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 推薦度:
- 成語典故故事 推薦度:
- 成語典故故事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成語典故
成語典故 篇1
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很要好的朋友,一個叫雷義,另外一個叫陳重。雷義和陳重的感情比親兄弟還要好,有一次,他們兩個人一起去參加考試,雷義考上了,陳重卻沒考上。雷義心想:「陳重的學(xué)問比我好,居然沒有考上,真的`是太可惜了!」雷義就跑去找掌管考試的官員說:「大人,麻煩您將我的功名轉(zhuǎn)給陳重,他比我優(yōu)秀呀!」
官員當(dāng)然不理他:「胡鬧,功名怎么可以隨便轉(zhuǎn)給別人呢?」雷義心里好失望:「那我也不要這個功名了!」雷義就假裝發(fā)瘋不去做官,終于被解除了功名。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一起去參加考試,這一次,他們兩個都考上了,還很幸運地被派在同一個地方做事。雷義高興的對陳重說:「陳兄,以后又要麻煩你多照顧了!龟愔卣f:「雷兄,您說笑了,都是您在照顧我呀!」兩個人很開心能在一起工作,感情變得更好呢!大家看到他們感情這么好,都說:「膠和漆凝聚在一起很堅固,不過還是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深厚友誼呀!」后來,有人就把這件事變成膠漆相投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好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就像膠和漆聚合在一起那么堅固!
成語典故 篇2
劉邦率軍攻占秦朝都城咸陽后,派兵駐守函谷關(guān)。
不久,項羽率大軍到了函谷關(guān)。
他聽說劉邦已經(jīng)攻下咸陽,非常生氣。
進(jìn)關(guān)后,把軍隊駐在鴻門,準(zhǔn)備與劉邦一決雌雄。
當(dāng)時,項羽的軍隊有四十萬人,而劉邦的軍隊只有十萬人,形勢對劉邦非常不利。
項羽的叔父項伯,是劉邦的重要謀士張良的朋友。
他怕張良跟著劉邦送死,連夜路去勸他逃走,張良就陪項伯去見劉邦。
經(jīng)過張良和劉邦的解釋,項伯答應(yīng)從中調(diào)停,并叫劉邦第二天親自到鴻門去向項羽謝罪。
第二天,劉邦帶了一百多隨從人馬來拜會項羽,終于取得了項羽的諒解。
當(dāng)天,項羽留劉邦一起喝酒。
席間,項羽的謀士范增讓項羽的堂弟項莊以舞劍助酒的名義刺殺劉邦。
項伯也拔劍起舞,以身體掩護(hù)劉邦。
張良見形勢不妙,便到營門外面找到與劉邦同來的將領(lǐng)樊噲,并通報了席上的情景。
樊噲立刻一手握劍,一手拿盾牌護(hù)身,沖進(jìn)營門,拉開軍帳的帷幕,睜大眼眼看著項羽。
他惱怒得頭發(fā)上豎,連眼眶也都要裂開了。
項羽見了樊噲,忙按著劍,挺直上身問道:“這個人是在做什么呀?” 張良回答說:“這是沛公的參乘樊噲。
” 項羽這才放下劍把,說:“好一位壯士!賞他一杯酒喝!” 在旁侍候的人聽了,馬上給他一大杯酒。
樊噲拜謝后,接過酒來一口喝干。
項羽又說:“賞他一只豬肘。
” 在旁侍候的人立刻給樊噲一只生的豬肘。
樊噲先把盾牌放在地上,再把豬肘放在盾脾上,拔出劍,一塊一塊地切下來吃。
