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思元稹帶賞析
元稹 離思五首,后人稱之為詩人為愛人鶯鶯而寫,表示他的濃厚的愛,雖然不足以考證,但是離思在古代愛情詩歌中可以稱得上佳作。下面是離思元稹帶賞析,歡迎參考閱讀!
元稹唐七絕:《離思》原文: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離思》參考注釋:
取次:走進(jìn).
元稹唐七絕:《離思》賞析: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歌數(shù)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詩分為古諷、樂諷、古體、新題樂府、律詩、艷詩等十類。這首《離思》(五首之一)屬于艷詩。所謂“艷詩”,即寫男女之間愛情的詩。在作者十類詩中,這類寫得比較好。而這首《離思》詩,尤其寫得一往情深,熾熱動人,具有獨到的藝術(shù)特色。在描寫愛情題材的古典詩詞中,亦堪稱名篇佳作.
這首詩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盡致地表達(dá)了主人公對已經(jīng)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戀情。它接連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寫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遠(yuǎn),耐人尋味。
全詩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兩句,破空而來,暗喻手法絕高,幾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筆意所在!霸(jīng)滄海難為水”。是從孟子“觀于海者難為水”《孟子·盡心篇》)脫化而來。詩句表面上是說,曾經(jīng)觀看過茫茫的大海,對那小小的細(xì)流,是不會看在眼里的。它是用大海與河水相比。海面廣闊,滄茫無際,雄渾無比,可謂壯觀。河水,只不過是舉目即可望穿的細(xì)流,不足為觀。寫得意境雄渾深遠(yuǎn)。然而,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賦》里“巫山云雨”的典故!陡咛瀑x》序說:戰(zhàn)國時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懷王),曾游云夢高唐之臺,“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愿薦枕席,王因幸之”。此女即“巫山之女”。她別離楚王時說:“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楚王旦朝視之,果如其言,因此就為她立廟號曰“朝云”。顯而易見,宋玉所謂“巫山之云”,——“朝云”,不過是神女的化身。元稹所謂“除卻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說: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觀。其實,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愛的女子,充分地表達(dá)了對那個女子的真摯感情。詩人表明,除此女子,縱有傾城國色、絕代佳人,也不能打動他的心,取得他的歡心和愛慕。只有那個女子,才能使他傾心相愛。寫得感情熾熱,又含蓄蘊藉。
第三句“取次花叢懶回顧”,是用花比人。是說我即使走到盛開的`花叢里,也毫不留心地過去,懶得回頭觀看。為什么他無心去觀賞迎入眼簾的盛開花朵呢?第四句“半緣修道半緣君”便作了回答。含意是說他對世事,看破紅塵,去修道的原故,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他失去心愛的她,再也不想看別的“花”了。統(tǒng)觀全詩,不難看出,“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原因,還是因為失去了“君”。“半緣修道”之說,只不過是遁辭罷了。
古代詩評家,曾經(jīng)說這首詩是作者為其曾經(jīng)相愛的韋叢的悼亡詩,或臆斷為詩人“與鶯鶯在閨中狎昵之游戲”(卞孝萱《元稹年譜》)的自我寫照。此等說法,皆缺乏史料根據(jù)。
作者在這首詩里采用種種比喻手法,曲折地表達(dá)對曾經(jīng)相愛的女伴的深情,前三句緊扣主題,層層遞進(jìn),最后一句才用畫龍點睛之筆,揭示主題。這種寫法構(gòu)思集中,意脈貫通,清晰可見,感情跳動性不大。并不象古典詩詞中有些作品那樣,感情跳動幅度太大,象電影的蒙太奇鏡頭那樣,令人幾乎看不到端倪。譬如。辛棄疾《念奴嬌》(野棠花落),描寫對歌女的留戀和思慕的復(fù)雜心情,感情跳躍幅度特別大。它忽而寫往昔的“輕別”;忽而寫今日“故地重游”,樓空人去。物是人非,忽而又寫幻想明朝“尊前重見,鏡里花難折”。其中省略許多銜接,思緒奔騰飛躍,令人頗費尋覓。當(dāng)然,這并不是說,可以用感情跳躍幅度的大小,來作為評價作品優(yōu)劣的標(biāo)準(zhǔn)。辛棄疾這首詞也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審美價值極高。
