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理與易經(jīng)
文章運用歷史學研究方法和邏輯分析法,在查閱相關(guān)文獻資料的基礎(chǔ)上,從易學的視野出發(fā),對形意拳理進行了詳盡分析,從而厘清形意拳的基本理論體系,為形意拳習練者提供有益的理論思考。
但凡對中華傳統(tǒng)武術(shù)各門派有所了解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對傳統(tǒng)武術(shù)的分類,一般來講都是從它的拳理、拳法、功法訓練風格特點來分。大體上可分為五大類:長拳類、形意類、太極類、八卦類,還有南拳、少林拳等武術(shù)。
長拳類武術(shù)、功架規(guī)整勁力順達、橫出直入,又是最早的拳法、其性屬土而土能生金。
形意拳類的武術(shù)、拳法以練氣的升降為主,故形意拳屬金,金生水,在五行里面有金生水之說。
而太極曲曲流行,如棉似水,又因練太拳時,以腰為主宰,腰為腎之所在,腎屬水,所以太極屬水,水生木。 八卦掌要求以下盤穩(wěn)固扎實,上身穿插自如,斜式正練,八卦屬木,木生火,南拳屬火,這就是大體上的分類。
形意拳是中國的四大名拳之一,它是祖國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是山西黃河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它不僅是融健身演藝、技擊于一身的傳統(tǒng)武術(shù),而且是具有獨特理論根據(jù)的武術(shù)瑰寶。形意拳發(fā)源于山西,據(jù)史料記載,明朝末年是山西永濟縣人,姬隆鳳所創(chuàng),他生于1602年,清朝神宗萬歷30年,卒于1680年,清朝初康熙22年。當時他偶得一書《岳武穆志》后,精心專研而得之其藝,當時稱此為意拳,也叫心意六合拳,六合拳或姬可拳。他同其子姬訓一起去河南安徽等地經(jīng)商,將此拳傳入豫皖等地,其后來有影響的傳人曹繼武,馬學禮等人,曹傳山西祁縣戴龍邦,戴將此拳發(fā)揚光大,李洛能得戴氏傳藝發(fā)展為形意拳,流傳大江南北。
形意拳:易由心生,心之發(fā)動為意,意之所向為拳,形意拳由心意六合拳傳習而來,其功法又是以五行生克制化而為指導(dǎo)思想。修煉人體內(nèi)處五行為主,即外有劈、崩、鉆、炮、橫,內(nèi)有心、肝、脾、肺、腎。
形意拳的拳法則講究對外相合對應(yīng),對內(nèi)也有三合,外三合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內(nèi)三合則為: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其理論要求,以形取意,以意向形,形隨意轉(zhuǎn),意至形生,像形取意形意合一。
內(nèi)外同化調(diào)解臟腑氣通,精氣互化,人與自然同存,來達到延年益壽,功力增強,拳法嫻熟的目的。形意拳把陰陽,五行理論作為總的綱領(lǐng),總的綱領(lǐng)是什么呢?它是注釋了,一丹田、二氣、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法之理,把它作為理論的根據(jù),創(chuàng)造出一套極具哲學內(nèi)涵,而且比較系統(tǒng)的修煉方法和理論。
陰陽學說是我國最古老的易經(jīng),經(jīng)典中的主要哲學思想,具有樸素的唯物辨證理論,在《易經(jīng)系辟上傳》中說,一陰陽為之道,講的是宇宙間一切事物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法則,萬事萬物的變化都是由陰陽運動使然。形意拳把陰陽之理,運用于拳法之中,形成拳法、理論的基礎(chǔ)思想,在兩儀歌訣中有:鷹熊競志取法為拳,陰陽暗合形意之源。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作為陰陽所具有的含意,形意拳從三個方面演繹出一系列的陰陽概念。
從人體上來說:正面為陽,背面為陰,臉部為陽,后腦勺為陰,左為陽,右為陰,上為陽,下為陰,手心為陽,手背為陰,拳心向上為陽,拳心向下為陰。
以運動的形式上來說:動為陽,靜為陰。起為陽,落為陰,快為陽,慢為陰,進為陰、退為陰。 從人體行為及其它方面來看,從呼吸角度來講呼為陽,吸為陰,剛為陽,柔為陰,開為陽,合為陰。功為陽,守為陰。外為陽,內(nèi)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以拳理掌型來看,又分為陽拳,陽拳,陽掌陰掌又叫陰陽拳、陰陽掌,然后根據(jù)陰陽對立,陰陽轉(zhuǎn)換,陰陽互濟的運動規(guī)律和法則,使形意拳內(nèi)外兼修,健身養(yǎng)生,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技擊原理和方法。