項羽看了贊道:“真是壯士!還能喝酒嗎?” 樊噲說:“我連死也不怕,區(qū)區(qū)一杯酒算得了什么!我還有幾句話奉勸大王:從前,秦王殘暴得像虎狼一樣,殺人惟恐不多,處罰人惟恐不重,因此天下的人都反對他。
楚懷王跟起義的將領(lǐng)約定說:‘誰先攻破秦軍進(jìn)入咸陽的,就當(dāng)秦王。
’現(xiàn)在沛公先攻破秦軍,進(jìn)入咸陽,城里的.東西一絲一毫也不敢動,等待大王到來。
他派遣將士守住函谷關(guān),原來是防備其他的隊伍進(jìn)出,怕發(fā)生意外。
沛公這樣勞苦功高,不但沒有封侯的賞賜,大王反而聽信小人的話,要想殺有功的人,這是在繼續(xù)走秦朝敗亡的道路。
我認(rèn)為,大王不應(yīng)該這樣做啊!” 項羽聽了樊噲這席話,無話可答,只說了聲“坐吧”。
于是,樊噲就在張良旁邊坐下。
席間,劉邦趁上廁所時機(jī)和樊噲不辭而別返回漢營,避免了殺身之禍,叫張良把白璧和玉斗分別交給項羽和范增,范增卻把給他的玉斗摔得粉碎,因為他知道,放劉邦回去,無疑是放虎歸山,可這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成語典故 篇3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意思:容易得就像把手掌翻過來。原為“易如反手”。 讀書筆記
孟子曾跟他的學(xué)生公孫丑有一段談話,內(nèi)容是關(guān)于推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的問題。
公孫丑問道:“您如果在齊國當(dāng)權(quán),也能象管仲、晏嬰一樣建立一番功業(yè)嗎?”
管仲和晏嬰,都是齊國有名的“賢相”,曾先后做過齊桓公和齊景公時的`國相。但孟子卻很不高興,說:“你怎么把我同他倆相比呢!”公孫丑說:“管仲輔佐齊桓公,使他稱霸天下;晏嬰輔佐齊景公,使他名顯諸侯。難道這兩人還不值得學(xué)習(xí)嗎?”
孟子答道:“以齊王,猶反手也!币馑际,以齊國來推行王道、統(tǒng)一天下,好比把手掌翻轉(zhuǎn)一下一樣容易。
“反手”比喻非常容易。孟子認(rèn)為,地廣人多的齊國,如能實施仁政,要統(tǒng)一天下,實在“易如反手”。(參看經(jīng)典話語;事半功倍”)
成語典故 篇4
估計大家對“信口雌黃”這個詞不陌生,看到不合事實,隨意或妄自的評論,一句”信口雌黃“,言簡意賅,卻準(zhǔn)確犀利地表達(dá)了自己的立場。
不過,這一說法的緣由就就鮮為人知了。它源于《晉書·王衍傳》。一提到魏晉時期,人們總會想到魏晉風(fēng)度,在那個戰(zhàn)亂的時代——鼎立的魏蜀吳三國間的硝煙尚未消失殆盡,多國的戰(zhàn)亂又緊跟其后,在經(jīng)世和玄談之間,很多學(xué)者往往選擇后者,造就了大批的名士,東晉王衍就是其中一位。
年少氣盛之時,王衍喜歡連橫合縱的游說之術(shù),然而在各國紛爭造成的尖銳矛盾的時勢下,這位名士漸漸不再談?wù)撌朗,只是吟詠詩賦,每天談?wù)摾锨f的學(xué)說以避世,然而,一人之力,又怎么避得開?最終他沒逃過死在石勒的.鐵騎之下的命運,當(dāng)然這是后話。
這位有名的清談家,最喜歡清談玄說,每天都在談。但是經(jīng)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即使當(dāng)別人指出他的錯誤或者提出質(zhì)疑時,他也滿不在乎,常常不假思索便隨口更改。于是當(dāng)時人說他是“口中雌黃”。這就是這則成語的來源。
那為什么形容一個人胡說八道,會提到雌黃這兩種礦物呢?
