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時間:2024-06-02 19:36:31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

  消息誰傳到拒霜?兩行斜雁碧天長。晚秋風(fēng)景倍凄涼。

  銀蒜押簾人寂寂,玉釵敲竹信茫茫。黃花開也近重陽。

  古詩簡介

  《浣溪沙·消息誰傳到拒霜》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該詞運用了渲染法和點染法。詞的上片描寫深秋遠眺之景,下片寫女子在屋內(nèi)百無聊賴,俱表現(xiàn)了盼望情人歸來的心情。全詞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表達了詞人對昔日情人的思念之情。

  翻譯/譯文

  究竟是誰傳來消息說木芙蓉花開的時候那人就會歸來?長天一色,兩行大雁緩緩斜向南飛去,晚秋的景致益發(fā)凄涼。

  蒜頭形的銀制簾墜壓著簾子,有人寂寞地獨坐閨中,玉釵輕輕敲著竹,而心中的人蹤跡杳無,菊花又盛開了,眼看重陽就要近了。

  注釋

 、配较常禾平谭磺虼呵飼r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diào)有平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⑵拒霜:木芙蓉花,俗稱芙蓉或芙蓉花,仲秋開花,耐寒不落,故名。

 、倾y蒜:銀制的蒜形簾押。蘇軾《哨遍·春詞》:“睡起畫堂,銀蒜押簾,珠幕云垂地!

  ⑷玉釵敲竹:用玉釵輕輕敲竹,表示心事難耐,借以排遣愁懷。唐高適《聽張立本女吟》:“自把玉答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币蛔鳌坝疋O敲燭”。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作于康熙年間。詞人在重陽節(jié)到來之時,為了抒發(fā)對往日情人的`思念之情,故作下此詞。

  賞析/鑒賞

  文學(xué)鑒賞

  從詞的內(nèi)容來看,這是寫重陽節(jié)到來,詩人又深切地懷念起往日的情人來了,他彷徨不安,躊躇難耐,遂賦此以排遣孤寂無聊的幽情。值得注意的是詞全從對方落筆,這就加倍地表現(xiàn)出他那強烈而深摯的懷念之情。

  這首詞上片寫室外秋景及心境:拒霜花開,斜燕南飛,而征人消息杳然,無人傳遞,倍感秋色凄涼。此處秋景其實清爽:拒紅霜,晴空碧,雁斜飛,并無黯淡之狀。元代白珽《西湖賦》云:“秋榮不淡,拒霜已紅。”然而木芙蓉性頗耐寒,且能“千株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蘇軾《和陳述古拒霜花》),雖時至晚秋而紅艷如故。唐李群玉《九日》詩云:“半嶺殘陽銜樹落,一行斜雁向人來!秉S昏殘陽,斜雁向人,色彩昏暗,氛圍悲涼;而此處則是碧空如洗,天闊氣清,斜雁南飛,氛圍開朗。思婦眼中之秋景乃“有我之境”:或許征人有約中秋返家團聚,此時拒霜已開,不見人歸,雖花紅而難令伊人心暖;常言鴻雁傳書,如今雁群斜飛未傳征人消息,雖天碧亦是傷心碧,只能令伊人心傷。因此,凄涼的并非秋色,實乃思婦心境。

  下片寫室內(nèi)情形及愁緒:簾幕低垂,因以銀蒜相壓而紋絲不動,伊人寂寞難熬,只能以玉釵敲竹派遣煩愁。敲竹的細節(jié)刻畫乃詞人獨創(chuàng),此處伊人以玉釵敲竹,其聲極不堪,其情更愁慘,確是奇絕之筆。結(jié)局寫菊花盛開,時近重陽,征人歸期乃“信茫茫”,既與首句意象呼應(yīng),又啟人聯(lián)想:伊人獨守閨房,心境凄涼,愁思如縷,已是“人比黃花瘦”。(李清照《醉花陰·九日》)全詞景情俱到,亦情亦景,交織渾融,讀起來凄涼孤苦,使人惆悵不歡。

  這首詞在意象使用上主要采用了渲染法,尤其是對“秋”的渲染。不知何時,思念的人在遠方傳來消息說秋天會回到她的身邊,于是秋就超出本身作為季節(jié)的含義,成為了相見的時間,成為期盼的季節(jié)。這詞中首先是“拒霜”花開,然后“兩行秋雁”,后更直接說“晚秋風(fēng)景”、“黃花開”以及“近重陽”,這些都在刻意點染季節(jié)。可以說這首詞是通過渲染秋來突出愁,要表達的正是期待落空的愁思。

  除用渲染法表達情感外,詞中還恰如其分地運用了點染法,對“閑”進行了很好的點染。下片三句中人寂寞凄涼,萬事無心,百無聊賴,無盡空虛,尤其是“玉釵敲燭”一句,表現(xiàn)的何等空虛。詞中通過渲染和點染的結(jié)合,表現(xiàn)出客觀世界的“秋”以及淺層內(nèi)心世界的“閑”,從而將深層次的“凄涼”表達出來。

  名家點評

  著名漢學(xué)家、紅學(xué)家吳世昌《詞林新話》:“此必有相知名菊者為此詞所屬意,惜其本事已不可考。”

