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蜀道難教學設計

時間:2024-10-27 08:41:13 蜀道難 我要投稿

蜀道難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蜀道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蜀道難教學設計通用15篇

蜀道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唐代詩歌發(fā)展歷史。

 。、了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场Ⅲw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4、了解李白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激憤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了解唐代詩歌發(fā)展歷史。

 。、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础盐战Y構上回旋往復的特色。

  【教學難點】

  分析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最高峰,唐詩是中華藝術園地的瑰寶,歷經(jīng)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豐富而又深刻的內(nèi)涵,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二、關于唐詩

  唐代是我國詩歌最光輝的時期。評述唐代的'詩歌,一般都按它發(fā)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評為“初唐四杰”,詩風健康,活潑。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

  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三、關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四、關于《蜀道難》

  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給學生2~3分鐘速讀一遍課文,之后找一名同學范讀,訂正字音,斷句。

  1、提問:讀過這首詩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句話重復出現(xiàn)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提問:這句話在三段中分別出現(xiàn)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

  明確:

  不是,意義上是有區(qū)別的。

  ⑴ 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及開辟歷史,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講了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寫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沖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纖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

  (學生熟讀,背誦。)

 、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煞譃閮蓪樱

  第一層(“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作者借“悲鳥”和“子規(guī)”來渲染途中的悲涼凄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連峰去天不盈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聾的“飛端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后用“其險也如此”勸阻歷險者慎入蜀地。

 。▽W生熟讀,背誦。)

  ⑶ 第三次出現(xiàn)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寫蜀中戰(zhàn)禍之烈。第一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W生熟讀,背誦。)

 。、提問: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復,那么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確:奠定了全詩的詠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

 。、提問: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這種驚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相結合,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氣氛和奇險壯觀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詩只是為了寫景嗎?

  明確:明人胡震亨說“言其險,更著其戒”,詩人的用意其實在此。

  學生體會全文,誦讀全詩。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一、二、三。

 。病⑻罪L采與盛唐氣象之間有何聯(lián)系?

蜀道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通過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并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

  板書:

  體會詩人情感,品味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

  品味作品的藝術特色。

  【教學難點】

  背誦《蜀道難》。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

  誦讀:唐詩的美是讀出來的,誦讀的過程就是一種審美的過程。學習《蜀道難》我們就從誦讀開始。

  1、個別誦讀,由三位同學來完成整首詩的誦讀;范讀,調動學生的探知欲,激發(fā)學習熱情;齊讀,感受詩人奔放的情感。

  誦讀第一段:

  《蜀道難》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更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誦讀第二段: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更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誦讀第三段: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更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示范誦讀:

  《蜀道難》

  李 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讀出一種爆發(fā)式的激情,如平地一聲驚雷。奠定雄放的基調)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讀出對歷史的沉思。)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顛。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讀出悲壯,人類改造自然的艱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讀出磅礴的氣勢。)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而況人乎!)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一聲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未登程先問歸期,寫盡旅愁。)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荒涼凄清的環(huán)境,無限的哀怨與愁苦,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語調為之一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該句有前后鉤連之效,強調蜀道不可輕易前往。)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讀出對自然美的贊嘆!)

  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讀出一種疑惑和擔憂。)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雄關漫道。)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憂慮國事。)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四字短句,跳蕩有力,讀出一種驚恐的情緒。)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令人驚懼。)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殷殷勸戒。)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一唱三嘆,興味無窮!)

  3、學生齊讀,感受李白詩歌的語言魅力和強烈、充沛、起伏動蕩的感情。

  4、自由誦讀,背誦課文。結合課下注釋理解課文內(nèi)容,可將相關注釋抄寫到課文的相應空白之處。有不懂的地方,請隨時向老師提出來。(在此期間設計默寫板塊。)

  5、可能不理解的詞語:

  開:開創(chuàng)、建立。

  何:多么。

  星宿:我國古代指星座。

  分野: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叫做分野,以便通過觀察天象來占卜地上所配州國的吉兇。

  或:倘若。

  匪:同“非”。

  6、檢查背誦情況:

  采用默寫的形式。全文共23句,第一段找5個同學,一人一句;第二段找8個同學,一人一句;第三段找9個同學,一人一句。將黑板兩邊分出三塊供默寫。其他同學在下面檢查,看有沒有寫錯的地方,包括標點符號。

  7、齊讀默寫內(nèi)容,讀出吐納山川的氣概。

  二、體會詩人的感情

  1、這首詩竭力描繪蜀道的艱難險惡,是不是讓我們覺得很低沉啊?

  不是,作者對蜀道山川的描繪,寄托了自己豪邁的氣魄,有一股積極向上的激情,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崇高雄偉的美。

  2、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啊?有什么特點?

  主要是一種奔放的感情,是對奇險壯麗山川的贊嘆還有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暗含對國事的憂慮。

  三、作者賴以抒發(fā)感情的語言具有怎樣的藝術特色

  1、寫蜀道的艱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寫蜀地歷史: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寫山的高峻: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黃鶴之飛尚不得過。

  寫急流瀑布: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寫人的驚恐:使人聽此凋朱顏。

  以上寫山寫水寫情寫事的句子,都運用了新奇大膽的夸張,夸張的作用是什么呢?

  使山水形象鮮明、突出、生動。

  板書:

  藝術夸張──鮮明、突出、生動

  2、藝術的夸張常常和奇特的'想象結合在一起,請大家找一找詩中屬于想象的內(nèi)容。(想象是人們在已有材料和觀念基礎上,經(jīng)過聯(lián)想、推斷、分析、綜合,創(chuàng)造出新的觀念的思維過程。)

  蠶叢開國,五丁開山,六龍回日,捫參歷井(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摸摸它們,這真是奇特的想象啊!),黃鶴難飛,猿猱愁度,連峰接天,詩人的想象在無限的時空馳騁,奇特而又豐富。想象使這首詩神奇而又浪漫。好象有一種飛翔的感覺。

  板書:

  奇特想象──神奇浪漫

  3、我們再來看看這首詩的語言形式方面的特點:

  大家看,在這首詩中,詩句字數(shù)相同嗎?如果不同,有何不同?

  全詩的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八字、九字。

  這是一種什么特點?

  自由活潑,靈活多變。

  板書:

  語言多變

  李白為什么使用這種靈活多變的語言呢?

  為了表現(xiàn)情感的起伏變化。

  板書:

  表現(xiàn)情感

  比如詩的前半部分多用長句,夸張地表現(xiàn)出了對高山險川的贊嘆;氣勢奔放暢達。后半部分多用四字短句,跳蕩有力,突出了人對劍閣險惡環(huán)境的驚恐。

  讓我們再齊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用心來感受這首詩帶給我們的崇高美。

  【板書設計】

  藝術夸張──鮮明、突出、生動

  奇特想象──神奇、浪漫

  語言多變──表現(xiàn)情感起伏

  【課后記】

  這堂課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我用了三個關鍵詞:誦讀、體會、品味。難度上注意到了先易后難?紤]到背誦的難度。在默寫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我采用了人人動手的措施。全詩共23句。我讓學生自由上臺,一人一句地默寫,下邊的同學還可以及時更正。這樣來調動全班同學的注意力。這一環(huán)節(jié)用的時間相對過長,以至沒有做到鈴響音落。體會情感較為簡單用的時間較少,分析藝術特色的時候,因為是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所以比較順利。

蜀道難教學設計3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

  教學重點

  1.了解詩人李白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

  2.了解唐代詩歌發(fā)展歷史

  3.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4.把握結構上回旋往復的特色

  教學難點

  分析李白詩歌中的浪漫主義風格

  教學過程

  唐代是我國詩歌發(fā)展的最高峰,唐詩是中華藝術園地的瑰寶,歷經(jīng)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豐富而又深刻的內(nèi)涵,絢麗多彩的藝術風格閃耀著不滅的光芒。

  一、關于唐詩

  唐代是我國詩歌最光輝的時期。評述唐代的詩歌,一般都按它發(fā)展的情況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個時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被評為“初唐四杰”,詩風健康,活潑。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們這一單元涉及到的兩位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除此以外,盛唐還出了了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詩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敘事詩《琵琶行》和《長恨歌》廣為傳誦。

  晚唐時被稱為“小李杜”的李商隱和杜牧,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

  二、關于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

  三、關于《蜀道難》

  在預習的基礎上,課堂上給學生2—3分鐘速讀一遍課文,之后找一名同學范讀,訂正字音,斷句。

  提問:讀過這首詩后,你會發(fā)現(xiàn)有一句話重復出現(xiàn)了三次,你知道是哪一句嗎?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提問:這句話在三段中分別出現(xiàn)了三次,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

  明確:不是,意義上是有區(qū)別的。第一段中說“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寫蜀道的高峻及開辟歷史,可以分為兩層:

  第一層(“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保┲v了蜀道的來歷。

  第二層(“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寫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連太陽的車子遇到它也只好回去,水波也被沖擰倒流。善飛的黃鶴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過。山路纖曲,蜀道極高處,登者可以上捫星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二段中說“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寫蜀道的奇險難行及途中的恐怖氣氛。可分為兩層:

  第一層(“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作者借“悲鳥”和“子規(guī)”來渲染途中的悲涼凄清的氛圍,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層(“連峰去天不盈尺……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作者極寫蜀道的險惡。想象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聾的“飛端瀑流”之間,驚心動魄。最后用“其險也如此”勸阻歷險者慎入蜀地。

  學生熟讀,背誦。

  第三次出現(xiàn)在第3段,“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寫蜀中戰(zhàn)禍之烈。第一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既然“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易守難攻,則必為兵家必爭之地,蜀中易生軍事叛亂,景象殘酷,慘不忍睹。

  學生熟讀,背誦。

  提問:我們知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絕非簡單地重復,那么連續(xù)出現(xiàn)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確:奠定了全詩的詠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峻;二嘆蜀道之險惡;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

  提問:李白的想象上天入地,搜古尋今,這種驚人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張相結合,營造出震撼人心的氣氛和奇險壯觀的景象。那么李白此詩只是為了寫景嗎?

  明確:明人胡震亨說“言其險,更著其戒”,詩人的用意其實在此。

  學生體會全文,誦讀全詩。

蜀道難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如意境、聲韻等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鑒,體會想象、夸張的藝術特色

  3.情感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循環(huán)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jié)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借助于“剝皮抽筋”法,探究本詩情感主旨

  3、本詩語言及藝術手法鑒賞,體會李白豪邁飄逸浪漫詩風的形成

  二、教學難點:

  1、鑒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

  2、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點撥法

  3、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4、多媒體影音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盤古開天辟地)可是在我們西南部有一個傳說,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沒法和天合起來,于是她便把地折疊起來,形成了高山、低谷,這樣天地就吻合了也許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嶺給了人們靈感,讓他們創(chuàng)造了這個神話,也許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給了我們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以靈感,讓他創(chuàng)作了詩歌《蜀道難》

  說起《蜀道難》唐代的詩評家殷番評價這首詩是“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也”究竟這首詩奇在何處,今天,我們就通過誦讀和鑒賞共同感受詩歌的奇特之處。

  二、誦讀感知風格之奇

  1[活動] 下面先請大家聽一遍誦讀,聽的時候注意感受詩歌風格

  2[活動] 生誦讀

  3[提問] 通過通過誦讀和聽讀感受這首詩歌又怎樣的風格?

  [明確] 雄渾、豪放

  4 [活動] 誦讀詩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渾豪放的風格

  5 [提問] 主旋律是那幾句話?在詩中出現(xiàn)了幾次?

  [明確]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zī)嗟

  6 [活動]指導誦讀,感受詩風

  樂府詩大多具有詠嘆的意味這首詩言蜀道之險,有“風人之義”,詠嘆的意味尤濃,誦讀時必須把握這個基調,才能再現(xiàn)詩中的意境下面試分層加以解說:

 、佟班嬗酢y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這是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噫吁”是驚異之辭“!薄案摺,一義重出,極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長音“蜀道之難”,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凇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蜀道能使紅潤的臉色枯萎,應讀出害怕的感情,聲音也應該越來越低沉

 、邸笆竦乐y,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側身西望”后稍作停頓,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小結] 通過對主旋律的誦讀,詩歌一唱三嘆的風格就體現(xiàn)出來了

  三、品讀涵泳意境之奇

  歐陽修這樣評價《蜀道難》“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落筆生云煙”李白的這種于眾不同的風格是如何通過語言來營造的,他反復詠嘆蜀道難,蜀道到底難在哪兒?請同學們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這三句話分別從哪個角度突出了蜀道難,選擇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賞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

  1.賞析第一小節(jié)

  (1)[提問] 第一處的難是從什么角度寫蜀道難的?

  [明確]第一處“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中的“難”主要是說山勢之高

  (2) [提問] 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這一特點?選擇你認為寫得最精彩的一句來鑒賞一下

  [明確] ①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龍回日”的神話故事,作者還用了上下對舉的方式說明蜀道難行寫出了山勢之高,綿延接天萬仞之深,極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寫得令人心驚肉跳

  [小結] 主要用了神話,突出了蜀道的高峻,連太陽神見了它都要繞道行駛,意象可謂闊大雄奇

 、凇暗乇郎酱輭咽克,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巧妙地化用“五丁開山”這個神話傳說故事,寫出了開蜀道的難寫出了古代人與自然的斗爭和改造自然的強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難這句話顯得很有氣勢,寫出古代勞動人民在劈山架路的過程中的悲壯的業(yè)績而且這句話還運用了傳說故事極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邸扒嗄嗪伪P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第二句寫出了蜀道山勢迂回,地勢極為復雜,是一種會讓人迷惑的山路,走進去就像迷宮一樣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盤旋曲折的特點。

  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攀緣”——按理說黃鶴飛得很高,連黃鶴都飛不過去,可見蜀道山勢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緣技術比較好,這種山連猿猱都攀不過去,可見山勢的險峻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側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實際上是一種以虛襯實的寫法

 、荨皰袇v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 通過摹寫神情、動作側面: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這也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說明】根據(jù)學生所選句子進行誦讀指導

  [小結]由此可知,第一小節(jié)里有大膽的夸張,有豐富的想象,還引用了神話傳說,虛實結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壯闊,感情奔放,讀來確實有攝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5)[活動] 生再齊讀整個第一小節(jié)讀的時候注意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激情。

  2.賞析第二小節(jié)

  (1)[活動] ①這是第一小節(jié),我們通過誦讀一起來鑒賞了一下接下來看二小節(jié),第二小節(jié)有兩處描寫的文字,請分別把它勾畫出來。

  (2)[提問] 這兩處描寫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點?