雌黃,也稱雞冠石,是一種黃色的礦物,常常用作顏料。古時候的人習(xí)慣用黃紙寫字,寫錯了的時候就會用雌黃涂抹蓋住有誤之處,然后再改正。與此對應(yīng)——信口雌黃有”隨意更改不正確或者不恰當(dāng)?shù)难哉摗爸。這就解釋得通了。
除了”涂改液“的功能,雌黃還有藥用功能:不但可以研磨成粉末狀,用以外敷,還可以內(nèi)服,制作成藥丸或者散服。雌黃一般用來對付疥癬,惡瘡,如果遇到蛇蟲咬傷,也能拿雌黃來應(yīng)付傷口。
成語典故 篇5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xué)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yīng)該懂得謙讓的禮儀!度纸(jīng)》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于此。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字文舉,東漢時期山東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是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個兒子。孔融四歲的時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壽,來客很多。有一盤酢梨,放在壽臺上面,母親叫孔融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長幼次序來分,每個人都分到了自己就得的`一份,唯獨給自己的那一個是最小的。父親奇怪地問他:"別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卻分到小的,為什么呢?‘孔融從容答道:"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很是高興。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xué),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并且懂得禮節(jié),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兹谡f:“我年紀(jì)小,應(yīng)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备赣H聽后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yīng)該讓著他!笨兹谧尷娴墓适,很快傳遍了漢朝。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簡介】
孔融(153~208),東漢文學(xué)家。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靈帝時,辟司徒楊賜府。中平初(185),舉高第,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為僚屬,拜中軍候,遷虎賁中郎將。后因忤董卓,轉(zhuǎn)為議郎,出至黃巾軍最盛的青州北?橄。興平二年(195)領(lǐng)青州刺史。曹操遷獻(xiàn)帝都許昌,征孔融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因不滿曹操雄詐,被奏免官。后復(fù)拜太中大夫,退居閑職,好士待客,座上客滿,獎掖推薦,聲望甚高。終為曹操所忌,下獄棄市。
成語典故 篇6
典源出處《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 藉卉飲宴。 周侯 () 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韵嘁暳鳒I。唯王丞相(導(dǎo)) 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晉書·王導(dǎo)傳》:“過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 (邀) 出新亭飲宴。 周中坐而嘆曰:‘風(fēng)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韵嘁暳魈。惟導(dǎo)愀然變色曰:‘當(dāng)共戮力王室,克復(fù)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收淚而謝之。”
釋義用法西晉末年,中原戰(zhàn)亂,王室、士人避亂江東。王導(dǎo)、周諸人常在新亭 (故址在今江蘇江寧縣南) 宴飲,北眺河山,愴懷故土,相對涕泣。后用此典表現(xiàn)痛心國事,思念故土的感傷之情。
用典形式
【嘆新亭】 明·張煌言:“肝腦總應(yīng)涂舊闕,須眉誰復(fù)嘆新亭!
【訪新亭】 宋·鄧剡:“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
【泣新亭】 宋·范成大:“安知千載后,但泣新亭囚!彼巍り懹危骸袄献营q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慘新亭】 宋·曹豳:“西風(fēng)落日慘新亭,幾人墮淚!”
【悲王導(dǎo)】 元·薩都拉:“新亭不必悲王導(dǎo),彭澤何曾改晉年。”
【新亭淚】 宋·杜[:“斜日荒煙,神州何在? 欲墮新亭淚。”清·沈欽圻:“有朋共酒新亭淚,無扇能遮庾亮塵!鼻濉で鸱昙祝骸昂由铰淙招峦I。禾黍秋風(fēng)故國詩!
【新亭恨】 清·王夫之:“蘭亭今昔何須問,消不盡新亭恨!
【新亭望】 元·虞集:“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
【風(fēng)景不殊】 元·鮮于樞:“風(fēng)景不殊,溪山信美,處處堪行樂!
【風(fēng)景非殊】 宋·辛棄疾:“山河舉目雖異,風(fēng)景非殊。功成者去,覺團(tuán)扇便與人疏!
【對泣新亭】 宋·陸游:“悲歌易水輕燕俠,對泣新亭笑楚囚!鼻濉ね跏慷G:“回首銅駝洛陽陌,名士對泣新亭囚!
【回首新亭】 宋·汪元量:“清談到底成何事;厥仔峦ぃL(fēng)景今如此。”
【河山不異】 清·黃遵憲:“河山不異風(fēng)景好,今者不樂何為哉?”
【淚閣新亭】 宋·徐一初:“觴綠醑,澆萬斛牢愁,淚閣新亭雨!