  清代文學(xué)家顧貞觀:“容若詞一種凄婉處,令人不忍卒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fēng)。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fēng)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fā)展為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謂:“柘枝舞女著窄袖薄羅衫。”此二句謂把寒冷除夜里濃郁的閑情收起,那優(yōu)關(guān)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憶懷戀的啊。③誰家句:謂當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虪T,在蠟燭上刻度數(shù),點燃時以計時間。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采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仿佛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⑤風(fēng)流句:端合,應(yīng)該、應(yīng)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fēng)流應(yīng)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賞析

  此篇描繪了除夜的貴族之家守歲的情景,同時也隱約地表達了深隱的懷戀之情意。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朝代:五代

  作者:李璟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卷起珍珠做的簾子,掛上簾鉤,在高樓上遠望的我和從前一樣,愁緒依然深鎖。風(fēng)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誰是它的主人呢?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信使不曾捎來遠方行人的音訊,雨中的丁香花讓我想起凝結(jié)的憂愁。我回頭眺望暮色里的三峽,看江水從天而降,浩蕩奔流。

  注釋

  ⑴攤破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雙調(diào)四十八字,前闋三平韻,后闋兩平韻,一韻到底。前后闋基本相同,只是前闋首句平腳押韻,后闋首句仄腳不押韻。后闋開始兩句一般要求對仗。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闋末句擴展成兩句,所以叫“攤破浣溪沙”。

  ⑵真珠:以珍珠編織之簾。或為簾之美稱。《西京雜記》:“昭陽殿織珠為簾,風(fēng)至則鳴,如珩佩之聲”。玉鉤:簾鉤之美稱。

 、且狼埃阂廊唬琅f。春恨:猶春愁,春怨。鎖:這里形容春恨籠罩。

 、扔朴疲盒稳輵n思不盡。

 、汕帏B:傳說曾為西王母傳遞消息給漢武帝。這里指帶信的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幸有三足鳥為之使。”注:“三足鳥,青鳥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遙遠的地方。

  ⑹丁香結(jié):丁香的花蕾。此處詩人用以象征愁心。

 、巳褐改铣|楚、西楚。三楚地域,說法不一。這里用《漢書·高帝紀》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帶)為南楚。吳(今江蘇吳縣一帶)為東楚。彭城(今江蘇銅山縣一帶)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峽暮”。

  賞析:

  作者:佚名

  這是一首傷春詞、春恨詞。詞人賦恨在者所在多有,然慣用暗筆,像這首在詞中點明“春恨”還是罕見的。詞的上片從落花無主著筆,寫春恨所以產(chǎn)生的觸媒;下片從思念難解立意,將春恨產(chǎn)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作者用了詞家慣用的對景抒情的手法,然而卻用得很不一般。

  詞的開頭頭先來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鉤”,即非景語,也非情語,而是客觀平直的敘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喚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簾”,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讀者都知其為簾,若說‘珠簾’,寧知其為真珠耶!是舉真珠可包珠簾,舉珠簾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謂知音!薄笆志碚嬷樯嫌胥^,依前春恨鎖重樓”二句委婉、細膩,卷簾本欲觀省景物,借抒懷抱,而既卷之后,依舊春愁浩蕩?梢姡版i”是一種無所不在的心靈桎梏,使人欲銷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風(fēng)不僅吹落花朵,更將凋零的殘紅吹得四處飛揚,無處歸宿。在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飄零,孤獨無依。

  上片結(jié)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緒蕭索,悠然神往。

  下片從人事著筆,是對春恨的進一步申說,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結(jié)果!扒帏B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則點出了“春恨”綿綿的緣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與漢武帝典故。據(jù)說三足的青鳥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忽見青鳥飛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遠在云外,青鳥也不為之傳信,思念難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岸∠憬Y(jié)”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結(jié)難解之意,詩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結(jié)不散,如李商隱《代贈》詩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崩瞽Z的獨創(chuàng)就在于將丁香結(jié)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體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動人,更加令人憐憫,“青鳥”、“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聯(lián)工穩(wěn)的對仗,一人事,一時景,這律詩般的俊語將思念難解之情寫得既空靈透脫而又真摯實在。至此,詞的感情已經(jīng)十分濃郁、飽滿。當手卷真珠上玉鉤的時刻,已經(jīng)春恨綿綿;風(fēng)里落花無主,青鳥不傳信,丁香空結(jié),則徒然的向往已經(jīng)成為無望,這已是無可逃避的結(jié)局。

  最后以景語作結(jié):“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長江接天,這樣的背景暗示著愁思的深廣。“接天流”三個字讓人想起“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就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脈相承的。另外,從整首詞來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詞中的一腔愁懷置于一個與其身世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地理環(huán)境中,與心靈的起伏波動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滿“春恨”的人事內(nèi)容究竟具體何指。據(jù)馬令《南唐書》卷二十五載:李璟即位,歌舞玩樂不輟,歌師王感化嘗為之連唱“南朝天子愛風(fēng)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闋并手書以賜感化,其中就包括這一首。這樣看來,詞中的春恨就不是這位風(fēng)流天子對景抒情的一般閑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脅時的危苦感慨,“青鳥”句也不是“思美人兮天一方”的濃情艷想,而是憂國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宋朝 李清照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注釋

