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范文錦集17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1
一、 說教材分析
紙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也是孩子們十分熟悉的材料。《紙的觀察》這一課是科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五單元“紙”的第一課時,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觀察一張白紙。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觀察事物外部特點方法。在這一部分就要引導學生對一張白紙的外部特點進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觀察描述。學生在相互傾訴、互相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和調整自己的理解,自主構建新知識。
第二部分:是比較兩種不同的紙。當觀察完一張白紙,面前出現另一張不同的紙時,學生首先想到的是進行比較觀察,這時,觀察方法也進行了遞進。在此環(huán)節(jié)紙的色澤、光滑度、厚薄、軟硬等性狀是學生認識的主要方面。其中。比較紙的厚薄不僅僅是用手摸,還引入了測量的方法。
第三部分:是觀察紙的纖維。從不同紙的不同點自然引入相同點-----紙纖維。把紙撕開來,觀察撕開的紙邊,就能發(fā)現毛茸茸的纖維。再把紙揉成團后展開,用放大鏡觀察紙面。這些很新鮮的觀察活動會激發(fā)學生不斷的拓展觀察事物的方法。對于新的發(fā)現學生會產生新的想法和問題,并將引導他們進一步探索,為下一課——造紙打下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觀察、認識紙的基本特征,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2、技能目標: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對紙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描述;讓學生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測量等過程,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周圍的事物。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保持和發(fā)展探究周圍事物的興趣和好奇心,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 樂于合作與交流。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觀察、認識紙的基本特征,知道紙是由纖維組成的。
教學難點:會用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對紙的特點進行觀察和描述;經歷并理解觀察、比較、科學測量等過程。
四、說教學策略
一、始終以學生為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學生的親密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充分地理解和尊重。
二、主要采用觀察、比較、科學測量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激發(fā)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力求在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指導學生在交流合作中進行觀察探究,并引導他們學會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生生互動中掌握知識,學會本領,陶冶情操。
五、說教具準備
白紙、牛皮紙、放大鏡和直尺、一本語文書和一個筆記本。
六、說教學過程
科學課是以觀察、探究為核心,為了讓學生能進行細致的觀察,我將本節(jié)課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學生用紙制作的折紙、剪紙,然后問到:這些精美的藝術品都是同學們自己制作的,你知道它們是用什么做成的嗎?一張張平凡的紙不僅能制作出精美的藝術品,也是我們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對于紙你想知道什么?在學生提出種種猜想后出示課題:紙的觀察。這樣安排,為學生提供了感興趣、有結構的觀察材料。
(二)科學探究
1、觀察一張白紙的特點
在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后我就引導他們進入第一個科學探究活動:觀察一張白紙: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張白紙”,我一邊拿出白紙,一邊向學生交代今天的學習任務:“請大家觀察這一張白紙。那你打算用哪些方法來觀察它呢?”學生說出了用聞、摸、看、折、聽等觀察方法。這樣的引入任務明確,開門見山,既節(jié)約了時間,又調動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再激勵性的讓學生估計一下自己能一口氣說出多少個紙的特點。
(2)緊接著我把觀察要求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引導學生觀察:“比一比哪個組能找到關于紙的更多的特點,把觀察到的特點簡單、迅速的記錄下來”。于是,學生們用討論的方法進行觀察。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在觀察活動中依靠任務,運用多種感官,借助簡單的觀察工具主動探究,找出一張白紙的十個或十個以上的特點。
(3)觀察之后匯報交流結果。每人匯報完后,其他學生針對他的發(fā)言提出自己的看法進行討論交流,然后再補充。學生們很有能力,對白紙的形狀、顏色、氣味、透光度、光滑度等特點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精彩的描述。我在引導學生運用準確的語言描述觀察結果的同時適當的要求學生展示自己的觀察方法,要看到什么就說什么,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 這樣處理,學生有了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時間來進行觀察、思考、交流,顯現出出色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2、比較兩張紙的不同
(1)在對白紙的觀察交流結束后,讓學生想想是不是所有的紙都有這些特點。在他們對新問題產生好奇后出示牛皮紙“你知道這是什么紙?現在你們手里有兩張紙,你會怎么觀察?”引導學生說出比較觀察后開始觀察不同紙的不同點。
。2)學生們很有鉆研精神,觀察到了兩張紙的光滑度、厚薄、顏色、軟硬等不同點。在學生說到厚薄不同時,要求說說自己是怎么觀察的。學生會說是用手摸或看。我則告訴他們兩張厚薄差很多的紙可以用這些方法,那相差不多的紙呢?并讓學生拿出語文書和筆記本,猜猜兩種紙的厚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用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兩種紙的厚薄。學生想到了分別用各自的厚度除以各自的張數,并在觀察、測量過程中又產生了分別數出相同的張數,再測量出厚度來進行比較的新方法。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紙的特點的認識。并通過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來比較紙的厚薄,啟發(fā)學生輕、薄的物體單個不容易觀測,數量多了就容易做了,讓他們領會這種觀察事物的`思維方式,將來能遷移到其他的觀察活動中去。在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們認真鉆研的態(tài)度讓人欣賞。
3、觀察紙的纖維
在學生觀察、比較了兩種紙的不同點后自然地引入紙的相同點:紙纖維的觀察。
首先,讓學生想想:“剛才我們仔細的觀察了紙的外部特點,那我們怎樣可以觀察到紙的內部特點呢?”學生們非常聰明,想到了撕開一小片紙觀察紙邊和用水把紙浸透后觀察或把紙揉成團之后觀察紙的表面等方法。教師適當的引導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此時學生興趣盎然,都積極的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先把紙撕開,觀察撕開的紙邊,看看有什么發(fā)現;再把紙揉成團后展開觀察紙面的纖維,又會有什么新的發(fā)現。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觀察紙的纖維,進而得出紙是由纖維構成的這一科學概念。
。ㄈ┱n后延伸
觀察完紙纖維后,引導學生自行總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觀察探究你對紙有什么新的認識與發(fā)現呢? ”最后讓學生提出自己還想知道紙的其他的問題。這樣處理讓學生有一個交流的平臺,交流觀察中的發(fā)現;交流所產生的問題;交流自己對于發(fā)現的猜想,對問題的猜想。讓學生始終保持強烈的探究欲,課后繼續(xù)研究。課雖結束了,關于紙的探究卻沒有結束, 學生的思維還在繼續(xù)。
七、說教學反思
課程標準強調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探究為核心,全面關注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的理解、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的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本節(jié)課我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特點,重視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那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獨立的觀察、探究,在此基礎上和小組成員進行多方位的交流、討論,交流觀察方法,交流觀察結果,討論不同的看法,討論不同的做法,相互影響,相互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全班匯報時,觀察方法的展示,對觀察結果細致準確的描述,不憑自己的想象發(fā)表意見等都無不體現了這一主題,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并且,學生所用到的觀察方法都是他們自己平時的積累和創(chuàng)新,比如:如何比較兩張厚薄相差不多的紙,如何觀察紙的內部特點等觀察方法,并依靠自己的觀察方法得出了準確的科學概念,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沒有強加任何東西給學生,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由此可見,科學探究要在觀察中進行。
在這節(jié)課上,學生的表現很精彩,作為教師的我若能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具有更多的教學智慧,我相信我的科學課堂將更加精彩!
說課稿 2
一、說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諾貝爾。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諾貝爾發(fā)明炸藥的艱難過程,表現了他熱愛科學、熱愛人類的無私奉獻精神。我執(zhí)教的是本課的第一課時的教學。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錘、械”的寫法,學習一個多音字:“摩”。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憑借語言材料了解諾貝爾獎設立的依據以及諾貝爾的成就,初步感悟諾貝爾的精神。
讀通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三、說過程
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大致是這樣的:激趣導入,對題質疑——初讀感知,解決字詞——再讀課文,理清條理——個性朗讀,初探形象——結課存疑,留下懸念。
在上課開始時,我和學生從聊一聊喜歡看的電視節(jié)目談起,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也拉近了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然后由最近熱播的電視劇《紅高粱》引出莫言——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籍公民。泱泱中國有十幾億人口,而在諾貝爾獎設立100多年以來,莫言是第一個,看來要想獲得此獎并非易事。接著讓學生質疑,帶著疑問開始探究之旅。
第一遍讀課文,我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同時讓學生帶著問題來讀,在檢查反饋時,針對生字詞,我根據高年級學生的特點,只對重點的字詞進行了指導。
理清課文條理時,我采用抓重點事件的方法,這樣避免了一貫用的“給課文分段”這種做法,也不至使學生談分段就頭疼,在潛移默化中交給了學生分段的方法。
針對課文的主要內容——諾貝爾研究炸藥,我在理清脈絡的基礎上讓學生找最感動自己的部分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展示,使諾貝爾熱愛科學、無私奉獻的形象初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最后再次讓學生質疑,留下懸念,達到課雖下,味還在,趣仍濃的功效,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蓄足氣勢。
四、說學法
這學期教育局提出了語文課堂要培養(yǎng)學生讀、寫、說三種能力的教學目標。其實細細想來,語文課無非也就是讀、寫、說。在本節(jié)課上,我也是圍繞這一中心目標來展開教學的。語文教學專家指出:“閱讀教學要強化初讀,延遲開講。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是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在開始時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讀課文,對照自己認真落實讀正確、讀流利這一目標。只有在讀通、讀順、讀準的基礎上才能更順利的理解文本。針對課文的主要部分,我讓學生大膽地展示個性化的朗讀,在讀的基礎上初步感悟人物的形象。此外,這節(jié)課上針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學生讀的形式,讀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有大聲朗讀,有默讀,有瀏覽;有齊讀,有個讀,有小組讀。而且每一次的讀學生都有明確的目的性。
謝謝大家!
