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中的第三課《小青蛙》。
一、說教材
《小青蛙》是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中的第三課。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音樂和諧。兒歌講述了青蛙的外形和本領,號召大家要愛護小青蛙。課文中的“清、晴、情、請”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做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guī)律,同時體現(xiàn)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課文將字族文識字寓于兒歌之中,通過讀文識字,能有效避免學習形聲字的枯燥。將字與文融合在一起,不斷鞏固青子族中各字的音行義,既有利于讀文識字,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一年級識字教學的要求,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會寫“青、清、晴、情、請”5個生字。
2、通過聯(lián)系課文,老師范寫,學生跟寫來學習生字。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三、說重點和難點
這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是會寫“青、清、晴、情、請”5個生字。教學難點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四、說教法學法:
針對以上學情,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理念,圍繞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內涵,只有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反復讀,才能體會課文中包含的復雜感情。
2.對比學習法:將課文中的由共同的母體字“青”做聲旁的形聲字“清、晴、情、請”放到一節(jié)課來對比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并讓學生掌握對比學習法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謎面,通過猜謎語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二)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學生自讀,聽錄音范讀,跟老師讀課文,通過多種方式讀課文,反復讀課文,知道小青蛙它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這樣能讓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感悟的習慣。
(三)書寫指導
1、出示生字“青”,引導學生觀察“青”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便于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
2、指名認讀生字并組詞語。
3、范寫生字,強調重點筆畫,學生書空生字。
4、練寫生字。
5、激勵評價。
6、同樣的方法學習“清、晴、情、請”。
7、指名學生認讀生字,鞏固學習的知識。
(四)鞏固練習。
通過對這四個形近字的練習,掌握這五個字的寫法,以及它的運用。
(五)、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五個生字,一個是青,另外四個是:清、晴、情、請。我們還知道小青蛙保護禾苗吃害蟲,做了不少好事情,我們要愛護小青蛙。
(六)板書設計
3、小青蛙
青(青蛙)(青色) 清(清水) 晴(晴天)
情(心情) 請(請問)
說課稿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嘗試和探索使各種物體轉動的方法。
2、關注生活中轉動的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1、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動室里常見的能轉動起來的物品,包括紙杯、盤子、積木、廢棄的光盤、磁帶、勺子、筷子、繩子、飲料瓶、呼啦圈、風車等,物品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數(shù)。
2、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塑料齒輪玩具、當中有孑L的積木、紐扣玩具、光盤、各類繩子、牙簽、不同形狀的中心用針戳洞的紙片、紙杯、筷子、勺子,以及兩只透明水杯中各盛半杯水。
活動過程:
一、游戲:快樂小轉盤
1、引題并介紹游戲玩法。
師:孩子們,瞧這是什么呀?(地上擺放彩色圓形泡沫墊代表小轉盤)我們的“快樂小轉盤”又要開始轉啦!想玩嗎?
游戲的玩法是這樣的:大家張開雙手站在圓墊上準備。
師:快樂小轉盤!
幼:大家一起轉!
師:“轉呀轉呀轉呀,轉出可愛的動物來!”兒歌結束時就站在原地不動,并做一個可愛的小動物的動作。然后老師倒數(shù)5--0。如果念到0,大家還能保持不動的話就算勝利。
2、師幼一起游戲。(第二次游戲時,教師倒計時,讓幼兒感受游戲的快樂)
二、第一次探索,讓各種物品轉動起來
1、交代任務。
師:哇,你們今天轉得這么快樂,瞧瞧都轉出些什么了呀?(教師故作神秘揭開屏風,讓幼兒說說有些什么呀?)這些物品看見大家轉得那么開心,也想玩“轉起來”的游戲。請大家?guī)蛶兔,用你們的辦法讓它們轉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指導。
觀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當幼兒已經(jīng)想辦法使物體轉動起來時,教師宜用提問幫助幼兒提升經(jīng)驗:“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當幼兒把長柄花放在手心并搓動使小花轉動時,教師可以問:”你用的是什么方法?這個動作叫……”
當幼兒已經(jīng)使一種材料轉動起來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嘗試更多的材料:“請試一試不同的材料!
