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除夜作》高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唐詩泛指創(chuàng)作于唐朝詩人的詩,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除夜作》高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作品簡介
《除夜作》是唐代高適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寫除夕之夜,游子家人兩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調(diào),委曲婉轉(zhuǎn),感人肺腑。詩精練含蓄,故前人謂此詩:"添著一語不得"用語質(zhì)樸淺近而寓情深微悠遠。
過年意味著又增加了一歲。天天向上的小朋友往往急于長大,已過中年的人則很可能痛感白己正在走向衰老——他們對此事都比較計較,當(dāng)然有興高采烈與感慨系之之不同。高適這首詩將這兩方面結(jié)合起來寫,“年味”很足,傳誦極廣。
作品原文
除夜作
[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作品注釋
、俪梗撼χ。
②客心:自己的心事。轉(zhuǎn):變得。凄然:凄涼悲傷。
③霜鬢:白色的鬢發(fā)。明朝(zhāo):明天。
作品譯文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讓我這個游客的心里變得凄涼悲傷?故鄉(xiāng)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fā)已經(jīng)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創(chuàng)作背景
像這樣沒有多少具體背景的詩很不容易確定其作年,但周勛初在《高適年譜》有一個絕妙的推測,他將此詩系于天寶九載(750年),根據(jù)是:“高適游蹤雖廣,然離梁宋而至遠地,亦不過閩中、幽州、隴右、河西、劍南數(shù)地而已。高適至閩中時,年歲尚輕;次至幽州時,未及‘霜鬢’之年;至隴右、河西、劍南時,已甚得意,與此詩內(nèi)容不合,故知此詩定作于第二次北上,即送兵清夷歸來寓薊門旅館之時!保ā吨軇壮跷募返4冊,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此說十分合于情理。
作品鑒賞
除夕之夜,傳統(tǒng)的習(xí)慣是一家歡聚,“達旦不眠,謂之守歲”(《風(fēng)土記》)。詩題《除夜作》,本應(yīng)喚起作者對這個傳統(tǒng)佳節(jié)的美好記憶,然而這首詩中的除夕夜卻是另一種情景。
詩的開頭就是“旅館”二字,看似平平,卻不可忽視,全詩的感情就是由此而生發(fā)開來的。這是一個除夕之夜,詩人眼看著外面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歡聚一堂,而他卻遠離家人,身居客舍。兩相對照,詩人觸景生情,連眼前那盞同樣有著光和熱的燈,也變得“寒”氣襲人了!昂疅簟倍,渲染了旅館的清冷和詩人內(nèi)心的凄寂。除夕之夜,寒燈只影,詩人難于入眠,而“獨不眠”又會想到一家團聚,其樂融融的守歲景象,這更讓詩人內(nèi)心難耐。所以這一句看上去是寫眼前景、眼前事,但是卻處處從反面扣緊詩題,描繪出一個孤寂清冷的意境。第二句“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這是一個轉(zhuǎn)承的句子,用提問的形式將思想感情更明朗化,因身在客中,故稱“客”。詩中問道:“是什么使得客人心里面變得凄涼悲傷?”原因就是他身處除夕之夜。晚上那一片濃厚的除夕氣氛,把詩人包圍在寒燈只影的客舍之中,他的孤寂凄然之感便油然而生了。此句中“轉(zhuǎn)凄然”三個字寫出了在除夕之夜,作者單身一人的孤苦;對千里之外故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以及對時光流逝之快的感嘆。
詩中寫完一二句后,詩人似乎要傾吐他此刻的心緒了,可是,他卻又撇開自己,從遠方的故鄉(xiāng)寫來:“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薄肮枢l(xiāng)”,是借指故鄉(xiāng)的親人;“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詩人自己。其實,這也正是“千里思故鄉(xiāng)”的一種表現(xiàn)。詩人并沒有直接表達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而是表達的更加含蓄委婉。
“霜鬢明朝又一年”,“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舊的一年又將“思”到新的一年,這漫漫無邊的思念之苦,又要為詩人增添新的白發(fā)。清代沈德潛評價說:“作故鄉(xiāng)親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唐詩別裁》)之所以“愈有意味”,就是因為詩人巧妙地運用“對寫法”,把深摯的情思抒發(fā)得更為婉曲含蘊。這在古典詩歌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痹娭袑懙氖瞧拮铀寄钫煞颍鋵嵡∏∈窃娙俗约焊星榈恼凵。
明代胡應(yīng)麟認為,絕句“對結(jié)者須意盡。如……高達夫‘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添著一語不得乃可”(《詩藪·內(nèi)編》卷六)。所謂“意盡”,是指詩意的完整;所謂“添著一語不得”,也就是指語言的精煉!肮枢l(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正是把雙方思之久、思之深、思之苦,集中地通過除夕之夜抒寫出來了,完滿地表現(xiàn)了詩的主題思想。因此,就這首詩的高度概括和精煉含蓄的特色而言,已經(jīng)收到了“意盡”和“添著一語不得”的藝術(shù)效果。
作品點評
《注解選唐詩》:“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笨椭谐β劥藘删,誰不凄然?