說課稿 3
各位老師:
我說的課文是《明天,我們畢業(yè)》,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最后一篇講讀課文,也是整個小學學習階段的最后一篇講讀課文。本文通過作者對六年學習生活及成長歷程的回顧,抒發(fā)了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念之情。全文共9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具體如下: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想到即將告別校園、老師和同學,心中涌起深深的眷念之情。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寫我們不會忘記母校,更不會忘記敬愛的老師。這是全文的重點。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寫我們懷著美好的理想,向著藍天飛翔,等到我們也成為祖國的棟梁,再來母校相聚,再來看望我們的老師。這是對全文的總結,同學們立志成才,匯報老師,對母校、對老師懷著深深的眷念。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賹W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詞組成的詞語。
、谀苷_、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蹜{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同學們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能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同學們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fā)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數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為了達到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么設計這堂課的:(說教法和學法)
1、在教師的教學方式上
教為學服務,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充分發(fā)揮教師的潛能!睹魈,我們畢業(yè)》這篇講讀課文,內容真實,感情真摯動人,在教學中,我采用“以讀促講、讀寫結合”的方式,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寫話,能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同學們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2、在學生學習方式上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識字、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學生在自學、討論中反復品味,達到教學目標。
總之,在整個課堂教學中,努力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做到“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取得最佳效果。
結合以上教法和學法的處理,我計劃用兩課時進行本課的教學。對整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如下環(huán)節(jié):(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教師用深情的語調敘述:同學們,不久你們就要小學畢業(yè)了,你們將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同學,讓我們再來看看我們在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吧。用課件回放母校的校園環(huán)境以及同學們的學習生活的精彩鏡頭,喚起學生對母校生活的回憶和眷念。
然后揭示課題:有一個跟我們同齡的小學生在小學畢業(yè)時感慨萬千,寫下了《明天,我們畢業(y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章。
。ǘ┒ㄏ蜃詫W,整體感知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認真地自讀課文,并提出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認清字形,讀順每句話。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眷戀、憧憬、朝夕相處、博大精深
在完成教學目標1時,我認為,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應一步步在課堂上進行為好,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查閱工具書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通過第一次定向自學,學生已掃除了閱讀課文的障礙,這時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為深入理解課文提供條件。
接著進行第二次定向自學,小黑板出示自學問題: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2)再次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表達了對母校的深深眷念之情?并給課文劃分段落。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讀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讀的效果的1/3。閱讀課文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完成什么任務,能幫助學生納入正確的學習軌道。這就是設計這幾個問題的意圖所在。
。ㄈ┚毩暲首x課文
學生只有在充分閱讀文本、讀通讀順文本的基礎上才能走進文本,體會文本中所包含的深刻感情。因此,我通過
。1)分段朗讀課文
。2)自己大聲朗讀課文,畫出自己覺得包含深刻感情的句子多讀幾遍,讀給同桌聽等去讀課文,為第二課時的精讀課文做好充分的準備讓學生充分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戀之情。
結合上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理解“眷戀”是什么意思?作者眷戀什么?他為什么如此深深地眷戀美麗的校園?眷戀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眷戀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眷念”一詞是文章的文眼,也是貫穿全文的.感情線索,因此在教學中,我緊緊扣住這個詞展開教學。這樣使學生既有了對課文的整體認知,又設置了懸念,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精讀感悟
閱讀并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結合“作者為什么如此深深地眷戀美麗的校園?眷戀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眷戀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這一問題對課文的第二部分展開教學,主要采用“以讀促講”的方式,通過指導學生朗讀,能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結合具體的畫面體會同學們對母校、老師和同學的眷戀之情。
(1)欣賞畫面,體會校園的美麗和校園生活的多姿多彩。
A、引讀:我還清楚地記得,6年前,我們依偎著爸爸媽媽,懷著對學校的憧憬、對老師的敬仰走進校園……
校園這樣美麗,可明天就要畢業(yè)了,你想對母校說什么?
帶著對母校的熱愛、眷戀之情朗讀課文。
B、6年的學習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
結合“五彩斑斕”了解課文描寫了怎樣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卷?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6年過去了,我們在這里茁壯成長。我們學到了不少知識和技能,懂得了怎樣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歡樂和幸福。母校啊母校,這些都是您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我們怎么能忘記?
校園生活這樣多姿多彩,通過朗讀,表達出母校的熱愛和贊美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扶”的過程,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理解、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充分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有利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悟出學法。
。2)運用學法,結合實際,讀寫結合,體會和表達對老師的敬愛和眷念。
A、自讀課文,畫出包含對老師深刻感情的句子讀并交流體會句子的思想感情。
這里,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學生用“讀讀、劃劃、議議、想想”的方法自學課文。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這里,最能體會對老師的敬愛和眷念的句子是:
在我們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樹,你是海洋。
在這離別的時刻,敬愛的老師,我們要送給您一支歌(欣賞音樂),讓您休息的時候聽聽我們的心聲;我們要把火一樣的詩句塞在您的枕下,讓您在睡夢中也能感受到我熾熱的心跳。
B、你們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成績也離不開老師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體會嗎?
C、寫話練習(可結合課前搜集的有關材料練寫)。
想起老師,想起這一切的一切,在著畢業(yè)之際,你一定有許多話想對老師說?請用自己最真摯的心、最誠摯的話語把它寫下來,交流。
這里的設計的最大特點是依托于教材,找準“讀”與“寫”的契合點,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有效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就“寫”這一環(huán)節(jié)來說,既是一個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又是一個師生情感交融的過程,做到了語文學習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同意,巧妙自然。
D、總結:明天,我們就要畢業(yè),我們眷戀美麗可愛的校園,(因為)它是那樣誘人;我們眷戀五彩斑斕的學習生活,(因為)我們在這里茁壯成長;我們眷戀朝夕相處的老師,(因為)在我們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樹,你是海洋。讓我們同唱一支歌,說聲“謝謝,母校”“謝謝,老師”“謝謝,親愛的同學”。
。3)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體會同學們立志成才、回報老師的心愿及對母校、對老師的深深眷戀。
需要指出的是,指導感情朗讀,要在學生懂得怎樣讀的基礎上,再入情入境地讀。因此,在本課時具體實施中我注意形式多變,或評或讀,或指讀或練讀,或齊讀或配樂讀,在讀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寓教于情的感受中。
古人云:“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我在教學中,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的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作者、教者、學生的思想感情融為一體。
結合課文的教學,我要進行如下教學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感謝師恩”的文章。
(2)課件(校園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圖片,輕音樂,《畢業(yè)歌》,相關課文文字)
在教學中。我相機進行如下板書:
明天,我們畢業(yè)。
說課稿 4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通過數糖塊這個活動,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展示了學生可能出現1個1個地數,2個2個數,5個5個數等不同的數法,讓學生直觀感受可以1個1個 ,也可以幾個幾個數。為學生學習乘法積累經驗的起始課,是學習乘法的開始,也是學習乘法口訣的直接基礎,更為進一步學習比較復雜的乘法計算及其應用奠定了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利用農村學生特別熟悉的玉米粒代替教材中的糖果,讓學生經歷不同的數數方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助教學。通過橫著數,豎著數,讓學生感受不同的觀察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相同加數連加的抽象過程。
三、說學法
本節(jié)課《有多少塊糖果》關鍵是讓學生通過數數這個活動,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的一個抽象過程。我指導學生先從數玉米開始,讓學生直觀感受可以幾個幾個地數,然后,通過兩組糖果的出現,介紹什么是“橫著數”什么是“豎著數”。這樣,為下面相同數連加做了鋪墊。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有多少塊糖果》是一課時的內容,教學重點是,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的抽象過程,難點是,橫著數怎么列出加法算式,豎著數怎么列出加法算式。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先用課件出示一些糖果,讓學生觀察并和同桌說說你想怎樣數,然后拿出自帶的玉米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出來。通過提問知道學生有不同的數法。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出示一行7個糖果,讓學生觀察橫著數有7塊糖果,也就是一個7,而且知道有2行,知道了2行就是2個7,豎著數一列有2塊,有7列,也就是有7個2,這時候學生剛剛接觸行和列,還沒有弄明白,接著又出示一行3個糖果,用相同的`方法。為下面相同數連加做好了準備。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通過出示一行5個糖果,引導學生思考,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糖果,我們怎么來數?受上一個問題的啟發(fā),學生會想到可以橫著數,也可以豎著數,再引導學生根據兩種數法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橫著數3個5,加法算式5+5+5=15,豎著數是5個3,加法算式3+3+3+3+3=15。接下來,通過數熊貓,圓片,讓學生發(fā)現對于方陣形狀,會用兩種數法數,并且會列出兩個算式。發(fā)現最后得數是一樣的,再一次積累數數的經驗。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練習。第一題熊貓圖的出現,讓學生通過圈一圈,數一數,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知道一共有多少只熊貓。這個環(huán)節(jié)我給了學生較長的時間,目的是讓學生體會要快速數出物體的個數,可以先把這些物體分組,然后用加法計算。第二題是蛋糕圖。從圖中很容易看出,每盤有4塊蛋糕,有5盤。讓學生知道當物體像這樣1堆1堆放的時候,而且每一堆同樣多時,學生自然會想到1堆1堆的數。第三題是方格圖,從數蛋糕到數方格。數的范圍逐漸擴大了,抽象的程度也提高了。這道題是考察學生橫著數和豎著數,橫著數是每行有10個格子,有3行,也就是3個10.豎著數每列有3個格子,有10列,也就是10個3.這也是教學的難點。讓學生逐漸明白有多少行就表示多少個幾相加,同樣,有多少列也表示多少個幾相加。第四題,以“數線”的形式呈現,并要求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目的是通過計算小青蛙跳了多少格,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數數的經驗。
五、說教學反思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自身有以下體會:
第一:在教學中忽視了一很關鍵的部分,當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的時候,沒有給學生強調算式中的加數是幾,有幾個幾在相加,每一個加數有什么特點?(就是讓學生明白是加數相同,都是連加算式。)
第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不夠緊密,我自身感覺有脫節(jié)的現象。
第三;圈一圈,數一數熊貓有多少個?注重讓學生動手圈,但是沒有讓學生寫出加法算式,我不應該代替學生寫算式。這個環(huán)節(jié)匆匆而過。
第四: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充足,到最后我覺得教學效果不是太好。
說課稿 5
一、教材分析:
《給予樹》講述的是在圣誕節(jié)到來之前,小女兒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需要幫助的女孩。課文敘述角度獨特,從媽媽 “我”的角度來敘述這個美麗的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質,整篇課文處處洋溢著愛的思想、美的情感,時時閃爍著人文的光彩。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雖已能借助字典識字,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放棄字詞教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學。尤其這一課的音同形似的字詞較多,教師可運用歸類、辨析、比較等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在詞語學習上,可引導學生學習用同義詞替換的方法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詞語。
我班的學生已初步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但根據本單元目標,對學生預習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要求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選擇合適的方法去解決。例如文中對于“圣誕節(jié)”、“給予樹”這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可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查找資料,來了解。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yǎng)學生學習查找資料,并能按要求分類整理、歸納信息是至關重要的。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已初步掌握通過圈畫文中的關鍵詞句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內容。
現今時代的孩子,他們一直在享受著被愛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愛別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婭是他們的同齡人,她的行為最容易被同齡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過反復品味文章的語言來喚醒沉睡于他們心中的愛。
三、關于教學目標的制定:
目標一:能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重點引導學生辨清“予”和“!钡淖中,能用同義詞替換或聯系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等詞語的意思。
本課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要重點指導。需要注意讀音的字: “給”是多音字,在這兒讀jǐ 不讀gěi 。有些字字形易混淆,如“予”和“矛”,有些字易寫錯,如“!,教師需引導學生予以關注。對于詞語“給予、擔心、寬裕、沉默不語”可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目標二:通過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組織課文的寫作特點。感受金吉婭的.善良、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通過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是通過媽媽“我”的觀察及心情變化這一線索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和同情心,培養(yǎng)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在圣誕節(jié)來臨前,媽媽擔心家里不寬裕,沒有更多的錢讓孩子們購買禮物;當看見金吉婭買的棒棒糖時,媽媽有些生氣,同時又有些疑惑;聽完金吉婭的講述后,媽媽為金吉婭的送禮行為和誠摯的愛心而高興、激動。要注意的是,媽媽心情變化無非是突出金吉婭的美好心靈的陪襯。教師可以提問引導學生:“媽媽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呢?”從而引領全文的學習。
目標三:能展開想像拓展寫話,為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學作品中的一些窮苦孩子寫一張愛心卡。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的過程中通過鮮活的學,靈動地進入文本角色,借助多種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現文本情境,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啟人,以情動人。教學結尾,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為文學作品中的窮苦孩子寫“愛心卡”,從而給“愛”賦于新的生命,又帶動了名篇的閱讀。能根據一定的情境展開想象,并用通順的語句連貫地寫清楚一段話,這也是本學年段學生應該具備的寫作能力。
以上制定的教學目標并非是孤立的,它們是相互聯系,又是層層深入的。理解詞語的意思只是表面的;通過語言實踐的手段,如朗讀、說話等,感受詞語的內涵是內在的;聯系上下文揭示出文章里面的深意才是最核心的。
四、關于教學設計:
圣誕節(jié)是西方最重要的節(jié)日,這是一個愛意流動的日子。在這樣的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里,一個小女孩渴望擁有一個洋娃娃的愿望,另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金吉婭幫她實現了,這是一個多么美麗的故事。金吉婭小小的年紀,卻能夠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靈。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情境導入法、讀思議結合”等方法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引發(fā)真情:
課的開始,我從課題入手,從圣誕樹引發(fā)到圣誕節(jié)的介紹。并播放西方圣誕節(jié)歡樂的情境,讓學生感受到圣誕節(jié)是西方最重要的節(jié)日,相當于我們中國的春節(jié)。在這歡樂的節(jié)日里,人們圍著圣誕樹跳舞,相互交換禮物。所以圣誕節(jié)是人們最快樂的節(jié)日,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jié)日。
(二)品讀課文,體會媽媽的心情。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根據“媽媽擔心什么——媽媽為什么生氣——媽媽為什么激動”這三個問題來劃找句子。學生在自主研讀的基礎上,與主人公進行情感交流,從整體上感受文本情感的變化線索,“航拍”媽媽心情變化的過程。在自主感悟的基礎上,提升學習的整體效益。
(三)細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做法。
這一環(huán)節(jié)著重品讀課文重點詞句,用美好的心靈去感受心靈的美好。主要圍繞著“金吉婭拿著這二十美元到底做了什么?金吉婭在拿卡片時是怎么想的看到卡片上寫著19美元50美分,她決定買嗎?”這一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體會金吉婭矛盾的心理,讓學生明白“給予就是這樣,在獲得的同時,還意味著放棄” ,“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這時的學生與文本、作者展開精神、情感、生命的對話,從感性的認識走向理性的體驗,在對話中增添新的信息,內化語言,加深情感,對“給予”一詞賦予新的生命。
(四)研讀課文,升華情感。
課件出示最后一段話,讓學生反復讀,體會媽媽此時的心情,讓學生說說從金吉婭的做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最后設計拓展練習:在不少文學作品中有許多窮苦的孩子,像陌生女孩一樣需要幫助的人,如: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讀讀相關故事,當你看到或聽到她們的情況后,你愿意將自己的愛心獻給她們,為他們實現心中的愿望嗎?(教師發(fā)放愛心卡) 在《讓世界充滿愛》的音樂聲,學生將自己的愛心寫在小卡片上,并進行交流。最后小結只要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棵給予樹,那么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充滿——善良、仁愛、同情、體貼、友誼……
這樣的課堂結尾,借助寫愿望卡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給愛賦于新的生命,使每個學生都明白給予樹本身就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要使自己成為有益于社會的參天大樹,并為自己的心靈修筑一座符合自己夢想、適合自己精神生活的理想家園。
教學反思
1、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情感陶醉。
由于兒童生活區(qū)域的局限性,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外國兒童的生活,有些風俗與我們孩子生活仍相距甚遠,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調先有情,因此我針對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提供引導性材料,建立起與課文的聯系,以引導學生的注意與興趣,誘發(fā)積極情感。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己置身于故事中。于是上課伊始,我從圣誕節(jié)的快樂氛圍導入教學,給學生展示一些圣誕節(jié)的圖片,播放圣誕節(jié)的音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明白圣誕節(jié)是西方最重要的節(jié)日,也是最快樂的節(jié)日。對于一些學生不熟悉的國外事物和名詞,如 :“援助中心”、“給予樹”可以通過讓學生讀文找句或讓學生在預習時查找相關資料來予以理解,是慈善組織辦的贊助機構,他們在圣誕樹上掛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來請求人們贊助。使學生身臨其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這樣還為凸顯文中金吉婭廣博無私的愛心做鋪墊。
2、抓住文本主旨,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給予是快樂的、幸福的,這是文本言說的主旨,亦是全文的靈魂。課文學完后,我引導學生找一找課文中還有幾種不易發(fā)現的愛。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進一步豐富愛的內涵例如,“母子之愛”和“手足之愛”,母親在家里并不寬裕的情況下,仍然給每個孩子錢讓他們買圣誕節(jié)禮物,這是母子之愛的表現;媽媽聽完金吉婭的陳述后,沒有責備她,卻為她的行為而感動,也是母子之愛的表現。買禮物前,孩子們“希望送出最誠摯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這是手足之愛的表現;買完禮物后,孩子們“你給我一點兒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這也是手足之愛的表現。這兩種愛,是為金吉婭對陌生人的愛做鋪墊的,更襯托出金吉婭對小女孩的愛的可貴。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婭的“給予”行為雖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長在這樣一個“愛”的家庭氛圍中也有很大的關系。讓學生多角度地去誦讀文本、感悟文本,同時又超越文本,去感受文字背后金吉婭那顆善良、仁愛之心、那種同情、體貼之意,引領學生層層剝筍式地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心靈自由馳騁的過程,成為學生情感自在滋養(yǎng)的過程,成為學生精神自然豐厚的過程。
3、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發(fā)展語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fā)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在本課的朗讀教學中,我通過指名讀、引讀,感情朗讀來推進教學,而且每次讀的要求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如:抓住重點語句,我嘗試通過引讀來幫助學生感悟。在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時,我和學生配合讀:“金吉婭雖然放棄了給家人買漂亮禮物的機會,然而她卻得到了(小女孩的感謝,媽媽的擁抱……),給予不僅僅是放棄也不僅僅是得到,給予更是(善良、仁愛、同情、體貼……)以此幫助學生去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情感。讓學生在感情朗讀的同時理解課文的深意,發(fā)展了語言。
4、深化主題,。
人文是語文的底色,是語文的生命。課堂即將結束時,我讓學生為小音樂家楊珂、小珊迪、賣火柴的小女孩等一些窮苦的孩子寫愛心卡,為他們實現心中的愿望。這一寫話練習無不是對課題《給予樹》,以更深入的理解!敖o予樹”實際上是人化了的樹,暗示金吉婭像給予樹一樣能送給人們善良、仁愛、同情、體貼……這篇課文的人文關懷是喚醒、培養(yǎng)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學生們學習課文后,通過發(fā)放愛心卡,使情感得以內化,更為深入地領會了課文的主旨,引發(fā)了學生的深層思考。
說課稿 6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觀潮》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景象,寫出大潮這一壯麗的“天下奇觀”,從而激發(fā)同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感情。在這篇課文中,作者運用生動細膩的詞語、生動的比喻緊緊地抓住大潮的聲音、景象兩個方描寫,逼真的再現了大潮那雄奇壯闊、動人心魄的氣勢。
2、說重點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是要繼續(xù)培養(yǎng)同學“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要引導同學根據課文的特點,了解敘述的順序,抓住主要內容。抓住大潮的特點—聲音大、氣勢壯,抓住聲音和形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來理解詞句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3、教學目標
依照教學大綱要求,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制定了三點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使同學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fā)同學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依照觀潮順序記敘景物的寫作。培養(yǎng)同學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生字新詞;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4、說教具: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錄音機、投影片、錄像等教學教具,目的是充沛用電化教學手段,協(xié)助同學入情入境,理解課文內容,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說教法
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同學帶到一個錢塘江大潮來臨時雄偉壯美的景象中。讓同學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三、說學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同學的認知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將引導同學“邊聽邊看,邊讀邊思”的方法來同學,即引導同學在觀看錄像時要用心看,仔細聽,在閱讀文章時要一邊讀、一邊想,并能做到聯系上下文,讀后想前,邊讀邊想,同學采用聽、看、讀、思、品的方法學習。
四、說學情
我班同學雖沒去錢塘江,也沒觀賞到千軍萬馬奔騰的潮水,但他們思維活躍,善于發(fā)表個人觀點,敢于創(chuàng)新、想像豐富,而且對新鮮事物充溢了好奇心,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采用了多種生動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觀潮》一文,首先請同學們回憶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結合同學的`回答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
。ǘ┲鸲畏治稣n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同學齊讀第一自然段后,我緊接著提問:錢塘江大潮在世人眼中是怎樣的一種景觀?(依據同學的回答板書:天下奇觀)
“天下奇觀”四個字說明了什么?從哪里知道?(我這樣做的目的是引導同學抓住中心詞“天下奇觀”理解錢塘江大潮是雄偉壯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教給同學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方法。)
2、學習第二自然段
在同學經過合作交流,他們對“天下奇觀”的體會后,我隨后用充溢激情的語氣說道:“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就被稱為“天下奇觀”,那一定壯麗、雄奇、令人神往的。遺憾的是老師沒見過,你們見過嗎?想不想去看看?”好,那我們就做好準備。(接下來我以快速的動作放好投影片,用語言渲染氣氛。)同學興趣勃勃地,迫不和待地觀看錄像。
農歷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觀潮日,這一天早上,我們來到了海寧市的鹽官鎮(zhèn),據說這里是觀潮最好的地方。我們隨著觀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這時潮來了沒有?我們看到了什么?隨著錄像的播放,我用生動語言向同學介紹,并提出問題,讓他們考慮。
