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溫庭筠《蘇武廟》原文翻譯及賞析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古詩都很熟悉吧,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那么什么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溫庭筠《蘇武廟》原文翻譯及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蘇武廟
溫庭筠
蘇武魂銷漢使前⑴,古祠高樹兩茫然⑵。
云邊雁斷胡天月⑶,隴上羊歸塞草煙⑷。
回日樓臺非甲帳⑸,去時冠劍是丁年⑹。
茂陵不見封侯、耍障蚯锊ǹ奘糯á。
【注釋】
⑴蘇武:漢武帝時出使匈奴被扣多年,堅貞不屈,漢昭帝時始被迎歸。使:一作“史”。
、乒澎簦褐柑K武廟。茫然:茫然不解。
⑶雁斷:指蘇武被羈留匈奴后與漢廷音訊隔絕。斷:一作“落”。胡:指匈奴。
⑷隴:通“壟”,隴關(guān)。這里以隴關(guān)之外喻匈奴地。
⑸甲帳:據(jù)《漢武故事》記載: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錯雜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guī)。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帳”意指漢武帝已死。
⑹冠劍:指出使時的裝束。劍:一作“蓋”。丁年:壯年。唐朝規(guī)定二十一至五十九歲為丁。
、嗣辏簼h武帝陵。蘇武歸漢時武帝已死,此借指漢武帝。封侯:封拜侯爵。
⑻逝川:喻逝去的時間。語出《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里指往事。
【白話譯文】
蘇武初遇漢使,悲喜交集感慨萬端;而今古廟高樹,肅穆莊嚴久遠渺然。
羈留北海音書斷絕,頭頂胡天明月;荒隴牧羊回來,茫茫草原已升暮煙。
回朝進謁樓臺依舊,甲帳卻無蹤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劍,正是瀟灑壯年。
封侯受爵緬懷茂陵,君臣已不相見;空對秋水哭吊先皇,哀嘆時光不還。
創(chuàng)作背景
蘇武是歷史上著名的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英雄人物。漢武帝天漢元年(前100年)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堅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漢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返回漢朝,前后長達十九年。這首詩就是作者瞻仰蘇武廟后的追思憑吊之作。
【賞析】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兩句分點“蘇武”與“廟”。第一句著筆就寫蘇武突然見到漢使,得知他已經(jīng)獲釋可以回國時悲喜交加的激動心情。漢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使到匈奴后,得知蘇武尚在,乃詐稱漢朝皇帝射雁上林苑,得蘇武系在雁足上的帛書,知武在某澤中,匈奴方才承認,并遣武回國。首句是想象蘇武初次會見漢使時的情景。蘇武在異域渡過漫長歲月,歷盡艱辛,驟然見到來自漢朝的使者,表現(xiàn)出極為強烈、激動、復雜的感情。這里有辛酸的追憶,有意外的驚愕,悲喜交加,感慨無窮,種種情緒,一時奔集,難以言狀,難以禁受。詩人以“魂銷”二字概括,筆墨精煉,真切傳神,“魂銷”二字栩栩如生地描繪出蘇武當時內(nèi)心與外在的的的非常情態(tài),深刻地顯示出其思國若渴的愛國精神,這句是蘇武生前事跡的一個特寫鏡頭。第二句由人到廟,由古及今,描繪眼前蘇武廟景物!肮澎舾邩洹保瑢懗鎏K武廟蒼古肅穆,渲染出濃郁的歷史氣氛,寫蘇武廟中的建筑與古樹本是無知物,它們都不知道蘇武生前所歷盡的千辛萬苦,更不了解蘇武堅貞不屈的價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態(tài)炎涼的感嘆。透露出詩人崇敬追思之情。李白《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茫然即渺然久遠之意。古祠高樹兩茫然,是說祠和樹都年代杳遠。這就為三、四兩句轉(zhuǎn)入對蘇武當年生活的追思緬想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描繪的是兩幅畫,是用逆挽法來追憶蘇武生前的苦節(jié)壯舉,懷念蘇武崇高的愛國精神。上一幅是望雁思歸圖。在寂靜的夜晚,天空中高懸著一輪帶有異域情調(diào)的明月。望著大雁從遙遠的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飛去,一直到它的身影逐漸消失在南天的云彩中。這幅圖畫,形象地表現(xiàn)了蘇武在音訊隔絕的漫長歲月中對故國的深長思念和欲歸不得的深刻痛苦,不僅敘出了蘇武被流放北海時與國音訊斷絕的史實,而且表現(xiàn)出蘇武只要一息尚存就念念不忘故園,每天希望鴻雁傳書于國、直盼到月上中天的愛國忠心。這句主要寫蘇武思國的心境。下一幅是荒塞歸牧圖。在昏暗的傍晚,放眼遠望,只見籠罩在一片荒煙中的連天塞草,和丘隴上歸來的羊群,主要寫他胡地牧羊時環(huán)境的艱辛、荒涼,表現(xiàn)出貧賤不能移其愛國之志的胸懷。這幅圖畫,形象地展示了蘇武牧羊絕塞的單調(diào)、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環(huán)境、經(jīng)歷、心情相互交觸,渾然一體。頷聯(lián)兩句是從廣闊的空間角度來寫蘇武留胡時內(nèi)心與外在動態(tài)、環(huán)境。
