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庠,字希道,彭城人閱讀答案及譯文
劉庠,字希道,彭城人。八歲能詩。蔡齊妻以子,用齊遺奏,補將作監(jiān)主簿。復中進士第,為高密廣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書論時事。帝以示韓琦,琦對之“未識”,帝益嘉重。日食甫數(shù)日,苑中張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詔罷之。會圣宮修仁宗神御殿,甚宏麗。庠言:“天子之孝,在繼先志,隆大業(yè),不在宗廟之靡。宜損其制,以昭先帝儉德!狈铄穾毂槐I,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幾察厲禁,實近侍主之,當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銷金法,庠奏言,法行當自貴近始。帝不豫,儲嗣未正,庠拜疏謂:“太子,天下本。漢文帝于初元即為無窮計。潁王長且賢,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閱四方章奏!钡劢孕兄。
神宗立,遷殿中侍御史,為右司諫。言:“中國御戎之策,守信為上。昔元昊之叛,
五來五得志,海內(nèi)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為國家長利。”奉使契丹。故事,
兩國忌日不相避。契丹張宴白溝,日當英宗祥祭①,庠丐免,契丹義而聽之。
除集賢殿修撰、河東轉運使。庠計一路②之產(chǎn),鐵利為饒,請復舊冶鼓鑄,通隰州鹽礬,博易以濟用。又請募民入粟塞下,豫為足食。進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契丹侵霸州土場,或言河北不可不備。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動,已而果然。
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見之,戒典謁者曰:“今日客至勿納,惟劉尹來,即告我!庇姓Z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見。”庠謂:“見之,何所言?自彼執(zhí)政,未嘗一事合人情。脫問青苗、免役,將何辭以對?”竟不往。奏論新法,神宗諭之曰:“奈何不與大臣協(xié)心濟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騎涉內(nèi)地,邊吏執(zhí)之。契丹檄取紛然,又遣使議疆事。眾疑其造兵端,欲大為備。庠奏言:“云朔歲儉,軍無見糧。契丹張形示強,造端首禍,曲在彼不在我,愿勿聽。宜先諭以理,然后飭兵觀釁!
元祐初,加樞密直學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聞之曰:“帥臣極難得,劉庠可惜也!扁杂欣裟埽屯v代史,王安石稱其博。卒后,蘇頌論庠治平建儲之功,詔褒錄其子。
選自《宋史·列傳第八十一》
【注】①祥祭:親喪滿十三個月或二十五個月的祭祀②路:宋時的行政區(qū)劃。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 庠言非所以祗天戒祗:恭敬。 B. 在繼先志,隆大業(yè)隆:興盛。
C. 宜損其制 損:損害。 D. 儲嗣未正 正:確立。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劉庠敢于直言的一組是(3分) ( )
、兮陨蠒摃r事,帝嘉重②庠奏言,法行當自貴近始 ③穎王長且賢,宜亟立
、苋债斢⒆谙榧,庠丐免⑤料其必不動,已而果然 ⑥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A.①②⑥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劉庠經(jīng)常向英宗提出規(guī)諫。英宗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麗,劉庠認為不應奢靡;奉宸庫被盜后,劉庠主張應連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懲罰。
B.劉庠能妥善處理外交問題。在宋與契丹的關系上,他認為守信義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認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應該擺宴席,得到契丹同意。
C.劉庠注重發(fā)展地方經(jīng)濟,關注民生。擔任河東轉運使,他恢復廢棄的冶煉場所,開通隰州的鹽路,開展貿(mào)易;他又招募民眾往塞下轉運粟谷,以備足糧食。
D.劉庠對王安石新法不以為然。王安石想會見他,但劉庠始終不肯見;當神宗問他為什么不與大臣同心協(xié)力時,劉庠說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自彼執(zhí)政,未嘗一事合人情。脫問青苗、免役,將何辭以對? 竟不往。
(2)契丹張形示強,造端首禍,曲在彼不在我,愿勿聽。宜先諭以理,然后飭兵觀釁。
參考答案:
4. (3分)C(損:減少。)
