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翻譯賞析
賞析是欣賞并分析(詩文等),通過鑒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jù)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jīng)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下面為大家?guī)砹恕栋嗽率迦找逛酝ね隆贩g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朝。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翻譯】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向著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鄉(xiāng)在哪里,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賞析】
歌題目的中心語“望月”,是敘述也是行為,其修飾語時間“八月十五日夜”和地點“湓亭”,它限定了望月的特定環(huán)境時,還突出“望”的動作,又強化“望”之月的圓盤貌。顯然是這個“望”月引發(fā)了詩人情懷。
其實,詩人就是在特定空間面對這個特定時間的月亮引發(fā)的人生感慨,詩歌首頷聯(lián)正是詩人關照月亮的思考。從邏輯上應該“明、曲江池畔、朝廷盛會歡飲圖。詩歌起筆不同反響,召喚其昔日的觥籌交頷聯(lián)的今年貶謫的“湓浦沙頭水館前”的失落。繁華的過去越明朗,對照今日的凄冷就越有感覺,以此造成的昔今懸殊反差,猶如從天堂掉入地獄的悲苦感。可是兩聯(lián)二十八言中,詩人不煩厭地重復“八月十五夜”,顯然它帶給詩人的心靈是震撼的,也是慘痛的。讓詩人不堪回首昨日的歡樂,獨自苦品著眼前的寂寞和凄苦。詩句一望而知地運用了昔今對比手法,其實每一聯(lián)都交代了時間地點和場景,對比的不僅是時間,更是情景意境的對比,今晚觀賞的心情,是一種過去到現(xiàn)在的物是人非的感傷情懷。
月亮在古典詩歌里,更多承載了懷鄉(xiāng)思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明月照高樓,含君千里光”,這些月亮內涵是因空間距離產(chǎn)生而寄寓感情的。不過月亮也會出現(xiàn)時間概念,它卻成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石頭城》)”“春江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這些詩句里的月亮意象無不指向時間概念,突出物是人非之感留給個體生命的悵惘痛苦。
昔今這種對比古詩里還是常見的,“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過去聽聞就該登樓觀望洞庭水,可是不知為何直至今朝才有機緣登臨,道出詩人生活無盡的無奈和生活的凄楚遭遇。其實白居易在對比中也在暗示自己無法主宰命運的無奈和感傷之情。
詩歌的首頷聯(lián)多層面的表現(xiàn)詩人的痛苦感,其實這還是生活橫截面的對比,那詩歌又是如何完成內容的轉折呢?從內容上頸聯(lián)涉及望鄉(xiāng)和圓月,表面上像在思鄉(xiāng),但是“望鄉(xiāng)“行為反映的心理,卻浸透著詩人的孤寂和凄苦,而這種心理再次強化了內在的主體孤苦體驗!耙娫隆本褪怯^賞中秋明月月,那是一輪圓月,但行為發(fā)問的竟為“幾回圓人極度孤寂產(chǎn)生的心理結果。“西北望四方眺望故鄉(xiāng)和四野觀望明月,能想象出一個人觀望的心神不定和急切之情,希望能望到家鄉(xiāng)帶給自己溫暖,能看到心中一輪明月留給自己關懷,卻出現(xiàn)相反結果,徒添了詩人不盡的凄苦感。
詩歌是如此極盡曲折的突出詩人貶謫的孤寂之情,尾聯(lián)詩人細節(jié)化的再現(xiàn)秋風月光!扒镲L秋雨愁煞人”,過去的日子出現(xiàn)的“昨風一吹無人會”,沒有人領會這凄厲秋風的涼意。能忽略這凄冷秋風的肌膚感,一定是人們沉浸在無情的喜悅里,已然忘記了秋風的凄冷,這里突出詩人過去日子的歡快感!敖褚骨骞馑仆辍保皇钦f今夜的月和往年是相似的,光是借代用法,突出的月亮還是昔日的月亮,暗含了人已不是昔日的意氣之人了,照應詩歌前文對比的物是人非的無奈悲苦;二是言今夜的月亮似往年,但這樣的月光照在身上,卻令人清冷至極,置身“湓浦沙頭水館前”環(huán)境里,心內卻是清冷感,詩歌在這進一步強化了詩人貶謫后面對十五驚嘆詩人詩歌技巧的嫻熟,尺幅之間盡情描摹無形的心里悲苦!
鑒賞
這首詩以對比的手法,通過對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八月十五夜望月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人生感慨。
詩的開篇,詩人回憶起往昔的八月十五夜,那時他在曲江池畔、杏園邊,與友人歡聚,賞月賦詩,充滿了歡樂和愜意。然而,今年的八月十五夜,他卻身處湓浦沙頭的水館前,孤獨寂寞,與去年的熱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突出了詩人處境的變化,也為后文的抒情埋下了伏筆。
“西北望鄉(xiāng)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边@兩句詩是全詩的核心,直接抒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詩人望著西北方向,那是他的家鄉(xiāng)所在之處,然而,此時他卻身在異鄉(xiāng),不知家鄉(xiāng)在何處。他又望向東南方的月亮,月亮已經(jīng)圓了好幾次,而他卻不能與家人團聚。這里的“西北”和“東南”不僅僅是地理方位的描述,更是詩人內心深處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和對人生漂泊的感慨。月亮作為一種象征,在中國文化中常常代表著團圓和思念,詩人通過望月,將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边@兩句詩進一步深化了詩人的情感。昨天的風吹過,卻沒有人能夠理解詩人的心情。今夜的月光依然清澈明亮,和往年一樣,但詩人的心境卻已大不相同。這里的“無人會”表達了詩人的孤獨和寂寞,而“清光似往年”則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詩人在月光下獨自沉思,感慨歲月的匆匆和人生的變幻。
從藝術手法上看,這首詩運用了對比、象征和抒情的手法。對比手法的運用,使詩歌的情感更加鮮明突出。象征手法的運用,使月亮成為了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象征,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抒情手法的運用,使詩人的情感得到了直接的表達,讓讀者能夠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的內心世界。
總的來說,《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是一首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的佳作。它通過對八月十五夜望月的描寫,抒發(fā)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人生感慨,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首詩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白居易詩歌的魅力,也讓我們在欣賞詩歌的同時,對人生和親情有了更深的思考。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時白居易已因直言進諫觸怒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居住在潯陽。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并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有《白氏長慶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詩詞賞析12-22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譯文及賞析09-24
雨后望月的翻譯賞析12-07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原文翻譯及賞析10-11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翻譯及賞析03-21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原文、翻譯及賞析09-23
《望月懷遠》原文及翻譯賞析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