  [明確] 描寫了蜀道的險

  (3)[提問] 這兩處文字是怎樣來變現(xiàn)蜀道的險峻的?

  [明確]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這是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小結] 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潛云“起雷霆于指顧之間”,絕非虛言!

  (4)[活動] 生齊讀

  3.賞析第三小節(jié)

  [提問] 第三段是從什么角度寫蜀道的呢?

  [明確]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表現(xiàn)了蜀道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

  所守或匪親, ……殺人如麻蜀地兇險

  [活動] 生讀這幾句話,感受蜀地的兇險讀出緊張的語氣

  [小結]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險阻,猛獸如此的兇惡

  [提問] 如果讓你們進蜀山,走蜀道,你們會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答害怕)

  [明確] 雄奇可怖這就是李白這首詩給我們營造的奇特的意境

  同樣是寫蜀道,我們看三秦民謠怎么寫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兩角,去天一握山水險阻,黃金子午蛇盤鳥櫳,勢與天通(《三秦民謠》)武功縣的.太白山很高,離天只有三百尺孤云、兩角二山,離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盤、鳥櫳兩座山,山勢曲折險峻,高聳接天

  [提問] 同樣是寫蜀道,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首民謠和李白的事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處?

  [明確] 相同:夸張 不同:想象 神話傳說 側面描寫 虛寫映稱

  [小結] 李白的這種瑰麗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神奇的傳說,奔放的激情,就構成了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手法多樣造意境 奔放的激情 瑰麗的想象 大膽的夸張 神奇的傳說

  四、精讀揣摩意蘊之奇

  [提問] 那么李白為什么要極寫蜀道難呢?請看教材注釋①

  這首詩是為送別友人而作“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同樣是送別,卻沒有一點送別的哀婉之情,而是極寫蜀道難,目的是為了勸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他的意圖?

  [明確]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提問] 這三個句子中那些字需要重讀?

  [明確] 何時 不可 胡為 早

  [活動] 分組朗誦

  看來是極力勸友人不要去那么這是不是全詩的所有意圖呢?

  五、寫作背景

  李白二十六歲時只身出蜀,四十二歲才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但并無實職唐玄宗沉迷于聲色,任用奸臣李白氣質傲岸,桀驁不馴,蔑視權貴,不久,得罪權貴,而被讒言毀謗,排擠出京。天寶初年, 地方節(jié)度使勢力膨脹藩鎮(zhèn)割據(jù),懷覬覦之心者,非徒安史。

  請同學們結合背景以及詩歌的第三小節(jié)討論一下,詩人有沒有言外之意?

  [明確] 言外之意兩種解讀

  第一種:融入身世之感,感嘆人生之難,仕途之難,不如放浪形骸,回歸精神家園

  第二種:警告當時的統(tǒng)治者,謹防軍閥割據(jù),表現(xiàn)對時局的隱憂

  [小結] 李白是在一番奇語傾吐一腔幽憤之情,一副狂態(tài)難掩一顆赤子之心

  《蜀道難》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嵋?guī)p。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從雌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若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蜀道難》譯文

  噫,哎呀,好高啊好險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帝王,他們開國的事業(yè)何等茫然。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秦蜀二地從不通人煙。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飛的路線,可以通往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條天梯似的棧道互相鉤連。

  上有那駕著六龍的日車也要回頭的高峰,下有那奔騰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連高飛的黃鶴也不得過啊,猿猴要過也無法攀援。青泥嶺上路,盤旋又盤旋,百步九折繞山巒。抬起頭來不敢出大氣,手摸星辰頭頂天。只好坐下來手按胸口發(fā)長嘆:“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時候回來呢?這可怕的蜀道,實在難以登攀!”

  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的跟著雄的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guī)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顏。山峰連著山峰,離天還不到一尺遠,千年枯枝倒掛在懸?guī)r上邊。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顯,沖得山巖震,推著巨石轉,好一似雷霆回響在這萬壑千山!笆竦朗沁@樣的艱險啊!可嘆(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不知是為了什么?”

  劍門關氣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險。一人來把守,萬人難過關。把關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為禍患。行人來到這里,早上要防備猛虎的襲擊,晚上要警惕長蛇的暗算。它們磨快了牙齒,時刻要擺人肉宴。被它們殺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萬!板\城雖說是個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當我踏上歸途回身西望,還止不住連聲長嘆。

蜀道難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進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詩歌創(chuàng)作特色。

  2.要參照課文注釋,大體讀懂詩意。

  3.把握詩歌情感基調,走進詩歌神奇的藝術世界。

  4.運用誦讀技巧,朗誦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

  1.講授法:幫助學生疏通詩意。

  2.誦讀法:兼顧誦讀技巧和詩歌感情基調。

  3.合作探究:訓練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合作能力。

  4.啟示法:在教師的引導下,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體等教學設備。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會詩人所描寫的蜀道之難及其載負的情感。

  2.進一步領略李白詩歌的審美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1.詩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種藝術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張、想象、比喻等。

  3.詩歌主旨的分析。

  三、課型

  新授課。

  四、課時

  1課時。

  五、課文概述

  《蜀道難》是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二單元是唐詩單元,《蜀道難》是開篇,在講解中要兼顧教學目標和單元目標,同時要涉及詩歌誦讀技巧,為接下來幾篇詩歌的講解作鋪墊;《蜀道難》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寫蜀道之難的過程中,以豐富的想象,卓越的藝術構思,縱橫飛揚的辭采,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奇的藝術世界,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值得師生鑒賞其魅力。

  六、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1.方法一:展示有關蜀道的圖片,讓學生通過視覺觀察蜀道的特點并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接著共同賞析幾篇描寫蜀道難的詩作,看看它們的表現(xiàn)手法,進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難》。

  2.方法二:可結合課后練習第四題,借用李白“謫仙人”雅號的由來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難》。

  【設計意圖】主要是激發(fā)學生興趣,拓展他們的思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課程導入部分是必須的,好的開端等于成功課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學生雖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師應梳理作者信息,讓學生對李白的認知成系統(tǒng)。

  2.創(chuàng)作背景。

  注:可結合唐代文人壯游天下以求功名為大背景,特別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時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賀知章對《蜀道難》的賞識。

  (三)樂府詩和樂府古題

  1.樂府詩相關知識。

  “樂府”,本是掌管音樂的機關名稱,最早設立于漢武帝時,南北朝也有樂府機關。其具體任務是制作樂譜,收集歌詞和訓練音樂人才。歌詞的來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專門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收集的。后來,人們將樂府機關采集的詩篇稱為樂府,或稱樂府詩、樂府歌詞,于是樂府便由官府名稱變成了詩體名稱。

  樂府雙璧為《木蘭詩》與《孔雀東南飛》。宋人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是收羅漢至五代樂府最為完備的一部詩集,把樂府詩分為鼓吹曲辭,橫吹曲辭,相和歌辭等12大類;其中又分若干小類,如《橫吹曲辭》又分漢橫吹曲、梁鼓角橫吹曲等類;相和歌辭又分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嘆曲、平調曲、清調曲、瑟調曲、楚調曲和大曲等類;清商曲辭中又分為吳聲歌與西曲歌等類!稑犯娂番F(xiàn)存漢樂府民歌40余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與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辭表現(xiàn)愛恨情感,較為傾向現(xiàn)實主義風格。

  漢樂府是繼《詩經(jīng)》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匯集。它用通俗的語言構造貼近生活的作品,由雜言漸趨向五言,采用敘事寫法,刻畫人物細致入微,創(chuàng)造人物性格鮮明,故事情節(jié)較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著重描繪典型細節(jié),開拓敘事詩發(fā)展成熟的.新階段。

  2.樂府古題常識。

  亦稱“樂府往題”,樂府詩類別名。即“擬古樂府”。漢樂府“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足以觀風俗,知薄厚”(《漢書?藝文志》),為漢末魏晉以來詩人所繼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藝術風格,并沿用其舊題寫了許多不再入樂的樂府詩。唐詩人更大量借用樂府舊題抒寫時事,從而賦予舊題以新生命。

  【設計意圖】雖然必修二中學習過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和樂府古題《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紹一下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溫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體感知。

  (1)聽朗讀錄音。

  注: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聽:字詞讀音、句式停頓、情感基調。

  (2)學生齊讀。

  注:在學生齊讀之前,教師應結合相關資料,指導學生朗讀技巧。

  2.細讀文本,梳理文句(重點)。

  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按字句段的順序進行,類似于文言文的串講,但不等同于串講,在把詩句分離之后,要有句段的整體觀。結合注釋及參考資料讓學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寫內(nèi)容和寫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適當?shù)狞c撥,原因是《蜀道難》里的詞藻比較新奇豐富,意象和技巧運用較多,學生理解有難度,也是為下文問題探究作鋪墊。

  3.小組合作,問題探究。

  (1)從課文可知,李白對“蜀道難”一詠三嘆,試概括三嘆的內(nèi)容。

  參考要點:一嘆蜀道之高險,二嘆蜀道之驚險,三嘆蜀道之兇險。

  注:一詠三嘆是本詩的行文特點,也是讓學生宏觀把握詩歌的線索,結合第一部分的整體感知,通過此小題檢查學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說說全詩為什么反復詠嘆“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參考要點:首先明確這是反復(復沓形式)的表現(xiàn)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應結合具體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結構和詩歌主題──“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既是作者詠嘆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志。它在第一段出現(xiàn),像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現(xiàn),承前啟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巖不可攀”,引發(fā)后面的“其險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現(xiàn),曲終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關心之意,溢于言表。從形式上看,每次呼出這句話,都完成了一種韻律的轉換,即抒情、議論和描寫之間的交替。

  (3)請結合具體文本,談談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參考要點: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張揚厲的筆法,流轉華美的韻律。(這是主要的藝術特色,在學生回答后,需要老師點撥和補充,學生如果體會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肯定)

  (4)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

  參考:關于這首詩的立意,歷來眾說紛紜,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A.為憂慮房琯、杜甫而作,認為作者寫此詩是擔心身為劍南節(jié)度使的嚴武會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諷刺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為給李白集作分類補注的元人肖士;C.諷刺四川軍閥章仇兼瓊;D.“即事成篇,別無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簽》和顧炎武《日知錄》為代表。經(jīng)今人研究,前三種說法,或于史實不符,或于時間不對,都很難成立。所以我們以第四種說法為基礎,認為本詩的主題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襲樂府古題的“即事成篇”之作。(有關主旨的爭議應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有所了解,但應提醒學生注意主旨的理解應有理有據(jù)于文本,不可牽強附會。)

  【設計意圖】古典詩歌解讀應以文本為本位,進行細讀,在學生整體感知后,由教師引導分層分析詩句,將詩歌壓縮的內(nèi)容展開,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積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詩歌的字面意義,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礎和前提,體會詩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細讀,所以在“細讀文本”部分重點是梳理字句,析詞解句是詩歌解讀的最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躍性地選取應試性的考點講解,而是注重發(fā)掘詩歌的和藝術,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會讀詩,讀懂詩,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整體感知”到“文本細讀”再到“問題探究”,三個模塊重視的是基礎,能力層級是提升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解詩的方法。

  4.反復誦讀,讀出韻味。

  可以欣賞不同的名家朗誦視頻,幫助自己理解。

  【設計意圖】李白作品,渾如天成,不可節(jié)解,所以要多多誦讀,進行整體觀照。通過反復誦讀、美讀,當能更好地領會這首詩的妙處。

  七、課后作業(yè)

  1.《行路難》(其一)與《蜀道難》寫作時間接近,請結合你對這兩首詩寫作目的的理解,對比分析這兩首詩的寫作手法和情感狀態(tài)。

  2.讀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說說它與李白《蜀道難》的寫作重點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潮陽章煙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沖江霧行,夜枕江濤眠。

  蛟蜃作怪變,時時攀船舷。

  魚龍吐火焰,往往出波間。

  故為相恐怖,倏忽千萬端。

  道在安可劫,處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萬錢,

  自清西南來,此行非竄遷。

  蜀山險可升,蜀道高可緣。

  上無嵐氣蒸,下無波濤翻。

  步覺閣道穩(wěn),身履劍門安。

  惟懷史部節(jié),不知蜀道難。

  【設計意圖】勾連舊知,比較閱讀,仍是做整體觀照。

蜀道難教學設計6

  教學的問題:

  1.李白和李白的詩歌。

  2.在誦讀中感悟體驗李白的情思。

  3.品味語言,感受李白雄奇的詩風。

  4.在比較中鑒賞《蜀道難》的藝術風格。

  學習時間:兩課時(90分鐘)

  準備材料:多媒體課件、大白紙、彩筆、膠帶。

  課前準備:復習學過的李白的詩歌并能熟練背誦,收集與李白有關的故事并能生動的講述。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詩壇爭霸

  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作者和相關作品

  時間:15分鐘

  活動過程:

  1.多媒體投影

  2.(畫面:(李白和蜀道的合成圖片,文字:走近李白走進《蜀道難》走向唐詩的顛峰)

  3.將學生每6人一組分開,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交流背誦的詩歌和講述李白的故事,做好“爭霸”準備。每組選出三名同學,其中兩名分別參加“背誦接龍”和“故事大賽”,另一名作評委。

  4.背誦接龍

  投影比賽的要求:參賽的同學以接龍的形式背誦李白的詩歌,背不上來的同學可以說“過”,背誦錯誤較明顯的不計數(shù),接龍數(shù)最多的組為擂主。

  5.講故事比賽:

  投影比賽規(guī)則:每組講述一則李白的故事,每人不可超過2分鐘,得分標準如下表:

  分類內(nèi)容準確充實語言流暢簡潔表演性強有文采

  分值3分3分2分2分

  各組代表演完畢,由評委打分,評出做擂主的小組。然后教師出示投影,介紹《蜀道難》寫作的背景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

  投影內(nèi)容:

  關于《蜀道難》的寫作背景。

  問題:《蜀道難》究竟表達了李白什么樣的思想和情感呢?

