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譯文:
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軟的白沙。呼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在蘇小小家。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花”。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
注釋:
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钡蹋杭窗咨车獭N閱T: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后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胥濤”。歷代立祠紀念,叫伍公廟。連立廟的胥山也稱為“伍公山”。蘇。杭刺K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紅袖:指織綾女。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蹦纤螀亲阅恋摹秹袅轰洝肪硪话苏f:“杭土產(chǎn)綾曰柿蒂、狗腳,……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鼻嗥欤褐妇其侀T前的酒旗。沽酒:買酒。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案此二句寫杭州的風俗特產(chǎn):夸耀杭州產(chǎn)土綾“柿蒂”花色好,市民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
賞析:
首聯(lián),先推出“望海光公“護江堤公,是因為光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照映照下,一“明公一“白公,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照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公光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xiàn)象,“踏公堤遨游則是游人照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照“望公字。詩中原注:“城東光名望海光公,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lián)轉(zhuǎn)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照季節(jié)特征:春潮洶涌,夜?jié)κ,聲響直振吳山頂照伍公廟;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照年華和火一般照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fā)出“夜入公“春藏公照美妙聯(lián)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照歷史尤容照“伍員廟公“蘇小家公里,使古老照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xiàn)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照愉悅。
第三聯(lián)從前面連輻直下照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yè)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公,據(jù)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chǎn)》記載,這是綾照花紋;又當?shù)禺a(chǎn)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公。這里特以二者并舉,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照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照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照社會景象。而“紅袖公與“青旗公、“柿蒂公與“梨花公照顏色對照、品物相襯,更象一幅工麗雅致照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照生活情趣。尾聯(lián)以登高遠眺所見照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昂挛髂下饭,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照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布,詩中自注說:“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公。請看,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照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照綠色飄帶。上句就“誰開公提唱,故設問答,接著用了“裙腰公這個絕妙照比喻,使人聯(lián)想到春天照西湖,仿佛是一位風姿綽約照妙齡少女照化身。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唐代〕
漢壽城邊野草春,荒祠古墓對荊榛。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華表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春天漢壽城邊野草叢生,那荒祠和古墓狗面荊棘滿布。田里的牧童燒化著丟棄的芻狗,路上的行人在觀看墓狗的石麟。指示路途的華表,如今已經(jīng)被雷電轟擊得半殘;縱橫的斷碑,通體蒙塵,碑文依稀可辨。不知什么指候又發(fā)生滄海桑田的變化呢,到那指,這里又會成為南北交通的要津。
注釋
漢壽:縣名,在今湖南常德東南。荊榛:荊棘。牧豎:牧童。芻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祭后就被拋棄。陌:田間小路。石麟:石頭雕刻的麒麟,這里泛指古代王公貴族墓狗的石刻。華表:古代位于宮殿及墓地狗坐標志與裝飾用的石柱。才見:依稀可見。東瀛:東海。東瀛變:指滄海桑田的變化。要路津:交通要道。
賞析
此詩雖題為春望,但所望卻是滿目荒涼衰敗景象,這樣的景色正寄托著詩人遭貶謫后的身世凄涼之感,乃是以景寫情之篇。
這首詩雖然極力地描繪了漢壽城遺址的荒涼、破敗的景象,但是格調(diào)毫不低沉。在興和廢的轉(zhuǎn)化之中,充分地表現(xiàn)了詩人發(fā)展變化的樸素辯證觀點,使全詩充滿了積極的進取精神。這首詩打破了一般律詩起、承、轉(zhuǎn)、合的框框,首、頷、頸三聯(lián)渾然一體,極力鋪陳漢壽城遺址的荒蕪、破敗的景象,構成了全詩的整體層次。
“漢壽城邊野草春”點明了“春望”的地點,含蓄而又凝煉地表現(xiàn)漢壽城已是一片廢墟了!耙安荽骸比肿屓水a(chǎn)生聯(lián)想,如果漢壽不是一片蕪城,還象當年那樣人煙輻輳,無比繁華,春日遲遲,一派生機的話,詩人怎么會用城邊野草剛剛發(fā)芽來描繪它的春色呢。首聯(lián)對句勾勒出來的景物頗多,有荒祠、有古墓、有射棘、有榛莽,唯獨沒有人煙。正因為此,詩人用“對”字組合起來的柯、墓、荊、榛之類愈多,便使人愈感荒涼。
“田中牧豎燒芻狗,陌上行人看石麟!本潆m有“牧童”和行人”出現(xiàn),但也沒有增添任何生氣。牧豎燒芻狗予田中,說明墳山冷落,祭掃無人“田地荒蕪,可牧牛羊。符人著石麟于陌止。是因為荊榛莽莽,別無可以觀賞盼景物,唯古墓前石獸群尚可注目而已。
