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品書知日本征文范文精選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注重精神追求、恥辱感、犧牲精神的綜合體現(xiàn)。小編收集了2017年品書知日本征文范文精選,歡迎閱讀。
第一篇:品書知日本
在科技進步,工業(yè)化機器復制時代中,凝結著日本匠人精神的日本千年和紙、和菓子、有田燒、二郎壽司等通過食物或者器物融合感覺、嗅覺、觸覺、審美等傳達出自然之美,技藝之獨特,品質(zhì)之卓越,傳統(tǒng)內(nèi)涵之豐富,自然人文之和諧,甚至以時間的溫婉變遷喚醒審美和回憶。在一種看似無聲勝有聲中,日本工匠完成了一方文化,一種工匠精神對于器物的滋潤和滲透。
縱觀日本人的工匠精神滲透在日本的各個方面,諸如日本的園林、茶道、繪畫以及現(xiàn)代的工業(yè)設計、科技創(chuàng)新等。現(xiàn)代技術帶來了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變化,但日本的工匠精神卻在現(xiàn)代化變遷中獨樹一幟。為什么會這樣獨特?背后是什么在支撐,或者是什么因素成就了日本的工匠精神?在探究日本工匠精神的過程中,《菊花與刀》或許有跡可尋。
日本工匠精神源于國民性格的雙重矛盾屬性,體現(xiàn)在對于審美、技藝和品質(zhì)的極致追求,保持傳統(tǒng)卻又極力變革創(chuàng)新。本尼迪克特的《菊花與刀》中分析日本人的好斗與和善、蠻橫與文雅、勇敢與膽怯、保守與求新、尚武與愛美、刻板與適應等的矛盾性。但是,本尼迪克特忽略了日本自然環(huán)境對于人性格的形成和塑造方面的作用。日本瀕臨海洋和陸地,人口眾多,在長期的資源、人口和自然關系動態(tài)發(fā)展中,逐漸形成這種具有諸多矛盾的雙重性格。總之,在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作用下,這種矛盾性格使得日本人保持傳統(tǒng),追求傳統(tǒng)審美、技藝的極致化。同時,日本人在現(xiàn)代技術和科技進程中不斷突破,追求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品質(zhì)的極致。因此,日本國民性格的雙重矛盾屬性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日本工匠精神。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注重精神追求、恥辱感、犧牲精神的綜合體現(xiàn)。根據(jù)本尼迪克特的研究,認為“美國人對物質(zhì)的信仰同日本人對精神的信仰之間的決斗。”《菊花與刀》中提到日本人在戰(zhàn)爭中宣傳的日本人的精神是一切是永恒的,物質(zhì)東西是必要的但是卻是次要的和暫時的。尤其是在百姓生活方面日本當局同樣實行精神勝于物質(zhì)的信條。日本工匠精神中潛藏了一種“日本精神”和恥辱感。日本人在戰(zhàn)爭中,認為“世界上所有人的'眼睛都在注視著我們”,正是日本文化深處的這種觀念使得日本人十分重視在世人面前的形象。同時,日本人的犧牲精神,在戰(zhàn)爭中極端行為表現(xiàn)為不投降主義,即使處于絕境仍舊是為國家和家庭榮譽而戰(zhàn)。否則,就會榮譽掃地。因此,這種恥辱感的存在,加上日本人重視榮譽、敢于犧牲,注重追求精神使得日本人投入到一件事情和一個崗位上為家庭和國家榮譽,去犧牲去奉獻去把事情做到極致。當戰(zhàn)爭的結束,在日本面臨戰(zhàn)后的復興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日本國民文化中的這些精神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演變?yōu)橐环N工匠精神,成為日本文化的象征。