《批點唐音》:此篇音律稍似中唐,但四句中意態(tài)圓足自別。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婉轉(zhuǎn)在數(shù)虛字。
《唐詩絕句類選》:“獨”者,他人不然;“轉(zhuǎn)”者,比常尤甚。二字為詩眼。
《唐詩廣選》:敖子發(fā)曰:首句已自凄然。后二句又說出“轉(zhuǎn)凄然”之情,客邊除夜怕誦此詩。胡濟鼎曰:“轉(zhuǎn)”字喚起后二句。唐絕謹(jǐn)嚴(yán),一字不亂下如此。
《唐詩歸》:譚云:故鄉(xiāng)親友,思千里外霜鬢,其味無窮。若兩句開說,便索然矣。
《唐風(fēng)定》:以中晚《除夜》二律(按指戴叔倫《除夜宿石頭驛》、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書懷》)方之,更見此詩之高。對結(jié)意盡(未句下)。
《姜齋詩話》:七言絕句有對偶,如“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亦流動不羈。
《唐詩箋注》:“故鄉(xiāng)今夜”承首句,“霜鬢明朝”承次句,意有兩層,故用“獨”字、“轉(zhuǎn)”字。詩律甚細。
《網(wǎng)師園唐詩箋》:不直說己之思鄉(xiāng),而推到故鄉(xiāng)親友之思我,此與摩詰《九月九日》詩同是勘進一層法。
《唐詩選勝直解》:首二句自問之詞,末二句從上生出。
《詩法易簡錄》:后二句寓流走于整對之中,又恰好結(jié)得住,令人讀之,幾不覺其為整對也。末句醒出“除夜”。
《挑燈詩話》:只眼前景,口邊語,一倒轉(zhuǎn)來說,便曲折有余味。
《詩境淺說續(xù)編》:絕句以不說盡為佳,此詩三四句將第二句“凄然”之意說盡,而亦耐人尋味。以流水對句作收筆,尤為自然。
作者簡介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早年仕途失意。后來客游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后歷任任淮南、四川節(jié)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h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并稱“高岑”,風(fēng)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人物生平
唐朝武則天長安四年(704年),高適出生。
唐朝玄宗開元十一年(723年),高適二十歲。于是年前后到長安,后客游梁宋,遂定居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取給。自此時起至開元十九年(731年),一直居宋中。
唐朝開元十九年(731年),高適二十八歲。是年起至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趙,先后欲投朔方節(jié)度副大使信安王祎、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幕府。作有《信安王幕府》、《薊門不遇王之渙郭密之因以留別》、《真定即事奉贈韋使君二十八韻》、《贈別王十七管記》及《塞上》、《薊門五首》等詩。
唐朝開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適三十二歲。應(yīng)征趕赴長安,落第。
唐朝開元二十四年(736年),高適三十三歲。有《淇上別業(yè)》、《酬陸少府》、《自淇涉黃途中作》等詩。
唐朝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適三十五歲。返宋中。作《燕歌行》。自此時至天寶七載(748年),一直居于宋中。其間曾游魏郡、楚地等,又曾旅居?xùn)|平等地。
唐朝玄宗天寶八年(749年),高適四十六歲。為睢陽太守張九皋所薦舉,應(yīng)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寶九年(750年),高適四十七歲。是年秋,北使青夷軍(屬范陽節(jié)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寶十年(751年)春事畢,南歸。有《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送兵到薊北》、《自薊北歸》等詩。
唐朝天寶十一年(752年),高適四十九歲。辭封丘尉,客游長安。秋冬之際,入隴右節(jié)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書記。
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高適五十二歲。十二月,拜左拾遺,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佐哥舒翰守潼關(guān)。
唐朝天寶十五年(756年),高適五十三歲。六月,安祿山叛軍攻陷潼關(guān)。高適隨玄宗至成都;八月,擢諫議大夫。十一月,永王璘謀反。十二月,以高適為淮南節(jié)度使,討伐永王璘。
唐朝肅宗至德二年(757年),高適五十四歲。討平永王后,又受命參與討安史叛軍,曾救睢陽之圍。
