬃幼鳌洞呵铩,對于采用夷狄禮俗的諸侯,就把他們列入夷狄;對于采用中原禮俗的諸侯,就承認(rèn)他們是中國人!墩撜Z》說:“夷狄雖然有君主,還不如中國的沒有君主!薄对娊(jīng)》說:“夷狄應(yīng)當(dāng)攻擊,荊舒應(yīng)當(dāng)懲罰!爆F(xiàn)在,卻尊崇夷禮之法,把它抬高到先王的政教之上,那么我們不是全都要淪為夷狄了?

我所謂先王的政教,是什么呢?就是博愛即稱之為仁,合乎仁的行為即稱為義。從仁義再向前進(jìn)就是道。自身具有而不依賴外界的叫做德。講仁義道德的書有《詩經(jīng)》、《尚書》、《易經(jīng)》和《春秋》。體現(xiàn)仁義道德的法式就是禮儀、音樂、刑法、政令。它們教育的人民是士、農(nóng)、工、商,它們的倫理次序是君臣、父子、師友、賓主、兄弟、夫婦,它們的衣服是麻布絲綢,它們的居處是房屋,它們的食物是糧食、瓜果、蔬菜、魚肉。它們作為理論是很容易明白的,它們作為教育是很容易推行的。所以,用它們來教育自己,就能和順吉祥;用它們來對待別人,就能做到博愛公正;用它們來修養(yǎng)內(nèi)心,就能平和而寧靜;用它們來治理天下國家,就沒有不適當(dāng)?shù)牡胤健R虼,人活著就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死了就是結(jié)束了自然的常態(tài)。祭天則天神降臨,祭祖則祖先的靈魂來享用。有人問:“你這個道,是什么道呀?”我說:“這是我所說的道,不是剛才所說的道家和佛家的道。這個道是從堯傳給舜,舜傳給禹,禹傳給湯,湯傳給文王、武王、周公,文王、武王、周公傳給孔子,孔子傳給孟軻,孟軻死后,沒有繼承的人。只有荀卿和揚(yáng)雄,從中選取過一些但選得不精,論述過一些但并不全面。從周公以上,繼承的都是在上做君王的,所以儒道能夠?qū)嵭校粡闹芄韵拢^承的都是在下做臣子的,所以他們的學(xué)說能夠流傳。那么,怎么辦才能使儒道獲得實(shí)行呢?我以為:不堵塞佛老之道,儒道就不得流傳;不禁止佛老之道,儒道就不能推行。必須把和尚、道士還俗為民,燒掉佛經(jīng)道書,把佛寺、道觀變成民房。闡明先王的儒道以教導(dǎo)人民,使鰥夫、寡婦、孤兒、老人、殘廢人、病人都能生活,這樣做也就差不多了。(黃素芬譯注 施蟄存參定)

【注釋】[1]宜:合宜。《禮記中庸》:“義者,宜也!保2]之:往。[3]煦煦(xǔ許):和藹的樣子。這里指小恩小惠。[4]孑孑(jié潔):瑣屑細(xì)小的樣子。[5]黃老:漢初道家學(xué)派,把傳說中的黃帝與老子共同尊為道家始祖。[6]楊:楊朱,戰(zhàn)國時哲學(xué)家,主張“輕物重生”、“為我”。墨:墨翟,戰(zhàn)國初年的思想家,主張“兼愛”、“薄葬”!睹献与墓隆罚骸疤煜轮圆粴w楊則歸墨!保7]汙 (wū污):污蔑,詆毀。[8]誕:荒誕。自。鹤约狠p視自己。[9]云爾:語助詞,相當(dāng)于“等等”。關(guān)于孔子曾向老子請教,《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及《孔子家語觀周》都有記載。[10]四:指士、農(nóng)、工、商四類。[11]六:指士、農(nóng)、工、商,加上和尚、道士。[12]資:依靠。焉:代詞,指做生意。[13]宮室:泛指房屋。[14]宣:宣洩。湮(yān煙)郁:郁悶。[15]強(qiáng)梗:強(qiáng)暴之徒。[16]符:古代一種憑證,以竹、木、玉、銅等制成,刻有文字,雙方各執(zhí)一半,合以驗(yàn)真?zhèn)巍-t(xī西):玉制的印章。斗斛:量器。權(quán)衡:秤錘及秤桿。[17]以上幾句語出《莊子胠篋》!独献印芬舱f:“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18]其:指佛家。[19]而:爾,你。下同。[20]“清凈寂滅”:佛家以離開一切惡行煩擾為清凈!毒闵嵴摗肪硎骸爸T身語意三種妙行,名身語意三種清凈,暫永遠(yuǎn)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故名為清凈!奔艤纾鸿笳Z“湼槃”的意譯。指本體寂靜,離一切諸相(現(xiàn)實(shí)世界)。《無量壽經(jīng)》:“超出世間,深樂寂滅!保21]三代:指夏、商、周三朝。黜(chù處)貶斥。[22]其:指道家。[23]傳(zhuàn撰):解釋儒家經(jīng)典的書稱“傳”。這里的引文出自《禮記大學(xué)》。[24]天常:天性。[25]夷:中國古代漢族對其他民族的通稱。[26]進(jìn):同化。[27]經(jīng):指儒家經(jīng)典。二句出自《論語八佾》。[28]引文見《詩經(jīng)魯頌閟宮》。戎狄:古代西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膺:攻伐。荊舒:古代指東南方的少數(shù)民族。[29]幾何:差不多。胥:淪落。[30]郊:郊祀,祭天。假:通“格”,到。[31]廟:祭祖。[32]文:周文王姬昌。武:周武王姬發(fā)。周公:姬旦。孟軻:戰(zhàn)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鬃釉賯鞯茏,被后來的儒家稱為“亞圣”。[33]荀:荀子,名況,又稱荀卿、孫卿。戰(zhàn)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揚(yáng):揚(yáng)雄(約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漢末年文學(xué)家、思想家。[34]廬:這里作動詞。其居:指佛寺、道觀。[35]鰥(gu。铌P(guān)):老而無妻。獨(dú):老而無子。[36]庶乎:差不多、大概。

