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課》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今天,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后一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1
本文是一篇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短篇小說,主題鮮明突出,意在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這篇課文,我首先制定了簡單可行的教學目標,即學習運用語言、神態(tài)、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感悟小說所表現(xiàn)出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這些教學目標,我主要是讓學生在理清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運用朗讀、圈畫、品讀等方法,把握文中重點語句,感受豐滿的人物形象。課堂上,我能注意圍繞目標開展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注意課外作業(yè)與課內(nèi)教學的整合與延伸。但在時間的安排與把握上出現(xiàn)了前松后緊的問題,以致于教學活動沒有完整實現(xiàn)。如: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在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時花時太多;文中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小弗朗士分析時間多,而韓麥爾先生則匆匆而過,甚至連分析后的板書都沒顧上寫,由此可見,教師的課前準備與預設還不夠周全與合理。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還學到了很多:如教師提問的指令應簡單明確;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要力求自然順暢;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回答來追問與總結……
總之,一堂課受益頗多,既鍛煉了自己,更學到了知識,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會多運用、勤反思,從而促進能力的發(fā)展,水平的提升。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2
《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寫的一篇短篇小說。這篇小說選材巧妙,以小見大,選取一所普通小學最后一堂法語課來反映尖銳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感情。這篇文章在對人物進行心理描寫的同時,成功地把景物描寫、細節(jié)描寫、人物行動描寫結合起來以塑造人物,而且還運用了烘托、對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變化細膩地表現(xiàn)出來了。
這篇文章我非常喜歡,在新課程改革的啟發(fā)和引導下,我認識到了所存在的問題: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造成滿堂灌,吃力不討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了。因此我試著對過去的教法做個修正,給自己一個挑戰(zhàn)。 課前我把課文翻來覆去讀了好多遍,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大膽嘗試:
1、倒車回環(huán)法是根據(jù)本文結構和內(nèi)容特點而定的教學法。
這種教法能夠一波三折,可以啟迪學生智慧,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
。1)導入新課時運用時代倒推法。由學生上完最后一課的高興心理與學生想象的70多年前上完最后一課的心理導入新課,把時代的`鏡頭倒推了70多年。學生切身感受和想象感悟是兩種不同的心理感受,后一種心理培養(yǎng)了學生想象感悟的能力。導入用疑問作結尾,給學生一個想象思考的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毕胂笏伎颊菫榱思ぐl(fā)學生學習《最后一課》的興趣。
(2)課文內(nèi)容倒領法。在黑板上豎寫“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樣也打破了老式的解題、作者、背景等教學程序。對學生理解課文重點、解決難點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以母子系統(tǒng)問為導線,并用子問題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母子系統(tǒng)問像根線穿起了課文的重點,學生按問題導線找出了課文重點句。以課文靈魂為龍頭,再以“母問”為源頭,以“子問”為支流,穿起了課文的重點,構成了“母子”系統(tǒng)問,解決課文重點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這堂課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許多不足,我會繼續(xù)努力,不斷探索和完善。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3
設計本堂課時,一個良好的愿望就是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饒有興趣的完成師、生、文中主人公的三方對話。七年級的學生在閱讀能力上已有一定發(fā)展,作為老師的我應把教學重點投放在引導學生從扎實閱讀文本入手去理解人物形象,而不要流于架空的分析。
走進新課題,教學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睂W生才是語文學習的真正主人。本文教學讓我深刻地體會到這一點。如果課前預設的越多,課上學生自由空間也許就越少。作為老師在設計教學流程的同時,備教材,更要備學生,變一種固定的計劃方案為多假設方案并及時調(diào)整找到新的突破口才行。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不會停留在程式化的狀態(tài),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情趣,充滿著創(chuàng)新。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由于其主題表現(xiàn)的深刻與藝術手法的生動,被許多國家選進課本,作為中小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無論是老教材還是新教材,這篇文章都被選入初中課文。從教近10年,這篇課文教了五六遍,但是每次教完后都有很多遺憾,如何在一堂課的時間里把這篇文章完整的呈現(xiàn)給學生,我翻遍了教材和各種參考資料,到最后還是一頭霧水,該把什么傳授給學生:生字、人物、環(huán)境、情節(jié)等,似乎哪一樣都不能少。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第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
我把課文翻來覆去的讀了好多遍,祖國、語言、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這幾個詞語在我的腦中越來越清晰,最后變成了這幾個問題:
1、 你覺的什么是祖國?你知道哪些轟轟烈烈的愛國行為?除了這些轟轟烈烈的愛國行動之外,你認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具體的行為也是熱愛祖國的.表現(xiàn)?