神妙的形意拳技擊明顯地具有陰陽特點,我們舉例說明,這些動作明顯地反映了陰陽特點,其攻防進退吞吐虛實真假束展智勇等方面也無不做說出陰陽對立,統(tǒng)一的概念,比如雞型,從雞上架,報曉無不是陰陽,虛實上下相合,其實就如兩儀歌所講,陰陽暗合形意之源,形意拳每一個動作無不表現(xiàn)出陰陽關(guān)系。而實戰(zhàn)變化多端的手法,腿法,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也無不是陰陽展開的體現(xiàn)?梢娦我馊瓘睦碚摰綄嵺`離不開陰陽互易的變化,陰陽學說貫穿這形意拳運動的始末。正如先師門說的:拳之大,貴在陰陽。中國古代老子講過:“孤陽不生,孤陽不長”的道理。形意拳前輩們就深刻體會了這一道理。從松與緊的關(guān)系來講,我們把松著為陽,緊著為陰,也就是一松一緊,一陰一陽,陰陽相互平衡和諧。我們在平時做動作時,有松有緊,光松不緊,叫孤陽不生,光緊不松,叫孤陽不長,有松有緊才能勁力活潑在鍛練時單練松不練緊是不行的,光練緊不練松也是不行的'。氣血暢通功力才能長進,有變有化,千變?nèi)f化,貫徹一個道理,就是老子說的道。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形意拳以道為根本,形成了一套比較傳統(tǒng)的完整的理念。丹書中說:“道自虛無一氣生,便從一氣產(chǎn)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一切便從陰陽而生,一氣生陰陽,再從陰陽中形成三體,何謂三體,三體者:天地人也,三才之象也,三才即三體,其詞源出自周易: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馬,有人道焉,兼三才而兩之……。這里指的天地人為三才,就是陰陽相合,由此三才而引,天有三才日月星,地有三才水火風,人有三才精氣神,一個人活著,如果沒有了精氣神,那就是病態(tài)了。天體運行三大寶為日月星,地有水火風,這才是動的,當然還有山,但這些都是水火風的運動形成的,人有精氣神,精氣神兼?zhèn)涞娜瞬庞谢盍,人之三才又有?nèi)外三才之分,內(nèi)三才和外三才是不一樣的,外三才指的是頭手足。內(nèi)三才精氣神,為人的原液,氣是指人的真氣,也是一個活動,人身體內(nèi)臟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血,一部分是津,津就是唾液,這個津包括內(nèi)分泌系統(tǒng),它主要是主宰人體消化各方面的,還有一個精,是指傳宗接代的精,就人的身體而言,人體的固體部分包括內(nèi)臟,肌肉,骨骼,形意拳以三體之意而形成的三體式。樁功,凡是練形意拳的都知道,練拳必從三體式練起,它主要是練外形,又練其神,三體式樁成為形意拳基本功法和形意拳的精髓所在,萬法出于三體式,而操練三體式時,還要講三節(jié),三勁、三勢、三丹田等說法。三節(jié)是指根節(jié)、中節(jié)、稍節(jié),上肢三節(jié)是肩、肘、手;下肢三節(jié)是胯、膝、足,從人體軀干講,根節(jié)在腰、中節(jié)在肩,稍節(jié)在頭,所以兩手兩腿加身軀形成了五個三節(jié),就像太極拳中的要求身備五弓(功)三勁:勁是氣力、功力的意思,就是力量。勁又分明勁、暗勁,化勁。
三心是指:心、足心,頂心、即本心,足心(涌泉)頂心(百會)。
三勢是指姿勢的高低、高勢、中勢、低勢。
三丹田是指,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
練功時要有三圓,三頂、三扣、三曲、三抱、三垂、三敏、三捷、即形意拳八勢,這些都暗合著三才。
三圓脊背要圓,虎口要圓,手臂要圓。
三頂:頭向上頂,舌頂上顎,手往外頂。
三扣:胸脯要扣,手背要扣,腳面要扣。
三曲:兩臂要曲,兩膝要曲,手腕要曲。
三抱:丹田要抱,心中要抱,胳膊要抱。
三垂:氣垂丹田,膀尖下垂,肘尖下垂。
三敏:心要敏,手要敏,眼要敏。
三挺:頸項要挺,脊椎骨要挺,膝要挺。
所以,有形意拳萬法出于三體之說,易經(jīng)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萬物”就是這個道理。
【形意拳理與易經(jīng)】相關(guān)文章:
易經(jīng)與風水11-19
《易經(jīng)》與鬼10-04
易經(jīng)的智慧之《易經(jīng)》與命運10-29
《易經(jīng)》與三《易》06-13
易經(jīng):占與卜10-05
易經(jīng):變通與通變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