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羚羊木雕優(yōu)秀課堂實錄
教學目的:
1、整體感知課文,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2、聯(lián)系生活,學會與父母、他人溝通,獲得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讀出人物形象,明確是非。
2、難點:點撥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切入點。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因為朋友而和父母之間發(fā)生矛盾的時候?
生1:有一次我到同學家去玩,回來后媽媽很不高興,她說跑到同學家,同學的媽媽會不喜歡的。
生2:小學的時候,我的好朋友得了紅眼病,老師要我們遠離他,爸爸媽媽也是三番五次的告訴我千萬不要和他在一起玩,但我看見他很孤單,還是和他在一起玩。
師:后來怎么樣?
生:結果我也被傳染了,爸爸媽媽也染上了紅眼病。
師:曹進同學是一個很重情意的學生,但我們知道紅眼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在朋友得了這種疾病的時候,曹進最好和朋友隔離一下,但你可以在朋友病好以后告訴他,在他生病期間,自己無時無刻不在想念他,為他祝福,為他祈禱。這樣既可以不讓你和家人染上紅眼病又可以保住你們的友誼。贊同老師這種做法的同學舉手。
(全班舉手)
師:我們在悄悄的長大,對許多事情已有了自己的主見,有時候,對某些問題,你可能不得不面對與父母的分歧,它也許讓你無奈、傷心甚至落淚。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張之路的《羚羊木雕》,這篇課文講的就是“我”在成長過程中因為朋友而和父母之間發(fā)生分歧的故事。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講出故事的內容。
(學生默讀課文)
師:誰可以用簡潔的語言將課文的內容講給我們聽。
生:爸爸從非洲給我?guī)Щ匾粋價值昂貴的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羚羊木雕,我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了好朋友萬芳,媽媽和爸爸知道后很生氣,逼我去把雕要回來,我心里非常難過,萬般無奈,我只得去把那只木雕要了回來。
師:概括的很全面。課文涉及6個人物,分別是誰?
生齊答:有“我”、媽媽、爸爸、萬芳、奶奶、萬芳的媽媽。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我自愿報名當文中的媽媽。
(學生踴躍報名,最后決定:鄭華婷——故事的敘述者、常夢琦——“我”、王舒婷——萬芳、老師——媽媽、曾程——爸爸、李竹君——奶奶、張小莉——萬芳媽媽)
朗讀者上臺分角色朗讀,其它同學思考文章的脈絡是怎樣的?
師:評價一下朗讀者的水平,不要因為我是老師就夸獎我哦!
(生笑)
生:我還是認為老師讀的好。
師:好在哪里?
生1:老師讀出了媽媽嚴厲的語氣。
生2:我覺得常夢琦讀的也很好,因為他把文中的“我”那種傷心、矛盾的心理讀出來了。
師:好,我們現(xiàn)在理順一下文章的脈絡,小組之間討論一下。
(四人一小組展開討論。)
師:請每一小組的同學選代表回答文章的脈絡。
生:我們小組討論的結果是從第一自然段到第十六自然段是媽媽和爸爸在詢問木雕的下落,第十七自然段到二十三自然段是“我”在回憶真摯的友情,第二十四到二十五自然段是寫奶奶出面干涉,第二十六自然段是寫“我”傷心的要回木雕。
師:李冰清同學的這一組把握的很準確。課文劈頭就是從媽媽的追問寫起的,把矛盾沖突的小高潮擺在讀者面前,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生:這樣寫能夠吸引讀者興趣。
師:是的,這種顛倒正常的寫作順序就是倒敘,在敘述的過程中插進一個內容就是插敘,這兩種方法的運用會使文章有起伏波折之感,更加生動感人。
師:作者為了讓文章更加生動,除了寫法上的特別之外,在人物形象上也是很有特色的,我們來看在人物的描寫上作者用了哪些方面的描寫?各找一例分析一下。
(小組之間討論后回答)
生1:在人物描寫上作者主要采用了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比如第四段的“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中的“盯’字就是通過描寫媽媽的神態(tài)來反應媽媽的嚴厲。
生2:我們找的是第二段中的“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這句中的“怦怦”寫出了我害怕、驚恐的心理。
生3:我們這一組找的是語言描寫,特別是媽媽的語言,比如第十一段中“你現(xiàn)在就去把它要回來”。語氣非常的堅定,不容許有推脫之意。
師:你覺得如果要讀出這種語氣,應該重點突出哪些字?
生3:我覺得應該將“現(xiàn)在”重音讀出來,從而突出媽媽的急切要回木雕的心情。
師:你能不能給我們示范一下。
生3讀。
師: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從剛才我們分析的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心理來看,爸爸媽媽是非常珍視這只羚羊木雕的,羚羊木雕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寶貝,這還有一個題外話。你們知道當年支援亞非拉的事嗎?
生:不知道。
師: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為了提高自己的國際威望,非常重視支援亞非拉國家,幫他們建工廠、學校、醫(yī)院、體育館……甚至還無償地給坦桑尼亞和贊比亞修了一條1900多公里的鐵路。那時許多人員被派到了非洲,一干就是幾年,有些人甚至獻出了生命,永遠留在了非洲。聽老師給大家讀一則回憶錄。
(老師讀回憶錄,回憶錄內容在此省略)
師:聽了這段回憶錄后,你有什么感想?