5. (3分)A(④是劉庠向契丹提出請求。⑤表明劉庠有見識,不在直言范圍之內(nèi)。注意:①隱含“敢于直言”之意,因為句前是“英宗求直言”句。⑥“不敢附安石”是直言反對王安石。③屬劉庠職內(nèi)順理上奏,也可看作是劉庠直言勸諫?伤阕髂:。)
6. (3分)B(“他認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應該擺宴席”,理解錯誤。原文“故事,兩國忌日不相避”,意思是按照先例,兩國在先皇的忌日彼此都不應避諱,即可以各自做各自想做的事。所以契丹才在白溝設宴,由于當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劉庠請求停止宴會,契丹才被劉庠的道義所感動。)
7. (10分)
。1)、自從他執(zhí)政以來,不曾有一件事合乎人情。假若(他)問起青苗法、免役法,我用什么話來回復他呢?最后也沒有前往(拜見)。
。2)、契丹虛張聲勢,顯示強大,開啟禍端,理虧在他們不在我們,希望不要聽信。應該先對契丹曉之以理,然后整頓軍隊,察看敵人的破綻。
譯文:
劉庠,字希道,彭城人。八歲時能寫詩。蔡齊將女兒嫁給他做妻子,蔡齊死后用他遺留下的奏章,使劉庠補授將作監(jiān)主簿。后來又考中進士,官任高密廣平院教授。宋英宗要求(大臣)直言諫上,劉庠上書議論時事,皇帝拿給韓琦看,韓琦說“看不出”,皇帝更加贊賞看重他。(當時)日食剛剛發(fā)生幾天,皇帝的花園中正準備(游獵)器物等待皇帝臨幸,劉庠說這并不是恭敬回應上天警示的辦法,皇帝下詔書停止了這種做法。修建安放宋仁宗神像的祭殿,十分宏大壯麗。劉庠說:“天子的.孝行,在于繼承先帝遺志,使國家基業(yè)興盛,不在于宗廟的華麗奢靡。應該削減它的規(guī)制,來顯示先帝節(jié)儉的美德!睂m內(nèi)奉宸庫被盜,要懲治看守庫藏的官吏。劉庠說:“在皇城里巡查和各種禁令是那么嚴厲,實際上安全是由近侍主持,應當一并查處!彼稳首诘耐馄堇瞰懛噶虽N金法,劉庠上奏說,法律的施行應當從貴戚近臣開始。皇帝有病,太子之位還沒有確立,劉庠奉上奏疏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漢文帝從登基建元開始便想到封立子孫使他們代代相傳。穎王年長并且賢能,應該馬上確立為太子,讓他每天侍奉在宮內(nèi),閱覽各地的奏章。”皇帝(對劉庠的建議)全都實行。
宋神宗繼位,劉庠升為殿中侍御史,(上書)說:“中原地區(qū)抵御西戎的策略,恪守信義是上策。昔日西夏元昊的叛亂,五次進攻中原五次取得勝利,國內(nèi)被陷入困弊的境地。如今不如(向他們)表明大信大義,放棄眼前的功利,謀求國家長遠的利益。”劉庠奉命出使契丹:先例,兩國在皇帝的忌日做事彼此都可以不避諱。契丹在白溝設宴,當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劉庠請求停止宴會,契丹被道義感動,聽取了劉庠的要求。
被授予集賢殿修撰、河東轉運使。劉庠考慮河東一路的物產(chǎn),鑄鐵的盈利最為豐饒,他請求恢復廢棄的冶煉場所,開通限州的鹽和礬石的運輸,開展貿(mào)易來補給費用。又請求征募百姓往塞下運輸糧食,預先備足糧食。劉庠晉升為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契丹侵占了霸州的土場,有人說黃河以北地區(qū)不可不防備。劉庠奉上五策,推斷契丹一定不會有行動,后來果如他所料。
劉庠不肯屈意為王安石做事。王安石想要見他,告訴主管謁見安排的人說:“今天別的客人來了一概不接納,唯獨劉庠來了,立刻告訴我!庇腥(對劉庠)說:“王公心意如此,你為什么不前往一見呢。”劉庠說:“見了他,說什么呢?自從他執(zhí)政以來,不曾有一件事合乎人情。假若(他)問起青苗法、免役法,我用什么話來回復他呢?”最后也沒有前往(拜見)。上奏評議新法,宋神宗曉諭他說:“為什么不和大臣同心協(xié)力濟蒼生治天下呢?”劉庠說:“臣子對君父只是各自展示自己的心志罷了。我只知道侍奉陛下,不敢攀附王安石。”
契丹在云中建置王庭,派遣騎兵侵略內(nèi)地,被守邊的士兵捉住。契丹多次傳書取人,又派遣使者來議疆界的事。大家都懷疑契丹要發(fā)動進攻,想要做大的防備。劉庠上奏說:“云朔地區(qū)年成不好,部隊沒有存糧。契丹虛張聲勢,顯示強大,開啟禍端,理虧在他們不在我們,希望不要聽信。應該先對契丹曉之以理,然后整頓軍隊,察看敵人的破綻。元祐初年,加封為樞密直學士,任渭州知府。去世時,年紀六十四。宣仁皇后聽到消息后說:“帥臣極難得,劉庠可惜啊。”劉庠有做官的才能,精通歷史,王安石也稱贊他知識廣博。去世后,蘇頌論述劉庠在治平時建立儲君之功,皇帝下詔褒獎并錄用其子。
【劉庠,字希道,彭城人閱讀答案及譯文】相關文章: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閱讀答案12-19
蛇道閱讀原文及答案07-01
黃庭堅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柳宗元傳》閱讀答案及譯文08-09
“劉贊,魏州人也”閱讀答案02-22
《郭浩字充道》閱讀題及答案12-19
“張希崇,字德峰,幽州薊縣人也”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07-16
《范仲淹作墓志》譯文及閱讀答案07-04
《劉伶病酒》閱讀題及答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