  懶:《花草粹編》作“慵”,《歷代名媛詩詞》作“惱”。

  玉鴨熏爐:玉制(或白瓷制)的點燃熏香的鴨形香爐。熏爐形狀各式各樣,有麒麟形、獅子形、鴨子形等;質(zhì)料也有金、黃銅、黃銅、鐵、玉、瓷等不同。

  瑞腦:一種香料名。

  朱櫻斗帳:斗帳,覆斗形的帳子。

  流蘇:指帳子下垂的穗兒,一般用五色羽毛或彩線盤結(jié)而成。

  遺犀:犀,指犀牛的角。遺,應(yīng)為“通”之誤。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貴族女子傷春情態(tài)的小調(diào)。運用正面描寫、反面襯托的手法,著意刻劃出一顆孤寂的心。

  上片首句寫人,“髻子傷春慵更梳”似是述事,其實卻是極重要的一句心態(tài)描寫:閨中女子被滿懷春愁折磨得無情無緒,只隨意地挽起發(fā)髻懶得精心著意去梳理。接下來兩句是寫景,前句“晚風(fēng)庭院落梅初”中的“初”字用得極工巧,它使得寫景之中又點出了季節(jié)時間:習(xí)習(xí)晚風(fēng)吹入庭院,正是春寒料峭經(jīng)冬的寒梅已由盛開到飄零之時。春愁本就撩人,何況又見花落!后句“淡云來往月疏疏”寫淡淡的浮云在空中飄來飄去,天邊的月亮也顯得朦朧遙遠。以“疏疏”狀月,除了給月兒加上月色朦朧、月光疏冷之外,仿佛那還是一彎殘月,它與“淡云”、“晚風(fēng)”、“落梅”前后相襯,構(gòu)成了幽靜中散發(fā)著凄清的景象,完全和首句渲染的心境相吻合。上片運用了由人及物、由近及遠、情景相因的寫法,深刻生動。

  下片通過富貴華侈生活的`描寫,含蓄地反襯傷春女子內(nèi)心的凄楚。前兩句寫室內(nèi)陳設(shè)極盡華美“玉鴨熏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鑲嵌著美玉的鴨形熏爐中,還閑置著珍貴的龍腦香,懶得去點燃熏香;織有朱紅的櫻桃花色的、覆蓋如斗形的小帳低垂,上面裝飾著五色紛披的絲穗。這里主要寫室內(nèi)的靜物,但也有心情的透露,如“玉鴨熏爐閑瑞腦”中的一個“閑”字,不就閃現(xiàn)出女主人公因愁苦無緒,連心愛的龍腦香味也懶得聞嗅了嗎!結(jié)尾是一個問句“通犀還解避寒無”,句中的“通犀”指能避寒氣的犀角,名“辟寒犀”,據(jù)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載:“開元二年冬,交趾國進犀一株,色黃如金。使者請以金盤置于殿中,溫然有暖氣襲人”,該句意思是說:試問這只金燦燦的辟寒犀角,現(xiàn)在還會不會再把溫暖宜人的氣味釋放出來?句中“還解”的一個“還”字點出了這樣的內(nèi)容:往昔之時,這只犀角曾盡心盡意地為男女主人布溫驅(qū)寒;而今伊人遠去,天各一方,犀角有情也應(yīng)感傷,你到底還知道抑或忘記了為孤獨的女主人避寒的使命呢?詞人假借向犀角的設(shè)問,進一步刻劃詞中人觸物傷情多愁善感的性格,也使句意曲折婉轉(zhuǎn)、搖曳生姿,好似在微波細紋的水面上,又激打起一圈向周邊漸漸擴展的漣漪。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浣溪沙·紅橋原文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fēng)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注釋

  紅橋:在江蘇揚州,明末建成。橋上朱欄數(shù)丈,周圍荷香柳色,為揚州一景。

  一帶:形容水狀似帶。

  雷塘:在揚州城外,隋煬帝葬處。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所筑宮室,千門萬戶,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稱之迷宮。

  注釋

  紅橋:在江蘇揚州,明末建成。橋上朱欄數(shù)丈,周圍荷香柳色,為揚州一景。

  一帶:形容水狀似帶。

  雷塘:在揚州城外,隋煬帝葬處。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所筑宮室,千門萬戶,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稱之迷宮。

  賞析

  作者任揚州推官時,曾與友人修禊紅橋,經(jīng)常泛舟載酒于橋下。此詞除欣賞紅橋美景外,還寄托懷古傷今之情。詞中懷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筆感人。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浣溪沙·寄嚴蓀友

  藕蕩橋邊理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筆床茶灶太從容。

  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fēng)。畫眉閑了畫芙蓉。

  翻譯

  藕蕩橋邊你手執(zhí)釣竿靜坐沉醉其間,偶爾抬頭,苧蘿山就從西邊出現(xiàn),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于是,你執(zhí)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清香四溢。

