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筍》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反思我的《春筍》教學:理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教學反思:《春筍》(精選10篇)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那么應當如何寫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反思:《春筍》,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反思:《春筍》 1
《春筍》一文寫的是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后,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后,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我們生活在北方,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本地的孩子看不到竹筍的整個生長過程,大家對春筍這個物體沒有什么了解,部分同學只是品嘗過而已,課文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我先買來春筍實物,準備在課上讓學生仔細觀察,以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
課堂上讓我感到很成功的教學有兩處,值得回味。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边@是課文《春筍》的第一自然段。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文中表示動作的詞語讓學生表演,從而形象地體會到春筍破土而出的景象。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來演一演。孩子們通過動作的演示,真切感受到了春筍破土而出的情景。一個個春筍都從地里鉆出來了。學生參與的`熱情高漲,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筍那頑強地生長意志,再來讀這段話,效果水到渠成。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運用實物教具——春筍深入淺出地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即理解了“淺褐色”“裹著”“嫩生生”三個比較抽象的詞語,在實實在在的教學情境中,喚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視覺、觸覺和朗讀的結(jié)合,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不足之處:盡管課前自己準備得很充分,但自己在教學中還是表現(xiàn)得不夠沉穩(wěn),在第二自然段的學習中,忘記了熟讀才能成誦的智理名言。沒有引導孩子們以多種方式的朗讀來進行熟讀成誦的鋪墊就急著讓孩子們進行背誦,所以效果并不好?偨Y(jié)起來還是自己緊張了,才會忘記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教學反思:《春筍》 2
《雨后春筍》是中國著名的漫畫家張樂平先生的作品。主人公是三毛,共有六幅圖,每幅圖對應一個成語。
教材呈現(xiàn):
這組漫畫,畫面簡潔清晰,富有動感,具有情趣,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幽默情感,豐富其想象力,使其感悟生活中許多事物都在變化,都在發(fā)展。教學中指導學生圖文結(jié)合識字,了解成語的意思。指導學生豐富想象,拓寬視野,在潛移默化中吸收優(yōu)秀文化營養(yǎng)。
教學中教者關(guān)注表達,采取>范文導航,學生練筆的形式,讓成語在合適的語境里安家落戶。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閱讀和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讓詞語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此外,課上重點強調(diào)的是板塊主題是《幽默》,呈現(xiàn)的是2組漫畫,那么在嘗試描述圖意的時候也盡量做到幽默。幽默的圖畫應該配幽默的語言,這樣才更有意思。
教學中不盲目拔高,鼓勵學生動筆,可以自選形式。能寫多少寫多少,用一個成語也行,多多益善。學生減輕了負擔,壓力小了,靈感的火花就出現(xiàn)了。同時不拘泥于本課圖畫的表達,學生如果想選擇這些詞語描述生活中的某個場景也是可以的。
學生練筆本上出現(xiàn)的佳作:
一、雨后春筍 作者:張翊銘
有一天,三毛的語文老師沒有來,所以沒有留作業(yè)。三毛心情好極了,他背著書包悠然自得地走在放學的路上。他來到每天都路過的竹林,隨手把帽子掛到了身旁的竹筍上。
接著他從書包里拿出一本幽默的漫畫書——《父與子》翻到30頁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三毛越看越有意思,看著看著竟然睡著了。
這時下起小雨,三毛的`衣服被雨水浸濕了。他還沒有醒,還在做著夢。他夢見自己被游泳教練踢到了水里。三毛從夢中驚醒了,他摸了摸自己的帽子,可是帽子不見了。三毛抬頭往上一看,大聲說:“呀!我的帽子怎么跑到那么高的竹子上去了?”他疑惑不解。
二、精彩片段 作者:王翌霄
一天,我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一本最喜歡的課外書。讀著讀著突然遇到一個問題我絞盡腦汁也想不明白,這到底是為什么呢?我疑惑不解。后來我去請教媽媽,心中的疑問解開了,我沒想到答案竟然讓我大吃一驚。
三、精彩片段 作者:齊佳芮
昨天,晚飯過后媽媽想出去散步。臨走時媽媽要帶著手機,明明她的手機就在手里,卻管我要,讓我遞給她。我說:“手機不就在你手里嗎?”媽媽疑惑不解地說:“在嗎?”邊說邊往手上看!罢嬖谑掷锇!”我們倆捧腹大笑。
教學反思:《春筍》 3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第一課《春筍》真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文章。文章是這樣的:
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他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
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想嫩生生的娃娃。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
初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并沒有覺得這是一篇怎樣高明的文章。甚至還不知道這樣短小的文章到底要交給學生什么,怎么教。6句話,讀一讀就完了,內(nèi)容那么淺顯,實在沒有什么圈點之處。
可是今天,當我上了這節(jié)課的時候,才發(fā)覺這篇小文章真美麗。整片文章,春筍都是以一個小娃娃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它調(diào)皮,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它可愛,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嫩生生的;它勇敢,迎著風雨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一個小小的春筍竟然在短短的6句話中竟然可以發(fā)掘出那么多可以感受的地方。
