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離騷讀書筆記

時間:2022-03-26 13:53:31 離騷 我要投稿

離騷讀書筆記(精選13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離騷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離騷讀書筆記(精選13篇)

  離騷讀書筆記 篇1

  記得第一次讀《離騷》是在高二,那時面對著這長長詩篇中的小小一截,聽老師說要求背誦,全班都聞之色變。因為那詩句既不具音律美,通篇下來都是“兮”啊“兮”的,又不具畫面美(其實是我們還沒讀懂),索性老師也不深入講了,直接就讓我們記名句“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里要插說一下,有讀者可能會認為是“路漫漫”。其實“曼”乃《離騷》中本字,“漫”是通假字。

  現(xiàn)在認真地讀過一次,才恍然,原來《離騷》是這么美的。誠然,它仍舊是難以背誦的。但如果了解了詩人胸中滿腔無人理解的悲憤與無奈,理解了他對故國故土萬死不變的深情眷戀,還有那“美政”理想被埋葬和絕望也摧折不了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孤傲與自信,那么它的背與不背,已沒那么重要。與此同時,全詩蘊含著的浪漫意象和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渾茫氣象,讀來也讓人深覺悲愴。

  其中有很多我鐘愛的意象。比如,香草。詩里面提香草的別名很多,比如——江離、白辟芷、木蘭、杜衡、薛荔、艾、蕙……每每讀到這些,我都會想到——柔軟、清雅、干凈、純粹、圣潔……這些美好得讓人忘了世俗的名詞。我喜愛“香草美人”這個意象,不知為什么,念到這個詞時,我會不自覺的想到一位女子——趙雅芝。歲月仿佛偏愛她一般,沒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跡,滄桑好像也跟她沾不上邊。多少年過去,她依然美得從容,美得令人心醉,如雨后清蓮,如遺失獨立,靜靜地,她走來,風姿優(yōu)美。

  另外一些喜歡的,是帶著神話主義色彩的。

  比如:羲和,詩指太陽下山之處,乃一神山;咸池,太陽沐浴的水池;若木,神話中的樹名;天津,銀河;西海,傳說中極遠的海;望舒,神話中月神的駕車人;飛廉,風神。宓妃,相傳為伏羲之女,溺死于洛水,遂成為洛水女神……很多很多,所有這些奇特瑰麗的想象,總讓我不由自主地心潮洶涌,神思渺遠。真想不到,早在幾千年前,我們的詩人屈原,已向亙古遙遠的上蒼發(fā)出了贊美并且還能在理想與現(xiàn)實中穿梭自如了。而今天的我們,也許想象力不會太差,會設想UFO,會預想到月球生活,能發(fā)射火箭,也還能奔向太空。但再多的奇思妙想,再突破性的“飛天”,也再不比屈原!因為,在所有的這些還未實現(xiàn)以前,我們的詩人屈原,已遙想千千萬萬遍了。

  回到詩中的主題,我認為,它是多元的。首先關于《離騷》的題義就有多家之言,司馬遷說:“離騷者,猶離憂也!保ā妒酚洝でZ生列傳》)

  班固說:“離,猶遭也;騷,憂也,明己遭憂作辭也!保ā峨x騷贊序》)

  王逸說:“離,別也;騷,愁也”(《楚辭章句》)……雖然各有爭鳴,但大體上的理解都是差不多的,我個人比較贊同的是王逸的說法,即“離”為別離,“騷”,為憂憤,這里的憂憤就是詩人的愁,詩人的苦。詩作于詩人壯盛之年即慘遭迫害,報國無門,痛苦無訴之際,因而才會這般怨憤,這般激烈,這般悲愴而感人。另外詩中還多次提到了祈求,尋找神話中的女妃,即洛水女神宓妃,帝嚳之妃簡狄,夏侯少康之妃二姚!扒笈f”又可謂全詩的奇中之奇,正因如此,對于它的喻義歷來也是眾說紛紜,大體說盡。在這里我就不再引述,只是三次“求女”皆以失敗告終,就如屈原心心念念想讓祖國“舉賢能,施美政”一樣夢想破滅。唯有理解了“求女說”,才能深切體會到屈子的一片深心。

  最后摘抄一段我很喜歡,同時又很好地表明了屈原心志的一段話——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離騷讀書筆記 篇2