2、 聽完課文錄音后,完成以下句式:我聽到……我感受到……我想到……
3、 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眼中的小弗朗士,你能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嗎 ?你認為自己能從他的經(jīng)歷中學到什么(吸取到什么教訓)?
4、 在最后一堂課的課前,課中,課后,小弗朗士對侵略者、學習和老師等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是什么使他發(fā)生了這樣的變化?
5、 作者為什么要選擇小弗朗士這樣一個貪玩的孩子來表現(xiàn)文章的主題?
6、 抓住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說說韓麥爾先生是個怎樣的人?
7、 拓展閱讀老舍和鄭振鐸的《最后一課》,比較三篇文章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感受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在同樣災難前表現(xiàn)出來的共同愛國情結,認識到珍惜時間,學好祖國語言的重要性。
8、 課外作業(yè)是以韓麥爾先生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從上課到下課的內(nèi)容。
9、 本課延伸出來的綜合實踐活動:你怎么看待現(xiàn)在鋪天蓋地的日本動漫?你覺的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外來文化?請通過上網(wǎng)查找資料和社會調(diào)查來闡述自己的觀點。
一共是七個問題,外加兩個作業(yè),我安排了7個課時來完成,第8題的寫作放到課后,寫完后用半節(jié)課時間講評,第九題的綜合實踐活動查找資料放在雙修日進行,周一回來進行小組辯論,時間富裕了,學生的思考也充足了。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4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反復讀課文后,感觸很深。
本篇課文的學習,了解作者和背景資料都十分必要,因此學案中附上了這部分內(nèi)容。教學中,由學生自己朗讀來進行了解,但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好,學生無論通過自由讀、齊讀、默讀,都無法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根本記不住所讀內(nèi)容,也就無從了解。因此,我認為以后教學應大膽放手,真正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查找相關資料,有了這個自己尋覓、查找的過程,相信學生也能夠課前學得開心、課上用得舒心,而且通過小組的交流,所獲得的資料遠遠要比老師在學案上所附內(nèi)容要豐富得多。
本次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完課后,我覺得“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的學習目標基本實現(xiàn),但“感悟小說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目標并未達到。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5
《最后一課》是法國作家都德的一篇小說,小說寫的是法國阿爾薩斯地區(qū)被德國普魯士軍隊占領以后,侵略者強當?shù)貙W校該教德語的事件,最后一課就是在這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展開的。學習目標設定了2個:
1、學習文章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寫法。
2、感悟小說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這兩個目標在授課過程中都得以完成。文章中對于小弗朗士大部分都是心理描寫,所以設定的主問題“抓住心理描寫體會小弗朗士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和“找出文章中對于韓麥爾先生的描寫體會人物形象”,通過學生對這兩個主問題的探究完成目標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在文章中勾畫對人物的描寫,體會人物形象,經(jīng)過小組的`探究,學生對文章分析的比較透徹,回答問題時積極度很高,得出的答案較準確,能夠深刻理解人物復雜的心理,同時學習了這種寫法。
目標2的完成貫穿在分析人物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文中人物的愛國熱情,也能夠激發(fā)他們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但是總感覺學生感受的不強烈,不能夠深入到小弗朗士或者韓麥爾先生心理,好像和他們之間還是有距離。反思這個問題,一是學生沒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歷,他沒有共鳴。二是學案上直接給出了這個背景,學生沒有去查找關于文章更多的背景,所以學生對這段歷史也不熟悉,自然不能體會人物的感情。所以我覺得以后文章的背景、特定的環(huán)境不再出示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查找,體會,上課可給些時間進行交流,這樣可能會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更深刻。
在講了一個課時,學生初步有所感受之后,我讓學生又找了一些以愛國為主題的文章或者詩歌。在第二課時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了交流,又讓學生小組之間進行了交流,之后找了學會來朗讀自己文章或文章片段,推薦自己的文章,這樣就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這樣的文章,同時通過這樣的閱讀,加深了學生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之情。
