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小院閑窗春色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 推薦度:
- 浣溪沙原文、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浣溪沙五首賞析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浣溪沙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浣溪沙賞析
(其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
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注釋
1.此句謂棗花紛紛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裝;簌簌,下落貌。
2.繅車:抽絲工具。
3.牛衣:《漢書·王章傳》"章疾病,無被,臥牛衣中"。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條:"案《食貨志》,董仲舒曰:'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然則牛衣者,編草使暖,以被牛體,蓋蓑衣之類也。"此處指賣瓜者衣著粗劣;蛑^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齋詩話》:"予嘗見東坡墨跡作'半依',乃知'牛'字誤也。"
4.想要。
5.漫:隨便。因為十分渴,想隨便喝點茶,所以不管哪個人家,都想去敲門試問。蘇軾《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門",與此兩句意同。皮日休《閑夜酒醒》:"酒渴漫思茶",蓋即此語所本。
譯文
衣巾在風(fēng)中簌簌作響,棗花隨風(fēng)飄落。村子的南北頭響起剿車的支呀聲,是衣著樸素的農(nóng)民在賣黃瓜,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于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詞至蘇軾,題材、意境、筆法等皆有拓展,此前詞中絕少出現(xiàn)的農(nóng)村田園風(fēng)光也出現(xiàn)在蘇軾詞中。元豐元年(1078),徐州春旱后得雨,蘇軾到石潭謝神,作了一組《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五首",皆寫初夏農(nóng)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
一片截取農(nóng)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棗花的香氣,繅車的響聲,賣瓜人的悠然,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園圖畫。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lián)系?墒怯弥x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huán)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繅車聲,還是瓜農(nóng)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xiàn)出農(nóng)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guān)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后農(nóng)村的新景象的喜悅之情,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卻是那么真切!按迥洗灞表懣壾嚒币痪湔f明作者聽得多么認真、細心、興奮。“牛衣古柳賣黃瓜”一句則換了一個角度寫作者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
上片寫的是農(nóng)村生產(chǎn)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zhuǎn)入寫謝雨途中行路的艱辛。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干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霸噯枴币辉~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dān)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guān)系寫得親切自然。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xiāng)土氣息濃郁,為宋詞題材開拓了新的天地。 “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里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jié)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nóng)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余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蘇軾雖然身為士大夫,內(nèi)心卻對農(nóng)村田園懷有親近之心,自謂"使君元是此中人",此處漫不經(jīng)心的"敲門試問",與"野人家"之不分彼此,可見一斑。其中“試問”一詞寫出了作者既滿懷希望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dān)心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家無人,自己不便貿(mào)然而入的心情,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nóng)民的關(guān)系寫得親切自然。
(其二)
游蘄(qí)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注釋
1.蘄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2.浸:泡在水中。
3.子規(guī):布谷鳥。
4.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5.白居易《三月三日祓禊洛濱》:"沙路潤無泥"。
6.“瀟瀟暮雨”,白居易《寄殷協(xié)律詩》自注:"江南吳二娘曲詞云,'蕭蕭暮雨郎不歸'。"子規(guī),杜鵑鳥,相傳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稱"杜宇",鳴聲凄厲,詩詞中常借以抒寫羈旅之思。
7.此句當(dāng)為寫實。但"門前"云云,亦有出處。《舊唐書》卷一九一方伎《一行傳》,謂天臺山國濟寺有一老僧會布算,他說:"門前水當(dāng)卻西流,弟子亦至。"一行進去請業(yè),"而門前水果卻西流"。
8.白居易《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這里反用其意,謂不要自傷白發(fā),悲嘆衰老。
9.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10.白發(fā):老年
11.瀟瀟:形容雨聲
賞析