  斜斜細雨滋潤著矮墻邊的銀杏樹,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fā)出清新芳香,這樣閑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zhí)畫筆輕掃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五平韻。

  嚴蓀友:即嚴繩孫,字蓀友,一字冬蓀,號秋水,自稱勾吳嚴四,復(fù)號藕蕩漁人。

  藕蕩橋:嚴繩孫無錫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橋,嚴繩孫以此而自號藕蕩漁人。

  釣筒:插在水里捕魚的竹器。

  苧蘿:苧蘿山,在浙江諸暨市南。

  五湖:即太湖。

  筆床: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

  茶灶:烹茶的小爐灶。

  從容:鎮(zhèn)定,不慌張。

  短墻:矮墻。

  銀杏:即白果樹,又名公孫樹、鴨腳等。

  高閣:放置書籍、器物的高架子。

  玉蘭:花木名,落葉喬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蘭,故名。

  賞析

  這首詞是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夏天嚴繩孫南下歸鄉(xiāng)時懷念友人所作。嚴繩孫在客居京城求取功名期間,曾兩番回鄉(xiāng),分別在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和公元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這首詞詞人從想象出發(fā),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歸故里的友人嚴繩孫的生活場景,從藕蕩垂釣、五湖泛舟,到執(zhí)筆揮墨、烹茶品茗,無不彰顯著友人的隱逸生活,描繪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態(tài)。

  上闋開首一句,言蓀友過著隱逸高致的生活,橋邊垂釣,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極!奥瘛弊直憩F(xiàn)出欣于垂釣,陶然忘機的沉醉情形,讓人生出無限向往之心!拔鳌、“東”二字,分明有著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瀟灑飄逸,不禁令人歆羨。“五湖”作為詩歌套語,有歸隱不仕的之意,詞人用五湖詩詞意象,苧蘿指向西施,湖指向范蠡,歸隱的意思就這樣表達出來了。此處明寫地點,暗述隱逸情懷,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接下是“筆床茶灶太從容”,典出《新唐書·陸龜蒙傳》,龜蒙不喜歡與世俗之流交往,便人家登門造訪他也不肯相見,行總會帶著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此言友人或執(zhí)筆寫寫畫畫,烹茶品茗,容自樂。這種徜徉山水、從容度日的方式,是自來遁跡山林者所樂的境界。

  夏日的藕蕩橋邊,綠水青青,河柳依依,湖面上荷葉亭亭玉立,你坐在湖畔,執(zhí)一竿釣竿,沉醉于湖底魚群的自由之態(tài)。偶爾抬頭,苧蘿山就從西邊出現(xiàn),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于是,你執(zhí)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清香四溢。

  這種從容度日、歸隱山林的方式,如此的閑適超脫。上片由景入筆,又以景寫人,很好地刻畫了蓀友的山水性情,也透露出容若對蓀友這種瀟灑悠閑生活的`贊賞和向往。

  下片“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fēng)”二句繼續(xù)承襲上片的閑適之意!岸虊︺y杏”、“高閣玉蘭”有了“雨”和“風(fēng)”,顯得更加動人。“況有”和“更兼”二詞更是把這種怡然自得的閑適情懷表露無遺。末句“畫眉閑了畫芙蓉”!懊肌痹谶@里歷來注解引用的是“張敞畫眉”的典故,“芙蓉”當做“荷花”解,意指蓀友家庭生活和諧,夫妻和美。其實“芙蓉”指無錫的“芙蓉湖”,意指閑暇之余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妙哉妙哉,更能照應(yīng)前面的“藕蕩橋邊埋釣筒,苧蘿西去五湖東”的意境,矮墻邊的銀杏樹,在雨水的滋潤下,嬌俏可愛地招搖著;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fā)出清新芳香,這樣閑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zhí)畫筆輕掃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縱覽全詞,詞人采用了對寫法,且全篇皆為想象之語,此種寫法便顯得更為深透,更好地表達出詞人對南歸友人的思念之情。畫眉閑了畫芙蓉橋邊垂釣,五湖泛舟,縱情山水自得陶然之趣;寄情筆墨,烹茶品茗,身無旁騖平添從容之樂。一想那矮墻內(nèi)銀杏在雨中搖曳,高閣上玉蘭在風(fēng)中彌香,人生的恬淡、志趣的高遠皆盡于此。更得佳人相伴,筆墨閑情之外平添畫眉之樂,足以讓人心神向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湖上西風(fēng)急暮蟬。

  夜來清露濕紅蓮。

  少留歸騎促歌筵。

  為別莫辭金盞酒,入朝須近玉爐煙。

  不知重會是何年。

  譯文

  傍晚夕陽斜照,微風(fēng)吹過湖面,蟬鳴不歇。夜晚留臨,顆顆清綴在紅蓮之上,煞是可愛。稍作停留后便騎馬趕赴即將開始的酒宴。

  在即將離別的時刻,切莫推辭杯中的.美酒。回朝后要多多靠近皇上,才能仕途平穩(wěn),只是至少一別不知何時才能再歡聚一堂。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湖:指南湖,在商丘城南。