  活動二:朗朗上口

  目標:誦讀課文,初步感悟作者的.情思

  時間:30分鐘

  活動過程: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讀不準的字音和讀不通的句子。

  2.每四人一組討論字音和句子的停頓。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位同學讀兩句,檢驗初讀效果。

  4.多媒體播放課文錄音,要求學生把握節(jié)奏,體驗作品的感情基調。

  5.學生每四人一組討論詩歌朗讀技巧的處理。

  出示投影:課文朗讀技巧的處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1)詩句的停頓和節(jié)奏;(2)韻腳的變化;(3)句式長短的變化;(4)回環(huán)復沓的詩句。

  6.以組為單位匯報朗誦。

  7.師生點評。

  第二課時

  活動三:詩海淘寶

  目標:品味詩句,理解詩歌語言的深刻含義

  材料:大白紙、彩筆、膠帶

  時間:20分鐘

  活動過程:

  1.出示投影,介紹李白詩歌的特色: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嘯傲凌滄州。——李白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鸥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畎

  詩風豪放、雄奇、飄逸,濃厚的自我表現(xiàn)的色彩,抒情直率奔放,想象奇特大膽!吨袊膶W史》(馬秋高主編,中卷)

  2.撒網(wǎng)采珠,以6人組為單位“詩海淘寶”,先在大白紙上畫上五個大珍珠:(1)紅珍珠:一唱三嘆的詩句;(2)綠珍珠:想象奇特的詩句;(3)黃珍珠:夸張渲染的詩句;(4)藍珍珠:氣勢充沛的詩句;(5)黑珍珠:感情奔放的詩句。要求各小組分別用紅、綠、黃、藍、黑彩筆書寫上述詩句,允許有交叉。

  3.各小組展示討論的結果,互相比較,教師點撥評價。

  4.要求學生將采集的“珍珠”收藏在摘錄本上。

  活動四:慧眼識珠:比較鑒賞

  目標:在比較中鑒賞詩歌的語言、主題、結構、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的特色

  活動材料:大白紙、彩筆、膠帶

  時間:25分鐘

  活動過程:

  1.學生以六人組為單位討論《蜀道難》與《將進酒》在語言、主題、結構、表現(xiàn)手法、抒情方式的異同。(以上五方面任選其一)

  2.出示投影:《將進酒》

  3.教師巡回指導選題,以免上述四方面討論的問題出現(xiàn)空缺,并在學生有困難時及時提供指導。

  4.學生把討論的結果寫在大白紙上,展示討論結果,教師點撥評價。

  5.學生自由背誦《蜀道難》和《將進酒》。

蜀道難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的寓意;

  2、結合詩歌內(nèi)容講解誦讀要求。

 。场⒘私饫畎椎姆胚_。

  【教學重點】

  誦讀。

  【教學難點】

  誦讀要求。

  【教學方法】

  指導示范。

  【教學課時】

 。痴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以杜甫評價李白的詩歌:“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談到唐詩的地位及李白的成就。

  朗讀課文,教師疏通文意,范讀課文。

  二、朗讀

 。、個別朗讀。

 。、集體朗讀。

 。场熒接懤首x:

 、 “噫吁嚱……難于上青天!

  這兩句統(tǒng)攝全詩,奠定了詩的詠嘆基調,但感情是豪放的,要讀得很有聲勢。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詩人在仰望蜀道時情不自已,脫口而出,也顯示了感嘆的強烈!班嬗鯂健笔求@異之辭!拔!薄案摺,同義重出,極言蜀道之高!昂酢薄霸铡,皆可有延長音!笆竦乐y”,可讀得平緩,略作停頓后,再用升調讀“難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則全詩主旨自明。

  ⑵ “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這一層寫蜀道來歷,當用敘述調讀!靶Q叢”四句說秦蜀兩地長期隔絕,無路可通;“西當”兩句說“太白鳥道”,意即無人能攀越──這些,都是為下文作鋪墊的,應當讀得輕而平緩。最后兩句為正意所在,應著意加以渲染,如同親眼見到那怵目驚心的場面,表明蜀道的開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⑶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層緊承上文,寫蜀道的高峻、含雖有道而人難行之意,當用詠嘆凋誦讀!吧嫌小倍鋸牟煌嵌日故臼竦赖母琶,要讀得慢些,使聽者產(chǎn)生視線移動的感覺,重音要落在“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二語上。“黃鶴”二句,有徒喚奈何之情,讀后可稍作停頓,為下文蓄勢。最后四句近似特寫,專敘人在青泥嶺上行走的情形,讀時須有身歷其境的設想,“百步九折”“捫參歷井”二語可重讀,速度不宜快,至“仰脅息”作一頓,再讀末句并作較長停頓。

  ⑷ “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詩題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這里的“問君”無妨假定實有其人,可以讀得親切一些。將行而問“何時還”,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當用勸說的語氣讀。以下四句借鳥聲渲染旅途中悲涼凄清的氛圍,讀時要放低聲調,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嘆的語調讀主旨句,至“凋朱顏”略作一頓,以示意猶未盡。

  ⑸ “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仍是說不可行,但內(nèi)容加深了一層,因為說的是蜀道的險惡。前四句不是純客觀的描寫,讀時須設想這是旅游者攀援于“連峰”“絕壁”之上,置身于“飛湍瀑流”之間,要使聽者感到驚心動魄。讀后可作稍長停頓,再用“其險也如此”緩緩收住。末句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當用降調讀,暗含“何苦而來”之意。

 、 “劍閣嶺煉而崔嵬……化為狼與豺!

  讀第一句當突然振起,以再現(xiàn)劍閣的險要景象。“一夫”兩句應該得頓挫有力,表明劍閣有易守難攻的特點。但重點是最后兩句,這是告誡西游的人:劍閣既為蜀之門戶,形勢又如此險要,自然易生軍事叛亂,決不可以久居蜀地。

 、 “朝避猛虎……不如早還家。”

  開頭四句直承上文,寫蜀地軍事叛亂中的殘酷景象。全用四字句,節(jié)奏短而有力,讀時當兩字一頓,有慘絕人寰之意。稍作停頓后,改用誠懇勸說語氣讀最后兩句。

 、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是全詩的結束語。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要讀得緩慢些,有深沉的慨嘆意!皞壬砦魍焙笊宰魍nD,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三、詩歌整體感知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曲》舊題,內(nèi)容多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本篇詩人襲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景色。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并寄予了對國事的憂慮和擔心。全詩以強烈的詠嘆憑空起事,繼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傳說和高危險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躍式的詩歌情感結構,給人以奔騰回旋的動感;流走于其中的氣吞山河的宏偉氣魄,給人以滌蕩心靈的強烈震撼。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汪洋捭闔,變幻莫測,處處險中見奇,展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才能和豐富的想像力。

  詩的開首4句是全篇的總綱,以后按蜀道的由來、歷史,蜀道沿途各處高峻、陰森、險惡和動蕩不定的社會情況等內(nèi)容次第寫來,鏡頭一組比一組驚心動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詩中反復疊現(xiàn)吟唱,作者以酣暢淋漓的筆墨,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神奇驚險、雄健開闊的高遠境界,使全詩的情感始終處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蕩,余韻悠長。

  四、作業(yè)布置

  背誦《蜀道難》。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提問背誦而導入新課。

  朗讀課文在學生朗讀時,提請注意詩歌的章法、氣象、基調。請朗讀好的學生進行朗讀。

  二、鑒賞詩歌章法

  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又稱反復),主旨句凡三見: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xiàn)一次。這并非簡單的重復,因為它每出現(xiàn)一次都給讀者帶來新的啟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貫穿始終、內(nèi)容層層深入的格局,使人產(chǎn)生一嘆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嘆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三、鑒賞詩歌氣象

  讀這首詩,如從畫廊經(jīng)過一般,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它們那闊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氣勢,使你怵目驚心,嘆為觀止。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痹谠娙说南胂裰,他仿佛將秦蜀之間重山疊嶺千里不絕的圖景一望無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保保秱字就將民間傳說中關于五丁開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出來,使我們仿佛聽到了五丁拽蛇時的大聲呼喊以及隨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道路、架設棧道的情形,不禁要贊嘆神力和人工的偉大!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是詩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見:當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時,他看見六條龍拉著的太陽車被擋住,不得不繞道而行;再俯視下面,只見波濤洶涌的急流為大山所阻而激起無數(shù)的漩渦──這幅畫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是詩人設想自己沿著盤山道攀登青泥嶺的情形。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边@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這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边@是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边@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

  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自不待言;且無論寫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宏偉,確非他人之可及。再從總體來看,其變化之速,愈變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四、鑒賞詩歌基調

  五、小結

  這首詩以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貫穿始終,已經(jīng)顯示了它的詠嘆基調。統(tǒng)觀全詩,詩人之嘆有三: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這三嘆其實也蘊含在詩人的具體描寫和抒情直白中。例如“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這是嘆蜀道之高,因為黃鶴之飛至高,猿猱動作最靈,二者皆不得過,人又何能翻越?再如“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這是嘆蜀道之險,用勸游者的口吻寫出,意味尤為深長。又如“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是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詩人用具體描寫方式,再現(xiàn)了“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孟子·離婁上》)的圖景,有不忍目睹之意。

  六、作業(yè)布置

 。、找出詩歌中的典故。

 。、詩歌運用了哪些修辭?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

  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清]沈德潛《唐詩別裁》)

  才氣揮霍,頓宕不休,如南海明珠,隨地傾出萬斛也。(《李詩緯》卷一)

  二、背誦課文

 。薄⒓w背誦。

 。、個別背誦。

  三、自由發(fā)揮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出理由

  四、拓展深化

 。薄⒃娙耸窃鯓觼肀憩F(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的?

  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寫出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虛寫映襯: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緣──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連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幾句描寫好在哪里?

  詩人先烘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蜀道之難的描寫,簡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3、“蜀道難”這樣一個難以表述的事物,李白為什么描繪得如此動人?

  李白之所以描繪得如此動人,還在于他融貫其間的浪漫主義激

  。詩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寫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則曰:“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狀道之險阻,則曰:“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詩人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讓我們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州”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難》作品簡短單薄,李白對這一樂府古題有所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他運用了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等參差錯落,長短不齊的句式,形成極為奔放的語言風格;韻腳也不斷變化,適合表現(xiàn)自由不羈的氣魄,描寫蜀中險要環(huán)境,一連三換韻腳,極盡變化之能事。這對他表現(xiàn)豐富奇特的想像和笑傲現(xiàn)實的浪漫主義精神也起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4、在風云變幻,險象叢生的驚險氛圍中,最后寫到了蜀中要塞劍閣。在大劍山和小劍山之間有一條30里長的棧道,群峰如劍,連山聳立,削壁中斷如門,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歷史上在此割據(jù)稱王者不乏其人。詩人從劍閣的險要引出對政治形勢的描寫。他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的語句,目的在于勸人引以為鑒戒,警惕戰(zhàn)亂的發(fā)生,并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既是描寫蜀道猛獸,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雙關語句,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為詩篇增加了現(xiàn)實的內(nèi)涵、深厚的意蘊。

  五、課堂小結

  這首詩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xiàn)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至于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一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一唱三嘆,回環(huán)反復,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六、作業(yè)

  課后完成黃皮書。

  【板書設計】

  開 篇 主旨句一見:嘆蜀道之高

  一 嘆 高 蜀道來歷

 。y行) 蜀道高峻

  二 嘆 險 景物凄清──以“何時還”起 照

 。ǹ晌罚 山水險惡

  主旨句二見:嘆蜀道之險

  三 嘆 戰(zhàn)禍之烈 劍閣險要

 。ㄉ杲洌 殺人慘景──以“早還家”結 應

  結 尾 主旨句三見: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

蜀道難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把握這首詩參差錯落的語言特點,在吟詠中體會蜀道的雄奇壯麗、高峻險要,感受詩的聲韻美。

  2.品味蜀道之“難”的典型意象,體會詩人豪放飄逸的詩風,感受詩的意境美。

  3.鑒賞詩人狀“難”之法,體悟詩人贊嘆、驚懼、憂慮之情,感受詩的情感美。

  教學重點:

  立足于“讀”,品味詩的意象、語言、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

  調動想象力及感悟力,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引入蜀道:復習舊知,激發(fā)興趣

  1、競賽背誦李白詩句

  2、“詩仙”由來

  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蜀道難》,他看完了之后,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貶謫到人世上了!”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稱為“詩仙”。

  3、李白簡介

  二、傾聽蜀道:初讀感知,疏通文意

 。ㄒ唬┏踝x

  《蜀道難》氣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興寄遙深,“非高聲朗誦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曾國藩語),讓我們在誦讀中感知詩情,參悟畫意。

  1、讀準字音。

  噫吁嚱(yīxūxī)魚鳧(yúfú)秦塞(sài)

  石棧(zhàn) 猿猱(náo)捫(mén)參(shēn)歷井

  撫膺(yīng)巉(chán)巖飛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萬壑(hè)崢嶸(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

  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2、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是否準確。

  3、示范朗讀。(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讀準節(jié)奏、語氣,可輕聲跟讀。

  讀前指導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ā班嬗鯂健笔菑秃蠂@詞,須一氣讀出,中間不得停頓!拔:醺咴铡币喈斠粴庾x,“乎”有延長音!爸薄坝凇苯援斴p讀。)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極短的停頓。“有”有余音!爸陛p讀。)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也”后聲斷氣不斷。“∥”表較長停頓。)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輕讀。)

  4、齊讀課文。

 。ǘ┽屃x

  第一段:

  1.噫吁戲,危乎高哉(高)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比)

  3.西當太白有鳥道(擋)

  4.然后天梯石棧方鉤連(溝通相連)

  5.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使動用法,使……回轉)

  6.猿猱欲度愁攀援(越過)

  7.青泥何盤盤(多么)

  第二段:

  1.但見悲鳥號古木(只)

  2.雄飛雌從繞林間(跟隨)

  3.使人聽此凋朱顏(使動用法,使……凋謝)

  4.連峰去天不盈尺(離)(滿)

  5.枯松倒掛倚絕壁(靠)

  6.飛湍瀑流爭喧豗(急流)

  7.砯崖轉石萬壑雷(擬聲詞)

  第三段:

  1.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人)(擋,把守)

  2.所守或匪親(同“非”)

  3.朝避猛虎,夕避長蛇(互文見義)

  4.錦城雖云樂(雖然)

  5.側身西望長咨嗟(深深)

  (三)脈絡

  1、整體把握。

 。1)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句?