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提問: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依照同學回答教師板書:江面很平靜……)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1)同學們,潮來時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現在讓我們隨著錄象細細觀賞一番,不過要邊看邊聽邊想,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此時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組討論。
(2)這種驚心動魄的局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點描寫的?(板書:聲音、形狀)潮來時是先聽到的?還是先看到的?為什么?聲音是怎樣變化的?請用“”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依照檢查學習情況,相應板書:“悶雷滾動——越來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遠和近滾滾而來,它的形狀又是怎樣變化的?是怎樣描寫的?同學輕聲朗讀課文。并按要求用“____”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詞句。同學自由組合檢查,老師根據同學的匯報并相應板書:“一條白線——白色城墻——白色戰(zhàn)馬”。
(4)指導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語氣由緩到急,語調由平靜到高昂,讀出潮由遠到近,由小到大的聲勢來。并引導同學把自身的真情實感通過讀表達出來。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大潮奔騰而去,這時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同學帶著問題自由讀第五自然段。
同學通過學習讀、劃、議,明白潮過之后江面才恢復平靜,江水漲了兩丈來高。
。ò鍟夯謴推届o)
5、總結全文
剛才我們一起去觀看了錢塘江漲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真不愧為天下奇觀。
6、安排作業(yè)
六、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中師生雙邊活動的縮影,反映課堂教學的全部過程。本篇板書我依照觀察的順序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設計的。
說課稿 7
一、說教材
1、地位與內容
《觀潮》是語文出版社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字詞積累和言語理解能力的基礎上來進行學習的。本單元的課文以寫景為主,本課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以生動的語言向讀者展現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課改對教學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如下三個維度:
(1)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正確書寫"鼎、罩"等7個生字,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正確讀寫"寬闊、籠罩、若隱若現、昂首東望等詞語;能用"逐漸"、"恢復"等詞造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以讀促悟、多種閱讀形式相結合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本科的過程中,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潮來之時"是文章的重點部分,所以我將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描寫方法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依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認知結構,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抓住重點詞句,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內容。
我對教學重難點的分析是基于對教學目標和學生情況的分析,那么接下來我來說一說學情。
二、學情分析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字詞有了一定的積累,但對于正確書寫漢字還有待加強,學生理解一些語句深層涵義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僅憑想象難以深刻感受,需教師提供直觀的圖像幫助理解,這些都將成為我教學過程中的考慮因素。
三、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對教學內容、學情的分析和新課改的要求,因為本課是篇寫景記敘文,篇幅不長,但"天下奇觀"的景象極為少見,因此,我將借助多媒體,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圖文結合法"等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錢塘江潮來時宏偉的氣勢,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從而達到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四、學法分析
學生將采用"情景探究法"、"討論法"及"朗讀體會法",通過對圖片影像的觀看,感受和學習課文中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
五、說教學過程
作為教師要做的是幫助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的橋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參與其中,推動學生深入地感受,因此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第一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
首先我采用設問的形式問學生們,在我國,有許多奇特的自然景觀,錢塘江大潮就是其中一處,有誰聽說過或者見過錢塘江大潮嗎?
然后,放錄像讓學生們直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
之后,請幾個學生分別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因為很多同學都沒有親身感受過這一奇觀,在這里我運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氣勢,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和課文。)
第二環(huán)節(jié):新授環(huán)節(jié)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
先請同學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不理解的字詞,采用查字典等自學方式解決。
然后我找同學來大聲朗讀課文,并采用同桌對讀的、抽讀生字卡的方式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
(設計意圖:能借助字典和生活積累,理解字詞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新課標極力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為尊重學生的個性,我特別提醒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順序
我讓學生帶著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的?這一問題來默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默讀的時候要提高默讀的速度,不要用手或筆指著讀。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默讀的習慣,指導學生默讀的方法。課文脈絡清楚,學生在初讀基礎上能很快理清脈絡,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順序組織教學。)
3.創(chuàng)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為了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情。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情如何?你會怎么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么做的呢?并讓學生們帶著這些問題再觀看一遍錄像。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們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體會到觀潮人的感受。
4.細讀,品味感悟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部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這部分,我設計了如下三個問題來幫助學生理解。
1.潮來前,江面的景色什么樣?(江面平靜)
2.潮來時,江面的景色什么樣?在講潮來時這部分時,讓他們用筆畫出描寫潮來時的景象和聲音的詞語和句子,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去理解。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3.大潮過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樣的?這些都說明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在小組內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讀書時聯系生活經歷,體會感悟,深入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
我之所以設計如上三個問題,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時間順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三環(huán)節(jié):鞏固練習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己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第四環(huán)節(jié):作業(yè)設計
讓學生把自己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六、板書設計
根據潮來前、潮來時、潮去時的關鍵詞總結成為本課板書,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錢塘潮的特點。
潮來前:風平浪靜 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 潮來時: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 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說課稿 8
一、說教材
數與形是數學的兩大組成部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方法,而數軸是數形結合的高度統(tǒng)一。數軸是新人教版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jié)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再介紹的。通過數軸的學習可加深學生對有理數概念的理解,并為后面引出相反數、絕對值的概念,學習有理數大小比較、有理數運算法則、平面直角坐標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剛剛步入中學校門的七年級學生,此階段學生天真活潑,好奇心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在新知的學習過程中,還是較容易出現理解局限的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A、知識技能:
1、理解數軸概念,會畫數軸。
2、知道如何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能說出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的點所表示的數,知道任何一個有理數在數軸上都有唯一的點與之對應。
B、數學思考:
1、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2、通過數軸概念的學習,初步體會對應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C、解決問題:會利用數軸解決有關問題。
D、情感態(tài)度:通過數軸的學習,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進而初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四、說重點、難點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我確定為:數軸的概念。
因為:只要數軸概念真正理解了,畫數軸、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等也就容易了。
本節(jié)課教學難點我確定為: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因為:七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剛開始萌芽。
教有教法,學有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下面談談本節(jié)課的教法與學法。
五、說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
1、教法: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學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知識和方法的思維過程,因為新課標和新理念認為,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诒竟(jié)課的特點:課堂教學采用了“情境—問題—觀察—思考—提高”的步驟,使學生初步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著觀察、思考、歸納、類比和猜測的探索過程。
根據教材分析和目標分析,貫徹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方法,確定本節(jié)課主要采用啟發(fā)引導探索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huán)境里,積極參與,互相討論,一步步地掌握數軸的概念,并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軸概念,從而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根據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我所采用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輔助教學。
通過課件演示,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總結,并派代表發(fā)言。教師耐心引導、分析、講解和提問,并及時對學生的意見進行肯定與評議,從而突出教師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啟發(fā)者、引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的形象。
2、學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告訴學生,學習數學不是簡單模仿、機械操練,而是探究學習、發(fā)現學習、研究學習、合作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充分的課前準備是成功的`一半。
六、說教學準備
老師:要充分備課,精心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教具
學生:要認真預習,準備直尺或三角板
七、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和思維的主戰(zhàn)場。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復習舊知
通過對已知知識的回顧復習,使學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識。
(二)、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課題
為了使學生明白數與形的對應關系,初步認識數形結合的美妙之處,我設計了:
觀察溫度計的活動,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數與形的對應關系,為學習數軸概念埋下伏筆。
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溫度計分小組討論觀察,共同發(fā)現數與形的對應關系。
接下來,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
