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山流水的散文
導語:《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鐘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里廣為流傳,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關于高山流水的散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夜,沉醉的夜。映入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蔥朧,曲水流觴的江上,遠處飄來悠遠的古琴聲。
今夜,只為了尋覓那一支上古時期的古樂,這是一絹活著的遺產(chǎn),這是一串流芳百世的音符,這是一段行云流水的樂章,這是一曲源遠流長的古韻,這就是古樂《高山流水》。
聆聽《高山流水》,追尋那一縷久遠的漣漪,叩響那如水如煙的琴音舊夢。音樂響起,一幅優(yōu)美的山水畫長卷呈現(xiàn)在我面前。旋律典雅,韻味雋永,“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的畫面映入眼簾。
夜風吹開心靈的窗口,伴隨悠悠古樂,古琴聲婉約流淌,伯牙的影子在洋洋的流水聲中輕輕地搖曳,朦朧月色,裊裊娜娜,高山之顛,大河之濱,幽幽古樂在靜謐的夜空中淺唱,散溢著幽深的琴香。
伯牙鼓琴隨著似有若無的琴音游走、起伏、婉蜒,聆聽此曲,讓人獲得了樂音之外更加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音盡、意猶未盡……
這就是伯牙特有而美妙的弦外之音。這種空冪縹緲的琴音。一唱三嘆,一波三折,使思緒的表達游走于情意之外,喚起更多、更深的意韻與共鳴。
沒有人知道古琴是如何托生于混沌。因其清、和、淡、雅的音樂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風傲骨、超凡脫俗的處世心態(tài),只有鐘子期曾在風吹柳絲的美妙音律中,領悟到伯牙琴聲與大自然的高山流水的和諧。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鄭國人列御寇在《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彈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彈了一首高山屹立、氣勢雄偉的樂曲,鐘子期贊賞地說:“巍巍乎志在高山!辈烙謴椓艘皇左@濤駭浪、洶涌澎湃的曲子,鐘子期感嘆:“洋洋乎志在流水!辩娮悠谀苌羁痰仡I會伯牙所彈奏樂曲的內(nèi)涵,“伯牙鼓琴遇知音”,從此,他們倆人結(jié)成了知音。
無論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xiàn)某一主題或意象時,鐘子期必能領會其意。一日,伯牙與鐘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巖下。伯牙心情郁悶,于是彈奏了一會琴。琴曲起初表現(xiàn)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巖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鐘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的`窮極通透。伯牙于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于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
樵夫鐘子期能聽懂了伯牙的琴聲,從中聽出了高聳入云的泰山,看到浩瀚寬廣的湖海。鐘子期能深刻地領會伯牙所彈奏樂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表現(xiàn)內(nèi)容,實在難得。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無論是陽春白雪,抑或下里巴人,只要懂琴,便能在琴中物我兩忘,以心傳心。所以,伯牙非常感念子期這個知音。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鐘子期這一段千古佳話,之所以能在兩千多年里廣為流傳,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文化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陡呱搅魉诽N涵天地之浩遠、山水之靈韻,誠可謂中國古樂主題表現(xiàn)的最高境界。
后來,子期,不幸早逝,伯牙傷心不已,最后彈奏了一遍《高山流水》……知音不在,對望著枯木斷弦,縱使?jié)M腹的惆悵,又該向何人訴說?“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正是伯牙當時心境的準確反映。伯牙的絕琴明志,一者做為對亡友的紀念,再者為自己的絕學在當世再也無人能洞悉領會而表現(xiàn)出深深的苦悶和無奈。
一把素琴,蘊藏著天人合一的奧義。七根絲弦,十指間訴不盡人海滄桑。《高山流水》余音繚繞,時空穿梭,心弦依舊,知音何求?問蒼茫大地,何處,覓一個千古知音?……
【關于高山流水的散文】相關文章:
寓言故事:高山流水12-09
關于友情的散文08-30
關于雨天的散文07-23
關于愛情的散文張愛玲11-28
汪曾祺關于母親的散文01-09
關于父愛無聲的散文10-07
關于王安石的散文介紹11-12
關于徐志摩的小說散文12-01
關于林清玄的優(yōu)美散文12-28
關于林清玄的散文欣賞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