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臨江仙·峭壁參差十二峰
五代:牛希濟
峭壁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瑤姬宮殿是仙蹤。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譯文
峭壁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幖m殿是仙蹤。金爐珠帳,香靄晝偏濃。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動晨鐘。
注釋
峭(qiào)壁參差十二峰,冷煙寒樹重重。瑤姬宮殿是仙蹤。金爐珠帳,香靄(ǎi)晝偏濃。
瑤姬:神女。靄:云氣,煙霧。這里指香爐的熏煙。
一自楚王驚夢斷,人間無路相逢。至今云雨帶愁容,月斜江上,征棹(zhào)動晨鐘。
楚王驚夢:即楚王與巫山神女相遇之事。征棹:即征帆。謂遠行之舟。棹:搖船的用具,這里指舟船。
賞析
這首《臨江仙》詞,吟詠的是楚王神女相遇的故事。上片著重寫景。峭壁參差的巫山十二峰,乃神女居住之所。金爐珠帳,云煙繚繞,描繪出凄清美妙的仙境。下片抒情。船行巫峽時,斜月照人。古代在這里傳說的一段風流佳話,觸動了詩人的情思。詠古抒懷,為詞的發(fā)展開拓了新路。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2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
人生長恨水長東。
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鐘。
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譯文
古往今來北邙山下的道路,黃塵滾滾不知老盡了多少英雄。人生令人遺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永無盡頭。心中的苦痛能和誰說,放眼把空中的歸雁遠送。
那舉世顯赫的功名有什么用?過去實在是錯怪了天公。放聲高唱一曲飲盡千杯酒。身為男子漢,關鍵在于言行的正確性,而不是以困厄與顯達來論定成敗。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小令,字數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種。常見者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孟津:黃河渡口名。在今河南孟津縣東,洛陽東北。
北邙(máng)山:即邙山,在洛陽北,黃河南。王公貴胄多葬于此。
黃塵:指歲月時光。
幽懷:隱藏在內心的情感。
底:何,什么。
浩歌:放聲高歌,大聲歌唱。
鐘:同盅。
行處:做官或退隱。
窮通:窮困與顯達。
賞析:
由詞題不知,此詞作于由洛陽赴孟津的途中。元好問自公元1218年(金宣宗興定二年)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時間行跡多在河南。作者觸景傷感,吊古傷今,來抒發(fā)自己的懷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陽縣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樂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黃塵老盡英雄”的感慨。這里的“老盡”蘊含著作者對英雄不遇,空老京華的無限感傷,不由不發(fā)生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慨嘆”人生“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句,但更為悲壯。作者的一腔幽怨無人共語,有英雄獨立的悲涼,“遠目送歸鴻”源自嵇康的“目送歸鴻,手揮五弦”《贈秀才入軍》和賀鑄的“恨登山臨水。和寄七弦桐,目送歸鴻”(《六州歌頭·少年俠氣》)句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說理,英雄無奈,只好作自我寬慰語:“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功名也只不過是過眼煙云,唯有洗歌美酒,天倫至愛,才是人間樂事呀。所以詞最后,作者發(fā)出:“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的感慨。這也正是他在收復失地,重返家園的理想行當國孝無恢復之謀的現實的矛盾之中,希望與失望情緒交織而構筑成情緒。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前通:樽)
注釋:
翻譯:
距離都門暢飲已3年了,走過塵世的很多地方。相見歡笑還很溫暖。你我也都保持著高尚的品格。
在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云的夜你又要乘孤舟遠去,心中不免惆悵。但在這酒樽之前不用皺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個行人。
賞析: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一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chuàng)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一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的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后的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的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守,保持耿介風節(jié),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守越州,同自己一樣,是由于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fā)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的達觀態(tài)度,并用對偶連喻的句式,通過對友人純一道心、保持名節(jié)的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堅貞的操守。