  冬去春來,今天是個陽光和煦的日子。我坐在公園樹下的板凳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品讀起古文佳作。

  一個下午下來,最震撼我心的作品非《離騷》莫屬。《離騷》寫于戰(zhàn)國時期,作者是楚國詩人屈原。對于屈原這位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想必大家已是耳熟能詳了,而他的代表作《離騷》更是震古爍今,廣為人知。

  關于《離騷》命題之意有多種說法,但最為人所接受的說法是:“離”為別離,“騷”為憂憤。屈原在再次被逐,報國無門之際,寫下了這篇回顧生平奮斗歷程的自傳性詩作。該詩有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巫文化”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xiàn)世人間的坎坷際遇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zhèn)ス妍,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離騷》有一句話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句話似乎是屈原一生的寫照。自古以來忠言逆耳,想在官場上青云直上的人無不對君主阿諛奉承唯命是從,而遇上君王改朝換代更是要見縫使舵。但屈原卻為了自己理想和正義而終身求索。他不受金錢、美女的誘惑,更沒有為茍且偷生而違背自己的誓言!全篇詩歌無不映射出屈原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

  我從《離騷》這篇詩歌中學會了如何堅守自己的理想,以及如何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我想它不僅影響我這一個,更會影響千千萬萬華夏子孫!

  離騷讀書筆記 篇3

  偉大領袖曾經(jīng)說過:“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彬},即《離騷》。這是怎樣一種天人的魅力,又是何等一種輝煌的奇葩,竟能讓人推崇至斯,讓人沉吟至今。形形色色的人讀罷離騷,會在心中臨摹出光怪陸離的畫面,卻無人不撫膝喟然嘆曰:“此非天人之作哉,若夫何至感人至此耶!”失敗的作品,其失敗的原因大多雷同,而成功的作品,其成功的原因卻各有各自的故事。對于離騷,卻也適合。

  自古病已入肓,國危如墻者,該如何處置乎?人們從離騷中感受到的是屈原對楚國黑暗腐朽政治的滿腔憤慨和對自己傷感飄零身世的自憐自艾。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這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懷,不得不說是離騷的一種極好的見解。古往開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國為民,毀家紓難,在所不惜。

  只因為那一句“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那深沉的憂患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幾千年來一直感動并激勵著中國知識分子為國為民殫精竭智。俠之大者,為國為名。杜甫茅廬破而思天下疾苦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何足道哉。郭靖困守襄陽城,本可蕭然而去,深藏功與名,卻選擇了與將士同身共死的慷慨決絕。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下,去留肝膽兩昆侖,用鮮血為垂垂朽矣的大清帝國灌輸最后一縷新鮮的脈搏。他們都如屈平一樣,為國為民,九死未悔。貧賤現(xiàn)益友,危國出烈士。

  自古昏君當權,佞臣當?shù)勒,該如何處置乎?屈原慷慨陳詞道: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太史公曰: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見信而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古人云,苛政猛于虎。卻不道亂政崩如山。即便如此,屈原亦雖九死其猶未悔。雖然別人未了解兮,愿繼承彭咸遺風。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美政”是屈子一生的杠桿,以翹起中興楚國的重任。生命是如此的輝煌,生命是如此的精彩。但若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這是一種何等超然的處世態(tài)度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若為強國固,二者皆可拋。頭可斷,血可流。即使敵人那殘忍的刺刀已經(jīng)深深地戳入我的胸口,即使我的喉嚨以呼喚不出最后一聲吶喊,即使我的肉身已成為皚皚白骨長眠青山,甚至挫骨揚灰隨風而逝,但我的精神永不磨滅,我的靈魂將與世長存,屈子的一生正是如此。即使在一千年以后,世界早已沒有你,卻有千千萬萬個粽子包裹著我的相思,寄與著我對你的思念;卻有歲歲年年的龍舟承載著你的舊容,于病樹前頭爭渡著你的風骨;蛟S哪天遇見你,我也能對你說道: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暴,響當當一粒銅豌豆。

