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元扆字君華文言文翻譯及賞析
將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通常講究信、達、雅。所謂信,指的是忠實于原文。原文講的是什么意思,譯成現(xiàn)代漢語后應(yīng)能如實傳達出原文的`意思,不能隨意增減文意,更不能曲解。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元扆字君華文言文翻譯及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來歙字君叔,南陽新野人也。父仲,哀帝時為諫大夫,娶光武祖姑,生歙。歙女弟為漢中王劉嘉妻,嘉遣人迎歙,因南之漢中。更始、伲▌窦螝w光武,遂與嘉俱東詣洛陽。
帝見歙,大歡,即解衣為衣之,拜為太中大夫。是時方以隴、蜀為憂,歙因自請曰:臣嘗與隗囂相遇長安。其人始起,以漢為名。今陛下圣德隆興,臣愿得奉威命,開以丹青之信,囂必束手自歸,則公孫述自亡之勢,不足圖也。帝然之。
建武三年,歙始使隗囂。五年,囂遂遣子恂隨歙入質(zhì)。時山東略定,帝謀西收囂兵,與俱伐蜀,復(fù)使歙喻旨囂將王元說囂,多設(shè)疑,故久冘豫②不決。歙素剛毅,遂發(fā)憤質(zhì)責(zé)囂曰:國家以君知臧否,曉廢興,故以手書暢意。足下推忠誠,遣伯春委質(zhì),是臣主之交信也。今反欲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叛主負(fù)子,違背忠信乎?吉兇之決,在于今日。欲前刺囂,囂起入,部勒兵,將殺歙,歙徐杖節(jié)就車而去。囂愈怒,王元勸囂殺歙。歙為人有信義,言行不違,及往來游說,皆可案復(fù),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多為其言,故得免而東歸。
八年春,歙與征虜將軍祭遵襲略陽,遵道病還,分遣精兵隨歙,合二千余人,伐山開道,從番須、回中徑至略陽,斬囂守將金梁,因保其城。囂大驚,乃悉兵數(shù)萬人圍略陽,斬山筑堤,激水灌城。歙與將士固死堅守,矢盡,乃發(fā)屋斷木以為兵。囂盡銳攻之,自春至秋,其士卒疲弊,帝乃大發(fā)關(guān)東兵,自將上隴,囂眾潰走,圍解。
明年,攻拔落門,隗囂支黨周宗、趙恢及天水屬縣皆降。初王莽世,羌虜多背叛,而隗囂招懷其酋豪,遂得為用。及囂亡后,五溪、先零諸種數(shù)為寇掠,皆營塹自守,州郡不能討。歙乃大修攻具,率蓋延、劉尚及太中大夫馬援等進擊羌于金城,大破之,斬首虜數(shù)千人,獲牛羊萬余頭,谷數(shù)十萬斛。又擊破襄武賊傅栗卿等。
十一年,蜀人大懼,使刺客刺歙,未殊,馳召蓋延。延見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視。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耶!延收淚強起,受所誡。歙自書表,投筆抽刃而絕。贈歙中郎將、征羌侯印綬,謚曰節(jié)侯。
。ü(jié)選自《后漢書李王鄧來列傳第五》)
[注]①更始:更始帝劉玄。②冘豫:猶豫。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帝然之然:認(rèn)為正確
B.矢盡,乃發(fā)屋斷木以為兵發(fā):拆掉,破壞
C.使刺客刺歙,未殊殊:死
D.延見歙,因伏悲哀伏:隱藏伏身
5.下列句子中,能表現(xiàn)出來歙勇敢的一項是
、凫▌窦螝w光武 ②叛主負(fù)子,違背忠信乎
、叟c將士固死堅守,矢盡,乃發(fā)屋斷木以為兵 ④自將上隴,囂眾潰走
、荽笃浦,斬首虜數(shù)千人⑥刃雖在身,不能勒兵斬公耶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來歙的妹妹嫁給漢中王劉嘉后,來歙便應(yīng)邀來到漢中。劉玄失敗后,來歙勸服劉嘉歸順光武帝,光武帝非常高興。
B.來歙受皇帝之命出使隗囂,希望勸降隗囂,孤立公孫述。后來隗囂把兒子隗恂派到漢朝作為人質(zhì)。
C.來歙在與征虜將軍祭遵襲擊略陽途中,因與祭遵意見不合獨自率領(lǐng)兩千人馬從番須、回中徑直攻到略陽,殺死隗囂部下金梁,占領(lǐng)了略陽城。
D.來歙在征討隗囂的過程中,隗囂余黨周宗、趙恢和天水縣都投降了,后來又打敗了五溪、先零等地少數(shù)民族的勢力。后來蜀地人害怕了便派人刺殺來歙。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反欲用佞惑之言,為族滅之計,叛主負(fù)子,違背忠信乎?(5分)
(2)今使者中刺客,無以報國,故呼巨卿,欲相屬以軍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5分)
【元扆字君華文言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海賦_木華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7
唐雎說信陵君_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12-25
君馬黃原文翻譯及賞析2篇04-10
唐雎說信陵君原文翻譯及賞析04-20
君難托_王安石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原文翻譯及賞析07-16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原文及翻譯賞析07-15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沁園春·答九華葉賢良》原文、翻譯及賞析02-25
玉華宮_杜甫的詩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