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春,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jié),溪邊蘭草初發(fā),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瀟瀟暮雨中,布谷鳥哀怨的啼聲作結(jié)。子規(guī)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zhuǎn),不再陷于子規(guī)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jīng)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然而上闋結(jié)句的子規(guī)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tài)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譯文
山腳下蘭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松林間小路清凈無泥。傍晚細雨中布谷鳥時不時啼鳴叫著。誰說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時代?門前的流水還能執(zhí)著地奔向西方呢!不必因為煩惱而抱怨年老,而過度感慨時光的流逝。
其三)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fēng)作小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
①泗州,今安徽泗縣。劉倩叔,生平不詳。南山,即都梁山,在泗州不遠。
、谇迓澹嘎鍧,今安徽洛河,源出安徽合肥,北流至懷遠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岸。漫漫,大水浩淼貌。
③雪沫乳花,煎茶時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時烹茶,以乳色鮮白、泡沫細膩為上乘。蘇軾《西江月》(龍焙今年絕品):"湯發(fā)云腴釅白,盞浮花乳輕圓"。
、苻と祝恨げ说哪垩。蒿筍,萵苣筍。春盤,唐代以來風(fēng)俗,立春日用春餅、生菜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詞作日離立春不遠,故先"試嘗"。
鑒賞
此為一首記游詞。元豐七年(1084),蘇軾由黃州調(diào)任汝州(今河南臨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這首詞便是在此期間,與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時候所寫。
上片寫南山所見的景色:微寒天氣,乃"細雨斜風(fēng)"有心"作"之,天氣放晴,灘邊之煙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漸流漸見廣遠無際。本無意之風(fēng)景,于有心人眼中,卻顯得處處有情。
下片寫午時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鮮白的好茶伴著新鮮的野菜,別有一番風(fēng)味。而全詞的主旨,最終落在"清歡"二字上,可見作者對生活情調(diào)的欣賞。
全詞筆調(diào)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獨特情致。
(其四)
風(fēng)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賞析
這是一首詠春詞。上片由景及情,先實后虛;下片虛實結(jié)合,情中見景。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高妙。
“風(fēng)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 !弊髡呦扔煤喒P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也沒有用艷麗的詞藻,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風(fēng)、云、水、燕、泥等頗初春氣息的景物。
在一個多云轉(zhuǎn)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館內(nèi)外,但見和風(fēng)吹拂大地,薄云貼水迅飛,輕陰擱雨,天氣初晴,那銜泥的新燕,正軟語呢喃。面對著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卻接著說一句“沈郎多病不勝衣”,作者用沈約之典,說自己腰圍帶減,瘦損不堪,值茲陽和氣清之際,更加弱不禁風(fēng)了。這樣樂景、哀情相襯,其哀傷之情更深。
壓、貼、飛三個動詞使首句形成連動句式,振動起整個畫面。次句則把時空交互在一起寫,春天初晴,在池館內(nèi)外。這兩句色彩明快。第三句點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畫面頓時從明快變?yōu)殛幱簟H绱艘詠,產(chǎn)生了跌宕的審美效果,更增加了詞的動態(tài)美。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兵櫻銈鲿鲇凇稘h書·蘇武傳》,詩、詞里常用這個典故。如今連鴻雁不捎信來。鷓鴣啼聲,更時時勾起詞人對故舊的思念 !吧成稀薄爸耖g”,既分別為鴻雁和鷓鴣棲息之地,也極可能即作者舉目所見之景。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的情境,與此詞類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 !”句用移情手法,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這樣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格外耐人尋味 “惟有”二字,說明除落花之外,人們對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而落花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情,正是由于作者與落花的命運;但尤為不幸的是落花無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無可勸慰。
(其五)
一曲鸞簫別彩云。
燕釵塵澀鏡華昏。
灞橋舞色褪藍裙。
湖上醉迷西子夢,江頭春斷倩離魂。
旋緘紅淚寄行人。
賞析:
“一曲”三句,上片述一位女子與郎君分別時的哀傷!安试啤保處椎馈杜R江仙·夢后樓臺高鎖》詞有:“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句。這里據(jù)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說:“彩云,指小萍,系歌女也!迸魅斯f:“自從郎君用凄哀的鸞簫聲吹了一曲離別曲與我告別。在柳絮飄舞的分別處,我對郎君說:‘當(dāng)你走了之后,我將不再打扮自己,從此鈿釵上會因沾了灰塵而失去光澤;那銅鏡也會因為不去拭拂而逐漸昏暗!K于郎君離我而去,我久久地凝望著送郎遠去,以致身上飄滿了一身柳絮,將穿著的藍裙蓋得消褪了顏色,也還不忍離開這與郎君的分別處。”
“湖上”三句,下片寫女主人公盼郎忠于愛情,不生異心。此言“彩云”姑娘,去信告誡郎君:“希望郎君在西子湖畔不要沉湎在酒色之中,以致使我這個在‘江頭’天天望郎歸的‘倩娘’因相思而‘離魂’(即逝世),從而折斷了你我倆的相思紅線。”“倩離魂”,用《太平廣記》中“倩女離魂”典故,并與上句“西子”映襯。又說:“隨信我將把思君的胭脂淚封上,希望羈旅在外的郎君見信后能更加鞏固我倆的愛情!贝嗽~或是作者追憶杭妾之作。
