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原文及翻譯賞析
這是居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所作,非屬名篇,詩體屬七言拗律,第二聯(lián)本應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式,卻作了平起格式,這樣就構成首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都作平起式。首句末三字作“平仄平”,由于本詩首句取平起式,也就呈現(xiàn)所謂“孤平”現(xiàn)象,也屬拗句。大凡細檢近體詩,這類拗體大致自成一格,尤其首句末三字作“孤平”,不時可見,或許自有其規(guī)律在,當也不害吟唱。但后世學詩者如作模仿,卻或許會遭到譏彈乃至斥責。這就是所謂名家可作你不可作,似乎約定俗成,無理可講。
舊時注釋家都稱贊此詩“之妙”,清代的黃生說這首詩“可作圖看”。現(xiàn)略談我的粗淺看法。
第一句,“三巫峽長”。自重慶奉節(jié)到湖北宜昌之間的兩岸,層巒疊嶂,無處不峽,其中最險者稱“”。晉代的《蜀都賦》中就寫道:“經(jīng)之崢嶸”。但歷代關于的名稱的說法不一,如峽、黃牛峽也曾被列入三峽中,在杜詩中也有“三峽傳何處”的發(fā)問句。通常習慣上把瞿唐峽、巫峽和西陵峽稱為三峽。在三峽中,巫峽數(shù)長,所謂“巴東三峽巫峽長”。暮春,春將過去。在唐代以前,南北朝人寫詩,不時表達惜春的感情,如“無令晚”,“處處春心動,常惜移”,“不愁不飛,倒畏飛盡”,等等。寫“暮春巫峽長”,把暮春和“巫峽長”聯(lián)系起來,似乎峽中的暮春三月也較其他地方的暮春三月為長,這就一反惜春的老調(diào),有了新意。
第二句,“皎皎行浮日光”。清代著名杜詩注家仇兆鰲解釋道:“浮日光而過,其色皎,將作矣!背鹗系囊馑际钦f詩人寫這第二句是為了引出寫的第三句。清代另一位注家楊倫也作同樣的理解。按照一般的詩法觀念,說七言律的第二句引出第三句,或者說第三句承應第二句,大致無錯。但對于大詩人的作品,卻也不能一概地用詩法模式去套,從而作出刻板的解釋。前面說過,的這首《即事》詩是拗體七律,對拗體詩,前人常從它的平仄、黏連等形式不合常規(guī)的格律這點上作解釋,F(xiàn)在我不妨提出一個看法,的拗體詩不僅在平仄形式上表現(xiàn)為“拗”,就是在詩意的起承轉(zhuǎn)合上也會表現(xiàn)出“拗”。由此我認為這首《即事》詩的第二句未必就是起到引出第三句的作用,而且,“皎皎”是形容皎明之貌,詩句“皎皎川上平”,即為例證。寫?zhàn)ò椎男性戚p疾而過,并不是寫陰云密布,所以仇氏“雷將作矣”的見解未必正確。
我認為第二聯(lián)的上句“雷忽送千峰”是兀起之筆,也反映了彼時彼地忽晴忽雨的實際光。而且,正是這一句,寫出了壯麗場面。凡寫暮光,即使能夠避免哀愁,卻也不易寫得壯麗。千峰,卻正是一種壯麗的場面。第二聯(lián)的下句“花氣渾如百和香”是由雨寫花。如按老套,就會有雨打花落,或者濕花垂枝之類。杜甫摒卻這些,卻采用前人寫花更艷的意境,《詠雨》詩就寫“花沾色更鮮”,也有“花濕更燃”的詩句。這里杜甫稍作變化,寫花氣更濃。關于“百和香”,宋代著名杜詩研究者趙次公引云:“博山爐中百和香,郁金蘇合及都梁”,說明“百和香”是各種香物的混稱!逗蛣⒂褐堇L博山香爐》也云:“百和清吐,蘭煙四面充”。或謂在實際吟唱時,杜甫此詩中“百和香”的“和”字當讀仄聲。可備一說,可惜未見訓詁文獻根據(jù)。
第三聯(lián)寫鶯燕:“黃鶯過水翻回去,銜泥濕不妨!鼻叭嗽伌涸娭谐R霈F(xiàn)鶯燕,卻又最易流入老套。杜甫由雷雨而捕捉住黃鶯的一種特殊情狀,“黃鶯過水”即“過水黃鶯”,被打濕了翅膀。仇兆鰲解釋道:“鶯畏雨,故翻回”。浦起龍《讀杜心解》說:“翻回去,雨中棲止不定也”。我想還是浦氏更有見地。不少杜詩中寫黃鶯都很可愛,這首詩中卻寫它的狽形狀。貼切嗎?很貼切,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才真符合它的“性格”哩!