【涕淚新亭】 清·丘逢甲:“涕淚新亭果何益? 有人江左薄夷吾。”
【痛哭新亭】 明·陳子龍:“振衣獨上要離墓,痛哭新亭一舉杯。”
【楚囚對泣】 宋·汪元量:“回首新亭,風(fēng)景今如此,楚囚對泣何時已?”
【楚囚相對】 清·秋瑾:“楚囚相對無聊極,樽酒悲歌淚涕多。”
【新亭風(fēng)景】 宋·辛棄疾:“長安父老,新亭風(fēng)景,可憐依舊!”清·孫致彌:“回首悲笳驚日暮,新亭風(fēng)景一沾衣。”
【新亭對泣】 宋·陸游:“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對泣亦無人。”
【新亭相泣】 金·元好問:“新亭相泣血沾襟,一日神州見陸沉!
【新亭舉目】 唐·杜甫:“新亭舉目風(fēng)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
【新亭楚囚淚】 清·黃遵憲:“灑盡新亭楚囚淚,煙波風(fēng)景總生愁。”
【不須向新亭】 清·丘逢甲:“不須更向新亭去,已對河山淚滿衣!
【風(fēng)景異山河】 宋·文天祥:“眼前風(fēng)景異山河,無奈諸君笑語何!”
【對泣效楚囚】 宋·陸游:“得官若使皆齊虜,對泣何疑效楚囚!
【舉目山河異】 唐·李白:“舉目山河異, 偏傷周情!
成語典故 篇7
“不自量力”這則成語也叫“不量力”也就是“不自量力”或“不自量”,用來表示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力量,或過高地估計自己。
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隱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親親,不征辭,不察有罪,犯王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宣乎!”
春秋時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內(nèi)有兩個諸侯國,一個是鄭國,一是息國。公元前712年,息國向鄭國發(fā)動了戰(zhàn)爭。
這兩個諸侯國雖然都很小,但息國的人力與物力比鄭國要少得多,軍力也要弱得多。戰(zhàn)爭自然以息國的'失敗而告終。
事后,一些有見識的人分析出,息國快要滅亡了。他們分析的根據(jù)是,息國一不考慮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勝,三不同親近的國家籠絡(luò)好關(guān)系,四不把自己向鄭國進(jìn)攻的道理講清楚,五不明辨失敗的罪過和責(zé)任是誰。犯了這五條錯誤,還要出師征伐別國,結(jié)果遭到失敗,這不是非常自然的嗎?
果然,不久息國被楚國攻滅。
成語典故 篇8
典源出處《孟子 ·滕文公下》:“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齊語也,則使齊人傅諸? 使楚人傅諸? 曰:‘使齊人傅之!唬骸积R人傅之,眾楚人咻 (xiu) 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莊岳之間數(shù)年,雖日撻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釋義用法有個楚國大夫希望他的兒子學(xué)會齊國話,一個齊國人來教他,許多楚國人卻吵吵嚷嚷,從旁干擾。這樣即便每天鞭打威逼,他也學(xué)不會齊國話。后用此典指環(huán)境不好,正面教導(dǎo)抵不過反面干擾; 也指眾口紛紜,妄加議論。
用典形式
【齊咻】 宋 ·蘇軾:“且欣集齊咻,未敢笑越吟!
【眾人咻】 清·黃遵憲:“優(yōu)孟衣冠笑沐猴,武靈胡服眾人咻!
【眾楚咻】 清·黃遵憲:“豈圖五丁力,竟招眾楚咻!
【忘齊語】 宋·陸游:“久已忘齊語,何嘗解越吟!
【咻已伙】 宋·王令:“奈何眾好殊,未語咻已伙!
【一齊眾楚咻】 清·黃遵憲:“立志不肯隨沉浮,一齊足敵眾楚咻!
成語典故 篇9
【成語】床下牛斗
【讀音】chuáng xià niú du
【釋義】聽到床下螞蟻動,誤以為牛在相斗。形容體衰耳聰,極度過敏。
【出自】《晉書·殷仲堪傳》:“仲堪父嘗患耳聰,聞床下蟻動,謂之牛斗!