“華表半空經(jīng)霹靂,碑文才見滿埃塵。”句清楚地告訴人們漢壽城今非昔比,當年繁華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敗不堪了。當年指示路途的華表,如今已經(jīng)被雷電轟擊得半殘,縱橫的斷碑,通體蒙塵,碑文依稀可辨。昔日繁華,今朝破敗,盡在殘缺華表,斷裂石碑中顯露了出來。詩人不惜耗費大量筆墨大寫特寫這樣的破敗和荒涼,完全是為著尾聯(lián)的富有哲理性的議論作準備的。
“不知何日東瀛變,此地還成要路津”則談出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即興和廢是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化的。詩人認為:興和廢不是永恒的,不變的;而是有興就有廢,有廢就有興,興可以變成為廢,廢亦可以變成為興的。這正如老子所說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一樣,是具有樸素辯證法觀點的。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3
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內(nèi)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
連綿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一個春天,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fā)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釋
國:國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舊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長安城。
草木深:指人煙稀少。
感時:為國家的時局而感傷。
濺淚:流淚。
恨別:悵恨離別。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里指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當。
白頭:這里指白頭發(fā)。搔:用手指輕輕的抓。
渾:簡直。欲:想,要,就要。
勝:經(jīng)受,承受。簪:一種束發(fā)的首飾。古代男子蓄長發(fā),成年后束發(fā)于頭頂,用簪子橫插住,以免散開。
創(chuàng)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軍攻陷潼關,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是為唐肅宗,改元至德。杜甫聞訊,即將家屬安頓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肅宗朝廷,結果不幸在途中被叛軍俘獲,解送至長安,后因官職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肅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春,身處淪陷區(qū)的杜甫目睹了長安城一片蕭條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名作。
古今異義
國破山河在古義:國都今義:國家
渾欲不勝簪古義:簡直今義:渾濁;糊涂
家書抵萬金古義:信今義:裝訂成冊的著作
鑒賞
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lián)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lián)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lián)思家之憂,尾聯(lián)則強調(diào)憂思之深導致發(fā)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痹娖婚_頭便描寫了春望所見:山河依舊,可是國都已經(jīng)淪陷,城池也在戰(zhàn)火中殘破不堪了,亂草叢生,林木荒蕪。詩人記憶中昔日長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華,鳥語花香,飛絮彌漫,煙柳明媚,游人迤邐,可是那種景象今日已經(jīng)蕩然無存了。一個“破”字使人怵目驚心,繼而一個“深”字又令人滿目凄然。詩人寫今日景物,實為抒發(fā)人去物非的歷史感,將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為全詩創(chuàng)造了一片荒涼凄慘的氣氛。
“國破”和“城春”兩個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時存在并形成強烈的反差!俺谴骸碑斨复禾旎ú輼淠痉笔⒚埽瑹熅懊鼷惖募竟(jié),可是由于“國破”,國家衰敗,國都淪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斷垣殘壁,只是“草木深”!安菽旧睢比忠馕渡畛粒硎鹃L安城里已不再是市容整潔、井然有序了,而是荒蕪破敗,人煙稀少,草木雜生。這里,詩人睹物傷感,表現(xiàn)了強烈的黍離之悲。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被o情而有淚,鳥無恨而驚心,花鳥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兒原本嬌艷明媚,香氣迷人;春天的鳥兒應該歡呼雀躍,唱著委婉悅耳的歌聲,給人以愉悅!案袝r”、“恨別”都濃聚著杜甫因時傷懷,苦悶沉痛的憂愁。這兩句的含意可以這樣理解:我感于戰(zhàn)敗的時局,看到花開而潸然淚下;我內(nèi)心惆悵怨恨,聽到鳥鳴而心驚膽戰(zhàn)。人內(nèi)心痛苦,遇到樂景,反而引發(fā)更多的痛苦,就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那樣。杜甫繼承了這種以樂景表現(xiàn)哀情的藝術手法,并賦予更深厚的情感,獲得更為濃郁的藝術效果。詩人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會增添內(nèi)心的傷痛。這聯(lián)通過景物描寫,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現(xiàn)了詩人憂傷國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詩人想到:戰(zhàn)火已經(jīng)連續(xù)不斷地進行了一個春天,仍然沒有結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肅宗剛剛繼位,但是官軍暫時還沒有獲得有利形勢,至今還未能收復西京,看來這場戰(zhàn)爭還不知道要持續(xù)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敵軍營,好久沒有妻兒的音信,他們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樣了。要能得到封家書該多好啊!凹視秩f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詩人在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戰(zhàn)爭是一封家書勝過“萬金”的真正原因,這也是所有受戰(zhàn)爭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廣大人民反對戰(zhàn)爭,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產(chǎn)生共鳴。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烽火連月,家書不至,國愁家憂齊上心頭,內(nèi)憂外患糾纏難解。眼前一片慘戚景象,內(nèi)心焦慮至極,極無聊賴時刻,搔首徘徊,意志躊躇,青絲變成白發(fā)。自離家以來一直在戰(zhàn)亂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長安數(shù)月,頭發(fā)更為稀疏,用手搔發(fā),頓覺稀少短淺,簡直連發(fā)簪也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zhàn)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 “白發(fā)”是愁出來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頭發(fā)白了、疏了,從頭發(fā)的變化,使讀者感到詩人內(nèi)心的痛苦和愁怨,讀者更加體會到詩人傷時憂國、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這是一個感人至深、完整豐滿的藝術形象。
