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與于襄陽書》閱讀答案
韓愈的《與于襄陽書》以士欲進身場名、建功業(yè)須前輩援引,而前輩之功業(yè)盛名又須有為的后繼者為之傳揚為論點,入情入理。
與于襄陽書
韓愈
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謹奉書尚書閣下:
士之能享大名、顯當世者,莫不有先達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進之士,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后焉。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莫為之后,雖盛而不傳。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豈上之人無可援,下之人無可推歟?何其相須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負其能不肯諂其上,上之人負其位不肯顧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窮,盛往無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未嘗干之,不可謂上無其人;未嘗求之,不可謂下無其人。愈之誦此言久矣,未嘗敢以聞于人。
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抑未聞后進之士,有遇知于左右,獲禮于門下者,豈求之而未得耶?將志存乎立功,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未暇禮邪?何其宜聞而久不聞也。
愈雖不材,其自處不敢后于恒人。閣下將求之而未得歟?古人有言:“請自隗始。”②愈今者惟朝夕芻米、仆賃之資是急,不過費閣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專乎報主,雖遇其人,未暇禮焉”,則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齷齪者,既不足以語之,磊落奇?zhèn)ブ,又不能聽焉,則信乎命之窮也!
謹獻舊所為文一十八首。如賜覽觀,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懼再拜。
(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于襄陽,名由頁,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過襄州大都督,故稱于襄陽。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賢才,問計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請自隗始!”
相關(guān)試題及答案
15.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之能垂休光休:停止 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須也 須:依賴
C.是二人者之所為皆過也過:不對 D.未嘗干之 干:請求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然而千百載乃一相遇焉 ②今乃亡趙走燕
B.①負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 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①豈上之人無可援 ②行李之往來
D.①亦足知其志之所存 ②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17.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
A.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
B.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
C.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
D側(cè)聞閣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獨行/道方而事實卷舒不隨乎時/文武唯其所用/豈愈所謂其人哉?
18.下列對原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自己雖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處世從來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認為,讀書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顯而負天下眾望的人做其引導者。
C.作者認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顧導致二者不能“相須"。
D.作者在文中既表現(xiàn)了自己積極仕進的心情,又對達官貴人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1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 莫為之前,雖美而不彰。(3分)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窮,盛往無赫赫之光。(3分)
(3) 謹獻舊所為文一十八首。如賜覽觀,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
【答案】
15.A
16.D
17.B
18.D
19.(1) 沒有人做他的引導者,即使有美好的德才也不會彰顯。
(2) 因此有才能的人往往處于憂傷的困頓之中,身居高們的人也沒有發(fā)出顯赫的`光輝。
(3) 我恭謹?shù)爻噬线^去寫的十八篇文章,如果承蒙您給看一下,也足夠了解我的志向所在。
【解析】
15.試題分析:此題可以將各個解釋放入各自的中具體語境(上下文語境)中去貫通文意。休:壯美。
16.試題分析:A.副詞,才;副詞,竟、反而。 B.語氣助詞;兼詞,于此。C.助詞,的;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D.均為代詞,代自己。
17.試題分析:做“古文斷句題”時,要在通讀全文、了解文段主要意思的基礎(chǔ)上,再根據(jù)文意和常用的斷句方法加以判斷。常用的斷句方法有:①準確劃分句子的結(jié)構(gòu)成分;②弄清對話的施受和引語起止;③借助發(fā)語詞、關(guān)聯(lián)詞、語氣助詞等劃定句子的起始;④依據(jù)古文句式整齊的特點斷句;⑤根據(jù)固定句式斷句。本段文字,了解大意并不困難,斷句主要看句子結(jié)構(gòu)和語氣詞即可做出所斷位置的判斷。只需把握四個選項斷句的區(qū)別點,再聯(lián)系語境、句義的完整性,認真比較,便得出答案。
18.試題分析:解答此題,需要學生通讀全文,找到相關(guān)段落,從中概括、歸納人物的言行。文章并無批評之意。
19.試題分析:文言翻譯題通常涉及若干文言現(xiàn)象,重點是把握好關(guān)鍵詞及特殊句式,了解閱讀材料所涉及的文言現(xiàn)象。得分點分析:(1)“莫”、“美”、大意各1分。(2)“窮”、“赫赫”、大意各1分。(3)“謹”、“賜”、“足”、大意各1分。
拓展閱讀:韓愈《與于襄陽書》賞析
看來韓愈求官心切,總是要強詞奪理,倒錯邏輯的。求官與上進并行不悖,無可非議。為求官而生拉硬扯、因果倒錯就偏執(zhí)了。試問,韓愈最尊崇的圣人之一:孔子,一生未獲任何君主重用,其光華難道不是照樣永照后世嗎!圣賢與其后繼的傳承,與他們是否富貴、高官厚爵沒有絲毫關(guān)系。圣賢的光輝來源于他們的思想,后輩的繼承在于萬眾的認同才得以留傳而永垂不朽!老子棄官仙游,《道德經(jīng)》至今留傳;莊子曳尾涂中,逍遙游何其逍遙!
本文分為三段。第一段泛泛而談“先達之士”應與“后進之士”。相為知遇的道理,這樣,雖將對方捧為“負天下之望者”也不顯得阿諛,雖標榜自己為“高材”也不顯得狂妄。第二段以“側(cè)聞”的形式贊譽對方,顯得客觀,這樣,既便于自己表達,也使對方不覺得突兀而樂于接受。最后,在第三段中,用描述自己生活的窘迫狀態(tài)來爭取對方的同情,以求得僥幸任用的機會。本文的寫法,雖給人以不卑不亢的感覺,但難免有仍有攀附權(quán)勢之意。
于襄陽,名頔(dí),字允元。他在公元798年(貞元十四年)任襄州刺史,充山南東道節(jié)度觀察使。不久,他又自請將襄州升格為大都督府。中唐以后,中央政府拿方鎮(zhèn)無可奈何,唐德宗只好同意他當了襄州大都督。因為于是襄州長官,所以此書稱他為于襄陽。據(jù)《舊唐書》卷一三《于頔傳》載,于頔為人“橫暴已甚”,卻官運亨通,因而“自以為得志,益恣威虐”;他任襄州刺史時“專有漢(水)南之地,小失意者皆以軍法從事”;由于德宗姑息,他“公然聚斂,恣意虐殺,專以陵上威下為務”。這些情況韓愈也應當有所“側(cè)聞”,可是此文多少還有為他迎合奉承之意。為了求官,不得不如此,韓愈此舉難道又是張九成所謂“其文當如是,其心未必然”嗎?
【韓愈《與于襄陽書》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韓愈《答張籍書》閱讀答案11-20
聰明的韓愈閱讀答案03-17
韓愈《答張籍書》閱讀及答案11-01
《聊齋·于成龍》閱讀答案11-21
讀韓愈梁衡閱讀答案10-31
《韓愈傳》語文閱讀和答案11-20
韓愈《晚春》詩歌閱讀及答案11-19
聰明的韓愈閱讀及答案11-19
韓愈春雪古詩閱讀題答案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