范例十三課堂上,我能注意圍繞目標開展各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活動,注意課外作業(yè)與課內(nèi)教學的整合與延伸。但在時間的安排與把握上出現(xiàn)了前松后緊的問題,以致于教學活動沒有完整實現(xiàn)。如:一開始的導入部分,在介紹作者、寫作背景時花時太多;
文中兩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小弗朗士分析時間多,而韓麥爾先生則匆匆而過。由此可見,教師的課前準備與預設還不夠周全與合理。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我不點思考教學的得失:如教師提問的指令應簡單明確;
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過渡要力求自然順暢;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回答來追問與總結;要不斷深入激發(fā)課堂上新問題的生成,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
總之,一堂課上完之后,靜下心來好好反思一下,從中也能受益頗多,既鍛煉了自己,更學到了知識,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會多運用、勤反思,從而促進能力的發(fā)展,水平的提升。
范例十四在我數(shù)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有這樣一次教學感受奇特而令人難忘。
那是我?guī)О四昙壵Z文課時的事情,那天上午上的課文是《最后一課》。在第一個班上課時,講到韓麥爾先生講最后一課時教室的情景及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動時,我很投入,這時下課鈴聲已響了,走廊上學生的嘈雜聲很大,可我的教室里卻是安安靜靜,就連平時最調(diào)皮搗蛋的那幾個學生今天也很安靜。這讓我既驚訝又興奮,原來語文課竟然能上到這樣的境界,原來語文對學生也有吸引力。接下來在另外一個班上課時,我更賣力的去講,但不管學生的感受表現(xiàn),還是我的感情都沒有達到上一節(jié)課的水平。隨后在寫教學反思時,我認真的思考這兩節(jié)課的得失,有以下幾點體會:
1、語文課要老師帶有自己的情感去引導學生,而不是照本宣科。
2、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要削弱教師的講,關鍵是講的要引起學生共鳴。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6
從教學預設和課堂效果以及教后反饋來看,最突出的亮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認為一堂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有沒有把握好開端即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一段時間。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中澎湃的愛國主義熱情和課文相得益彰。它反映的主題和課文是契合的,且詩的語言最易感染打動人心、撥動聽眾心弦,激起共鳴。導入新課我朗誦這首詩,聲情并茂的朗誦成為這堂課最好的開場白,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這堂課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事實證明這樣安排獨具匠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課本劇表演對于語文教學來說,雖早已不是什么新鮮形式但作為解讀文本的一種途徑,安排在研讀課文之前,卻是一種可貴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把編寫課本劇作為預習作業(yè),熟悉文本這才是第一步,還有人物安排和臺詞、舞臺說明等需要認真把握,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又鍛煉了語文綜合實踐能力。課堂上精彩的表演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會從中受到形象而深刻的感染,激起情感的強烈共鳴。從課堂效果來看,預設目標均達到。當最后一課結束的鐘聲無情地響起,它也如重錘般敲擊在我們的心頭,時空在這一刻似乎變換,時光倒流……它給我一個可貴的啟示: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能力是無限的,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調(diào)動和激發(fā)。三、一堂好課當然離不開巧妙的預設,但我認為不露痕跡巧奪天工水到渠成的生成更是師生智慧之花的絢爛開放,課堂因此而搖曳生姿,精彩紛呈。在引導分析韓麥爾先生這一人物形象時,同學們都認識到他堅持上完最后一課非常了不起。但我不經(jīng)意追問了一句,如果你是韓麥爾先生,您會堅持上完最后一課嗎?同學們經(jīng)過短暫的思考后紛紛舉起了手,大家的回答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有同學說他不愿意上是不想在大家痛苦的傷口上撒鹽。但更多的同學都愿意像韓麥爾老師一樣堅持上最后一課,盡最后的職責。我們尊重學生的個性閱讀體驗,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空間時間給予他們表達的機會,這應該是課改精神的體現(xiàn),是語文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試想沒有爭辯哪有真理的誕生?它不是標新立異更非嘩眾取寵,也不必擔心會偏離主題,弄散課堂。
但這堂課也存在幾個不足:
一、小弗郎士既是小說的線索人物,更是小說主要人物,起到深化小說主題的重要作用。課本劇表演由于受課堂場景限制,小弗郎士活動空間以及內(nèi)心情感展現(xiàn)空間太。环治鋈宋镄蜗髸r,由于學生對文本不是非常熟悉,加之沒有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導致此人物形象單薄,特別在表現(xiàn)主題上的作用未充分挖掘,留下缺憾。