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xué)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shù)表現(xiàn)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的詩現(xiàn)存約兩千七百余首,其詩內(nèi)容廣闊,風(fēng)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筆力縱橫,窮極變幻,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宋詩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葉燮(字星期)《原詩》說:“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于筆端。”趙翼《甌北詩話》說:“以文為詩,自昌黎始,至東坡益大放厥詞,別開生面,成一代之大觀。……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快為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此所以繼李、杜后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處亦在此!逼湓娗逍潞澜。朴每鋸埍扔,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具風(fēng)格。少數(shù)詩篇也能反映民間疾苦,指責(zé)統(tǒng)治者的奢侈驕縱。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赌钆珛伞こ啾趹压拧贰ⅰ端{(diào)歌頭·丙辰中秋》傳誦甚廣。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蘇軾的詞現(xiàn)存三百四十多首,沖破了專寫男女戀情和離愁別緒的狹窄題材,具有廣闊的社會內(nèi)容。蘇軾在我國詞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將北x詩文x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lǐng)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tǒng)詞風(fēng),開創(chuàng)了與婉約派并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沖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名作有《念奴嬌》、《水調(diào)歌頭》等,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說:“詞至東坡,傾蕩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黃州。詩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來,蘇軾歷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績卓著。其詩詞作品在整體風(fēng)格上是大漠長天揮灑自如,內(nèi)容上則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詩案之后,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xué)士,但其作品中卻少有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來越轉(zhuǎn)向大自然、轉(zhuǎn)向人生體悟。至于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一承黃州時期作品的風(fēng)格,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閑,以達豁然恬淡之境。
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chuàng)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jié)背后,人們看到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zhuǎn)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后期作品則將側(cè)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發(fā)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xiàn)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zé)任,他深切關(guān)注百姓疾苦; 后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后,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fā),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nóng)人的生活,并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fēng)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zhì)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余首詞作,真正屬于豪放風(fēng)格的作品卻為數(shù)不多,據(jù)朱靖華先生的統(tǒng)計類似的作品占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shù)量上并不占優(yōu)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tài)。而后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fēng)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游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fēng)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占了蘇軾全詞的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物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xiàn)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qū)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fēng)格漸趨平淡致遠。
蘇軾詞風(fēng)可分三類 :
一、 豪放風(fēng)格
這是蘇軾刻意追求的理想風(fēng)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帶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
二、 曠達風(fēng)格
這是最能代表蘇軾思想和性格特點的詞風(fēng),表達了詩人希望隱居、避開亂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三、 婉約風(fēng)格
蘇軾婉約詞的數(shù)量在其詞的總數(shù)中占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diào)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tǒng)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fā)展。
【浣溪沙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30
浣溪沙原文賞析08-23
浣溪沙端午賞析06-21
《浣溪沙》詩詞賞析07-08
李清照《浣溪沙》賞析05-30
《浣溪沙》原文賞析09-10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9-15
浣溪沙的古詩賞析08-20
《浣溪沙》的賞析及答案08-28
浣溪沙·紅橋賞析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