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題西林壁》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題西林壁》的作者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本詩是作者游廬山之后的總結。它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該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同時說明了一個哲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學情分析:在學習了上一首《登飛來峰》之后,本課時繼續(xù)學習第二首古詩《題西林壁》,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掌握了學習古詩一般的方法,加之這首詩從字面上較易理解,所以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古詩字面上的意思。而詩中所蘊含的哲理學生則不容易悟出,需要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廬山來體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從而水到渠成地感悟出在“此山中”看廬山和“跳出廬山看廬山”的不同,啟發(fā)學生逐層悟理。
教學目標:
1、教學《題西林壁》,理解詩句的意思,大致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
3、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鼓勵學生背誦。
教學重難點:
1、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象,引導學生理解詩中蘊含的哲理;
2、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鼓勵學生背誦。
教學準備:
多媒體演示文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廬山瀑布幻燈圖片:看著這幅圖你想到了哪句詩?這節(jié)課老師就帶大家去廬山玩,想去嗎?
(播放課件:廬山風光)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我們來到了廬山,這里山高水長,云霧迷蒙,這里古木參天,鳥語花香,這里流泉飛瀑如夢似幻,我們沿著山間小道拾級而上,來到了西林寺,走進寺內,一眼就看到了墻上的一首詩,細心的孩子能發(fā)現(xiàn)詩的題目是什么嗎?板書課題,釋題,齊讀課題。
2、你了解蘇軾嗎?把你知道的告訴大家。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通,嘗試背誦。
1、師生總結第一首詩的學習方法
2、自由讀古詩《題西林壁》,爭取把字音讀準,注意詩的停頓。
3、指名讀——集體評議——范讀——練讀——齊讀
4、多好的一首詩啊,你能想辦法把它背下來嗎?自由練習背誦——指名背誦——能背的一起背,不能背的看書讀。
三、自主學習,理解古詩。
1、同學們平時是怎么理解古詩意思的?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古詩,可以查工具書也可以咨詢同桌或老師。
3、學生自主學習,師巡回指導。
4、匯報交流。
四、探究品析,逐層悟理。
(一)移步換景看廬山——角度不同景各殊。
1、作者寫了他站在哪幾個地方看廬山?
、賹W生匯報。
、诳吹降膹]山分別是什么樣子的?
、鄢鍪靖鱾角度看廬山的簡筆畫,同桌討論,如何連線讓字與畫結合起來。
、苤该郎吓_合作完成連線,集體評議。
2、作者在這些地方看到的景色一樣嗎?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來。
3、(播放廬山風光)讓我們再去領略一下廬山的風光,希望同學們能邊看邊想剛才學的兩句詩,想想作者在哪個角度看的山,找找片子里的嶺和峰。
4、欣賞了廬山的千姿百態(tài),你想說什么?再讀這句詩,把你的種種感受讀出來。
5、剛才作者站在不同的空間方位上看到的廬山各不相同,那么,還可以怎樣去看廬山,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樣呢?(不同的時間、季節(jié)、天氣等)
6、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廬山都不一樣,真是——(引讀前兩句詩)
7、過渡:作者僅用14個字就從不同角度寫出了廬山的景多景美,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啊!那么作者在看山的過程中又有怎樣的感悟呢?我們來看后兩句詩。
(二)跳出廬山思人生——人生如詩詩啟人。
1、出示后兩句詩,請大家多讀幾遍,看看你能讀懂什么。
2、誰能用“之所以……是因為……”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誰能反過來說一說?
3、引導學生思考,提出自己的疑問,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的體會,啟發(fā)引導學生領悟詩的哲理。
4、齊讀后兩句詩。
5、感情朗讀整首古詩,把自己的體會讀出來,讓聽的人也恍然大悟。
6、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
7、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周圍的同學呢?是看缺點?看優(yōu)點?還是優(yōu)缺點全面看呢?引導學生明白只有客觀地看待事物,才不會陷在它的圈子里,才會取得正確的認識。
五、配樂朗誦,銘記詩理。
1、讓我們齊聲朗誦古詩,把它讀進我們的心里去,讓它在以后的歲月中指引我們的行動。
六、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1、鼓勵學生多讀詩、好讀詩。
2、作業(yè):①推薦蘇軾古詩詞。詩:《飲湖上初晴后雨》,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谀瑢懝旁姟额}西林壁》。
【蘇軾《題西林壁》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設計范例11-21
題西林壁(蘇軾)06-24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方案11-17
蘇軾《題西林壁》教學實錄11-17
題西林壁蘇軾詩意11-14
題西林壁蘇軾古詩12-05
蘇軾題西林壁古詩12-05
古詩蘇軾題西林壁12-05
蘇軾 題西林壁賞析06-13
蘇軾題西林壁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