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桃花源記的成語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來自桃花源記的成語,一起來看一下吧。
1.世外桃源
成語釋義:原指與現(xiàn)實社會隔絕、生活安樂的理想世界。后也指環(huán)境幽靜生活舒適的地方。借指一種空想的脫離現(xiàn)實斗爭的美好世界。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沒有遭到戰(zhàn)亂的美好地方。
成語例句:在這兒,在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囂的聲音。(楊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2.豁然開朗
成語典故: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成語例句:寶玉豁然開朗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解釋:一下子出現(xiàn)開闊明朗的世界。也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
3.怡然自樂
成語釋義:怡然,喜悅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成語出處:晉·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死后友人私謚“靖節(jié)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現(xiàn)江西省九江)人)《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成語示例:這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態(tài)度,但他卻怡然自樂,認為是義薄云天,忠貫日月,大有關云長“降漢不降曹”的氣概。--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復辟謬說》
劉厚守聽了,怡然自得,坐在椅子上,盡興地把身子亂擺,一聲也不響。(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
4.無人問津
發(fā)音:wú rén wèn jīn
成語釋義:沒人探問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語出:晉陶潛(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示例:這部傳記小說,雖然擺在書架上,卻根本無人問津。
結(jié)構:兼語結(jié)構
用法:常作謂語、定語、賓語
近義詞:置之不理
反義詞:門庭若市
古意為渡口,今意為唾液
5.雞犬相聞
成語釋義:每家雞和狗的叫聲互相聽得到,表示很近的距離,也表現(xiàn)一種和睦的景象。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語例句:鄉(xiāng)下景色很美,雞犬相聞,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的景象。
6.阡陌交通
成語釋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阡陌,田間小路.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成語例句:那一片片水稻田中,阡陌交通,掩映著農(nóng)家的自在。
7.黃發(fā)垂髫
成語釋義:指老人和小孩。黃發(fā),舊說是長壽的象征,所以用來指老人。垂髫,垂下來的頭發(fā),用來指小孩。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8.落英繽紛
成語釋義:落花紛紛。繽紛,紛紛。
成語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9.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成語釋義:形容長期脫離現(xiàn)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學識貧乏,學問淺薄。
10.與世隔絕
成語釋義:與社會上的人們隔離,斷絕來往。形容隱居或人跡不到的極偏僻地方。
成語出處: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讀后感
似乎是因為閑適,還似乎因為心緒煩亂,總之,對于如今的一些親歷和見聞有一種見了也是白見,說話似乎更是多余,就是那么一種感覺。手邊的書,已經(jīng)翻過不知時日,邊邊角角已經(jīng)破損露白,我不忍再次拿起。于是,從書架子上取下了《簡明歷史辭典》,雖然也是“辭典”,但與時髦的`“開心辭典”,畢竟截然不同。我百無聊賴地翻著,介紹陶潛的簡短文字,映入眼簾,方曉得所謂的陶潛,乃大名鼎鼎的陶淵明是也。于是,我又找到了《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找到了《桃花源詩并記》,讀了起來,詩我不懂,更喜歡不起來。
我覺得,詩歌,總該是浪漫的,哪怕就是憤世嫉俗,也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從我懂事到如今,我始終不曾有過激情,更不曾有過任何浪漫。為什么會是這樣?我也無從解釋。我僅知道,人所以在苦水里掙扎,人之所以吃本來難以下咽的粗劣的食物,根本的是在拼爭,是在同自己,同自然,同客觀環(huán)境拼爭,渴望見到光明,希望過上美好的生活,即便沒有錦衣玉食的奢望,起碼該有吃飽穿暖的境遇。
于是,我一直向往著能有這么一天。
在我人到中年的時候,這樣的境遇,終于屬于了我。不光屬于了我,也屬于了多數(shù)國人。這本來是該喚起我那罕有的激情的,可是,事實又把我那激情的萌芽送到爪蛙國去了。我仍舊沒有任何激情。
今天,我讀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才似乎真正找到了我缺少激情的根本所在。好了,不說我自己,還是說《桃花源記》吧。
《桃花源記》,是一篇很好的散文。說它好,根源在于文字的樸實,故事的奇異,留給人的無窮的回味。換了酸溜溜的文人,一定要把什么“繞梁三日而不絕”而扯上。我可不這么做。我以為,“酸”是最沒出息的。我一貫瞧不起那“酸”,來實的,比什么都強。
《桃花源記》,說的是在晉孝武帝的時候,一個武陵漁人,打魚的時候迷了路,結(jié)果走進了與世隔絕很多朝代的“桃花源!碧一ㄔ淳烤故鞘裁礃幼幽兀课恼碌拿枋鍪沁@樣的:這里全是桃樹,并且是“落英”“繽紛”!奥溆ⅰ笔侵柑一,而“繽紛”,則是形容桃花的繁茂。漁人見了這樣的景象,感到驚異。大約只有世間少有,才會有如此的驚異吧。漁人走出了桃林,從山的小口穿過,覺得豁然開朗,見到的是土地的平坦,地域的開闊,房舍的整齊,這里有良田美池與桑竹之類?v橫交錯的羊腸小路,雞犬相聞的平靜生活的景象,是宜人的。這里的人們,和外邊的人,沒什么不同,可是,他們竟不知道,外邊是什么朝代,光知道有秦朝,不知道漢朝,至于魏晉,就更不知道了。這里的人們,一連數(shù)日,紛紛用酒食款待漁人。臨別,這里人囑咐漁人,這里的情形,不要對外人說。漁人把來路做了標記?墒,再回來尋找那桃花源,卻找不到了。
事實上,所謂的桃花源,是一個沒有君主,沒有剝削,人人勞動,人人平等的空想社會。雖然是空想,但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勞動,卻是理想的。我最贊成的,不是那空想,而是那平等和自適。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陶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出身于沒落官僚地主家庭,曾任江州祭酒等官職,不滿士族把持政權,對當時亂世之俗既不肯適應,又不能反抗,遂辭官歸隱,過躬耕生活。他長于詩文辭賦,其詩大多描寫農(nóng)村生活及自然景色,語言質(zhì)樸精練,真實感人,具有獨特的田園詩風格。他的散文《桃花源記》馳名。
我很喜歡《桃花源記》,主要是它那“空想”的主張與那樸實無華的文字。
我依舊不斷地翻看我的那些舊書,褶皺的邊邊角角,雖經(jīng)多次敷平,卻又重新卷起。我無奈。也只能無奈。我仍舊務實。浪漫,與我無緣。當朝霞微露的時候,我總會不禁想到陶淵明,想到他筆下的《桃花源記》。我經(jīng)常問自己:空想,難道不也是一種解脫或寄托么?
【來自桃花源記的成語】相關文章:
來自唐朝的魯迅雜文隨筆07-13
桃花源記改寫,改寫桃花源記作文08-11
易經(jīng):光明來自黑暗10-04
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課件11-19
《桃花源記》的教學實錄08-04
桃花源記的教學反思01-01
新桃花源記的作文12-30
桃花源記的秘密作文11-04
桃花源記改寫的作文12-04
桃花源記的課文原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