【故事】殷仲堪兼任晉陵太守,在郡里禁止生子不養(yǎng),久喪不葬,拘留逃亡者的父母作人質(zhì),勒令亡叛者返回,所制定的教令頗有道理。殷仲堪之父患病多年,殷仲堪寢睡衣不解帶,親自學(xué)習(xí)醫(yī)術(shù),研究其精妙,手上沾有藥物去擦眼淚,因此弄瞎了一只眼睛。居喪期間哀痛過度而大傷身體,以孝聞名。服喪期滿,晉孝武帝召為太子中庶子,彼此十分親密。殷仲堪的`父親曾患有聽力過敏之病,聽床底下螞蟻爬動之聲,說是黃牛相斗。孝武帝早有所聞而不知此人為誰。至此時,孝武帝隨意問殷仲堪道:“患此怪病者是何人?”殷仲堪流涕而起道:“臣面對此問不知如何回答!毙⑽涞勖嬗欣⑸。殷仲堪兼任黃門侍郎,孝武帝越加寵愛信任他。孝武帝曾將自己寫的詩拿給殷仲堪看,并說道:“不要以你的高才而譏笑我的不才!毙⑽涞垡詾闀跛抉R道子不是輔佐社稷之臣,因而決定提拔自己所寵信的人以拱衛(wèi)朝廷,便任命殷仲堪為都督荊益寧三州軍事、振威將軍、荊州刺史、假節(jié),鎮(zhèn)守江陵。殷仲堪將要赴任,孝武帝又下詔說:“卿離開京師許久不能相見,使人不覺心酸。常說卿永為朝廷之寶,而忽然變成荊楚之珍,實在讓人遺憾慨嘆!”孝武帝就是如此寵信親近殷仲堪。
成語典故 篇10
【成語】閉門思過
【拼音】bi men sī guo
【解釋】關(guān)起門來反省自己的過錯。過,過失。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韓延壽傳》: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
【成語典故】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在左馮翊擔(dān)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縣巡視,碰到兄弟倆向他告狀。其中一個說:我弟弟占了我的耕地。另一個說:這地本來就是爹媽在世時分給我的.,哥哥不講理,硬說是分給他的。這件事,對韓延壽觸動很大。他十分慚愧地說:我作為太守,是一郡之長,不能教化百姓,以致今天民眾間發(fā)生骨肉爭訟。這既傷風(fēng)化,又使賢人孝子受恥。其責(zé)任在我身上,我應(yīng)退職讓賢。這天,韓延壽推脫有病,不再處理公務(wù),獨自一人呆在館舍的一間房間里,閉上門,思考自己的過錯(閉門思過)。那告狀的兩兄弟知道韓延壽的上述舉動后,深為之感化。他們倆痛心疾首地流著淚,赤身前往館舍向韓延壽請罪。韓延壽見他兄弟倆已覺醒,并決心痛改前非,這才稍有喜悅之色;但他從這件事看到了自己身為太守而未能盡到責(zé)任的過失,也不禁仰天垂淚。
成語典故 篇11
典源出處
舊題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今遼東諸丁云其先世有升仙者,但不知名字耳。”《藝文類聚》卷七十八、卷九十皆引,文略有不同。卷七十八作“遼東城門有華表柱,忽有一白鶴集柱頭,……”。卷九十之文末作“何不學(xué)仙去,空伴冢累累。遂上沖天!
釋義用法
丁令威學(xué)道成仙,化為白鶴飛歸遼東故鄉(xiāng),感慨城郭如舊而人民已非。這是一個為歷代文人習(xí)用的典故,常用以表現(xiàn)久別家鄉(xiāng)重歸,感嘆人事變遷; 或 表現(xiàn)客居異地,對家鄉(xiāng)親故的眷念; 有時也借指人去世; 亦借以詠鶴。
用典形式
【丁鶴】 唐·白居易:“鄭牛識字吾常嘆,丁鶴能歌爾亦知。”清 ·丘逢甲:“華表空聞丁鶴語,亂萌先兆子規(guī)啼!