這首詩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且這首詩結構緊湊,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望遠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zhuǎn)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的感嘆憂憤。由開篇描繪國都蕭索的景色,到眼觀春花而淚流,耳聞鳥鳴而怨恨;再寫戰(zhàn)事持續(xù)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無,最后寫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環(huán)環(huán)相生、層層遞進,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夠引發(fā)人們共鳴、深思的境界。表現(xiàn)了在典型的時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時代的人們熱愛國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達了大家一致的內(nèi)在心聲。也展示出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高尚情感。
藝術特色
情景交融
前四句重在繪景(山河、草木、花鳥),但景中有情(破、深、濺淚、驚心),而且景中有意(感時、恨別)。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斷“家書”,搔“白頭”),情中有景。
意境深沉
“國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鳥本是娛人之物,反而“濺淚”,“驚心”,語意的強烈反差,語勢的節(jié)節(jié)逆轉(zhuǎn),使詩人郁勃而頓挫的憂思情感獲得藝術的表現(xiàn)。
一字傳神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觸目驚心,“深”字令人滿目凄涼!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中“濺”、“驚”體現(xiàn)了詩歌語言的動態(tài)美,寄托了詩人強烈的情感。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4
惜芳春·秋望
千山落葉巖巖瘦,百尺危闌寸寸愁。有人獨倚晚妝樓。樓外柳,眉暗不禁秋。
賞析
起首兩句對仗,托出了“秋望”的題面。兩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與望者的心情。但兩者又是互為映發(fā)的,其間的維系就是一種悲秋的情調(diào)。先看前句。“千山落葉”是深秋常見的景象,而作者則強調(diào)其“瘦”的特征,且謂“巖巖瘦”,簡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樣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遠大”(黃庭堅《登快閣》)的感受,可見景語本身無不帶有觀察者的主觀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闌寸寸愁”,就明白地點出了“愁”的無處不在。這一句寫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遠,處處見山川蕭瑟,時令肅殺,倚遍闌桿,始終心情黯然!按绱纭倍,見出了傷愁的細膩多端,令人遐想。這樣,前句的寫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襯托,從追尋兩者的聯(lián)系來看,甚而會使讀者產(chǎn)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巖巖瘦”的聯(lián)想:這就是詞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補明了“百尺危闌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語清疏,而同樣彌漫著哀怨悱惻的氣氛。“晚妝樓”顯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輕女子,“晚”雖是“妝”的修飾詞,卻同時有著時近黃昏的暗示意味!巴韸y樓”前著“獨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獨守空閨的思婦身份,令人聯(lián)想起“梳洗罷,獨倚望江樓”(溫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李白《菩薩蠻》)等前人詩詞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畫龍點睛之筆。它回應并揭示了前兩句的句外之旨,使讀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樓遠望、倚遍危闌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懷人,而不只是悲秋。
結尾二句毫不松懈,將“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皹峭饬笔桥右I注視所在,既然“千山落葉”,柳葉“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謂“人言柳葉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則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雙關。“瘦”、“愁”、“獨倚”、“不禁秋”,至此便傳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寫照。
古人有“詞密曲疏”的說法,其實在宋詞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筆收韻遠雋永之效。這支散曲小令就綽有宋詞的韻味。
譯文及蛛絲
譯文
一座座山峰木葉脫落,更顯得山容消瘦;倚遍高樓的欄桿,每一寸都驅(qū)不去憂愁。但在黃昏,還是有位女子,獨自倚著妝樓凝眸。樓外是憔悴的秋柳。人和柳葉都一樣黯然,對這凄涼的秋令難以禁受。
注釋
巖巖:勁瘦貌。
危闌:欄桿。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5
原文:
春望詞四首·其三
唐代:薛濤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譯文: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花兒隨著春風的吹拂,一天天的衰敗下去,約會的佳期也是渺茫無期。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不能與心中的如意郎君結合在一起,豈不白白結下相愛的同心草。
注釋: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miǎo)渺。
渺渺:形容悠遠、久遠。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賞析:
這首詩仍然是寫無窮無盡的相思。有人類就有愛情,有愛情就有相思。其意是,花兒隨著春風的吹拂,一天天地衰敗下去,結婚的佳期也是渺茫無期。結識不到如意的郎君,編結再多的相思草,也只能是空歡喜一場更使人愁上加愁,讓人心碎這里的“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是作者在佳期渺渺,沒有同心人的情況下,對自己以草結同心的行動表現(xiàn)出自怨自艾的無比痛苦心情。
這首詩與第二首詩一樣,都是刻意傷春之詞,春望,在這里意味著春天里的盼望,其中包含首著一個妙齡少女渴求自己愛情而最終歸于失望的故事。女主人公興致勃勃地攬摘芳草來打同心結,要將它贈給自已的“知音”。打同心結,是表達愛情的方式,把全部希望放在“同心結”上,然而,春鳥發(fā)出哀吟,昔日的同心結,今日成了斷腸草。人世間留下了一顆破碎的心,情天恨海平添了幾行血淚。
女主人公仍在編結“同心草”,不過此時是“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不是不愿結同心人,而是無法結同心人,故而,也只有“空結”同心草了。一個“空”字,寫盡了她傷心欲絕的情味,與盡了她無法訴說失戀和絕望的痛苦……也只好木訥地用雙手編結“同心草”來打發(fā)失去了人生意義的時光。用結同心草的細節(jié),寫出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而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動人心弦的悲劇美。
可見,薛濤是寫愛情詩的高手,這恐怕也與她自己的.命運有關吧女詩人寫愛情詩,自然有她得天獨厚的條件:真切深刻細膩,易于感人至深。這正如胡云翼先生所說:“婉約而溫柔的文學,總得女性來做才能更像樣…無論文人怎樣肆力去體會女子的心情,總不如婦女自己所了解得真切;無論文人怎樣描寫闊怨的傳神,總不如婦女自己表現(xiàn)自已的恰稱!边@是對女性創(chuàng)作的高度肯定與贊揚,也是對薛濤愛情詩的肯定和贊揚。黃周星在《唐詩快》評第一首與第三首詩為:“二詩皆以淺近而入詩,故妙!边@四首詩,以第一首與第四首寫得較好,其審美價值更高一些,可讀性更強一些,也更耐人尋味一些第四首詩的立意與第一首詩相同,不同的是這首詩多了一些形象性的描寫,其詩就更加具體,更加感人。第四首又與第一首詩相呼應,滿目春色,非但不讓人喜,反而更是著惱:惱在個獨賞!梳妝打扮,又有何用呢?鏡里的花容月貌,又有誰看呢?又是為了誰呢?這也只不過孤芳自賞罷了。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6
【出處】
唐·杜甫《春望》。
【譯注1】
國家殘破,人事全非,只有山河依然如故,春天又來到長安城,但見草木幽深,人跡稀少。國破:指安祿山起兵反叛,攻破長安城,也兼指國家遭戰(zhàn)火破壞。山河在:極言戰(zhàn)爭破壞的嚴重,除山河之外更無余物。草木深:是說人煙稀少而致草木橫生,形容荒涼。
【譯注2】
“國破”表明物是人非,盛唐王朝時輝煌的景象都已消失,“山河在”指自然景物依舊,“城春”指長安的春天本是綠草如茵,鳥語花香,生機盎然。但“草木深”顯示出雜草叢生,樹木蒼蒼,一片凋敝荒涼的景象,與“春”形成鮮明的對比,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關心國家命運的感情。
【用法例釋】
一、用以形容戰(zhàn)亂后城池殘破,人跡稀少的荒涼蕭條景象。 [例]“煉獄火花”是“孤島”寫生,當時日寇侵華,上海淪陷,“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孤城落日,敵愾同仇,表達的多是激楚蒼涼的興亡之感。(柯靈《〈柯靈散文選〉序》)二、后一句用以形容春天城里草木茂盛的景色。[例]我沒有“感時花濺淚”的多情,但有“城春草木深”的感慨。這城,肯定是帶城墻的。不帶城墻的城,即使春天深了,草木未必就深。(車前子《帶城墻的家園》)
【全詩】
《春望》[唐].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注釋】
1.國破:國家殘破,指安祿山叛軍蹂躪黃河南北,潼關東西,并占領長安。草木深:草木橫生,喻人跡稀少,景色荒涼。2.感時:感慨時局。恨別:深恨離別;R淚:對花濺淚。一說:花似有知,亦感時而濺淚。下“鳥驚”句同。3.烽火:戰(zhàn)火。至德二年的正月到三月,潼關、睢陽一線,太原、河東一帶,官兵與叛軍反復激戰(zhàn)。抵萬金:值萬金,極言家信珍貴難得。4.搔:《詩·邶風·靜女》:“搔首踟躕!鄙︻^,顯示了惶急無奈之情。渾:簡直。簪:古人用以束發(fā)于冠的飾具。
【全詩鑒賞】
此詩作于肅宗至德二載(757)三月,時杜甫身陷安祿山叛軍占領的長安。當時長安被叛軍燒殺劫掠,由繁華變成荒涼。全詩以景托情,以情染景,對危難的祖國和隔絕的家人表示深刻的憂愁和思念。? ? ? ?此詩寫于安史之亂翌年(757)二月。時杜甫陷身于長安。首聯(liá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十字,看似平淡無奇,尤其首句之動詞“在”,只表述了某物的存在,并未言及其他,卻有深刻之內(nèi)涵深蘊其中,因為它啟示人們思考那些不存在了的東西。如司馬光所評:“山河在,明無余物矣。草木深,明無人矣!倍盎B平時可娛之物,見之而泣,聞之而悲,則時可知矣!(《溫公續(xù)詩話》)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被叛軍抓去。在他逃出長安之前,寫了這首詩,描寫他在陷落后的長安城中的所見所感,抒發(fā)感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這首詩以感情深沉、筆墨凝煉、言簡意豐著稱。全詩遣詞用字精當準確,含蘊豐富;又環(huán)環(huán)緊扣,前后照應,結構十分嚴謹。詩人圍繞“望”字著筆。一二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直寫國都殘破、城郭荒蕪的蕭索景色。句中對照,兩句又互相對照,加上“破”、“深”二字,畫出劫后長安亂草遍地、林木蒼蒼的凄涼春景,使人怵目驚心,蘊含著詩人的無限悲痛。三四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移情人物。花兒流出感時之淚,鳥雀因傷別而驚。一句寫花,寫所見,寫時局;一句寫鳥,寫所聞,寫家事。通過擬人手法,又以樂景寫悲情,概括了憂傷國事、久別家人的深沉之感。五六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敘事中抒情!胺榛稹薄ⅰ凹視狈謩e與上聯(lián)的“感時”、“恨別”照應。? ? ?特別是后一句,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思緒,因而千古傳誦。末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通過一個“搔首”的動作,形象地揭示自己焦慮憂愁之情。詩人因愁而發(fā)白,因心煩意亂而搔首,在搔中頓覺短發(fā)稀疏,可見愁情之深。這里在寫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悲哀加深一層。這一結尾,使這位滿頭白發(fā)、憂國思家嘆老的詩人形象躍然而出,令人難以忘懷。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杭州春望
[唐代]白居易
望海樓明照曙霞,護江堤白踏晴沙。
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誰開湖寺西南路,草綠裙腰一道斜。
譯文
杭州城外望海樓披著明麗的朝霞,走在護江堤上踏著松軟的白沙。
唿嘯的錢塘濤聲春夜傳入伍員廟,嬌嫩的綠柳春色包蘊在蘇小小家。
紅袖少女夸耀杭綾柿蒂織工好,青旗門前爭買美酒飲“梨花”。
是誰開辟了通向湖心孤山的道路?長滿青草的小道像少女的綠色裙腰彎彎斜斜。
注釋
望海樓:作者原注云:“城東樓名望海樓!
堤:即白沙堤。
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國人。其父兄皆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到吳國,佐吳王闔廬打敗楚國,又佐吳王夫差打敗越國,后因受讒毀,為夫差所殺。民間傳說伍員死后封為濤神,錢塘江潮為其怨怒所興,因稱“子胥濤”。歷代立祠紀念,叫伍公廟。連立廟的胥山也稱為“伍公山”。
蘇。杭刺K小小,為南朝錢塘名妓。西湖冷橋畔舊有蘇小小墓。
紅袖:指織綾女。
柿蒂:“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卷一八說:“杭土產(chǎn)綾曰柿蒂、狗腳,……皆花紋特起,色樣織造不一!
