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音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音樂教學反思 篇1
一.教學前反思: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后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為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開學以來的六年級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我安排了分組討論,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六年級的學生即將步入初中,到新的環(huán)境中去,因此在課堂上培養(yǎng)他們的協(xié)作意識還是至關重要的,這樣長期下去,就會對他的生活習慣和態(tài)度產生積極的影響。同時還在課本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設計增添了很多相關的知識點,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得到滿足。
一年級的學生剛剛邁入校門,還未形成“集體”的觀念,多以自我為中心,而因年級低很難開展課堂討論,所以通過歌曲學習,如《你、我、他》、《上學歌》、《巧巧手》、音樂劇《小熊請客》等,就可以抓住其中的“團結、友愛,互助”的中心進行教學,不僅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觀念。
另外,我還引導學生在教材內容的限定下,發(fā)展故事情節(jié)。如音樂劇《小熊請客》中小狐貍的角色,因為教材中的定位是貪吃、懶惰、不團結的“反面”角色,小同學們都不愿意接受它?墒窃谖业慕虒W設計中,小狐貍不僅在小貓、小黃狗、小雞的批評下慚愧的低下了頭,還被小熊連同其他伙伴一起邀請到家里做客,最終學生們說:“小狐貍知錯就改,是好孩子”、“我們可以原諒它”等。結果,這個“小狐貍”從“反面”角色搖身變成了最具挑戰(zhàn)性的角色,也成了學生們最關注的角色。這樣的設計,使故事產生多種結果,從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教學目標得到解決。
上課前,我認真地對教學思路、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手段的應用及學生的年齡特點、在課上可能有的反應做了充分的反思,并寫了詳細的教案(包括過渡語言等)。
經過課前的反思與調整,教學內容及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我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以達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課前預期的目的基本達到。
一節(jié)六年級的課上,音樂教室里飛進了一只大蝴蝶,學生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向蝴蝶了,當時正在進行課后的綜合訓練,我自行設計的根據節(jié)奏填歌詞的活動,見到此景,我靈機一動,便引導學生發(fā)現大自然的美,以“自然”為主題來創(chuàng)作歌詞,結果,真的有一部分學生以“蝴蝶”為題,創(chuàng)作出了歌詞。這樣不僅使課堂學習變的生動,結合了實際,也使學生認識到自然與藝術的關系。
三.教學后反思:
教學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后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fā)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于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在小學一年級《生活里的聲音》一課中,我?guī)砹俗约旱乃,問學生如何能夠讓它發(fā)出聲音?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敲打,有說拍,有說摔碎,最后我引導他們分成小組討論,每組至少說出兩種讓水杯發(fā)出聲音的辦法,然后派代表到前面演示(當然,除了那種“摔碎”的方法)。然后帶領學生進行“藏寶”游戲,既一個學生藏“寶”,另一個學生找“寶”,藏“寶”的學生關注找“寶”的學生,同時還控制鼓聲,當找“寶”學生靠近“寶藏”時,他就用強力擊鼓,表示危險和緊張,離“寶藏”遠時,就弱擊,培養(yǎng)了學生對聲音的覺察能力。
通過反思這一課后,我認識到要善于處理好教學中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巧妙地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活動及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才能不斷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每個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經過教學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過程,我受益非淺,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作為一名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chuàng)新能力。
音樂教學反思 篇2
《對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國北方廣泛流傳的一種小調。通過讓學生學習歌曲《對花》,學習手絹舞,從中了解華北民間音樂的地域風格色彩,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理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來演唱歌曲《對花》。本課的兩個音樂知識(對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學習我放在唱歌的教學中,一方面,我要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活動中去進行對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兩個知識點與對花調的風格形式緊密相關,如:曲調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現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裝飾,演唱是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風格,就必須唱好上滑音。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體會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運用手絹舞這種形式表現歌曲《對花》。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創(chuàng)編歌詞、進行表演。所以在介紹手絹舞時把舞蹈的要求講的清楚,使學生易于接受,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并能準確的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表演。在創(chuàng)編歌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數,了解一年四季花開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了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張冠李戴。在示范是還可以提到“反對花”即由冬季對起倒攤到春季。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式想問題。
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學做為重點,從舞蹈導入歌曲時我啟發(fā)學生說說用什么演唱形式表現愉快的心情,讓學生說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而導入表演唱和對唱,層層深入,引入歌曲《對花》。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的巧妙設計在上滑音演唱時教師讓學生發(fā)現樂譜上的記號,從而講解上滑音,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演唱加深學生對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并能準確的跟著歌曲的節(jié)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動活潑表現出來。
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時,我感覺自己對本課的一些設計聽、唱、跳、創(chuàng)編等環(huán)節(jié)中都與以往設計類似,所以在唱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我采用了分句對唱的方法。在設計本課的導入時,我也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游戲法,情景導入法、師生表演法、等等,最后我采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手絹,讓常見的手絹花出示起來比較新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師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基本動作、學習歌曲、創(chuàng)編歌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課學習河北民歌,讓學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間舞蹈,弘揚了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體現新課標“弘揚了民族音樂”的新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我還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表情還不夠,情緒不夠,沒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不能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太平穩(wěn)。在語言組織表達上要更親切更有趣,示范時要表情更豐富,表演時要更夸張到位,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出來。
音樂教學反思 篇3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yōu)化后續(xù)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教學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樂教學應該從那些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后又該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呢?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征,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jié)音樂課的時候,因為我并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上課后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fā)脾氣,所以最后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后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為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復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后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征,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于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并沒有摸著頭腦,還以為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于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后識譜與先識譜、后唱歌在教學目的上并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并讓學生和著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后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并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fā)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jié)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jié)奏感。對于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jié)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著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jié)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著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jié)奏,并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作樂器示范,最后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音樂教學反思 篇4
《快樂的孩子愛唱歌》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歌,歌曲的特點是多處小節(jié)內頭相同后面不同,難點句在第3句的最后一個音的上揚。
本課,我先采用了熱身運動進行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帶孩子們走近美麗的大花園,去聽聽歌曲里都出現了哪些小動物,這樣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聽覺能力,第一遍先聽出現的動物,第二遍聽他們愛干什么,分層循序漸進的去提高聽覺能力。然后將歌曲分句,請學生找出相似句,跟著琴唱唱,初步培養(yǎng)學生自學歌曲的能力,接著跟著琴
去唱唱用柯爾文手勢解決第三句,再將學生分成兩大組,進行接口唱,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第二大部分,我編創(chuàng)了四條節(jié)奏分別采用雙響筒、鈴鼓、沙錘、碰鈴四種樂器分別為歌曲伴奏,分成4個大組各使用一個樂器伴奏。最后,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編歌詞,分小組派代表來發(fā)言。
整堂課氣氛融洽,學生和老師的狀態(tài)都很好,互動熱烈,呈現出了一種音樂課該表現出的寓教于樂的特點,教學目標基本達成,學生真正參與到了音樂的演唱與創(chuàng)作中,不足的是,環(huán)節(jié)設計中最后一部分因為時間的原因沒有來得及上,愛第三句的演唱上學生音準還不夠,以后需要更合理的安排時間的進程和加強學生音準的訓練,相信這樣做下去,學生的音樂素質會逐步得到提高。
【音樂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