  自古世風日濁,陰云蔽天者,該如何處置乎?也許隨波逐流,成為行尸走肉,就可以什么都不用想,少了許多煩惱;或許像蒲公英一般,任風而動,看似自由,卻實則身不由己。屈子的答案卻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宋周敦頤曾說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此非后人對屈原的精神寫照么?即使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我亦寧肯暴死拋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我的生涯一片無悔,我想起那天夕陽下的漁甫,和那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誓言,那是我逝去的汨羅。滾滾江水一東逝,默默容顏長太息。汨羅江頭的屈平,轉身回眸,留下千年遺憾;縱身一躍,洗盡萬古鉛華。只盼我這一躍,能帶走世間不幸的綰光;只盼我這一死,能喚醒沉醉千年的綠芒。

  傳說你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你的真身。為保護你圣潔的軀身,百姓們紛紛投下食物以供魚群飽食,灌下雄黃酒以麻醉巨蟒獸。從今以往,五月初五,憑江酹酒,益復相思。

  離騷讀書筆記 篇4

  近日我讀了《楚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離騷》。《離騷》是我國古代政治家、文學家屈原的偉大創(chuàng)作,它是一首以抒發(fā)政治情感為主的文學巨作。

  《離騷》是屈原詩歌集的總稱,同樣也是楚辭的代表作。屈原通過《離騷》描寫了自己的不同人生階段,通過這些描寫抒發(fā)了自己的不同情感。屈原是中國“騷”體詩歌形式的開創(chuàng)者,《離騷》是這種“騷”體詩歌形式的代表作。

  《離騷》之所以能成為千古名文和它所表達的美好情感是離不開的。眾所周知,屈原是一位仕途坎坷不得志的文人,他在端午節(jié)投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通過《離騷》我們看不出屈原的一點點抱怨和憤怒,他更多的是通過文字表達自己學習和提高自己修為的美好情感,屈原用不怨不憤的情感帶讀者進入心靈凈化的世界,然后慢慢的感知生活的美好,釋懷自己內心的不如意。

  《離騷》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堅貞不屈。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無恥小人對他的惡毒誣蔑,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競相諂媚,把朝廷弄得烏煙瘴氣。屈原下決心絕對不和他們合流,他自比不合群的鷙鳥,孤傲、矯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變,也無法改變,這就像方圓不能周,異道不相安一樣。在這里,屈原清楚地預感到了自己的結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這幾句詩令人感慨萬分。經(jīng)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的`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堅定。通過這一段情感的抒發(fā),詩人將構成自己心靈世界悲劇性沖突的兩個方面──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立、進取與退隱的對立,初步展現(xiàn)出來了,繼之又更加堅定地作出了選擇。

  《離騷》是一首可以引領人們感受情感之美的詩詞。屈原選擇了投江結束自己的生命,可見,屈原是被那個等級制度森嚴的奴隸社會壓垮的,可想而知,屈原是含著莫大的委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離騷》中我們很難通過字眼了解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和統(tǒng)治者的殘暴。屈原在《離騷》中寫到陷害自己的小人時并沒有表現(xiàn)過多的憎恨,只是將自己無耐的情緒寫出來,屈原的這種豁達的情感讓我們心疼!峨x騷》不僅體現(xiàn)了一種氣節(jié)美,還表現(xiàn)一種悲情美。屈原直到死都不愿意背叛自己的國家,但楚王卻沒有給屈原一絲希望。屈原在面臨楚國君王的不解和責罰時卻表現(xiàn)了對信念的堅守和對國家的忠孝,當屈原帶著一絲憂傷投入冰冷的江水時,《離騷》中的悲劇美在此時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離騷》是文學史上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它仿佛一件藝術品一樣用美麗的光芒照耀著我們。我通過《離騷》這部文學著作得以窺見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通過《離騷》我感受到了他一生的追求。

  離騷讀書筆記 篇5

  端午節(jié)已過去好幾天了,可我一直還沉浸在屈原的楚辭中,贊嘆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當今社會為正義直言那柬的人還有幾何?自古以來忠言逆耳,想在官場上青云直上,就得阿諛奉承唯命是從,趕上改朝換代看風使舵才能明哲保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為了理想和正義而終身求索的有幾人?金錢物質美女的誘惑,使多少有志之士隨波逐流而同流合污,不禁哀嘆當官難啊,難的是不丟人格不做糊涂官,在那爾詐我虞的官場又有多少人不是違背了自己的誓言而茍且偷生?《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創(chuàng)作于楚懷王時期屈原遭讒被疏之時,是楚辭影響最大的作品〈楚辭》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唐勒等人都是戰(zhàn)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國人,他們作品的語言和內容都具有濃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稱為《楚辭》。