青旗:指酒鋪門前的酒旗。沽酒:買酒。
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卑复硕鋵懞贾莸娘L俗特產(chǎn):夸耀杭州產(chǎn)土綾“柿蒂”花色好,市民趕在梨花開時飲梨花春酒。
賞析:
首聯(lián),先推出“望海樓”“護江堤”,是因為樓高、堤長足可貫領通篇,它們在輝彩早霞、泛光晴沙的映照下,一“明”一“白”,渲襯成一派秾麗暢朗的氣氛,漸啟以下佳境。在這里,“照”樓曙色和霞光屬客觀現(xiàn)象,“踏”堤遨游則是游人的興趣,一靜一動,皆從詩人眼中見出,緊扣題目的“望”字。詩中原注:“城東樓名望海樓”,又杭城臨錢塘江,故筑堤。次聯(lián)轉(zhuǎn)過一層,始引出顯著的季節(jié)特征:春潮洶涌,夜?jié)κ,聲響直振吳山頂(shù)奈楣珡R;柳枝掩映,蘇小家正當新綠深處,春光似乎就凝匯在她如花的年華和火一般的熱情里……這兩句聲色交織、虛實相襯,分別從視聽感知里生發(fā)出“夜入”“春藏”的美妙聯(lián)想,一并融進涵納著深沉悠遠的歷史內(nèi)容的“伍員廟”“蘇小家”里,使古老的勝跡超越時空,帶上了現(xiàn)實感,并給讀者以審美的愉悅。
第三聯(lián)從前面連輻直下的四處景點移開目光,注視到民俗人事上來。江南絲織業(yè)繁盛,故詩中自注:“杭州出柿蒂,花者尤佳也”,據(jù)宋人吳自牧《夢粱錄·物產(chǎn)》記載,這是綾的花紋;又當?shù)禺a(chǎn)美酒,詩中亦自注:“其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這里特以二者并舉,描寫杭州女工織藝的精巧和當時人們爭飲佳醪的民俗風情,勾勒出繁榮興旺的社會景象。而“紅袖”與“青旗”、“柿蒂”與“梨花”的顏色對照、品物相襯,更象一幅工麗雅致的畫圖,流溢著濃郁活潑的生活情趣。尾聯(lián)以登高遠眺所見的闊大場景收束,暗與首句照應。“湖寺西南路”,指由斷橋向西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長堤,兩旁雜花草木密布,詩中自注說:“孤山寺路在湖洲中,草綠時,望如裙腰”。請看,滿湖清波如同少女的彩裙飄動,白堤上煙柳蔥蘢,碧草如茵,就像少女裙上的綠色飄帶。上句就“誰開”提唱,故設問答,接著用了“裙腰”這個絕妙的比喻,使人聯(lián)想到春天的西湖,仿佛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妙齡少女的化身。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春望詞四首·其二
唐代: 薛濤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譯文: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采摘小草結成同心結,將它贈送給我相知相愛的心上人。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春愁伴著春光同我告別時,那不知我心事的子規(guī)鳥卻哀鳴不歇。
注釋:
攬(lǎn)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攬草:采草。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結同心:同心結。舊時用香輩或銷帶打成的連回文樣式的結子用作男女相愛的象征。
賞析:
這首詩中的“攬草結同心”是指用草編成同心結。將香草結成同心的樣式,準備送給理想中的戀人,表現(xiàn)出懷春的感情!皩⒁赃z知音”是指贈送給我相知相愛的情人。這首詩的最大特點是用兩典故:“同心結”和“子規(guī)鳥”來表示心中的情愛。同心結”典出《玉臺新詠》梁武帝蕭衍《有所思》:“腰中雙綺帶,夢為同心結!惫湃擞脕肀硎灸信鄲鄣南笳。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9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相關翻譯
譯文及注釋
譯文國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舊存在,春天的長安城滿目凄涼,到處草木叢生。繁花也傷感國事,難禁涕淚四濺,親人離散鳥鳴驚心,,反增離恨。多個月戰(zhàn)火連續(xù)不斷,長久不息,家書珍貴,一信難得,足矣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白了頭發(fā),越搔越稀少,少得連簪子都插不上了。注釋國:國都,即京城長安(今陜西西...
古今異義
國破山河在 古義:國都 今義:國家渾欲不勝簪 古義:簡直 今義:渾濁;糊涂家書抵萬金 古義:信 今義:裝訂成冊的著作...
相關賞析
創(chuàng)作背景
安祿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寵妃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誤導唐玄宗,把守潼關的哥舒翰派到關外攻打叛軍大本營,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祿山?jīng)]有了勁敵,一下子就攻下長安。唐玄宗帶領妃妾皇子,與大臣們逃往靈武。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唐肅宗至栽年(756年)八月,杜甫從~(fū)州(現(xiàn)在...
鑒賞
語句賞析 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以寫長安城里草木叢生,人煙稀少來襯托國家殘破。起首一“國破山河在”,觸目驚心,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歷史滄桑感。寫出了國破城荒的悲涼景象!案袝r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兩句以物擬人,將花鳥人格化,有感于國家的分裂、國事的艱難,...
作者介紹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0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
日暮江風靜,中川聞棹謳。
草光天際合,霞影水中浮。
單艫時向浦,獨楫乍乘流。
孌童泣垂釣,妖姬哭蕩舟。
客心自有緒,對此空復愁。
譯文
頻繁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生厭倦,早早泊船靠岸,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
暮色黃昏之時,江風停息。一曲悠揚的船歌不知從江中何處傳來。
舉目遙看,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隨著水波起伏。
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
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
外仕宦人的心中縱有無限愁緒,也只有一聲嘆息無可奈何。
注釋
嗟(jiē):嘆息;感嘆。
結纜:系舟,停舟。
謳(ōu):民歌。
孌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用來表達移情別戀,恩移寵衰,不再受到寵幸或重用的苦衷。
妖姬哭蕩舟:“蔡姬蕩舟”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腹虬l(fā)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腹笈,舉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