  急暮蟬:指傍晚的蟬聲十分急促。

  紅蓮:紅色蓮花。

  少留:同“稍留”,即片刻停留,稍作停留。少:稍微,略微。

  歸騎(jì):指將歸之人。騎:一人一馬的合稱。促:就,近。

  為別:分別。

  金盞。華美的酒杯。

  須:應(yīng)當。近玉爐煙:意為接近皇帝。

  玉爐:指朝廷、宮室的香爐。舊稱帝都為玉京,朝廷、宮室為玉臺,帝王用的香爐因亦稱玉爐。

  賞析:

  此詞作于公元1028年(宋仁宗天圣六年)秋,晏殊將離開商丘回京時。天圣五年(1027年),三十七歲的晏殊因其剛峻的性格被貶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這首詞描寫的便是回京前夕友人為其在宋州南湖餞別的場景。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浣溪沙·五兩竿頭風(fēng)欲平原文

  五兩竿頭風(fēng)欲平,長風(fēng)舉棹覺船輕。柔櫓不施停卻棹,是船行。

  滿眼風(fēng)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

  翻譯:

  譯文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jié)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注釋

 、盼鍍桑涸鳌拔謇铩,“五里”應(yīng)為“五量”,即“五兩”。⑵閃爍:原作“陜汋”,音近而誤。

  賞析:

  這是敦煌曲子詞中的一首,篇幅不長,卻多變化。起首“五兩竿頭風(fēng)欲平”。五兩,古代候風(fēng)的用具。用五兩(一說八兩)雞毛制成,故名。系于高竿頂端,用來測占風(fēng)向、風(fēng)力。“兩”或作“里”,“里”是“量”的形誤。六朝以后,“兩”、“量”常常通用。風(fēng)欲平,是說風(fēng)力轉(zhuǎn)弱。顧況《五兩歌送張夏》:“竿頭五兩風(fēng)裊裊,水上云帆逐鳥飛!贝韧2丛诒茱L(fēng)的港灣。船夫好容易從侯風(fēng)器覘得風(fēng)勢轉(zhuǎn)趨平緩,趕緊拔錨啟航。但駛出港灣時遇上打頭風(fēng),逆風(fēng)劃船,走得很慢,所以說“覺船行”。及至駛到江心,“柔櫓不施停卻棹”,順風(fēng)揚帆,乘風(fēng)破浪,連櫓和槳都不用使,而船行快速,所以說“是船行”。兩語相承,用“覺”和“是”兩字分點,似復(fù)非復(fù),精當之極。換頭“滿眼風(fēng)光多閃灼”,波光明滅,閃爍不定。不說船行進的快速,而以“看山恰似走來迎”,化靜為動,著重寫出船行山迎相對運動的感覺。山,原本巋然不動,由于舟船行駛,映入舟中人眼簾的是仿佛山在迎面走來。這種疑動式是由視官造成的心理錯覺。審美主體賦予靜止的審美對象以動感,可以增強詩詞展現(xiàn)的畫面的趣味性。這在古典詩歌中用得較多,比如梁元帝蕭繹《早發(fā)龍巢詩》:“不疑行舫動,唯見遠樹來。”庾肩吾詩句也有“只認己身往,翻疑彼岸移”(《隨園詩話》卷三引)。李白《望天門山》有“兩岸青山相對出”句。這些都是描寫一種疑動的境界。但,在曲子歌辭里卻并不多見。而此篇寫得又早,彌覺可貴。煞尾又說:“子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倍档c破,未免失之過于直露。

  這首詞上片寫啟航、揚帆的經(jīng)過,下片敘行船所見。乍看起來仿佛純在寫景,只字未及船夫的`心情。其實不然。詩貴含蓄。黃侃《文心雕龍札記》載張戒《歲寒堂詩話》引劉勰語,“情在詞外曰隱。”所謂“隱”,不是一目了然的正面直說,而是借物達意,深文隱蔚,馀味曲包。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的成功之處正在于它借助行船及舟中人所見情景的生動描畫,以輕快的節(jié)奏,傳達出船夫愉悅的心情。押韻自由,“行”字韻重復(fù)又重復(fù),卻又非獨木橋體,這是早期民間詞的特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浣溪沙·風(fēng)壓輕云貼水飛

  宋代 蘇軾

  風(fēng)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譯文

  風(fēng)壓著柳絮貼著水面紛飛,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邊銜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沒有收到鴻雁傳來的書信,竹林間時時聽到鷓鴣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曉了。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雙調(diào),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輕云:本指輕薄飄浮的白云。這里比喻柳絮。貼水:緊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乍:初,剛。池館:池沼館閣。這里主要指池沼。燕爭泥:燕子趁著天晴銜泥筑巢。

  沈郎:即沈約,字休文,南朝梁詩人。他在《與徐勉書》中說:“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意思是說因多病而腰圍消瘦。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稱。不勝衣:形容消瘦無力,連衣服的重量都難以承受。勝,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灘之上。鴻雁信:古人有鴻雁傳書的說法!稘h書·蘇武傳》: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昭帝即位,匈奴與漢和親,漢請求匈奴歸還蘇武。匈奴詐言蘇武已死。后漢派使者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沼澤中。匈奴單于大驚,致歉漢使。