  關于「離騷」一詞的含義眾說紛紜,通行的說法大致有兩種:

  一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解釋:「離騷者,猶離憂也。」離,是遭受的意思。離騷就是遭受憂愁。

  二是東漢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jīng)序》中的說法:「離,別也。騷,愁也!箤ⅰ鸽x騷」解釋為別愁。

  二說都說得通,也都點出《離騷》即詩人抒寫愁怨之作。

  《離騷》在詩歌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上有很大開創(chuàng),其中之一就是比興手法的發(fā)展。比興手法在《詩經(jīng)》中還是單純的觸物起興,而在《離騷》中則形成了一個寄寓深遠,綿邈優(yōu)美的「香草美人」審美意象群。

  《離騷》是一篇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氣息的高度藝術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國詩歌史上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基石,被后世視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受楚地巫文化傳統(tǒng)的影響,屈原憑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詭云譎、變化莫測的神來之筆,將神話傳說中的云龍鳳鳥、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與現(xiàn)世人間的坎坷際遇糅合錯綜在一起,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zhèn)ス妍,迷離繽紛,高遠玄邈的藝術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內心沖突、苦悶的象征,也是他堅貞執(zhí)著的頑強人格的展現(xiàn)。對國家真摯深沉的愛和對自我高潔人格的堅持,使屈原始終堅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終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離騷》,也因此塑造了一個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時人劉勰曾有「不有屈原,豈見《離騷》」的評論,如其所言,《離騷》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詩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現(xiàn),這是屈原之前的詩作中所沒有的。

  透過《離騷》,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披蘭佩蕙,芳潔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剛直不阿,忠貞執(zhí)著的偉大人格。面對現(xiàn)實的污濁險惡,屈原清醒地認識到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寧愿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詩人將自然界和神話傳說中的花鳥草樹隨手拈來,妙筆點染,賦予其不同凡響的象征意義,如用佩飾蘭蕙表現(xiàn)自己的高潔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鳥芳草代表賢臣,而與之對立的蕭艾惡禽則象征讒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使全詩都充溢著精采絕艷、絢爛芬芳的審美意境,散發(fā)著迷人的藝術魅力。

  這種用「香草美人」托物寄興的象征手法,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可謂澤被深遠,形成了文學史上獨特的屈騷美學意象和審美模式。

  屈原一心要興國圖強,實現(xiàn)美政,但卻蒙冤被譖,眼看自己被楚王疏遠,排擠出政治舞臺,滿腔的愛國抱負即將化為泡影,心中充滿了無比的憂愁、悲苦和憤慨,「發(fā)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離騷》這篇震古爍今的不朽詩篇。

  離騷讀書筆記 篇6

  《離騷》,冰冷的文字背后,隱藏的是詩人火熱的心。

  曾經(jīng)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經(jīng)多少次破滅了夢想。他畢竟沒有被現(xiàn)實擊倒。他不能成為歷史上的政治家,就要成為偉大的詩人。

  有人曾說過:“初讀好書,似遇新友,重讀此書,似會舊友!钡拇_如此,第一眼見到《離騷》二字,就覺得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書籍。果然,大約一看后,無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過書來表達的情感。反復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寧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這句是我最難忘的一句。沒有華麗的語言,但卻在字里行間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報效祖國,為國家效力的熱衷這情,“我委屈著自己的心智,壓抑著自己的情感,暫且認同把譴責和羞辱一起承擔!

  是啊,也許屈原那熱血沸騰的心我們終生無法親身體驗,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說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卻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遺輝。”好一幅幽美恬靜的水墨畫卷,好一種看破世俗,紅塵的浩蕩之氣,好一位用生命來鑄成宏偉詩篇的屈原。

  讀好《離騷》,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整個心靈都受到了凈化還有對情感的升華,沒錯,面對生活,人生的道路,我們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則,屈原有“芳與澤其雜糅兮,唯玿質其猶未兮”一說,哪么我們又何嘗不可有自己的看法與堅持!