賞析
何遜的詩在梁代頗有影響,沈約曾盛譽其作,謂“每讀卿詩,一日三復,猶不能已”。此詩的藝術水準,也當?shù)闷疬@番贊譽。題中的劉諮議,即劉孝綽,曾任諮議參軍之職。他是與何遜齊名的詩人,當世有“何劉”之稱,二人之間經(jīng)常有唱和之作。
“旅人嗟倦游,結纜坐春洲。”詩的起首兩句交代了作者之所以在行程中要“早泊”,并不是春江夕陽的美麗景色激發(fā)了他的觀賞興趣,而是對官事繁復和往來江上的旅行已經(jīng)厭倦了,才寧愿早早泊船岸邊,依春洲以望遠,聊解憂煩。何遜的這種心情,在其詩作中多有反映,如“游宦疲年事,來往厭江濱”;“我本倦游客,心念似懸旌”等。詩一開始就表現(xiàn)出作者的憂愁煩惱,為下面的寫景與聯(lián)想做了鋪墊。
接下來六句描寫了春晚夕陽中的江上景色。暮色黃昏之時,江風停息。渙渙春水,猶如一匹長長的白練,無聲地流動著,一直流向遠方。江中不知何處,傳來一曲悠揚的船歌。這是打魚歸來的船家在搖櫓歌唱。在一片靜謐之中,這歌聲顯得既清亮而又陶然自得,使疲于奔波的旅人聞之,更加感慨萬端。舉目遙看大江兩岸,但見春草茵茵。這如翠的綠色綿綿不斷,伸展向前,直連著天邊。近處的草芽綠得可愛,遠處的草卻漸漸地映出傍晚天際的清光,越向遠方,這清光越亮,草色也越淡。遙望所及,只見一片瑩瑩,草色與天光水色融為了一體。偶爾有幾朵彩云飄來,霞光倒映在水中,水波起伏,宛如云影飄浮在江面。寂靜的江上,時而一只小船從天邊駛來,映著天上的霞光,滑過水中的云影,緩緩搖近岸邊。寧靜的江流,悠揚的漁歌,天邊的余暉,綿綿的春草,構成了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在這畫面中,有聲,有光,有色,有近處的清晰,有遠方的迷濛,有靜止的水天背景,有動態(tài)的孤舟輕漾。一切都呈現(xiàn)出素雅的色調(diào),透出一股憂郁的情思。
詩的后四句抒發(fā)了作者由江景而生發(fā)的聯(lián)想和感慨!皩D童泣垂釣”用“龍陽君泣魚”之典!稇(zhàn)國策·魏策》記魏王的男寵龍陽君釣魚而泣,魏王問其故,龍陽君答曰,前得之魚小,后得之魚大,故棄前者而藏后者;因想天下之美人多矣,王將惑于新人而棄故。魏王遂布令于四境之內(nèi):“有敢言美人者族!焙笠源耸掠鹘抑急尉鞯觅t之路。“妖姬哭蕩舟”,事見于《左傳·僖公三年》。齊桓公與蔡姬泛舟水上,蔡姬搖蕩舟身,桓公恐,禁之不可,怒而遣蔡姬;腹虬l(fā)蔡姬回娘家只是一種懲罰,不曾想蔡人竟嫁女于他人。桓公大怒,舉兵攻破蔡國,并乘勢進軍楚國!痘茨献印と碎g訓》稱:“蔡女蕩舟,齊師大侵楚!币杂鞯溨鹩谖⑿≈g。這兩個典故都與水有關。何遜關心國事,有志向,但因出身寒微,不善奉迎,故仕途多蹇,胸中常郁郁。他坐于江畔,看江水長流,夕陽西沉,孤舟飄泊,恨諂臣阻扼賢路,憂國家隱患重重,心情格外沉重。他的憤恨憂慮不可以直接表達,遂由水而生發(fā)聯(lián)想,借“泣魚”、“蕩舟”的典故婉轉(zhuǎn)隱晦地表現(xiàn)出來。這應當就是“客心自有緒”的內(nèi)涵!赌鲜贰ず芜d傳》記載,梁武帝蕭衍因何遜在詩中用曹操故事而頗為不滿,稱“何遜不遜,未若吾有朱異”。何遜“自是疏隔,希復得見”。(朱異是梁代以阿諛奉迎皇帝而著稱的近臣,后侯景起兵亂梁,就借討朱異為名)此事或許能幫助讀者理解何遜用這兩個典故時的心理背景。
然而,“旅客長憔悴,春物自芳菲”,“客子行行倦,年光處處華”(何遜)。大自然既不因人的悒郁不樂而失去其美之魅力,也不因人之喜悅贊賞而增加其美的色彩。自然的生命就是這樣健壯、堅強、蓬勃旺盛。相比之下,人的生命是多么短促、軟弱,人的作用又是多么微薄、無力。江水靜靜,日夜不停;春光流轉(zhuǎn),年年不息;太陽落下,第二天照樣升起;可江邊之人,明日不知身在何處,憤恨憂慮,亦復徒然!皩Υ丝諒统睢,正是詩人對于人生、社會的無可奈何之嘆。
何遜
南朝梁詩人,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省蒼山縣長城鎮(zhèn))人,何承天曾孫,宋員外郎何翼孫,齊太尉中軍參軍何詢子。八歲能詩,弱冠州舉秀才,官至尚書水部郎。詩與陰鏗齊名,世號陰何。文與劉孝綽齊名,世稱何劉。其詩善於寫景,工于煉字。為杜甫所推許,有集八卷,今失傳,明人輯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稱“何記室”或“何水部”。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1
天津橋望春
朝代:唐代
作者:雍陶
原文: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
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
注釋
、盘旖驑颍杭绰鍢,簡稱津橋,是洛水上的一座浮橋,在今河南洛陽西南,是洛陽名勝之一。
、骑L絲:微風。斜:韻腳念xiá。
⑶翠輦(niǎn):皇帝乘坐的車子。這里借指皇帝。
、葘m鶯(yīng):泛指宮中所棲之鳥。上陽:上陽宮,唐高宗時建造,在洛陽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橋附近,高宗常居此聽政。
賞析:
作者:佚名
唐代的東都洛陽,是僅次于京都長安的大城市。它前當伊闕,后據(jù)邙山,洛水穿城而過,具有“天漢之象”。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橋就是因此而得名。天津橋一帶,高樓四起,垂柳成陰,景色宜人。唐代帝王為了享樂,經(jīng)常幸臨東都。唐高宗一生先后到過洛陽七次。武則天在位期間,除回長安住過兩年外,均在這里度過。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洛陽兩遭兵火,破壞嚴重,而唐朝也自此一蹶不振。到了742年——756年期間(天寶年間),帝王不再來到這里,舊日的宮苑便日漸荒廢了。所以,洛陽城的興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王朝的盛衰。雍陶生活在晚唐時期。此時,唐王朝國勢日衰,社會危機日益嚴重。詩人來到天津橋畔,目睹宮闕殘破的景象,撫今思昔,有感于盛衰興亡,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七絕。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揚。這自然界的美好春光,不減當年,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事已非。詩人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盡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jīng)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已經(jīng)變得一片寂寥,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心潮起伏,感慨萬千。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說史事,不發(fā)議論,詩人靜觀默察,態(tài)度似乎很悠然。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冷靜的描寫中,蘊藏著詩人吊古傷今的沉郁的感情。詩的一、二兩句,詩人先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三、四句轉(zhuǎn)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這種強烈的對比,很自然地表現(xiàn)出自然界的春天歲歲重來,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的景象。這正是以樂景寫哀愁,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比起直抒胸臆的手法來,具有更強烈的藝術效果。全詩處處切合一個“望”字!敖鸬铋]”是詩人“望”中所見,但苑內(nèi)的荒涼之狀,畢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宮鶯不堪寂寞,飛出墻外尋覓春光,從側(cè)面烘托出上陽宮里凄涼冷落的景象。這一細節(jié),是詩人“望”中所見,因而落筆極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難以訴說的深沉感慨,含而不露,淡而有韻,是全詩最精彩的一筆。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2