二、課本劇表演結束后,同學們都沉浸在最后一課的悲劇氣氛中,應抓住有利時機追問學生觀后感,自然過渡到情節(jié)感悟和人物分析。這樣不僅教學環(huán)節(jié)會更緊湊,且課本劇表演的價值意義發(fā)揮到最大。教學機智未充分發(fā)揮,生成的亮點減少?梢娬n堂藝術絕非一日之功,需要積極地修為和磨練。
三、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的應用不能做到得心應手。一方面課件的展示和課堂環(huán)節(jié)有時不能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沒有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在學科上的作用,特別是網(wǎng)絡資源的選擇利用還停留在初級階段。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7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我很喜歡。這是我第一次教這篇美文,特別是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感觸特別深刻。在教的過程中我總是考慮太多問題: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造成滿堂灌,吃力不討好。再就是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了。所以我要好好的反思一下:
考慮到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在以后教學中我想做個大膽的處理:
第一,去除旁雜,突出重點:這是學生上中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小說這種文學體裁,所以我決定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整節(jié)課僅圍繞著小弗朗士作小說人物形象分析。
第二,深入共感,激發(fā)共鳴:初一學生與小弗郎士年齡相仿,班上不少同學就像最后一課之前的小弗郎士一樣:天真幼稚不懂事,學習不認真自覺,甚至有厭學情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同學們,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已經(jīng)大概了解了《最后一課》的故事情節(jié),或許你與文中的`小弗郎士一樣,也有過厭學的時候。討厭學校,討厭課本,害怕被老師提問,現(xiàn)在老師問你:假如有一天,外敵入侵,家園淪喪,不再允許你學祖國的語言,也不再允許你說母語,那么,你將如何面對?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8
今天在新課程理念的啟發(fā)和引導下,重新再接觸這篇課文,最初決定要上這一課的時候,仍然很茫然,過去失敗的經(jīng)驗使我有點懼怕這篇課文,我喜歡這篇文章,但我怕自己又把它上壞了,小弗朗士的愛國情感是被逐步喚醒的,而學生的感受也應該是這樣的,怎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情象小弗朗士一樣逐步理解,加深,及至產(chǎn)生共鳴呢?我反思了過去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案設計:時間不夠是客觀原因,以前為了趕教學進度,每篇課文的課時都摳的死死的,就怕課時拖的太多了,整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完不成,或者上新課時間過多了,留下來復習的時間不夠,有了這些顧慮自然就不敢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太多的時間考慮;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教材處理不夠大膽,我害怕學生這個不懂,那個不會,所以凡是教參上提到的我都予以重視,都想教給學生,就是這個自認為聰明但恰恰是最愚蠢的想法讓我的課堂成了滿堂灌。面面俱到其實就是面面不到啊,我怎么就意識不到這點呢?再就是過度的依懶拘泥于教參,被教參縛住了手腳,自己反而不知道該怎么進行教學設計和創(chuàng)新了。理清楚了這些原因之后,我用新課程的理念重新來審視和思考這篇課文:第一,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第二,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第三,教參僅僅是個參考,教材本身才是研究和琢磨的重點。
范例四法國作家都德的小說《最后一課》勘稱一篇愛國主義的宣言,至今仍為人們傳誦。但在教授這篇課文時,我卻考慮到了這樣一個問題,現(xiàn)在的孩子們能找到與文章的情感共鳴嗎?如果沒有感情上的認同,沒有調(diào)動起他們學習文章的情緒,那么對這篇文章的.分析再透徹又有何用?如何先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孩子們飽含激情地去學習這篇文章呢?根據(jù)自己的知識積累和網(wǎng)上資料整理,我決定打破一貫的從背景入手的傳統(tǒng)導入形式。
我開頭沒給他們講普法戰(zhàn)爭,而是談抗日戰(zhàn)爭,講日本在占領我國的領土時,除了燒殺搶掠的罪惡行徑外,還推行了另一套方案──讓中國人學日語,讓中國人徹底忘記自己的祖先,成為他們的奴隸,然后詢問:“你們覺得他們的做法能行得通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答:“不能,我們中國人怎么能成為他們的奴隸呢?”又有學生意猶未盡的說了句:“小日本,辦不到!”我一聽,情緒有了,就繼續(xù)說:“是啊,有多少中華兒女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為了祖國的語言不被玷污而犧牲了性命,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國家、愛祖國的語言,我們不也一樣嗎?”學生們沉默了。我順勢引入新課:“其實,不僅是我們,世界上每一個國家的人民也都是一樣的,那么現(xiàn)在,就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法國的阿爾薩斯人在即將失去說法語的權利時候的痛苦與悲憤吧!”