有些材料可有多種轉動的方法,如風車可用吹氣、跑動等方法使它轉動。幼兒嘗試了一種方法后,教師可以用提問拓展幼兒的思維:“除了這種方法,還有別的方法能使它轉動嗎?”
3、交流與分享。
師:你剛才玩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讓什么轉起來了?
(這種填空式的提問能夠幫助中班幼兒理清思路,嘗試完整表達自己的探索重點,)
4、出示圖文相結合的漢字,師幼一起總結探索方法。
(當幼兒說出教師估計到的一些方法時,教師就翻開E經(jīng)打印好的圖文相結合的漢字;如果幼兒說出教師沒有估計到的方法,教師就直接在空a紙i寫出此方法,雖然教師并不強求幼兒認識所有出現(xiàn)的文字,但以上做法可以滿足部分對文字敏感的幼兒的表達需要,另外有了圖解配上文字對中班幼兒更容易理解,同時有利于梳理歸納探索方法。)
師:你們用撥、搓、擰、轉、扭……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轉動起來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轉動和“力”有關。
教師可以捕捉選擇風車的孩子并提問:“剛才是怎么讓風車轉動?”幼兒可能會回答:“吹!边@時,教師故意不用力吹,使風車轉動不起來,然后問幼兒怎么辦。當幼兒提出“用力”時,教師順勢出示文字“力”,并追問:“我們剛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嗎?”最后總結:“原來這些轉動的方法都和‘力’有關!
(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獲得粗淺的科學知識,轉動需要兩個要素:軸和力,對于中班幼兒來說,感知“力”這個要素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
三、探索讓兩種物品一起轉動起來
(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在幼兒掌握一定的使物體轉動的方法之后,對幼兒提出的新挑戰(zhàn)。)
1、交代任務。
師: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手勢2,這次代表兩樣東西)?接下來要增加難度了哦,請你到后面的桌子上選兩樣東西,讓一樣物品幫助另一樣物品轉動起來。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并指導。觀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當幼兒出現(xiàn)初步的組合意識時,教師要及時捕捉并鼓勵。如:幼兒用繩子穿進光盤的中心時,教師可以提醒幼兒用力甩動繩子。一方面幫助幼兒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導幼兒進一步體驗轉動要素——力。
當幼兒已經(jīng)通過組合使兩個物體轉動起來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你在哪里也看見過這種轉動”,引發(fā)幼兒回憶轉動與生活的關系。如當幼兒用筷子在水中攪拌,使水轉動起來時,教師可以提出上述問題。
3、小結“轉動與生活”的關系。
小結:留出空間,讓幼兒邊演示邊講解。教師適當總結、提煉。
(選擇一些幼兒為大家演示創(chuàng)造性地轉動物品,由此自然引導到生活中的轉動。比如,請幼兒演示用筷子或繩子讓光盤轉動,并提問:“光盤除了這樣轉動,還可能在哪里轉動?”幼兒會聯(lián)想到光盤還可以在播放器上轉動。這時,教師追問:“光盤在DVD上轉動后可以怎樣呢?”幼兒會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回答。教師再適時總結:“轉動給我們帶來美妙的音樂、精彩的動畫片,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比绻胪卣褂變旱乃季S,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家里除了DVD會轉動,還有什么會轉動?”)