原文:
天津橋望春
唐代:雍陶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譯文: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
天津橋下春水浸潤著紅霞,如煙細柳微風中拂岸傾斜。
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
車輦不再來金殿久已關閉,鶯兒飛出銜著上陽宮中花。
注釋:
津橋春水浸紅霞,煙柳風絲拂岸斜(xiá)。
風絲:微風。
翠輦(niǎn)不來金殿閉,宮鶯(yīng)銜出上陽花。
翠輦:皇帝乘坐的車子。這里借指皇帝。宮鶯:泛指宮中所棲之鳥。上陽:上陽宮,唐高宗時建造,在洛陽皇城西南,洛水天津橋附近,高宗常居此聽政。
賞析:
天津橋下,春水溶溶,絢爛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橋畔,翠柳如煙,枝枝柔條斜拂水面,縷縷游絲隨風飄蕩。這美好的自然春光,不減當年,自然令人心醉。然而,山河依舊,人非昔比。透過茂密的樹叢向北望去,盡管昔日高大威嚴的宮殿至今猶存,可是,那千官扈從、群臣迎駕的盛大場面,已不能再見到了。宮殿重門緊閉,畫棟雕梁也失去了燦爛的色澤。當年曾經(jīng)是日夜歡歌的上陽宮,而今一片寂落,只有宮鶯銜著一片殘花飛出墻垣。面對著這番情景,詩人自然是心潮起伏,感嘆萬千。
這首詩通篇寫景,不言史事,不發(fā)議論,靜觀默察,態(tài)度似乎很淡泊。然而,正是在這種看似冷靜客觀的描寫中,蘊藏著作者吊古傷今的沉郁的感情。詩的一、二兩句,作者先繪出一幅津橋春日圖,明媚綺麗、引人入勝;三、四句轉(zhuǎn)寫金殿閉鎖、宮苑寂寥,前后映襯,對照鮮明。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中,表現(xiàn)了歲歲春天重臨,而大唐帝國的盛世卻一去不復返了。這正是以樂景寫哀,因而“倍增其哀”的手法,較之直抒胸臆,具有更強烈的藝術效果。
全詩處處切合一“望”字。“金殿閉”是詩人“望”中所見,但苑內(nèi)的凄涼之狀,畢竟是“望”不到的,于是第四句以宮鶯不堪寂寞,飛出墻外尋覓春光,從側(cè)面烘托出上陽宮里凄涼冷落的景象。這一細節(jié),是詩人“望”中所見,因而落筆極為自然,但又曲折地表達了作者難訴說的深沉感嘆,含而不露,淡而有韻,堪稱全詩中精彩的一筆。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3
原文:
春庭晚望
南北朝: 蕭愨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泉鳴知水急,云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譯文: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
暖春時節(jié),站在庭院的樓上百無聊賴,放眼望去,只見高處的樓臺遮住了低處,近處的樓臺遮掩了遠處,就好像自己想要藏起來一樣。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窗外的梅花已經(jīng)凋落,池邊的春筍破土生長起來。
泉鳴知水急,云來覺山近。
耳邊響起泉水潺潺的聲音,頓時聯(lián)想到它飛濺時的洶涌,云來了感覺山也離得近了。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不愁見不到春花飄落、飛瓣亂撲的景象,倒是擔心花消紅盡春色全無的那一天很早就來臨。
注釋: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
縱望:即放眼望。
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泉鳴知水急,云來覺山近。
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
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但詩中又通過晚望折射出主人公一定的心境。
“春庭聊縱望,樓臺自相隱。”一個聊字點出了詩人初登樓臺百無聊賴的精神狀態(tài),接著是縱望所見的景物:“窗梅落晚花,池竹開初筍。
“窗外落梅,池邊春筍!闭嵌M春來的象征。面對這春天滋育出來的新鮮生命,詩人怎能不心蕩神駘!這時,詩人耳邊又響起泉水潺潺的聲音,頓時聯(lián)想到它飛濺時的洶涌,又不禁領受到高山在旁的飄渺之感,整個精神世界為之一振。
于是引發(fā)出一聲感嘆:“不愁花不飛,到畏花飛盡!被ㄩ_花落周而復始,本是自然界的客觀規(guī)律,因而并不愁;但到“花飛盡”的時節(jié),不僅意味著萬木凋零,而且具有一去不復返的意思。
這樣,詩人的“畏”也就不僅僅是惜春傷時,而且?guī)в袑τ邢奕松纳畛粮袀4嗽娫谔幚韮?nèi)在心理節(jié)奏上很有特色,堪稱佳作。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春望詞四首·其一
唐代:薛濤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譯文: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花開的時候你不能和我一起欣賞,花落的時候你無法與我一起悲傷。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想要問我相思之情讓人最為難耐的時間?那一定是在花開花謝的時候。
注釋: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欲問:想要問。
賞析:
這首詩寫思婦渴望與久別丈夫相聚首的無限相思之情。
思婦面對百花盛開的撩人春色,面對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景象,觸景生情。“花開不同酵步翻賞”,而花無百日紅,其花易衰,其色易逝,花開花落,最惹思婦青春易逝之哀怨,自然令人不勝低回與哀婉,自然使思婦聯(lián)想到青春易逝,丈夫不在身邊,辜負了青春年華,這讓她怎能不思念遠別的丈夫(或戀人),也就自然而然傾述出心中既怨又慕的傷春情懷。
花開“同賞”,花落“同悲”,這是思婦與丈夫(戀人、情人)共同追求和向往的最理想的情愛境界。然而,事與愿違,卻花開不能“同賞”,花落也不能“同悲”,這恐怕是夫妻之間的情愛的不幸與悲愴。有哪一對情人不希望“比翼雙飛”,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朝夕相處,歡樂與共呢?即使在生活的長河里,碰見點風雨,有哪一對真正的情侶不能同舟共濟呢?
