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的語言特征
《離騷》通過詩人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終生的描寫,強烈地抒發(fā)了他遭讒被害的苦悶和矛盾的心情,表現了他為國獻身的精神,和與國家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摯的愛國主義和同情人民的感情。
參差不齊的句子形式
《離騷》吸取楚地民歌的語言特點,打破了《詩經》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長,擴大了詩歌的容量。屈原不僅采用靈活變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礎上吸收了戰(zhàn)國時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長太息”等,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種節(jié)奏分明而參差錯落的雜言句式。《離騷》中出現了不少“言對”,即工巧的對偶:“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還出現了一些“事對”,就是上下句所用的.典故相對:“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但是這類句子在屈原作品中僅占少數,參差錯落的句子占著絕對的優(yōu)勢。從節(jié)奏效果看,《詩經》傾向于整齊勻稱,屈原的作品傾向于參差錯落。一般來說,《詩經》中的詩以四字句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節(jié)奏;《離騷》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節(jié)奏。“四言簡質,句短而調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調易雜”!峨x騷》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靈活多變的自由體,“折繁簡之衷,居文質之要”,語言節(jié)奏自有獨到的妙處。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過字數的增加與減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語言節(jié)奏,形成《離騷》特殊的語言節(jié)奏美。
錯落變化的句子結構
《離騷》與《詩經》的區(qū)別在于,當上下兩句有可能形成對偶的時候,《離騷》有意識地變換詞語的結構形式,使之具有錯落之美,如“駕八龍之蜿蜿兮,載云旗之委蛇”、“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蜿蜿”與“委蛇”是疊音詞與連綿詞相對,“掩涕”與“浪浪”是詞組與疊音詞相對,對應的詞語或詞組結構發(fā)生變化,是為了使語言形式發(fā)生變化,從而形成詩歌語言的節(jié)奏變化!峨x騷》“乎”和“于”的用法,很能說明屈原有意追求錯落的特點。“《離騷》語法,凡二句中連用介詞‘于’‘乎’時,必上句用‘于’,下句用‘乎’,‘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胥其例也。”
《離騷》大量使用雙音實義二字結構,大量使用連綿詞:耿介、謇謇、冉冉、郁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遙、相羊、周流、啾啾,等等。雙聲、疊韻、重言,錯雜相間,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調美。
“兮”字的普遍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離騷》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辭》所獨有,在北方文學中也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國風”中除《秦風》外,十四國風中都有“兮”字出現,而且多達236次!对娊洝分械“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還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寬兮綽兮”、“伯兮朅兮”,但是這樣的用法相對來說只占少數。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為廣泛,而且有比較嚴格的規(guī)律性,用“兮”雖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長,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創(chuàng)造性并因此成為屈原作品語言形式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屈原劃時代的創(chuàng)造。從《離騷》來看,兩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這種用法對調整詩歌節(jié)奏起著很大作用。“兮”本來是個語助詞,許慎說:“兮,語所稽也”,段玉裁說:“語于此而少駐也,此與‘哉,言之間也’相似”。從屈原作品使用的情況看,“兮”都是語氣助詞,如果譯成現代漢語,相當于語氣詞“呵”。郭沫若、聞一多認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寫作“呵”,證明郭、聞二位先生的推斷是有根據的。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強化情感、延長音節(jié)、調整節(jié)奏,增強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拓展閱讀:《離騷》導讀
據王泗原校釋本,《離騷》有372句,分為93節(jié),共2464字。這里節(jié)選的是《離騷》原詩的20節(jié)至32節(jié),共13節(jié),52句。
從“長太息以掩涕兮”至“固前圣之所厚”,這七節(jié)述懷,也揭示“朝誶而夕替”(朝進諫而夕見斥)的原因,表達“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發(fā)感慨,同情人民生活艱難。“民生”也可解釋為“人生”,那就感慨“人生艱難”了。這兩句承上啟下。
屈原一心實現“美政”,改革時弊,可“朝誶而夕替”,為什么?
“余心之所善兮”,愛用香蕙作佩帶,又喜采集芳芷。
“眾女嫉余之蛾眉”,君王“終不察夫民心”。
“固時俗之工巧兮”,“背繩墨以追曲”。
自己從善愛美,小人投機、追曲;“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為此態(tài)”,不愿同流合污。“鷙鳥”固然不群,“異道”怎能相安?屈原“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遵照前圣所厚,屈志忍辱,保持清白,獻身正道。
從“悔相道之不察兮”至“豈余心之可懲”,這六節(jié)反省,檢查自己的行為,表現追求美德、體解不悔的高尚品德。
“悔相道之不察”,這里有假設意味,并不是真悔,而是反。菏欠駴]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
承著反省的思路,檢查自己的進退、制衣、佩飾,眾人“不吾知其亦已兮”,而自己“余情其信芳”,“昭質其猶未虧”。游目反顧,自己衣飾更加“芳菲菲其彌章”,光彩照人。“余獨好修以為常”,意志更加堅定,信仰更加明確。四馬分體,也改變不了自己。難道“我”的好修之心是可以懲罰的嗎?反省明志,斗志彌堅。這后六節(jié)以退為進,更表現出詩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詩人在述懷反省中表現出高尚的品德和愛國情懷。
剛正不阿,一身正氣: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熟讀背誦這些閃光的詩句,并化為自己的精神力量。
【《離騷》的語言特征】相關文章:
《離騷》的語言美09-01
離騷語言特點08-30
賈平凹散文語言的審美特征09-07
分析楊萬里詩歌語言的審美特征11-22
《離騷》的譯文12-28
《離騷》的說課稿12-05
離騷的詩11-14
離騷的特點09-04
離騷感言01-06
《離騷》全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