詞的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守的安慰和支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jié)操的自我寫照,是詞人的自勉自勵,寓有強烈的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的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一句,描繪出一種凄清幽冷的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的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一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一句,其用意一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的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tǒng)一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一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后鍛煉出來的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奔热蝗巳硕际翘斓亻g的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的結尾,以對友人的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一的人生態(tài)度。
蘇軾一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但另一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游于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以一種恬淡自安、閑雅自適的態(tài)度來應對外界的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首送別詞中的“一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tài)度的集中體現。然而在這些曠達之語的背后,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的深沉慨嘆。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4
原文:
綠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垂楊低映木蘭舟。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陽愁。
灞水橋東回首處,美人親上簾鉤。
青鸞無計入紅樓。
行云歸楚峽,飛夢到揚州。
譯文
正是三月暮春時節(jié),水邊平地上長滿了青草,一片暗綠。花兒已開始凋謝,沒有一絲風,船帆也都卷起來了。高高的垂楊樹下,小船橫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陽西下,耒歸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緒。
當年在灞橋分別之時,回首眺望,只見美人也在卷簾佇視。如今遠在江邊,多么希望青鳥使者能為我傳送信息到紅樓。何羧盏膽賽凵钜殉蔀槌䦛{之游,而今只能在夢中飛到揚州去和你相會了。
注釋
汀州:汀指水邊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
木蘭舟:用木蘭樹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稱。
篙(gāo):撐船的竹竿或木桿,滑:指春天江水上漲,行船流利。
灞(bà)水橋:地名,在長安城東。唐代人們離開京都,多在此處折柳贈別。后來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
青鸞(luán):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紅樓:指美人居住的房子。
行云歸楚峽:宋玉《高唐賦》序里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戀愛歡會。楚峽即指巫山。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了一個萍蹤游子的旅愁和鄉(xiāng)情。
詞之上片側重寫景,景中寓情。下片承前“愁”字展開,因愁而憶,因憶而思之,求之,寫出低徊往昔、憧憬來日的復雜情懷。全詞情景交融,通過環(huán)境描寫烘托人物的復雜情感,物象婉麗,筆調瀟灑,余韻深長。
上片首句大筆勾勒!叭履骸苯淮(jié)令!巴≈荨奔础巴≈蕖保c明地點!熬G暗”二字,濃墨重彩,為這個特定的時空背景涂上一層陰沉的底色,在人們眼前展開了一幅岸渚沉寂、芳草萋迷的畫面。接著詞人點染岸邊近景,此時風已收煞,落英繽紛,布帆暫卷,垂楊下蘭舟斜橫,氣氛一派清幽。景中仿佛杳無人跡,然而從剛收風帆、暫傍垂柳的蘭舟,不難想象見一位萍蹤無定的游子!鞍敫荽核,一段夕陽愁”,正是這位游子面對眼前實景而產生的真切感受。江中春水方生,行船流利,故曰“滑”;夕陽將下,游子未歸,觸景生情,故使人感到“愁”。半篙春水,一段愁情,亦有將愁比作春水之意。這里明寫舟外景物,暗寫舟中游子。整個上片,由背景引出人物,由遠景寫到近景,由寫景過渡到寫情。
詞的前半部分,通過落花、風帆、木蘭舟、春水夕陽等物象,環(huán)環(huán)扣合,結出一個“愁”字。下片則是“愁”字的生發(fā)和具體化,詞意似斷實續(xù)。灞月橋,在陜西長安縣東。唐人離開京都,多于此處折柳贈別,如鄭谷《闕下春日》詩:“秦楚年年有離別,揮鞭揚袖灞陵橋!绷_鄴《鶯》詩:“何處離人不堪聽,灞橋斜日裊垂楊!币虼,灞橋就成了與親友話別地點的代稱。詞中游子凝想當日方別之后,回望紅樓,仍見艷妝美人正卷簾佇望;如今泊舟江渚,懷想往日那佳人住外,已甚遙遠,希望有青鳥使者傳遞消息。然而,蓬萊路遠,無計可通,“青鸞無計入紅樓”。這一句,對游子愁的內涵和來由,略略一點。
游子不僅有江湖飄泊之感慨,且有懷念情人、音信難通之愁苦,則心情的悵惘寥落,可想而知。于是,這深沉的旅愁在游子心頭激蕩起綿綿無盡的遐思。
“行云歸楚峽”一句,化用了一個動人的神話故事。宋玉《高唐賦序》載,楚懷王夢見巫山神女與他歡會,臨別前告訴他說:妾“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往日情事,如今雖只留下美好的回憶,然而游子豈能忘懷,他要追尋、找回那失去的一切。往日的情遇同繁華的揚州有關,聯(lián)系上文“美人新上簾鉤”來看,這里用的是杜牧所詠“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的典故,如同“楚峽”一樣,都是虛指冶游之地。既不能忘情,故寤寐以求之,不禁“飛夢到揚州”了。詞之結句,飛揚靈動,想象奇特,表達了作者追求、向往之情的急切。
綜上,此詞思緒綿綿而情韻清幽。讀后給人以流連忘返、余韻不盡的美感,堪稱瀟灑清麗的佳作。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5
臨江仙·暮蟬聲盡落斜陽原文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黃陵廟側水茫茫。楚山紅樹,煙雨隔高唐。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
翻譯