日本工匠精神源于對秩序和等級制度的遵守。在日本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環(huán)境中,日本人因信賴等級秩序和制度而“各守本分”,并且建立起日本人人際關系和國家關系的準則。日本人的社會等級制度從天皇道平民的嚴格劃分;家庭的等級制度:年齡、男女、婆媳、輩分、性別、世襲等級身份制度;氏族的制度化、敬神、孝行,甚至不同場合不同身份的禮儀要求等各個細節(jié)都有嚴格的等級規(guī)定。因此,這種嚴格的等級社會不可避免進行劃分、規(guī)范著日本各行各業(yè)及其操作規(guī)范和職業(yè)道德。日本工匠精神并不僅僅是日本手工行業(yè),而是滲透在日本各行各業(yè)都在一種規(guī)范、有序的運作中,追求技藝的進步、自我要求、職業(yè)道德完善,最終以持續(xù)不斷地進步和創(chuàng)新凝成日本人特有的工匠精神。以日本手工藝為例,家庭式的技藝傳承和世襲制,使得日本人祖祖輩輩恪守著傳統(tǒng)的技藝、家族理念,傳承著其中滲透的文化核心內(nèi)涵而成為日本人的信仰,在傳承創(chuàng)新中成為日本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的修養(yǎng)為日本工匠精神的持續(xù)生長提供了營養(yǎng)。本尼迪克特分析,不同于美國人作為“專業(yè)”的修養(yǎng),日本人的修養(yǎng)分為兩種:一種產(chǎn)生能力,另一種產(chǎn)生高于能力的東西即“練達”,其實質(zhì)是一整套自制力和自控觀念,其功能在改善一個人處事態(tài)度。日本人的自我負責精神從兒童的教育延伸到成人的自我修養(yǎng)中,刀在日本成了自我負責的象征。日本人的道德和文化約束下,刀成為日本文化的一種象征。自制、自控、自我負責為日本人耐得住孤獨,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種責任、約束、平和的內(nèi)在力量,形成一種獨一無二的工匠精神。
總之,日本工匠精神成為日本的獨特印記,而形成日本工匠精神的實質(zhì)是日本獨特的自然和人文共同作用的結果,使得日本的工匠精神有形而又無形,無形但卻有形。正是因為這種思考和探究追蹤到《菊花與刀》這本書中,去追蹤去反思去探究日本國民性、日本文化研究等。雖然《菊花與刀》中發(fā)現(xiàn)了日本工匠精神的蹤跡,但是僅作為一種思考,缺乏一種實證性和更深層次、更科學的學術研究與論證。希望通過對日本的工匠精神的形成、發(fā)展和運行的研究能為中國的發(fā)展轉型提供反思和借鑒的可能。
第二篇:品書知日本
青春也許是人生最好的年華,然而那些青澀的記憶,那份懵懂的情感,甚至經(jīng)歷的惘然、悲傷、分離乃至背叛,卻又是通過一場又一場內(nèi)心慘烈的戰(zhàn)爭而換得的繃著紗布的傷口,無論此后身在何處,又經(jīng)歷過怎樣的滄桑,一旦觸碰,它隨時隨地都會滲出血漬,隱隱地疼痛。即使你白發(fā)蒼蒼,垂垂暮老。
這是我讀完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給我最深切的感受。《挪威的森林》就是村上君從思想上流露出的一個時代的孤獨,一個日本60年代的孤獨,更是一個青春的獨孤。拜讀過完村上君的文筆,突然覺得有點《百年孤獨》般的韻味回蕩在記憶里。記得那是一個下午,在讀完村上春樹的這篇小說,又找到了披頭士的《Norvegain Wood》。整整一個下午我沉浸在一種無法言說的憂傷里不能自拔,青春里那些掙扎、那些迷茫、那些疼痛再一次襲擊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我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樹,在他那些平緩舒雅的文字背后,你會發(fā)現(xiàn)那些年輕時代特有的傷感和激情會再一次涌動在心中,并隨著他的訴說跌宕起伏。
人的思想與行為必然受到年齡和時代的影響,所以青春年華里存在那么多失落、頹廢、掙扎、碰撞就顯得合情合理,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青春這段艱難的歲月,每個人的成長都經(jīng)歷過青春這場無聲無息卻慘烈無比的戰(zhàn)爭。
《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的主線是主人公渡邊徹與直子和綠子這兩個女人之間糾結的愛情故事。木月是渡邊徹高中時候唯一的朋友,也是直子青梅竹馬的男朋友,三個人經(jīng)常一起出沒,感情十分要好?墒悄驹聟s在他十八歲那年在自家車庫中毫無征兆地自殺了,這給直子和渡邊徹都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創(chuàng)傷。于是渡邊徹離開了神戶,去了東京,開始了同敢死隊同寢的大學生活。他第一次在車站偶遇了直子,于是往后常常一起走路,只是漫無目的地散步、吃飯,偶爾也講敢死隊的趣事。渡邊徹帶著蛋糕去給直子過20歲生日的時候,直子出奇地健談,后來卻放聲大哭。