在一條東西方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隨后我提出問題:“怎樣用數簡明地表示這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學生小組討論后再派代表回答)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們認識到:考慮東西方向的馬路上一些樹、電線桿與汽車站的相對位置關系,既要考慮距離,又要考慮方向,從而需要用正負數描述。
前面幾個活動之后,學生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體會,為此我讓學生:
再次觀察所畫情境圖、溫度計并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將其抽象成一條直線。
這樣,就把正數、0和負數用一條直線上點表示出來。
。ㄈW習概念,解決問題
通過剛才的觀察、比較,我引出了新課:
1)學習數軸的概念
我先進行講解:
一般地,在數學中人們用畫圖的方式把數“直觀化”。通常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數,當然這條直線必須滿足以下三點要求:
(1)在直線上任取一個點表示數0,這個點叫做原點。
。2)規(guī)定直線上從原點向右(或上)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為正方向。
。3)選取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每隔一個單位長度取一個點。
2)再畫數軸:
師生共同歸納畫數軸的步驟,要求學生獨立畫出數軸,并互相交流,老師巡堂并參與交流使學生弄清如何畫數軸。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畫數軸,交流和反思,使學生真正掌握數軸的概念。
3)在數軸上表示右邊各數:
4)指出數軸上A,B,C,D各點分別表示什么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下一個活動,填空:數軸上表示-2的點在原點的()邊,距原點的距()表示3的點在原點的()邊,距原點的距離是()。
通過填空,老師引導學生做出課本第12頁的歸納。
設計意圖:通過從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歸納出數軸上的點的特征,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從具體的數到字母表示的數)能力。
課堂練習:
1)課本第12頁的練習1、2題
2)強化練習:
。1)在數軸上標出到原點的距離小于3的整數。
。2)在數軸上標出-5和+5之間的所有的整數。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數軸的概念;強化練習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用數軸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結:什么是數軸?如何畫數軸?如何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
1)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2)畫數軸的步驟:
1.畫直線;
2.在直線上取一點作為原點;
3.確定正方向,并用箭頭表示;
4.根據需要選取適當單位長度。
作業(yè):課本第17頁習題1.2第2題;學生用書同步訓練
設計意圖:通過適量的練習有利于學生掌握所學內容,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還應該給他們足夠的發(fā)展空間,讓他們多做同步訓練。
八、說教學設計
這節(jié)課,我通過五個活動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guī)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操作、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說課稿 9
一、說教材
《觀潮》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組第一課。這組課文是圍繞“自然奇觀”的專題來寫,《觀潮》是這組課文的第一課,起著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本文經過作者對潮的生動描述,讓我們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更讓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魅力,體會大自然那種魔術般的神奇。
二、說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富于想象,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但學生生活閱歷有限,對文中描繪的雄偉景象缺乏直觀感受,需要教師供給直觀的圖像幫忙。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識記生字詞,抓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注重語言積累。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經過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使學生受到壯闊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課文3、4自然段,體會大潮的磅礴氣勢。
難點: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
五、說教法
在本課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經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并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說學法
在新課標的理念中,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合作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七、說教學過程
。ㄒ唬┻\用多媒體,直觀感受,激發(fā)情感和興趣。
運用多媒體,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雄壯的氣勢,學生的活力立刻被調動起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利于學生理解詞句。
。ǘz查預習情景,學習生字。
中年級的課文篇幅比較長,如果讓學生按照教師揭示的教學目標及學前指導進行課前預習,這樣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讓學生在課前養(yǎng)成預習的學習習慣。
(三)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教學時我抓住文章重點,圍繞“觀”(觀奇觀)這個中心詞,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的思路,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按照什么順序來寫觀潮的,作者抓住了什么來體現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然后,讓學生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潮水雄偉、壯觀的詞句。最終小組討論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后所看到的和聽到的景物。
。ㄋ模﹦(chuàng)設情境,體會觀潮人的感受
經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的體會到觀潮人的急切、激動的心境。所以,我設計這么幾個問題:如果你就是觀察人中的一員,想到就要見到大潮了,你心境如何你會怎樣做觀潮的人群又是怎樣做的呢
(五)經過“讀、悟、議、賞、再讀”,重點體會潮來時壯觀景象。
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Y束
學完全文后,我再次讓學生自由讀自我最喜歡的地方,并給予時間讓學生展示,這樣既鞏固了學生的感受,又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ㄆ撸┳鳂I(yè)設計
讓學生把自我觀賞到的錢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講給家長聽,既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本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說課稿 10
說教材
三年級上冊閱讀的學習目標開始學習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初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縱覽課文內容,采用了明線和暗線相結合的寫法,寫列寧喜愛灰雀,尋找灰雀,再見到灰雀,這是一條明線,文章還有一條暗線,那就是發(fā)現灰雀不見了,懷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誘導他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第二條暗線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細細品味,就很難理解其中韻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讀、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加強詞、句訓練: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閱讀、感情的過程。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本單元的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A、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字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B、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C、通過人物對話描寫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D、體會列寧善解人意循循善誘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同時受到保護鳥類的教育。
說教學重點:
列寧發(fā)現灰雀消失之后,通過耐心、得體的交談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經過。
說教學難點:
如何使學生通過他們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說教學方法
本課時的主要內容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一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有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教學知識與學生感悟的結合。三年級學生剛接觸新教材,對教材有很大的好奇心,同時在他們這一年齡階段,好動,形象思維占優(yōu)勢。基于這些,我主要選用“合作探究”和“讀中感悟”式的教學方式,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和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和展開想象。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說學法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讀書。向學生傳授“學法”,是讓學生“會學”,這是教學這節(jié)課的.真正目的。通過學生的讀讀、想想、寫寫、議議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會學”的智慧。
說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體講了一件什么事,引導自學生字,并且學習第一自然段。第二課時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讀懂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課文內容,通過聯系上下文讀懂重點詞句,感悟列寧那含而不露的拳拳愛心。
一、讀中悟,悟中讀。
本文語言樸實,敘述含蓄,字里行間蘊含的情感十分真摯,十分感人。沒有在“朗讀”二字上下一番功夫,學生很難悟出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因此,本課時的教學力求讓學生實實在在讀書,真真切切悟情。教學過程中,我們安排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從初讀到細讀到精讀再到品讀,學生由淺入深地讀書,在讀書中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悟文中的情真意切。
初讀,讓學生邊讀邊想: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回家的?
1、細讀
通過想一想,你是怎么從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列寧從找不到灰雀時的著急擔心(“你看見過一只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到為灰雀的失蹤而難過、婉惜(“……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再到明知故問的略顯驚訝(“會飛回來?”);小男孩從一開始回答列寧“沒看見,我沒看見”時的支支吾吾,到他認識到自己錯了,肯定灰雀“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再到下決心改錯的堅定態(tài)度――“一定會飛回來的!”這些情感的變化都只能在細細的讀書中體會。
設計思路:教會學生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感悟人物的情感變化的方法。
2、精讀
當學生學完一部分課文內容時,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這部分內容該怎樣讀,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讀完以后說一說。比如讀“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斑@一句要讀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婉惜,而讀”一定會飛回來的!“這句話要讀出堅定的語氣,男孩的堅定是從”一定“和”!“看出來的。
設計思路:引導學生用心去體驗語言的情感,感知語言的表達形式。
3、品讀
在引導學生對這部分課文內容進行初讀、細讀、精讀之后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真正把課文中列寧對灰雀的愛和列寧對男孩的愛卻含而不露的感情讀出來。
設計思路: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的共鳴,達到訓練語感,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采用討論式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遵循“主體性”原則,采用討論式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求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1、本課時的教學中,圍繞“你是怎么從這些句子中看出灰雀是被男孩捉回家的?”這個問題,學生進行了讀書、思考、討論之后,老師讓他們自由發(fā)言。
設計思路: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為他們的思維、表達提供了自主的空間。學生在這種無拘無束的交流中,以極大的興趣參與教學過程,主動地去體驗,去獲取,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智情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2、進行第三部分內容教學時,當學生讀懂了“男孩果然把灰雀放回來”之后,讓他們再細細地讀課文,想想從這部分課文內容還能知道什么,體會到什么?然后在小組討論交流。
設計思路:這樣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習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合作討論中,學生之間一互相學習,互相啟發(fā),互相提高,許多學生可以克服膽怯、孤獨等心理障礙,大膽參與,學有所得。
三、巧用多媒體,激趣導思,突破難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能大大提高教學內容的感染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在情感上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當“列寧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地枝頭歌唱”這一動態(tài)畫面出現在學生眼前時,他們會為之驚喜,仿佛自己也來到白樺樹下,看到了灰雀歡蹦亂跳的身影,聽到了灰雀悅耳的歌聲,喜愛灰雀之情油然而生。這么惹人喜愛的灰雀果然回來了,這是因為男孩知錯改錯把它放回來的,而男孩之所以知錯改錯是因為列寧對灰雀充滿了喜愛之情,對男孩充滿了愛護之心。這種仿佛身臨其境的感知,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為灰雀的歸來而高興,為男孩的誠實而高興,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列寧對灰雀的愛,對男孩的愛,從而突破教學的難點。
四、說寫訓練,培養(yǎng)創(chuàng)新。
課文中寫了每一天列寧和男孩關于那只失蹤了的灰雀的對話,緊接著直接寫了第二天列寧果然又看到了那只灰雀的情景。我設計了問題:男孩是怎么把灰雀放回來的呢?