斜陽落日送走最后一聲蟬鳴,瀟湘江面高懸起銀色的明月,黃陵廟邊的江水卷起陣陣濤聲。楚山的紅樹籠罩在茫茫煙雨里,煙雨隔斷了高唐臺下的迷夢。
江水搖碎岸邊漁船的燈影,遠處白蘋飄散著濃濃的香風。濤聲仿佛湘妃在彈奏凄清的怨曲,那朱紅的瑟弦凄切的悲鳴,久久地迥蕩在藍天白云中。
注釋
銀蟾:月亮。
瀟湘:瀟水和湘水合稱,均在湖南境內。
黃陵廟:即湘妃祠,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
高唐:楚國臺觀名。
風飐碎:指風吹漁燈,燈光或明或暗,點點碎碎。飐,風吹顫動。
白蘋:水中浮草。
靈娥:即湘靈。湘靈即湘妃。
韻清商:音調哀怨,是清商怨曲。
朱弦:瑟弦的美稱。
賞析
毛文錫這首《臨江仙》,取材于江湘女神傳說,但表現的內容實是一種希幕追求而不遇的朦朧感傷,主題與詞題是若即若離,恰好反映了從唐詞多緣題而賦到后來去題已遠之間的過渡。
“暮蟬聲盡落斜陽。銀蟾影掛瀟湘”。起筆詞境就頗可玩味。時當秋夕,地則楚湘。從日落到月出,暗示情境的時間綿延,帶有一種迷惘的意昧,詞一發(fā)端,似已暗逗出一點《楚辭》的幽韻。“黃陵廟側水茫!薄=由蟻磉@一句,便點染出幽怨迷離之致。寫黃陵廟,點追求怨慕之意,而黃陵廟側八百里洞庭煙水茫茫境界的拓開,則是此意的進一步誼染。“楚江紅樹,煙雨隔高唐”。詞境又從洞庭湖溯長江直推向三峽。楚江紅樹,隱然有“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楚辭·九歌·湘夫人》)的意味。而煙雨高唐,又暗引出楚襄王夢遇巫山神女的傳說: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宋玉《高唐賦》),襄王夢遇神女,實則“歡情未接”,以至于“惆悵垂涕”(均見《神女賦》)。這與二妃追舜不及實無二致。句中下一“隔”字,則詞人心神追慕之不遇,哀怨可感。連用兩個傳說,可見詞人并非著意一詠某一傳說本身,而是為了突出表現追求不遇的傷感。
“岸泊漁燈風飐碎,白蘋遠散濃香”。水上漁火飐碎。已使人目迷。夜里萍香濃,愈撩人心亂。上片寫黃陵茫茫、高臺煙雨,見得詞人神魂追求之不已。過片插寫這段空景,暗示追求之不遇,足見迫求之難。變幻的詞境,層層增添起怨慕的意味。“靈娥鼓瑟韻清商。朱弦凄切,云散碧天長!睔v盡希慕追求,神女這才終于若隱若現出來了。鼓瑟的靈峨,自應是黃陵二妃,但又可視為高唐神女。而且同境既展開于從湖湘至江漢的廣袤楚天,意境有似《詩·漢廣》中“不可求思”的漢上游女,《楚辭·湘君》中“吹參差兮誰思”的湘夫人,她們都是楚地傳說中被追求而終不可得的女性。靈娥鼓清商之樂,韻律清越,使詞人希慕愈不可止。雖說朱弦儼然可聞,則神女也應宛然可見,但云散天碧!扒K人不見”,終歸于虛,終歸于一分失落感。結尾寫碧天長,不僅示意鼓瑟之音裊裊不絕,而且也意味著詞人之心魂從失落感中上升,意味著希慕追求的無已。
此詞構思確有新意。它雜揉黃陵二妃與高唐神女的傳說造境,表現的是一種希冀追求而終不可得的要眇含思。由瀟湘而洞庭而高唐的神游,象征著詞人希慕追求而終歸于失落的心態(tài)。若隱若現、可遇而不可即的靈娥,不必指實為某一傳說中的神女,而應是詞人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女性或人生理想的化身。題材雖緣取調名。但實是發(fā)抒己意。與《花間集》中一些徒事摹寫神女故實的詞相比,便顯出命意上的個性,體現了詞的演進。同時,此詞風格清越,也有別于《花間集》中他詞之秾艷。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
一鉤新月幾疏星。
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
小闌干外寂無聲。
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譯文:
昨夜曾與那人有約,備森嚴的城內街道空無一人,獨自等到三更時分。天上一彎新月,伴著幾顆星?v夜闌燈昏,也難以安然好眠;四周寂靜無聲,連小鼠也出來窺探。
他一定遭遇了像瞿塘峽的風一樣的意外變故,才沒來赴約,讓人誤解他是無情。小欄桿外寂靜無聲,沒有人來,只有幾次輕風吹響了護花鈴,空留斷腸人。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詞牌名。此詞雙調六十字,平韻格。
個人:那人。
嚴城:戒備森嚴的城池。
新月:農歷每月初出現的彎形的月亮。
鼠窺燈;形容環(huán)境寂靜荒僻。用秦觀《如夢令·遙夜沈沈如水》“夢破鼠窺燈”詞意。
瞿唐:即瞿塘,峽名,為長江三峽之首,也稱夔峽,西起重慶奉節(jié)白帝城,東至巫山大溪,兩岸懸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勢險峻。號稱西蜀門戶,峽口有夔門和滟滪堆。
闌干:即欄桿。
護花鈴: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
賞析:
起句點破一個人在等待意中人赴約,寫夜深人靜的夜景,從室外到室內,情景交融,有靜有動。“人靜鼠窺燈”一句生動地寫出等待中的焦急和緊張,連老鼠的動靜也逃脫不了人的關注,可見這人的精神是多么集中。下闋轉而交代了約會的結果是失敗。但亦言明了失敗的原因不是兩個有情人彼此變心,而是某些不可明言的外界因素的介入造成了遺憾。結句由情入景,寫出這種遺憾深重,無法彌補。
情人約會,要等的還是男性。等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要等的人遲遲不來,開始思索她爽約的原因?赡軐Ψ接兄刂刈璧K,不能出門相見,而非無情爽約。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7
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 徐昌圖
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回頭煙柳漸重重。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
今夜畫船何處?潮平淮月朦朧。酒醒人靜奈愁濃。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
【譯文】
喝完餞別酒,友人們終于揮手別去,常常怨恨這種漂泊不定短暫虛浮的人生;厥卓吹饺鐭熕旗F的楊柳早已遮斷視線。往前看去,風清云淡,孤雁遠征。孤單的寒日傍晚天空一片酡紅。
今夜畫船將停在什么地方?只怕夜間潮平水落,泊船岸邊,一片清月迷漾。到酒消人也醒時,那種愁緒倍加難以排遣了。蠟燭殘盡孤枕難眠;五更時輕風吹來激起點點浪花。
【注釋】
、亠嬌ⅲ猴嬐昃坪箅x散。離亭:送別的驛亭。
②浮生:一生。古人謂“人生世上,虛浮無定”,故曰“浮生”。
、埏h蓬(péng):飄浮無定之意。
、苤刂兀╟hóngchóng):一層又一層,形容很多。
、菽海╩ù)天紅:指傍晚天空一片酡紅。
⑥畫船:裝飾華麗的船。多指游船。
⑦淮(huái)月:指照臨淮水上空的月亮。
、嚯鼥V(ménglóng):模糊不清。
、崮危涸跄,奈何。
、夤抡恚▃hěn)夢:這里指孤枕難眠。
五更風:指黎明前的寒風。
【賞析一】
這是一首寫旅愁的小令。
