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涼州詞》的教學設計
王之渙的涼州詞全詩體現(xiàn)了戍守邊防的征人回不了故鄉(xiāng)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教材簡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作品,寫了邊塞的荒涼,情感深沉,風格悲壯蒼涼,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千古名作。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朗讀、背誦這首詩。了解詩歌大意。學習作者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初讀感知,細讀品味,感悟理解,朗讀積累。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感受戍邊將士豪邁之情,體會詩歌悲而不失其壯的氣概,熱愛古詩,感受母親河之氣勢。
教學重點:感悟體會,朗讀展示。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詩引入、初知邊塞詩。
1、 同學們,我們讀過不少古詩,老師想讓同學們展示一下,我開個頭,看誰能接下去,好嗎?
2、 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岑參《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2、這些詩都是反映什么的?(戰(zhàn)爭)以歌詠邊塞軍旅生活或描述邊塞奇異風光為主要內容,這類詩我們稱為邊塞詩。邊塞,也就是邊疆地區(qū)的要塞。如陽關、玉門關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長城為界,長城以內稱中原地區(qū),長城以外稱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肅、內蒙古一帶。盛唐時期國力強盛,拓土開疆,許多文人或投筆從戎,或漫游邊塞,詩人常常為戍邊戰(zhàn)士英勇殺敵的愛國精神所感動,也深深地知道戰(zhàn)士們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卻而又無可奈何!詩人將種種強烈的情感訴諸筆端,從而使得這類詩作蔚為大觀。邊塞詩以其樂觀高亢的基調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時代的精神風貌,尤其它悲壯、雄壯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涼州詞》,就是這樣一首。
二、初讀古詩,了解作者。 1、出示古詩《涼州詞》,課件自主朗誦。涼州詞,盛唐流行的曲調名,不是詩題。
2、學生自讀古詩。
3、簡介作者。
王之渙。公元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詩人。性格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善寫邊塞詩,留下來的詩很少,《全唐詩》僅存6首,但《登鸛雀樓》和《涼州詞》,已足以使王之渙躋身于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
4、檢查自讀情況,指名讀詩;齊讀。
三、感悟詩意,朗讀體會
熟讀古詩,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讀感悟“黃河遠上白云間”
1、讀一讀:
看詩的第一行:黃河遠上白云間,你覺得該怎么讀?指名試讀,評議。
2、想一想:讀了詩,在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3、王之渙曾有“黃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句,與“黃河遠上白云間”比,你覺得有何不同?
4、請站起來!鼓足氣勢,齊聲朗讀這一句――黃河遠上白云間
(二)、一片孤城萬仞山
過渡:放眼望去,黃河奔流著,遠遠地好像與白云相接。詩人將目光移到近處,看到的卻是另一種景象:“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示圖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這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課件:玉門關
玉門關故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相傳“和田玉”經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關隘,F(xiàn)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筑成,面積663平方米,西墻、北墻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必經之路。)
看了圖片,你覺得玉門關處在一個怎樣的.地方?(玉門關在茫茫戈壁灘上,顯得那么荒涼、孤寂、冷清)――這就是詩句中所說的――“孤”。
這樣一座孤城,在萬丈高山的襯托下,就更顯得――孤單和渺小! 3、詩人這里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單薄,猶如樹葉一片)
(1)萬仞高山的襯托下,顯得單薄;
(2)在“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廣闊背景下更顯得單薄和孤單。
4、回讀該兩行。
生齊讀。
師小結: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競像一條絲帶逶迤飛上云端,高聳的山越下,只有玉門關孤立其中,顯得十分孤獨而寂寞。前兩行,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環(huán)境的荒涼,為后文刻畫人物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這冷清寂寞的城中會有誰呢?心情又如何呢? (三)、齊讀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解詞。課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種管樂器。羌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肅、青海、四川一帶,以游牧為生! 『雾殻河惺裁幢匾R饧礇]有必要。
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柳”與“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柳”又有“絲(思)長”之特點。
度:越過 2、談談自己對這兩行詩的理解。
3、征人有怨嗎?怨什么?(怨柳不發(fā)芽)
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俗。“柳”與“留”同音,因此,借楊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漢代以來,人們送別親朋好友,愛折柳相贈,到唐代已極為流行。“折柳”便成為贈別或送別的代稱。
在古詩中,有許多詩句都提到了折柳風俗。生讀。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
長安陌上無窮樹,惟有垂楊管別離。――唐·劉禹錫《楊柳枝詞》 水邊楊柳曲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唐 楊巨源《和練秀才楊柳》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師:在這荒涼的玉門關外,在這寂寞的夜里,春風不到,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強烈的。
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課件出示:讀詩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唐·李頎《古從軍行》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歲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從這些詩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他們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著戰(zhàn)爭盡早結束,盼望著朝廷早點讓他們回家,可是,“春風不度玉門關”,朝廷似乎忘記了戍邊戰(zhàn)士的存在,根本不顧他們的死活。
如此殘酷的戰(zhàn)爭,如此荒涼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戰(zhàn)士們怎能不盼望著春天早日到來,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來!)
4、為什么又何須怨呢?從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怨無用?犊瘔。戰(zhàn)士們盡管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鄉(xiāng)愁難禁,但為國戍邊,責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壯,正是這首詩的獨特之處,也是盛唐的聲音。讓我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這首詩!
四、朗讀背誦,拓展積累。
1、自由朗讀。
2、指名背誦。
3、齊背。
4、抄寫這首詩。課件展示:這首詩被人們廣為流傳,更以書法的形式寫成條幅、刻成石碑。讓我們欣賞欣賞。同時用自己喜歡的字體抄寫這首詩,還可以默寫。
五、推薦閱讀王翰《涼州詞》。
六、課外練筆:假如你是一名久戍邊關的戰(zhàn)士,你想說些什么?寫下來。
【王之渙《涼州詞》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涼州詞王之渙教學設計12-01
《涼州詞》王之渙 教學設計11-28
王之渙《涼州詞》教學設計范文12-16
王之渙涼州詞教案設計11-23
王之渙涼州詞12-29
《涼州詞》王之渙05-29
涼州詞 王之渙04-17
王之渙的《涼州詞》05-27
涼州詞王之渙意思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