生:原來木雕如此珍貴。
師:木雕是珍貴的,可畢竟已經送出去了。那到底該不該要回來呢?請大家討論后展開辯論。
生1:我認為羚羊木雕不應該要回,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父母說過木雕已經送給我了,我就有權作主。二是萬芳是我的好朋友,真誠幫助過我。三是既然送出去了,再要回來,傷了我的心,也傷了朋友的心。四是作者的思想傾向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傷害了孩子之間的感情。五是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師:她說了七點,比較全面,而且條理性很強。誰能像她一樣繼續(xù)說?不必舉手,直接站起來說。
生2:(主動站出來)我贊成羚羊木雕要回:一,這木雕是父母親當年支援亞非拉的年代,爸爸把他的青春和熱血灑在非洲的紀念,太珍貴了。二是父母送給了你,并沒有讓你送給別人。三是如果不要回來,不是傷害父母的感情嗎?
生3:我認為不應要回,因為萬芳為“我”作出很大的犧牲,是“我”的好朋友,送木雕,更送的是友情,友情是無價的,父母是重財輕義,可以說是對孩子的“精神虐殺”
生4:“不能這么說,爸爸送給孩子的不僅是物質上的木雕,更包含著父母對孩子的愛心和期望,你把爸爸送給你的珍貴禮物送給別人,難道不是對父母的精神虐殺嗎?”
生5:可是父母畢竟送給我啦,我就有權處置。
生6:根據法律,十八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行為是無效的。所以你不能自作主張。
生7:爸爸說過是給我的,我就有權支配,有權送人,不能說我自作主張,既說給,又說沒有允許我拿去送人,這是自相矛盾的。
生8:那你也應該經過父母的同意。
生9:我覺得父母沒有尊重孩子的友情,把自己感受強加給孩子,就是不尊重孩子的感情。
生10:那你尊重了父母的感情嗎?他們可是生了你,養(yǎng)了你啊!
(課堂辯論很激烈)
師:大家辯論的很激烈,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羚羊木雕畢竟已經送出去了,下面我們再討論,這件事怎樣處理才好呢?──通過這件事的處理,可以提高你接人待物的能力喲。
生1:去他家說明情況。估計萬方會主動奉還的。
生2:告訴他父母。她媽媽不是責怪萬芳“你怎么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呢”
生3:我先了解萬芳最喜歡什么,然后買來送過去,再說明情況……
師:哇!你很有公關才能啊!你將來可以做公關部長的。
生4:我不去要,想辦法讓他主動送回來……
師:哇,你的辦法更高明!怎么讓他主動送回來呢?
生4:我給她講一個故事,就是這個羚羊木雕的來歷,用爸爸把青春和熱血灑在非洲大地的經歷感染她……
師:哎喲,你好會心理戰(zhàn)喲!將來會成心理專家的。張之路的《羚羊木雕》其實也告訴我們在家庭生活中有些矛盾、分歧也是可以避免的,就羚羊木雕這件事你覺得怎樣來避免?
生:我覺得,今后辦什么事,應當先征求一下父母的意見,父母畢竟比我們經驗多,更會處理各種事情……
生:如果爸爸在送我那只木雕的時候告訴我木雕的來歷,或是給我講一講在非洲的故事,或許我就不會這樣做了。
師:這樣看來,避免家庭的矛盾很簡單,只需要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商量就行了。這或許也是作者張之路要告訴我們最終答案!读缪蚰镜瘛返墓适缕鋵嵅]有結束,有一天,“我”在枕邊發(fā)現(xiàn)了一封信,原來是爸爸寫給“我”的,信上會寫些什么呢?請發(fā)揮你的想象,模仿爸爸的口吻給文中的“我”寫一封信,作為今天的作業(yè)。
教學反思
這一課在思想上有爭議。作者的主觀意圖是批評父母的重財輕義,傷害孩子之間的感情。但我在查閱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為了提高自己的國際威望,非常重視支援亞非拉國家,文中的爸爸就是當時援助非洲的一個代表,讓我對羚羊木雕的珍貴有了新的認識,于是我對文本進行了重新的解讀,不是父母的重財輕義,傷害孩子的感情,恰恰是孩子重朋友之小義,輕父母人倫之大義,傷害了父母的感情。這樣有爭議的課文宜于組織辯論和討論。所以我上這一課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辯論,讓同學們在辯論中提高思想認識,提高語言能力。
【羚羊木雕優(yōu)秀課堂實錄】相關文章:
羚羊木雕作文12-02
(優(yōu)秀)《背影》課堂實錄03-04
《燈光》課堂實錄(優(yōu)秀)03-13
寫木雕作文07-22
羚羊的哭訴作文11-13
《將相和》課堂實錄(優(yōu)秀9篇)03-08
散步課堂實錄12-18
《背影》課堂實錄03-03
《背影》課堂實錄【精選】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