上片開頭是:“飲散離亭西去,浮生長恨飄蓬”。詞人飲罷餞行酒,與親故辭別西去,感慨萬分,怨恨自己一生象飛蓬那樣到處飄泊。離亭,送別的驛亭。“浮生”一詞,出自《莊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莊子認為人生在世虛浮不定,后世相沿稱人生為浮生。這里,詞人感慨自己的身世,如今踏上旅途,從此開始了“飄蓬”一般的生活,遙遙水路,漠漠蒼天,詞人內心極度凄涼,羈旅之恨油然而生。而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說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詞人生活在唐宋之交的動亂時代,這首詞,可能就是徐昌圖由閩入宋前的作品,它不僅反映了詞人凄清的身世,也包容了唐末宋初離亂社會的影子。這次詞人西去,是乘船而行的。他別情依依,禁不住頻頻回首:“回頭煙柳漸重重”。送行的人已不見了,只有那岸上的楊柳象是籠罩著一重重的煙霧!盁熈刂亍奔仁菭罹耙彩菍懬椤_@是由于當詞人看到煙柳迷茫而看不到人時,必然增添其內心的苦悶。因為柳色是最容易引起人的離情別意的,所以,寫“煙柳重重”,實際上也就是“離情重重”,是把抽象、無形的愁情寄托在具體形象的煙柳中來表現而已。
接下去,詞人轉過頭來,順眼一望,卻是“淡云孤雁遠,寒日暮天紅”。遼遠的天際飄浮著幾絲淡云:并不時地傳來孤雁的鳴聲,傍晚的落日,照得滿天通紅。此時此景,又不免使人感到:“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詩)。詞人象浮云一樣飄流無依,象孤雁一樣孑然影單,而寒日西沉,晚霞映天,卻又喚起詞人念鄉(xiāng)思親的凄傷之情,這一切既是詞人眼前之景,也是他今后“飄蓬”生活的形象概括。這是由當前情景過渡到以后情景的寫法,也是融情入景,即景抒情的寫法,所以這二句可看作是詞人特定心態(tài)下攝取的一組畫面,既是實景,也是虛景,虛實相用,使畫面極富表現力,它給讀者的感受就不僅是自然景觀了,更深刻的是這種景觀中所隱含的離情別恨,它連綿不斷,廣闊深遠。
下片寫詞人途中的孤寂心情!敖褚巩嫶翁?潮平淮月朦朧”。詞人辭別親故,縱一葉孤舟西去,水路迢迢,暮色蒼蒼,想到歸宿,詞人不禁自問,愁緒充塞。夜深了,當詞人從船艙里探出頭來時,只見船已行在平波萬頃的淮水上,空茫迷濛,孤月映水,朦朧凄清!盎丛隆,照臨淮水上空的月亮。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這時候,詞人愁緒難以排遣,只有借灑消愁了。
然而,醉酒只能求得一時的解脫,“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結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庇诌M一步寫他的這種感情。一個人躺在船里,輾轉反側,愁緒萬千。一直熬到夜盡燈殘之時,才對著殘弱的燭光,勉強伏枕而眠,可惜好景不長,恍惚朦朧中波動船搖,詞人夢斷,原來是水面上起了風波!拔甯L”,指黎明前的寒風,蕭瑟凄寒。好一個“曉風殘月”,令人難以忍受,可謂悲痛至極。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曾評徐昌圖的《臨江仙》一詞,曰:“狀水窗風景宛然,千載后猶想見客中情味也”。其所以如此,就在于詞人巧妙地融情與景為一體,寫離愁卻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來表現詞人內心的離愁別恨。詞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轉承和變換、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和烘托,處處反襯出詞人的內心世界。離愁難奈,感人至深。
【賞析二】
上闋寫的是離別后的情景,是實寫。首兩句直寫別離,“散”、“離”、“去”已帶怨意,而一個“恨”字則是直抒胸臆,又點明本詞的主題,寫出了詞人內心的凄涼,羈旅之恨。且這恨又是“長恨”,這就道出了“飲散”“西去”對詞人來說并非第一次了,每重演一次,就會增加一分身世飄零之恨。一個“長”字,使恨的情感深化了。
第三句描繪的是詞人一步三回頭,不忍離去的情態(tài),“煙柳漸重重”,既寫出了離愁的層層加深,也寫出了離愁的“有形”情態(tài),襯托出了行人心頭的迷惘。四、五兩句描繪的是作者眼中的慘淡畫面。“淡云”暗示行人心頭的落寞,“孤雁”則是行人的化身;“寒日”顯其心頭之冷,“暮天紅”雖是美景,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充滿了傷感。這兩句極寫浪跡飄零之苦,是移情于景。
下闋都是詞人想象中的情景。首句以問引起下文!俺逼交丛卖繓V”暗示他那離別時的劇烈情緒已逐漸平靜下來,可是心頭卻又一片迷惘。心里空虛只能借酒澆愁,可是在短暫的麻痹之后,還是要醒來,醒來時的靜夜中心頭卻是更加空虛,更加愁苦難耐。詞人通過氣氛的渲染和景物的烘托,使內心的感傷之情與外在的空冷之景交融為一,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的冷寂情懷。
“酒醒人靜奈愁濃”,一旦酒醒,回到現實,只能更增愁情,不是三杯兩盞淡酒就沖刷得掉的。一個“奈”字,突出了詞人萬般無奈的苦悶心情。末兩句“殘燈孤枕夢,輕浪五更風”描繪的是一幅多么凄涼可怕的景象。燈里的油就要燃盡,燈火忽明忽暗;一個人躺在枕頭上,沒有人陪伴,想入睡做個夢都不可得;五更時的寒風吹來更是倍增寒意。而從“潮平”到“殘燈”再到“五更”,足見行人一夜未睡,“愁濃”之情不虛,此情此景,人何以堪。
全詞最為獨特之處當在下闋,在于虛境實寫,化虛為實,而又虛中浸實,寫盡羈旅之情,含蓄雋永,耐人尋味。詞人巧妙地融情與景為一體,寫離愁卻很少直接抒情,而是借助于外在的景物來表現詞人內心的離愁別恨。詞人沿情布景,景物的轉承和變換、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和烘托,處處反襯出詞人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徐昌圖(約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廂區(qū)延壽人,一作莆陽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約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孫,與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經及第,初仕閩陳洪進(仙游人,時任清源軍節(jié)度使)歸宋,陳遣其奉《納地表》入宋進貢。太祖留之汴京,命為國子博士,遷殿中丞。昌圖好作詞,風格雋美,為五代詞壇有數名手,啟北宋一代詞風。今人選詞和研究宋文學史的,一定要提到他的名字。遺詞僅存三首,收入《全唐詩》卷898中,亦曾收入《尊前集》。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8
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倦客如今老矣,舊時不奈春何。幾曾湖上不經過。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枉教裝得舊時多。向來簫鼓地,猶見柳婆娑。
翻譯
倦客如今已老矣,而春天還像舊時一樣,每年都如期來到人間?墒俏业男那橐雅c過去大不相同,只能發(fā)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嘆了;貞浺郧敖洺T谖骱粠Х褐畚骱,觀景看花,飲酒聽歌,幾無虛日。