設計思路:這是課文的空白,利用這一空白,可以拓展學生的說話寫話訓練。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的一切思維活動都離不開語言的參與。讓學生從說到寫,可以培養(yǎng)想象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使之形成語文能力。
說課稿 11
一、說教材:
《月光曲》是義務教育新課程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教材的編排按專題組織單元,本文是單元主題為“藝術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貝多芬同情窮兄妹倆為他們彈琴,并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的故事。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讀后,既能讓人進入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無限的向往,又能對貝多芬油然而生敬仰和愛戴之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币虼耍诮虒W中,我依據課標理念,充分發(fā)揮文本的資源優(yōu)勢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二、說目標
本次活動,學生的學習情況是:預習課文,讀熟課文,學習字詞;诖耍Y合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預設的本課教學目標為: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弄清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貝多芬同情窮苦人民的思想。
為了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教學難點為:
1、探究貝多芬情感變化的原因。
2、感受音樂的旋律和魅力。
三、說策略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學策略:
1、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的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從而體會貝多芬樂曲音樂的魅力。
2、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主要通過PPT課件展示文章重點句段,并結合《月光曲》音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月光曲》描述的意境當中。
3、適時引導策略:因為本課容量較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一一呈現文本內容,所以采用了以教師敘述相關文本,自然過渡的辦法,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心。
四、說過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三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D片激情,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貝多芬的照片,并通過感情敘述導入新課。這樣設計的原因是考慮教師與學生接觸時間短,對第一課時的學習不系統(tǒng),在學生讀熟課文、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文章主人公拉近師生與文本的距離,給聽者一種融合的感覺。
。ǘ┚x探究,體會感情
1、敘述故事,領會“平靜”
教師敘述貝多芬演出結束后散步的情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當時輕松平靜的心境。之后教師在通過敘述貝多芬聽到有人斷斷續(xù)續(xù)彈自己的曲子,出于好奇,走近茅屋,聽到了對話——課件出示對話。
2、品讀對話,領悟“感動”
引導學生品讀人物對話,體會兄妹倆的互相體貼,并通過想象貝多芬的心理活動,體會兄妹倆的手足之情給貝多芬?guī)淼母袆雍退麑π置脗z的同情。
3、思讀語言,領悟“激動”
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琴,完成了盲姑娘的心愿,但他沒有馬上離開,又要彈一曲,是什么原因促使他這樣做呢?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找到盲姑娘的語言,課件出示語言,學生通過品讀,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音樂的`理解,領悟貝多芬偶遇知音的激動心情及借助月光譜曲表達心情的現實。
(三)品讀揣摩,入畫悟情
劉勰曾說:“觀文者披文以入情!遍喿x教學中應該像葉圣陶先生說的那樣:“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彼栽谶@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學生學習寫《月光曲》內容的第九自然段,通過默讀思考、讀后交流、朗讀悟情、欣賞體會等活動,將《月光曲》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自己腦中的畫面,達到學生個性化體驗,使之與兄妹倆產生情感共鳴。具體做法是:
1、默讀課文,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課文第九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自己默讀本段,并想象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2、根據描述,展示畫面
根據學生描述,教師相機出示三幅畫面,引導學生想象樂曲的旋律,并有感情地朗讀。學生喜歡讀哪一處就讀哪一處,教師通過激勵評價,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體驗,努力走進畫面描述的意境中去。
3、播放貝多芬的《月光曲》,學生閉眼想象。教師指導:在樂曲中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或感受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皮鞋匠的聯想,拓寬思路,說出自己對樂曲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4、激情敘述,總結下課。
本課的板書設計圍繞教學重點,按三條線索展開,分別由皮鞋匠聯想到的畫面、樂曲的旋律、貝多芬的心情變化組成,通過板書,既可以了解《月光曲》的旋律,也能使大家明確《月光曲》創(chuàng)作的原因。
說課稿 1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認識年、月、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六冊第二單元《年、月、日》的知識內容。
2、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到的,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同程度地積累了一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經驗。教材把學生已有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和經驗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分三個層次組織學生的觀察和探索活動。
一是通過讓學生在年歷卡上找自己生日的活動,了解學生對年月日的認知基礎。
二是先讓學生獨立地觀察年歷卡,發(fā)現每個月的天數不一樣,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每個月的天數,引出一年有12個月,幾個大月和幾個小月。再讓學生通過涂顏色,凸現大月和小月的排列規(guī)律,促使學生主動的發(fā)現規(guī)律,并用規(guī)律來記憶。
3、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結合本年齡段學生的特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結合生活經驗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大月、小月和二月及每個月的天數。記住一年中的大月和小月。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判斷、推理和整理知識的能力及合作的意識。
3)在從年歷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的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品質。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相互的關系。教學難點是:記住各月的天數。
二、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我是這樣設想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今天小小特別高興,因為明天是他的生日。你愿意告訴老師你的生日是幾月幾日嗎?學生回答自己的生日。讓學生拿出年歷卡,找出自己的生日。你對年月日的知識有哪些了解呢?同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是:數學來源于生活,由生活實際引入新知,通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有一種需要學習的迫切感。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第一層次初步認識年月日
1、請已經找到生日的同學圈出自己的生日。指名學生講臺上交流,并在年歷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
2、繼續(xù)觀察年歷卡,你發(fā)現了什么?學生獨立觀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那怎樣把剛才發(fā)現的一些有用的信息整理出來進行研究呢?在小組內議一議,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匯報方法。請同學再進行比較,用哪種方法來整理最合適?教師小結。讓學生將自己的發(fā)現填在書上的表格里。
3、認識大月和小月觀察表格,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利用表格小結:一年有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觀察年歷卡,通過獨立思考發(fā)現有關年月日的知識,給學生的學習活動留下了較為充分的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列表、閱讀教科書的活動,既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又促使學生主動地將知識條理化、結構化。
第二層次記住大月和小月
1、請同學用彩筆給表格圖色。想一想,有什么辦法很快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教師參與活動,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組織交流。如果沒有學生交流利用拳頭來記憶大月和小月,則由教師講解。指名用拳頭數一數。
2、說自己的生日在大月還是小月。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把表格里的大月、小月涂上不同的顏色,目的是讓學生主動的發(fā)現大小月的排列規(guī)律,引導學生利用排列規(guī)律記憶哪個是大月,哪個是小月。這樣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想想做做第1題在獨立完成的基礎上組織交流。
2、想做做第2題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在年歷里圈出來。你們還知道哪些節(jié)日和紀念日嗎?學生回答,并適時地進行一些思想品德教育。
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在年歷卡上查找一些重要的節(jié)日和紀念日,既讓學生經歷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又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總結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嗎?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不但讓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回顧,還讓學生對一節(jié)課的活動進行發(fā)思,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把課堂學習活動向課外延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fā)展。
本節(jié)課在教法的選用上,我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讓學生多動手操作,多動腦思考,多動口交流,通過觀察法、操作法、討論法的合理運用,變“學”數學為“做”數學。
說課稿 13
一、說教材
1、對教材的理解《花鐘》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一天之內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最后講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質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課文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單元“細心觀察”這個專題,激發(fā)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單元秋韻相連,傳遞著自然的神奇,升華了人類的智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
2、教學目標的確立根據新課程的要求、本課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于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等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情感目標:激發(fā)觀察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認真思考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的確立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扎扎實實學語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本課設計時,我刪繁就簡,圍繞“花鐘”這個主線,借課件入手賞花鐘──以讀為本識花鐘──合作交流探花鐘──延伸拓展編花鐘,讓學生虛心涵泳,切己體察,這樣讀書必然是樂趣盎然而又有所收獲。
三年級語文正處于由低年級識字教學為主向高年級閱讀教學為主過渡階段。根據教材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中注重向學生滲透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法指導,整體把握、品詞析句、朗讀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調動學生積極性。
三、說教學程序
本課我預設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理清脈絡。學習字詞,了解大意。第二課時:入情入境,品味花鐘,自悟自得,積累語言。接下來我重點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分四個板塊進行:
。ㄒ唬┣娜蝗肭橘p花鐘
(二)品讀美文識花鐘。
(三)合作交流探花鐘。
。ㄋ模┩卣寡由炀幓ㄧ
下面我說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一)悄然入情賞花鐘
課伊始,我這樣激情導入: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現在讓我們一起走入花的'王國,去領略一下花的美麗與神奇吧!用一個詞或者一句話來描繪你剛才看到的景象吧。
【這樣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教學也因學生的入情而進入積極狀態(tài),引入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二)品讀美文識花鐘。
引領學生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分這樣幾個步驟指導學習的。
1、美麗的花鐘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找花。
2、交流:花鐘上有哪些花。問:你認識它們嗎?來叫一叫它們的名字吧。
3、這些花在什么時間開放呢?請學生回答。然后和課文中的句子進行比較,體會交流。帶著特殊的朗讀體驗讀這些句子。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指導學生在一定語言環(huán)境中品詞、品句。這樣既欣賞了語言文字之美,也提高了學生細心觀察,認識事物的能力。它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4、讀寫結合,學表達。為了體會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我設計了拓展練習,學習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現花開放。
省略號是文本的又一個亮點。我會問:同學們,你們平時觀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時間開放呀?借機讓學生結合平時觀察,生活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式,填補課文中省略號的空白,以突出這篇課文在本單元中的引領作用。
。ㄈ┖献鹘涣魈交ㄧ姟
課文第二段是歸納原因,我采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1、讀一讀: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議一議:在小組里討論討論:為什么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不同?
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4、說一說:曇花為什么會在九點含笑一現?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學生充分學習后,進行交流。
5、借助材料理解植物開花和昆蟲活動時間的關系。
仙人掌原生長于熱帶沙漠地區(qū),那里白天氣溫非常高。到晚上六七點鐘,昆蟲活動開始頻繁,所以,此時開花最有利于昆蟲傳播花粉。
猜一猜:仙人掌大致在幾點左右開花?
。ㄋ模┩卣寡由炀幓ㄧ
發(fā)現了鮮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再引導學習課文第三段,學生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我再次播放大花鐘讓學生欣賞:瑞士的日內瓦花鐘把美麗的鮮花與鐘表奇妙地結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各國的能工巧匠們紛紛效仿,制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花鐘,這里有俄羅斯花鐘、日本花鐘、北京花鐘。這些花鐘裝點了城市,美化了生活。
2、最后我提議大家一起來做一個花鐘吧!同學們把自己搜集的資料快樂的一起編了一個新的花鐘。
最后,讀練結合,建議學生們觀察周圍的花草并寫成日記,為本單元習作埋下伏筆。
【語文學習是學習積累、過用的過程,語言運用催生新思想和新言語的雙重功能,是言語和精神同構共生的根本途徑。】
說課稿 14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教材第七冊第四單元的首篇課文《田忌賽馬》。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法、學法的選擇、學具的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這一環(huán)節(jié)包含三大方面:
。ㄒ唬﹥热、地位與作用
《田忌賽馬》是西師大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第一次比賽田忌連輸三場,孫臏觀看了這次比賽,幫助田忌用調換馬出場順序的方法,結果反敗為勝的故事。課文贊揚了孫臏善于觀察、思考、勇于打破常規(guī)的正確的思想方法。
本課計劃用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讀懂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以及文章的寫作順序。第二課時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他正確的思想方法。
我現在要說的是本課的第二課時。
(二)目標的制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在四年級閱讀教學中的要求,以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3)學習孫臏認真觀察、分析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思想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
。2)閱讀感悟:初步學會看課題推想課文內容的閱讀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科學的思想啟蒙教育。
(2)知道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分析孫臏的思維過程,懂得“正確分析雙方情況,合理安排力量就能取勝”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和課文內容特點,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
教學難點:理解田忌賽馬轉敗為勝的原因。孫臏認為田忌可以取勝的根據是什么?