【化鶴】 宋·張元干:“猶恐驚濤翻四海,直須化鶴作飛仙!鼻 ·程可則:“蛻骨龍荒何日返,只憐化鶴到淮徐!
【歸鶴】 唐 ·杜甫:“東走窮歸鶴,南征盡跕鳶!鼻 ·丘逢甲:“閱歲但增歸鶴感,窺天難測剪鶉心!
【遼鶴】 唐 ·武元衡:“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碧啤堨铮骸昂问略酵跚?jǐn)硣环吝|鶴唁人寰!
【侶鶴】 唐 ·張祜:“孤云出小嶼,侶鶴下遼天!
【獨鶴】 宋·陳與義:“微吟驚市卒,獨鶴語城闉。”
【跨鶴】 清·錢謙益:“流螢尚作蕪城夢,跨鶴真同華表歸!
【鶴歸】 宋·蘇轍:“鶴歸仍有當(dāng)年伴,松老知經(jīng)幾度霜。”清·查慎行:“鶴歸倘記石華表,世代已逐滄桑移!
【鶴表】 宋·周密:“燕樓鶴表半飄零,算惟有盟鷗堪語!
【丁令威】 北周 ·庾信:“道士封君達(dá),仙人丁令威!苯稹ぴ脝枺骸翱蓱z陊殿荒墟里,無復(fù)當(dāng)年丁令威!
【丁家鶴】 唐·羅隱:“如何只見丁家鶴,依舊遼東嘆綠蕪!
【千年鶴】 唐·張祜:“千年鶴在市朝變,來去舊山人不知。”宋·陳與義:“萬里鷗仍去,千年鶴未歸!
【千歲鶴】 宋·張元干:“矍鑠儀形千歲鶴,扶搖風(fēng)力九霄鵬。”
【化鶴丁】 宋·陸游:“遼海曾從化鶴丁,百年塵土污巾瓶!
【歸遼海】 唐·溫庭筠:“出籠鸞鶴歸遼海,落筆龍蛇滿壞墻!
【歸后語】 宋·蘇軾:“白鶴不留歸后語,蒼龍猶是種時孫。”
【歸鶴憐】 唐·宋之問:“莫使馳光暮,空令歸鶴憐!
【令威還】 唐·駱賓王:“人疑列御至,客似令威還。”
【令威語】 明 ·高啟:“海上幾秋風(fēng),誰傳令威語?”
【遼天鶴】 唐·李白:“應(yīng)化遼天鶴,歸當(dāng)千歲余!八 ·陸游:“老翁正似遼天鶴,更覺人間歲月長。”
【遼東丁】 宋·陸游:“猶勝遼東丁,化鶴還故鄉(xiāng)!
【遼東鶴】 元·范。骸坝文w天池鵬,歸莫問遼東鶴!鼻濉埢菅裕骸跋扇寺?wù)f遼東鶴,問歸來丁令,可識湘靈?”
【遼城鶴】 唐·王維:“當(dāng)作遼城鶴,仙歌使?fàn)柭!?/p>
【遼海鶴】 唐·范傳正:“豈惟遼海鶴,空嘆令威還!彼 · 陸游:“往事已如遼海鶴,余年空羨葛天民!
【老令威】 宋·陸游:“余生自笑知何似? 萬里遼天老令威。”金 ·元好問:“華表歸來老令威,頭皮留在姓名非!
【華表柱】 唐·曹唐:“莫道暫辭華表柱,便應(yīng)千載是歸程!
【華表語】 宋·王安石:“當(dāng)初謾留華表語,而今誤我秦樓約。”
【華表歌】 明 ·高啟:“千年宅廢但遺井,何處更聞華表歌?”
【華表鶴】 金·元好問:“華表鶴來應(yīng)有語,銅盤人去亦何心?”明 ·郭翼:“城郭是非華表鶴,蓬菜清淺海中塵!
【身化鶴】 宋·張元干:“夢里有時身化鶴,人間無數(shù)草為螢。”
【姓丁鶴】 唐·趙嘏:“還似當(dāng)時姓丁鶴,羽毛成后一歸來!