  明確: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結構內(nèi)容

  第一節(jié),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

  第二節(jié),寫景物凄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

  第三節(jié),摩劍閣之險要,想殺人之慘景——嘆戰(zhàn)禍之烈,有申戒之意。

  2、誦讀成背。

  我們學習詩歌的終極目標是把詩歌融入到自己文化血脈中,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前提是必須把詩歌背下來,并不斷咀嚼它,直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朱熹)

  大家一定都聽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大家來做一回東郭先生,看我們的“濫竽”能不能吹奏出美妙的樂曲,把《蜀道難》給背下來。

 。1)給學生2分鐘自由背書。

  (2)背書接力

 、傧冉幸粋同學背,當背不下去時,請其他會背的同學接著背;當全體學生都不會時,教師給以提示。

 、诖擞螒蛑貜3-4遍

 。3)“濫竽充數(shù)”集體背(重復2-3次)

  第二課時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把詩歌中的字音、字義以及詩歌脈絡都梳理清楚了,明白了詩歌先后寫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險以及戰(zhàn)禍之慘烈,大家快速地在腦海中回憶一遍。好,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蜀道難》。(板書:課題、作者)唐代詩評家殷璠曾評價《蜀道難》是“奇之又奇,自騷人以還,鮮有此體調”。那么這首詩究竟奇在何處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從手法和意蘊這兩個方面來看看這首詩到底奇在何處。

  二、過程

  1、誦讀文章

  師:我們先來品讀揣摩詩歌的手法之奇,先來看第一節(jié)。上節(jié)課我們講了第一節(jié)寫的是蜀道之高(板書),那么這一節(jié)是如何來寫蜀道之高的,用了哪些手法來寫呢?現(xiàn)在請大家自由朗誦第一節(jié)并思考這個問題。

  生朗讀第一節(jié)。

  師:好,讀完了,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一下,剛剛老師的問題是第一節(jié)用了什么樣的手法來寫蜀道之難。

  生:夸張、想象、用典……

  師:好,看來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現(xiàn)在呢,我們一起來看第一節(jié),老師先挑幾句,我們一起來賞析,之后,再由大家補充。先看老師挑出來的第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有沒有采用什么手法?

  生:夸張,說蜀道之難比登上青天還難。

  師:對,說蜀道之難比登上青天還難,極言蜀道之難。好,我們接著來看這一句:“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這句話用了什么樣的手法?大家可以結合課下注釋看一下。

  生:這句話是用典,采用了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寫出了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險阻。

  師:說的很對,所以這句話呢,是用典的手法,說具體點就是用到了神話傳說。那么老師要問了,第一節(jié)里還有沒有其他用到神話故事的句子呢?

  生:“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也采用了神話,是六龍回日的神話,寫出了蜀道之高。

  師:大家覺得他補充得對嗎?

  生(齊):對。

  師:沒錯,這兩處都采用了神話故事。前者寫出了歷史上開蜀道之難,后者寫蜀道之高,連太陽神見了都要繞道行駛,兩者都表現(xiàn)出了蜀道的難。作者采用這兩個神話故事,使得詩歌的意象也顯得闊大雄奇。好,到這里,老師想問大家,神話故事是不是真實的呢?

  生:不是。

  師:那是不是詩歌中的所有描寫都是不真實的呢?

  生(齊):不是。

  師:嗯,那同學們找一找,看看第一節(jié)中有哪些實寫。

  生1:“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是實寫。

  師:對,那么既有虛寫又有實寫,這是什么手法?

  生(齊):虛實結合。

  師:對的,虛實結合。虛實結合,使得趣味、詩韻倶存,使詩歌內(nèi)涵豐富,意境也十分闊大。好,我們接著來看這一句“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這句話用了什么手法?

  生:……

  師:老師先給大家分析一下,課下注釋說,黃鶴是一種善飛的大鳥,猿猱也是一種善于攀援的動物,但是這里卻說黃鶴飛不過去,猿猱也“愁攀援”,這是什么手法呢?

  生:夸張。

  師:對,好,我們再來看這句話還有沒有用到其他的手法。詩人沒有直接寫山勢之高,也沒有直接說人行走很艱難,而是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說山之高,這是什么手法?

  生:側面烘托。

  師:說的很對,用黃鶴不得飛渡,猿猱愁于攀援來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并沒有直言蜀道之高以及人行走之艱難,所以是側面烘托的手法。我們接著來看這句話:“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大家看看課下注釋,上句中的“捫”是摸的意思,“歷”是從中間穿過,“仰”是仰著頭,“脅息”是屏住呼吸;下句中,“以手撫膺”是用手摸著胸脯,“坐長嘆”,徒有長長地嘆息。這整句話實際上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我們來看,“捫”、“歷”、“仰”、“以手撫膺”是不是都是動作描寫?“脅息”和“長嘆”我們不能從動作上看出來,但是可以從神態(tài)上看出來,這句呢,其實是用了一種摹寫神情、動作的手法,這種手法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我們說簡單一點,可以叫做細節(jié)描寫。詩人通過摹寫包括手摸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等一系列的動作、神情,使得其困危之狀猶在眼前。那么,老師想問大家,詩人能真的“捫參歷井”嗎?

  生:不能。

  師:對,很顯然是不可能的,“捫參歷井仰脅息”,大家翻譯一下這句話。

  生:山高入天,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觸摸星星,甚至要從它們中間穿過。

  師:嗯,課下注釋寫得很清楚,我們看一下,詩人不可能“捫參歷井”,但這里他卻說自己在山上能夠“捫參歷井”。這是什么手法?

  生:想象。

  師:對,這是詩人奇特的想象,以表現(xiàn)蜀道之高。好,到這里,我們已經(jīng)基本看完了第一節(jié)。大家有沒有想補充的?

  生:老師,“猿猱欲度愁攀援”也用到了擬人的手法。

  師:對,說猿猱“愁”,嗯,補充得很對,這一點老師忽略了,大家要注意一下。好,如果沒有要繼續(xù)補充的,那我們來總結一下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用了夸張、用典、側面烘托、虛實結合、摹寫神情、動作、想象、擬人(板書)的手法。好,看完了第一節(jié),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進入第二節(jié),我們知道第二節(jié)寫的是蜀道之險(板書),那作者是怎樣來寫的呢?XX你給我們讀一下第二節(jié)把,大家在聽他讀的時候要注意思考這里面的藝術手法。

  生:問君西游何時還……

  師:嗯,讀得不錯,聲音洪亮,情感到位。我們一起來鑒賞一下吧。還是老師先挑幾句,一會大家補充。先看老師挑的第一句:“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贝蠹易x完這句話有什么感覺?是不是感覺列了很多景物啊?大家找一找,有哪些?

  生:悲鳥、古木、林、子規(guī)、夜月、空山。

  師:對,大家數(shù)一數(shù),一個列了六個景,詩人有什么用意呢?悲鳥、古木、林等這些景物大家都容易看明白,那么子規(guī)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子規(guī)于暮春、初夏時日夜啼叫,鳴聲凄悲,關于它,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它是周朝末年蜀君杜宇即望帝冤魂所化。杜宇國亡身死,魂化為鳥,思國念家,暮春啼苦,以至于口中流血,于是人們又稱子規(guī)為杜宇、杜鵑。在古代詩文中,子規(guī)成了代表冤屈、悲苦的象征性意象。所以,大家以后在賞析詩歌的時候看到子規(guī)這個景物或者說是意象,就應該知道怎么做了吧。好,了解了子規(guī),我們再回到剛剛大家找出來的景物,我們發(fā)現(xiàn),鳥、木、月、山這些意象前都加上了修飾語,那么這些修飾語有什么作用呢?

  生:渲染了一種悲涼的氣氛。

  師:說的很對,詩人用子規(guī)這個意象,再加上悲鳥、空山等一系列帶有傷感色彩的景物構成了一幅冷色調畫面。鳥的號叫,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從而營造出了一種凄清的氣氛,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蜀道艱險的慨嘆。那這里用了什么手法?大家發(fā)現(xiàn)了嗎?

  生(齊):借景抒情。

  師:是的,借景抒情,通過景物表達了自己對蜀道艱險的慨嘆,所以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好,我們再來看看后文,“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边@里也列了很多景物,大家先找一下。好,有哪些景。

  生:連峰、枯松、絕壁、飛湍、瀑流。

  師:對,大家看一下這些景物,前三個跟后兩個有很明顯的區(qū)別,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生:前三個是靜,后兩個是動。

  師:說得對,那有動有靜,是什么手法。

  生:動靜結合。

  師:對,詩人用動靜結合的手法,將視覺與聽覺結合,從而營造出了一種蒼涼、雄渾、蕭條的氛圍。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連峰去天不盈尺”這句,說綿延不斷的山峰距天不足一尺,這是什么手法?

  生:夸張

  師:對,很顯然是一種夸張的手法。用了夸張的手法來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大家想一想,離天不到一尺,這山峰是有多高!第二節(jié)里,如此多的畫面此隱彼現(xiàn),其境界之闊大,就不必多說了,可見沈德潛云“起雷霆于指顧之間”,絕非虛言啊!對于第二節(jié)的鑒賞,大家還有什么想補充的嗎?

  生:……

  師:那好,我們來總結一下,第二節(jié)用了借景抒情、夸張、動靜結合(板書)的手法。接著我們就進入第三節(jié),第三節(jié)寫的是戰(zhàn)禍之慘烈(板書),F(xiàn)在,老師來讀一遍,在老師讀的過程中,請大家思考這一節(jié)是怎么來表現(xiàn)戰(zhàn)禍慘烈的!皠﹂w崢嶸而崔嵬……”好,大家自己先思考一下。跟第一、二節(jié)比,這一節(jié)賞析起來可能比較難,還是我們一起來看吧,大家都認真聽老師講。我們來看這里:“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在講這句話之前呢,我們先來看這句話“一夫荷戟,萬夫趑(zī)趄(jū),形勝之地,匪親勿居”,意思是說一個人在此防守,千萬人馬都躊躇不前,地形如此的地方,不是親信可千萬不能派他堅守此地!這句話是西晉張載《劍閣銘》里的一句話,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句話其實是異曲同工的。大家知不知道用其他人的句子是什么手法?

  生:化用名句。

  師:對,這里詩人是化用了張載的句子,勸人引以為戒,警惕戰(zhàn)亂發(fā)生。我們接著來看下一句:“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這里我想問問同學們,你們覺得“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是形容誰的呢?

  生:猛虎和長蛇。

  師:僅僅是猛虎和長蛇嗎?再思考一下。

  生:我覺得也暗指當時黑暗的政治。

  師:對,唐天寶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潛伏著危機,心懷異志者可能恃險作亂,作者這樣寫是要提醒人們注意世事、時局。所以這句話還表達了另一層意思,就是影射當時政治兇煞。好,既然表達了兩層意思,那這是種什么寫法呢?

  生:雙關。

  師:是的,一語雙關。好,至此,我們已經(jīng)從藝術手法上把這首詩鑒賞完了,我們來總結一下第三節(jié),化用名句和雙關(板書)的手法。從整首詩歌來看,李白的這種瑰麗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神奇的傳說等各種藝術手法,再加以奔放的激情,就構成了詩人浪漫主義的風格特色。相信同學們從老師剛剛的講解中也學到了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吧,希望大家掌握這些方法,以后在做題的時候能夠學以致用。

  好,現(xiàn)在請同學們找一下,詩歌的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一共幾次提到?

  生(齊):三次。

  師:沒錯,提到了三次,詩人為什么要多次提到這句話呢?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這三次出現(xiàn)分別有什么作用。先來看第一處,第一處出現(xiàn)在詩歌的開頭,大家思考一下,這里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領起全文。

  師:對,領起全文。好,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處,“凋朱顏”是什么意思。靠凑n下注釋。

  生:嚇得變了臉色。

  師:對,害怕,為什么害怕啊?

  生:因為周圍環(huán)境很艱險。

  師:那作者這里再次提到“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有什么作用呢?

  生:突出環(huán)境之艱險,再次強調蜀道之難。

  師:好,說的很對。再看第三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在結尾提到,是什么作用呢?

  生:總結全文。

  師:對,其實我們可以換一種更準確的說法,收束全篇。那么,還有沒有別的作用呢?老師提示一下,詩歌開頭提到,結尾處又提到,是什么作用?

  生:照應。

  師:對,與開頭照應。好,分析完了每一處的作用,我們回到最開始的問題,詩人為什么要多次提到這句話?老師提示一下,大家知道多次重復一句話是什么手法嗎?

  生:反復

  師:對,確實是反復(板書),那這種手法有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生1:起強調作用,強調了蜀道之難。

  生2:這句話貫穿了文章始終,從第一次出現(xiàn)到第三次出現(xiàn),使得文章的內(nèi)容也層層深入,顯得很有條理。

  師:大家說的很對,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到底什么是反復。反復就是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情感,特意重復使用某些詞語、句子或者段落等。好,從整首詩歌來看,詩人用了反復的手法,強調了蜀道之難,同時也使得詩歌的格式更為整齊有序,而又回環(huán)起伏。好,到這里我們品讀了藝術手法之奇,接下來進入第二部分,揣摩一下意蘊之奇。課下注釋里寫道,這首詩是大約作于唐天寶初年,是詩人在長安時為送別友人入蜀而作,都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大家覺得這首詩的情感是怎樣的?是不是十分惆悵傷懷呢?