二、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現代課堂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教師作為主導者要科學地組織這雙邊活動。因此這堂課我主要采用討論法與提問法相結合。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要重視合理教法的選擇,而且要重視學法的運用,因此這堂課我主要采用:觀察法、演示法、概括法。
四、說學具
學生每人準備三張畫有馬的卡片,注明上、中、下。
五、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包含四個小環(huán)節(jié):
。ㄒ唬┘と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在校園生活中,同學們參加過哪些體育項目的比賽?當你們第一場輸了之后,你還想不想贏?你會想出什么辦法來戰(zhàn)勝對方呢?”
然后順著引導:今天我們來看看田忌是怎樣進行賽馬的,他又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教學時,我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然后同桌之間用圖片擺出田忌和齊威王兩次賽馬的對陣圖,由學生講解兩次賽馬的出場順序及結果,學生就會回答:“第一次比賽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中等馬、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結果連輸三場;第二次比賽,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上等馬、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結果反敗為勝!苯處煾鶕䦟W生的講解,演示相機進行板書。圍繞對陣圖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從第一次比賽中觀察,發(fā)現“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所以田忌才連輸了三場比賽。弄清了第一次比賽的過程及結果之后,我引導學生觀察,“第二次比賽和第一次比賽相比有什么不同?”學生不難發(fā)現“結果不同和馬的出場順序不同”,我不失時機地點撥:“相同的馬為什么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呢?”學生就輕松地找出了“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這句話。
為了激起學生尋根問底的興趣,引導學生加深理解,體會正確的思想方法,我引導學生質疑:
、僬{換馬的出場順序就一定能取勝嗎?
如果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快得多將會是怎樣的結果?學生經過思考就會明白那樣的話田忌同樣會輸,調換出場順序也是徒勞的。
、趯O臏為什么不在第一次比賽前提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個辦法讓田忌一戰(zhàn)即勝呢?
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明白孫臏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這一創(chuàng)新,不僅要有膽識,還要善于觀察、分析。一敗一勝的原因弄清楚了,但“孫臏認為田忌可以取勝的根據是什么”這一教學難點還沒有突破。為了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孫臏是怎樣知道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就能讓田忌取勝的?他根據什么來判斷?”經過學生的閱讀體會加上老師的引導,學生不難找出“齊威王的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這句話。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拿出道具擺一擺,想象假如六匹馬兒一塊跑,將是怎樣的結果?從六匹馬的排列順序中體會到“齊威王的上等馬比田忌的`上等馬快一點點,齊威王的中等馬、下等馬都只比田忌的快一點點。”從中領悟到這一結果是孫臏經過仔細觀察、分析而得出的,這就是他判斷的根據。
(二)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了解兩次賽馬時雙方三匹馬出場順序的不同,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孫臏的足智多謀,我引導學生進行討論:
、僬{換馬的出場順序看似簡單的方法田忌有沒有想出來?第一次比賽結束后,田忌表現得怎樣?
、趯O臏為什么能想出調整馬的出場順序的方法而田忌卻沒有想到?
學生通過理解課文,尋找就會發(fā)現當時田忌覺得很掃興、垂頭喪氣地準備離開,拿他的“沒信心”反襯孫臏的“胸有成竹”,討論后明確,正因為“孫臏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敢于打破常規(guī),揚長避短,才想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的巧妙辦法來取勝!
。ㄈ┌盐杖宋镄蜗螅罨斫
《新課標》強調閱讀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因此,在這一小環(huán)節(jié)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全文,深刻地體會人物各自不同的神態(tài)、心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指名三位同學分別扮演孫臏、齊威王、田忌進行角色朗讀,讓課堂充滿情趣,給學生展現的舞臺,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望。
。ㄋ模┛偨Y全文,拓展創(chuàng)新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說說學了這篇文章之后,有何收獲,受到什么啟發(fā)。并加以理解、運用、創(chuàng)新,讓他們幫助齊威王調整馬的出場順序進行第三場比賽打敗田忌。從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整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六、說板書設計
在本課的板書設計上,我主要是體現了田忌兩次與齊威王賽馬中馬的出場順序,田忌、齊威王、孫臏三人的態(tài)度表現,從而歸結出孫臏仔細觀察、科學分析、合理調用的正確方法。板書設計脈絡清晰、簡單明了,體現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說課稿 15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jié)內容,學生是在三上冊已經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等直邊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點之一,為下節(jié)圓的面積以及下冊圓柱表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學中受到啟發(fā)受有教育。
二、說學情
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一個高度,知識的累積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與歸納等方面的能力較強。但是思維深度不夠,個性差異較大。所以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精心操作、細心觀察、準確歸納、同時多關注個性化思維展示。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本節(jié)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認識圓周率,并通過測量與計算理解圓周率,最后討論歸納,推導園的周長公式。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2、通過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充足的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合作、操作、觀察等方面能力,從而體現教學課堂是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
3、在合作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集體力量的偉大、個性魅力的獨特,以及科學知識無窮的奧妙與吸引力。從而做到教學課堂育人的實質。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一節(jié)教學是否成功的知識基礎,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難點,突出了重點。學習圓的周長,就要先讓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然后由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再推導圓周長的公式。所以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圓周率的理解,重點是圓周長公式的推導,并能計算圓的周長。
五、說教學方法
要突破這個難點,突出這個重點,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去操作、去感受,讓學生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測量、計算、總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關系。所以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了教師引導為輔,學生合作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操作去理解圓周率,再歸納推導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教學課堂就是: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這一本質。
六、說學法
由于本節(jié)知識可操作性強,而且高段學生也有較強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就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就要齊心、觀察就要細心、測量盡量準確、總結力求完整。
七、說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的一切理念與方法,都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而教學過程是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以我們設計盡量做到新穎、合理、符合學生實際。
1、組織教學
組織教學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它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所以一上課我先讓學生觀察并比較,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接著再讓學生檢查自己書和學具是否準備好,以告訴學生教學課堂必須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比較,而且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創(chuàng)設情景
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是關于圓的知識,而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課件出示:一輪滿月高掛夜空,靜靜的水面沒有一波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展開無限的想象,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間煩躁的心情得以慢慢平靜,思維回到課堂。一輪圓月讓學生想到了教學上的“圓”,從而引出新知。數學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著課件出示一組直邊平面圖形曲線圖形,讓學生觀察“圓”的與眾不同即復習了舊知,同時又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3、新知識探索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我安排4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1)認識圓的周長
周長學生已有了解,但是圓是曲線圖形,它的周長到底是什么?在圓的.什么位置?這個概念較抽象。所以我先用課件出示:烏龜賽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圓的周長。
再讓學生摸手中的圓形紙片一周,就是圓的周長,從而得出周長的概念。
。2)思考圓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要突破難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所以我先讓學生結合上節(jié)內容來猜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給學生一個思維空間合作的空間,為下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做知識與思維的輔墊。
。3)實踐操作(認識圓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實踐來驗證猜想并在驗證過程發(fā)現新的規(guī)律。本節(jié)課如果抓難點,重點也就是不攻自破。圓周率是我們祖先幾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與驗證得來的。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操作、討論、分析,學生勢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讓學生測量周長,接著再計算,得出數據,并觀察、比較、歸納,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在測量圓周長時我安排了一個先獨立猜想,再討論,最后展示一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圓的周長可以測量得到,但是測量很麻煩,而且有局限性,激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個規(guī)律能很快、很準確得到圓周長的方法,讓知識牽引著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去發(fā)揮去創(chuàng)新、去思考、去總結。最后在教師提供的學具下,學生通過測量與計算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然后教師課件出示:“祖沖之”,讓學生自學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整個教學流程的重點,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
。4)總結公式
當學生理解了圓周率,知道了圓周率實際上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一個比值,我便及時安排學生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接著便設計2道例題與3道鞏固練習,以加強對新知識鞏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總結,整個教學流程我把握住讓學生先觀察再體驗、先猜測、后實踐、最后總結、歸納,學生全程參與、全程體驗,完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jié)課的精華的體現,展示了一節(jié)課關鍵詞,重點和難點。所以本節(jié)課,我先板書了圓周長的概念,加強學生記意,接著板書了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式,以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加強學生的理解,最后板書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整個板書簡練、有序、重難點突出,為學生知識積累做了一直觀的補充。
九、說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一個自查,查漏補缺,然后進行總結和反思:本節(jié)課教學中,在學生的測量時教師意識重要的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測量方法否則就會導致誤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結果,另一個就是在學生通過操作計算得出圓周率后,一定要及時引導后學生仔細觀察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的小數,我了計算簡單計算是方便取近似值3.14,它實際比3.14要大。
說課稿 1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離子反應》。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幾個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反應》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二節(jié)內容!峨x子反應》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痘瘜W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識離子反應極其發(fā)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而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解理論又沒有學習,因此本節(jié)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jié)我把它分成二課時。第一課時講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條件。學好這一節(jié)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幾乎年年考。
2、本課時的教學目的: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要求、學生情況制定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初步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發(fā)生的反應。
2、會書寫易溶、易電離的酸、堿、鹽之間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掌握化學離子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探究、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反應和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帶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guī)律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和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和唯物主義教育。
3、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復分解反應類型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2、知道常見的易溶、易電離的酸、堿、鹽并會寫這些物質之間發(fā)生的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教學難點:知道哪些物質是易溶、易電離的物質,并據此學會判斷離子大量共存問題和常見離子的檢驗。
二、 說教法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 情景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三、 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jié)教學中我積極響應新課改倡導的.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互動的教學方法,在學法設計上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交流的習慣。
四、說教學程序
1、適當復習,引入正題
由于電解質等概念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非常重要,可做適當復習。并通過復習電解質溶于水后能電離成離子,介紹電解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引入題。
2、精心設疑,實驗探究
【思考1】是否有離子就能夠發(fā)生反應呢?