“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兩句寫蘇武“回日”所見所感,從相隔迢遙的時間的角度上寫蘇武出使和歸國前后的人事變換。第一句句說蘇武十九年后歸國時,往日的樓臺殿閣雖然依舊,但武帝早已逝去,當日的“甲帳”也不復存在,流露出一種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隱含著對武帝的追思。史載蘇武“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李陵《答蘇武書》中也有“丁年(壯年)奉使,皓首而歸”之句。第二句說回想當年戴冠佩劍,奉命出使的時候,蘇武還正當壯盛之年!凹讕ぁ薄ⅰ岸∧辍鼻蓪,向為詩評家所稱。此聯(lián)先說“回日”,后述“去時”,詩評家稱之為“逆挽法”,認為可以“化板滯為跳脫”(沈德潛《唐詩別裁》)。其實,由“回日”憶及“去時”,以“去時”反襯“回日”,更增感慨。蘇武出使是漢武帝為之賜節(jié)餞行,他自己那時也正在壯年,可是歸漢之“回日”,漢室江山雖然依舊,然而人事卻迥然有異于前了,這里面包含了極其深沉的感!盎厝铡本涫菍懗⑷耸碌淖兏叭r”暗示了蘇武個人生命歷程的轉(zhuǎn)換,兩句通過對時間轉(zhuǎn)換的形象描繪,顯示了蘇武留胡時間之長,讀者從此也可以想象到十九年中蘇武所經(jīng)受的磨難之多。
“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謂蘇武歷經(jīng)生死苦難而不失漢節(jié),回來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嘆年華已逝,表露出作者對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末聯(lián)集中抒寫蘇武歸國后對武帝的追悼。漢宣帝賜蘇武爵關(guān)內(nèi)侯,食邑三百戶。武帝已經(jīng)長眠茂陵,再也見不到完節(jié)歸來的蘇武封侯受爵了,蘇武只能空自面對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經(jīng)逝去的先皇。史載李陵勸降時,蘇武曾說:“武父子之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值苡H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被貒螅训邸霸t武奉一大牢謁武帝園廟”。這種故君之思,是融忠君與愛國為一體的感情。最后一筆,把一個帶著歷史局限的愛國志士的形象,更真實感人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晚唐國勢衰頹,民族矛盾尖銳。表彰民族氣節(jié),歌頌忠貞不屈,心向故國,是時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詩云:“牧羊驅(qū)馬雖戎服,白發(fā)丹心盡漢臣。”溫庭筠這首詩,正塑造了一位“白發(fā)丹心”的漢臣形象。
作者簡介
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詩詞兼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詩辭藻華麗,秾艷精致。其詞藝術(shù)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fā)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并稱“溫韋”,F(xiàn)存詩三百多首,詞七十余首。后人輯有《溫飛卿集箋注》等。
溫庭筠詩詞
溫庭筠精通音律,詩詞兼工。溫庭筠詩詞工于體物,有聲調(diào)色彩之美,在藝術(shù)上有獨到之處。其詩辭藻華麗,多寫個人遭際,于時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氣韻清新,猶存風骨。其詞多寫女子閨情,風格秾艷精巧,語言工練,清俊明快,是花間詞派的代表作家,被稱為花間鼻祖。現(xiàn)存詞數(shù)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間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輯有《溫庭筠詩集》《金荃詞》。
溫庭筠的詩思想內(nèi)容豐富,對戰(zhàn)爭、愛情、人生、歷史、政治、婦女題材都廣泛接觸,深入思考。總的說來,其詩內(nèi)容有三個比較重要的方面:一是側(cè)重抒寫自己積極用世的情懷和懷才不遇的感慨,如《和友人題壁》《書懷百韻》《過陳琳墓》《蘇武廟》《贈蜀將》等;二是對羈旅行役和旅途景物的描寫,如《商山早行》《利洲南渡》《回中作》《錦城曲》《過分水嶺》等;三是對友情和愛情的吟詠,如《晚坐寄友人》《寄山中友人》《送人東游》《西江貽釣叟騫生》《鄠郊別墅寄所知》等。
