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軍》原文及鑒賞
《南安軍》是南宋詩人文天祥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南安軍》原文及鑒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南安軍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風(fēng)雨濕征衣。
出嶺同誰出?歸鄉(xiāng)如不歸!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
餓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譯文」
梅花嶺上的南北路口,凄風(fēng)苦雨把征衣濕透。
越過梅嶺誰與我同路,回到家鄉(xiāng)卻身為俘囚。
山河將存在萬古千秋,城郭卻哲時落入敵手。
餓死家鄉(xiāng)是我的愿望,夢里采蔽在首陽山頭。
「注釋」
⑴梅花南北路:大庾嶺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嶺,南為廣東南雄縣,北為江西大庾縣。
⑵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突、叔齊,當(dāng)周武王伐紂時,二人扣馬而諫,商亡,逃入首陽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餓死。
鑒賞
一二兩句略點行程中的地點和景色。作者至南安軍,正跨越了大庾嶺(梅嶺)的南北兩路。此處寫梅花不是實景,而是因梅嶺而說到梅花,借以和“風(fēng)雨”對照,初步顯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嶺的梅花在風(fēng)雨中搖曳,濡濕了押著兵敗后就擒、往大都受審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時,一陣冰襲上了他的心頭。
頷聯(lián)兩句,上句是說行程的孤單,而用問話的語氣寫出,顯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說這次的北行,本來可以回到故鄉(xiāng)廬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雖經(jīng)故鄉(xiāng)而猶如不歸。這兩句抒寫了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兩“出”字和兩“歸”字的重復(fù)對照,更使得聲情激蕩起來。
頸聯(lián)兩句承首聯(lián)抒寫悲憤。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名句。而說“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說,宋朝的山何是永遠存在的,不會被元朝永遠占領(lǐng),言外之意是宋朝還會復(fù)興,山河有重光之日。下句是化用丁令威化鶴歌中“城郭猶是人民非”句意,是說“城郭之非”只是暫時的,也就是說,宋朝人民還要繼續(xù)反杭,繼續(xù)斗爭,廣大的城池不會被元朝永遠占據(jù)。這兩句對仗整飾,蘊蓄著極深厚的愛國感情和自信心。
最后兩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決心餓死殉國。他出之以言,繼之山行,于是開始絕食,意欲死在家鄉(xiāng)。而在絕食第五天時,即已行過廬陵,沒有能死在家鄉(xiāng)。又過了三天,在監(jiān)護人的強迫下,只好開始進食。詩中用伯夷、叔齊指責(zé)周武王代商為“以暴易暴”,因而隱居首陽山,不食周粟,采薇而食,以至餓死的故事(見《史記·伯夷列傳》),表示了蓄不投降的決心!梆I死真吾事”,說得斬釘截鐵,大義察然,而且有實際行動,不是徒托空言,感人肺腑。
這首詩化用社甫詩句,抒寫自己的胸懷,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感情,顯示出民族正氣。這首詩逐層遞進,聲情激蕩,不假雕飾,而自見功力。作者對杜甫的詩用力甚深,其風(fēng)格亦頗相近,即于質(zhì)樸之中見深厚之性情,可以說是用血和淚寫成的作品。
創(chuàng)作背景
帝昺祥興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個據(jù)點厓山被元軍攻陷,宋朝滅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嶺,經(jīng)南安軍(治所在今江西大庾)時寫此詩。
作者介紹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xué)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jīng)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南安軍》原文及鑒賞】相關(guān)文章:
南安軍原文及賞析07-19
《南安軍》原文賞析09-01
《南安軍》原文譯文及賞析09-27
《南安軍》原文、翻譯、賞析12-12
南安軍原文、翻譯及賞析01-27
南安軍原文翻譯及賞析12-09
《南安軍》原文、翻譯及賞析02-06
《南安軍》文天祥原文賞析11-24
《南安軍》原文、翻譯、賞析3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