  生:不是。

  師:嗯,從我們第一節(jié)課聽的朗誦音頻中,我們就可以聽到這首詩讀起來慷慨激昂,沒有一點送別的哀婉之情,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大家可以先討論一下。

  生:這首詩之所以壯闊是因為詩人主要寫的是蜀道之難,而并不像其他送別詩那樣極盡送別之哀婉。

  師:那你覺得詩人極寫蜀道難的目的是什么?

  生:目的是為了勸友人不要去。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師:說得對,詩人確實是想勸友人不要入蜀,那么這就是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最終目的嗎?我們知道,這首詩是天寶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而李白二十六歲時只身出蜀,到四十二歲才被召入長安,供奉翰林。天寶初年,地方節(jié)度使勢力膨脹,藩鎮(zhèn)割據(jù)。好,現(xiàn)在請大家結合我們剛剛講的第三節(jié)來思考一下,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還有沒有其他的用意呢呢?

  生:感嘆人生之難,仕途之難。

  生:警告當時的統(tǒng)治者,謹防軍閥割據(jù),表現(xiàn)對時局的隱憂。

  師:是啊,李白是在以一番奇語傾吐一腔幽憤之情,一副狂態(tài)也難掩他一顆赤子之心!好,這節(jié)課到這里就講完了,我們來總結一下。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生:夸張、神話故事、想象……

  師:主旨句是什么?

  生: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師:有什么樣的意蘊,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生:勸友人不要入蜀;感嘆人生之難,仕途之難;表達對國事的深切憂慮和關切。

  師:好,給大家留一個小作業(yè)(結合該詩給李白擬一個頒獎詞)。下課!

  【板書設計】

  蜀道難

  李白

  手法第一節(jié):蜀道之高(夸張、用典、側面烘托、虛實結合、摹寫神情、動作、想象、擬人)

  第二節(jié):蜀道之險(借景抒情、夸張、動靜結合)

  第三節(jié):戰(zhàn)禍之慘烈(化用名句、雙關)

  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反復)

  意蘊1、勸友人不要入蜀

  2、感嘆人生之難,仕途之難

  3、表達對國事的深切憂慮和關切。

蜀道難教學設計9

  設計思想:

  1、治學方法的指導、治學精神的培養(yǎng)是本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

  2、詩歌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所學詩歌融入我們的文化血脈中,“使其言皆出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

  3、教學結構采用板塊式,寫、辨、刪、改、讀、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逐一落實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識記詩中幾個難寫的生字:嚱巉豗砯

  2、通過材料辨析,學習文學研究的基礎方法——大膽想象,小心求證。

  3、運用施蜇存的“剝皮抽筋法”理解詩歌的主旨;改寫詩歌,體會李白詩歌雄奇飄逸、光怪陸離的浪漫主義特色。

  4、學習運用朗讀技巧(重音、停頓、揚抑、語氣)來表達自己對詩歌的理解。

  5、背誦詩歌。

  課時安排:根據(jù)學生程度,安排1-2課時

  教學步驟:

  一、寫——識記難字

  同學們想知道老師崇拜的偶像嗎?

  他叫莫礪鋒,曾經(jīng)當過農(nóng)民,作過臨時工,現(xiàn)任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并任河南大學、鄭州大學、安徽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學術兼職有中國韻文學會理事、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杜甫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學術委員、安徽師范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1991年被國家教委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同學們想知道莫先生的老師是誰嗎?

  他就是南京大學文學院的程千帆教授,我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大師級的人物。

  同學們想知道程千帆教授是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嗎?

  莫礪鋒教授回憶說,“程千帆先生別要注意科學研究中基本操作的訓練。例如:應當把研究生論文當中出現(xiàn)了錯別字、不規(guī)范的簡化字,語法不通的句子以及引用別人的論點而不加說明的情況等,看作是自己的失職。因為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正反映了自己平日對他們要求不高。訓練不夠,也就是對他們愛護不夠!

  語文學習伴隨著我們一生,語文最基本的任務就是識字,識字量是衡量一個人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大家任何時候也不應忽視它。請同學們畫出課文里你認為比較難寫的字,把它們認真的寫一寫,記住它們。

  【聽寫】

  嚱巉豗砯

  二、辨——學會研究

  關于《蜀道難》的主旨主要有四種說法:

 、俅嗽娤禐榉浚ㄍ豕伲、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的毒手;

  ②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

 、鄞嗽娭荚谥S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jù),不聽朝廷節(jié)制;

 、艽嗽娂兇飧柙伾剿L光,并無寓意。

  1、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練習四孟棨的《本事詩》判斷第二種說法是否正確?

  從材料中可以知道,這首詩作于李白進長安時,而玄宗入蜀是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所以第二種說法不正確。

  2、追問:假如孟棨記錄的事情不可靠呢?

  教師解釋:這首詩最早見錄于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岳英靈集》,該書編成于唐玄宗天寶十二載(公元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岳英靈集》編成之前。

  板書:大膽的想象,小心的求證——胡適

  3、學生獨立判斷第一種說法。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

  4、教師小結:

  至于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jù)。章仇兼瓊鎮(zhèn)蜀時,雖然盤剝欺壓百姓,卻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結朝中權貴,以求到長安去做京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后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于作品實際。

  三、刪——理解主旨

  如何理解這首詩的主旨,詩詞研究專家華東師大施蜇存教授有一種名字聽起來有些恐怖,卻簡單有效的方法——“剝皮抽筋法”,即找出詩歌的主干句子,把那些光怪陸離,神豪氣壯的裝飾刪去。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問君西游何時還?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側身西望長咨嗟!

  問:《蜀道難》的主旨是什么?

  為友人送行,勸其不要入蜀。詹钅英先生《李白詩文系年》論證了這一觀點,為學界基本認同。

  四、改——體會表達

  老師把這首改寫了一下,請大家對照李白的原詩加以點評。

  蜀道難于上青天,

  山高路陡愁攀緣,

  更有藩鎮(zhèn)如虎蛇,

  問君何苦去涉險?

  點撥重點:

  1、語言形式

 、俅嗽姼星槿绱蠛颖加浚豢啥糁,惟有采用雜言詩,方能淋漓痛快地抒發(fā)出詩人那奔騰恣肆的情感。②此詩豎排恰似群峰錯落,連綿逶迤,給讀者以視覺壯美的審美愉悅。

  2、浪漫色彩

  詩人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觀賞,而是熱情地贊嘆,借以抒發(fā)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飛流驚湍、奇峰險壑,賦予了詩人的情感氣質,因而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偉的姿態(tài)。

  詩人善于把想像、夸張和神話傳說融為一體進行寫景抒情,從蠶叢開國說到五丁開山,由六龍回日寫到子規(guī)夜啼,天馬行空般地馳騁想像,創(chuàng)造出博大浩渺的藝術境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透過奇麗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詩人那“落筆搖五岳、笑傲凌滄洲”的高大形象。

  五、讀——讀出理解

  朗誦詩歌不僅要讀準字音,更要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運用朗讀技巧(重音、停頓、揚抑、語氣)表達出來。每位同學選擇一兩句,設計朗誦技巧,并解釋這樣設計的理由。

  1、學生自主設計

  2、師生交流

  朗讀指導:

  1.“噫吁嚱……難于上青天!

  “噫吁嚱”是驚嘆語,面對險峻的大山,讓人不由得發(fā)出驚嘆,因此這三個字要讀出驚嘆的語氣。“危乎高哉”是并列結構,“高”“!弊x重音,“乎”“哉”聲音延長!笆竦乐y”中“難”字讀重音,“上青天”語調上揚。

  2.“蠶叢及魚鳧……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边@里回憶古蜀國的歷史,語速要慢,讀出歷史的蒼茫感。“地崩山摧壯士死”,“崩”“摧”“死”讀重音,咬字要重,聲音加強,讀出驚心動魄的悲壯感。

  3.“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以手撫膺坐長嘆!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边@幾句寫山高路險,蜀道難行,“六龍回日”“沖波逆折”“不”“愁”“何盤盤”“百步九折”讀重音。“上有”“下有”稍作停頓!皰袇v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此句寫在高山行路的緊張,語調緊張,讀出現(xiàn)場的緊迫感。

  4.“問君西游何時還……使人聽此凋朱顏!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要讀出關切的語氣。“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意境凄清悲涼,朗誦時“悲”“號”“啼”“愁”讀重音,“愁”聲音延長,由強到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感情深沉,語帶悲哀,因此,“凋朱顏”要讀得一字一頓。

  5.“連峰去天不盈尺……胡為乎來哉!”

  此處寫蜀道的險惡環(huán)境,好像一串電影鏡頭: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畫面;接著平緩地推成枯松倒掛絕壁的特寫;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勢若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朗誦時,速度要不斷加快,聲音由弱到強。“其險也如此”,朗誦的速度放慢!班禒栠h道之人胡為乎來哉”不是詢問,是詩人借用蜀人的口氣,對歷險而來的游者深表嘆息暗含“何苦而來”之意,應用降調來讀。

  6.“劍閣崢嶸而崔嵬……殺人如麻!

  此處極力渲染蜀地社會環(huán)境的險惡,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禍慘烈,生命安全得不到任何保障,文字充斥濃重的血腥味。朗誦時語速要不斷加快,“殺人”稍作停頓,“如麻”讀重音。

  7.“錦城雖云樂……側身西望長咨嗟!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币x出規(guī)勸的語氣,“早還家”讀重音!皞壬砦魍焙笊宰魍nD,再用漸慢漸弱的聲調讀“長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發(fā)人深思。

  六、背——強化記憶

  我們學習詩歌的終極目標是把詩歌融入到自己文化血脈中,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前提是必須把詩歌背下來,并不斷復習它,咀嚼它,直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朱熹)

  大家一定都聽過“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大家來做一回東郭先生,看我們的“濫竽”能不能吹奏出美妙的樂曲,把《蜀道難》給背下來。用大家的實踐來驗證吳老師的“重大發(fā)現(xiàn)”——濫竽充數(shù)效應。

  1、給學生2分鐘自由背書。

  2、背書接力

 、傧冉幸粋同學背,當背不下去時,請其他會背的同學接著背;當全體學生都不會時,教師給以提示。

 、诖擞螒蛑貜3-4遍

  3、“濫竽充數(shù)”集體背(重復2-3次)

  4、抽查背誦(注意多給學生以鼓勵)

  七、學法總結

  1、寫——識記難字

  2、辨——學會研究

  3、刪——理解主旨

  4、改——體會表達

  5、讀——讀出理解

  6、背——強化記憶

  八、課后作業(yè)

  課外閱讀[一]

  天馬歌

  李白

  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

  嘶青云,振綠發(fā),蘭筋權奇走滅沒。

  騰昆侖,歷四極,四足無一蹶。

  雞鳴刷燕哺秣越,神行電邁聶慌惚。

  天馬呼,飛龍趨,目明長庚臆雙鳧,

  尾如流星首渴烏,口噴紅光汗溝朱。

  曾陪時龍躡天衢,羈金絡月照皇都,

  逸氣棱棱凌九區(qū),白璧如山誰敢沽?

  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

  天馬奔,戀君軒,

  駷躍驚矯浮云翻。

  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

  不逢寒風子,誰采逸景孫。

  白云在青天,丘陵遠崔嵬。

  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

  伯樂翦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

  愿逢田子方,惻然為我悲。

  雖有玉山禾,不能療苦饑。

  嚴霜五月凋桂枝,伏櫪銜冤摧兩眉。

  請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瑤池。

  課外閱讀[二]

  尋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余光中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

  高力士羞憤的手里,人卻不見了

  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

  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jié)奏

  留給杜二去細細的苦吟

  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

  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壺

  把自己藏起來,連太太也尋不到你

  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在所有的詩里你都預言

  會突然水遁,或許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亂發(fā)當風

  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

  肝硬化怎殺得死你?

  酒放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口一吐就半個盛唐

  從一元到天寶,從洛陽到咸陽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

  當?shù)匾粡椞羝鸬幕匾?/p>

  一貶世上已經(jīng)夠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難堪

  至今成謎是你的籍貫

  隴西或山東,青蓮鄉(xiāng)或碎葉城

  不如歸去歸哪個故鄉(xiāng)?

  凡你醉處,你說過,皆非他鄉(xiāng)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

  一回頭四窗下竟已白頭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給霧鎖了,無路可入

  仍爐火示純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躡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許那才你故鄉(xiāng)

  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望?

  而無論出門向西哭,向東哭

  長安卻早已陷落

  二十四萬里的歸程

  也不必驚動大鵬了,也無須招鶴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飛碟

  詭緣的閃光愈轉愈快

  接你回傳說里去

  備課資料: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必修)語文第五冊教師教學用書

  2、閻紹典《<蜀道難>賞析》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鑒賞辭典》

蜀道難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把握這首詩參差錯落的語言特點,在吟詠中體會蜀道的雄奇壯麗、高峻險要,感受詩的聲韻美。

  2、品味蜀道之“難”的典型意象,體會詩人豪放飄逸的詩風,感受詩的意境美。

  3、鑒賞詩人狀“難”之法,體悟詩人贊嘆、驚懼、憂慮之情,感受詩的情感美。

  教學重點:立足于“讀”,品味詩的意象、語言、藝術風格。

  教學難點:調動想象力及感悟力,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引入蜀道:激發(fā)誦讀興趣

  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蜀道難》,他看完了之后,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貶謫到人世上了。 贝撕,李白就被后人尊稱為“詩仙”。

  二、傾聽蜀道:初讀感知質疑

 。ㄒ唬┏踝x

  《蜀道難》氣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興寄遙深,“非高聲朗誦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趣”(曾國藩語),讓我們在誦讀中感知詩情,參悟畫意。

  1、讀準字音。

  2、指名朗讀。其他學生聽讀,注意字音、節(jié)奏是否準確。

  3、示范朗讀。(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范讀。)要求學生特別注意讀準節(jié)奏、語氣,可輕聲跟讀。

  讀前指導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ā班嬗鯂健笔菑秃蠂@詞,須一氣讀出,中間不得停頓!拔:醺咴铡币喈斠粴庾x,“乎”有延長音!爸薄坝凇苯援斴p讀。)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極短的停頓。“有”有余音!爸陛p讀。)

 。3)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ā耙病焙舐晹鄽獠粩。“∥”表較長停頓。)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而”輕讀。)

  4、齊讀課文。

  1、整體把握。

  (1)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請用一個詞或句子概括。

  明確:“難”或者“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面對蜀道之難,李白如何感嘆?