  讀好《離騷》雖沒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卻知道了為何它是一部中國文學史上的奇珍瑰寶——它是一部感動人們,激發(fā)人們,有強烈藝術魅力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騷讀書筆記 篇7

  有日神助“我”,風神幫“我”,雷神保護“我”,各方神圣都成了“我”的左右手,那么再加上“我”執(zhí)著的追求,有什么理想不能實現(xiàn)?什么目標無法到達呢?

  屈原,就是用這樣幻想境界,表現(xiàn)了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他對理想的追求,對愛情的渴望,對自然的鐘情,對美人的思慕……都在詩歌中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出來,但卻顯得太過虛擬化,一切都不似是真的,完全的幻想世界。

  這幻想,讓我質疑。這位偉大詩人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他那浪漫的筆觸之下詮釋的真的僅是他那浪漫情懷?

  如果他真的是如此執(zhí)著,如此坦蕩,那為什么又有“投河自盡”的結束篇?他,絕望了吧——想必,除了在這虛擬的幻想世界中徜徉,沐浴在他自建的浪漫世界中自我陶醉,他再無地方釋放他自己了。

  可憐的人兒啊——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無人理解,無人分享自己對生活的希望,更是無法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夢想。

  就這樣憋著了,沉默著。沉默是金?在屈原身上,我看到了否認,他吶喊過的,只是被壓抑了;他吶喊過的,不過被淹沒了!最終,他彷徨,他郁悶,就這樣,他帶著絕望離開人世。

  可憐的人兒,我是多么的同情這位偉大的詩人。他詩中的“美人”,我讀懂了,似乎就是那君主,那破滅了他的夢的偉大的君主!他多么想得到想要的,多么想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可一切的希望都破滅了。他在心中指責,指責君主的無禮,指責他的庸碌。

  可這些都有什么用呢?可憐的人兒最終選擇了沉睡,與河共眠,在那靜靜思考的河中繼續(xù)自己的夢境……

  離騷讀書筆記 篇8

  汨羅江畔,滾滾江流,滿懷一腔報國熱情的他,愁眉緊鎖地徜徉在江邊,秦國攻破楚國,國家即將覆亡,此時的屈原悲憤憂郁,有再大的理想,有再遠的抱負,此時也只能化為烏有。面對殘酷的現(xiàn)實,他毅然決然地投入汨羅江,結束了自己坎坷的人生。清風拂過汨羅江邊,留下了屈原的壯志和不朽的詩篇—《離騷》。

  東漢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所解釋的離別憂愁之說,他說:‘離,別也、騷,愁也。”從題目的角度看,詩詞中定會飽含詩人的憂與愁。在詩人生活的那個年代,楚懷王未能拋棄穢濁的行為,國家處在危急時刻,屈原為了拯救危難之國寫下此詩。詩人在詩的一開始寫了自己的身世背景。當我初次品讀這首詞時,我有著一個疑問,難道詩人寫此的目的,只是為了表達自己有高貴的出身嗎?仔細品讀,仔細思考,從詩人的言語中流露出詩人無比的莊重自愛,正是這些才賦予詩人美好的品質,是詩人愛國主義思想的來源,也是詩人積極進取的動力來源!跋慊ㄏ悴荨薄ⅰ办杞x”“佩秋蘭”這一個個鮮活的意象,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高尚情操和愛國之情。透過詩的意境,我們可以想象一幅畫面:詩人熱愛著生活,珍惜著時間,因為他擔心時間的流逝,所以朝夕必爭。早上采山崗上的木蘭花,晚上摘小舟邊的宿莽。孜孜不倦地培養(yǎng)品德,目的只有一,那就是要報效自己偉大的祖國。

  詩人希望楚國能像騎上駿馬一樣,在正確的大道上奮力奔馳,自己則愿意奉獻出一切在前面帶路。詩人這樣的理想一定激勵著我們每個人。如今,我們偉大的祖國已經(jīng)建國六十周年,回憶祖國走過的風雨歷程:中國共產(chǎn)黨經(jīng)過艱難卓絕的斗爭,終于開創(chuàng)了歷史的新紀元。作為當代青少年,我們又應如何為自己祖國做出什么了?屈原便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好榜樣。時刻為祖國著想,維護祖國利益,像我們中學生尤其應該多關心國家大事。