云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F在的一些歌伎舞女,她們打扮得比舊時歌伎舞女更加嬌艷。西湖邊上的婀娜柳枝臨風婆娑而舞,只能令人追憶當年之歌喉舞腰而已。
注釋
倦客:詞人自指。
南陌:游樂之地。
翠樓:詞中指妓館歌樓。
遠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云見芳草觸動愁思,不免憶起著春羅湘裙的歌童舞女,勾引起對昔年繁華生活的緬懷。
婆娑:盤旋起舞。
創(chuàng)作背景
開禧二年(1206年),韓侂胄舉兵北伐,并敗兵而回,詞人受到牽連,被罷免,發(fā)配邊疆。根據張鐓在嘉泰元年(1201年)辛酉所作的《梅溪詞序》推斷,詞人失勢之時應該已近50歲。《臨江仙·倦客如今老矣》當作于詞人被罷免、失勢之后。
賞析
上片首句“倦客如今老矣”。詞人自稱“倦客”,是由于經歷了生活的挫折,對人世產生了厭倦情緒的緣故!芭f時可奈春何”,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但詞人的心情卻不同于往年,感嘆的意味很重。下文轉入回憶!皫自喜唤涍^?椿夏白,駐馬翠樓歌”說往年經常在西湖一帶游賞觀光,幾無虛日!翱椿夏白恚v馬翠樓歌”是全詞中最精采的語句。它用華麗的字面勾畫出了一幅由色彩、聲音和動態(tài)所組成的形象鮮明的生活圖景,概括了詞人過去那段看花賞景、飲酒聽歌的繁華熱鬧的生活經歷。
寫到下片,詞人又把回憶的內容集中在歌妓之類的人物身上!斑h眼愁隨芳草,湘裙憶著春羅”兩句,由牛希濟《生查子》的“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演化而來,詞人著意增添了“愁”、“憶”兩個字,從而使他重新寫出來的詞句的抒情色彩更加濃烈,抒情作用也更加直接。“枉教裝得舊時多”一句,起著由回憶過去轉到述說當前的過渡和連接的作用,盡管現在仍可看到一些裝飾得比舊時模樣更好的歌妓舞女,但卻引不起詞人舊日的歡快情緒了。結尾的“向來歌舞地,猶見柳婆娑”要與上片的“看花”、“駐馬”兩句合看,因為它們之間有聯(lián)系,也有對比,而從中展示的則是一種由于今昔變化而引發(fā)出來的感嘆與悲傷。
從風格看,這首詞只是繼承了唐五代北宋以來的婉約派詞風,境界比較狹窄。但煉詞造句,頗為出色,尤以上片結尾二句“看花南陌醉,駐馬翠樓歌”,值得稱道。全詞以感嘆直人,以柳婆娑作結,中間插入昔時醉酒、騎馬、聽歌的回憶,虛實相間,反復烘染,感傷情味較濃。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9
原文:
臨江仙·江繞黃陵春廟閑
江繞黃陵春廟閑,嬌鶯獨語關關。
滿庭重疊綠苔斑。
陰云無事,四散自歸山。
簫鼓聲稀香燼冷,月娥斂盡彎環(huán)。
風流皆道勝人間。
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
譯文:
、劈S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端涀ⅰ罚骸跋嫠睆近S陵亭西。”韓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薄锻ǖ洹罚骸跋骊幘哂械孛S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又據《地理志》載:湖北宜昌縣西,重巖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⑵關關:鶯啼聲,象聲詞。
、窃露穑涸铝粒栽聰M人,故稱“月娥”。彎環(huán):月彎如環(huán)。
注釋:
、劈S陵春廟:黃陵廟,在湘水之旁,為湘妃而立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湘潭附近!端涀ⅰ罚骸跋嫠睆近S陵亭西。”韓愈《黃陵廟碑》:“湘水旁有廟曰黃廟,自前古立以祠堯之二女,舜之二妃者!薄锻ǖ洹罚骸跋骊幘哂械孛S陵,即虞舜二妃所葬!庇謸兜乩碇尽份d:湖北宜昌縣西,重巖疊起,山下有黃陵廟,三國時蜀漢所建。
、脐P關:鶯啼聲,象聲詞。
、窃露穑涸铝,以月擬人,故稱“月娥”。彎環(huán):月彎如環(huán)。
賞析:
牛希濟《臨江仙》共七首,都是詠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點是語言芊綿溫麗,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其憑吊凄涼之意,蘊含其中,深得詠史之體裁。
這首詞詠湘妃之事。上片寫黃陵廟前的自然景色,江水環(huán)繞,嬌鶯獨語,滿庭綠苔,陰云無事,飄浮繞山,緊扣一個“閑”字,境界確是“悠閑清靜”。
下片轉寫到湘妃之事,但用的是曲筆暗寫!昂嵐摹倍洌钦f湘靈已去,空留月娥照江天!帮L流”一句,是憑吊湘靈的忠貞愛情。最后二句,借屈原美人香草之意,表現了人們應該要忠貞于愛情的思想!惰蚯f漫記》評道:“‘須知狂客,拼死為紅顏’,可謂說得出,妙在語拙而情深!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身外閑愁空滿,眼中歡事常稀。明年應賦送君詩。細從今夜數,相會幾多時。
淺酒欲邀誰勸,深情惟有君知。東溪春近好同歸。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
翻譯
這世間充滿閑愁,所見所聞沒有樂事,皆是悲苦。眼前雖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別你了。從今夜開始細數,到明年分離時還有多少相聚的時候呢。
淺酒無別人可勸,惟你能勸;深情無別人可知,也只有你才能知道。春天將盡,東邊的溪山風景秀麗,可以與你同游,去觀賞那江水中倒映柳樹的影子和隱在雪中的梅花零落。
注釋
臨江仙:詞牌名,又稱《鴛鴦夢》《雁后歸》《庭院深深》。雙調,上片五句,押三平韻,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稀:一作“移”。
細從今夜數:一作“試從今夜數”。
相會:相聚。
淺酒欲邀誰勸:一作“淺酒欲邀誰共歡”。
東溪:泛指風景美好的地方。近,一作“盡”。
鑒賞
小晏多愁善感,對于人生,總是放不下他的思考,歡會之際難遣閑愁,春日臨近頓生希望,悲愁與歡樂,聚合與離散,總是此消彼長起伏回旋,在他的心靈之中形成大大小小的波瀾。這首《臨江仙》詞,就可以看作是他的感情長河中泛起的一朵浪花。
詞的上片寫的是與友人在一起的酒筵歡會,卻以“眼中歡事常稀”來表現,使歡樂也蒙上一層愁苦的陰影。因為聚會稀少,故而特別珍惜;因為珍惜,故而更怕這段歡事的終結;因為怕它終結故而要仔細地數一數究竟還有多少個相聚的日子。作者真切地表述了細膩的心理活動,很是耐人尋味。