【故舊非】 清·王士禛:“劫灰歷后昆明在,華表來時故舊非!
【城郭新】 唐·李白:“莫作千年別,歸來城郭新!
【臨華表】 唐·姚鵠:“已同化鶴臨華表,又見驂龍向玉清!
【鶴姓丁】 唐·李商隱:“神物龜酬孔,仙才鶴姓丁。”
【丁仙化鶴】 清·丘逢甲:“恐為丁仙化鶴返,感慨城郭人民非!
【丁令還家】 元·張昱:“丁令還家骨已仙,更無城郭有山川!
【人事都非】 宋·范成大:“人事都非城郭是,獨憐雞犬識新豐!
【千年化鶴】 宋·陸游:“慵追萬里騎鯨客,且伴千年化鶴仙!
【千年華表】 宋·陸游:“千年華表聊一歸,回首幸脫乘軒機(jī)。”
【千載歸來】 宋·陳師道:“千載歸來遼海東,江山如舊里閭空!
【千載鶴歸】 唐·杜牧:“千載鶴 歸猶有恨,一年人住豈無情!”
【飛來丁令】 清 ·歸莊:“飛來丁令情多感,夢醒莊周樂無窮!
【仙人化鶴】 元·黃溍:“曾聞帝子乘鸞去,疑有仙人化鶴歸!
【白鶴歸來】 明 ·高啟:“他年還訪舊城郭,正是白鶴歸來時。”
【歸郭令威】 宋·蕭豳:“歸郭令威空化鶴,度關(guān)老子偶乘牛!
【歸家華表】 清·錢謙益:“白鶴即看城郭是,歸家華表莫匆匆!
【令威歸嘆】 宋·陸游:“公路晚悲身至此,令威歸嘆冢累然!
【遼天歸鶴】 宋·陸游:“遼天渺歸鶴,千載付茫茫!
【遼水千年】 唐·武三思:“緱山七月雖長去,遼水千年會一歸!
【遼東華表】 金·元好問:“遼東華表何人在,柳氏玄堂此日開。”
【遼鶴歸來】 宋·周邦彥:“遼鶴歸來,故鄉(xiāng)多少傷心地! 短書不寄,魚浪空千里!痹 ·趙文:“謾說漫漫六合,無地著相思。遼鶴歸來后,城亦全非!
【老仙鶴馭】 宋·姜夔:“老仙鶴馭幾時歸,未必山川城郭是耶非!
【華表千年】 唐·駱賓王:“上林三月鴻欲稀,華表千年鶴未歸!
【華表歸來】 宋·張孝祥:“不識陽臺夢里云,試聽華表歸來語!
【華表留言】 元·耶律楚材:“海山不羨學(xué)居易,華表留言笑令 威!
【華表鶴歸】 元·虞集:“云暗鼎湖龍去遠(yuǎn),月明華表鶴歸遲。”
【別后華表】 宋·張元干:“瓊枝璧月春如昨。悵別后華表,那回雙鶴。”
【孤鶴歸期】 宋·陳與義:“管寧白帽且蹁躚,孤鶴歸期難計年!
【城郭人民】 宋·文天祥:“山河風(fēng)景元開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城郭人非】 清·丘逢甲:“波濤道險魚難寄,城郭人非鶴未還!
【城郭空存】 宋·蘇軾:“別來聚散如宿昔,城郭空存鶴飛去!
【思?xì)w遼東】 唐·李白:“海鶴一笑之,思?xì)w向遼東。”
【重來華表】 清·錢謙益: 重來華表似前生,夢里華胥又玉京!
【騎鶴歸來】 元·薩都拉:“碧坊纛影蔭龍蛇,騎鶴歸來棗似瓜。”
【鶴飛遼天】 宋·陸游:“馬駿極知生冀土,鶴飛會見上遼天。”
【鶴化千載】 宋·陸游:“鷗波萬里每愧杜,鶴化千載知非丁!
【鶴去知歸】 元·馬祖常:“龍來還獨宿,鶴去更知歸!