  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在我們的努力下,成為屹立在世界東方之林的一顆常青樹。

  離騷讀書筆記 篇9

  我無論如何去追索,“年輕”的你只如云影掠過,而你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后的群嵐,遂翻開那發(fā)黃的扉頁,命運將它裝訂的極為拙劣,含著淚,我一讀再讀!I給屈大夫

  從青銅銘文到漢代書簡,由篆刻到碑拓。我深愛著可以稱為一卷繁華的《離騷》。它靈動,能夠飄進人們的腦中,呈現(xiàn)出浩瀚的長流;它消瘦,全篇寫就可以收入一卷之中,展露其豐蘊的星空。它如美酒醇香,如花香沁人。每每讀罷,都會贈你一卷繁華,讓你如沐春風。

  當漸沉的暮色爬上屈大夫緊皺的眉頭,紅霞中卻只能透出悲寂。明明是一個夏日的夜晚,為何從詩的這一篇章里讀出了秋的影像。于是“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可仍然不能拂去縈繞在心頭的煩躁。風聲獵獵,心也仿佛將被撕裂。“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身畔是郁郁青青的岸芷汀蘭,屈大夫那孤獨清高的背影,佇立其中。從詩句流入了我的血液,一瞬間途經(jīng)了四肢百骸,直擊了靈魂的那種沉痛,是屈大夫的祖國河山所不知道的!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奉獻,像甘甜的泉水,給人以清涼的感覺。屈大夫那顫顫巍巍的手,執(zhí)筆在竹簡上舞動,千年以后,《離騷》如莊周化蝶一般變成瑰麗。只是“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形容枯槁的屈大夫,今夜是不是又隱沒在這一卷《離騷》的那塊高地,獨自悲痛。

  又是一個黃昏,繞過《離騷》的湖畔,波光粼粼,蓮塘里輕歌曼舞的,是朵朵鮮綠的詩句。其實,屈大夫也曾是風流倜儻的,有如他筆下的名花香草,傲岸高潔的品質注定他要受人誣陷,“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眰涫芘艛D的他將根深深扎入文學創(chuàng)作的土壤,于是枯萎的生命伸出了一枝枝,長出了一葉葉,枝繁葉茂。“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凝聚著憂國血淚和遠大抱負的文字,給了屈大夫動力,讓他與堅守品行融為一體。閱讀《離騷》,吟誦《離騷》,我看到了一個浪漫的屈原。待到采擷附著晨露的花朵,屈大夫的衣裳不經(jīng)意沾染了荷香,無論是年少時的風光,還是及暮時的悲涼,屈大夫始終是一個浪漫的人。

  穿過迷霧層云,我走過《離騷》的無人巷陌,遇見了躞蹀著的屈原。這時的他已不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詩人,心憂天下。他是“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史官,激濁揚清;是“青云衣兮白霓裳,舉長矢兮射天狼”的勇士,斗志昂揚;是“亦于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英雄,大義凌然。然后以身殉國,自沉汨羅江,壯哉慨哉!這只有閱過了《離騷》,讀懂了《離騷》,才能懂得屈大夫長存于天地間的浩然正氣,不隨時光流逝而泯滅的偉大品格。

  可流金的文字最終沉入歷史長川的河底,外表被淘洗的樸實無華,《離騷》緘默著,有如屈大夫當初面對整個楚國江河日下的寒徹心扉。但《離騷》仍像一株凌寒獨自開的冬梅,傲立著。其實繁華叢中的一卷《離騷》,盛放著自由、友善、愛國……它讓屈大夫的精魂蘇醒,讓歷史鮮活,也潛移默化地陶冶著我們。而在這個被言情武打的書籍脅迫的當下;在這個手機閱讀深入人心,淺閱讀盛行的當下;在這個光怪陸離,物欲橫流的當下。仍記得浮沉于人世的另一端,不染纖塵的《離騷》,仍堅守著一份初心,仍熱愛深層閱讀的我們,是多么可珍。像隔著時空,與屈大夫相識相知,同樣是固守本真。

  《離騷》是屈大夫千年前的深情告白,經(jīng)歷年歲風雨的洗禮,輾轉了整個歷史的角落,以一種質樸自然的樣子緩緩講述著令人為之掬一把熱淚的故事。閱讀屈原,閱讀《離騷》,閱讀書籍,就是在閱讀一種偉大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而這種精神將激勵著一代代人奮力前行!讀《離騷》,在悲喜中尋找;讀一卷繁華,做最好的自己!

