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譯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煉和跳躍的特點。其實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書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譯,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作者簡介]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濟南人,南宋杰出的愛國主義詞人。
[注釋]菩薩蠻:詞牌名。造口:在今江西萬安西南。
1、郁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清江:這里指贛江。
2、行人:被金兵騷擾流離失所的人。
3、長安:漢唐首都,在今西安市。這里借指汴京(今河南開封市)。這兩句說:抬頭向西北遠望,想看到故都汴京,可惜被萬千山嶺擋住了。可憐:可惜。
4、愁余:使我憂愁。
5、鷓鴣:鳥名,叫聲悲切,聽時像在說“行不得也”,也借此指恢復中原之事行不得。
[今譯]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shù)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于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解說]
這首詞從懷念往事寫到現(xiàn)實,表達了作者對中原未能恢復的沉郁心情,以及驅敵救國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抑郁和苦悶!扒嗌秸诓蛔,畢竟東流去”,現(xiàn)在用來說明歷史的發(fā)展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名句賞析——“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的畢生志愿就是要北伐中原,恢復大宋江南的統(tǒng)一。他有將相之才而無從施展,不管何時何地,無論所見所聞,種種物象,都會激發(fā)他的報國之志和悲憤之情。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侵,直入江西,隆裕太后在造口棄船登陸,逃往贛州。四十七年后,辛棄疾途經造口,想起從前金兵肆虐、人民受苦的情景,不禁憂傷滿懷。況且中原至今仍未收復,舉頭眺望,視線卻被青山遮斷;但浩浩蕩蕩的江水沖破重重阻礙,奔騰向前。這既是眼前實景,又暗喻自己百折不回的意志,也增強了他爭取最后勝利的.信心。但一想到南歸后的遭遇,又愁上心頭,而那“行不得也哥哥”的鷓鴣啼聲,更使他愁上加愁。全詞一波三折,極盡回環(huán)宛曲之美;善于運用比興手法,筆筆言山水,處處有興寄。
拓展: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書江西造口壁原文及翻譯】相關文章: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7-27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譯及賞析09-07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及賞析08-18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欣賞11-04
辛棄疾古詩《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原文翻譯以及賞析09-28
書江西造口壁優(yōu)秀教案04-06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案08-03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教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