在描寫愛情的古典詩詞中.有不少名篇佳作,都一直為人們喜聞樂見,引起人們的共鳴。譬如,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它是用形象鮮明的紅豆,象征美好而堅貞的愛情。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的詩句,是用一種執(zhí)著到底的精神,表達(dá)對愛情堅貞不渝、?菔癄、永不變心的衷情!霸(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兩句,則與王、李寫愛情的詩不同,它是用一種絕對肯定與否定的生動比喻。來表達(dá)對愛情的至誠和專一。正由于它與眾不同,所以能引起因為種種原因而失去愛人的人們的強烈共鳴。有人把這兩句詩寫在文學(xué)作品里。也有人寫在書信中,用來表達(dá)對對方的癡情。這就充分說明元稹這首詩具有巨大的影響和藝術(shù)感染力。
這首詩的具體寫作年代不詳。它可能是作者自己生活的自我寫照。據(jù)說,作者先是愛過“崔鶯鶯”,后來又有新歡。因此,有人便認(rèn)為元稹在愛情生活上是非常輕薄的,從而也就否定了這首《離思》詩的應(yīng)有價值。我認(rèn)為,今天我們評論古典文學(xué)的價值,并不能依據(jù)作者私人的生活如何來作為評價其文學(xué)作品的標(biāo)準(zhǔn)。文學(xué)作品往往會突破作者的思想局限,產(chǎn)生巨大的社會效果。我們評價元稹這首詩,也應(yīng)從它產(chǎn)生的積極社會效果著眼,給其藝術(shù)價值以充分的肯定。而不應(yīng)聯(lián)系作者私人生活問題,去貶低它客觀存在的審美意義。
出處:唐·元稹《離思五首·其四》。
全詩:“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边@句話的意思:經(jīng)歷過無比深廣的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別處的云都黯然失色。
曾經(jīng):曾經(jīng)歷過。曾,副詞。經(jīng),經(jīng)歷。
滄海:古人通稱渤海為滄海。
除卻:除了。
原詩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隱喻愛情之深廣篤厚,見過大海、巫山,別處的水和云就難以看上眼了,除了詩人所念、鐘愛的女子,再也沒有能使我動情的女子了。詩人的這個“心上人”,據(jù)說是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后,有“不向花回顧”(《夢游春七十韻》)。又有人說紫詩是為悼念亡妻韋叢而作,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27歲早逝后,詩人曾表示誓不再娶(《遣悲懷·之三》)。兩句詩化用典故,取譬極高。前句典出《孟子·盡心上》“觀于海者難為水”;后句典出宋玉《高唐賦序》“姜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后人引用這兩句詩,多喻指對愛情的忠誠,說明非伊莫屬、愛不另與。這兩句詩還簡縮為成語“曾經(jīng)滄海”,還可比喻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見多識廣,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完解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對我而言則是:曾讀此詩難為詩。它把人對某種生死之戀的刻骨銘心寫絕了。
滄海之后,再無水了,那該怎麼辦呢?人總不能在無水的海岸上坐以待斃吧。
或許有兩種可能。
要麼在記憶之海裏繼續(xù)沉浸,在往事裏打撈珠貝,打撈沉落的星光月光,直到那昔年的滄海也將自己漸漸淹沒。
要麼在生存之岸上重新開掘深井,以新的水源澆灌生存的荒漠,或許,當(dāng)井水映照出汲水人的倒影,也會令他想起被滄海收藏的那些日日夜夜?
生命的水域就這樣得以延續(xù)。
而記憶裏波光重疊著波光,倒影重疊著倒影,使人生有了繁復(fù)的層次和密度。
愛的體驗是如此,人生的其他體驗是否也是如此?
讀了一本十分感人的好書,你真的不想再讀那些沒有靈魂的輕薄之書了。
登五岳飽覽山水之勝,你內(nèi)心裏滿是奇峰深谷,你還想再看那些被眾人的鞋踩踏得不成樣子、毫無野性和靈氣的商業(yè)之山嗎?……
愛情、讀書、攬勝、交往……都會有近似的體驗。
滄海,太浩瀚、太深邃、太苦澀;滄海,幾乎就是無限",就是生命與情感的極境。
所以,大部分人并未到過滄海,更沒有到達(dá)滄海深處。
頂多只是遠(yuǎn)遠(yuǎn)地想像過滄海:可能是很大很深吧?
或者站在海邊看了一眼大海:果然是很大很深的。
或者在退潮的海灘上拾幾枚貝殼。
沒有真正經(jīng)歷過滄海,所以,對水就不挑剔:咸水是水,淡水也是水,深水是水,淺水也是水,清水是水,濁水也是水。
曾經(jīng)滄海,再也見不到水,是圣者的苦愛。
未經(jīng)滄海,到處都是水,是凡人的福氣。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我又覺得,曾經(jīng)到過滄海深處,記憶裏灌滿海水的人,當(dāng)他上岸,當(dāng)他回過頭來,會不會看見那一汪不顯眼的、清清淡淡的泉水?或許清淡清澈的泉水,也能讓他領(lǐng)略到另一種仁慈,另一種福氣?使他陷於絕境的人生獲得拯救?
何況,"除卻巫山不是云",也是可以再商量的,巫山上的云是最純潔美麗的,而且有著神話的色彩,倘若把所有的山都看做神山,那麼每一座山上升起的云都是神話的云,美麗的云,她們繚繞著孤獨的山峰,填補并裝飾了天空的巨大空虛,而且,借助風(fēng)和氣流的醞釀,她們會降下雨,降下雪——雨和雪會化做天下的好水。
【離思元稹帶賞析】相關(guān)文章:
離思元稹賞析10-29
元稹離思賞析12-18
元稹《離思》賞析12-17
元稹古詩離思賞析11-02
元稹《離思》賞析參考10-30
離思元稹賞析鑒賞12-15
離思五首元稹賞析12-16
元稹離思五首賞析12-16
離思元稹賞析及解析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