  離騷讀書筆記 篇10

  讀《離騷》,除了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樣為人熟知的經(jīng)典名言,還有有些語句也讓人深有感觸:“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常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等等。這些語句表現(xiàn)了屈原的懷才不遇、憂國憂民、以及對國家的忠貞不渝。在小人當?shù)赖臍埧岈F(xiàn)實里,屈原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高潔,又向優(yōu)雅高貴的天鵝一般被一群自以為是的丑小鴨排擠、奚落。

  面對現(xiàn)實的污濁險惡,屈原前途的艱險和命運的多舛不言而喻,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寧愿捍衛(wèi)自己的人格尊嚴,九死而未悔。“陰霾迷霧暗瀟湘,蘭菊高潔空自香。屈子忠節(jié)憾萬里,千秋流芳天風揚!彼膱载懖磺鸵磺坏膼蹏鵁崆榍Ч帕鱾,以至人們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這一天用包粽子、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之士。

  屈原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于富強,并一度成為六國聯(lián)合抗秦的領導。從某種角度來說,他所做的一切和他所堅持的一切,用今天的觀點來看,也是對本職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這個高度負責里面既包括了“擔當天下,以我為先”的勇氣,也隱藏了犧牲奉獻精神。他之所以在遭遇流放,生活在條件及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中仍不忘考慮楚國的前途命運,可以說是把愛國主義情操融入了自己的事業(yè)當中。這一點是現(xiàn)代人尤為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工作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就要帶著一份高度負責的精神,不能以“差不多”的心態(tài)敷衍了事。

  《離騷》能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不僅是被屈原的高風亮節(jié)、不畏讒言的無畏所感動,更是因為里面的神話場景寫得格外精彩。從“駟玉虬以桀p兮”到“蜷局顧而不行”,其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神話人物和事物,文中的“我”芰荷為衣,芙蓉為裳,高冠岌岌,長佩陸離;朝引木蘭之墜露,夕殘秋菊之落英;飲馬于咸池,總轡于扶桑;駟玉虬以桀p,溘埃風而上征;前望舒使先驅,后飛廉使奔屬。這種大膽新奇的想象仿佛把我們帶到了一個遠離塵世、不惹塵埃的人間仙境。這種唯美的畫面讓我們暫時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忘卻了人世間的凡塵俗世,心靈仿佛被清澈的泉水滌蕩過一般,變得格外澄凈起來。雖然這無益于改變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和處境,無益于解決實際問題,但它帶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讓我們感受到超凡脫俗的美妙。屈原神奇唯美的想象堪稱浪漫主義表現(xiàn)手法的開端。從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里可以看出,他和屈原的想象如出一轍,給人以飄飄然的感覺。

  楚辭并不是一種通俗易懂的文學作品,它里面有太多的方言、想象和神話傳說,《離騷》只是我們了解這一“逸響偉辭,卓絕一世”偉大作品的一個窗口。

  離騷讀書筆記 篇11

  《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雖已讀完了《離騷》,但耳邊似乎還回響著屈原對楚懷王的怨恨:“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在那個社會,準則可以隨意歪曲,小人們競相把茍合取悅于人當作法度。但屈原說到:“寧溘然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說很容易,做到卻很難,常人也許會放棄這個國家,也許會屈服于這個歪曲的社會,但他卻“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愿”。這是怎樣的高尚情操!

  我憐屈原雖“修跨以羈羈,但朝誶而夕替”。我更敬屈原“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憂國憂民。

  屈原因自己從善愛美,小人投機追曲;“眾女”“謠諑”,君王不察,而自己“不忍為此態(tài)”,不愿同流合污,而遭受貶黜。這讓我深深的憎惡楚懷王與眾小人,我對屈原感到同情。