溫庭筠的詩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靈活多樣,既有辭藻講究、不厭其煩的描寫,也不乏格調(diào)高峻、語言清新的警句,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從詩歌體式方面來看,他最擅長的是樂府詩和近體律絕。溫庭筠詩集中有約六分之一的樂府詩,華美秾艷,多寫閨閣、宴游題材。其樂府詩中,成就較高的主要是詠史懷古、愛情風懷、記游寫景(包括邊塞之游)之作,但寫宴飲、音樂的也有佳作。溫庭筠的近體詩中成就最高的是七律,其次是五律和七絕。七律詠史詩如《過陳琳墓》《蘇武廟》《馬嵬驛》,歷來被視為佳制,可與李商隱方駕。五律頗多警句佳聯(lián),如《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lián),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溫庭筠七絕風格多樣,而均擅勝場,較之五律多佳聯(lián)少全篇,似更勝一籌。五絕僅四首,但亦有《碧磵驛曉思》這種寫瞬間感觸而頗具神韻的佳篇。溫庭筠近體詩中詠史懷古之作較為突出,愛情題材比重較小,往往格韻清拔,不同于其樂府詩的艷麗,其中不乏抒情寄憤、感慨深切之作。
溫庭筠的樂府詩借史事諷刺時弊,是對元白新樂府的繼承,同時也有很大的發(fā)展變化,題材側(cè)重風情,形象趨于哀怨,意境傾向隱晦,手法婉約曲折,呈現(xiàn)出類似于詞體的風貌。在唐代樂府詩作者中,溫庭筠堪稱重鎮(zhèn),后世研究者甚至將他和李白、杜甫、白居易并列為唐代樂府四大家。溫庭筠的近體詩對后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聲律上。由于擅長音樂,溫庭筠有意識地對唐代詩歌最普遍采用的形式近體詩的聲律進行了改造,對詩歌聲律以及詞體創(chuàng)作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后世的詩歌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
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于“倚聲填詞”的詩人。溫庭筠的詞思想內(nèi)容相對集中,多以女性為主人公,多抒寫她們的離別相思之情。她們的身份或為歌妓,或為女冠,或為丈夫遠戍的思婦,或為深宮的嬪妃,或為采蓮女,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內(nèi)容不涉綺怨。詞集中有以詠柳為內(nèi)容的流行歌曲,如《楊柳八首》等;還有主人公為男性,內(nèi)容為行役、詠壯別的詞作,如《清平樂·洛陽愁絕》等。
溫庭筠的詞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一種秾麗密隱,一種流麗輕倩。其詞多情致含蘊,辭藻濃艷,雖屬秾麗密隱一路,但其真正所長者是清疏明快、流麗自然而又富于情韻的一路。溫庭筠善于選擇富有特征的景物構(gòu)成藝術(shù)境界,表現(xiàn)人物的情思,在創(chuàng)造詞的意境上作出較大貢獻。由于精擅音律,加之多與樂工歌伎往還,熟悉民間詞調(diào)及教坊曲調(diào),溫庭筠對詞作的音調(diào)聲律頗為講求并刻意錘煉,還能對民間詞調(diào)及教坊曲調(diào)信手拈來舊曲以創(chuàng)益新調(diào),這都對詞的格律形式的規(guī)范起到了促進作用,還注重語言的格律音韻與曲調(diào)節(jié)奏融為一體,在藝術(shù)上普遍達到較高水準。
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極高。其詞上承南北朝齊、梁、陳宮體的余風,下啟花間派的艷體,是民間詞轉(zhuǎn)為文人詞的重要標志。后世詞人如馮延巳、李煜、歐陽修、柳永、晏幾道、周邦彥、李清照、陸游、吳文英等都深受溫庭筠的影響,甚至視溫庭筠為偶像級人物。溫庭筠“花間詞祖”的定位,緣于一部詞集。后蜀廣政三年(940)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開卷便是溫庭筠詞六十六首!痘ㄩg集》標志著“花間詞派”的誕生,這是中國詞史上的第一個流派,是后來婉約詞派的直接源頭,對五代以后詞的大發(fā)展起了強大的推動作用。明代戲曲家湯顯祖評點《花間集》,致使明朝文人間一時掀起溫詞熱,人人讀花間,少長誦溫詞。清朝乾隆末年,一統(tǒng)詞壇百余年的“常州詞派”把溫詞視為經(jīng)典。直到當代,詞學大家唐圭璋、袁行霈、葉嘉瑩、俞平伯、浦江清等無不解讀評點溫詞,曲盡其妙;作家施蟄存讀溫詞,作《讀溫飛卿詞札記》,作家李金山為他作《花間詞祖溫庭筠傳》;相關(guān)碩士博士論文浩如煙海,收錄溫詩溫詞選本不計其數(shù)。
【溫庭筠《蘇武廟》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溫庭筠《蘇武廟》賞析05-29
溫庭筠《蘇武廟》的賞析12-01
溫庭筠蘇武廟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03-20
溫庭筠《蘇武廟》10-18
清明日溫庭筠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11-04
《蘇武廟》溫庭筠唐詩鑒賞11-01
溫庭筠《蘇武廟》閱讀練習03-22
菩薩蠻溫庭筠的原文及賞析01-22
溫庭筠《送人東游》原文賞析12-23
溫庭筠《蘇武廟》閱讀訓練及答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