原毀([唐]韓愈)

【題解】本文論述和探究毀謗產(chǎn)生的原因。作者認(rèn)為士大夫之間毀謗之風(fēng)的盛行是道德敗壞的一種表現(xiàn),其根源在于“怠”和“忌”,即怠于自我修養(yǎng)且又妒忌別人;不怠不忌,毀謗便無從產(chǎn)生。文章先從正面開導(dǎo),說明一個人應(yīng)該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對待別人才符合君子之德、君子之風(fēng),然后將不合這個準(zhǔn)則的行為拿來對照,最后指出其根源及危害性。通篇采用對比手法,有“古之君子”與“今之君子”的對比,有同一個人“責(zé)己”和“待人”不同態(tài)度的比較,還有“應(yīng)者”與“不應(yīng)者”的比較,等等。全篇行文嚴(yán)肅而懇切,句式整齊中有變化,語言生動而形象,刻劃當(dāng)時士風(fēng),可謂入木三分。

【原文】古之君子,其責(zé)己也重以周[1],其待人也輕以約[2]。重以周,故不。3];輕以約,故人樂為善。聞古之人有舜者,其為人也,仁義人也[4];求其所以為舜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5]!”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聞古之人有周公者,其為人也,多才與藝人也[6];求其所以為周公者,責(zé)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無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笔遣灰嘭(zé)于身者重以周乎!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為藝人矣!比∑湟徊回(zé)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恐恐然惟懼其人之不得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藝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辈灰啻谌苏咻p以約乎!

今之君子則不然,其責(zé)人也詳,其待己也廉[7]。詳,故人難于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奔何从心,曰:“我能是,是亦足矣!蓖庖云塾谌,內(nèi)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8]!其于人也,曰:“彼雖能是,其人不足稱也;彼雖善是,其用不足稱也!迸e其一不計其十,究其舊不圖其新,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聞也。是不亦責(zé)于人者已詳乎!夫是之謂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己也。

雖然,為是者有本有原,怠與忌之謂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試之矣,嘗試語于眾曰:“某良士,某良士!逼鋺(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yuǎn)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qiáng)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嘗語于眾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逼洳粦(yīng)者,必其人之與也;不然,則其所疏遠(yuǎn)不與同其利者也;不然,則其畏也。不若是,強(qiáng)者必說于言[9],懦者必說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嗚呼!士之處此世,而望名譽(yù)之光,道德之行,難已!

將有作于上者,得吾說而存之,其國家可幾而理歟[10]!

--選自《四部叢刊》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譯文】古時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嚴(yán)格而全面,他對待別人寬容又簡約。嚴(yán)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寬容又簡約,所以人家都樂意做好事。聽說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個仁義的人。探究舜所以成為圣人的道理,就責(zé)備自己說:“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我卻不能這樣!”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舜的行為,去做那符合舜的。聽說古代的圣人周公,他的做人,是個多才多藝的人。探究他所以成為圣人的道理,就責(zé)備自己說:“他是個人,我也是個人,他能這樣,我卻不能這樣!”早晚都在思考,改掉那不如周公的,去做那符合周公的。舜,是大圣人,后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沒有能及得上他的;這些人卻說:“及不上舜,及不上周公,是我的缺點(diǎn)!边@不就是要求自身嚴(yán)格而且全面嗎?他對待別人,說道:“那個人啊,能有這點(diǎn),這就夠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長這個,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笨隙ㄋ粋方面,而不苛求他別的方面,論他的今天的表現(xiàn),而不計較他的過去,小心謹(jǐn)慎地只恐怕別人得不到做

[《古文觀止》節(jié)選翻譯之唐代文學(xué)]相關(guān)文章:

1.古文觀止原文及翻譯

2.王績傳(節(jié)選)原文和翻譯

3.蘇武傳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

4.列女傳文言文節(jié)選翻譯

5.宗澤傳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

6.鄧艾傳文言文翻譯節(jié)選

7.《容齋隨筆》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

8.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原文及翻譯

9.文言文蘇武傳(節(jié)選)翻譯

10.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