四、游戲:想得快說得快
師:你們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會轉動的呢?想得快說得多——開始(孩子一邊說,老師一邊把自己事先收集好的會轉的物品照片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
師:原來轉動可以給我們帶來那么多方便、那么多快樂……還有哪些轉動也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呢?是不是所有的轉動都是有好處的呢?有沒有不好的轉動呢?讓我們到生活中再去仔細觀察和發(fā)現(xiàn)吧!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在已經(jīng)建立三角形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組成特征,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同時,也為以后學習三角形與四邊形及其他多邊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打下基礎。
根據(jù)新課標的精神,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做數(shù)學”等過程,并注重與生活實際緊密聯(lián)系,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根據(jù)這一教學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新課標的要求,我認為設計這節(jié)課的理念是:活動參與、自主建構,聯(lián)系生活、應用數(shù)學。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直觀演示、觀察比較,初步感知三角形邊的關系。
2、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猜想驗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3、能判斷給定長度的三條線段是否圍成三角形,能運用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4、通過學習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引導發(fā)現(xiàn)不能擺成三角形的原因,并探討能擺成三角形的邊的性質。
2、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三)教學難點
引導探索三角形的邊的關系,并發(fā)現(xiàn)“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性質。
二、學情分析
在正式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之前,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了解了一些關于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感性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構成了學生學習的認知基礎。過程中,學生在抽象概括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時,可能在數(shù)學語言的描述上會有一定的困難,表達上也可能不夠嚴密,但只要學生表達的意思對,教師就應該積極的給以肯定,同時教師要給學生更多探討的空間和交流的機會,畢竟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和思維的發(fā)展需要經(jīng)歷一個漸近思辯的過程。
三、說教法和學法
在“活動參與、自主建構,聯(lián)系生活、運用數(shù)學”的設計理念指導下,我的教學思路是:問題引領、動手操作、探究規(guī)律,并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促進每一位學生獲得不同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我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懸念,讓學生在動、觀察、感知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自主建構數(shù)學規(guī)律
新課標強調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在設計課程方案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他們主動探索。讓學生動起來,活起來,讓他們在猜想、質疑、驗證、探究、測量、實踐操作、問題解決等過程中,經(jīng)歷想一想,猜一猜,畫一畫,比一比等活動,努力營造協(xié)作互動、自主探究、議論紛紛的課堂教學氛圍,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得以發(fā)展。
(三)聯(lián)系生活,體會數(shù)學應用價值
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數(shù)學問題,學生學習數(shù)學已不僅僅局限于教材之內,而是擴大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因此,我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應用所學的知識“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探索成為一種需要。
(二)自主探究,經(jīng)歷、體驗三角形三邊關系的形成、發(fā)展過程。
(三)巧設練習,促進思維的發(fā)展,體驗數(shù)學的意義和價值。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蔚藍色的地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生活的地球》中的第一課,分為兩部分內容:從太空看地球和人類對地球的探索。第一課時教學的內容是從太空看地球(就是教材第92-93頁)。本課時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并引發(fā)學生從欣賞的角度,產(chǎn)生對人類所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的喜愛與好奇心。
2、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須采用兒童樂于和適于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后人格的和諧發(fā)展和完善奠定基礎。根據(jù)課標的理念、教材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⑴情感目標
引發(fā)學生從欣賞的角度,產(chǎn)生對人類所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的喜愛與好奇心。
⑵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⑶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
3、教學重難點
因為本課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的地球是怎么樣的,所以我把教學的重點定為引導學生知道有關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等常識,并引發(fā)學生從欣賞的角度,產(chǎn)生對人類所生活的這個藍色星球的喜愛和好奇心。