【鶴歸遼海】 宋·陸游:“鶴歸遼海逾千歲,楓落吳江又一秋。”
【鶴歸華表】 元·唐桂芳:“莫問塵生滄海,休嘆鶴歸華表,好景且容探。”清·王夫之:“為問鶴歸華表后,何人更唱還鄉(xiāng)曲。”
【鶴到遼東】 唐·劉禹錫:“鳳從池上游滄海,鶴到遼東識舊巢。”
【大鳥來華表】 清·宋琬:“月明大鳥來華表,劍合雙龍卷素旌!
【千年一回歸】 唐·司空曙:“莫學(xué)遼東華表上,千年始欲一回歸!
【白鶴報鄉(xiāng)人】 唐·王維:“不為碧雞稱使者,惟令白鶴報鄉(xiāng)人。”
【華表得千年】 北周·庾信:“定取金丹作幾服,能令華表得千年!
成語典故 篇12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征母親的慈愛。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
故事唐代的詩人孟郊,寫過一首題為《游子吟)的詩。這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dá)了一位慈母對即將離開自己的兒子的深深的愛。讀來令人感動。全詩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這樣的:
即將漂泊異鄉(xiāng)的'兒子啊。
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親手中的線縫做的呀。
臨行時讓我把這衣裳縫得密密的,怕的是在外日子久會破損。
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心,
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
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
成語典故 篇13
成語解釋英勇的氣慨,天下沒有第二個人。
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fù)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
成語繁體才氣無雙
成語簡拼CQWS
成語注音ㄘㄞˊ ㄑ一ˋ ㄨˊ ㄕㄨㄤ
成語用法才氣無雙作謂語、定語;指人的才能。
成語例子世事幾如人意,儒冠還負(fù)身謀。嘆天生李廣,才氣無雙,不得封侯。(宋 蘇泂《雨中花》詞)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中郎將李廣跟隨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等地諸侯叛亂,他立了大功,調(diào)任邊境上谷太守,他英勇善戰(zhàn),匈奴稱他為飛將軍,聞風(fēng)喪膽。公孫昆邱擔(dān)心他的.安危就上書漢景帝,請求保護(hù)這個才氣無雙的將領(lǐng)。漢景帝就把他調(diào)往內(nèi)地任職
成語典故 篇14
典源出處
《戰(zhàn)國策 ·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余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踉唬骸粍t何為涕出?’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踉唬骸沃^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辟人于途!に暮V畠(nèi),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魏王曰:‘誤! 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釋義用法
龍陽君是魏王嬖幸的內(nèi)寵。有一次因釣魚有感于自己以后可能會象得到大魚后要拋棄前所得的.小魚那樣被拋棄,而流淚泣下。后用此典表示感嘆恩寵衰退,而被拋棄的苦衷。
用典形式
【前魚】 南朝梁·劉孝威:“后薪隨復(fù)熾,前魚誰復(fù)憐?”
【龍陽恨】 唐·李賀:“詹子情無限,龍陽恨有余。”
【泣前魚】 南朝齊·陸厥:“子瑕矯后駕,安陵泣前魚!彼巍S庭堅:“安知冶容子,紅袖泣前魚!鼻 ·王夫之:“同彼柔曼子,猶知泣前魚!
【泣船魚】 唐·長孫左輔:“重遠(yuǎn)豈能慚沼鵠,棄前方見泣船魚。”
【棄魚感淚】 明 ·高啟:“棄魚感淚多,當(dāng)熊慚力弱!
【安陵與龍陽】 魏·阮籍:“昔日繁華子,安陵與龍陽!
【懷猜非后釣】 梁·簡文帝:“懷猜非后釣,密愛似前車。”
【孌童泣垂釣】 南朝梁 ·何遜:“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
【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成語的典故11-02
成語“指鹿為馬”的典故07-09
成語“先憂后樂”的典故07-09
亡羊補(bǔ)牢的成語典故04-19
安步當(dāng)車成語的典故03-30
成語典故大全07-20
成語典故故事02-23
成語典故范文11-03
成語的歷史典故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