  明確:“噫吁嚱”“長嘆”“嗟”“長咨嗟”。

  2、誦讀指導。

  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讀出“長嘆”“嗟”“長咨嗟”之情?

 。1)朗讀時應于抑揚頓挫中突顯詩中詞語的情韻意味,于舒緩疾徐中突顯長短散整詩句自由奔放之氣韻風神,于輕重緩急中突顯情感語氣的起伏跌宕。具體而言,即:

 、倌芡怀鍪竦乐礁、山危、人險的動詞(謂語)、形容詞(定語)應重讀。

 、诜磸统霈F(xiàn)的語句應重讀。

  ③突出蜀道高峻雄奇的詩句應略快,高昂些;突出蜀道荒涼慘烈的詩句節(jié)奏略慢,聲音低沉些。

 。2)本詩主旨句的誦讀。

  本詩的主旨句三次出現(xiàn),有力表達出作者對“蜀道難”的感嘆,誦讀時要讀出各自的韻味。

 、汆嬗鯂,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此句感嘆蜀道的“高!薄T谌姷拈_頭,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調,也領起下面四句神話傳說。所以要讀得很有聲勢,特別是“噫吁嚱”三個驚嘆詞重疊,更加重驚異之感,所以要讀得高亢。)

 、谑竦乐y,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此句感嘆蜀道的“驚險”!笆谷寺牬说蛑祛仭,聽了這些內(nèi)容后,不禁使人紅潤的容顏都為之凋傷憔損,要讀得慢而傷感,要低調。)

  ③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ù司涓袊@蜀道的“兇險”。要讀得緩慢、深沉,讀出感嘆來。)

  3、嘗試背誦。

  《蜀道難》全詩294字,如何快速背誦,而又不易遺忘?這里介紹一種方法——梳理思路記憶法。這種方法表現(xiàn)為:化整為零,邊思考邊誦讀。

  梳理思路,實際上就是找行文方向與寫作層次,變詩人的詩為自己頭腦中的框架與路線。

  全詩三段。

  第一段,按思路,將其劃分為四個板塊來記憶。第一個板塊總起,第二到四個板塊寫蜀道來歷。

  第一個板塊應題,可讀記如下詩句: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重點強化“危(高)”和“難”字。

  第二個板塊本應該正面描寫蜀道難,但李白卻化用歷史傳說,言秦、蜀不相往來?勺x記如下詩句: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重點消化“何(多么)”“茫然(一無所知的樣子)”“爾(那)”。

  第三個板塊,詩歌拉回現(xiàn)實,并融入“五丁開山”的神話傳說: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天梯石棧相鉤連”,寫出了山勢之高峻,蜀道之驚險,這種險途,誰敢通過?

  第四個板塊,可從觀察角度與寫法層面來引導學生記憶: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這一板塊,前兩句是“面”,后兩句是“點”,“六龍回日”和“捫參歷井”句是想像,而“黃鶴”“猿猱”句是映襯。

  第二段分為三個板塊來記憶。

  第一個板塊,先設問作答,然后用鳥渲染愁情: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這一個板塊強化兩個詞,一是“畏途”,一是“愁”。

  第二個板塊,是主旨句復現(xiàn):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第三個板塊,先進行視覺描寫,再進行聽覺描寫,進一步寫蜀道之難,并勸誡人們別來蜀地: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第三段,可分兩個板塊識記。

  第一個板塊是重筆描寫劍閣險要: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這一個板塊要注意記表現(xiàn)劍閣特點的詞語,要注意“猛虎”“長蛇”的雙關義。

  第二個板塊,主旨句第三次出現(xiàn),詩人二度勸告: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課文的翻譯:噫,哎呀,好高啊好險啊!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和魚鳧是古蜀國的帝王,他們開國的事業(yè)何等茫然。從古到今四萬八千年,秦蜀二地從不通人煙。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鳥飛的路線,可以通往峨眉山巔。多少壯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條天梯似的棧道互相鉤連。上有那駕著六龍的日車也要回頭的高峰,下有那奔騰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連高飛的黃鶴也不得過啊,猿猴要過也無法攀援。青泥嶺上路,盤旋又盤旋,百步九折繞山巒。抬起頭來不敢出大氣,手摸星辰頭頂天。只好坐下來手按胸口發(fā)長嘆。

  西行的人啊,你什么時候回來呢?這可怕的蜀道,實在難以登攀!只聽見鳥兒在古樹上哀號,雌的跟著雄的飛繞在林間。又聽見子規(guī)在月下哭泣:“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一聲聲,愁滿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聽一聽也會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顏。山峰連著山峰,離天還不到一尺遠,千年枯枝倒掛在懸?guī)r上邊。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顯,沖得山巖震,推著巨石轉,好一似雷霆回響在這萬壑千山!笆竦朗沁@樣的艱險!可嘆(你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不知是為了什么?”

  劍門關氣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險。一人來把守,萬人難過關。把關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為禍患。行人來到這里,早上要防備猛虎的襲擊,晚上要警惕長蛇的暗算。它們磨快了牙齒,時刻要擺人肉宴。被它們殺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萬!板\城雖說是個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當我踏上歸途回身西望,還止不住連聲長嘆。

  第二課時

  一、品味蜀道——明象析言探法

 。ㄒ唬┢纷x典型意象,揣摩蜀道“難”在哪里。

  提問:歐陽修這樣評價《蜀道難》:“太白之精下人間,李白高歌蜀道難,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李白落筆生云煙!崩畎椎倪@種與眾不同的風格是如何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的?蜀道“難”在哪里?

  1、指名三位學生分別從課文1—3節(jié)找出蜀道的典型意象。

  明確:“鳥道”“天梯”“石!薄案邩恕薄盎卮ā薄包S鶴”“猿猱”“青泥(嶺)”“悲鳥”“子規(guī)”“連峰”“枯松”“瀑流”“劍閣”。

  2、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些典型意象入詩?

  明確:這些意象能夠表現(xiàn)出蜀道的“難”。

  3、結合詩中的意象,說說蜀道“難”在哪里?

 。1)難在“山高”。明確:通過直接感嘆、自古不通、六龍回日、猿鶴難度、攀援體驗極寫山高。

 。2)難在“勢險”。明確:通過直嘆其險、水急、巖峭、鳥悲、松掛、人慌,多方烘托,極寫其勢之險。

 。3)難在“人兇”。明確:通過地險、人兇、戰(zhàn)烈極寫蜀道人事之險。

 。ǘ┘氉x精彩詩句,賞析“言外之趣”。

  提問: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xiàn)蜀道之“難”?為什么?

  示例:(1)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巧妙地化用“五丁開山”這個神話故事,使我們仿佛聽到五丁拽蛇時的大聲呼喊以及隨后一聲使山河改觀的巨響,也仿佛看到無數(shù)勇敢的人在高山上開辟道路、架設棧道的情形,顯得很有氣勢,寫出古代勞動人民在劈山架路的過程中的悲壯的業(yè)績,極富浪漫主義的色彩。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用“六龍回日”的神話故事,上下對舉的表達方式說明蜀道難行,把蜀道的危和高寫得令人心驚肉跳。不僅把夸張和神話融為一體,正面寫山高(蜀道的高峻,連太陽神見了它都要繞道行駛),而且襯以“回川”之險。水險,更見山勢的高危。

  (3)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緣

  ——按理說黃鶴飛得很高,連黃鶴都飛不過去,可見蜀道山勢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緣技術比較好,這種山連猿猱都攀不過去,可見山勢的險峻。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側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實際上是一種以虛襯實的寫法。

  (4)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第二句寫出了蜀道山勢的迂回,地勢的復雜,是一種會讓人迷惑的山路,走進去就像迷宮一樣,突出了蜀道迂回盤旋曲折的特點。

 。5)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這也很像一組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6)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詩人實寫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全景式的驚險場景,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極言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了驚險的氣氛。

  3、教師小結。李白正是以變幻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

 。ㄈ┭凶x神奇筆法,探尋藝術魅力。

  提問:清代詩評家沈德潛曾評論這首詩說:“筆陣縱橫,如虬飛蠖動,起雷霆于指顧之間!弊髡哌\用了怎樣的神奇筆法來描摹蜀道之“難”?又是如何讓筆底驚雷乍起的呢?

  示例:

 。1)想象豐富。思接千載,神騖八極,從遼闊的'時空著手,想到蠶叢魚鳧開國、五丁開山、六龍駕日等神話傳說,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

  (2)夸張大膽。用“四萬八千歲”寫出隔絕歷史之久;用“難于上青天”“捫參歷井”“去天不盈尺”寫出蜀道山嶺之高;用“百步九折”寫青泥嶺之盤旋曲折;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殺人如麻”寫出蜀地之兇險。

  (3)側面烘托。用“鶴猿愁度”“沖波逆折”“枯松倒掛”來烘托蜀道之險峻;用“飛鳥悲號”“子規(guī)夜啼”來烘托蜀道之荒涼凄清;用“仰脅息”“撫膺坐長嘆”“側身西望長咨嗟”等切身感受來烘托蜀道峻險。

  (4)擬人生情。用“猿愁”“鳥悲”“瀑喧”,溝通了人與自然萬物,對蜀道之險形成同感。

 。5)反復詠嘆。詩人創(chuàng)造性地繼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見的復沓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出現(xiàn)三次。不僅鮮明地突出了全詩的基調和旋律,而且有力地強化了詩歌感情。三次重復每一次都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內(nèi)容的進一步深入,情感的又一次深化。開篇處詠嘆主旨句,是詩人仰望蜀道時發(fā)出的一聲長嘆,直逼主題,直抒胸臆,同時也為下文描寫蜀山的高危張本。詩的中間再次詠嘆主旨句,有勾連前后的作用,既綰結前一層“蜀道高危駭人,凄涼萬狀”,又開啟下一層“蜀道極其險惡,易守難攻”。結尾第三次詠嘆主旨句,總結全詩,呼應開頭,既將“蜀道之難”的主題概括無余,又借助副句“側身西望長咨嗟!”留下深長意味。

  4、教師小結。李白通過大膽聯(lián)想、極度夸張、反復烘托、生動擬人,反復詠嘆,把“蜀道難”具體化了,使之可見、可聞、可觸。蜀道高險,幾不可攀,但終究有路可通;詩仙之韻,幾不可及,也終有“章”可循。

  二、悟得蜀道——美讀達意通情

 。ㄒ唬├蠋熖岢鎏骄啃詥栴}。

  《蜀道難》的寓意及其主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唐宋詩醇》中說“蓋其詩筆勢奇崛,詞旨隱躍,往往求之不得”。代表性的說法有:

  1、詩人描寫了這個險象環(huán)生的蜀道,本身就有寄寓。暗示社會的風云變幻,險象叢生。

  2、第二節(jié)中作者來到蜀道時的感觸: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等就有寄寓。暗示自己當時失落、悲觀的心情。

  3、“問君西游何時還”“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暗示自己對長安官場的恐懼,既想入仕,以實現(xiàn)“濟世救民”的理想,又擔心官場險惡,不能功成身退,充滿了矛盾。

 。ㄒ唬┤喾中〗M爭鳴、辯論。(觀點相同的為一組)

  第一小組提出的觀點:《蜀道難》的寓意是“仕途坎坷”。

  理由:李白像中國絕大多數(shù)的文人一樣,做著兼濟天下的美夢,但他又和一般文人不一樣,他不希望走“科舉”道路,而是經(jīng)人舉薦由布衣而一躍成為卿相。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開始了一個新的漫游而兼求仕的時期。才高八斗的他又來到長安,不但沒人舉薦他,生活也陷入了困頓,還結交了一幫小混混,被人家揍了一頓,粉碎了他“平步青云”的政治美夢,這時他才明白“仕途之難,難于上青天”,心懷未酬之志離開了長安。

  第二小組提出的觀點:蜀道難行,不如歸去。

  理由:從文本來看,作者的思想是層層推進的:蜀道險——蜀道難行——不如歸去?v觀全詩,蜀道難行之意貫穿首尾:無路時,不可行;有路處,亦難行。

  首先,山勢高峻,路途曲折,不可行。

  其次,古木森森,鳥鳴凄凄,亂人心志,不可行!暗姳B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失伴的梟鳥在古木間悲號,啼血的杜鵑在夜月下哀鳴,草木含悲,萬壑生愁,風云變色,百獸震惶。人處其間,尚未邁步,然前行之志已頓失矣!

  第三,山鳴谷應,萬壑震響,奪人魂魄,不可行。“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急流相匯,戰(zhàn)鼓隆隆;瀑擊巖壁,雷鳴陣陣;碎石翻滾,萬壑震響。人行道中,恍如面臨千軍萬馬,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難行矣!

  最后,戰(zhàn)亂發(fā)生,其禍烈烈,尤不可行!“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泵突⒛パ,長蛇吐信;陰風蕩谷,鬼鳴啾啾。貪生怕死乃人之本性,當生命可能受到威脅時,趨利避害便會成為人的必然行動。對行者而言,萌生歸意則是非常自然的了。

  (五)老師小結。

  對探究性的問題,我們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胡適語)。

  五、活寫“蜀道”:賞詩寫詩表情、為詩人擬頒獎辭。

  示例:你從月光下走來,你輕揮衣袖,灑下一片浪漫情懷;你從蜀道上走來,你微微昂頭,留下一身豪放氣概;你從唐詩中走來,你揮灑文墨,記下一個鼎盛時代。

  你名中帶“白”,的確,正如一張白紙,才可盡情在上面描繪出天馬行空的想象,才可盡興在上面揮寫出任何豪邁、磅礴的氣勢,才可溫柔地傾訴出那一片浪漫心境。

  一身傲氣,驚世才華,是你;一派灑脫,寫遍情懷,是你!