小學五年級學生的科學知識還不夠豐富,對體會地球的體積巨大以及給地球照相的難度有一定困難,我便把這作為教學的難點。
二、說學情
從日常生活與學習中,不難看出小學階段的學生富有好奇心,對新事物、新問題的出現(xiàn)抱有強烈的探索欲望,尤其喜愛神秘的事物或故事。從太空看地球這部分內容正可滿足孩子們揭開地球的神秘面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我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
三、說教法和學法
要有效地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特別需要學生在課前搜集和整理出有關的信息。鑒于五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利用網(wǎng)絡獲取知識的能力,我布置孩子們通過網(wǎng)絡或其他方式搜集上課所需資料,充分利用網(wǎng)絡架起時空橋梁,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課堂上,我采用情境導入合作交流實驗論證等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共享性的學習活動中共同建構知識。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僅起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真正奏響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一旋律。
四、說教學過程
本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的教學理念,結合文本的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設計為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嗝襟w播放贊美地球的歌曲,導入課題,讓學生很快地進入教學情境中去。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ǘ┮詫W生熟悉的照片為導線,利用師生課前搜集到的地球照片,再用多媒體展示,師生共同揭開地球的神秘面紗。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看了地球的照片后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地球的形狀與大小等常識,感受地球之美,激發(fā)他們對地球的喜愛與好奇心。
(三)在此情境中,我及時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地球的確太美了,當宇航員親眼看到地球時,他們有什么反應?引導學生讀第93頁加加林的資料和師生課前搜集到的有關人類從太空看地球的歷程中有趣的故事,進一步認識地球和熱愛地球。
(四)在學生此時已被地球的神奇所震撼的情感基礎上,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地球的形狀,我激發(fā)學生思考:人們還用什么辦法證實地球是球體?引導學生讀教材第93頁你知道嗎里的內容。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要理解這部分內容較難,針對這一點,我采取師生共同做實驗的方法,讓學生明白埃拉托色尼證實地球是球體的.數(shù)學原理,讓學生在既動腦又動手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地球的形狀,充分體現(xiàn)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發(fā)揮教師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的作用。
。ㄎ澹┰O疑過渡,讓學生具體認識地球的大:大家都說地球是球體,是圓的,那我們站在這個地球上應該隨時會歪倒,我們的教室也可能向一方滑去,地球上所有的事物都可能亂了套(我邊說邊用球體做實驗給學生看)。但我們站在地上卻感覺到大地是平平坦坦、方方正正的,這是為什么呢?這部分教學我是利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的感覺來設疑,激發(fā)學生探究地球大小的欲望,再根據(jù)埃拉托色尼的數(shù)學計算原理,師生共同動筆算一算地球的大概周長。接著根據(jù)教材第93頁最后一個方框里的內容,請幾位學生到講臺上來,手牽著手表演,理解4000萬名同學手牽著手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在前面交流資料時已初步感知地球之大的基礎上更深刻地體會地球的巨大。
。﹦(chuàng)作: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對地球的認識和理解,用彩色筆等文具畫畫地球,并設計解說詞。我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旨在把剛才學生接受的有關地球的外在的知識,真真正正轉化為學生自己內在的東西。我估計這一步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必須靠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啟發(fā)。而要做到有效,教師必須在課前設想學生可能設計的各種各樣的解說詞,想好相應的引導和啟發(fā)方法,做到心中有數(shù)。
。ㄆ撸┩卣寡由臁N矣枚嗝襟w出示要求:在你觀察到的自然現(xiàn)象中,在你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如果你發(fā)現(xiàn)了能證明地球是球體或能計算出地球大小的新方法,請及時說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老師會根據(jù)你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開展一次我的發(fā)現(xiàn)的活動,活動中也可以把你其他的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說給同學們共享。這一個環(huán)節(jié),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學生不斷探索的精神。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我眼前竟出現(xiàn)了在高山上大叫、回聲陣陣那震撼人心的一幕,真希望我的教學也能達到這種效果。
。ò耍┣楦猩A:師生一齊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充滿激情地朗誦《感謝地球》這一首詩,使學生的情感達到沸點。
感謝地球
感謝明月照亮了夜空
感謝朝霞捧出的黎明
感謝春光融化了冰雪
感謝大地哺育了生靈
感謝母親賜予我生命
感謝生活贈友誼愛情
感謝蒼穹藏理想幻夢
感謝時光長留永恒公正
感謝你我衷心謝謝你
我忠誠的愛人和朋友
感謝你我衷心謝謝你
這旋轉不息蔚藍色的星球
感謝生活感謝和平
感謝這一切一切真所有
感謝這美好的所有
五、說板書設計
根據(jù)板書要簡潔明了的要求,我把下面這張放大的地球照片中黑色的宇宙部分裁剪,只剩下蔚藍色的地球,再在它的左邊寫上圓,右邊寫上大,上方寫上美,下方寫上探索。這樣的板書有利于學生直觀地認識地球,感受地球的大和美,激發(fā)起對地球的喜愛和好奇心。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是九三分局山河農(nóng)場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王芳我說課的內容是: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系列教材基礎版第七章第二節(jié)《文件與文件夾》,本課內容在初一年級進行教學。
