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新作文中常見的思維方式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創(chuàng)新作文中常見的思維方式,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順向思維
指順著原有的方向深入思考,要求學生按照常規(guī)的順序、方式來記敘、說明、議論。這樣老套的思維也能出新?確實如此。全國高考中,一位考生在《雨中情》這篇作文里,敘述了一個學生雨中打傘送“我”到家的事情。這本是件很老套的事情,但這位考生卻寫出了新意:故事的結尾這位學生拿出一個本子要求“我”寫上名字,證明他做過這件好事,以便以后能評上在好學生,由此引發(fā)了“我”對“誠信”的一番感慨。以順向思維寫出新意,關鍵在于思考是否深入,想得是否深刻。
2、逆向思維
指向與原有方向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通過逆向思維,可以看到事物相互關系的多樣性,從而突破常規(guī),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新見解。華羅庚先生有一句名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門”,至今仍廣為使用,因為這句話不僅反用了“班門弄斧”(原意是比喻自不量力,在行家面前自炫其能)這一成語,而且翻出了新意:只有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虛心向行家學習的人,才能取得進步,獲得提高?梢,對許多成語、俗語、觀點等“成見”的認識和理解都可以運用逆向思維,尋找出新意。如:“開卷有益”,可以反其意為“開卷未必有益”;“雪中送炭”,可以反其意為“送炭何必等到下雪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反其意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良藥苦口利于病”,可以反其意為“良藥甜口更利于病”;“知足常樂”,則可以反其意為“不知足常樂”“知足常憂”……
3、換位思考
指從原有的人、事、物出發(fā),換個角度去思考。“黔之驢”這個故事本是用來諷刺才干和能力不足的“驢”之類的人,但如果我們從“好事者”這個角度去思考,便會發(fā)現(xiàn)“好事者”強行運驢入黔,又閑置不用,是一種典型的用人不當?shù)默F(xiàn)象。由此可以生發(fā)新的觀點:使用人才要得當。在以“誠信”為話題的全國高考作文中,江蘇一考生所寫的《赤兔之死》獲得了滿分。這篇作文成功之處很好,其中一個重要的地方就是,該考生對《三國演義》中的個別情節(jié)進行了換位思考,重新組織。關羽在《三國演義》中是一位大英雄,過五關,斬六將,是眾多故事敘述的主要對象;赤兔馬本是關羽的坐騎,在《三國演義》中出現(xiàn)得很少,而《赤兔之死》一文卻以赤兔馬之口敘述赤兔馬之經歷,從而表達了對關羽與董卓、呂布兩類人不同的褒貶,揭示了“真英雄必講誠信”的主題,這一換位和改編,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從而得到了一致認可。
4、想像聯(lián)想
想像和聯(lián)想是作文的一對翅膀,是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想象是指運用已知材料和表象,創(chuàng)造新開幕的過程。聯(lián)想則是指具有某種關聯(lián)的一些人、事、物由此及彼地在頭腦中出現(xiàn)的發(fā)散思維的過程。運用了想象和聯(lián)想,在作文構思時就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1999年在全國高考文作,要求考生設想“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將會發(fā)生些什么,給考生提供了極大的想象空間。福建一考生的滿分作文《向著地球,前進》,把故事的時間推到了25世紀,地點放到了外星球,由現(xiàn)實聯(lián)想未來,突破時空展開想象;講述一個代號3468的少女成功移植了祖先的記憶的故事,并借助電腦、機器人、試管嬰兒、生命基因等現(xiàn)代科學已經存在的科學技術,表現(xiàn)了地球上的環(huán)境惡化、戰(zhàn)爭直至地球被毀滅等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確實稱得上是一篇充滿奇思妙想的佳作。
5、辯證思維
要求人們必須把握、研究事物的總體,從事物本身矛盾的發(fā)展、運動、變化來觀察、把握,往往需要用發(fā)展的眼光,聯(lián)系的觀點,一分為二地看事物。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便運用了辯證思維,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新觀點,主張要一分為二地對待外來文化和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吸收,這與毛澤東同志提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是完全一致的。20xx年以“感情的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為話題的全國高考作文,許多考生只從原材料出發(fā),認為“感情親則對事物認識淺,而感情疏則對事物認識深”,大多得分不高。而有一位考生則運用辯證思維來看這一話題,并列舉了“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的名言與事例,提出新的見解——“感情的親疏對事物的認知有影響,但人的學識、品德、修養(yǎng)完全可以消除它”,從而贏得了閱卷老師的認可,獲得了高分。
6、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相對于求同思維而言的,是一種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指同一主題用不同內容來表達,同一內容用不同形式語言來表現(xiàn),往往需要另辟蹊徑。如:內容上,只有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才能使材料新穎,從而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20xx年全國高考,一位考生的作文《河圖洛書之故事新編》,化用了伏羲與女媧的愛情故事,展現(xiàn)了伏羲、女媧、海龜、河伯、宓女、大象、帝俊等眾多形象,深刻表現(xiàn)了“情惑心志”這一主題,憑全新的內容,獨特的視角,得到了一致好評。寫法上,只有出新,才可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近年來涌現(xiàn)了的許多另類作文往往是在寫法上玩一點花樣,馬上便脫穎而出了。20xx年全國高考,四川一考生的作文《患者吳誠信的就診報告》,巧妙的借鑒了雜文《患者吳良知的就診報告》的形式,獲得了滿分。
【創(chuàng)新作文中常見的思維方式】相關文章:
高考作文指導:思維方式07-21
創(chuàng)新為本,思維先行01-13
關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作文—雪融化后不是水01-11
2017年高考作文指導: 優(yōu)秀標題創(chuàng)新方式06-01
放開你的思維作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