燕子就不同,詩人寫它冒雨勞作,“燕子銜泥”即“銜泥燕子”,浦起“濕,不指泥”,也很有見地,這里寫燕子身濕。如果僅僅理解為燕子銜濕泥筑巢,那就流于一般了;騿枺杭氂昝擅,燕子銜泥是常見的,隆隆雷雨中還有燕子嗎?是的,詩人這里未必是實寫,而是賦予想象。既然他寫過水黃鶯的狼狽,必然要寫銜泥燕子的豪壯。詩人必然會憑借石燕的傳說,《湘州記》:“零陵山有石燕,遇即飛!绷懔暄嘧鳛橐粋壯勇的形象,南北朝時人就有描寫:“詎得零陵燕,隨時共舞!保◤堈姟顿x新題梅林輕雨應教詩》)杜甫巧妙地把的銜泥燕和豪壯的迎風燕結合起來描寫,卻也正切合這春雷千峰雨的環(huán)境,也就使這首《即事》詩的壯麗意境再次升華起來。
尾聯(lián)上一句“飛閣卷簾圖里”是總結即景風光,此時詩人客居夔州西閣,“飛閣卷簾”當是實寫。但結句蕩開得很遠,一下子說到湖南,“虛無只少對瀟湘”。這看來似為突兀,其實也不奇怪,它使我們想起了的《度湖》詩,其中寫道:“洞庭春溜滿,平湖錦帆張。源水色,湘流杜若香。穴去近,江連巫峽長……”青草湖即,這是描寫“瀟湘”之詩,卻聯(lián)系到上游,出現(xiàn)“江連巫峽長”的句子。而杜甫此詩分明寫峽中光景,卻縱筆飛思,一直寫到下游。杜甫曾說他自己“頗學陰何苦用心”,陰是,何是?磥碓诙鸥戇@首詩的時候,或許也是受到了陰鏗《度青草湖》詩的啟發(fā)!疤摕o”,如仇兆鰲所說,“空曠貌”。峽中的風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一點什么,缺少浩茫廣闊。瀟湘洞庭,正是浩闊所在。杜甫《》詩中就寫道:“色借瀟湘闊”。有的注家釋為:“瀟湘之闊,其色皆借資于此,以瀟湘乃下流也。”之水,更呈洞庭之闊;長江雖然壯麗,洞庭卻為浩曠。詩人本極狀峽中暮春景色,忽然蕩開作結,寫它的不足——“虛無只少對瀟湘”,這才真叫大家筆法。杜詩讀者知道,杜甫的《去蜀》詩中說:“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zhuǎn)作瀟湘游?”東下瀟湘,是他早有的打算。他寫《即事》詩時正滯留峽中,這“虛無只少對瀟湘”句正是他東下意念的流露。正如他在《暮春》詩中寫“臥病擁塞在峽中,瀟湘洞庭虛映空”一樣,所以這種蕩開作結更顯得情景交融。
【《即事》原文及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4-19
《上京即事》原文及翻譯賞析08-17
《上京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5-25
暮春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4-09
清明即事原文翻譯賞析04-11
山居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10-05
端午即事原文賞析及翻譯06-26
端午即事原文、翻譯、賞析06-11
端午即事原文翻譯及賞析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