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資源、媒體運用、教法、教學策略設計七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信息技術》第七章第二節(jié)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教材以任務形式詳細地介紹了文件夾的創(chuàng)建、選定、復制、移動、改名、刪除和查找等操作,主要旨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師指導,學會文件及文件夾的相關操作方法,最終理解外界的各種信息是以什么形式存放在計算機中的,計算機又如何管理文件文件夾的。這部分內容在本書中占重要地位,在以后各章節(jié)的學習中,都要使用到文件及文件夾的管理方法。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如何打開"資源管理器",如何查看計算機資源;初一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分成小組讓他們共同進行探索學習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
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文件與文件夾的管理一節(jié)課時安排為2節(jié)課,本節(jié)重點講解文件夾的創(chuàng)建、選定、復制、移動、改名。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利用"資源管理器"建立文件夾,能對文件或文件夾進行選定、復制、移動、改名操作。
2.技能目標:通過啟發(fā)、引導學生自我學習,掌握操作方法的同時,自學、分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能利用信息技術的技能去獲取知識。
3.情感目標:通過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使同學們保持高漲的學習興趣,在操作的同時獲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資源
多媒體機房。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教學準備
六、教法:
1、頭腦風暴:向學生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質疑→思考→探索的學習興趣。針對實際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發(fā)表各自的看法、提出不同的意見,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分享集體的智慧,享受成功的歡樂。
2、探究性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究背景信息(學校準備由班級承辦資料室整理工作)和一個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務(模擬進行資料歸類訓練),在這個任務的驅動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腳手架,小組合作進行探究性學習,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和綜合來得出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方案。
3、合作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七、教學策略設計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文件或文件夾的創(chuàng)建、選定、復制、移動、改名的操作。難點是對文件、文件夾的理解。
針對這種情況,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探究背景信息(學校準備由班級承辦資料室整理工作),和一個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務(模擬進行資料歸類訓練)。把硬盤比做文件柜,把柜中的抽屜比做文件夾,把一本本的資料比作文件,讓學生在“整理資料”中學會文件夾、文件的相關操作,這種教學策略,比較容易地突破了文件夾、子文件夾、文件以及三者關系的抽象性。
信息技術課的宗旨是利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獲取、加工處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所以本節(jié)在內容安排上不僅是書中計算機文件文件夾的相關操作,同時教學內容與語文、美術、地理、生物多學科相結合,將一些世界名著、名畫、自然風光、動物圖片以文件的形式放于資料庫文件夾中,學生在學習文件、文件夾的操作時,欣賞這些名著、名畫,使整個學習內容更豐富,掌握的知識更全面。
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積極的信息加工者。假如我們把學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那么學生的“學”是在不斷地、積極地建構著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則是一個必要的腳手架,支持學生不斷地建構自己,不斷建造新的能力。所以我利用webquest教學模式設計了一個網(wǎng)絡課件為學生做“腳手架”,導言為學生提供一個探究背景信息,提供一個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任務,但是任務不僅僅是讓學生回答問題,而是要求學生通過更高級的思維技能來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教學過程中老師將完成任務的過程分解成循序漸進的若干步驟,并就每個步驟向學習者提出了短小而清晰的建議,并在過程中為學習和交互提供指導。擴展資源是有助于學生完成任務的網(wǎng)頁清單,作為上網(wǎng)查找資源的定位點。由于對要查找的資料已經(jīng)有了一個定位,可以避免學習者在網(wǎng)上漫無目的地遨游。效果評價: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包括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和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結論:為總結學習內容和經(jīng)驗、鼓勵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反思,以及對學習成果進行拓展和推廣。
在探究過程中,我設計了一個小游戲“尋寶奇兵”,通過在多層文件夾中找對方只給出某些特征的文件,這個游戲的適時給出一是訓練學生靈活掌握建文件夾,出入文件夾的能力,二是為了鼓勵學生,三是避免先完成任務的學生無事可做,四是為了為下節(jié)課講文件的查找做鋪墊。
教學流程主要包括: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分組探究-反饋評價-歸納反思,形成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領導、老師點評、指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