下片當以“東溪春近好同歸”為核心,表述了作者對生活的取向和希望。“淺酒”與“深情”兩句,就其句式與內涵而論,又是相互糾葛在一起的,這種筆法,本是《臨江仙》詞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性的寫作要求,其間有對比,有連結,或為對仗,或為互文。這兩句是說:淺酒無別人可勸,惟君能勸;深情無別人可知,惟君能知。這樣就把席間歡會的主客雙方的親密關系交代了出來!皷|溪”,即東邊的溪山,泛言風景秀麗之處,并不是實有的地名。選個好去處,攜同歸隱共賞春光,也就不會再有異地分離的情況了——這只不過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而已。最后兩句是由“春近”二字引發(fā)出來的想象中的東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用十個字總寫春景,并不容易。選材欲其美,大概至少須得做到這么幾點方能合乎要求。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小詞是酒席間的贈人之作,多是為友人所作!缎∩皆~》中多寫愛戀相思,此篇則例外。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1
臨江仙引·渡口
渡口、向晚,乘瘦馬、陟平岡。西郊又送秋光。對暮山橫翠,衫殘葉飄黃。憑高念遠,素景楚天,無處不凄涼。
香閨別來無信息,云愁雨恨難忘。指帝城歸路,但煙水茫茫。凝情望斷淚眼,盡日獨立斜陽。
翻譯
傍晚離開渡口,乘瘦馬登上山崗平坦路。西郊又送來了秋日的鳳光景色。暮色中,山上呈現的翠綠色,襯托著紛紛飄落的黃葉。登高思遠,南國的秋景,無處不凄涼。
自從和她離別以來彼此便杳無音信,難忘那云愁雨恨的離別之情。指著回歸京城的道路,但見霧靄籠罩著廣闊無際的茫茫水面。淚眼情意專注,向遠處望去,直到看不見,終日就這樣獨自佇立,直到夕陽西沉。
注釋
臨江仙引:詞牌名,正體雙調七十四字,前段十句,四平韻;后段六句,三平韻。
向晚:近晚,傍晚。
陟:登上。
平岡:平緩的山脊。
暮山:暮色中的山。
橫翠:翠色橫亙。
襯:以暮山為背景襯托。
飄黃:黃葉飄零。
素景:秋景。
楚天:長江中南部天空,此指南方天色。
云愁雨恨:因男女戀情而引起的煩惱。
帝城:京城。
凝情:全神貫注。
望斷淚眼:即淚眼望斷。望斷,望盡。
賞析
上片在人物活動中寫景:渡口斜陌,瘦馬行人,登平岡而望秋景,從暮山橫翠、殘葉飄黃中生發(fā)出憑高念遠的凄涼之感。下片懷念香閨佳人,因久無信息而煩惱愈深,舊情難忘。意欲返回帝城,卻又煙水茫茫,歸期無望,只好獨立斜陽,望斷淚眼。
此詞表面上雖寫的是旅途相思之情,但寄寓其中的人生感慨實在多于相思之情。詞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凄苦的漂泊者的形象:乘瘦馬,陟平岡,在深秋暮色中,面對的只是暮山橫翠、殘葉飄黃,非常的凄涼。此刻,或許只有脈脈溫情可以撫慰他孤獨的懷抱,但“香閨別來無信息”,他所能把握的,只有一些溫馨的回憶,也只是回憶而已。而另一方面,“帝城歸路”又“煙水茫!,縱使他“凝情望斷”了“淚眼”,最終也只留下一個“盡日獨立斜陽”的孤獨的身影。漂泊,阻斷了過去和未來,使漂泊者成為一個純粹孤獨的存在,一個被時間和空間同時剝離了的存在,這是非常悲哀的。
這首詞語言凝練,節(jié)奏舒緩,首尾呼應;通篇不用典實,不施涂澤,清暢如話,彌見其天真率意也。
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屢次下第,經過艱難曲折,終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進士,隨即踏入仕途。這時詞人約近五十歲了。他入仕之后長期擔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職,久困選調,輾轉宦游各地,很不得志。這首《臨江仙引》就是他入仕之后所寫的羈旅行役之詞。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2
臨江仙·送錢穆父
蘇軾〔宋代〕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尊通:樽)
譯文
京城一別我們已是三年未見,你總是遠涉天涯輾轉在人世間。相逢歡笑時依然像春天般的溫暖。你心始終如古井水不起波瀾,高風亮節(jié)似秋天的竹竿。心中惆悵你連夜就要揚帆出發(fā),送行之時云色微茫月光淡淡。不要端著酒杯愁眉不展了。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是匆匆過客。
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謝新恩》、《雁后歸》、《畫屏春》、《庭院深深》、《采蓮回》、《想娉婷》、《瑞鶴仙令》、《鴛鴦夢》、《玉連環(huán)》。敦煌曲兩首,任二北《敦煌曲校錄》定名《臨江仙》。此詞雙調六十字,平韻格。
錢穆:名勰,又稱錢四。元佑三年,因坐奏開封府獄空不實,出知越州(今浙江紹興)。元佑五年,又徙知瀛洲(治所在今河北河間)。元佑六年春,錢穆父赴任途中經過杭州,蘇軾作此詞以送。
父:是對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稱。
都門:是指都城的城門。
改火:古代鉆木取火,四季換用不同木材,稱為“改火”,這里指年度的更替。
春溫:是指春天的溫暖。
古井:枯比喻內心恬靜,情感不為外界事物所動。
筠:竹。
翠眉:古代婦女的一種眉飾,即畫綠眉,也專指女子的眉毛。
顰:皺眉頭。
逆旅:旅舍,旅店。
賞析
這是時首贈別詞。全詞時改以往送別詩詞纏于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月格調,創(chuàng)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月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月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沉細膩,婉轉回互,時波三折,動人心弦。
詞月上片寫與友人久別重逢。元祐初年,蘇軾朝為起居舍人,錢穆父為中書舍人,氣類相善,友誼甚篤。元祐三年穆父出知越州,都門帳飲時,蘇軾曾賦詩贈別。歲月如流,此次杭州重聚,已是別后月第三個年頭了。三年來,穆父奔走于京城、吳越之間,此次又遠赴瀛州,真可謂“天涯踏盡紅塵”。分別雖久,可情誼彌堅,相見歡笑,猶如春日之和煦。更為可喜月是友人與自己都能以道自宦,保持耿介風節(jié),借用白居易《贈元稹》詩句來說,即“無波古井水,有節(jié)秋竹竿”。作者認為,穆父出宦越州,同自己時樣,是由于朝好議論政事,為言官所攻。
以上數句,先從時間著筆,回憶前番離別,再就空間落墨,概述仕宦生涯,接下來抒發(fā)作者對仕宦失意、久處逆境所持月達觀態(tài)度,并用對偶連喻月句式,通過對友人純時道心、保持名節(jié)月贊頌,表明了自己淡泊月心境和堅貞月操宦。詞月上片既是對友人輔君治國、堅持操宦月安慰和發(fā)持,也是詞人半生經歷、松柏節(jié)操月自我寫照,是詞人月自勉自勵,寓有強烈月身世之感。明寫主,暗寓客;以主慰客,客與主同,表現出作者與友人肝膽相照,志同道合。
詞月下片切入正題,寫月夜送別友人!般皭澒路B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時句,描繪出時種凄清幽冷月氛圍,渲染了作者與友人分別時抑郁無歡月心情。
“樽前不用翠眉顰”時句,由哀愁轉為曠達、豪邁,說離宴中歌舞相伴月歌妓用不著為離愁別恨而哀怨。這時句,其用意時是不要增加行者與送者臨歧月悲感,二是世間離別本也是常事,則亦不用哀愁。這二者似乎有矛盾,實則可以統(tǒng)時強抑悲懷、勉為達觀這時點上,這符合蘇軾宦途多故之后鍛煉出來月思想性格。詞末二句言何必為暫時離別傷情,其實人生如寄,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奔热蝗巳硕际翘斓亻g月過客,又何必計較眼前聚散和江南江北呢?詞月結尾,以對友人月慰勉和開釋胸懷總收全詞,既動之以情,又揭示出得失兩忘、萬物齊時月人生態(tài)度。