  但是到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了屈原并不需要同情。因為他寫到“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所懲?”這讓我明白屈原是一個強者,他可以讓人民尊敬甚至是責罵,但他不需要同情。因為同情是人們對弱者的專屬詞,需要同情的是楚懷王與眾小人,他們永遠也解脫不了罪惡的枷鎖。有人認為屈原是懦弱的,因為他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但我永遠尊敬他,他的正直、善良讓我們感到羞愧。如果現(xiàn)在的大官們都有屈原那高尚的情操和憂國憂民的偉大精神,中國的政治思想、軍事、經(jīng)濟等應該發(fā)展的更快更好吧。如果百姓們都有屈原的憂國憂民,中國不會出現(xiàn)染色饅頭、地溝油等事件。

  屈原雖然已死,但他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離騷讀書筆記 篇12

  浪漫主義的作品往往給人氣魄雄渾的感覺,《離騷》就是這樣的經(jīng)典之作。

  《離騷》的作者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高中的時候僅僅體會到了《離騷》的美,而沒有真正的體會到《離騷》的真正之美。

  《離騷》可謂是佶屈聱牙,實在是難背。但是經(jīng)過了艱難的背的過程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的東西。首先我的意志品質得以提高,背的過程不容易,但是堅持下來就真的有一種成功的感覺。

  老師的一句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人生有好多難關。當你面對時能夠多一些意志品質,只要越過了心理的那道溝就可以成功了,怕就怕在我們沒有闖就已經(jīng)停滯不前了,當時沒有過去的難關,以后將無法在跨過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了。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但是我們更應該學習的就是他那種忠君報國的高尚情懷和那種高潔的人生品質。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離騷讀書筆記 篇13

  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偉大的詩人,所作:離騷。是現(xiàn)存第一篇宏偉壯麗的抒情長詩。詩人思想的燦爛光芒閃耀在全詩的字里行間。

  屈原在二十六歲就做了楚懷王的左徒,為楚國建立了法度,辦理外交,使楚國勢趨富強,并一度成為六國聯(lián)合抗秦的領導。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政治實踐,認清了楚國的發(fā)展前途,在于富強與獨立,這就是他所謂的美政。他希望楚國能夠沿著這條理想的道路走下去,達到最終的強大。

  屈原具有強烈的參政意識,但現(xiàn)實世界的黑暗使他只得把自己不能實現(xiàn)的;存君興國;的美政理想寄詠于詩。美政理想的崇高目標是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詩中所描述的上下求索,四方神游的所在,幾乎包括神話傳說中整個中國的遼闊疆土和廣大空間,這正是作者向往一統(tǒng)天下的形象表現(xiàn)。

  同時他又為祖國積極培養(yǎng)人才;余既滋蘭于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他設想一個圣君賢陳相結合的政治局面,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可是楚國的貴族政治已日趨沒落,楚懷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國張儀以重金收買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懷王的寵妃鄭袖,造成了一個全面的政治攻勢。

  他對混沌的政治局面加以斥責,不顧遭到更嚴峻的迫害。亦與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而轉念一想,又何必死呢。不如,及行迷之未遠;退將修復吾初服。但屈原畢竟是個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無法面對混濁不堪的局勢退而獨善其身。朝廷中沒有同道之人,就連自己最貼心的女伴也勸自己明哲保身,F(xiàn)實中他是如此孤獨,無處申訴內心的憂愁和痛苦,無奈之下,就重華而陳詞。他的心緒仍不見平靜,他仍舊一再抽泣,沾余襟之浪浪。這淚是一個充滿理想抱負的男人在理想破滅之時,在失意、悲痛、被世界遺棄之時流下的淚水。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屈原回首再回首,拭淚又拭淚,最后終于抱起岸邊的一塊記錄了楚國建國、輝煌、中落的歷史的江石投入了奔騰怒吼的滔滔江水。

  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嗚咽。

  歷史并不為一個悲憤文人的死而有所改變,但屈原在滿懷絕望投江的剎那,心中是否有一絲解脫,是否閃現(xiàn)過一絲希望的火光呢?

【離騷讀書筆記(精選13篇)】相關文章:

離騷讀書筆記06-24

離騷讀書筆記(精選5篇)03-10

離騷讀書筆記范文11-09

離騷讀書筆記(8篇)10-30

離騷讀書筆記8篇10-30

離騷讀書筆記6篇10-09

《離騷》讀書筆記(通用8篇)11-18

離騷讀書筆記范文4篇10-09

離騷讀書筆記范文600字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