一覺醒來以后,直子不告而別,后來來信說她將休學去療養(yǎng)院。渡邊徹去了直子所在的療養(yǎng)院,并結識了她的室友玲子。一個偶然的機會,渡邊徹認識了綠子,一個十分有個性的女孩子,并與她相知相惜。綠子在父親死后出售了小林書店,并和姐姐搬了家,渡邊徹也搬出了宿舍。渡邊徹因為玲子來信說直子的情況不好而無限悲傷,于是忽略了旁邊來找自己的綠子,綠子因此找借口離開了。整整兩個月以后,綠子主動找了渡邊徹,并因為喜歡他而同那個人斷交了。渡邊徹終于明白自己對綠子的感情了,卻又覺得對不起直子,心里很是矛盾,于是寫信給玲子傾訴,玲子也給出了客觀的解答。
不久之后,玲子來信說直子在小樹林自殺死了,葬禮很是凄涼。渡邊徹進行了一次一個人的旅行,想了很多很多關于直子的事,回來之后心里仍舊悲傷不已。玲子從療養(yǎng)院出來了,她在開始新生活之前來看望了渡邊徹。渡邊徹給綠子打了電話,想要從頭開始?墒钱斁G子問他在哪的時候,他茫然了,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哪,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呼喚著綠子。
小說從主人公渡邊徹對直子的回憶慢慢進入,直到回憶不再像回憶,而是像正在發(fā)生正在繼續(xù)的故事。小說開頭說,“即使在經(jīng)歷過十八度春秋的今天,我仍可真切地記起那片草地的風景……在那個年齡,無論目睹什么感受什么還是思考什么,終歸都像回飛鏢一樣轉到自己手上……就連直子的臉,一時間竟也無從想起。我所把握的,不過是空不見人的背景而已……原來我的記憶的確正在步步遠離直子站立的位置,正如我逐漸遠離自己一度站過的位置一樣……盡管如此,記憶到底還是一步步遠離開去了……想到這里,我悲哀得難以自禁。因為,直子連愛都沒愛過我。”一個人回憶十八歲的感覺,一切都終歸會回來的無奈,無法記起卻又無比重要的臉龐,記憶遠去的無助,沒有被那個人愛過的悲哀,一切的一切在開頭就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孤獨磁場,將讀者的心納入其中。
其實,每一個人的離開,無論是生命的戛然而止,還是某個角色的不告而別,或多或少都會讓我們有一種孤獨感,就如同自己的生命旅途里少了一個人的故事,總有一種失落感。木月將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年輕的'十八歲,毫無征兆地選擇了自殺,誰也不知道他這么做的理由,或許村上自己也不知道。是因為孤獨么?我們只能揣測,這將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謎。
木月的死使得渡邊徹失去了朋友,使得直子失去了戀人;敢死隊的離開讓渡邊徹身邊又少了一個人,少了些許歡笑和談話;永澤的離開讓渡邊徹身邊少了一個帶自己花天酒地和激勵自己的人,也讓初美失去了愛情;初美的死使得永澤失去了一個深愛自己的女人,使得渡邊徹失去了一個像姐姐一樣的朋友;直子的死使得渡邊徹失去了最牽掛的人,使得故事失去了女主角;玲子的離開讓渡邊徹為之高興,卻也同樣失去了某些東西;而找不到綠子從頭開始,這讓渡邊徹徹底茫然和恐慌了。一個一個的都走了,還剩下些什么呢?可能每個人的人生都大致如此,因此這個時代也大致如此。那個時代的青年人大概就是在壓抑、空虛、孤獨、迷茫的生活中憧憬著美好的未來,豈料卻又更加孤獨。
村上通過對那個時代的日本青少年內(nèi)心的觀察和研究,再加上自己的思考,描寫了青少年們孤獨、迷茫的內(nèi)心世界,以及對現(xiàn)實世界的無助和無奈,同時反映出整個時代的孤獨。當我們看到渡邊徹、直子或者綠子時,我們大概都能引起共鳴。在經(jīng)濟越來越發(fā)達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抵觸和逃避社會現(xiàn)實的心理,慢慢地將自己的內(nèi)心封閉起來,于是一不小心就迷失了自己,時常感到彷徨、迷茫和孤獨,內(nèi)心的空虛感和無助感肆虐。因此,我們應該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平衡點,即使青春是孤獨的,但我們也不會害怕孤獨。
【品書知日本征文】相關文章:
2017年品書知日本征文06-13
品書知日本征文優(yōu)秀范文06-13
2017年最新品書知日本征文06-13
關于讀經(jīng)典知新意征文05-08
讀經(jīng)典知新意征文600字05-08
“讀經(jīng)典知新意”征文600字05-08
讀經(jīng)典知新意征文1000字05-08
關于明孝道知感恩征文「精選」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