蘇軾時生雖積極入世,具有鮮明月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張,但另時方面又受老莊及佛家思想影響頗深,每當官場失意、處境艱難時,他總能“游于物之外”,“無所往而不樂”,以時種恬淡自安、閑雅自適月態(tài)度來應對外界月紛紛擾擾,表現出超然物外、隨遇而安月曠達、灑脫情懷。
這首送別詞中月“時笑作春溫”、“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句,是蘇軾這種豪放性格、達觀態(tài)度月集中體現。然而在這些曠達之語月背后,仍能體察出詞人對仕宦浮沉月淡淡惆悵,以及對身世飄零月深沉慨嘆。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3
臨江仙·都城元夕
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云。蓬萊清淺對觚棱。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
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小屏風畔冷香凝。酒濃春入夢,窗破月尋人。
翻譯
聽說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燈火熱鬧非凡,華麗的車輛,俊秀的`寶馬就像天上的云一樣多,宛如神仙境界。玉帝把碧落打開天上的星兒、宿兒便紛紛下落,使“銀界失黃昏”了。
沒人看見孤單的我,而妻子對那元夜的繁華早已失去了興趣,只有在閨房中,在“小屏風畔”,獨對薰香裊裊,薰香則漸冷而凝。只有在喝醉的時候才能在夢中排除孤寂,只有月從客舍的破窗隙中來尋找我。
注釋
雕輪:指華麗的車輛。
棱:神靈之威,這里借用。
碧落:道家稱天空曰碧落。
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想象中的汴京元夜之景,下片寫現實中羈旅窮愁,無法排遣的一種無奈心情。上片虛寫,下片實寫;一虛一實,虛為賓,實為主。
首句“聞道長安燈夜好”,“長安”點“都城”,即汴京!盁粢购谩秉c“元夕”。詞題即在首句點出。“聞道”二字,點明都城元夕的熱鬧景象都是神游,并非實境。不過,這“神游”并不是對往昔生活的回憶,也不是對于期待中的未來的憧憬,更不是夢境,而是在同一時刻對另一空間的想象,即處凄冷之境的“江南憔悴客”對汴京元夜熱鬧景象的想象。擺脫現實的束縛,按照自己潛在的心愿作幾乎是無限的發(fā)揮!暗褫唽汃R如云”毛滂這一句極言“雕輪寶馬”之多(“如云”)。詞人把都城元夕的繁華景象描摹盡致。但是,這一片繁華都只是詞人想象的產物,首句“聞道”二字點明了這一點。上片越是寫得繁華熱鬧,則越是反襯出下片凄清冷寂的尷尬之狀。下面三句詞人把汴京元夜從地上移到了天上,以想象中的仙境喻都城元夕的盛況。“蓬萊清淺對觚棱”是描寫汴京元宵之夜宛如神仙境界!坝窕书_碧落,銀界失黃昏!薄氨搪洹,猶碧天。“玉皇”句中的“開”字啟人想象。言“開”,則“碧落”原是“閉”著的,只是在上元之夜,玉皇才將原是“閉”著的“碧落”“開”了!氨搪洹奔取伴_”,則天上的星兒、宿兒便紛紛下落,使“銀界失黃昏”了。詞人的寫法無非是把人間的皇帝搬到了天上,以在想象中染上一層迷離恍惚的色彩,使帝京元夜在詞人的表現中更加熱鬧罷了。
下片首句,“江南憔悴客”是作者自指!罢l見”,設問之辭,意即無人見。特指作者自己深深思念的妻子反不知自己待罪客舍的窘境。這一句,以設問的口氣寫出了自己的孤寂。“誰見”二字還將讀者(也使作者自己)從想象中的繁華景象拉回到凄冷的現實中來。“端憂懶步芳塵”,這是寫閨中人對那元夜的繁華早已失去了興趣,毛滂詞中的閨中人則無須去“尋”,她知道自己的丈夫遠在千里之外,乃“懶”去那元夜繁華之地。她只在閨房中,在“小屏風畔”,獨對薰香裊裊,薰香則漸冷而凝。一種無奈之狀展現在讀者眼前,像是一幅畫得極高明的《閨中夜思圖》。這種描寫,只是詞人的設想,但是設想閨中人在思念自己,也就更深刻地表現了自己在思念閨中人。“酒濃”句,詞人從對閨中人的思念中回到現實中來。上元之夜,本應是歡樂之夕,而作者自己卻處在待罪羈旅、凄冷孤寂的心境中,去消受那本不應如此凄清的元夜之夕!按簤簟敝荒苡凇熬茲狻睍r去做。而酒并不能真的解憂,它只是使人于麻醉中暫時忘卻而已。結句“窗破月尋人”,寫詞人孤寂一個,只有元夕之月伴春夢之人!皩ぁ弊郑匀藬M月。這位“江南憔悴客”,待罪羈旅,沒有人去“尋”他,只有月從客舍的破窗隙中來“尋”,越顯其孤獨寂寞,心情已從凄冷變成凄苦了。
這首詞以樂景寫哀情,將詞人羈滯異鄉(xiāng)、困頓潦倒、憔悴不堪的苦境與悲懷抒寫得纏綿悱惻 。然而,盡管詞人滿懷苦情,卻又以飄逸秀雅的筆調抒寫內心的情懷,使全詞充滿了瀟灑風流的情致。
創(chuàng)作背景
毛滂晚年,因言語文字坐罪,罷秀川太守之職。1115年(政和五年)冬,待罪于河南杞縣旅舍,家計落拓,窮愁潦倒!杜R江仙·都城元夕》即寫于詞人羈旅河南之時。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后
[宋代]朱敦儒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自從汴京城離攻破后,妻離子散勞燕雙飛。逃到天涯海角的親人沒有音信。常常夢回遼海北,夜夜魂斷玉門關。
殘月知道團圓,牛良織女星知道團聚,為何不見親人歸來?今年春天還在聽杜鵑悲啼。年年看鴻雁從邊塞飛來,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原曲多用于詠水仙,故名。
直自:自從。
鳳凰城:指汴京。這句寫北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
擘釵(bāichāi):釵為古代婦女頭飾,常充當定情信物,又或在分離時各執(zhí)一半,以為將來復合之憑證,謂之擘釵。白居易《長恨歌》:“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破鏡:據孟棨《本事詩》載,南朝陳將亡時,駙馬徐德言與樂昌公主破一銅鏡各執(zhí)一半,為重聚之憑,后果據此團圓。擘釵、破鏡后常代指夫妻在戰(zhàn)亂中分離。
遼海北:泛指東北海邊。
玉關:玉門關,泛指西北地區(qū)。
解(jiě):知道。
杜鵑:據《成都志》載,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為鳥,是為杜鵑。
塞雁:秋天雁從塞上飛回,故稱塞雁。
一十四番(fān)回:指看見雁南歸已經十四次了。即作者南來已有十四個年頭。
賞析:
詞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懷念流落遠方良人的口吻,描寫了國破家亡的痛苦。
上闋寫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對離散了的親人的思念!爸弊曾P凰城破后”中的一個“直”字點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斷,而這種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離別,還包含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的驚恐與擔憂!半⑩O”與“破鏡”是離亂的象征,標志著一個家庭在戰(zhàn)亂中的毀滅,意味著恩愛夫妻被生生拆散,而“分飛”則進一步點明在倉皇中各奔東西彼此離散!疤煅暮=切乓粝 背小胺诛w”而來,進一步描寫了親人的分離。“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寫出女主人公懷念良人的思緒的紛亂,“遼海”與“玉關”本相距萬里,一在東北,一在西北,這里是泛指,表明女主人公不知良人流落何方,因而夢魂也無定向。