  鷓鴣啼:鷓鴣鳥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聽到鷓鴣的叫聲會感到湊涼。鷓鴣,禽名,善啼。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浣溪沙》約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東坡迎春景而春情動,思念妻子,作此詞以懷念之。一說此詞是李璟的作品,見《李璟李煜詞補遺》。因明代所刊《類編草堂詩余》署為李璟所作,故《補遺》誤收。應(yīng)據(jù)元刻本定為東坡詞。

  賞析

  “風(fēng)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弊髡哂幂p快的筆觸三涂兩抹,就把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描繪出來。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也沒有用艷麗的.詞藻,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幾樣景物,感染力很強,呈現(xiàn)了一股清新的春之氣息。在一個多云轉(zhuǎn)晴的春日里,作者徜徉于池館內(nèi)外,但見和風(fēng)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貼水迅飛,輕陰擱雨,天氣初晴,那銜泥的新燕,正軟語呢喃。按理說,面對著這春意盎然的良辰佳景,作者也應(yīng)該心情振奮、逸興遄飛了,但緊接著一句卻是“沈郎多病不勝衣”。作者竟自比多病的沈約,腰圍帶減,瘦損不堪,值茲陽和氣清之際,更加弱不禁風(fēng)了。首句連用三個動詞“壓”、“貼”、“飛”,構(gòu)成連動句式,振動起整個畫面。次句把時、空交互在一起寫:季節(jié)是春天(由燕爭泥可推知),天氣是初晴,地點在池館內(nèi)外。這兩句色彩明快。第三句點出作者自己,由于情感外射,整幅畫面頓時從明快變?yōu)殛幱;這一喜、一憂、一揚、一抑,產(chǎn)生了跌宕的審美效果,更增加了詞的動態(tài)美。詩意到此出現(xiàn)了巨大轉(zhuǎn)折,為過渡到下片做好了準備。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兵櫻銈鲿,用《漢書·蘇武傳》中典故,詩詞里常用這個典故。鴻雁不捎個信來,而鷓鴣啼聲,更是時時勾起詞人對故舊的思念。“沙上”“竹間”,既分別為鴻雁和鷓鴣棲息之地,也極可能即作者舉目所見之景。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的情境,與此詞類似。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無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這樣融情入景,使得情景交融,其中含蘊的“韻外之致”(司空圖《與李生論詩書》)就耐人尋味了。唐代皎然《詩式》說:“兩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边@句則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說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夠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與落花的命運相似;三、落花無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無可勸慰。

  全詞僅上片開頭兩句寫景,第三句抒情,用的是先實后虛的手法。下片則虛實結(jié)合,情中見景。在蘇軾筆下,不僅“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而且于情語中也往往見景物。這是一種很高妙的手法。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浣溪沙·端午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翻譯:

  ①碧紈(wàn):綠色薄綢。②芳蘭:芳香的蘭花,這里指婦女。③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④這句指婦女們在發(fā)髻上掛著祛邪驅(qū)鬼、保佑平安的`符錄。⑤再少:重又年輕。(該詞沒有“再少”句)

  賞析:

  端午(農(nóng)歷五月初五),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本名“端五”!短接[》卷31引《風(fēng)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亦名“端午”、“重五”、“重午”。民間有端午吃粽子、賽龍舟、吊屈原等風(fēng)俗。

  本篇描寫婦女歡度端午佳節(jié)的情景。上篇描述她們節(jié)日前進行的各種準備,下篇刻畫她們按照民間風(fēng)俗,彩線纏玉臂,小符掛云鬟,互致節(jié)日的祝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霜日明霄水蘸空。

  鳴鞘聲里繡旗紅。

  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

  酒闌揮淚向悲風(fēng)。

  ——宋代·張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日天空明凈,遠水蘸著長空,軍營里紅旗飄揚,不時傳來馬鞭聲陣陣。遠處淡煙籠著衰草,秋色在若有若無之中。

  萬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東門的城樓上借一杯濁酒澆愁。酒后揮淚灑向悲涼的秋風(fēng)中。

  注釋

  題解:此詞原無題,乾道本題作“荊州約馬奉先登城樓觀塞”。據(jù)乾道本《于湖先生長短句》,此詞調(diào)名下另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觀塞”即觀望邊塞。這時荊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這里“塞”應(yīng)是指荊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一說秋天的太陽。明霄:明凈的天空;晴朗的天空。蘸(zhàn):沾染,沾取液體。水蘸空:指遠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裝刀劍的套子,一說鞭鞘,這里指馬鞭。鳴鞘聲:刀劍出鞘聲。一說指行軍時用力揮動馬鞭發(fā)出的聲音。繡旗:繡有圖案的軍旗。

  有無中:若有若無。

  烽火北:當時荊州已成南宋邊界,謂被金人占領(lǐng)的中原已在火線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酒器。戍樓:有軍隊駐防的城樓。

