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滄海之賞析
前言:《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觀滄海》是后人加的,這首詩對后世影響甚大,《觀滄!肥墙ò矔r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絕言詩中出現(xiàn)較早的名作之一,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觀滄海 / 碣石篇
朝代:兩漢
作者: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那蒼茫的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涌著巨大的海浪。
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發(fā)出的。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產(chǎn)生出來的。
我很高興,就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志向。
后世影響
《觀滄!愤@首詩,前六句寫的是實景,而后四句則是曹操的想象,最后兩句跟本詩原文沒有直接關(guān)系。這首詩不但通篇寫景,且獨具一格,堪稱中國山水詩的最早佳作,特別受到文學史家的厚愛。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diào),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guān)的。 在這首詩中,情景緊密相連。作者通過寫滄海,表達了他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并沒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來抒發(fā)情感,寓情于景中,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雖然是在描繪生機勃勃的大海風光,實際上在歌頌祖國壯麗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熱愛祖國的感情。目睹祖國山河壯麗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詩人要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愿望。于是借助豐富的想象,來充分表達這種愿望。作者以滄海自比,通過寫大海吞吐宇宙的氣勢,來表現(xiàn)詩人自己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感情奔放,卻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寫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發(fā)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孫說曹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队^滄!愤@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這與一個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風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讀其詩如見其人。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領(lǐng)大軍征伐當時東北方的大患烏桓。這是曹操統(tǒng)一北方大業(yè)中的一次重要戰(zhàn)爭。遠征途中,他寫下了樂府歌辭《步出夏門行》(屬于《相和歌·瑟調(diào)曲》)。這一組詩包括五個部分,開頭為“艷”辭,即序詩,以下各篇分別取詩句命名,依次為《觀滄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龜雖壽》。從音樂曲調(diào)上說,五個部分是一個整體,從歌詞內(nèi)容上看,四篇則可以獨立成篇。
首二句“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寫詩人于揮師北伐之際來到碣石山下,登高觀海。碣石山原位于今河北省樂亭縣西南(一說在今河北省昌黎縣西北),漢時還在陸上,面對著渤海,六朝時由于地質(zhì)變動,沉于海中。詩人登上碣石山,俯視大海,只見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澹澹,水波動蕩。竦峙,島嶼高聳的樣子。詩人登高遠眺,舉目所及只見一望無垠的大海波搖浪涌,海中的島嶼高高矗立。這是多么遼闊、多么壯觀的景象!在歷史上,秦始皇、漢武帝都曾東巡至此,刻石觀海。如今詩人站在秦皇、漢武游蹤所到之處,居高臨下,望著水天相連的蒼茫大海和海中高聳的島嶼,想到中原地區(qū)已經(jīng)平定,北伐烏桓也已取得決定性勝利,北方統(tǒng)一即將實現(xiàn),心情該是何等激奮!這時,詩人的目光注視著海上的島嶼,眼前是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樹木百草,生長十分繁茂,一陣蕭瑟的秋風吹過,海面上涌起滾滾的波濤。盡管蕭瑟的秋風給人以悲涼蕭殺之感,但是疾風勁草,方顯其英雄本色;洪波洶涌,愈見其生命不息!這是對自然環(huán)境的真實描繪,也是詩人主觀感受的具體寫照。曹操在取得一連串的戰(zhàn)爭勝利之后,他覺得自己的雄圖偉業(yè)猶如這樹木百卉一樣,生機勃發(fā),也為這洪波涌起的大海,充滿生命的活力。以下,詩人又展開其豐富的想象,進一步描繪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星漢的宏偉氣魄和博大胸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日月的運行好像出沒于大海的懷抱之中,燦爛的銀河群星好像包孕于大海的母腹之內(nèi)。請看,這就是大海的氣魄,大海的胸懷。真是太壯觀、太奇?zhèn)チ恕?《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xiàn)了開闊的胸襟,抒發(fā)了統(tǒng)一中原建功立業(yè)的抱負。雖然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但是誦讀全詩,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詩人的情懷。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使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fā)進取,立志統(tǒng)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政治家、軍事家的曹操,在一種典型環(huán)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全詩語言質(zhì)樸,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為歷代讀者所激賞。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評論此詩“有吞吐宇宙氣象”。這是很精當?shù)摹?/p>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和樂時加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作者介紹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quán)的締造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fā)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觀滄海之賞析】相關(guān)文章:
中考詩詞賞析復習之觀滄海12-19
賞析《觀滄!08-14
《觀滄!吩娫~賞析01-04
《觀滄!肺恼沦p析12-25
觀滄海賞析范文03-25
觀滄海賞析每句03-17
觀滄海朗誦賞析03-09
關(guān)于觀滄海賞析03-01
觀滄海譯文賞析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