在教授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在第一段中,你喜歡那個詞語,為什么?(我本想把“沖破、掀翻、冒出來”這些詞語引出來)可是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的。有的學生說,他喜歡“春雷”,因為是春雷喚醒了春筍。有的說他喜歡“掀翻石塊”,因為春筍力量很大,很勇敢……
反思:多角度去體會文本,放寬學生的思維寬度。我本想讓學生體會春筍生命力的強大,可是學生又去體會春雷。我覺得我不能阻止這種體會,我不能說孩子喜歡春雷是不對的。同時,我也不能說自己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師,應該尊重小孩子非主流性的體會。
學習第二段的時候,我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春筍穿著什么樣的衣服?(淺褐色)
2.春筍是怎樣給自己穿衣服的'?為什么要這樣穿衣服?(裹著)
3.春筍是怎樣生長的?(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
4.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小春筍?(勇敢、可愛)
反思:第二段是本文的重點段。在這一段里,我設計的問題略多了。主要是想讓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進行廣泛的思考。但是,我發(fā)現(xiàn),愿意思考的同學并不多。所以,我在想,對于一年級的小孩來說,這些問題是不是難了點兒!在這一段的教授中,讓我受益匪淺的教學策略是“實物演示”。在講到“裹著”這個詞語的時候,我叫一名同學表演穿衣服,怎樣的穿衣服才叫裹著。孩子們似乎都懂了。再講到“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向上,再向上。”的時候,我?guī)е瑢W們一起做動作。這里,他們很快就懂得了,小春筍是怎樣生長的。
今日課堂所獲關(guān)鍵:
1.尊重學生閱讀體會的多樣性。
2.建立生活和文本的結(jié)合點,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理解詞語。
3.一年級的兒童依然喜愛形象的肢體動作,這可以給學習帶來趣味。
教學反思:《春筍》 4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悟情 。
一、在角色中體驗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后,我說: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扮演雷公公??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于是,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愿意怎么喚就怎么喚。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充分的調(diào)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出了孩子們的童趣。
文中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是比較難理解的句子,雖然寥寥數(shù)字,卻顯示了春筍一股不斷向上的頑強。在理解這句話時,我采用師生對話,角色轉(zhuǎn)化。我仍然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春筍,春筍,你從黑洞洞的泥土里鉆出來了,你看到了什么呀??孩子們激起了強烈的表達的欲望,他們調(diào)動大腦中關(guān)于春天的一切信息——來自書本的.,來自生活的,來自平時積累的……暢所欲言。
二、在朗讀中感悟
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好課文插圖,用教師的激情的語言,幫助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盡量讓課文抒發(fā)的情感溢出紙面,從而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第一遍讀:這是春筍歷經(jīng)千辛萬苦,看到美麗世界的舒心微笑。第二遍讀:這是經(jīng)歷磨難之后勝利的微笑。第三遍讀:這是強者最自豪的微笑。在孩子熟練朗讀之后,我讓孩子們當春筍藏到桌子底下,一邊誦讀課文一邊扮演春筍破土而出,掀翻石塊,裹著外衣,笑,向上長的樣子。最后有的孩子不自覺地?長?到了椅子上。當春筍爭先恐后的鉆出來,長出來的時候,問問他們,你為什么要鉆出來?孩子回答說:為看到美麗的世界;春筍長出來,可以讓我們吃到鮮美的竹筍;為了能在陽光中生長…… 這一節(jié)課,孩子們之所以感覺學得快樂,是因為這節(jié)課上,他們真的動起來了,真的說起來了,真的笑起來了。我想:我們經(jīng)常說課堂上要讓孩子們思緒飛揚,個性張揚,要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讓孩子真正走進課文。
教學反思:《春筍》 5
一、學雷爺爺叫一叫。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后,我說:"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扮演雷公公?"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于是,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愿意怎么喚就怎么喚。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一開課就充分的調(diào)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出了孩子們的童趣。
二、把關(guān)鍵詞演一演。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著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說:"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沖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說,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沖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么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他們有的還是用鉛筆當春筍,石塊則用橡皮代替;有的用手指當春筍,書本或鉛筆盒當石塊;還有的干脆站起來,整個人就是一個春筍,人做掀翻的動作,把無形的假設的石塊掀翻掉。應該說,孩子們的表演是有創(chuàng)意的,也是對的。而當我們讀到"春筍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的時候",孩子們先是蹲下去,再慢慢站起來,"一個一個"冒出來的。孩子們是有表演天賦的,只要我們在合適的時候提供給他們表演的機會。
這一環(huán)節(jié)則是通過最直觀的方式讓孩子們理解課文中詞語的含義,我覺得效果很不錯!