  酒闌:飲酒將盡。悲風(fēng):指凄厲的秋風(fēng)。

  賞析一

  據(jù)乾道本《于湖先生長短句》,此詞調(diào)名下另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此詞當為作者任知荊南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時的作品。“觀塞”即觀望邊塞。這時荊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這里“塞”應(yīng)是指荊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這首詞抒寫了因觀塞而激起的對中原淪陷的悲痛之情,上闋寫觀塞,下闋抒悲感。首句寫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點明時節(jié)。“霜日明霄”繪出晴空萬里的秋日景象,降霜天氣必是白色晴明的!八嚎铡奔此吞炜障嘟印GG州城東有長湖,“蘸空”之水或此湖水。這句寫得水天空闊,下下輝映,是荊州郊野平原地帶的實景。次句切合觀塞,耳目所觸,一片軍戎氣氛。“鞘為鞭梢”。“繡旗”為繡有物狀的軍旗。響亮的鞭聲,耀眼的紅旗,俱是從耳目易感的對東西突出,故給人的印象極為深切!板煛本浒岩暰展開,顯出邊地莽莽無垠的遼闊景象。如果說首句還是自然景象對作者感官的'客觀反映,這句可說是詞人極目觀望的深心感受,眼前景色,內(nèi)心思緒,俱是一片茫茫。正如王維詩“山色有無中”,雖景象近似,而象外之意至為深遠。東坡曾稱柳永的“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樓”,謂“不減唐人高處”,對這句也可如此看待。

  由觀塞而自然地想到淪陷的中原,“萬里”句即是觀塞時引起的感慨!胺榛稹睘檫叺貓缶脑O(shè)施,而中原一切自不待言,亦不忍言,只這樣提點一下,可抵千言萬語,這其間含有無限難以訴說的悲慘酸辛。“一尊”句承上啟下,北望中原,無限感慨,欲藉酒消遣,而酒罷益悲,真是“舉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風(fēng)揮淚。“濁酒”為顏色渾濁的酒,常用于表現(xiàn)艱苦的生活中,微帶有粗獷悲壯之意。范仲淹《漁家傲》云:“濁酒一杯家萬里”!笆鶚菛|”,指作者所登荊州東門城樓“”東“字似非無意,實指南宋都城所在的方位。”揮淚“即灑淚,表現(xiàn)內(nèi)心悲戚之深。秋風(fēng)吹來,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復(fù),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茍安,不圖恢復(fù),故覺風(fēng)亦滿含悲意。

  此詞上闋描寫望中要塞景色,明麗壯闊,其中景物也隱約隱呈作者的感情色彩,眼前一片清麗,而人的心情卻深藏陰黯。下闋抒發(fā)感慨,從人的活動中表現(xiàn)。在讀者眼前儼然呈現(xiàn)一位北望中原悲憤填膺的志士形象。整首詞色彩鮮麗,而意緒悲涼,詞氣雄健,而蘊蓄深厚,是一首具有強烈愛國感情的小詞,與其《六州歌頭》同為南宋前期的愛國詞名作。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西疇熟稻香,槿花籬落竹絲長,垂垂山果掛青黃。

  濃霧知秋晨氣潤,薄云遮日午陰涼,不須飛蓋護戎裝。

  譯文:

  金燦燦的十里平疇,飄來撲鼻的稻香,紅艷艷的木槿花開在農(nóng)舍的竹籬旁,迎風(fēng)搖曳的毛竹又青又長,青黃相間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掛在枝頭上。

  秋天的早晨霧氣漸濃,濕潤的空氣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陽,更不用隨從張蓋護住我的戎裝。

  注釋:

 、黉较常禾拼谭磺,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shù)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diào)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全詞分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②疇(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艷,可做欣賞植物,也可以作為一種中藥使用,同時可以食用。

 、茱w蓋:用以遮蔭的篷蓋。

  ⑤戎(róng)裝:詞人當時為四川制置使,故戎妝出游,帶有隨從張蓋遮蔭。

  賞析:

  上片三句詞人以顏色變換為線索,先遠后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寫遠景,金燦燦的十里平疇,稻香撲鼻。第二句稍近些,紅艷的木槿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風(fēng)搖曳。第三句寫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掛滿枝頭,青黃相間,低頭搖晃,招人喜愛。好一派豐收景象。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著名田園詩人在描繪江村美景方面的才華。

  下片旨在寫詞人的旅途感受。時已初秋,晨霧漸渭,空氣濕潤,即使到了中午,因薄云遮日,也漸覺涼爽宜人。末句寫詞人舍車騎馬,戎裝而行,飽覽這迷人的秋色,寄托了詞人對于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5]詞中描寫了詞人身著戎裝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見優(yōu)美的'田園風(fēng)光。一個秋天的早晨,詞人戎裝出游。江村的早晨,濃霧彌漫,秋氣涼潤。太陽出來后,濃霧散去,只見十里平川,稻谷飄香;村莊周圍,槿花盛開,細長的竹枝隨風(fēng)飄舞;村后小山坡上掛滿或青或黃的累累碩果,好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詞人一路巡行,興致極高,走在太陽底下,連隨從為他打傘遮陽他都不需要。作為一個負有守土重任的封疆大吏,詞人在看到防區(qū)內(nèi)這一派美麗而又豐饒的田園風(fēng)光時,既充滿了欣喜與熱愛之情,同時也平添了保家衛(wèi)國的信心和力量。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朝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fù)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斗草游戲。江梅已經(jīng)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fēng)蕩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注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xí)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jié)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豹q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山枕”謂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昂Q辔磥砣硕凡荩R堰^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岸凡荨笔怯没ú葙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jié)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浣溪沙·容易濃香近畫屏