在共渡難關中的“同悲”,又何嘗不是含有苦澀的愛的甜蜜呢?何況“苦中甜”,即詩中說的愛情生活中的“同悲”,這要比“同賞”更有其深刻的內(nèi)涵!巴p”與“同悲”共同構成人生旅途中相知相愛、休戚相關、相濡以沫、相互依戀,這恐怕才是詩人在這首詩里要講的愛情真諦!這恐怕是這首詩中所說的不能“同賞”,又不能“同悲”的巨大失望的惆悵和無限哀怨的幽恨所在!所以,郭煒《古今女詩選》稱此詩:“不同悲勝不同賞’多多!壁w世杰《古今女史》說此詩:離恨綿綿。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長安春望
唐代: 盧綸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譯文: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東風吹著那細細春雨灑過青山,回望長安城中房舍疊嶂,草色閑閑。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故園就在夢中,可是何時才能歸還?那春天的江面上來來往往的人,幾個是回去的呢?
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參差落照間。
極目遠望,家鄉(xiāng)在浮云之外,長安城中,宮闕參差錯落,籠罩在一片殘陽之中。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
又有誰理解我這位讀書人,生逢亂世,孤身一人,滿頭白發(fā),形容憔悴,漂泊流蕩在荒遠的秦關。
注釋: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
“東風”句:語從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化出。草色:一作“柳色”。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
春生:一作“春歸”,一作“春來”。
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què)參差落照間。
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這里指家鄉(xiāng)。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bìn)客秦關。
逢世難: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亂世。秦關:秦地關中,即長安所在地。
賞析:
“東風吹雨過青山,卻望千門草色閑”。開篇緊扣題目,寫在長安“春望”。“東風”句,側(cè)重寫望中所見。盧綸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濟縣人),家鄉(xiāng)剛好位于長安的東面,說“東風吹雨”,是說東風從家鄉(xiāng)吹來,自然引出思鄉(xiāng)之情!皡s望”,是回頭望!扒чT”,泛指京城!安萆e”的閑字用得巧,春草之閑正好與人心之愁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聯(lián)是登高而望,在景語之中,流露出復雜感情。
“家在夢中何日到,春來江上幾人還?”這兩句為全詩的警句,是春望時所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鄉(xiāng)只能在夢中出現(xiàn),對句是妒他人得歸,恨自己難返,語中有不盡羨慕之意!按髿v十才子”擅長描寫細微的心理情態(tài)。(《小澥草堂雜論詩》)他們傷時感亂的情緒,常通過“醉”和“夢”表現(xiàn)出來,像“我有惆悵詞,待君醉時說”(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別后依依寒夢里,共君攜手在東田”(《送冷朝陽還上元》),“宿蒲有歸夢,愁猿莫夜鳴”(錢起《早下江寧》)等等。他們寫醉,是因為清醒時感到痛苦而無奈,只有在醉中才會稍微得到解脫。寫“夢”,是感到時代動亂,浮生短促,或者想在夢中召回一些因戰(zhàn)亂喪失的美好事物,這種心情相當悲哀、細微。
“川原繚繞浮云外,宮闕參差落照間!薄按ㄔ奔醇亦l(xiāng),這句說極目遠望,家鄉(xiāng)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見,遠不可及!皩m闕”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見長安的宮殿,錯落有致,籠罩在一片夕陽之中,這一聯(lián)表面上寫景很壯觀,其實隱含著一種衰颯之意。
“誰念為儒逢世難,獨將衰鬢客秦關!贝笠馐钦f: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難,獨自客居長安,又有誰來憐憫我呢!八ヴW”,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現(xiàn)一種衰頹感傷的神態(tài)。沈德潛說“遭亂意上皆蘊含,至末點出”,確實如此。
此詩寫感時傷亂,抒發(fā)了詩人在亂離中的思家望歸之情。此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景抒情,筆法老辣,體現(xiàn)了“大歷十才子”詩中的“陰柔之美”。
沈德潛《唐詩別裁》用這首詩作例子,將大歷詩與盛唐詩進行了一番比較:“詩貴一語百媚,大歷十子是也,尤貴一語百情,少陵摩詰是也!辈⒄f這首《長安春望》“夷猶綽約,風致天然”。這種“陰柔之美”,主要表現(xiàn)在詩中濃重的悲哀情緒。詩人感亂思家,眼中所見,心中所思,無非都是傷心之景,悲哀之情,淺吟低唱,一詠三嘆,讀后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這正是陰柔美的表現(xiàn)。姚鼐《復魯絜非書》論具有“陰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鴻鵠之鳴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謬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彼^“如嘆”“如有思”“如悲”的陰柔這美,正是《長安春望》及“十才子”許多詩篇審美特征的概括。
【春望原文、翻譯及賞析(精選15篇)】相關文章:
天津橋望春原文翻譯及賞析01-06
雪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2-30
秋望原文翻譯及賞析12-30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08-21
望岳原文賞析及翻譯08-03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07-15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02-13
望岳_原文、翻譯及賞析02-09
《望岳》原文及翻譯賞析11-29
《望岳》原文翻譯及賞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