唐朝至德三年(758年),高適五十五歲。因敢于直言,貶官太子詹事。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高適五十六歲。五月,出任彭州刺史。
唐朝上元元年(760年),高適五十七歲。改任蜀州刺史,直至代宗廣德元年(763年)初。
唐朝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高適六十歲。二月,遷任劍南節(jié)度使。十二月,松、維、保三州等地為吐蕃所陷,高適不能救。
唐朝廣德二年(764年),高適六十一歲。春,高適為嚴(yán)武所代,遷刑部侍郎,轉(zhuǎn)散騎常侍,進封渤?h侯。
唐朝永泰元年(765年),高適六十二歲。正月,高適卒。贈禮部尚書。留有《高常侍集》等傳世。
人物評價
高適為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后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和稱"邊塞四詩人"。
《河岳英靈集》:評事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恥預(yù)常科,隱跡博徒,才名自遠。然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愛者:"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
《滄浪詩話》: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
《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評:高適才高,頗有雄氣。其詩不習(xí)而能,雖乏小巧,終是大才。
《唐詩品》:常侍朔氣縱橫,壯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閭巷之間,殆俠徒也。故其為詩,直舉胸臆,模畫景象,氣骨瑯然,而詞鋒華潤,感賞之情,殆出常表。視諸蘇卿之悲憤,陸平原之惆悵,辭節(jié)雖離,而音調(diào)不促,無以過之矣。夫詩本人情,囿風(fēng)氣,河洛之間,其氣渾然遠矣,其殆庶乎!
《詩鏡總論》:七言古,盛于開元以后,高適當(dāng)厲名手。調(diào)響氣佚,頗得縱橫;勾角廉折,立見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氣局深矣。
《詩鏡總論》:高達夫調(diào)響而急。
《詩藪》:達夫歌行、五言律,極有氣骨。至七言律,雖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贍,漸入中唐矣。
《詩源辨體》:五言律,高語多蒼莽,岑語多藻麗,然高入錄者氣格似勝,岑則句意多同。
《詩源辨體》: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猶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滄浪所謂"古律"是也。雖是變風(fēng),然豪曠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蓋過而非不及也。
《石洲詩話》:高常侍與岑嘉州不同,鐘退谷之論,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渾樸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諸公為一手耳。
《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氣骨,非低甲庸淺所及。然學(xué)之者亦須韻句深長,而闊遠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無余韻,仍是俗手耳。
【《除夜作》高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別董大二首》高適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5
《清明》杜牧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3-27
《池上》白居易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7-08
《鹿柴》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0-21
《涼思》李商隱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1
《蟬》虞世南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9
《初春小雨》韓愈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9-08
《田園樂》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3-22
《韓碑》李商隱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1
《書事》王維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