【學生實驗探究1】
、傧蚴⒂5ml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5ml稀NaCl溶液。
、谙蚴⒂5ml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5mlBaCl2溶液。
觀察分別有什么現象?
、贌o現象
、诎咨恋,且溶液仍為藍色
【學生思考與交流】:白色沉淀是什么?是通過什么離子結合而成的?混合后的溶液中,哪些離子個數減少?哪些離子個數沒有變化?
【結論】不是有離子就能發(fā)生反應,在反應的過程中有些離子并沒有參加反應,實驗②的實際:Ba2++SO42-===BaSO4 ↓,由此引入了離子方程式
【思考2】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呢?
【學生實驗探究2】
現象 生成物特征
、5mlNa2SO4+5mlBaCl2 白色沉淀 沉淀
②5mlNaOH+酚酞+適量HCl 先變紅后退色 水
、5mlNa2CO3+5mlHCl 有氣泡冒出氣體
【討論后的結論】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生成沉淀或水或氣體
3、逐步講解,有詳有略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①寫:寫出化學方程式:例:CuSO4 + BaCl2 ═ CuCl2 + BaSO4↓
、诓穑喊岩兹苡谒忠纂婋x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形式, 難溶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蹌h:刪去方程式兩邊形式相同的離子。
Cu2++SO42-+Ba2++2Cl-== Cu2++2Cl-+ BaSO4↓
、懿椋赫矸匠淌讲z查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
Ba2++SO42-===BaSO4 ↓
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上面已講)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分組練習:完成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HCl+NaOH:H++OH-===H2O
H2SO4+KOH:H++OH-===H2O
討論后的結論:離子方程式的意義:不僅可表示某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而且還可以表示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并揭示這類化學反應的實質
4、精講例題,規(guī)范要求
例1:CuO+H2SO4=CuSO4+H2O
例2:CaCO3+2HCl=CaCl2+H2O+CO2↑
在講解例題的過程中,除了復習書寫離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驟之外,還要向學生講清書寫離子方程式的一般規(guī)則和要求,教學生學會如何正確規(guī)范的使用化學語言。所選例題不要太多,以兩個為宜,難度不宜太大,但在教材上的例題與所選的兩個例題之間要有適當的梯度。
5、學生演排,集體訂正
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Ba(OH)2+H2SO4=BaSO4↓+2H2O
。3)Zn+H2SO4=ZnSO4+H2↑
集體訂正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加到教學過程中來。同時應用反例法,能加深學生對書寫離子方程式時常見錯誤的印象,讓學生學會如何發(fā)現錯誤,改正錯誤,減少錯誤的產生。
6、學生作業(yè),鞏固技能
。1)CuSO4+Ba(OH)2=BaSO4↓+Cu(OH)2↓
(2)BaCO3+2HCl=BaCl2+H2O+CO2↑
。3)Fe2O3+6HCl=2FeCl3+3H2O
(4)Cu+8HNO3=3Cu(NO3)2+2NO↑+4H2O
由于學生是初次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所布置的作業(yè)難度不宜過大,最好所講例題類型相似,且所選物質以學生較熟悉的物質為宜。但難度也不宜太小,以讓學生"跳一下,夠得著"為宜。
五、說課堂教學反思
高一的學生處于個性張揚但缺少理性的時期,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要加強過程與方法的培養(yǎng),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并內化為自己終生受用的方法。
新課標的理念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離子符號的書寫把握的還不是很好,因此本節(jié)知識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本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不能增加太多知識,更不能增加太難的知識,尤其對于基礎知識不牢固的我校學生來說。所以,學生只要都掌握了沉淀、氣體、水、氧化物、單質不拆,這節(jié)課就成功了。
說課稿 17
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是黃河路小學的xxx,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年月日》,具體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認識鐘表、了解時、分、秒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學習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具有常識性,在課堂上雖然沒有系統(tǒng)學過,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已有很多的感性經驗。本節(jié)課正是在此基礎上向學生介紹年月日的相關知識的。因此,我根據課標要求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初步學會判斷平年、閏年。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和邏輯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建立較長的時間觀念,通過引導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評互評等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數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掌握年月日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我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選擇與創(chuàng)設和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有趣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課學生學習新知的主要方法。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素材,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
結合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采取“引導—探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并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優(yōu)化教學,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同時,將運用激勵性語言、肢體語言等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三、說教學準備
學生:不同年份的年歷卡。
教師:課件、年歷等。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設計了五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于這一認識在導入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同學們,你們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嗎?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今天是我生日。一大早,我就吃到了香噴噴的生日蛋糕。真高興!可是芳芳小朋友卻特別難過,因為她今年已經12周歲了,可她只過了三個生日。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定會感到很奇怪:12歲不應該過12個生日嗎,為什么只過了3個呢?我趁機點出:只要你認真學完了本節(jié)課《年月日》的知識,就知道其中的奧秘了,輕松引出課題。
環(huán)節(jié)二: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在導入的基礎上,我分四個層次來進行教學。
第一層:了解學習年月日的必要性及來歷
“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只有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所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來讓學生體會學習年月日的必要性。“同學們,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發(fā)生,也有很多值得紀念的日子,你知道下面這些有意義的日子嗎?”然后出示四幅圖片,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興趣,還讓學生初步感知了年月日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然后又通過“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讓學生體會年月日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既然年、月、日對于我們的生活這么重要,那么你們知道年月日的來歷你嗎?想知道嗎?”課件演示太陽、地球、月亮三者的運動規(guī)律,使學生知道年月日的來歷,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時間觀念。
第二層:教學年月日間的關系和全年的天數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大膽放手,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事先準備的年歷,然后出示問題提示“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將收獲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很容易發(fā)現:一年有12個月,1、3、5、7、8、10、12都是31天,4、6、9、11是30天;然后教師介紹:“我們習慣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小月。一年中有7個大月,4個小月”!耙荒暧12個月,我們只研究了11個月,哪一個月份沒有研究呢?”學生定會發(fā)現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而且有的年份是28天,有的則是29天,教師及時總結:二月是一個特殊的月份,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大家都知道了一年有12個月和每個月的`天數,那你們能算計算出一年有多少天嗎?這時學生就會問:“老師計算平年還是閏年呢?”我就會引導學生觀察得出:平年與閏年只相差一天,只要算出其中的一種,就會輕松的得出另一種。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計算,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學生在交流時會發(fā)現有的方法比較簡便,從而學會使用合理的計算方法。
通過以上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而且去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并學會在小組合作中將自己的想法得到交流與完善。
第三層:學會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
《課標》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龑W生探索識記大月、小月的方法正是在這一理念下設計的。
學生已經理解大月、小月的含義。在學生認識它們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明確:“想和12個月寶寶交朋友,首先要記住它們。你們有什么巧妙的辦法?”接著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想出辦法來。在讓學生充分展示后,我出示“左拳記憶法”、“兒歌記憶法”等幾種識記方法,并通過課件演示,指導學生學習記憶,拓寬學生思路。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認可,自然的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為了讓學生所學知識能夠很好的吸收,我設計了“我報月份,你聽好;大月點頭,小月擊掌;平月來了,伸胳膊”的游戲。
第四層:平年、閏年的認識、計算和判斷
對于探索平年、閏年的判斷方法這一教學難點,我主要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突破。首先,創(chuàng)設和平年、閏年交朋友的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因為學生觀察事物往往帶著隨意性,所以引導學生有序觀察并且在小組內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很容易探索得出“四年一閏”的規(guī)律,并通過計算、討論等手段引導學生發(fā)現: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的是閏年;為了教學公歷年份是整百數的判斷方法,我出示了這樣一個練習:1900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900是4的倍數應該是閏年,我隨即出示1900年二月份的月歷,學生定會感到很奇怪,我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得出公歷年份是整百數時,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最后通過一首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偨Y判斷平、閏年的方法后,再次提起芳芳生日的問題,學生便可以輕松的找到答案并體會到了數學的奇妙。最后指出:“只要用心觀察,你會發(fā)現我們身邊有許多數學知識。”
環(huán)節(jié)三:巧設練習,鞏固新知。
1.吃水果,做游戲
這是一道基礎題,課件出示幾種水果圖片,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然后回答水果后面的填空題。
2.動動腦,來判斷
課件出示判斷題,學生以搶答方式進行。
環(huán)節(jié)四:拓展延伸,回歸生活。
知識的擴展延伸以再現生活的形式展開,能把學生從數學課堂帶到廣闊的生活空間,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實踐活動:猜一猜我的生日。我事先為學生設計了一個例子,如:明明的生日是國慶節(jié)后第三天。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日與一年中有意義的日子有機的聯系起來,再在小組內交流、猜測,在小組交流中,更加深了對年月日的理解,并且體會到了數學的趣味性。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要求學生把父母的生日在年歷中圈出來,到時給父母一個驚喜。這樣的教學給學生帶來的不僅是知識本身,更有濃濃的親情教育,讓學生學會感恩。
環(huán)節(jié)五:暢談感受,交流收獲。
本著“小課堂,大社會”的教育理念,本節(jié)課的總結將采取學生自我評價、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方式進行,并引導學生談一談應該如何對待時間,對學生進行惜時教育。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 美術說課稿03-27
春風說課稿說課稿《春》11-18
實用說課稿說課稿范文02-06
《春》說課稿春說課稿05-09
實用的說課稿 說課稿的內容03-13
說課稿說課稿怎么寫05-16
說課稿06-14
說課稿07-15
說課稿數學說課稿初中11-28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模板模板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