教學反思:《春筍》 6
《春筍》教后反思在學習第一小節(jié)時,我對孩子們說:春筍娃娃們,讓我們一邊表演,一邊來讀,好嗎?學生們很有興趣,都一個個的做起了小春筍,表演的聲情并茂!皼_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边@些詞的理解在孩子們的表演中都迎刃而解。一直覺得低年級的教學,首先要讓孩子們對課感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喜歡上學習,才能培養(yǎng)好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課中,我也一直努力著,讓自己的課堂有趣些,讓學生感興趣些。
在學完“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一句后,我也讓孩子們展開想象:雷公公還喚醒了誰呀?引導學生用:一聲春雷,喚醒了 。 句式來說一說。我們班的倪雨林小朋友說的.不錯:一聲春雷,喚醒了冬眠的青蛙,它們伸伸懶腰,慢慢的跳出洞來,在荷葉上唱歌。(還有幾個小朋友說的也很不錯,只是沒有把它及時記錄下來,很遺憾呢。下次一定及時記錄)真的挺有意思。
今天,我又去教學第二小節(jié),心雨還帶來了春筍,讓我們?nèi)齻班的孩子都看了看,摸了摸,看著老師輕輕的剝下外衣,露出了白白的肉。孩子們一下子就把那句“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崩斫饬。給孩子直觀形象的視覺感受比單純的說教要好很多哦。在此,謝謝心雨老師!
教學反思:《春筍》 7
通過課前談話了解到,大部分孩子已經(jīng)將課文背很熟,可是,孩子們只會唱仰臉歌,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卻理解不透。我認為課文第二小節(jié)是教學的重點,有很多詞語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度。在課堂上,我是這樣設計的:
老師請同學們默讀第二小節(jié),邊讀邊想,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等孩子讀完后集體把不懂的詞語提出來。集中在:“裹”“嫩生生”“淺褐色”。其中“淺褐色”一詞,在課堂上,我讓孩子觀察插圖上的春筍顏色,很快解決。接著我問:小朋友們看看書上畫的春筍,他們的衣服是什么樣的。。學生暢所欲言:哇,他穿了很多層。我乘機引導:這么多件衣服,一件一件、一層一層地把身體包得嚴嚴實實的,就叫“裹”。并接著問,你們在平時都見過誰被裹在很多衣服里?學生說:剛出生的'小寶寶都是用很多層的衣服被子裹起來!并讓學生說剛出生的小寶寶什么樣,學生很快理解“嫩生生”一詞。為了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我讓學生說春雷爺爺喚醒春筍,還喚醒了誰?如:一聲春雷,喚醒了(),喚醒了(),喚醒了(),還喚醒了()。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超乎我的想象,紛紛說出了喚醒了小草、小河、梨花、杏花、桃花,大樹等等。
一個個春筍都從地里鉆出來了,他們像一個個“嫩生生的娃娃”,我在這里設計了一項思維和語言訓練。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春筍!按汗S,春筍,你從泥土里鉆出來了,你看到了什么呀?”孩子們激起了強烈的表達的欲望,孩子紛紛發(fā)言:我看到了粉紅的桃花開了,真漂亮!我看到了小草從泥土里探出頭來了,綠綠的。我看到我的春筍朋友也鉆出來了,我和他們打招呼。等等。
不足之處:
學生寫話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本次課堂上學生的口頭表達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可是動筆寫有所欠缺,因為課堂環(huán)節(jié)設計松散,導致時間不夠用,以后要注意改進。
指導書寫,寫字時間不夠充分。課堂上,我只是指導學生自主觀察書本上田字格里的生字,并進行了范寫指導,可是學生自己練寫的時間沒有了,在時間上安排不夠合理,所以今后在教學中嚴格把握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所用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生字書寫得到充分的訓練。
教學反思:《春筍》 8
一、表演中理解詞意
"睡覺"、"散步"、"奔跑"、"跳躍"這些詞的理解,教者采用了演一演的方法,直觀形象。瞧!表演"睡覺"的那位同學兩手一合,枕著歪著頭一側(cè)的面龐,兩眼一閉,多可愛。當學生將"散步"表演成跑步時,教者及時組織評議:圖上小雨點散步時是什么樣兒?平時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散步時是什么樣兒,學一學。學生很逼真地表演了"散步"。"奔跑"、"跳躍"學生表演得都很到位。
學生在演一演中理解了詞意,既符合兒童好動的特點,又增加了學習的情趣,營造了活潑歡快的教學氣氛。
二、表演中感知常識