這個導入使學生入境了,他們聽得格外認真,而且給人感覺是,他們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懂事了。
這也讓我認識到,如何調(diào)動孩子們學習文章的情感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這種情感上的共鳴比讓他們從寫作手法等文學角度來理解文章更能提高他們的鑒賞能力吧。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9
失去的東西就是值得留戀,即將離去的就是倍加可愛。且不說神圣的領土、主權,那份沉甸甸的民族尊嚴讓人撕心裂肺,痛不欲生,單是日常的工作、學習,那份淡淡的平凡生活也往往讓人追悔莫及、肝腸欲斷?赏ǔG闆r是“今朝有樂今朝樂”,世人對待擁有總是抱著一種滿不在乎、可有可無、隨便無所謂的態(tài)度,而一旦擁有的成為既定的消逝時,才蟠然醒悟。學習都德的《最后一課》,在讓我們感受那份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外,我以為最切實際的一點觸發(fā)就是要喚起學生的“最后一課意識”。
我設計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培養(yǎng)學生的“最后一課意識”:
話題是“當小弗郎士明白自己上的是最后一課時,心里想些什么?
1、要求深情讀出“最后一課意識”:
語氣低沉,語速緩慢,情感富有變化,聲音抑揚頓挫。
2、要求真切說出“最后一課意識”:
此時此刻,小弗郎士百感交集,具體說說有哪些情感?
。ê蠡,自責,惋惜,痛恨,尊敬,決心,學有所感的新奇與樂趣)
3、仔細揣摩探究“最后一課意識”:
文中寫到小弗郎士覺得韓麥爾先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他講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你認為是韓麥爾先生備課仔細了,講解細致了的原因嗎?你覺得小弗郎士容易懂的原因歸根結底是什么?
4、喚醒燃起自己的“最后一課意識”:
你平時是怎樣對待上課的?請實話實說。
學生自由發(fā)言后,不妨引導他們:我們真的有很多時候也這樣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不過是一堂課而已,明天還不是照樣上?少上多上有什么區(qū)別?先讓自己輕松一下吧。平時的散漫、隨意、怠惰埋下學習效率低下、知識掌握膚淺、各項能力欠佳的惡果。其實,每一天,每一堂,都是最后一課!珍惜幸福生活,珍惜美好校園,珍惜學習機會,應從每一個最后一課開始,如果我們時刻牢記自己上的是“最后一課”,也許,不!你就是小弗郎士!那“無趣、無味、難懂、厭學”的'課都變成了親切、可愛、難忘的最后一課!為了體驗這種奇妙的成就感,我們何不在心中點燃“最后一課”的希望明燈呢?
有名家說:“語言作為人類的精神家園,存有無限豐富的人類精神資源,可以為一個孩子的成長提供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因為,人畢竟是一種精神性的存在。”根據(jù)這樣的理解,那么這“最后一課”也許就成了學生精神世界里的一堂課。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 10
《最后一課》是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說,主題表現(xiàn)深刻,藝術手法生動,這篇小說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的所見所感所聞為線索,刻畫了小弗郎士和鄉(xiāng)村教師韓麥爾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實地反映了法國淪陷區(qū)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憤慨和對祖國的熱愛,集中反映了法國人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故事情節(jié),我讓學生收集了普法戰(zhàn)爭的資料,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這一課我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梳理小說結構,第二課時品味小說語言,揣摩人物心理,領會小說深層內(nèi)涵。
初次默讀,我不做任何要求,只讓學生將作品認真仔細閱讀一遍,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興趣,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自由度極大的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不會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使學生直接被作品所吸引,如果老師布置了很多任務,學生就會喪失學習的興趣。
在自由閱讀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由發(fā)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根據(jù)小說故事情節(jié)分析小弗郎士形象;領會理解課文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等教學目標。在分析小弗朗士的過程中,主要分析心理描寫,分析老師,主要分析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由于這部分內(nèi)容容量很大,我分組進行展示,其他小組評價。并在互動中強化目標。
可是,遺憾依然存在,這一次備教材備得較充分,但沒真正備好學生,課堂氣氛沒有原來想象的那么熱烈。而且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覺得對于課堂容量大的課,應該充分預習,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學案發(fā)放也應更提前一些。所以,在以后的教學當中還須對學生加強多方面的訓練。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10-29
《最后一課》教學反思10-29
最后一課的教學反思06-06
課文《最后一課》的教學反思09-21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04-14
《最后一課》語文教學反思04-14
最后一課反思03-24
《最后》教學反思02-06
最后教學反思02-07
《最后》教學反思02-06