蜀道難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理解詩歌的藝術手法,如意境、聲韻等

  2、能力培養(yǎng)目標:通過誦讀品評賞鑒,體會想象、夸張的藝術特色

  3、情感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走近激情、浪漫、詩性和放達

  【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重點:

  1、從學習詩歌的朗誦入手,領會詩歌循環(huán)往復逐層深化的情感節(jié)奏和豪邁飄逸的氣勢

  2、探究本詩情感主旨

  3、本詩語言及藝術手法鑒賞,體會李白豪邁飄逸浪漫詩風的形成

  二、教學難點:

  1、鑒賞李白激昂俊逸的詩風.

  2、探究本課的情感主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點撥法

  2、自主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蜀道難》,他看完了之后,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仙人被貶謫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們尊稱為“詩仙”,那么這首給李白帶來“詩仙”美譽的《蜀道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一下。

  二、誦讀感知風

  1[活動] 下面先請大家聽一遍老師誦讀,聽的時候注意感受詩歌風格

  2[活動] 學生誦讀

  3[提問]通過誦讀和聽讀感受這首詩歌又怎樣的風格?

  [明確]雄渾、豪放

  4[活動]指導誦讀,感受詩風

  一、朗讀詩歌第一要注意節(jié)奏:劃分節(jié)奏,通常有兩種依據(jù):或按音節(jié),或按語意。在朗讀時停頓的單位可以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音節(jié)或意義。

  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二、語速:表達憂郁、悲傷、痛苦的情緒時,語速應該比較緩慢。而快速的動作、緊張的場面,或者表達興奮、激動情緒時語速應快。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W生自己找出喜歡的詩句,誦讀品味)

  三、品讀詩歌情感(語言的節(jié)奏屬于詩歌的外在結構,詩歌還有內(nèi)在結構,就是詩歌的情感,情感的變化才使詩歌讀來抑揚頓挫)

  1、找出這首詩中反復詠嘆的詩句,集體朗誦。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他反復詠嘆蜀道難,蜀道到底難在哪兒?

  [明確]一嘆高 (學生找出表現(xiàn)高的句子分析)

  [參考]: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龍回日”的`神話故事,作者還用了上下對舉的方式說明蜀道難行寫出了山勢之高,綿延接天萬仞之深,極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寫得令人心驚肉跳;“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勾連”——巧妙地化用“五丁開山”這個神話傳說故事,寫出了開蜀道的難寫出了古代人與自然的斗爭和改造自然的強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難這句話顯得很有氣勢,寫出古代勞動人民在劈山架路的過程中的悲壯的業(yè)績而且這句話還運用了傳說故事極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第二句寫出了蜀道山勢迂回,地勢極為復雜,是一種會讓人迷惑的山路,走進去就像迷宮一樣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盤旋曲折的特點;“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攀緣”——按理說黃鶴飛得很高,連黃鶴都飛不過去,可見蜀道山勢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緣技術比較好,這種山連猿猱都攀不過去,可見山勢的險峻通過黃鶴和猿猱都飛不過去或者攀不過去來側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這是寫登上頂峰以后的情形 通過摹寫神情、動作側面: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困危之狀如在眼前——這也很像一組搖鏡頭,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詩人從星星中間穿過,有時還好奇地觸摸它們,看看是個什么樣子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小結]由此可知,第一小節(jié)里有大膽的夸張,有豐富的想象,還引用了神話傳說,意象十分的雄奇、壯闊,感情奔放,讀來確實有攝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

  [活動] 生再齊讀整個第一小節(jié)讀的時候注意體會李白浪漫主義的激情。

  二嘆險(學生找出表現(xiàn)險的句子分析)

  [明確]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這是詩人設想游者在途中所見到的景物畫面是凄清的:鳥鳴,使山林顯得更加幽靜,像原始森林一樣荒寂無人跟此前的畫面相比,色調是變了,也表現(xiàn)了蜀道景物的多樣,但氣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悲鳥號古木,子規(guī)啼夜月)使人聞聲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huán)境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虺,砯崖轉石萬壑雷”這是一幅極其驚險的畫面,與上文著重寫蜀道之高不同連峰絕壁,砯崖轉石,都會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聞而心驚,故下文云“其險也如此”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夸飾山峰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

  三嘆亂(學生找出表現(xiàn)亂的句子分析)

  [明確]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表現(xiàn)了蜀道易守難攻,地勢的險要

  所守或匪親,……殺人如麻蜀地兇險

  [活動] 生讀這幾句話,感受蜀地的兇險讀出緊張的語氣

  [小結]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險阻,猛獸如此的兇惡

  如果讓你們進蜀山,走蜀道,你們會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答害怕)

  [小結] 李白的這種瑰麗的想象,大膽的夸張,神奇的傳說,奔放的激情,就構成了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

  四、探究:那么李白為什么要極寫蜀道難呢?(學生分組討論)

  極寫蜀道難,目的是為了勸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體現(xiàn)了他的意圖?

  [明確]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chán)巖不可攀。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除了勸友人,品讀詩歌,探究作者深層的寫作意圖

  前兩嘆是自然環(huán)境,后一嘆是社會環(huán)境

  警告當時的統(tǒng)治者,謹防軍閥割據(jù),表現(xiàn)對時局的隱憂。

  狂傲的、用生命來追求自由與灑脫的詩仙,卻在詩歌的最后發(fā)出憂心社稷的沉重嘆息,盡顯偉大詩人的高尚靈魂和不朽的詩風。

  讓我們再次朗誦詩歌,體會偉大詩仙的不朽之作。

蜀道難教學設計12

  一. 教材分析和處理:

  《蜀道難》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3第二單元的第一首詩歌。第二單元是唐代詩歌單元,單元目標重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入詩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會生活與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的獨特的審美情趣,解讀不同時期、不同創(chuàng)作背景的不同風格,在朗讀中提高對詩歌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內(nèi)容、表現(xiàn)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本單元的設置意圖是在必修2古代詩歌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高考對詩歌鑒賞的考查大致有這樣幾個方面: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依據(jù)以上內(nèi)容,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制如下:

  知識與技能方面要求學生了解作者,整體感知詩意,能夠知人論“詩”;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反復誦讀,鑒賞詩的意境美和聲韻美,品位其飄逸豪放、流轉自然的語言,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

  我們知道誦讀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所以鑒賞一首詩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誦讀。而要想透過語言表面讀懂文字背后深層的意思,那就少不了問題探究,要想讓學生真正學會鑒賞詩歌,就要給他們自主鑒賞的機會,給他們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臺,因此,我將本課的

  過程與方法目標定為:

  1. 本詩教學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擴展升華”的過程進行。

  2. 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采用誦讀法、問題探究法、自主賞析法。

  (1)誦讀法 掃除文字障礙,初步品味字、詞、語的妙用;

  (2)探究法、點撥法 師生共同探究,尋求文字背后的知識,品味李白語言的獨特魅力;

  (3)賞析法 進一步感受作品,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鑒賞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膽的雕琢,從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賞析點,從李白的作品中讀出自己的李白來。

  誦讀詩歌,可以讓我們從中獲得審美感受,從而陶冶我們的情操,基于此,我將本課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定為:

  了解李白的放達,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 之所以詩情勃發(fā)雄放,極具感染力,和它的藝術手法是分不開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藝術手法,才能進行深層次的探討與拓展,所以我把教學重點確立為:

  感受本詩的宏大氣勢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學習本詩的藝術手法。

  古代詩歌距離我們年代久遠,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領略古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對我們的學生來說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為:

  體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得到審美享受,感受詩歌的藝術性。

  怎樣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fā),我以情感自我體驗,喚起學生誦讀興趣,使他們愛學。開放自主協(xié)作,激發(fā)學生探討鉆研,使他們會學。聯(lián)想探索實踐,激活學生思維,使他們善于學習。依據(jù)教學媒體優(yōu)化組合原則、直觀性與抽象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我采取如下教學方法和手段:

  誦讀法,討論法,啟發(fā)、點撥法,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第一,誦讀法。,詩歌的語言是獨物的、精練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體會詩歌的美學價值,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用心體會詩歌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第二、討論法。只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思,甚至能夠生發(fā)出自己的個性見解。

  第三、啟發(fā)、點撥法。當學生陷入迷途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就該發(fā)揮了,教師的適時的啟發(fā)、點撥,就會點鐵成金。

  第四、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將課文內(nèi)容形象化、具體化,增強學生對詩歌的主體感悟。

  教學設想: 一課時完成.

  一、 教學過程:

  我本著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依據(jù)認知規(guī)律安排了如下教學步驟: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幻燈片主頁面展示蜀地山勢巍峨峭撥的圖片,加上清幽的音樂,學生馬上有了追求壯美的感覺,學習興趣也被激發(fā)了出來。讓學生從視覺上對課文有一定的感知,幫助理解詩人豪放飄逸的'風格。

  (二)解題(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蜀道難》是樂府舊題,了解這種題目的一般內(nèi)容,為把握本詩的內(nèi)容和思想作鋪墊)

  (三)教師范讀課文(設計目的在于:1、正音;2、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聲韻美和意境美)

  (四)學生初讀課文

  我要求大家拿起筆來,在結合書下注釋思考之后,還覺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就把他勾劃出來,爭取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自讀,圈點勾劃,教師巡視輔導。(這種設計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問學生答,,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

  (五)探討初讀疑惑

  學生互相交流初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設計目的在于:解決初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便進一步鑒賞詩歌)

  (六)吟誦詩文

  誦讀是詩歌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它所獲得的不僅僅是語言表層的東西。

  找學生吟誦詩文,并對學生提出三點誦讀要求:第一,在誦讀的時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詩歌當中;第二,讀出詩歌的抑揚起伏,注意古典詩歌的節(jié)奏;第三,讀出與現(xiàn)代文的區(qū)別來,也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味來。(設計目的在于:整體感受詩歌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審美情趣)

  (七)精讀課文,自主鑒賞詩歌

  1、要求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作鑒賞,然后與同學們交流。

  2、對自己喜歡的部分,借助李白的詩句做一下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這樣的場景應該是什么樣的?然后互相交流。

  3、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給幾分鐘,學生思考,勾畫自己喜歡的句子,自主賞析,然后拿出來交流,教師適時點撥,作補充。(設計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鑒賞詩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詩歌鑒賞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朗讀能力)

  (八)教師小結

  同學們看看在這篇詩文當中有那藝術手法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學生回答,并一一舉例,談談自己的感受,對我們寫作有什么幫助)

  1、總結本詩的藝術技巧。

  (1)善用反復: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主旨句三現(xiàn),形成行文線索,貫穿始終,使內(nèi)容層層深入。

  (2)豐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與其山巒、山路的情形使人覺得怵目驚心,毛骨悚然,大有見蜀山而回轉之意。

  (3)夸張到極致的技巧:

  (學生尋找出詩歌中的夸張語句,談出感受)

  (4)多樣的詩歌意境:

  為了表達主觀感受與目的的需要,詩歌中構織不同的意境:高峻、宏偉、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種意境均有描繪,而這些意境又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一個“難”字。

  (5)神秘的傳說:

  “五丁開山”“太陽神回車”“子規(guī)哀啼”等傳說的出現(xiàn),使全詩籠罩一種神秘氣氛,也從另一個角度表現(xiàn)出了一個“難”字。

  2、明確詩歌的主旨和情感。

  這首詩以詠嘆為基調,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zhàn)禍之烈,而戰(zhàn)禍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險給割據(jù)者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的緣故。因此,對軍事叛亂的警惕正是詩人的主旨所在!笆竦夭豢扇,不可居”是其表達的要義。(設計目的在于:1、全面把握詩歌的藝術特色,以便學生寫作借鑒,掌握作文的技巧。2、把握詩歌主旨,更深刻理解詩人的情感)

  (九)學生齊讀

  學生齊讀課文,再次感受詩歌的聲韻美和意境美。體悟浪漫主義詩歌的放達。(設計目的是:再次感受詩人的浪漫主義情懷,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古典詩文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十)課堂練習

  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藝術手法

  1、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3、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

  4、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5、桑條無葉土生煙, 簫管迎龍水廟前。

  朱門幾處看歌舞, 猶恐春陰咽管弦。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設計目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以致用,檢驗學生理解的程度,測試教學效果。當發(fā)現(xiàn)學生對某個藝術手法掌握不好時,則及時地強化)

  ( 十一)布置作業(yè)

  背誦《蜀道難》(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誦讀中深刻感受詩仙李白飛揚的人生。備戰(zhàn)高考)

  本堂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努力體現(xiàn)“誦讀,品析,積累,運用”等語文課堂的教學要素,在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參與課堂方面也作了一些嘗試,盡量讓他們動口動手,用心去感悟,并把感悟的內(nèi)容用說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上分享,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們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是他們的用武之地。我的說課結束,因水平有限,會有考慮不周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蜀道難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了解本詩的寫作背景,掃清文字障礙,熟讀成誦。

 。病⒄w感知全詩的感情基調,疏通大意,把握全詩的行文脈絡。

  3、鑒賞本詩的藝術特色。掌握本詩重點詩句的深刻含義和用典。

  【教學設想】

  《蜀道難》是李白詩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內(nèi)容之豐富,藝術成就之高為歷代文學家及文學評論家所公認。關于這首詩的政治寓意,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在教學過程中,第一,對詩的政治寓意不必深究;第二,應該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允許他們有各種各樣的觀點和看法,教師應給予更多的詩歌鑒賞方法的指導,以幫助學生自讀自學,迅速提高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的重點】

  應該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捋清全詩的思路:圍繞著“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全詩的主旨,分別寫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險、蜀中戰(zhàn)禍之烈。在對重點語句的理解上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必整齊劃一,言之成理即可。