教者播放介紹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錄像資料,請同學們邊看邊想象:如果現(xiàn)在你就是小雨點,能把你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感受表演出來嗎?瞧,一名學生自告奮勇上前來,戴上老師遞給的.雨點頭飾,邊演邊說:池塘里的水多清呀,多靜呀,我可要睡覺了。伸了個懶腰后,做出了睡覺的姿勢。相繼有學生在師生的合作下表演了:咦!小溪里的水叮咚叮咚地流著,好像帶著我散步;呀!江河里的水匆匆地流著,好像帶著我奔跑;嘿!海洋真大,我隨著波浪一上一下,真像在跳舞。接著教者鼓勵小朋友可以站起來自由表演。
三、表演中指導朗讀
教者讓學生邊讀課文邊配上自己設計的動作演一演,學生的興趣更濃。演過三遍后,對課文內(nèi)容已基本記住了。教者又請幾位同學到講臺前,老師讀課文,他們演,讓其他同學感受老師讀得好在哪兒。學生在議論中了解到:第一句要讀得輕點,不能吵醒睡覺的小雨點;第二句要想象小雨點散步的情形,讀得平緩點;第三句語速要快些,體會出小雨點的匆忙;第四句要讀得高興些。
學生邊讀邊演,不知不覺地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人人是演員,人人參與,讀出了語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學生在生動活潑表演中,不僅理解了詞意,了解了常識,深層次地理解了課文,而且有效地進行了語言訓練,受到了美的陶冶。
教學反思:《春筍》 9
《春筍》中春筍破土而出的場景學生沒有見過,借助多媒體,學生能將生動的畫面與“雨后春筍”一詞聯(lián)系起來,他們能將第一自然段的句子讀懂,抓住“沖破”“掀翻”“冒”等關(guān)鍵詞語用自己的朗讀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表演加深理解。學生扮作春筍,演一演出土時的動作,借此也能理解動詞的含義,想象出土后的情境,進行說一說的練習。學生非常樂意,他們能圍繞“這兒真美呀……”展開說話。在學生進行說的練習時,教師適當?shù)匾龑В谡Z言的'通順連貫方面,用詞語的準確性進行點撥指正。
結(jié)合課后的習題“一節(jié)一節(jié)又一節(jié)”進行拓展,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說出許多類似的詞,如秋天的落葉一片一片又一片。河里的魚兒真多呀,一條一條又一條。學生投入學習,自然學得扎實。在解決背誦環(huán)節(jié)時,我先讓學生理解句子意思,思考句子與句子間的聯(lián)系。如課文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春筍破土而出,它的一系列動作不能顛倒,先“沖破”再“掀翻”最后“冒”出來。第二自然段中“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我?guī)椭鷮W生理解“雨后春筍”一詞,學生就知道在春雨里長,而不是“笑”。在這些字詞的理解方面,學生能深入,能把握用詞要準確,在背誦時能熟練,準確并能有感情地背誦了。
教學反思:《春筍》 10
一、文本解讀。
《春筍》它描寫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課文語言簡潔、生動、節(jié)奏感強,是一篇很優(yōu)美的小散文詩,非常適合學生閱讀
二、教學思路。
我十分喜愛這篇課文,因為它短小明快,文中小春筍那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形象也能引起一年級小朋友的共鳴。在研讀了文本之后,我決定全文抓住一個“趣”字,以此入手,調(diào)動起學生的感官認知,從而融入文本,得到體驗。
。ㄒ唬、以畫激趣——促讀圖畫具有直觀的,形象的特點。用圖畫再現(xiàn)課文情景,把課文內(nèi)容形象化,既符合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知特點,又能激起學生對課文興趣。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效果,將春筍如何醒來,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在春風、春雨中,一節(jié)一節(jié),向上向上快樂地成長形象地再現(xiàn)于學生眼前,使學生產(chǎn)生親自前往看一看,讀一讀的興趣,為有感情地朗讀開啟了成功之門。
(二)、以演動情——帶讀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來演繹文中情節(jié),可以使他們對之產(chǎn)生親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內(nèi)心的體驗。課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學生感官會使他們特別興奮,情緒熱烈,印象深刻!耙宦暣豪,喚醒了春筍。”扮演春筍的小朋友們伸伸懶腰,悠悠醒來,一個一個猛然起立,“沖破泥土,掀翻石塊”(假象石塊:頂在頭上的書本)。一站一掀之間,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筍那頑強地生長意志!皼_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此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激情被帶出,再來讀這段話,效果勢必不一樣。課文最后,伴隨著動感活潑的音樂,孩子們舒展著雙臂,挺起胸膛,在春風中生長,在陽光中生長,在春雨中向上,一節(jié)又一節(jié),向上再向上,他們不就是那些生機勃勃的小春筍嗎?