  清代:納蘭性德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fēng)波狹路倍憐卿。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譯文: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fēng)波狹路倍憐卿。

  一陣濃郁的香氣飄來,吸引我靠近畫屏,窗外繁茂的枝葉將影子投在窗欞上。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人世間,使我身心疲憊,心里就愈發(fā)覺得你的珍貴。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我們還沒說話,相對無言,惆悵不已。才開始說話,我已經(jīng)語無倫次,于是惱恨今夜的月光太亮,我的窘態(tài)暴露無遺。

  注釋:

  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風(fēng)波狹路倍憐卿(qīng)。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五平韻。畫屏:繪有彩畫之屏風(fēng)。

  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měng)騰。只嫌今夜月偏明。

  商略:原為商討之意,此處謂交談。懵騰:迷糊、陶醉。唐韓偓《馬上見》:“去帶惜懵醉,歸因困頓眠。”

  賞析:

  這里描繪了一個戀人初逢的'場面。上片前二句寫景,渲染環(huán)境氣氛。后一句由景轉(zhuǎn)到人,寫的是男子看到戀人時微妙的心理變化。下片緊接上片,對相逢場景進行描繪,寫的是相逢后乍喜乍悲,心緒慌亂的復(fù)雜情感。全詞描摹細致入微,表達感情真摯動人。

  上片前兩句“容易濃香近畫屏。繁枝影著半窗橫”,主要是通過前面的景物,渲染當時的氣氛。有了前面兩句的鋪墊,接下來的第三句“風(fēng)波狹路倍憐卿”,才真正切入正題,描寫兩個人初見時的情景。

  下片寫兩個人見面后的情景。前面兩句“未接語言猶悵望,才通商略已懵騰”,通過兩個細節(jié),表達了兩個人相見后那種乍喜乍悲、慌亂無緒的復(fù)雜情感。

  結(jié)尾一句“只嫌今夜月偏明”,既是寫景,更是抒情,用今夜的“月偏明”之景,表達出了“偷戀”者那種矛盾而復(fù)雜的心理狀態(tài)。

  或者天不從愿者太多,在愛情里波折的納蘭,連見戀人一眼都需要扮成僧人偷偷入宮、其實曾經(jīng)的兩小無猜、蘭窗膩事,都因鴛鴦零落不復(fù)存在了:但是情難忘卻,戀人被選人宮,納蘭仍然抱著她會被放出來、他們能夠團圓的希望。而此次與戀人的會面又更堅定了他的信念。這就加深了他后來的苦痛。

  正是,往事不可再來,袖口香寒。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半夜銀山上積蘇,朝來九陌帶隨車。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jié),濕薪如桂米如珠。凍吟誰伴捻髭須。

  譯文

  深夜下起鵝毛大雪,野草叢上覆滿白雪,猶如一座座銀山,早晨看到田野里雨雪交加,昔日大江里奔涌的波濤和沙渚上彌漫的水煙,這時間都沒有了,變成了白茫茫的冰天雪地,

  饑餓的肚子里只有詩詞,衣服上編織成結(jié),潮濕的`柴火像桂木一樣寶貴,一粒粒的米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珍貴,誰能和我在寒天里捻著胡須吟詠詩句?

  注釋

  會黃州太守徐君猷攜酒來訪,蘇軾就此事寫下五首《浣溪沙》,稱為黃州《浣溪沙五首》以別于徐州《浣溪沙五首》,此詞為其四。

  半夜:夜里十二點左右,也泛指深夜。王維《扶南曲歌詞》之四:“入春輕衣好,半夜薄妝成。”

  銀山:雪堆積貌。

  積蘇:指叢生的野草。范成大《古風(fēng)上知府秘書》之一:“身輕亦仙去,罡風(fēng)與之俱,俯視舊籬落,渺莽如積蘇!

  九陌:田間的道路。蘇軾《次韻蔣穎叔錢穆父從駕景靈宮》之一:“雨收九陌豐登后,日麗三元下降辰!

  隨車:謂時雨跟著車子而降。也比喻官吏施行仁政及時為民解憂。《后漢書·鄭弘傳》“政有仁惠,民稱蘇息”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弘消息繇賦,政不煩苛。行春天旱,隨車致雨!

  捻髭須:捻(niǎn),同“捻”。捻弄髭須。沉思吟哦之狀。

  賞析

  蘇軾注:“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可知這一系列詩詞作于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十二月,徐君猷攜帶酒到臨皋亭探望蘇軾。蘇軾即景就事,油然生情,遂作此詞。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10-26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7-22

浣溪沙的原文翻譯及賞析09-28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8-04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2-22

浣溪沙原文的翻譯及賞析11-03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熱門】03-05

[精選]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09-19

蘇軾《浣溪沙》原文及翻譯賞析10-09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