  【教學的難點】

  本詩的教學難點是對詩中典故的運用和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在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提問的同時,教師補充必要的背景知識和有關資料,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風格、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

 。、誦讀全詩,了解本詩歌的感情基調和脈絡。

 。场⑹煜と,提出問題。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李白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蜀道難》是李白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作。大凡杰出的作品都具有內(nèi)容豐富、藝術特色多樣的特點。因此,學習這樣的作品,我們要解放思想,不受前人成說的束縛和制約,敢于思索、敢于想像,拿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

  二、檢查預習作業(yè)

 。薄⒏鶕(jù)課前布置,由四個小組的代表分別介紹作者的生平、作品創(chuàng)作風格、本詩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在學生介紹的同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訂正和補充。有條件的學校,課前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將相關內(nèi)容制成投影卡片、電腦幻燈片或打印成資料發(fā)給學生。(有關內(nèi)容見“方案一”。)

  2、讓一名學生復述全詩主要內(nèi)容,并請至少兩名學生補充說明。

  教師明確:

  本詩描述了蜀道山川的艱險,而以驚人的想像力和奔突在想像之中的濃烈情感見長。全詩分三段:第一段,以開辟之奇寫蜀道之難;第二段,以奇峻荒涼的景色之令人悚懼寫蜀道之險;第三段,由自然而及人間,表現(xiàn)對蜀中可能出現(xiàn)叛亂割據(jù)的隱憂,仍然不離“難”、“險”。體現(xiàn)全詩主旨的句子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朗讀:

  請三名學生分別朗讀三個自然段,每個學生朗讀以后,請全班學生指出其朗讀過程中的字音和音節(jié)的錯誤,教師應及時訂正。

  三、分組討論、交流

  分組討論、交流有兩種形式(內(nèi)容):一種是,教師把收集上來的學生在預習中的問題,系統(tǒng)整理歸納后,編上號,如果問題特別多就分散到幾個小組;如果問題少,就全部發(fā)給每個小組。另一種是,教師不把收集上來的問題分給各小組討論,而只讓每個小組討論本組成員提出的問題。

  活動方式:

  學生:

  首先分成活動小組(小組的多少、大小應視班內(nèi)人數(shù)或其他具體情況而定),每個小組應該有一名負責人,負責召集、組織活動并負責做好記錄,待下節(jié)課全班交流時發(fā)言(或給答案,或提問題),其他同學應對每一個問題(或老師分給的題目,或本組同學提的)踴躍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達到互相學習;ハ嘌a充、共同提高的目的。討論的問題,可以涉及作品的'任何角落,小到一個字的讀音、解釋,大到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寫作特點。

  教師:

  要密切注意每個小組討論的進程,掌握討論的時間,巡回輔導,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和看問題的角度。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詩歌第一自然段,熟讀第二、三自然段。

  2、收集各小組討論后仍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準備下節(jié)課發(fā)言。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繼續(xù)朗讀練習。

 。、重點鑒賞詩的主要語句的深刻含義和重要寫作技巧。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我們經(jīng)過課下大量地查閱資料和上一節(jié)課同學間的相互交流、溝通,對《蜀道難》這首詩一定有了比較深的認識和理解,產(chǎn)生了不少新的看法。不過也一定還有不少想不通、弄不明白的問題,那么這節(jié)課就來個全班討論,大家共同提高。

  二、朗讀背誦

 。薄⑻釂杺別學生,檢查第一自然段的背誦情況。

 。病⑷鄬W生齊讀第二、三自然段。

  三、全班討論、交流

  根據(jù)上節(jié)課分組討論的情況,全班學生討論、交流的方式要相應變化,大致有兩種情況:

  一是每小組的代表按照老師分給的題號逐一向全班同學匯報(說出答案或提出問題)。

  二是全班每個學生不必拘于順序和形式,隨便提出自己的問題或對問題的看法。

  活動方式:

  學生:

  按順序或隨便提出自己仍然弄不清的問題,或提出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后,全班其他學生可以隨便地、不拘形式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同意或反對),并認真做好筆記。

  教師:

  首先要組織好學生討論、交流,注意隨時調節(jié)討論、交流的氣氛,對所有問題要給出較為準確的答案或較為明確的說法。有些問題答案不是惟一的,特別是一些語句含義的理解本來就可以見仁見智,要給學生講解明白,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就應給予肯定,對答案不必要求整齊劃一。

  四、布置作業(yè)

 。、背誦第二、三自然段,熟悉全文內(nèi)容。

  2、就課上討論、交流的問題中,找一個你最感興趣的寫一篇研究性報告,不得少于700字,下節(jié)課課上交流。

  參考題:

 、 《蜀道難》一詩的文體特色。

 、 探索李白寫作《蜀道難》一詩的背景及目的。

  ⑶ 從《蜀道難》一詩看李白的浪漫主義詩風。

 、 李白詩風與杜甫詩風比較談。

 、 詩中有幾處用典,作用是什么?

  ⑹ 開頭連用三個嘆詞,其用意何在?

 、 全文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 主旨句在全詩中反復出現(xiàn)三次,有何作用?

 、 全詩的夸張。

 、 全詩感情的脈絡是如何一步步發(fā)展的?

  ⑾ 本詩哪些情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奇特的想像和大膽的夸張?

 、 李白的政治預見性是如何體現(xiàn)的?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充分認識《蜀道難》思想內(nèi)容的精深、藝術特色的絕妙。

 。、繼續(xù)品味《蜀道難》語言的華麗,體會作者胸懷的博大。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李白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用我們今天的觀點來看他有許多優(yōu)點,但也有許多缺點,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通過這首詩的學習對這一歷史人物及其作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二、檢查全文背誦

 。z查方法如前。)

  三、組織交流

  交流方法可以先小組交流,選出好的再全班交流;也可以直接全班交流,誰愿發(fā)言誰說。這樣,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交流。

  教師對學生交流中出現(xiàn)的閃光點要及時給予肯定,對交流中出現(xiàn)的錯誤要及時指出。

  四、布置作業(yè)

  預習課外詩歌《將進酒》。

  〖參考資料〗

  劍閣賦

  李 白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里,見云峰之崔嵬。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肅颯瑟(猛烈),有巴猿兮相哀。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涌而驚雷。

  送佳人(指友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盡),我沉吟兮嘆息。視東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別燕兮秋聲,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劍閣兮,與君兩鄉(xiāng)(通“向”)對酒而相憶。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ㄗⅲ捍嗽姙樘鞂毝辏ǎ罚矗叮├畎自陂L安送友人入蜀時所作。君平,西漢人嚴遵,字君平,隱居不仕,曾在成都賣卜為生。后兩句意在告訴友人,官爵地位,早有定局,不必再去算命卜卦。)

蜀道難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借《蜀道難》的教學引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初步掌握一些古詩文閱讀的方法和技巧、感知課文的思想情感傾向以及表達技巧

  教學要求:

  能自己讀通課文、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識

  教學重點:

  鼓勵、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控制提問的方向性和針對性,探究浪漫主義特征在詩歌中的體現(xiàn)

  執(zhí)教教師:

  李萬輝

  教學準備:

  1、簡易課件;2、印發(fā)預習閱讀材料

  授課班級:

  高二(4)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學生感悟情感把握要點

  三、學生閱讀課文

  教師指導怎樣讀

  四、學生講課文

  教師指導怎樣講

  五、指導學生質疑

  教師指導怎樣問

  教師提示學生質疑的角度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A、從文言知識的角度提問

  B、從文章內(nèi)容的角度提問

  C、從詩歌鑒賞的角度提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結構方式)、

  D、從讀懂一首詩的角度設置問題

  E、從課文結構方面提問

  六、教師提問、師生共同解決問題

  七、指導學生答疑

  教師指導怎樣答

  教師審視學生回答的問題,糾正回答的時候存在的.問題,培養(yǎng)其答題的時候的審題習慣和答題方法

  八、教師總結

  問題設計:教師要提出的主要大的問題

  1、蜀道難究竟難在哪些方面?2、詩人是浪漫主義詩人,其浪漫主義特征從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

  2、標題層出疊現(xiàn)有什么作用

  板書設計

  高奇壯風光

  蜀道難險勸阻友人

  要戒統(tǒng)治者

  一唱三嘆抒發(fā)情感強調主旨緊密呼應

  想象奇特神話渲染比喻新穎夸張獨特

蜀道難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李白及其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格;

  2、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探討詩歌的創(chuàng)作目的;

  3、通過朗讀和背誦,加深對詩意的理解,探究詩歌的藝術手法。

  【教學重點】

  1、反復手法與內(nèi)容轉換;

  2、想象夸張。

  【教學難點】

  1、如何把握課文的關鍵“難”?

  2、如何賞析文章想象之“奇”?

  【教學設想】

  1、大聲反復誦讀,把握情感;

  2、預先播放記錄片《唐之韻》第一集,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輔助手段】

  PPT、音頻、圖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詩的國度,李白則是照亮這詩國天空的一顆摧殘的太白金星,他的詩歌風格如若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的話,可以是浪漫雄奇。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他的名篇名句。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fā)白帝城》

  這些詩篇想象豐富奇特,風格雄健奔放,但其中之最卻當屬《蜀道難》,杜甫因此詩稱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李白讀書山中后,游歷天下時。(書P37)“李白初自蜀至京師,舍于逆旅,賀監(jiān)知章聞其名,首訪之,既奇其姿,復請所為文。出《蜀道難》以示之。讀未竟,稱嘆者數(shù)回,號為‘謫仙’,解金龜換酒,與傾俱醉,期不間日,由是稱譽光赫!

  二、朗讀:

  這首令李白譽滿長安的詩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呢?讓我們細聽朗讀帶,感受這首詩的韻律與節(jié)奏。(聽朗讀)

  這首詩與我們以往學過的唐代律詩、絕句有很大不同,因為它是一首樂府古詩,屬于古體詩的范疇,只不過是在舊的詩歌形式下加入了一些新的創(chuàng)造,就像現(xiàn)在的命題作文一樣,看你能不能在其中馳騁才華,翻出新意來。

  李白的這首詩顯然是一篇成功之作,讀來與近體詩整飭的韻味又有不同,因為句式不整齊,長短句參差錯落,讀來如行云流水一般收放自如,卻又不顯得零碎,自有一根線在其中穿引,別有一番滋味。讀的時候尤其要把這種行云流水、一氣貫注的詩味給讀出來。(請學生自己放聲摹讀、感受)

  (請學生師范朗讀,糾正字音,劃分節(jié)奏,強調語氣)

  三、鑒賞:

  讀的`時候我們注意到,有哪句詩在每一自然段都反復出現(xiàn)過?“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是全詩的主旨句。文章緊緊地圍繞著哪個字來寫呢?難。究竟蜀道之難,難于何處?讓我們結合具體的詩句來稍做分析。(請學生抓關鍵語句試加分析)

  板書:

  來歷-開路難

  高危-行路難 (夸張、神話傳說、反襯、摹寫神態(tài)動作)

  險惡-行路難 (由靜及動)

  戰(zhàn)烈-安居難

  (分段落限時速記)

  四、分析

  與李白同時代的詩評家殷璠稱本詩歌“奇之又奇”在于李白以變幻莫測的筆法,從多層角度,運用多種手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地展現(xiàn)了古蜀道高峻崎嶇的面貌。詩人為什么能描繪得如此動人,他運用了什么手法呢?

  參考: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比喻、夸張的筆法、流轉的韻律,更重要的是融貫詩中的浪漫主義激情,可謂是“寄情山水之間,放浪形骸之外”,他對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觀賞,而是熱情地贊頌,所以景物才呈現(xiàn)出飛動的靈魂和瑰瑋的姿態(tài)。這對我們的創(chuàng)作當有所啟迪。(再次朗誦)

  關于這首詩的主旨,有人說是擔憂入蜀的友人,有人說是擔憂國事,也有人說是“即事成篇,別無寓意”。請結合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五、拓展:

  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展示蜀道圖片),查閱資料,馳騁想象,發(fā)揮激情,試寫一篇白話版的《蜀道游記》,愈奇愈妙。寫在創(chuàng)作本上。

  六、作業(yè):

  抄寫課下注釋,完成《名師一號》。

  教學反思

  這篇詩歌是本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如若能講解得有聲有色,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我在講授課文前做了充足的準備。因為準備充分,所以我的教態(tài)較為自然大方,信心十足,語言也清晰流暢。在講解詩歌單元時,我有意識地把它與文言文單元區(qū)別開來,注意到不拘于字詞的釋義,能深入地挖掘教材,提出的問題也很明晰,難度適中。

  但是還存在明顯的缺點。我在介紹李白詩句導出詩風時比較成功,讓學生暢所欲言,可是在講解主體部分時,我看似在引導他們得出結論,但實際上是在暗示他們得出我所想要的結論,只是為了形成一個規(guī)整的板書,這點應當格外注意。以后我教學中,我會用心隨堂,根據(jù)學生的講解來形成提綱,正確的答案雖然用詞不同也應寫入板書,增強他們的自信,而不正確的,讓學生們自己來談理解,來加以糾正。

  在講解藝術手法的時候,我只是枯燥地講解本詩運用了些什么手法,學生理解不到位。我應該給學生列出具體的詩句,讓他們根據(jù)詩文自然而然地推導而出,千萬不要脫離課文空講空授。

  因此,我應當在上課之前,備課之時,先備學生學情。我應當先了學生需要什么,知道什么,能夠接受什么。根據(jù)學生來準備適當難度的教學方案,而非想當然地脫離實際地閉門造車,這是我在教學上存在的誤區(qū)。另外,在上完一節(jié)課后,我應當多與學生交流,聽聽他們對課程的反饋意見,從而做出改進,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更快。

【蜀道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蜀道難》教學設計08-27

蜀道難教學設計10-10

蜀道難教學設計09-01

《蜀道難》教學設計04-06

《蜀道難》人教版教學設計11-03

高中《蜀道難》教學設計10-05

《蜀道難》教學設計【薦】08-03

《蜀道難》教學設計(熱)06-14

《蜀道難》優(yōu)秀教學設計05-27

蜀道難教學設計14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