三、以想拓意——助讀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通過想象可擴展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nèi)涵,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維,能豐富語言文字的情感內(nèi)涵,彌補文字描述的局限與干澀,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只小春筍還沒醒呢,你想請誰喊醒它呢?”此時,小朋友們紛紛出謀劃策,利用已有的知識,請出了春風、春雨、小青蛙、小溪、太陽公公等來喚醒小春筍,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馳騁。
四、反思
上午上完了課,我整個人也沉浸在一種快樂之中,姑且不談課的成功與否,我感到自己在課堂上已經(jīng)深深地融入了進去,和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一起蹦著跳著扮演小春筍,連我的心也跟著年輕起來了。其實,這節(jié)課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首先感到滿足的是,在這節(jié)語文課上,我與學生都獲得了一種情感的體驗,這應該是我們最大的收獲,下面具體來談一談關(guān)于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亮點之一:生動鮮活的形象。為了讓孩子們能對小春筍產(chǎn)生親切感,真正在課堂上能引起共鳴,我在課前花了心思,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不僅在課件中選取了春筍娃娃活潑可愛的畫面,而且還做了小春筍的頭飾,小春筍的胸章,還買了一個真正的春筍,通過“剝外衣”讓孩子獲得了最直觀的感受,課堂上運用了這些手段,成功地調(diào)動起了孩子的參與熱情,氣氛很活躍。
亮點之二:惟妙惟肖的表演。曾經(jīng)的語文課堂流行過一陣表演風,不管是不是需要,都要演上一段,后來這種方法被批駁了。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結(jié)合《春筍》這課的特點,我認為,讓他們通過沖報紙、頂書包去感受春筍如何沖破泥土、掀翻石塊的頑強生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親身體驗過再來讀一讀課文,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把自己的感情帶進去,這比老師單純地去說:“這里要讀重點,這里要有感情。”好多了。今天的`課堂孩子們無論是在破土而出,還是表演向上生長都很投入,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學語文的方法。
亮點這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剝春筍”、“小游戲雨后春筍”都是考慮到孩子的年段特征而設置的,但是在實際課堂上有些字詞的體會學生并沒有說透,要不要挖很深,咬文嚼字,我認為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大可不必如此,只要他們讀了,思考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是一種收獲。
不足之一:課堂節(jié)奏沒把握好。低年級教學,識字寫字應該是重要一環(huán),但這節(jié)課最大的失誤就是最后給孩子寫字的時間太短了,沒有達到真正訓練的目的。其實在許老師班試上的時候時間是夠的,但是我沒有想到春筍的外衣這么難剝,以至于耽誤了時間,這也提醒我細節(jié)不能忽略,課堂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事先考慮充分。
不足之二:基本功不扎實。以前教高年級,對于學生寫字說實話并沒有太多的關(guān)注,所以自己的板書也比較隨意,結(jié)果到了低年級就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了,每一節(jié)課教生字我都是對著習字冊一筆一畫給學生做示范,可是還會出現(xiàn)書寫不標準,寫得不好看的情況,今天上課的范寫“沖”字就是這樣,為了不給學生不良的影響,于是我又擦掉重寫,平時課堂上我也常這樣做,今天上課也就情不自禁地來了一句:寫的不好看,老師擦掉重寫。
【教學反思:《春筍》】相關(guān)文章:
《春筍》教學反思02-28
《春筍》教學反思04-07
《春筍》教學反思05-26
春筍教學反思07-09
《春筍》教學總結(jié)與反思06-20
關(guān)于春筍的教學反思06-09
《春筍》教學反思匯總06-01
有關(guān)春筍的教學反思07-08
有關(guān)《春筍》教學反思07-08
春筍的教學反思五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