下闋寫女主人公翹盼良人歸來而始終未歸,這仍然是朝暮思念的繼續(xù),而盼歸不歸則更增加了女主人公內心的焦慮不安和痛苦失望!霸陆庵貓A星解聚”對下句“如何不見人歸”是一個反襯,“解”字用得十分妥帖,“月”與“星”本是自在之物,無所謂知道與否,但詞人把月缺月圓、星散星聚的規(guī)律看作它們知道再圓再聚,這既有客觀的依據和現實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詞人的主觀意識,使之更好地對下句進行襯托!敖翊哼聽杜鵑啼”中的“還”字饒有意味,它暗示往年此時正闔家團聚,而今只有自己一人獨聽子規(guī)啼血,哀不待言!澳昴昕慈,一十四番回”這兩句結尾尤耐人尋味,在內容上反襯出詞人的失望乃至絕望的哀痛心境,在藝術上則唿應上闕的“天涯海角”和“遼海北”、“玉關西”。上下貫通一氣,結構顯得圓潤統(tǒng)一。
全詞筆調婉轉,格調哀傷,詞情凄苦,在動亂社會所造成的離亂之苦中,重點描繪了一個家庭的悲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難,它無異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亂世悲歌,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5
臨江仙·孤雁
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擬憑尺素寄愁邊,愁多書屢易,雙淚落燈前。
莫對月明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無端嘹唳一聲傳,西風吹只影,剛是早秋天。
古詩簡介
《臨江仙·孤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做的一首詞。這是一首詠物抒懷的作品,通過寫離群孤雁來寫詞人自己。這首詞上片描繪大雁失群所帶來的“同病相憐”之感;下片將孤雁與自己合二為一。全詞情景交融,抒發(fā)了詞人孤寂幽獨的情懷。
翻譯/譯文
秋霜遍地,離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個人與它同病相憐。想要將一懷愁緒用短信寄出去,卻發(fā)現愁緒太多變換不定,于是只能對著燭光暗自垂淚。
不要對著明月遙想當年的往事,那會讓人衣帶漸寬,形影憔悴。忽然云中傳來一聲孤雁哀鳴,抬頭望去,那孤單的身影縹緲在初秋的寒風之中。
注釋
、排R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畫屏春》等。格律俱為平韻格,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齐x鴻:失群的大雁。宋周邦彥《浪淘沙慢》:“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菙M憑二句:意謂擬以書信排遣愁懷,但愁緒太多,寫了又寫,屢寫屢改。憑:根據,憑借,以。尺素:書寫用的一尺長左右的白色生絹,借指小的畫幅,短的書信。
⑷嘹唳(liáo lì):聲音響亮而凄清。這里指孤雁叫聲。宋梅堯臣《范饒州夫人挽詞》之一:“江邊有孤鶴,嘹唳獨傷神!
⑸只影(zhī yǐng):謂孤獨無偶。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寫于納蘭某次隨從康熙出行或去邊塞執(zhí)行任務的途中。一路上鞍馬勞頓,既無妻子來噓寒問暖,也無朋友可把酒言歡,難免旅途孤寂,心中悵然。詞人騎馬行走在曠野中,猛然抬頭看見了那只離群悲鳴的孤雁,“同病相憐”之感油然而生,故作下此詞。
賞析/鑒賞
文學鑒賞
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抒懷之作,明寫離群孤雁,實寫與其同病相憐的自己。
大雁不善于單獨生活,離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單的大雁容易讓人心生憐憫之情。納蘭此時就像一只“霜冷離鴻驚失伴”的孤雁,當他在滿地秋霜中抬頭看見那只拼命南飛、聲聲哀啼的大雁時,忍不住喃喃自語:“你可知這地上有個人與你同病相憐!”他想要把滿懷愁緒用書信寄出,但“愁多書屢易”,他發(fā)現愁緒太多且變幻不定,屢屢修改增刪,這封信便遲遲寫不下來,于是只能對著燭光暗自垂汨,即“雙淚落燈前”。越是紛亂,就越想拆解清楚。所以陷入情緒困擾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納蘭提醒自己“莫對月明思往事”,那只會讓人衣帶漸寬,形影憔悴?墒沁@樣的提醒往往是蒼白的。一個人最難明白、也最難管住的莫過于自己的心。
“無端嘹唳一聲傳!痹浦泻鋈粋鱽硪宦暪卵惆Q,抬頭望去,那孤單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風之中縹緲遠去。末尾“西風吹只影,剛是早秋天”和上闋里“同病相憐”二句已將天上孤雁與地上旅人合二為一,所以,這孤單的“只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語雙關,給人留下了廣闊的聯(lián)想空間。
全詞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與人之孤獨,交織渾融的意境;抒發(fā)了孤寂幽獨的情懷。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納蘭詞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詠孤雁實系詠孤獨。”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集合15篇)】相關文章: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01-04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1-05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15篇01-05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匯編15篇01-05
臨江仙原文翻譯及賞析集錦15篇01-05
《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原文翻譯及賞析02-04
臨江仙·離果州作原文翻譯及賞析01-15
臨江仙·點滴芭蕉心欲碎原文翻譯及賞析01-22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15
臨江仙·送錢穆父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