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學步造句 推薦度:
- 虎年的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和本領(lǐng)也丟掉。
成語故事
戰(zhàn)國時候,燕國有個年輕人,他聽說趙國的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瀟灑優(yōu)雅,非常好看。于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去趙國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
他帶上盤纏,跋涉千里,趕到趙國,躊躇滿志地準備學習邯鄲人走路的姿勢。
在大街上,他看著形形色色的人來來往往,看得他眼發(fā)花,腳發(fā)抖,不知該怎樣邁步子了。于是他決定跟在一個行人后面摹仿,人家邁左腳,燕國青年也跟著邁左腳,人家邁右腳,燕國青年也趕緊邁右腳。但他的'兩只腳沒有協(xié)調(diào)好,差一點把自己絆倒。
這個行人走遠了,他又跟在另一個行人身后亦步亦趨地學走路。別人走得隨意優(yōu)雅,但他學得磕磕絆絆,引得街上的路人都把他當做怪人,停下腳步看他,甚至還有人捂著嘴笑他。
就這樣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的盤纏眼看就快花光了,他只好準備回家。此時的他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的步姿,而且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也忘了,竟然邁不開步子走路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四肢著地,爬著回去了。
說明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要盲目地崇拜別人,如果因為仿效他人而丟掉自己本來的本領(lǐng),真是大可不必。
成語出處
1、最早出處
子往呼!且子獨不聞夫壽陵(戰(zhàn)國時燕國都城,在今河北省北部)余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莊子·秋水》)
2、衍生典故
《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于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后世根據(jù)以上典故提煉出“邯鄲學步”這一成語。
成語寓意
燕國人努力向別人學習,應該肯定,但是他依樣畫葫蘆的生搬硬套并不可取,不但沒學到別人的精髓,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丟了。
學習不是不能模仿,但必須先細心觀察別人的優(yōu)點,研究邯鄲人之所以能夠走得優(yōu)雅的關(guān)鍵之處,除了步法外,那種優(yōu)雅是否和他們的神態(tài)、心境,甚至文化有關(guān)?再從自己的實際狀況來檢視,要將步伐調(diào)整成邯鄲人的樣子,需要做出哪些改變?這樣才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像燕國人那樣盲目,一味崇拜別人,結(jié)果必然是功夫沒學成,不切實際,自己的長處也丟光了。
不過若從“刻苦學習”的角度來看,燕國人的精神應該受到肯定,雖然他的學習方式不對,但是至少“肯學”,比起很多不肯學習、任由自己安于現(xiàn)狀的人,燕國人更有改變的勇氣。如果有朝一日他領(lǐng)悟訣竅,要優(yōu)雅地走路便指日可待。
成語辨析
邯鄲學步—東施效顰
“邯鄲學步”與“東施效顰”都有機械模仿別人而適得其反的意思,但有區(qū)別!皷|施效顰”偏重在盲目模仿,適得其反;“邯鄲學步”偏重在盡管發(fā)現(xiàn)了別人的優(yōu)點,但機械模仿,沒有成功,反而連自己原先擁有的本事也失去了。
【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成語故事邯鄲學步03-12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05-12
經(jīng)典成語故事邯鄲學步06-07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及點評04-21
邯鄲學步幼兒成語故事06-07
關(guān)于邯鄲學步的成語故事11-12
成語故事:邯鄲學步寓意與道理03-09
中國成語故事邯鄲學步雙語版11-21
精選中國成語故事《邯鄲學步》中英文版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